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不同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与方法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6.隋唐长安
宇文恺规划 完整体现了《周礼· 考 工记》的城市形制规 则 先测量定位,后筑城 墙、埋管道、修道路、 划定坊里。
宫城居中
中轴线对称的格局 规整的方格路网 居住形式采用坊里制, 108坊。坊门坊墙,东 西两市。
7.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
三套方城:内城、皇 城、宫城 中轴线对称的格局, 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 宫城居中
结合街道景观建设的需要形成标准的住房平面及街道设施;
成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美城市改建的样板
4.城市美化运动
英国公园运动试图将农村的风景庄园引入城市中,出现了围绕 城市公园布置联列式住宅的布局方式;
奥姆斯特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
1893年在芝加哥举行的博览会为起点,对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 改进为标志的城市美化运动在美国全面推广。
6.有机疏散理论——分散主义理论
1943年沙里宁出版《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 主要思想:
(1)城市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变化的机体 ;
(2)城市规划是动态的 ; (3)城市的功能产生离心力和向心力,当分散的离心 力大于集中的向心力时就会出现分散发展的现象; (4)他认为,以往的城市是把有秩序的疏散变成无秩 序的集中,有机疏散可以把无秩序的集中变为有秩序 的分散。 实践:大赫尔辛基规划
(2)城市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人口3万人,占地4404.7hm2,城市外围有 2023.4hm2土地为永久性绿地,供农牧业生产用; (3)城市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有6条大道由圆心放射出去,中央是一个占 地20 hm2的公园。沿公园也可建公共建筑物,其中包括市政厅、音乐厅兼会堂、 剧院、图书馆、医院等,再外一圈为住宅,最外围建设各类工场、仓库和市场 ;
2.古罗马时期 建造大量的营寨城 (提姆加 得)

城市规划原理第2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第2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秦都城咸阳虽宏大,却无统一规划和管理,贪 大求快引起国力衰竭。
秦王朝信神,其城市规划中的神秘主义色彩对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影响深远。
秦代城市的建设出现了不少复道、甬道等多重 城市交通系统,这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上具有开 创性的意义。
5)汉代
汉代前期(长安)的城市规划基本继承了秦的体制 和思想,城市布局并不规则,而且没有贯穿全城的 对称中轴线。
3 卫星城理论
1)卫星城理论的产生: 20世纪初期,大城市开始恶性膨胀,如何控制和
疏散大城市人口成为突出问题。霍华德田园城市理 论由他的追随者恩维(Unwin)进一步发展成为在大 城市的外围建立卫星城,以疏散人口。卫星城起源 于英国, “卫星城”这一形象性的概念则由美国的 泰勒1915年在《卫星城镇》一书中正式提出。
10)宋朝
宋开始,又是 中国古代城市建筑 的分水岭。随着宋 代经济的发展,绵 延发展几千年的里 坊制度被废除,出 现了更自由的街巷 制度,这种街巷成 为中国古代后期城 市与前期城市区别 的基本特征。
宋朝开封城(包青天)
11)元代
元大都(也就 是现在的北京 城) 可以说是 中国古代城市 建设典型代表。 中轴对称、体 现了《周礼·考 工记》的礼制 规划思想。
它分析了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矛盾,论述了城市改 建和扩建要解决的问题。此诏书为中国古代“城 市规划和管理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代表性文献。
后周世宗柴荣像
后周世宗柴荣(小字借阅)
15岁从军,24岁拜将,33岁称 帝,不仅精明强干,而且节约简朴, 赢得了广泛的拥戴。(公元954-公 元959年)在位,在位时间五年六个 月,后因重病无治而逝,终年三十 八岁。柴荣办事谨慎,虚心求谏, 从未因言论而杀一人。更重要的是, 柴荣给五代时期饱受战争之苦的人 们带来了黎明的曙光,他基本解决 了自中唐以来近200年藩镇割据的局 面。纵观五代十国短短的五十四年 的历史,帝王要么就是平庸无能, 要么就是无所政绩,没有一个帝王 可以超越后周世宗柴荣,因此柴荣 便一举成为五代十国中唯一一位名 副其实的最英明有作为的皇帝。

