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态度(社会心理学) 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调的认知数量*认知重要性 失调程度=——————————————
协调的认知数量*认知重要性
大家好
13
• 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 • 改变认知,使之与自己的其他认知保持一致 • 改变行为,使对行为的认知与其他认知一致 • 增加新的认知,使原有的认知矛盾得到合理解决
大家好
14
*认知失调及其解释
(1)决策后认知失调 • 决策几乎总会引起失调,因为我们不得不在几个选择中
• 如果我们觉得如果做得不好还可以改变,或者认为自己可 以不必认真地去做,就不会有失调产生,也不会有态度改 变
• 承诺对态度改变的重要性
大家好
19
2 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 • 人们态度的改变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其实质是在强化 原理的支配和控制下所进行的特定刺激和特定反应的联结 过程。 • 个体自身是介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中介环 节。要改变他人态度,除了要了解和掌握刺激与强化作用 的特性外,还要对个体本身的情况有所了解。因此,就要 了解他人的原有态度,过去经受得强化经历。
大家好
11
五、态度改变的理论
1 认知失调理论 • 认知失调指个体持有的认知彼此百度文库盾,处于相互对立的状
态。这里的认知要素包括思想、态度、信念及人们感知到 的行为。
• 认知要素之间存在相关或不相关的关系 • 相关的各种认知之间才会存在矛盾或一致的关系,即失
调或协调的状态
大家好
12
• 认知失调有程度上的区分
• 行为是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受到情境中的 压力,或者考虑到行为的结果对自身不利,可能会改变 行为的方向,表现出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
大家好
5
三、态度的形成过程
1 模仿与服从:态度形成始于两种方式,一为自愿的不知 不觉的模仿,另一是屈服于外界压力的服从。服从是人 们为了获得物质与精神报酬和避免惩罚表现出的相符行 为。
2 认同(同化):认同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 信念、态度与行为。态度已不再是表面的改变,而是自 愿接受性的观点、行为,使自己的态度与要形成的态度 相接近。
大家好
6
3 内化:态度形成的最后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人的内 心已真正发生了变化,个体完全从内心里相信并接受了 他人的观点,并把它纳入了自己已有的价值体系,成为 自己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时,态度就比较稳固,不易 改变了。
• 布鲁默:“人们已经揭示出,在态度和随后的行为之间 没有实际联系”。
• 麦奎尔:“态度研究已表明,某个人对他的态度的口头 报告与他对于该态度对象的实际行为间只有相当低的相 关系数”。
• 认为态度对外显行为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大家好
4
基本观点
• 态度是行为的准备,一般情况下,行为的做出是基于态 度的,行为反应内在的态度
大家好
7
四、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1 社会环境影响 主要通过社会规范、准则的要求和约束,各种思想
观念的宣传和教育,风俗习惯的潜移默化和文化的熏陶等 方式进行。
• 这种影响具有选择性、持久性、多元性、宏观性
大家好
8
2 家庭的影响
• 家庭的教育和抚养方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 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方
作出决定 • 提高我们选择的对象的评价,或降低对未选择的对象的
评价,都可以减少失调 • 一旦作出决定,我们就会越来越喜欢自己的决定,而且
越来越讨厌其他的可能选择
大家好
15
(2)反态度行为
• 当一个人持有一种信念,而又表现出与之不一致的行为, 就会产生失调
• 因为行为本身难以收回,所以通常只能改变态度以消除 失调
大家好
23
2 被劝说者因素
• 卷入程度:卷入越深,态度改变越难 • 人格特点:自尊、权威主义、教条主义等 • 个体差异:自我监控、认知风格、年龄
大家好
20
(1)古典条件作用:联想学习(基于联结 的学习)
(2)操作条件作用:强化学习(学习持有 “正确”的观点)
(3)社会学习理论:观察模仿学习(向榜 样学习)
大家好
21
六、态度转变的方法
• 劝说宣传法 • 角色扮演法 • 团体影响法 • 活动参与法
大家好
22
(一)劝说宣传法
1 传播者特性 • 可信度(credibility):可信度高的传播者比可信 度低的传播者更具有说服力 • 专业性 • 可靠性 • 吸引力
社会态度
一、什么是态度
1 含义:态度是指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 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态度包含认知、 情感、意向三个要素。
2 态度的特点 • 具体对象性 • 系统性 • 相对稳定性 • 内在性 • 社会性
大家好
2
二、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1 行为与态度一致吗?
• 正题阶段:态度是行为的预先倾向、内在准备状态,因 此,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行为。
• 反题阶段:态度与行为不一致:拉皮尔(LaPiere, 1934)的实验,对此提出质疑。他花了两年时间,和一 对中国夫妇作环美旅游,在184家饭馆和66间旅店停留。
大家好
3
• 拉皮尔认为人们所说的和实际所做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 拉皮尔的结论引发了一系列后继研究,态度和行为不相 关的观点开始占了上风
式也影响个体态度的形成。
大家好
9
3 同伴的影响
• 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 • 个体开始把自己的态度与同伴进行比较,并根据同伴
的态度来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大家好
10
4 团体的影响
团体对其成员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方面: • 团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的大小 • 个体在团体中所处的地位
• 为了维护自我,人们会认同和巩固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大家好
17
(4)努力
• 你为某件事情的付出越多,你将会越喜欢它 • 努力做一件不好的事情,必然带来较高的认知失调,而为
了减少失调,人们只能改变自己对这些事情的态度,从不 喜欢变得喜欢
大家好
18
(5)公开承诺
• 只要我们认为自己对某个行动有不能变更的承诺(公开承 诺),失调就会促使态度发生改变
• 例如从事不喜欢的工作,产生失调的结果是改变态度
• “不充分理由”与认知失调(给1美元与20美元)
• 小奖励可以引发人们对不喜欢工作的兴趣,而轻松的惩 罚会成为人们不做某项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不当理由。
• 受到的惩罚越大,产生的失调就越少,因此,态度改变 的越少
大家好
16
(3)自由选择
• 当行为是个体自由选择的,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会导致 失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