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深入语文教材中品味语言美
深入语文教材中品味语言美
深入语文教材中品味语言美【摘要】品味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要善于深入教材,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教材品味语言美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那么,深入语文教材来品味语言美当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1.品味语言的严密美“严密”指语言运用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前后连贯一致,无懈可击。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严密美,使学生在实践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得到了提高。
一篇文章,倘若词不达意,用语矛盾百出,要想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则不可能,当然,也不会给读者美的享受。
语言的严密美在议论文,说明文中尤其突出。
如在进行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时,让学生做了如下探究,课文中的“沙漠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
此句中的“看不到”能否换为“看不见”,“走兽”能否换为“野兽”。
经过学生的~番探究,得出了如下结论,“空中”用“看不见”,“地上”用“看不到”,这样用词既准确又有变化。
前面用“飞鸟“,后面用“走兽”与之相对,显得工整。
学生经过这样的长期实践训练,懂得了语言表达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讲究的。
2.品味语言的形象美语言的形象美是语言美的主要特征。
美主要是通过形象来表现的,语言富有形象性,才能成为具体可感的对象,审美主体才能运用自己审美器官的功能去感知它,把握它。
在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形象美比比皆是。
它主要是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或者富有形象化的词语句子来表现的。
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形象,鲁迅这样写道:“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品味语言的教案 初中
品味语言的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的基本要素,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
2.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体验语言的美感,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爱好。
二、教学内容:1. 语言的基本要素:词汇、语法、修辞。
2. 语言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3. 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生动、形象、优美、含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诗或一篇美文,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妙,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
2. 讲解语言的基本要素:词汇、语法、修辞。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3. 分析语言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通过分析典型例子,让学生了解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和运用。
4. 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让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引导他们发现和欣赏作品中的美妙语言,如生动、形象、优美、含蓄等。
5. 练习表达: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发挥创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反思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语言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文学作品语言的品味和欣赏能力。
3. 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生的语文教材,如《语文》、《语文同步》等。
2.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和语文基础知识书籍。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如在线文章、视频讲座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语言知识。
2. 多读多写,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3.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语文竞赛和活动,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4. 教师自身要具备扎实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做好榜样。
通过本教学方案的实施,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欣赏和运用语言,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爱好。
语文教学中语言美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摘要:初中教材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这些语言艺术的瑰宝,是从长期文化发展史中筛选出来的精神财富,它们文质兼美,文情并茂,为历代人们所传诵,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体会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语言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鉴赏最终要通过对语言的品味、体悟和富有穿透力的语感能力来完成。
阅读者具有敏锐的语感和对语言艺术的悟解能力,才能切入文学作品的情感世界,真正领悟作品的内在情意,激发人的情感。
因此,语言美是语文教材所选课文的特征之一。
那么语言美的魅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语言的形象美文学作品语言的形象性表现在能够生动逼真地刻画形象,绘声绘色,细致入微。
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百草园中的景物有声响,有色彩,有形状,多么生动形象。
又如《藤野先生》中写藤野先生的出场,写到“其时近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一段简短的文字即把藤野先生的外貌神情描绘出来,令人读之而难忘。