第二章 外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思想与范例

第二章  外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思想与范例

古罗马时期的提尔城
古罗马时期的庞培城
庞 培 城 丰 足 大 街 的 街 面
庞培 城狄 奥斯 库里 宅的 中庭
庞培古城的市苑全景,正中高台为朱 庇特神庙,远处背景为维苏威火山
第四节 中世纪的城市建设
一、背景:
1)历史学家一般将从西罗马帝国亡到14-15世纪 欧洲资本丰义制度萌芽(文艺复兴运动)这一漫长的封建 时期称为“中世纪”,在这一千年左右的时间里,西 欧由于生产力的衰退、战争频繁的破坏、国力的弱小 以及基督教宗教思想的束缚,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 展十分缓慢,思想领域缺乏有创造力的建树,囚此人 们也习惯把它称为“黑暗的时代”、“黑暗的中世 纪”,用来描述中世纪文化蒙昧和倒退的基本特征。
卡洪城
古埃及城市,又名伊拉洪、拉洪。在 法尤姆绿洲东南部,尼罗河西岸。古埃及 法老大多生前为自己建造宏伟的陵墓,卡 洪城便是为兴建塞索斯特里斯二世(公元 前1896~前1887年在位)的金字塔陵墓 而修建的一种特殊的居民点,当时人口约2 万人。陵墓完工后,该城便被废弃,逐渐 湮没在沙漠中。
卡洪城
2、城市的结构特征:
3)在中世纪的政治背景下,城市有着特殊的地 位,尽管从 11世纪初到 14世纪中期城市的市 民阶层始终只是一小部分,但却不断地、迅速 地发展,直至成为全体居民。由于法律对于集 中在城市的居民十分有利,因此,市中心意味 着是最为令人渴望的区域:富裕居民生活在中 心区,贫困者则在城市边缘。市中心建有全城 最高的建筑物,在大多数情况下构成城市的轮 廓线,从而使城市的总体景观在高度上失去了 统一:市政厅的塔楼,教堂边的钟塔或教堂塔 楼。
1历史学家一般将从西罗马帝国亡到1415世纪欧洲资本丰义制度萌芽文艺复兴运动这一漫长的封建时期称为中世纪在这一千年左右的时间里西欧由于生产力的衰退战争频繁的破坏国力的弱小以及基督教宗教思想的束缚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十分缓慢思想领域缺乏有创造力的建树囚此人们也习惯把它称为黑暗的时代黑暗的中世纪用来描述中世纪文化蒙昧和倒退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80年代中期,城市规划设计又一次在规划理论的论坛中被提
起,重新出现关于城市物质形态设计的研究成果。
26
十、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批判、决策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
简▪雅各布斯于1961年发
表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 死》对规划界一直奉行的 最高原则进行了无情的批 判。书中将现代城市规划 的一条条理念及其工作方 法,规划师的灵魂和前代 展现在公众面前。她使规 划师从专业的发展角度, 开始注意到是在为谁做规 划。
书中指出,有机疏散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
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成不同活动所需 要的地段。
应该把联系城市主要部分的快车道设在带状绿地系统中,
也就是说把高速交通集中在单独的干线上,使其避免穿越 和干扰住宅区等需要安静的场所。
23
八、理性主义规划理论及其批判
1960到1970年的西方城市规划操作的指导理论可以用三个词
中国传统城市规划思想: 礼制——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规划布局呈 现出等级分明、中轴对称的特征。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5
二、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公园前500年的古希腊城邦时期,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
式,这钟城市布局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 为中心。广场是市民集聚的空间。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 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乌尔的建城时间约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100年。该城有
城墙和城壕,平面呈卵形,王宫、庙宇以及贵族僧侣的府邸 位于城市北部的夯土高台上,与普通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区间 有高墙分隔。夯土高台共7层,中心最高处为神堂,之下有宫 殿、衙署、商铺和作坊。乌尔城内有大量耕地。
8


2第二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

2第二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

城市规划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 功能的正常进行;

城市发展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古建筑
应按全市人民的意志进行规划,要有区域规划为依据 由于大纲回避城市中种种矛盾的阶级根源,又无力改变 资本主义制度,所以很难完全实现。
五、马丘比丘宪章

对《雅典宪章》40多年的实践进行评价,认为 实践证明“雅典宪章”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正确的,
一、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康帕内拉——“太阳城”
罗伯特· 欧文——“新协和村”
傅立叶——法郎吉
二、田园城市理论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 城市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6条大道由圆心放射出去;
中心是公园;
沿中心公园建公共建筑——市政厅,音乐厅、剧院、 图书馆、医院等;
《管子》和《孙子兵法》

三国时期:曹魏邺城,以宫城为中心,功能分
区明确,道路等级分级明确;

南北朝时期:
佛教和道教突破儒教礼制城市空间布局, 两方面影响——一是宗庙、道观、石窟;二是 空间布局强调整体环境观念,强调人工与自然 环境和谐,信仰与文化功能。

隋唐长安:布局严整,分区明确,以宫城 为中心,中轴对称,体现周代王城的体制, 里坊制得到发展;


