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中国近代探索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国近代探索史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cb2ab8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d.png)
中国近代探索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国近代探索史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从闭关锁国到开放改革的复杂过程,涌现出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以下是对中国近代探索史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1840年,英国为了保护其在中国的非法鸦片贸易,发动了鸦片战争。
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提出了“扫除满清,建立太平天国”的口号,虽然最终失败,但对晚清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府为了挽救国家危机,发起了洋务运动。
这一运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求自强。
洋务运动虽然未能根本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四、戊戌变法1898年,光绪皇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的推动下,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改革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戊戌变法。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变法仅持续了103天便宣告失败。
五、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纪元。
六、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胡适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启蒙,反对封建主义和传统文化。
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七、五四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爱国民主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八、国共合作与北伐1924年,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共同推动了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成功推翻了北洋政府,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九、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政治专题
![中国近现代史政治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4c3e36c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3.png)
❖ 现代史:主线
❖ 中共领导的探索社会主义建立和建设历程
政治史
❖ (一)列强侵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五次侵华战争:(重点-两次中日战争)掌握要点:战争爆发的原因; 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危害;影响及中国在外来侵略下的变化(社会形态,革 命任务,经济结构,思想,对外态度,社会生活。)
❖ 经济上:资本主义19世纪末初步发展,20C初,继续发展, 一战期间短暂春天。
❖ 思想文化上: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运动迅速发展,西学东 渐内容从自然科学深入到资产阶级政治学说。A三次思想解 放潮流:维新思想传播,革命思想传播,新文化运动民主科 学思想传播-思想近代化开端。B新的思想理论形成 :三民 主义
政治史
❖ 3、思想近代化:理性化、科学化
❖ 新文化运动(开端):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思想,根除封建制 度的思想根源。(前期传播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思想,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 4、军事近代化:A、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积极仿制西方
战舰,提出建立新式海军主张 B、洋务运动期间,筹
划海防,建立三支海军,建立海军衙门
政治史
❖ (二)各阶级的抗争与探索
❖ 1、地主阶级:(1)抵抗派: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活动:仿制战舰,筹建海防,编译《四洲志》,《海国图志》介绍西方
❖ (2)、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活动:洋务运动举办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军,筹划海防、新式学校(三个近代化第一步)
❖ 1937-1945联合国民党,实行全民族抗战,成为中流砥柱。(三阶段) ❖ 1945-1949争取和平民主,建立联合政府努力。-解放战争,推翻国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https://img.taocdn.com/s3/m/4f738e255901020207409cbd.png)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
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1.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背景和主张: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结果:因清政府腐败、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评价: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
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2.地主阶级洋务派背景和主张: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结果:由于外国阻挠,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力量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
评价:洋务运动由于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为目的,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学习西方,决定了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但是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第一次把学习西方的思想主张具体实践化。
它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和生产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并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举办新式学堂,开始了中国的近代教育;促进了西方政治学说、民主思想的传播;民用企业的创办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农民阶级背景和主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为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和把革命推向深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中国近代史学习的三条主线
![中国近代史学习的三条主线](https://img.taocdn.com/s3/m/2705365876eeaeaad0f33081.png)
中国近代史学习的三条主线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学好这段历史,必须把握三条主线。
一、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
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古老的、落后的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战败了,1842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
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1856年,英法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英法俄又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尤其是沙俄掠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外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885年,法国又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清政府又签订了《中法新约》,列强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
1894年中国又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赔款达到两亿两白银,帝国主义强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然而帝国主义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进一步控制中国,1900年八国联军又共同反动了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赔款本息超过10亿两白银,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中国近代史探索史事件
![中国近代史探索史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c07c4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61.png)
中国近代史探索史事件哎,说起中国近代史,那可真是一段既让人心酸又让人自豪的旅程。
咱们就从那些大事儿开始,用咱老百姓的话,聊聊那段历史吧。
想当年,清朝末年,那日子可真叫一个苦啊。
外国列强像饿狼一样盯着咱们这块肥肉,一会儿这个来割一块儿,一会儿那个来抢一点。
老百姓呢,活得那叫一个憋屈,整天提心吊胆的,生怕哪天战火就烧到了自家门口。