其他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翁翁的闹着”,(朱自清《春》)“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道铁道边,慢慢地探身下去……”(朱自清《背影》)“清请的小溪旁,有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住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没入水面……”(梁蘅《晋祠》)他们写人状物绘景无不生动形象,原因就在于生动的描写。
二、语言的生动美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我们就要不断地去汲取。
向古今中外名篇汲取,向鲜活的生活汲取。
俄罗斯有句民谚:“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
”我们语文老师,都应该用自己美的语言粘住更多的学生,让我们的语文课闪亮生辉,成为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作者魏巍为了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之恨、打击敌人之狠,用了一系列动词,讲授时就必须抓住。
怎样欣赏语文课文中的美
怎样欣赏语文课文中的美美,而是缺少发现。
”同学们,只要我们在阅读探索中多留心、多思考,多讲究些方法,从语文课文中,我们也能获得美的享受,提升我们的审美水平和阅读水平。
主持人:小博士翻开小学语文教材, 同学们便能够发现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在我们面前表达的美璀璨夺目:崇高理想境界的美、艺术形象的美、文章结构的美、语言形式的美和题材新颖的美……那么,怎样学会欣赏语文课文中的美,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呢?一、字斟句酌,欣赏语言美小学语文课本中,诗歌用字精炼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中人物的语言富有个性,细心琢磨文中优美的词句,不但能欣赏语言的优美,还能积累语言,受到美的熏陶。
如《第一场雪》中景物描写是重点,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阅读时,我们可抓住“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细细揣摩,就不难体会到:作者使用了这些叠词,写出了雪后柳条、松柏不同的形态美,十分准确、形象。
描写雪后的景色局部,作者更是调动了视、听、触觉等多种感官,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精心锤炼出多个准确的动词,把景物描写得有形有味、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虚实结合,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令人产生视觉、听觉和触觉上的美感。
又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的精彩,脍炙人口。
学习时想想“绿”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能够换成什么字?这样换好不好?通过推敲词语,联系作者的经历,我们领悟到不管是用“过”“满”“到”等都不如“绿”字有声色。
一个“绿”字,几经修改得来,活化了春的特点,给人一种非常鲜明的形象,读着“绿”,仿佛看到了绿油油的小草纷纷从泥土中钻出来,江南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说明诗人对每个字都实行了精心的选择,一个“绿”字,使诗句神韵俱生。
这就体味到了语句的优美,领略了语言的魅力。
二、熟读成诵,感受情感美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它有利于读者深入品味作品。
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
摘要:品味和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钻研文本,正确把握教材,从图文结合、文本范读、角色转换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本中的语言,感受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散发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学生真正在教材文本中获得语言应用能力。
关键词:语文语言引导学生品味欣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有的教师过于强调课堂教学的花样,有的教师则在朗读中下工夫,从而忽视语言本身存在的美及对语言内在隐藏的魅力的挖掘,因此,学生不能真正深入地感受语言美,从而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新课标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感受语言的优美。
”可见语言美的品味和欣赏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转变教学态度及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及早对学生进行语言美的教育,重视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本中的语言,感受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散发的美感,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体验字词之美、语句之美、语境之美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与积累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呢?身为一名已有多年经验的语文教师,我试从以往的教学经验及不断反思、尝试和总结入手,谈谈个人见解。
一、图文并茂,化复杂为浅显,化内隐为直观,欣赏教材的语言美。
在课文教学中,有些文字和言语难以用口头语解释清楚,往往这种解释对学生的理解没有太大的帮助,特别是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句子。
那么,如何让一些较复杂难吃透的字句变得通俗易懂,更直观且浅显化呢?在现今电子科技这么发达的时代,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太大问题。
可以适时运用多媒体设备,把纯粹的文字图文化,可通过静态图片或是动态图片及视频,将生涩难懂的语言直观浅显地呈现,为学生创造特定的语言环境,并引导学生融入这个环境,犹如亲身体验,让学生主动地感受和发现语言的韵味和意境,再回味课文中的语言美。
感受语言之美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对汉语语言美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和观点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感受汉语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
2. 学会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语言美的内涵。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诗歌、散文、成语等语言材料,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收集相关语言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汉语诗歌朗诵,激发学生对语言美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段朗诵美在哪里?引导学生思考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感受语言之美1. 教师展示诗歌、散文等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韵律美、意境美。