公建外圈是一圈公园,其外是商店、商品展览;
之外是住宅,住宅外面是128米宽的林荫道,大道中 布置学校、儿童游戏场和教堂,大道外圈又是一圈花 园住宅。
田园城市的特点:
强调要在城市周围永久性的保留一定留地——
农田和园地,用以限制城市的无限扩张;


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都提出了见 解; 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第2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第2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l格迪斯的学说: 1915 年格迪斯出版了著作《进化中的城市》, 他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即将 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体系之中。 这一思想经美国学者芒福德等人的发扬光大, 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
格迪斯的科学认识城市的方法,“先诊断后治疗” 的名言,成了至今影响现代城市规划的过程公式: “调查——分析——-规划”。
《管子》记载:“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 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顾城郭不必中规矩, 道路不必中准绳” 打破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强调城市从功能 出发、理性思维、城市与自然环境和谐
《商君书》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的 先例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 规划思想最早形成: 周代 规划思想多元化时代: 东周 《周礼•考工记》皇权至上的礼制理念 《管子》自然至上理念 《商君书》区域规划理论
四、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主要理论的发展
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田园城市——卫星城——新城 有机疏散理论 广亩田 2)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3)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 起始于格迪斯、芒福德等。 1960年开始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而得到研究。
五、理性主义规划理论极其批判
著作:《城乡规划的原则与实践》刘易斯.凯博 《紊乱的科学》查尔斯.林德博伦姆 理性主义认为,规划方案是对城市现状问题的理 性分析和推导的必然结果。60年代末70年代初理性主 义成为城市规划的主导思想。 这种规划由于多局限于物质形态,对城市中的社 会问题关心太少。使规划师忙于处理细部的综合性总 体规划却往往放弃了最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
古罗马: 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城市大规模建造公 共浴室、斗兽场和宫殿供奴隶主享乐。在罗马帝国时期,广场、 铜像、凯旋门、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 古罗马城城市中心最为集中的体现是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 的广场群。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_939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_939
现在,这一理论一般作为现代城市规划 的开端。
3 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卫星城镇的作用:疏散大城市人口,控
制大城市人口规模。 事实上,“卧城”和半独立的卫星城镇,
在疏散大城市人口方面并无显著效果。
由“卧城”发展至半独立的卫星城镇, 到基本上完全独立的新城,城市规模也逐渐 的由小变大。规模大的新城可以提供多种就 业机会,也有条件设置大型的完整的公共文 化生活服务设施,可以吸引较多的居民,进 而减少对母城的依赖。
引导性的思想方法也是一种控制论思想,它强调各系 统发挥自身的选择性,强调规划在城市进程中的引导性控 制作用,城市规划是向各系统提供正确的发展选择的引导 者。
2 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 2.1 对工作方法的冲击和影响 2.2 对工作中的传递方式的影响
本章小结
名词解释: 邻里单位
问答题: 1 中国古代城市格局反映出的
2 田园城市理论 《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
——霍华德 霍华德认为,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 城市吸引人口“磁性”所致。他指出,“城 市应与乡村结合”。 他提出的“田园城市”的规划图解方案 可以更好的解释其理论。
霍华德“田园城市”构想图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把城市作 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的关联,提出 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对人口密度、 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等问题都提出 了见解。
第4节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任何思想方法意义上的进步都是对于过
去传统思想方法中的不合理的东西的抛弃以 及创新,而思想方法的变革总是依托社会活 动的发展进行的,以此来理解城市规划思想 方法的变革。
1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1.1 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开放型的 思想方法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田园城市平面的局部
霍华德 田园城市
卫星城镇理论
背景:20世纪初,大城市的恶性膨胀带来严重的人 口和生态环境问题 定义:在大城市的郊区或者以外的附近地区为了分散 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压力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 对独立性的城镇。 要点:“卧城”——半独立城镇——卫星城镇
案例:
法国巴黎 中国北京 英国伦敦 评价:从发展轨迹看,规模逐渐扩大,对母城的依赖逐渐减小
伦敦同其卫星城连成一片,成为“集合城市”, 称为“大伦敦” ,总人口为680万,由33个行政 区组成。 1.伦敦城,是伦敦的“城中之城”,面积2.5平 方公里。 2.大伦敦,包括伦敦周围的郊区,也就是目前 新设置的“大伦敦郡” ,它由32个区组成。 (1) 伦敦城,指泰晤士河北岸地区 (2) 伦敦西区 有威斯敏斯特教堂、议会大厦、白厅 、白金汉 宫 、伦敦大学、英国博物馆 等。(3) 伦敦东区 (East End) ,是小型企业和工人住宅区,多为 贫民窟。(4) 南区(the South Part) 。(5) 港区 (Port Part),指伦敦桥 以下的区域。(6) 郊区 (the Suburbs),指伦敦区的外围。 伦敦周围还有一些重要港口和城市,如东面 的多佛(Dover),西面的普次茅斯 (Portsmouth) 和南安普敦(South Hampton),西面的牛津 (Oxford)和北面的剑桥 (Cambridge),在世界上 都享有盛名。
(二)马丘比丘宪章
(1)雅典宪章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一项基本文件 (2)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3)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规划都“必须对人类的各种需求作 出解释和反应。” (4)“规划、建筑和设计必须努力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城市环 境。” (5)追求环境的连续性。 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要求“城市规划师和政策指定人必须把城 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每一座建筑物 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连续统一体中单元而已,需要同其他单元进行协调, 从而完整其自身的形象。 (6)提倡用户参与设计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比萨主教堂
比 萨 主 教 堂
捷克· 布拉格广场
圣 维 特 大 教 堂
二、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一)理论渊源 1.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背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以及资本 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要点:(1)莫尔设计的“乌托邦” (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3)欧文的“新协和村” (4)傅立叶 “法朗吉”单位 评价:(1)把城市当作一个社会经济的范畴,观点更加深刻 (2)为以后的城市规划提供理论渊源 (3) 理想主义
(二)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欧洲经历了从以古希腊和古 罗马为代表的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文艺复兴 和巴洛克几个历史时期。 (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古 希腊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 在当时的城市(如米列都城),广场和公共建筑(如神庙、 市场厅、露天剧场和市场)取代了宫殿,市民集会场所形 成了城市的核心,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一)回顾与总结 1.经济恢复时期 重点在于城市的恢复和发展生产,开始建立城市建设机构。 2. “一五时期” 重点工业城市及工业区加强城市规划工作,为我国全面开展规划工作奠定了 基础。 3.1958—1960年 受“左”的影响,城市规划和建设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追求高指标。 4.1961—1966年 “三线”建设过分强调“靠山、分散、隐蔽”的战略要求,忽视了城市在组 织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1966—1976年 城市规划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及破坏:城市规划工作废弛,城市管理工作 混乱,环境污染严重,绿化、文物、古迹被侵占、破坏。
6.1977—1980年 肯定了城市规划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建议拟定城市规划 法。 7.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规划工作 城市规划工作进程大大加快,90%以上市完成了总体规划制定和报批, 大部分省、区完成了县城的总体规划,以至进行了集镇、村镇的规划。 1978年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 1984年国务院:《城市规划条例》; 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城市规划法》并正式颁发, 1990年4月1日正式施行; 1993年6月29日,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1993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进入以法治化的轨道。 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城乡规划法》正式颁 发, 2008年1月1日,《城乡规划法》将正式施行。 城市规划进一步完善。

