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发展综述(1)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发展综述(1)上课讲义

教学设计发展综述(1)上课讲义

教学设计发展综述(1)教学设计研究发展综述一.国内外发展历程教学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至今仍属于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因此对于教学设计发展历程的代际划分,国内外不同的学者看法不一。

(一)坦尼森的教学设计分代90年代,美国的教育技术学者坦尼森(Robert D•Tennydon)在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分析教学设计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将教学设计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代。

1. 第一代教学设计第一代教学设计为教师(学科专家)提供了一种应用系统方法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是60年代一般系统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结果,它预示了教学设计作为一个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出现。

第一代教学设计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准备行为目标、准备前测、制作教学产品和准备最终测试。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是基础,它伴随整个过程。

2. 第二代教学设计第二代教学设计与第一代教学设计相比,不仅扩展了系统理论的应用范围,用系统理论控制和管理教学设计的过程,而且增加了教学设计模式中的要素,提高了教学设计模式的复杂性。

由于教学设计中所涉及的要素比以前大大增多,要素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学科专家(教师)已经不能胜任这种复杂的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熟悉系统理论并掌握媒体技术的专业人员开始取代教师在设计中的角色。

由于这些人员并不熟悉学习理论,所以,70年代虽然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已经开始流行,教学设计对其反应却非常冷漠,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甚微,教学设计中还是普遍采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3. 第三代教学设计由于第二代教学设计采用的是线性的一步接一步(step-by-step)的方法,没有考虑到教学环境的差异性,因此它不能很好地适合多样的教学环境。

因此,第三代教学设计增加了可行性评价,对需求与问题和资源与约束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

第三代教学设计显著的特点是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教学设计人员也从媒体技术专家转变为熟悉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专家。

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

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

现代武术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变革和创新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武术不断 与现代体育相结合,吸收了更多的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和提高。同时,武术也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不断传播和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的 一项重要体育和文化活动。
五、未来展望
未来武术的发展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中国文 化的对外传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了解和学习中国武术。因此,未来武术的 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武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
教学设计的应用
教学设计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面,教学设计可 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学设计还 可以应用于在线教育领域,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自适 应的学习体验。此外,混合式教育也将教学设计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将线上和 线下的教学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发展
宋词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个时期,宋词已经成为了文学的主流形 式之一。许多文学家都致力于研究和创作宋词,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苏轼。
苏轼的宋词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他对宋词的创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 的见解。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内涵,为宋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外,宋代还有一些其他的文学家也源自于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例 如,柳永的长短句表达方式,对于宋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结论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进化和演变的过程,它从最初的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出发,逐渐发展成了一种系统的、科学的学科。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学设计的形式和手段也不断创新和发展,从最初的程序化教 学到现在的数字化、智能化教学,教学设计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教学设计研究综述本文对教学设计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探讨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当前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本文旨在为教育教学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教学设计研究是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优化教学过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随着教育教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设计研究在教育改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教学设计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分析与优化;将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实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从单纯的教学过程设计向全面考虑学生需求的方向转变。

然而,在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如何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如何提高教学设计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等。

本部分对教学设计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重点探讨了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课程设置方面,研究者们了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学术性和实用性;在教学目标方面,强调了目标的具体化、可操作性和层次性;在教学方法方面,重视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互动性和有效性。

还对教学评价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和评价。

内容三:当前教学设计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通过对当前教学设计研究的总结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大多数研究集中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应用有一定的距离;缺乏对不同学生群体的针对性研究;教学评价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拓展教学评价方法和体系等。

本文对教学设计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探讨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当前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发现教学设计研究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优化教学过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如何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如何提高教学设计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等。

教学设计思想综述

教学设计思想综述

教学设计思想综述对于主题班会的展开,教师都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

对于每一个课程的设计,不同的学科,设计的风格也不一样。

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教学设计思想综述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学设计思想综述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会本课10个生字,重点指导“瀑”字的书写;朗诵课文,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2.进程与方法:在朗诵课文的进程中学习生字,连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知道课文内容,在知道的基础上朗诵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爱好这篇课文,愿意朗诵课文,通过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对学习有着积极的态度,高度的热情。

教学重点:在读文中掌控要学习的生字,能够朗诵课文,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对这首诗歌内容的知道。