2. 分组讨论:各小组选取一篇作品,分析其语言特点,分享感受。
3. 教师点评,总结语言美的内涵。
三、语言表达实践1. 学生根据所学,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2.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语言美?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语言美的价值。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语言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感受语言之美,引导学生认识汉语语言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教学反思中,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感受语言之美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语文之美语言运用教案
语文之美语言运用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语文之美语言运用的教案,学生能够理解语言运用的重要性和美感;2.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写作表达的水平;3. 培养学生欣赏和感悟语文之美的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语言运用的定义和重要性;2. 语言运用的技巧和方法;3. 欣赏语文之美的文学作品。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以一个有趣的问题开始,例如:“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人的表达总是那么动人,让人难以忘怀?”Step 2:语言运用的定义和重要性(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语言运用的定义,并说明其在交流和表达中的重要性。
通过举例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语言运用是有效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的关键。
Step 3:语言运用的技巧和方法(20分钟)3.1 修辞手法的教学介绍各类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使用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
通过阅读材料和举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熟练运用修辞手法。
3.2 词语搭配和句式变化教授学生词语搭配的技巧和句式变化的方法,通过练习与实例演练,让学生掌握运用各类词语和句式丰富表达的能力。
Step 4:欣赏语文之美的文学作品(20分钟)选择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并以朗读、解析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语言之美,指导学生从字词的运用、修辞手法和寓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
Step 5:练习与评价(25分钟)5.1 练习阅读和分析提供一篇短文或诗歌让学生阅读,并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语言运用技巧和美感。
组织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5.2 作文实践布置一个主题,要求学生以所学的语言运用技巧撰写一篇作文。
鼓励学生创新和发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Step 6:总结与展望(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语言运用的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展望未来的学习计划。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语言技巧,增强语文修养。
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品味的策略
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品味的策略.pdf 详细�0�3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手脚一放开,自然就有了几分潇洒,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起来,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
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会有丰硕的收获?笔者在参加语文教学交流的活动时,常看见教师们花费大量精力来设计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但是课文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和挖掘。
结果,这样的课堂只是“看上去很收稿日期:2010- 10- 8 作者简介:王凤仙,女,浙江丽水人,中学一级教师。
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品味的策略王凤仙(括苍中学,浙江丽水323000)摘要:要让语文课真正成为语文课,深入文本、品味语言是关键。
在新课程理念下,在课堂上要通过创设情境、抓住言隙及追问敲打等策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从而摸索语言规律,获得言语智慧,使学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使语文课充满浓郁的语文味。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语言品味;价值;策略doi:10.3969/j ssn1008-6749201104023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749(2011)04-0091-04 On the Strategies of the Language Taste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Wang Fengxian (Kuocang Middle School,Lishui Zhejiang 323000,China)Abstr act:To make Ch n s languag l ssons a real one,the taste of th lan ua s th k y So accor n to the new curr culum,w shoul cr at th s tuat on,rasp th m an n b tw n wors an u th stu nts n th class to tast th lan uaxplor th lan ua law,obta n th v rbal w s om,an b nour sh by th human st c sp r t In th s way,our lan ua class wll b full of r ch Ch n s tast Key wor ds: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taste the language;value;strategy 丽水学院学报JOURNAL OF LISHUI UNIVERSITY 第33 卷第4 期V o1. 33 No. 4 2011 年8 月Aug. 2011 美”,实则华而不实。
