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考试复习提纲准确率9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环境管理的原则
1生态系统保护原则2环境公平原则3污染预防原则4依靠科学技术原则5国家、政府、地方、企业合作原则6改进美国环保署的管理原则7环境责任原则
目前美国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州政府与联邦政府的责任平衡问题
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公众关注
政策在遇到公众反对时,便很难以实施
美国环境管理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许可证制度3排污交易制度
美国环境管理的特点
1注重宏观决策管理,改革行政决策方法和程序以实现国家环境保护目标2鼓励州和地方政府立法,反对统一的模式化管理3在污染控制上将法律和技术控制相结合4重视环境教育,将行政管理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美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
重视市场机制的运用,并将市场机制作为环境法律和政策的补充。
强调污染的全过程控制和减少污染排放。
强调把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提高就业紧密结合。
环保产业概念扩大化,使环保产业包括更大范围内的技术和产品。
日本环境管理的体制
1由防治公害和保护环境生态的法律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科技研究开发体制组成的环境管理体系。
2以循环、共存、参与和国际行动四项长期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最终建立以再循环使用为基础的发展战略。
环境问题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的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环境管理
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法规和标准,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管理手段,调控人们的各种行为,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综上所述,环境管理就是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和宣传手段调控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关系,保证生产、生活、生态三个目标协同实现的所有活动。
环境管理1目的维持环境秩序和安全,2重点是针对次生环境问题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主要解决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各类环境问题3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按范围划分:
流域环境管理,区域,行业,部门环境管理
按属性划分
资源环境管理,质量,技术
按工作领域划分
计划环境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监督
环境管理的特点
环境管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府行为。
权威性:代表国家和政府
强制性: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
区域性:该特点由环境问题、经济发展、资源配置、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区域性决定。
综合性:该特点由环境问题的综合性、管理手段的综合性、管理领域的综合性和应用知识的综合性决定。
社会性: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的环境权和生存权,环境保护是世界上最大的福利事业。
环境决策的非程序化
环境管理的手段
行政手段:权威强制规范具体性无偿性法律手段:强制性权威性规范性共同性持续性经济手段:利用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引导技术手段:最科学的管理技术宣传教育手段:
环境教育包括学历环境教育;基础环境教育;公众环境教育;成人环境教育
公众环境意识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督国家和政府环境行为的社会基础。
社会公众环境意识对政府决策机构及决策者的影响是一种群体对个体的影响、自下而上的影响,具有极强的“后发效应”
政府是环境保护的直接动力,公众是环境保护的社会基础和原动力
环境管理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技术政策、环保产业政策、环保社会政策、国际合作政策、
环境管理模式
区域管理模式;行业管理模式;区域与行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环境管理职能
1计划职能2组织职能3监督职能4协调职能5指导职能6服务职能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他不是对传统发展观念的简单继承和完善,而是对环境发展观的变革和创新,是一种环境与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内涵:1增长不等于发展,持续增长不等于持续发展2发展是有条件的3发展要有公平性4发展要有和谐性发展的模式和途径不是唯一的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1自然再生产2经济在生产3社会再生产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迫性:1要持续保持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2要结局中国日益短缺的资源问题,3要遏制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破坏问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子战略
人口战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城市战略:打造生态城市;资源战略: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中国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三同步三统一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三同步的前提是同步规划、关键是同步实施、目的是同步发展。
中国环境保护
1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2中国的环境状况决定的3是由国际履约责任决定的
环境保护的三项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谁污染谁治理;【1明确经济行为主体的环境责任2解决环境保护的资金问题】强化管理;【1加强环境立法和执法2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机构3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中国环境保护专项政策
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经济政策、能源政策
技术政策总体思想是重点发展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率的使用生产技术、重点发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满足环保要求的产品,重点发展投入成本低、去除效率较高的污染治理适用技术。