如:珍珠的屏;如烟、如雾、如尘;一道白银;诗中人物位置的变换。

教具准备:录音机、音乐、图片、挂图教学进程:一、导入:你爱好旅行吗?贴图(丁丁、冬冬)老师和丁丁冬冬也很爱好旅行,他们今天邀请我们和叶圣陶爷爷一起去看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项自然景观“瀑布”,你们想不想去看看?那就让我们和丁丁冬冬一起去看看“瀑布”。

(学生发言老师板书“瀑布”)[导入的语言亲切又简单,奇妙的告知了学生文章的作者是叶圣陶。

]二、指导书写:老师板书时让学生随着书写“瀑”字,并认真看老师写。

1.指着“瀑”字问:想一想,这个字有没有需要提示大家注意的地方?(学生视察并指名发言。

)2.看黑板上的“瀑”字书写,心里提示自己这个字需要注意的地方。

3.打开书73页,在生字表“瀑”字下面写一个。

写字要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要想把字写好还要做到1、2、3,想知道是什么吗?(1)要认真看书上的字;(2)想它是怎样组成的;(3)一次性写好。

你有信心写好吗?4.学生写字。

如果你觉得自己写的还不错,就嘉奖自己一个小笑脸。

[写字的指导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在安排写字环节时,没有墨守成规把写字教学放在教学的最后,而是在出示课题时奇妙地解决了本课生字的难点“瀑”。

《2024年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范文

《2024年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范文

《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篇一一、引言教学设计自上世纪兴起至今,已发展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从最早的零散教育实践经验,到现代精细化、系统化的教学策略规划,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本文旨在探讨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分析其演变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教学设计的发展阶段1. 初步探索阶段(20世纪初至60年代)教学设计最初源于对教育实践的反思与总结。

在20世纪初,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如何将课程内容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在这一阶段,教学设计的理念主要来自于心理学、行为主义等理论,注重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教学计划等。

然而,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尚处于零散状态,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支撑。

2. 系统化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随着教育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兴起与发展,教学设计逐渐走向系统化、科学化。

在这一阶段,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不断丰富,涵盖了教学需求分析、学习者分析、课程目标制定、教学内容设计等多个方面。

同时,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的手段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 多元化与融合阶段(21世纪至今)进入21世纪,教学设计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与融合的特点。

一方面,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等时代背景的变迁,教学设计开始关注跨文化、跨学科的教学需求;另一方面,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与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进行了深度融合。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模式的出现。

三、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与价值教学设计在发展历程中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首先,系统性与科学性的理论支撑使得教学设计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其次,技术发展不断为教学设计带来新的方法和手段;第三,教学设计的核心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教师的需求。

教学设计的价值在于帮助教师更加科学地规划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复习课的设计流程

复习课的设计流程

复习课的设计流程复习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查缺补漏,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个精心设计的复习课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深化理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复习课的设计流程。

一、明确复习目标在设计复习课之前,首先要明确复习的目标。

这需要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清晰的了解。

通过分析学生的作业、测试成绩和课堂表现,找出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薄弱环节,从而确定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如果学生在数学中的几何证明部分经常出错,那么这就是复习的重点之一。

同时,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例如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概念、准确解题,还是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制定复习计划明确了复习目标后,接下来要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应包括复习的内容、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复习内容要涵盖本学期所学的重点知识和技能,可以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或者知识的内在逻辑进行组织。

时间安排要合理,既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复习,又不能过于冗长,让学生感到疲惫和厌烦。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讲解、练习、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复习效果,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三、设计复习资料复习资料是复习课的重要支撑,包括复习提纲、练习题、测试卷等。

复习提纲应简洁明了,列出每个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要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练习题要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既要有基础题,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又要有提高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测试卷要模拟考试的形式和难度,全面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设计复习资料时,要注意题目的质量和数量,避免出现重复、偏题和怪题。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资料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使其更符合学生的需求。

《2024年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范文

《2024年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范文

《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篇一一、引言教学设计,作为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其发展历程与教育理论、教育技术以及教育实践的进步紧密相连。

本文旨在梳理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探讨其重要性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教学设计的发展阶段1. 初探阶段(早期至20世纪中叶)在早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依靠个人经验和直觉进行教学设计。

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教学设计开始逐渐受到关注。

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关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2. 系统化阶段(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兴起,教学设计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在这一阶段,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不仅包括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强调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教学媒体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