浅谈品味文本语言的方法
浅谈品味文本语言的方法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这些课文既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又包含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和知识,精粹的语言及表达能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范例。
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抓住课文精妙之处,找准品味语言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悉心品味。
课文中精彩优美的语段,独到而传神的修辞手法,典范的句式,甚至运用精当的一个词语,一个标点,都可作为品味的内容。
老师对课文语言要有适度的敏感,就能沙里淘金,寻找到适合学生品味的语言资源,并精心设计,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精美的语言就能深深烙印在学生心田。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品味文本语言呢?一、引导朗读,夯实品味语言的基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品味语言最基本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苏教版编委张庆说:“事实上要让学生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老老实实地读书。
”老师的职责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好学生读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朗读吟诵。
要入境朗读,边读边想象,进入语言所描绘的情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入其境,读中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语言的韵味,感受语言的旨趣。
如教学《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时有一位老师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一段进行分角色朗读。
(众合)好一个安塞腰鼓!(男女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
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男合)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女合)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男合)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女合)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众合)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男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
(众合)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可以说教师用朗读这条主线贯串整个教学过程,依据对文章的了解与体会,读出应有的高低、强弱、缓急,不同形式的朗读逐渐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以抑扬顿挫的诵读使文章中的意蕴在不知不觉中传达出来。
小学语文论文-如何品味语言魅力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如何品味语言魅力人教版新课标一、品味词句,感受语言之美《槐乡五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这一主题自然地生发开去。
我引领学生对几处对语言文字进行了推敲。
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这里的比喻句勾勒出的画面是非常生动形象、美丽迷人的,但许多学生从未见过槐花,要让学生纯粹地从读文感悟,是很困难的。
如何让学生体验到这种美,图文对照学习是一个途径。
在学生从文本中粗浅地感受到槐花就像“玉雕的圆球”时,出示像“玉雕的圆球”状的槐花,让学生看图上的槐花像什么,当学生纷纷回答,像“玉雕的圆球”时,老师追问为什么。
这个“为什么”就提醒学生好好地看图,从花的颜色、光泽、许多花簇拥在一起的样子,感受作者把槐花比作“玉雕的圆球”是十分贴切的。
特别是那个“抱”字写出了槐花生机勃勃的美。
这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咀嚼和图片的直观的形象,“玉雕的圆球”般的槐花便开在学生的脑海里了。
再如紧扣词语“清香”“醇香”“浓香”,从“清、醇、浓”中师生感悟到香气越来越浓。
指导读好这三个词语,读出香气浓郁的程度,同时让学生读懂省略号的含义。
然后再次紧扣“浸在香海中”的“浸”字感受槐花香味之浓烈。
浓得不但我们鼻子能够闻得到,好象也能摸到,看到。
二、比较揣摩,感受语言魅力有比较才有鉴别。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语虽然并不深奥,意思不难理解,但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
可通过减一减、换一换、调一调、加一加等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推敲、揣摩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挖掘其蕴含意义,从而有所感悟。
如,《神奇的音响》中有这样一句:“……在这些大圆盘之中冒出来。
”可要求学生用“长”换“冒”,进行比较。
学生从课文语言文字中找出根据,见仁见智。
因为荷叶多,“挨挨挤挤”,所以荷花只能从水中“冒”出来。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品味语言精妙,领悟描写方法”整体规划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品味语言精妙,领悟描写方法”整体规划本册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然是专题组元型。
专题内容新颖、丰富,内涵深刻,富有人文气息,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
1.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
较以往相比,本学期每单元增加了1篇略读课文(共2篇)。
“语文园地”的名称变为“回顾与拓展”。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
2.教材的主要特点(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如学习说明性文章,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说明的方法。
有的专题虽然在前几册有类似的单元出现,如“父母之爱”,但本册教材在内涵上更加深化,不但表现亲子之间的浓浓深情,而且着眼于孩子的全面成长,表明严格要求、鼓励自立也是父母之爱。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本册教材保留了一些优秀篇目,如《落花生》《地震中的父与子》《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还选取了一些富有时代感的文章,如《最后一分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
有的课文人文内涵丰富、感人至深,如,《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爱你,中国的汉字》(第五组综合性学习中的阅读材料)《慈母情深》《青山处处埋忠骨》。