第二章 不同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与方法

第二章   不同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与方法
• 欧文提出以“劳动交换银行”和“农业合作社”解决生产的私有性与消费的社会性之间的 矛盾。1817年提出“新协和村”的示意方案。1852年,欧文带900人赴美国印第安那州, 以15万美圆购买了12000公顷土地建设新协和村(Community)。
3
3)傅立叶(Francois Marie Charles Fourier 1772~1837)与法朗吉(Phalanges)
• 线形城市就是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只有一条宽500米的街区,要多
长就有多长——这就是未来的城市。” 城市不再是分散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的、连绵不断的的城市带,并且 这个城市可以贯穿整个地球。 线形城市的基本原则:“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 此外,中国古代也出现过诸如扬州、杭州(临安城)、苏州(平江城)等盛极一时的南方 城市,它们的城市格局不同于北方城市平面那样规则方正,这与水网地区河道纵横的自然 地形有关,而且没有严格的坊里制度,商业与居住功能相对接近。这一些古代城市充分体 现了与环境的协调与融合。
• 19世纪鸦片战争以后,随着租界的出现,西方城市规划的理念和方法渐次引入我国。
5.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市肆的分布 奴隶社会后期,由于剩余产品的交换需要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出现“市”。起初,规模不 大,日中为市,市罢而散 周代出现多处固定的“市”,设专人管理。 汉唐,出现集中的“市”。洛阳设三个市。 唐代出现集中管理的坊里式的封闭市场,长安设东、西两市。集市内按不同行业又分若干 肆。如长安东市分220行。 宋代以后,出现沿街开放的商业街。如北京的灯市,广州的花市。并且,商业街多与主要 干道分开。
2.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 1)按政治及行政管理意义分类
都城 地区性封建统治的中心城市 一般的州府县城市 2)按职能分类 手工业中心城市 国内商业中心城市 海外贸易中心城市 防卫城堡 集镇