那时候啊,咱们国家就像是风雨中的一叶扁舟,摇摇晃晃,眼看就要沉了。
但是,咱们中国人啊,从来就不是那种轻易认输的主儿。
你看,那些仁人志士,一个个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未来,那是抛头颅、洒热血,啥都不怕。
像林则徐那样,一把火把鸦片给烧了,那是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啊!还有孙中山先生,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就像是一声春雷,炸响了封建王朝的末日丧钟。
可是啊,革命的路子哪儿有那么好走呢?袁世凯这家伙,一心想当皇帝,结果搞了个复辟的闹剧,把国家又搞得乌烟瘴气的。
好在啊,咱们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很快就看清了他的真面目,把他给赶下台了。
再往后啊,咱们国家就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期。
那时候啊,国共两党合作,一起对抗日本鬼子。
那场面啊,真是惊心动魄,咱们中国人团结一心,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
八年抗战啊,咱们终于打败了日本鬼子,把他们赶回了老家。
可是啊,好景不长啊,国共两党又闹起了别扭,打起了内战。
这一打啊,就是好几年的时间。
好在啊,最后咱们共产党赢了,建立了新中国。
那一刻啊,全国人民都沸腾了,咱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再也不用受别人的欺负了。
新中国成立后啊,咱们国家就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飞快地向前奔跑着。
改革开放啊、经济特区啊、一国两制啊……这些新词儿一个个蹦了出来,咱们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富裕了。
现在啊,咱们坐在家里就能看世界、买东西、学知识……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现在都变成了现实。
这都得感谢那些为咱们国家付出过心血和汗水的前辈们啊!没有他们啊,咱们哪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呢?所以啊,咱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啊,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啊,为咱们国家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啊!。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六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探索、抗争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六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探索、抗争](https://img.taocdn.com/s3/m/c230f83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4.png)
义和团运动
五四运动
时间 1839年 1894年 1900年
1919年
概况 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 邓世昌壮烈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义 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 目标得到实现。这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 国革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款须向全国征收,但由于祸乱所及各省已被联军洗劫一空,实际上这些省应出之款
项仍须由那些忠诚的,并已付出自己份额的省份来额外负担。”法磊斯口中的“祸乱” 指的是( C )
A.太平天国运动 B.英法联军的侵略 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的侵略
7.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
专题六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 的探索、抗争
考点一 列强的侵略
时间 战争 侵略国
相关事件
1840—184 鸦片战
2年
争
英国
虎门销烟
第二次 主凶:英、 火烧圆明园;沙
1856—186 鸦片战 法帮凶: 俄侵占我国北方
0年
争
美、俄 大片领土
1894—189 甲午中 5年 日战争
日本
黄海海战、威海 卫战役
归纳总结
1.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手 段是发动战争,主要方式是商品输出。 第二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894—1918年),列强在政治上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后来又实行“以华治华”政策;在经济上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 出过渡。 第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1945年),先是 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占。
中国近代史的探索作文
![中国近代史的探索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10d21a0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31.png)
中国近代史的探索作文《中国近代史的探索》篇一:中国近代史的探索中国近代史啊,就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充满了各种未知、挣扎和希望。
从鸦片战争开始,那时候的中国就像一个懵懂的小孩,突然被一群强盗闯进了家门。
英国佬带着他们的鸦片,就像恶魔带着瘟疫,侵蚀着中国的百姓。
我仿佛能看到沿海的那些城市,原本热闹的港口,变得乌烟瘴气。
那些抽大烟的人,瘦得皮包骨头,眼神空洞,就像被抽走了灵魂的行尸走肉。
而清政府呢,软弱得像个病猫,除了签订那些不平等条约,啥也干不了。
《南京条约》就像一把刀,狠狠地割在中国的身上,割走了香港岛,还赔了一大笔钱。
可是中国人也不是就这么甘心被欺负的。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就像一场大火,在黑暗中燃烧起来。
太平天国的人们,都怀着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想要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理想社会。
也许在我们现在看来,他们有些想法很天真,但是当时那种反抗的精神是值得敬佩的。
他们就像一群勇敢的战士,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也给清政府敲响了警钟。
再后来,洋务运动兴起了。
那些洋务派的大臣们,像李鸿章、张之洞,他们觉得中国得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
于是就开始搞工厂、造轮船、建新式军队。
这就像是给一个老房子进行局部装修,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点新样子了,可是房子的根基还是腐朽的。
北洋水师,那可是花了大价钱打造的,当时号称亚洲第一呢。
可是在甲午战争中,还是被日本打得一败涂地。
这就像一个精心打扮的人,一上台就被人打得鼻青脸肿,真是丢人啊。
戊戌变法呢,是一群知识分子的努力。
康有为、梁启超他们就像一群热血的青年,想要通过变法来改变中国的命运。
他们的想法很好,想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搞君主立宪。
可是光绪皇帝就像个没有实权的木偶,慈禧太后一挥手,戊戌变法就失败了。
那些变法的人,有的被杀,有的逃亡。
这就像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
但是,中国人民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并没有停止。
义和团运动就像一场民间的自发抵抗,那些普通百姓,拿着简陋的武器,喊着“扶清灭洋”的口号,去和八国联军战斗。
中国近代史的四条线索
![中国近代史的四条线索](https://img.taocdn.com/s3/m/6d076cd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d.png)
中国近代史的四条线索
四条线索:
1、列强侵华史:主要史实有五次侵华战争及列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的侵略。
2、中国人民抗争史、探索史: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几大运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义和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有1919年之后的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后的探索。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4、政权更替史:正确区分以下政府---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瑞金政府、伪满洲国政府、陕甘宁边区政府、汪精卫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侵略史: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法战争、英法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
抗争史:反鸦片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援越。
探索史:武昌起义、新文化运动、南昌起义、五四爱国运动、长征、公社化运动。
经济发展史: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如:三大改造、改革开放。
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
![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https://img.taocdn.com/s3/m/585eb5859e314332396893a6.png)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康有为
孙中山
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学习西方技术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改良
改良
暴力革命
都没有找到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
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
①无论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或革命派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都不能使革命获得成功;