本册教材体裁多样,课文中除了散文、古诗、新诗、小说、通讯、说明文以外,还有访问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现代文阅读品味语言教学设计
针对学生的薄弱 环节,制定相应 的辅导计划,以 提升其语言品味 能力。
教学建议
强调实践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组织语言实践活动,如朗诵、写作 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语言 的魅力。
鼓励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通过 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鉴赏 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讲解:介绍品味语言的要素和技巧
语言要素:包括词 汇、语法、修辞等 方面,是构成语言 的基本单位。
语言技巧:包括表 达方式、表现手法、 行文技巧等,是语 言表达的重要手段。
品味语言的方法:通 过朗读、揣摩、比较 、联想等方法,深入 理解语言的内涵和魅 力。
品味语言的意义:有 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 理解能力、写作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品味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语言的韵味和美感。 效果:通过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领略现代文的魅力,提高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总结:回顾品味语言的要点,强调实践应用
回顾品味语言的方法和技 巧
强调语言实践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将品味语言的方 法应用于实际阅读中
总结教学要点,鼓励学生 自主探究和实践
分析语言的修辞手 法和表达效果
体会语言的情感和 意境
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和交流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鉴赏力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现代文,培养 学生的语言敏感度,能够敏锐地感 知语言的变化和特点。
教学资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文 作品,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和阅读资 源,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视野,增强语 言感知能力。
实例分析与练习互动
实例分析:选取典型文本,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特点。 练习互动:设计多样化的语言练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心得,共同进步。
“探秘语言之美,品味文学之趣”——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的课程思路与教学理念
“探秘语言之美,品味文学之趣”——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的课程思路与教学理念在2023年,语文教学工作依然是学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要不断适应新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
因此,在这个新时代下,我们需要探秘语言之美,品味文学之趣,以适应新的教育方式。
一、课程思路1.多元化教材在教材方面,我们将选择更加多元化的教材,包括人文、社会、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打破自身的认知限制,扩宽世界观。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我们将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去组织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注重审美教育作为文学的学科,语文教学需要着重强调审美教育。
我们将力求让学生在审美中得到豁然开朗的体验,从而增强他们的美学素养。
同时,我们也将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和欣赏各种文学作品。
4.开展多元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也将适应新的教育方式。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我们还将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习更加多元化和有趣。
二、教学理念1.学生为本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我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从而真正做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2.思想启迪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启迪学生的思想。
我们将致力于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物和故事,提高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思考。
3.既传承又创新在教学中,我们将既传承古人之智慧,又创造新的教学方式。
通过深入研究文化和社会现象,我们将开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思路,让学生学到更加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4.跨学科教学语文教学需要与其他学科内容进行深度结合,我们将通过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探秘语言之美,品味文学之趣是我们的教学核心,同时也是学生的成长路径。
我们将始终坚持“学生为本,思想启迪,既传承又创新,跨学科教学”的理念,让每个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全面地发展。
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
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语文是最具美感的学科之一。
语文自身审美指语文学习者能够发现、欣赏汉语言文字的字形美、音韵美、修辞美和文学美。
在语文教材中作者通过文字的组织描绘了一个个美的意境,从而提供了客观上欣赏美的条件。
因此教师就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学生引入课文意境中去感受美,培养他们美的语言。
一、赏析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美的能力在文学创作实践中,感情往往是抽象的。
如何将抽象的情感加以表现?在语言上往往借助于一定的修辞手法。
如古代诗歌中,表现“愁思”,“愁思本无形”,而作者就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加以表现,诸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等。
诗句中,“一江春水”、“蚱蜢舟”与“愁思”何干?恰恰在于作者将“愁思”喻为悠悠的春水,似江水之深;将“愁思”变为重负,连小舟也不能荷载。
这是多么地形象、生动。