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更加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3. 多元化与智能化阶段(21世纪以来)进入21世纪,教学设计的理念和实践进一步发展。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的普及以及人工智能的崛起,教学设计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在这一阶段,教学设计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核心素养的培育。

同时,智能化教学设计的理念逐渐兴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三、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学设计在教学和培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其次,教学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此外,教学设计还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四、未来发展趋势未来,教学设计将继续朝着多元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多媒体教学、网络教育、人工智能等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教学设计中,为教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2024年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范文

《2024年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范文

《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篇一一、引言教学设计是一个古老而又不断发展的领域,它涉及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学习心理学以及技术应用的交叉领域。

教学设计旨在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以及学生学习成果的最大化。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讨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揭示其发展中的关键节点与核心观念演变。

二、教学设计的早期发展早在古代,人们就已开始进行教学设计活动。

当时的教学设计主要集中在课堂内容的规划与教学过程的安排上。

这一时期,人们依靠对教育的直观感受和对教学现象的描述性解释进行简单的教学设计。

这些原始教学设计理念与技巧的传播主要通过师徒关系以及代代相传的经验累积。

三、现代教育中的教学设计发展进入现代以来,教学设计的发展受到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的深刻影响。

首先,教育心理学的出现使得教师能够更加科学地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为教学设计的精细化提供了基础。

此后,诸如布鲁姆的“目标教学法”和巴拉克等人的“情景教学理论”等教育理论的出现,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四、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教学设计的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教学方式也更加灵活多变。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成为可能,进一步推动了教学设计的创新。

此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也为教学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五、现代教学设计的特点与趋势现代教学设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需求;二是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三是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合作性;四是更加注重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将继续向着科学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六、结语总的来说,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经验到科学、由单一到多元的过程。

如今的教学设计不仅关注教学内容的规划与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以及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2024年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范文

《2024年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范文

《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篇一一、引言教学设计是一项将学习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其核心是促进有效教学与学生学习成果的最大化。

它涵盖了一个由知识传递至个体成长的多维度复杂体系。

自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诞生以来,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不断丰富和完善。

本文旨在探讨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分析其演变过程及未来趋势。

二、教学设计的发展阶段1. 传统教学阶段在传统教学阶段,教学设计主要依赖于教师的经验和直觉。

教师根据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掌握,进行简单的课堂安排和教学设计。

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行为主义教学阶段随着行为主义理论的兴起,教学设计开始注重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反应。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但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个体差异。

3. 认知主义教学阶段认知主义教学阶段强调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发展。

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和认知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仍然缺乏对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探索。

4. 建构主义教学阶段建构主义教学阶段强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意义的过程。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智能发展。

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注重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

三、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设计正朝着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教学方法: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被引入到教学设计中,如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这些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个性化教学: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的个性化程度越来越高。

教学设计的产生和发展脉络

教学设计的产生和发展脉络

教学设计的产生和发展脉络引言:教学设计作为教育领域中重要的一环,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它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变革,从最初简单的教师主导设计到注重学生参与和个性化学习的现代设计模式。

本文将探讨教学设计的产生和发展脉络,通过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发展阶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学设计的本质和意义。

一、教学设计的起源:教学设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教育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文化和知识传承上。

教师根据自身经验和教材要求,以讲授为主要形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确保教师能够系统地组织和传达知识。

然而,在这个时期,教学设计更多地是一种线性的过程,注重内容的输入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二、教学设计的发展阶段:1. 教学设计的理论探索: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设计在20世纪初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中,杜威(John Dewey)是最早对教学设计进行系统探索和研究的人之一。

他提出了“学以致用”和“经验主义教育”等思想,强调教学应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学生参与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为后来教学设计的改进和创新奠定了基础。

2. 教学设计的过程化转变:随着教学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教学设计开始从传统的线性模式转变为过程化的模式。

教师不再简单地传达知识,而是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考虑进来。

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了目标的明确、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和评估的反馈。

这一转变使得教学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

3. 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教学设计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

教育者开始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性,并通过个性化教学设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这种个性化设计考虑了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等因素,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并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和成长。

4. 教学设计的未来发展:随着教育形态的不断变革,教学设计也将不断发展和创新。

未来的教学设计可能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学习,利用技术工具和在线学习平台等资源,实现教学的全球化和个性化。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在古代,教学通常是通过口头传授和模仿来进行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使用文字进行教育,并使用书籍、手抄本和教科书等工具来辅助教学。