②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和人民思想的严重束缚 ③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 ④中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地主阶级 自救运动
对这场运动极
为失望。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时间
背景
政治派别 代表人物
目的 或主张
主要内容
结果
影响 启示
性质
1898
1895年,《马 关条约》签订 消息传到了北 京。康有为领 导的“公车上 书”拉开了维 新变法运动的 序幕。
资产阶 级 维新 派
康 有 为
学习西
方,实 行君主 立宪制, 发展资 本主义
①②③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
①②③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 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
④⑤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打开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
加重清政府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 人民身上,使他们生活更加艰苦
《南京条约》 割 地:
赔 款:
最能体现此战争 之目的
②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成功
“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专题复习
![“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d0d2c7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19.png)
“中国⼈民的探索史”专题复习2019-09-09【知识概述】中国近代史⾸先是⼀部侵略史。
近代史上,西⽅列强发动了⼀次⼜⼀次的侵华战争,古⽼的中国落后挨打。
挨打惊醒国⼈,民族危亡中,⼀代⼜⼀代先进的中国⼈向西⽅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就是中国⼈民的探索史。
探索史的内容从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重点是洋务运动、、⾟亥⾰命和新⽂化运动。
先进的中国⼈向西⽅学体上经历了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思想⽂化这样⼀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逐步深⼊的过程。
⼗⽉⾰命⼀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中国⾰命的正确道路并领导中国⼈民建⽴了独⽴富强民主的新中国。
历史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知识表格】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但对东西⽅⽂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知识梳理】⼀、魏源“开眼看世界”1.时代背景:鸦⽚战争中国战败。
2.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张设⽴⼯⼚,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业;学习西⽅练兵⽅法,⽤新式武器装备军队;批判闭关锁国政策。
3.代表作:《海国图志》。
4.意义:林则徐、魏源是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中国⼈,《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第⼀部较详细介绍西⽅的著作。
⼆、洋务运动1.⽬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2.时间、⼝号、代表⼈物: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强”和“求富”;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3.内容:(1)兴办军事⼯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时间最早)、江南制造总局(规模最⼤)和福州船政局等。
(2)兴办民⽤⼯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和湖北织布局等。
(3)筹建海军,指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京师同⽂馆。
4.评价:洋务运动是⼀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救运动,其主观⽬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结果也没有实现中国的富强。
但是,洋务运动使中国出现了第⼀批近代企业,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中国探索历史笔记摘抄(3篇)
![中国探索历史笔记摘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7b017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4.png)
第1篇一、远古时期1. 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人类。
2.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3.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朝建立,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的形成。
4.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
5.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诸子百家争鸣,如孔子、老子、墨子等。
二、秦汉时期1.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推行中央集权制。
2. 汉朝建立,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官方哲学。
3. 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4.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5.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北方陷入混乱。
三、隋唐时期1. 隋朝建立,隋文帝推行均田制,统一度量衡。
2. 唐朝建立,唐朝盛世,文化繁荣,如李白、杜甫等诗人的出现。
3. 唐朝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提高官员素质。
4.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如玄奘西行取经。
5.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
四、宋元时期1. 宋朝建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加强中央集权。
2. 北宋时期,出现活字印刷术,推动文化传播。
3. 南宋时期,岳飞抗金,保卫国家。
4. 元朝建立,统一中国,实行行省制。
5. 元朝时期,马可·波罗来到中国,见证元朝繁荣。
五、明清时期1. 明朝建立,推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交往。
2. 明朝中后期,出现农民起义,如李自成起义。
3. 清朝建立,统一中国,实行满族统治。
4. 清朝康熙、乾隆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5. 鸦片战争后,清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六、近现代史1. 民国时期,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
2. 北洋军阀时期,国家陷入混乱。
3. 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七、当代史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中国近现代探索史的阶段划分
![中国近现代探索史的阶段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57484d167375a417866f8fbf.png)
中国近现代探索史的阶段划分:1.1840年鸦片战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
本阶段探索的主要内容是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又可分为三个小阶段:①1840年鸦片战争--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本阶段探索的主体是封建地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
主要是学习以坚船利炮为核心的西方物质文明。
包括鸦片战争期间新思潮的萌发和洋务运动。
②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本阶段探索的主体是民族资产阶级。
主要内容是仿效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
包括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该运动前期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后期性质有所转变,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
2.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
本阶段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具体国情,结合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探索适合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情况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
又可分为三个小阶段: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本阶段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同中国民主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建立统一战线,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过程。
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本阶段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变革生产关系,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