环境管理对策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微观管理;坚持“以老带新”,以项目管理促进污染治理;坚持以点带面,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坚持以外促内,强化企业内部自主管理;加强指导与服务、促进企业内部自主管理。
环境管理制度存在的基本条件
强制性、规范性、可操作性、
老三项环境管理制度
老三项中国环境管理制度,指的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
三同时制度:
一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企业,防治污染项目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具有预测性、客观性、综合性、法定性基本特点。
环评的特点: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分类分级管理;实行评价资格审查认证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
对各种污染因子,按一定标准收取一定数额的费用以及有关排污费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补助重点污染源防治、区域性污染防治等基本原则规定的总称。
排污收费的作用:促使排污单位加强经营管理,促进老污染源治理,有力的控制新污染源。
推进了综合利用,提高了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为防治污染提供了大量专项资金,加强环保部门建设,促进环保工作。
“三同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辅相成,是“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方针的具体体现、制度化、规范化。
也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主要依据,是防止中国环境质量继续恶化的有效手段。
同时设计设计要有发展余地;同时施工目的保证同时投产;同时投产验收合格方可投产。
新五项环境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物集中控制;限期治理。
这五项制度体现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由治理转向管理、以管促治、强化环境管理的思想。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特点:
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界限;有明确的环境质量目标和定量要求;配套措施、考核与奖惩办法;有明确的年度工作指标;以责任制的形式层层落实;定量化的监测和控制系统
城考的作用:
使城市保护工作逐步由定性管理转向定量管理;明确了城市政府在环境综合整治中的职责;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政府加强环境管理
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基础,规定排污单位许可排放污染物种类,许可污染物排放量,许可污染物排放去向等的一项具有法律含义的行政管理制度。
规定凡对环境有影响,排故污染物的开发、建设活动均需由经营者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经批准领取排污许可证后方能排污。
排污许可证的作用:
能够促进老污染源的改造并能有效地控制新的污染源的产生。
增强总量控制的观念。
有利于环境目标的实现。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是指在不减轻污染源单位防治责任的前提下,将同类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集中预防和治理的措施。
主要形式有:废水、废气、有害固体废物污染集中控制、
污染集中控制的作用
解决重点问题: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解决重点污染问题;有利于采用新技术,提高污染治理效果;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加速有害废物资源化;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有利于节省防治污染的总收入。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限期治理是以污染源的系统分析为基础,以环境保护规划为依据,突出重点,分期分批地对污染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物、污染源、污染区域采取限定治理时间、治理内容及治理效果的强制性措施。
限期治理的对象
位于特别保护区域内的超标排放的污染源。
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源。
污染限期治理的类型
区域性限期治理:指对污染严重的某一区域、某个水域的限期治理
行业性限期治理:指对某个行业性污染的限期治理。
污染源限期治理:指对污染严重的排故源进行限期治理
中国环境管理制度的特点
层次性、包含性、系统性
目前存在的问题
缺乏强有力的跨区环境管理机构;缺乏高规格的专门性法定协调机构。
有关机构的法律地位不够明确。
有些地区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合乎环保工作的实际需要。
区域环境管理
所谓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区域环境管理的原则:
以老带新原则;先重后轻原则;先急后缓原则;难以并举原则;
区域环境影响的特点
广泛性和复杂性;战略性;不确定性;评价时间的超前性;评价方法多样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更强调社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类型:流域开发。
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
旧区改建。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1区域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开发区的选址和理性分析3开发区的总体布局和理性分析4开发区规模与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区域开发土地利用与生态适宜度分析6拟定开发区环境规划与管理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污染物总量控制:
容量控制;目标总量控制;指令性总量控制;最佳经济技术条件控制
城市环境管理
管理内容: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大气环境污染,城市水环境污染,城市固体废物,城市噪声。
城市环境管理对策措施:
实施环境管理对策目标责任制;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1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改善城市环境2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保设施水平3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影响】;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城市空气质量报告制度;提高城市环境保护部门的管理制度;提高城市环境保护部门的管理水平;加强对企业和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农村环境管理
农村环境问题
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沙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和潜育化、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