在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教育需求大大增加。

这促使教育家们开始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启发式教学法和个案学习法等新的教学方法被提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20世纪初,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开始流行起来。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种对刺激和回应的反应,教学应该以出现条件刺激和增强来促进学习。

这种观点影响了教学设计的发展,例如使用反馈和奖励来加强学习效果。

20世纪中期,认知心理学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

认知心理学强调学习者在获取和处理信息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如何提供信息,还要关注学习者如何组织和理解这些信息。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教学设计方法包括问题解决教学法和概念映射等。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电子学习和远程教育的兴起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材料、在线学习平台和虚拟实验室等工具来创造更多互动和参与学习的机会。

到了21世纪,在线教育和移动学习成为越来越流行的教学模式。

学习者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脑等设备进行学习,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资源。

教学设计也要适应这种新的学习环境,例如设计适合移动设备的教学内容,引导学习者主动参与讨论和合作学习。

总结来说,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变和改进的过程。

从传统的口头传授到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不断寻找新的方法和策略来提高学习质量。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设计也将不断跟进,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教学设计发展综述(1)

教学设计发展综述(1)

教学设计发展综述(1)(一)坦尼森的教学设计分代90年代,美国的教育技术学者坦尼森(Robert D•Tennydon)在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分析教学设计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将教学设计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代。

1、第一代教学设计第一代教学设计为教师(学科专家)提供了一种应用系统方法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是60年代一般系统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结果,它预示了教学设计作为一个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出现。

第一代教学设计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准备行为目标、准备前测、制作教学产品和准备最终测试。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是基础,它伴随整个过程。

2、第二代教学设计第二代教学设计与第一代教学设计相比,不仅扩展了系统理论的应用范围,用系统理论控制和管理教学设计的过程,而且增加了教学设计模式中的要素,提高了教学设计模式的复杂性。

由于教学设计中所涉及的要素比以前大大增多,要素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学科专家(教师)已经不能胜任这种复杂的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熟悉系统理论并掌握媒体技术的专业人员开始取代教师在设计中的角色。

由于这些人员并不熟悉学习理论,所以,70年代虽然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已经开始流行,教学设计对其反应却非常冷漠,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甚微,教学设计中还是普遍采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3、第三代教学设计由于第二代教学设计采用的是线性的一步接一步(step-by-step)的方法,没有考虑到教学环境的差异性,因此它不能很好地适合多样的教学环境。

因此,第三代教学设计增加了可行性评价,对需求与问题和资源与约束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

第三代教学设计显著的特点是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教学设计人员也从媒体技术专家转变为熟悉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专家。

自80年代以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开始影响教学设计,并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理论工具。

4、第四代教学设计第四代教学设计包括情境评价(Situational Evaluation)和五种教学设计活动。

教学设计的综述报告范文

教学设计的综述报告范文

教学设计的综述报告范文一、引言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育目标进行科学规划和组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

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通过对教学设计的综述和分析,总结了一些常见的教学设计原则和方法,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 学情导入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特点,恰当安排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

2. 目标明确原则教学设计中应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自己将学到什么,并为此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以便教师和学生能够共同关注学习的进展和成果。

3. 任务驱动原则教学设计应通过合理的任务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4. 多元化教学原则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多样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差异化的学习能力。

5. 反馈评价原则教学设计应设计适当的评价手段和方式,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1. 分析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需要充分分析教学目标,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2. 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应确定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教学设计中加以强调和突出,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和深入理解。

3.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灵活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4.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学设计中应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5.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需求,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图书资料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设计发展综述

教学设计发展综述

教学设计发展综述摘要:文章先以美国教学设计发展历史为蓝本,描述了教学设计学科的发展历程。

再以国内教育技术专业期刊为分析对象,较深入的阐释了国内教学设计的发展和研究现状,从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维度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近些年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当前教学设计研究的热点问题,并指出了教学设计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教学设计发展历程问题热点趋势0 引言考察教学设计发展的百年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教学设计的发展与认识论倾向、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媒体技术发展乃至社会历史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

它们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交融的关系,决定教学设计的发展阶段。

教学设计的发展存在不同的时期或阶段,可以将其划分为自在孕育期、诞生兴起期、正式发展期、转型发展期等四个发展阶段。

80 年代初教学设计引入中国以来,一直是教育领域特别是教育技术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在教育技术学科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本文将从西方教学设计发展的四个阶段入手,着眼于我国教学设计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分析国内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等。