主要借鉴了苏联的经验。
②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发表至今:本阶段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过程。
中国近代社会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探索的方案及其实践效果:1.地主阶级:①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等地主阶级开明人士在反击外来侵略的同时,开始了对西方“长技”的探求,促成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
其指导思想为“师夷长技以制夷”。
着眼点主要在西方先进的科技(主要是军事科技)和介绍西方的史地知识与某些政治事物。
新思潮揭开了中国近代探索救国真理的序幕。
但这些先进人物倡导新知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认识还很肤浅和模糊,有些甚至是歪曲,其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基本属于西方文明的皮毛,而且其主张基本没有落实。
专题四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史
![专题四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史](https://img.taocdn.com/s3/m/505dd77acaaedd3383c4d3f1.png)
(二)学生运动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前锋是学生,主力军是工人),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启示:一部近代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 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敌的民族,御侮自强、 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中国人 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三、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近代化的探索
)
(一)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 1.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 开始面向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提出“师夷 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2.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代表人物: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 (2)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主要内容及口号: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兴办军 事工业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民用工业;以及筹建 海军和新式学堂 (4)影响: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 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中国近代化的开 端)
专题四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 史、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史
一、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
1.五次侵华战争(签订条约、及其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俄国趁火打劫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 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签订《辛丑条约》,使清政府 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陷入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日本侵华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 (局部侵华)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南京 大屠杀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https://img.taocdn.com/s3/m/99d76345a8956bec0975e333.png)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的探索 运动 封建统治 阶级(抵 抗派) 封建统治 阶级(洋 务派) 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 领导人 林则徐、魏 源等 中央: 地方: 洪秀全等 主张或经过 “师夷长技以 制夷“ “师夷长技以 自强“ ①②③④ 《天朝田亩 制度》、 《资政新篇》 ①②③ 失败的根本 原因 ①②③ 失败的原因 ①主观上 ②客观上 影响 失败或胜利 的原因
4、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主要特点
(1)探索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 索。这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外国的侵略对各个阶级的利益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方面有一致性。
(2)1956“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 性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3)中共八大正确指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 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4)曲折探索:党在政治上和经济建设产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失误。犯了左 倾错误。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探索误入岐途 (5)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 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了新时期基本路线的基础 (6)十二大明确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⑺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还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十五大,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10)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民主革命时期各阶级的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即中国近(现)代化进程一、阶段特征1、含义:在世界潮流的刺激下,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过程。
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
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2、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3、近代化探索的背景: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具有被动性4、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5、近代化的特点:由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的变化,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的层次性、曲折性、阶段性。
西方近代化是由思想——制度——技术的过程。
原因是西方近代化是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产物,而中国近代化是在列强侵略下中国人民抗争探索的结果6、启示:①实现中国的近代化,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的独立是中国近代化的前提。
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③实行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⑼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激进的民族主义不能使中国走繁荣富强的道路。
⑤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获得民族独立和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7、对中国近代化的整体认识:(1)近代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任务及其关系任务:政治上争取民族独立;经济上实现近代化、达到国家富强关系:二者是相互关联的,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有国家富强,而国家不富强,民族独立也就没有保障,但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任务(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在经济领域里的重要表现,近代化在政治领域里的政治民主化运动、思想领域里的解放运动又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
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和思想运动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二、近代化进程(一)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地主阶级的探索,中国近代化限于“器物”层面。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严洋务运动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核心内容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又促进了文化和军事领域近代化的起步。