因而无论是诗歌、散文或者小说,作者抒发感情,除了较少直接抒发外,大多数是通过渲染景物,或者借助比兴,或者借助人化、物化,或者象征,或者化用典故等来进行表达的。
二、运用多媒体,引入意境,感受美的内涵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推广是历史的必然。
文学作品是通过一些抽象的符号来表达意境。
初中学生一般不容易体验出来,再说有些事物学生根本没有见过又如何去感知呢?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借助实物、挂图、幻灯、录相等手段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感情化、生动化。
这样学生就能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从而进入意境中去感受美。
三、启迪学生,培养高尚的行为美作家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心灵、面貌、衣裳。
”语言美的关键是心灵美。
心灵美又包含了道德的纯洁、心地的善良、精神的丰富和品行的高尚,内容既抽象又具体,范围既宏大又细微。
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我们从细微、具体处做起,使学生自己的心灵放射出越来越悦目的美的光辉。
各种各样报刊读物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美的东西。
如何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
如何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人生因读书而精彩。
有道是,书香滋养心灵,知识点亮人生,美是人生命的内在需求,美的事物对人有极大地诱惑力。
人们看到美的事物,愉悦感油然而生。
语文书就是美的世界,值得让学生去发现,去品味。
如果在教学中自觉引导学生享受美的体验,就能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汉字美(1)汉字是读音最动听的文字之一。
汉字一字一音,每个音又分为四个音调,因此读起来响亮清晰,婉转动听,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用这种语言写成的诗文,有铿锵锐耳、抑扬顿挫的美感,特别是诗,讲究平仄、对仗,所以,诗句可以特别整齐、节奏特别鲜明,琅琅上口。
(2)汉字也是最优美的文字之一。
优美到什么程度呢?它已成为一种艺术——书法艺术。
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任何其它文字所无法相比的。
(3)汉字好认。
人类的眼睛视野总是一个面,而不是一条线,所以线性排列不易辨认;排成方块一目了然。
(4)汉字意思好懂,具有关联性。
2词语美词语,是血肉丰满的文章里的骨头;是句子里的关键词。
恰如其分的引用词语,可以使文章显得有文采,可以使句子言简意赅,文情并茂。
课文里美的词语,让学生积累起来,就是写作的好材料。
很多学生写的习作读来乏味,就是因为缺少美的词语。
例:《小英雄雨来》(四年级语文人教版第八册第14课)这课里的词语:飘飘悠悠、黝黑发亮、光溜溜、睁眼瞎、哗啦哗啦、软鼓囊囊、歪歪斜斜,吧嗒吧嗒、咕咚咕咚、一骨碌、推推搡搡、嘟嘟囔囔、唧唧咕咕等这些词语,都是写人习作之中常用到的。
3句子美句子,组成了一篇文章。
美的句子,能在大脑中形成一幅画面,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眼睛一闭,就像亲眼见到一样;美的句子,有比喻、有排比、有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学生模仿的好范例;美的句子,生动形象、特具感染力。
学生常常写话罗里罗嗦的说不明白,就是不知道如何把句子写的美一点,让人读了舒服、感觉好。
寻找课文中美的句子,就能培养学生写美句子的模仿能力。
3.1景美之句(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锻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击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高中语文指导学生鉴赏语言美的三点策略
高中语文指导学生鉴赏语言美的三点策略
语文是高中阶段学习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鉴赏语言美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优秀人格和美好情感的重要途径。
那么,针对高中语文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语言美鉴赏指导呢?下面将介绍三点策略,帮助学生提升语言美的鉴赏能力。
培养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尊重和欣赏。
高中语文学习中,经典文学作品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美。
对于学生来说,要想真正鉴赏语言美,首先要培养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尊重和欣赏。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经典作品来感受其中的情感、品味其中的语言之美。
学生还应该通过阅读,多了解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积累更多的语言美的鉴赏素材,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注重语言表达和写作训练。
语言美的鉴赏离不开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鉴赏语言美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文、写议论文、练习写诗歌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写作来体味语言之美,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鉴赏语言美。
语言表达和写作训练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锻炼写作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更好地感悟其中的语言之美。
要想提升高中语文学生的语言美鉴赏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尊重和欣赏、注重语言表达和写作训练、注重情感的体验和表达等策略来实现。
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情感,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更加充实和美好。
《如何品味语言》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模板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初中语文教学设计附:本课练习检测试题(30分)课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仔细揣摩系列语句。
每个三分—.【紫藤萝瀑布】1.“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小小的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只是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才知那是每一条紫色花中的做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花朵儿一串接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品味文学的美丽语文课教案