1教学设计发展的四个阶段1.1自在孕育期:20世纪30年代以前早在17-18世纪,西方一些著名的教学论专家,如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等人就倡导直观教学,提倡采用图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来辅助教学。

20世纪初,随着照相机、幻灯和无声电影等媒体的产生,导致了视觉教学运动;而广播、录音、有声电影等有声媒体的出现,则促使视觉教学运动迅速向视听教学运动方面发展。

1910年,美国发行了第一本教学电影目录册,此后,很多学校把电影作为常规教学手段。

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成立了视觉教育分会。

20 世纪30年代以前,特别是20世纪初叶,是教学设计发展的自在孕育期。

这段时期,产生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和著述,积极地影响了教学设计的孕育。

1.2诞生兴起期:20世纪40年代~60年代多数学者认为,教学设计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始于远古时代,人们最早开始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往往以口头传授和亲身示范为主。

这种教学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主导的,直到文字的发明和普及才有了更加系统的教学设计。

随着文字的出现,人们开始能够将知识和信息记录下来,形成文本资料,这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古代,教学设计主要以经典教育为主,例如古代中国的四书五经、古埃及的法老教育等。

这些经典教育体系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设计,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对于教学设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在现代教育中,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地位。

因此,教学设计开始注重学习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及教学方法的设计。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在线教育等新兴的教学模式也为教学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近年来,教学设计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这意味着教学设计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需求,通过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学设计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的来说,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口头传授到文字记录,从经典教育到现代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
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论的不断创新,教学设计也在不断演化和完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教学设计实践阶段发展(3篇)

教学设计实践阶段发展(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设计是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我国,教学设计经历了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应用的漫长过程。

本文将探讨教学设计实践阶段的发展,分析其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二、教学设计实践阶段的发展历程1. 理论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教学设计主要集中在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探讨。

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有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等。

他们从教育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角度对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我国教学设计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 实践应用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学设计进入实践应用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设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在这一阶段,我国学者对教学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多种教学设计模式,如布鲁姆目标教学法、结构化教学设计等。

这些方法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2)教学设计工具的研发与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设计工具也应运而生。

我国学者开发了多种教学设计软件,如教学设计系统、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等,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3)教学设计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在这一阶段,我国学者对教学设计理论进行了创新,提出了“情境教学”、“探究学习”等新型教学设计理念,丰富了我国教学设计理论体系。

三、教学设计实践阶段的发展特点1. 多元化教学设计实践阶段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体现在教学设计方法、工具、理论等多个方面。

这有利于满足不同教育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技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设计实践阶段逐渐呈现出技术化特点。

教学设计工具和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教学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3. 个性化教学设计实践阶段的发展注重个性化,强调根据学生的特点、需求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四、教学设计实践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学设计理论掌握不足,导致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脱节,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综述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综述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综述一、教学设计的由来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柏拉图提出有关学习与记忆的认知基础的论述,后由13世纪著名经院哲学家圣托马斯阿奎加以拓展,采用了自由意志来论述对教义的理解。

400年后,约翰洛克提出几乎所有的理性推理和知识都必须由经验获得,并由此提升了亚里斯多德有关人的初始的智力空白状态的主张。

在20世纪的转折点上,杜威提出有关教育哲学的若干宗旨,近20世纪20年代,行为主义观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的影响日益突出。

桑代克的主义理论也论述了强化都是决定学习的首要因素。

然而,20年代以后,霍尔提出的行为主义的新的版本刺激—有机性—反应(S—O—R),强调变量对行为的重要影响。

正是前人的这样一些思考构成教学设计研究的思想源头。

二、教学设计的起源教学设计包括两个根源:系统工程学和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取向。

20世纪50年代,学术界普遍倾向于将科学方法运用于社会科学,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其后,美国心理学家们在军队中从事培训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并开始尝试将心理学和教学技术进行整合。

因二战的爆发,大批富有经验的教育心理学家(如,加涅,布里格斯,梅里尔等)被征集去指导与士兵与工人的培训相关的教材的研究与开发。

二战结束后,这批教育心理学家们继续为解决教学问题而工作。

20世纪40年代末和整个50年代,心理学家开始将训练视作系统,试图开发包括一系列创新的分析、设计和评估程序在内的比较正式的教学系统。

当时,米勒开发出一种详细的任务——分析方法论。

加涅在《系统开发中的心理学原理》总结了这些先行者的领衔人物(如加涅、格拉泽)参与的程序化教学运动也对教学设计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三、教学设计的形成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目标的普及、标准参照测试运动以及形成性评价的兴起促进了教学设计的形成,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教学事件与智慧、技能的层次分析,更是为教学设计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四、教学设计的正式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教学设计正式进入发展期。