在它的诱导下,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理论: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最早举起了中国近代化的的大旗。
2、实践:洋务运动1)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
2)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4)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5)口号:前期是“自强”,后期是“求富”;6)内容:前期:军用企业、后期:民用企业。
创办新式学校;兴办海军;派遣留学生7)性质:失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8)评价:以“自强”和“求富”为旗帜的洋务运动,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资产阶级的探索,由“器物”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再上升到“观念”层面。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更要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使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
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进行了新文化运动,把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1、理论方面:严复《天演论》大量介绍和宣传“西学”理论,对积极探索救国真理的知识分子以极大的启迪,为维新的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
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在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实践方面:1)资产阶级维新派A、背景: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国际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②启蒙运动的影响。
B、主张: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
C、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D、主要活动:序幕:公车上书→发展:创办报刊、组织团体(严复)→高潮:百日维新→结束:戊戌政变。
E、作用:戊戌变法不仅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还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
F、失败原因:主观: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客观: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G、教训: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H、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I、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资产阶级革命派①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②主张:提出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作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失败原因:主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客观:中外反对势力相互勾结共同镇压革命。
⑤教训: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1)相同点①历史背景: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目的:救亡图存;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③领导阶级及其特点: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有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软弱妥协。
④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2)不同点①政治主张: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
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②手段及性质:戊戌变法依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辛亥革命采取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
③结果也有不同的一面:戊戌变法半途夭折,完全失败,变法法令被废除。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很大成功。
3)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①背景:北洋军阀政府在文化领域极力推行尊孔复古政策。
②口号:民主与科学③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民主(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专制(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提倡科学(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反对迷信(迷信、盲从和武断);提倡新道德(自由、平等思想),反对旧道德(儒家学说);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斗争锋芒直指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④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近代化过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思潮是什么?各有何作用?(1)戊戌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2)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各的观念深入人心;(3)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近代化的探索1、五四运动(1)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英、法、美等国齐聚巴黎,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召开“巴黎和会”。
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出全权代表参加会议,并向会议提出取消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废除中日“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
中国代表的正当要求竟遭到欧美各国的反对。
会议蛮横地决定将战败国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消息传回国内,举国震惊,伟大的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时间:1919年5月4日(3)地点:北京(4)主力:青年学生;从6月5日开始,主力由青年学生转为工人群众(5)斗争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6)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1)中共“一大”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
(2)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
(5)中共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三、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主要特点(1)探索具有广泛性。
近代前期的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索。
这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外国的侵略对各个阶级的利益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方面有一致性。
(2)普遍向西方探求真理[义和团除外]。
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和中国落后的现实。
(3)探索具有层次性、差异性。
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有所不同,原因不仅在于时间上的差异和对西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要的是阶级地位的差异。
前后提出的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的飞跃。
如地主阶级洋务派就是继承了地主阶级抵抗派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但又有一定的变化。
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因而是量变。
而早期维新派又是从洋务派转化而来,他们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的思想,又发展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这就是质的飞跃,他们不是要维护封建统治,而是反对封建统治了。
(由表及里,层层推进)(4)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这一方面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反动势力的强大也是失败的原因。
四、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次历史事件,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步曲,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其特点。
简要论述三者在探索中国近代化方面各自作出的主要贡献及彼此间的联系。
(1)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培养了一批科技和技术工人,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因此,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又为戊戌变示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