苏教版数学高一- 选修2-1教师用书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2.1圆锥曲线

(教师用书独具)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用平面截圆锥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模型的过程,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并能用数学符号或自然语言描述.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平面截圆锥面,体会圆锥曲线的形状及产生过程,归纳圆锥曲线的定义内涵,通过数形结合,由具体形象抽象出概念.

(2)通过具体动点轨迹的判定过程,体会定义法求动点轨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举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透过现象揭示事物内在本质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定义.

难点:用数学符号或自然语言描述三种曲线的定义.

教学时,应从回顾圆的定义入手,结合冷却塔、油罐车、探照灯等实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平面按不同的角度截割圆锥曲面的动画效果,使学生生动的认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形象,抽象出三种圆锥曲线的概念.

(教师用书独具)

●教学建议

本节课作为圆锥曲线的起始课程,安排本章的开篇,本节课教材利用平面对圆锥面的不同截法,产生三种不同的圆锥曲线,得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概念.这样既使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更有利于从整体上认识三种圆锥曲线的内在关系.根据问题的难易度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学生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对双曲线只要求了解其定义,这是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的形式化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化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流程

回顾初中有关圆的概念,作为三种圆锥曲线定义的铺垫.⇒通过用平面去截圆锥面得到不同曲线的动画,展示圆锥曲线的产生过程,揭示圆锥曲线的定义内涵.⇒由形象到具体,由具体到抽象,抽象出圆锥曲线的定义,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概念实质,通过举反例,诠释概念内涵.⇒通过例1及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椭圆定义及应用,判别动点轨迹是否为椭圆,求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通过例2及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双曲线定义及应用,判别动点轨迹是否为双曲线,求双曲线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通过例3及变式训练,让学生掌握抛物线定义及应用,抛物线上任一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到准线的距离,二者可以灵活转化.⇒通过易错易误辨析,体会双曲线定义的严谨性,以及双曲线图形的特殊性,严防思维的漏洞.⇒归纳整理,进行课堂小结,整体认识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巩固基本知识,形成基本能力.

课标解读

1.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和几何图形.(重点、难点)

2.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和几何图形.(重点)

3.双曲线与椭圆定义的区别.(易混点)

圆锥曲线

1.平面中,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为定值的点的轨迹是什么?

【提示】圆.

2.函数y=x2的图象是什么?

【提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3.用刀切火腿肠时,截面会有什么形状?

【提示】圆、椭圆.

1.用平面截圆锥面能得到的曲线图形是两条相交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2.设P为相应曲线上任意一点,常数为2a.

定义(自然语言)数学语言

双曲线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距离的差的绝对

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正数)的点的轨迹

叫做双曲线,两个定点F1,F2叫做双曲线

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

|PF1-PF2|=2a<F1F2

抛物线

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F不在

l上)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

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叫做抛物

线的准线

PF=d,其中d为点P到l的距离

椭圆的定义及应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①已知F1(-4,0),F2(4,0),到F1、F2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8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②已知F1(-4,0),F2(4,0),到F1,F2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6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③到F1(-4,0),F2(4,0)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点M(5,3)到F1,F2的距离之和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④到F1(-4,0),F2(4,0)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思路探究】

判定是否为椭圆回顾椭圆定义分析距离满足条件

【自主解答】①中F1F2=8,故到F1、F2两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8的点的轨迹是线段F1F2.

②中到F1、F2两点的距离之和6小于F1F2,故这样的轨迹不存在.

③中点(5,3)到F1、F2的距离之和为(5+4)2+32+(5-4)2+32=410>F1F2=8,故

③中是椭圆的轨迹.

④中是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

【答案】①②④

1.判断动点P的运动轨迹是否为椭圆,关键分析两点:

(1)点P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是否为常数.

(2)该常数是否满足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

如果满足以上两条,则动点P的轨迹便为椭圆.

2.椭圆定义不仅可以用来判定动点轨迹形状,也可由椭圆求解其他问题.

图2-1-1

如图2-1-1,已知F1,F2为椭圆两焦点,直线AB过F1,若椭圆上任一点M满足MF1+MF2=8,F1F2=6,求△ABF2的周长.

【解】由椭圆定义,AF1+AF2=8,BF1+BF2=8,

∴△ABF2周长为16.

双曲线的定义及应用

曲线上的点到两个定点F1(-5,0),F2(5,0)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分别等于(1)6,(2)10,(3)12.满足条件的曲线若存在,是什么样的曲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探究】

求F1F1→将常数与F1F2比较大小→由定义判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