《2024年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范文

《2024年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范文

《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篇一一、引言教学设计自上世纪开始在全球教育领域获得广泛的关注与认可。

教学设计作为一种系统工程,涵盖了教育教学的前瞻性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交汇,它的价值体现在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上。

本文将简要探讨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从其起源、演变到现今的成熟阶段。

二、教学设计的起源教学设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教育实践。

在古代,教育者们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尝试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与组织,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然而,这时的教学设计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与方法。

随着近现代教育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尤其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进步,教学设计的理论逐渐得以完善。

其从纯粹的教学实践,上升为具有一定科学性和规范性的教育教学设计。

这一过程离不开诸多教育学家的辛勤研究与实践经验的总结。

三、教学设计的演变历程在早期的教学设计中,主要是基于教育者的经验和直觉进行教学活动的规划与安排。

随后,随着认知心理学和行为主义理论的兴起,教学设计开始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行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

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开始引入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

这使得教学设计的范围更广,内容更为丰富。

此外,对于教学评估和教学反思的重视,使得教学设计成为一个动态的、持续改进的过程。

四、现代教学设计的成熟阶段现代教学设计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它不仅关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组织,还关注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以及教学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同时,现代教学设计还强调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认为教学设计是一个不断优化和改进的过程。

在教学方法上,现代教学设计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同时,也更加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即教学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此外,现代教学设计还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与信息技术、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实现更高效、更科学的教学设计。

教育教学设计过程回顾

教育教学设计过程回顾

教育教学设计过程回顾教育教学设计是教师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采取一系列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的过程。

在教育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回顾和评估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改进教学的质量。

本文将回顾教育教学设计过程,并提供一些建议来改进教学设计。

回顾教育教学设计过程的第一步是回顾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和可衡量,以便教师能够根据这些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回顾这一步骤时,教师应该评估之前设定的目标是否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实现。

第二步是回顾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的年龄、能力和学习风格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回顾这一步骤时,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反馈和参与程度,以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三步是回顾教学资源的使用。

教师应该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如教科书、多媒体资料和实地教学等,来支持教学活动。

在回顾这一步骤时,教师应该评估所选择的教学资源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第四步是回顾课程设计的组织和安排。

教师应该设计一个有序、连贯和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活动之间的衔接和学习的连贯性。

在回顾这一步骤时,教师应该评估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包括时间安排、课堂管理和学习任务的分配等方面。

最后一步是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评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包括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发展和学习态度的改变等方面。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评估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以及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基于以上回顾,下面是一些改进教学设计的建议:首先,教师应该设定明确、具体和可衡量的教学目标,以便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学活动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其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程度。

第三,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来支持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的发展史

教学设计的发展史

教学设计的发展史教学设计的发展史在《教学设计原理》的总序中,看到了简单的介绍教学设计的发展史,如下:一百年前,美国著名哲学家与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教育是艺术,心理学是科学。

"这似乎表明,教育与心理科学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

一百年后,加涅在前人以及与他同时代心理学家所做的大量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兼容多种观点的系统学习理论--学习分类理论。

这一理论主张,学生的学习有多种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学习有不同的学习过程和条件,并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

在学习分类理论基础上,加涅又提出来任务分析教学论,主张在实施教学之前,分析学习的不同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即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不同的教学过程、方法和评估的教学设计。

在这些学习了和教学论的基础上,加涅与他的合作者逐渐开发出一门比较成熟地运用科学心理学和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原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技术--教学设计。

之前老师讲到:教学设计的发展过程我们从以下三个阶段来介绍:构想阶段-实践、形成阶段-学科建立阶段。

在此之前,我只以为,一个理论体系的发展有:实践阶段,理论体系的形成阶段足已。

其实:一个事物并不是直接从实践到理论的形成,它要有一个构想的阶段。

要先有想法,才有实践,才有经验的总结,最后才会有理论的产生。

结合我们教育技术的专业方向,在对老师的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教给大家实践的方法手段,理论体系,同时还要引发他们产生想法,也即这里所讲到的"构想"。