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
我国农村环境现状
村庄环境卫生问题突出;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趋势加剧;土壤污染问题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低;废弃物面源污染问题突出;
农村环境管理内容
制定农村及乡镇环境规划;加强农业地区环境法建设;加强对乡镇工业的环境管理;【1制定乡镇工业环境保护计划,调整乡镇工业的发展方向3合理安排乡镇工业布局4严格控制新污染5坚决执着污染转嫁】;防止农药、化肥的污染;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农业水源保护;推广圣爱农业
农村环境管理的具体措施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农村小康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农村新能源建设;重点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村面源污染;以奖促治”政策;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农村改厕项目;农村沼气项目
流域环境管理
流域环境问题的特点:
流域水体功能的多样性;流域环境污染的复杂性【环境污染问题:废水污染;固废污染;石油类污染------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洪涝灾害;水资源枯竭】;
水体流域污染现状
1 部分流域水资源短缺
2 一些流域洪涝灾害频繁
3 大多数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4 部分流域水质较差
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主要有:整体性原则、边界活动控制原则和双赢原则。
开展流域环境管理包括四方面内容。
首先,从管理体制上必须设立一个统一的有权威的环境管理机构。
其次,在管理方法上必须坚持全流域环境规划优先。
第三,在全流域环境规划中,必须把资金政策、技术政策和经济政策等有关内容包括在内。
第四,在全流域环境规划中,必须附有保证规划得以有效实施的法律法规体系的设计与审批程序。
对流域环境的综合治理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改革流域水资源管理机制,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综合管理
(二)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立法工作,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
(三)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有效配置流域水资源
(四)确保流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
(五)提高水资源与水环境监测水平,建立水资源综合信息网络平台
我国流域环境管理状况
1 流域环境管理的组织建设。
2 流域环境管理的法制建设。
3 流域环境管理的机构建设。
国外流域环境管理经验
1 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代表国家:德国)
2 完善的海洋管理法规、制度(代表国家:加拿大)
3 注重科学论证,鼓励公众参与管理(代表国家:法国、澳大利亚)
4 国家在经济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代表国家:美国)
5 扩大流域管理机构的自主权(代表国家:美国)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建设项目
是指一切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包括涉外项目(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建设项目)的总称。
这些建设项目涉及到工业、交通、水利、农林、商业、卫生、文教、科研、旅游和市政等领域。
建设项目分为
基本建设项目、技改项目、技术改造生产项目、资源开发项目、涉外项目、海岸与海洋项目。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是指环保部门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划布局和清洁生产要求及专业工程验收规范,运用有关的环境管理制度对一切建设项目依法进行的管理活动
相关政策包括环保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
管理制度包括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程序
项目建议书阶段管理—立项审批;环评管理—可行性研究阶段管理【施工审批】;设计阶段环境管理;施工阶段环境管理;试生产和竣工验收阶段的环境管理
公众参与的一般要求
1 公开环境信息
2 征求公众意见【作用:壮大执法力量,优化环境执法条件,提升管理水平】
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
1 问卷调查或咨询
2 座谈会和论证会
3 听证会
环境规划评价的公众参与
1 专项规划编制
2 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
3 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
4 其他规划的公众参与
一般建设项目管理的环境责任
在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开发与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和环保部门各自承担不同的责任,三方面不可替代。
1 建设单位应承担的环境责任
2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应承担的环境责任
3 环境保护部门应承担的环境责任
废物进口管理的环境责任
1 废物进口或废物利用单位的环境责任
2 环境风险评价单位应承担的环境责任
3 环境保护部门应承担的环境责任
危险废物管理
危险废物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将危险废物规定为: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特性:
毒害性、爆炸性、易燃性、腐蚀性、化学性反应、传染性、放射性、
管理制度
危险废物名录和鉴别制度、危险废物是被标识制度、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危险废物排污收费制度、危险废物分类控制制度、危险废物产生者处置、强制处置、代行处置和集中处置、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制度和意外事故应急计划和措施制度
存在问题:
管理法规和制度不完善;申报统计工作薄弱,家底不清;危险废物任意处置或者去向不明;处理处置率低,设施分布不平衡;未形成良好的危险废物交换市场;公众参与不够
危险废物收集的原则:
危险废物与一般废物分开;工业废物与生活垃圾分开;液态与固态分开;泥态与固态分开;性质不相容的分开;处理处置方法不同的分开
危废运输
危险废物运输的包装要求、运输的管理要求、
危废贮存
一般要求、贮存容器的要求、贮存设施的选制原则、设施的设计原则、堆放要求、运营要求、设施的安全防护与监测、危废设施的关闭要求。
处理方法:
物理处理法:重力沉降法、气浮法、过滤法、电渗析法、超滤法、反渗透法、活性炭吸附法、汽提法、萃取法、离子交换法、湿凝法。
化学处理法:
中和法、化学沉淀法、化学氧化法、化学还原法、
固化法:
水泥固化、石灰固化、塑性材料固化、玻璃固化、自胶结固化、大型包胶、药剂稳定化
焚烧处理技术
焚烧、催化焚烧、氧化焚烧、硫化焚烧、热解粉砂、煅烧、是空气氧化
危废综合处理处置
1源头减量2分离和减量【脱水、浓缩】3作为原料循环使用4能量、有用物质回收5处理【化学、物理、焚烧、生物、固化处理】6安全的最终处理【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