品味文学的美丽语文课教案【品味文学的美丽语文课教案】教材:品味文学的美丽年级:高中章节:语文课教学目标:通过品味文学,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一、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 课堂PPT,包含精选文学作品的介绍、作者背景等信息。
- 预习教案,指导学生阅读并理解文学作品。
-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文学作品的朗读。
2.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 准备好笔记本和笔,用于课堂记录和思考。
二、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者视频等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品味文学的美丽”。
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好奇心。
Step 2 文学作品介绍(10分钟)教师通过PPT向学生介绍几个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教师简要介绍作品背景、作者以及主要情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Step 3 文学作品阅读(20分钟)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之美。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并提供辅导材料和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
Step 4 形式多样的品味(15分钟)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分享自己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了解到不同人对同一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是多样的,拓宽学生的视野。
Step 5 个人思考与表达(15分钟)教师让学生个人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在品味文学过程中,对你影响最深刻的是什么?- 你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有什么独特的感受或感悟?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写成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或其他形式,展示给同学们。
Step 6 作品分享与点评(2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分享,并接受同学和教师的点评。
通过相互交流,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文学作品,丰富彼此的文学见解。
三、课后作业1. 写一篇读后感,记录自己在品味文学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2. 阅读一本经典文学著作,并写一篇书评,表达自己对这本书的评价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入语文教材中品味语言美
'深入语文教材中品味
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
具有很强的
性,应
联盟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那么,深入语文教材来品味语言美当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1.品味语言的严密美
“严密”指语言运用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前后连贯一致,无懈可击。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严密美,使学生在实践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得到了提高。
一篇文章,倘若词不达意,用语矛盾百出,要想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则不可能,当然,也不会给读者美的享受。
语言的严密美在议论文,说明文中尤其突出。
如在进行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时,让学生做了如下探究,课文中的“沙漠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
此句中的“看不到”能否换为“看不见”,“走兽”能否换为“野兽”。
经过学生的一番探究,得出了如下结论,“空中”用“看不见”,“地上”用“看不到”,这样用词既准确又有变化。
前面用“飞鸟“,后面用“走兽”与之相对,显得工整。
学生经过这样的长期实践训练,懂得了语言表达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讲究的。
2.品味语言的形象美
语言的形象美是语言美的主要特征。
美主要是通过形象来表现的,语言富有形象性,才能成为具体可感的对象,审美主体才能运用自己审美器官的功能去感知它,把握它。
在语文教材的
作品中,语言的形象美比比皆是。
它主要是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或者富有形象化的词语句子来表现的。
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形象,鲁迅这样写道:“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这段文字是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其中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又说明他很懒;“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给我们活画出了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的形象。
孔乙己的这一形象就是作者通过形象的语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
作者借助形象化的语言,使所塑造的形象跃然纸上。
3.品味语言的音乐美
语言的音乐美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因而,语言美可以通过听觉,以富有节奏的旋律使审美主体悦耳怡神。
语言的音乐美在语文教材中是比较突出的,特别在优美的诗歌和散文中,音乐美更是熠熠生辉。
语言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音节的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调,韵脚的和谐自然等方面。
如王之焕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的音乐美就体现在押韵上,首句起韵,二四句押韵,读来琅琅上口。
又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它的音乐美则体现在声调的平仄变化上,只要在读时突出它的声调,随着抑扬顿挫的声音变化就似乎能听到诗人面对山河破碎的国家,漂零异乡,思念妻儿老小的悲愁之音,感受出诗人爱国思乡的情感。
语言的音乐美要通过朗读
来感受,要读出情感,从而感受语言的魅力。
4.品味语言的凝炼美
凝炼,是指语言简洁精炼而内蕴丰富。
语言的凝炼美也是学生品味语言的重点。
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
”说的就是炼字。
在语文教材中语言的凝炼美俯拾皆是,尤其在诗文中。
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个句子中的“俱往矣”,这三个字看似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