但是,在目前这个阶段,好像我们所做的很多都是,先讲给大家理论,以理论为重点。

然后是教一些实践操作的技术手段,至于激发大家的想法,好像很少有人提到做到。

针对这一个状况,有一些教育技术人员也有人提出了一些方法对策。

在《中国电化教育》中,我看到一篇文章讲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1.我们在开展培训之前,要充分了解受培训人员的实际情况,实际需求。

这样我们就可以与他们缩短距离,可以与他们近距离交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研究发展综述一.国内外发展历程教学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至今仍属于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因此对于教学设计发展历程的代际划分,国内外不同的学者看法不一。

(一)坦尼森的教学设计分代90年代,美国的教育技术学者坦尼森(Robert D•Tennydon)在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分析教学设计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将教学设计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代。

1. 第一代教学设计第一代教学设计为教师(学科专家)提供了一种应用系统方法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是60年代一般系统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结果,它预示了教学设计作为一个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出现。

第一代教学设计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准备行为目标、准备前测、制作教学产品和准备最终测试。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是基础,它伴随整个过程。

2. 第二代教学设计第二代教学设计与第一代教学设计相比,不仅扩展了系统理论的应用范围,用系统理论控制和管理教学设计的过程,而且增加了教学设计模式中的要素,提高了教学设计模式的复杂性。

由于教学设计中所涉及的要素比以前大大增多,要素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学科专家(教师)已经不能胜任这种复杂的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熟悉系统理论并掌握媒体技术的专业人员开始取代教师在设计中的角色。

由于这些人员并不熟悉学习理论,所以,70年代虽然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已经开始流行,教学设计对其反应却非常冷漠,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甚微,教学设计中还是普遍采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3. 第三代教学设计由于第二代教学设计采用的是线性的一步接一步(step-by-step)的方法,没有考虑到教学环境的差异性,因此它不能很好地适合多样的教学环境。

因此,第三代教学设计增加了可行性评价,对需求与问题和资源与约束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

第三代教学设计显著的特点是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教学设计人员也从媒体技术专家转变为熟悉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专家。

自80年代以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开始影响教学设计,并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理论工具。

4. 第四代教学设计第四代教学设计包括情境评价(Situational Evaluation)和五种教学设计活动。

其中情境评价的主要目的有:第一,对情境做出评估,以便使设计者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根据对情境的评估,构思设计活动。

所以,教学设计是根据对情境的评估,确定具体的设计活动,即每一种活动都是根据情境评价的结果而进行的,这样就保证了教学设计的适应性和针对性,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开展设计活动。

此外,第四代教学设计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五种设计活动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这样又保证了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二)我国一些学者对教学设计发展阶段的一般描述在我国,有学者将教学设计至今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教学设计的思想萌芽与早期发展(20世纪初—60年代);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80年代);整合化的教学设计理论(20世纪80年代至今)。

⒈教学设计的思想萌芽与早期发展20世纪初随着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许多教育家和科学家坚信教育科学研究能够把教育实践推向新纪元并为此投入了极大的精力。

美国哲学家与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预想建立一门连接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学科,目的是建立一套系统的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理论知识体系,以实现教学的优化设计。

并于1900年提出应发展一门“桥梁科学”,它的任务是建立一套与设计教学活动有关的理论知识体系。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根据多次动物实验研究,总结了动物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律,并由此推导出关于人类学习的理论,这些关于学习的原理为科学规划教学提供了依据,为教学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教学设计学还仅仅是处于萌芽状态,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即学习心理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在教学设计发展的早期阶段,它主要吸取了行为主义的理论与方法。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在继承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了桑代克的试误说和华生的S—R观,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说。

斯金纳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认为:任何反应如果有强化刺激尾随其后,则有重复出现的倾向,为了形成预期的行为,可以通过有效地安排强化来促进操作行为的形成。

在操作强化学习理论基础上,斯金纳还提出程序教学方法和使用教学机器进行强化学习。

程序教学以精细的小步子方式编排教材,组织个别化的、自定步调和及时强化的学习。

20世纪60年代末期,系统科学已被引入到教育领域,教育技术也已发展到系统方法应用阶段。

用系统方法来研究教学设计的思想逐步得到人们的注意。

人们开始借助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全面地探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对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各种媒体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各种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怎样对教学进行系统分析,怎样才能优化教学全过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实践。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斯金纳提出应用操作强化学习理论来设计教学的思想和方法。

他认为学习在本质上是在强化基础上的操作条件反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反应,在这些反应中,不属于教学期望的行为不进行强化,而当教学所期望的反应一旦出现,便及时地给予强化,通过这一过程,教学所期望的行为就会得到巩固和加强。

由于程序教学首次实现了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结合,所以程序教学被认为是最早的教学设计理论。

2. 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末以及整个70年代,认知学习理论逐渐代替行为主义,成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将新知识同化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并引起原有认知结构的重构而实现的。

因此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更注重学习者认知结构及内部心理结构的分析。

认知主义对学习的研究深入到人的内部思维活动,强调人的内部认知、认知倾向和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

认知主义教学设计主要关心的是知识技能的获得,及其在相应的认知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能力,所以所设计的教学系统是封闭的,而且是线性的。

在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中,强调依据所鉴别出来的学习结果的类型,运用其形成规律的内部条件设置外部教学条件,从而将教学理论上升到了科学原理水平。

这一时期的研究者试图详尽揭示学习者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内部过程并据此进行教学分析,而且按照人类学习性能所建立的设计方案,可以广泛迁移到同类性能的不同具体学习活动中,而且这种迁移并不受学科不同的限制。

但在认知主义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中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认知主义按人类学习性能建立设计方案,加涅等研究者也对人类学习性能进行分类研究,但对于没有经过长期严格训练的中小学教师来说,直接从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中,识别出这些不直接依赖具体学科知识,概括性的人类性能是十分困难的,也就是说,对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认知特征、水平和发展的判断是十分艰苦的工作,这就使基于认知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的开展受到了限制;另外,对于一些较高级别的学习性能,如认知策略,元认知能力等,通常不是在一次或几次学习活动中所能形成的,所以,在学习这些能力后如何及时检测这些能力是否获得并非易事。

认知学习理论对学习内部过程的研究为教学设计理论及应用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基础。

这里需要指出一点,认知主义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研究者们并未完全否认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的思想,而是吸取了行为主义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的合理成分,在将认知主义与行为主义二者结合进行教学设计的研究者中,最著名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加涅吸收了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两大学派的精华,提出一种折衷的观点,他主张既要揭示人类学习的外部刺激的作用与外在反应,又要揭示人类学习的内部过程的内在条件的作用。

教学就是安排外部条件,促进学习内部过程,不同的学习任务对应不同的内外学习条件。

这种折衷的思想对教学设计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 整合化的教学设计理论到了20世纪80年代,教学设计研究者开始倾向将不同的教学设计理论综合成一个行之有效的总体模式。

整合化的教学设计理论强调教学条件的确定必须以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与需求为依据。

只有在明了学生学习该知识的过程之后,才能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步骤和教学媒体。

在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设计起了较大的作用。

在这一时期,学习者与教学媒体、教学情境的结合是教学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观上。

关于学习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等。

关于学习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即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动灌输的对象。

而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学会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者具有积极的自我控制、目标导向和反思性特点,通过在学习情境中的发现过程和精加工行为,学习者能建构自己的知识。

建构主义这种强调教学整体性、变化性的思想导致教学设计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变化: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知识与技能的整合体,而不是各种子能力或任务的分解;教学设计的内容应该是与特定教学情境相联系的学生整体知识的获得与运用。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际工作者仍继续关注具体领域的能力结构及学习过程,并设计教学方案来促进这种能力的形成。

在不同教学方法中,无论是强调成分技能获得的掌握学习模式,还是强调整体能力提高的结构化学习模式,它们都蕴含着这样两个思想:⑴学习是情境化的,是一个积极运用原有知识来完成特定问题解决任务的过程;⑵问题解决策略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行为主义者眼中,学习者为情境所塑造;而在认知心理学研究者眼中,学习者积极地塑造情境来促进自己的学习。

二.国内外研究对比分析1.研究内容国外研究内容多集中在认知负荷理论。

主要对国外关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文献进行研读分析,总结出以下各篇研究成果,并与国内文章进行对比分析。

Sweller于1998年撰写的《Cognitive architecture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一文在国外教学设计领域有较大影响力,作者提出了认知负荷理论的认知体系结构及教学效果,讨论了认知负荷理论的测量方法,并提出了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教学设计原则,为教学设计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