02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02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v现代城市理论t关于城市发展、土地使用和城市空间组织等方面的相关理论•现代城市发展的理论:经济基础理论、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人文生态理论、通达性理论、通讯理论、城市分散发展理论、城市集中发展理论•空间组织理论:区位理论、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地租和竞租理论、邻里单位与居住小区、行为—理论空间t关于城市本身,即城市规划是依据怎样的思想来改造城市规划的对象的•《雅典宪章》1933•《马丘比丘宪章》1977•《华沙宣言》1981•《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1992•《北京宪章》1999v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根据封疆范围,按城的规模等级来规划郊野的土地、人民以及各种生产基地,并布置“郊邑”和“鄙邑”,形成一个以城为核心,有国有野的城邦。

t《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城市形制有严格规定。

•周王城——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t《管子》: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在城市布局上提出按职业组织聚居:“凡仕者近公(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商近市”。

社稷祖庙官民不相参v 中轴对称(朱雀大街)v履行了“旁三门”的理念v 两套城门(皇城和宫城)v“前市”:市场在南边,东西二市v 规整的方格路网v居住分别采用里坊制,108个坊皇城宫城西市东市9721m84km 2皇城内城《周礼》的典型格局v轴线对称v三套方城(内城、宫城、皇城),宫城居中v都城两边设有太庙和社稷(“左祖右社”)v商业集中在城北(“面朝后市”)t“天人合一”理念•象天法地:对形象与天体关系对应的探索•对应用数理的热烈追求•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组合伍子胥建吴都:“相土尝水,相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七十里。

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法地之八聪”紫禁城“三、六”数目排列古代州府城市、苏州园林儒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的影响天人合一中国包涵总结堪舆学、风水v二、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t古希腊t古罗马t中世纪t文艺复兴t17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前期Ø城邦的公共场所:广场和神庙、公共建筑、市民集会场所Ø体现了民主共和思想Ø炫耀和享乐Ø城市设施发展:浴池、斗兽场、广场、铜像、凯旋门、记功柱Ø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城堡Ø教堂或修道院位于城市中心Ø城市广场成为了公共生活中心,并以教堂钟楼作为城市建筑制高点Ø城市设计在建筑外上形讲究整齐、统一和理性Ø修建了很多古典风格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Ø资产阶级与国王联盟,形成绝对君权Ø轴线对称放射的街道、宏伟的宫殿(主导地位)和规整对称的广场123缺乏功能意识追求统一与秩序的需u西化规划形式v一、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t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是现代城市规划最直接的思想源泉。

第2章_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第2章_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米列都城三面临海, 四周筑城墙,城市路 网采用棋盘式。两条 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 中心通过。中心开敞 式空间呈 “L” 形, 有多个广场。市场以 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 港湾的附近,将城市 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公元前的300年间,罗马几乎征服了全部的 地中海地区,在被征服的地方建造了大量 的营寨城。营寨城有一定的规划模式,平 面呈方形或长方形,中间十字形街道,通 向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街道交点附 近为露天剧场或斗兽场与官邸建筑群形成 的中心广场。
霍华德的理论比傅里叶、欧文等人的空想 进了一步,他把城市当作整体来研究,联 系城乡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 规划问题,对人口经济,城市经济、城市 绿化等问题都提出了见解,今天的规划界 一般都把霍华德“田园城市”的理论的提 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3)卫星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
20世纪初,大城市的恶性膨胀,使如何控 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成为突出问题。霍华 德“田园城市”理论的追随者昂温 (Unwin)进一步发展了规划理论,提出 了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 口控制大城市规模的理论。
波尔西巴城建于公元 前3500年,空间特点 是南北向布局,城市 四周有城墙和护城河, 城市中心有一个“神 圣城区”,王宫布置 在北端,三面临水, 住宅庭院则混杂布置 在居住区。
乌尔的建城时间约在公 元前2500年到2100年, 该城有城墙和城壕,面 积约88hm2,人口约3万 ~3.5万,平面呈卵形, 王宫、庙宇及贵族僧侣 的府邸位于城市北部夯 土高台上,与普通平民 和奴隶的居住区间有高 墙分隔,夯土高台共七 层,中心最高处为神堂, 之下有宫殿、衙署、商 铺和作坊,内有大量耕 地。
巴比伦城始建于公元前 3000年,作为巴比伦王国 的首都,公元前689年被 亚述王国所毁,新巴比 伦王国重建了巴比伦城, 并成为当时西亚的商业 和文化中心。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PPT课件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PPT课件

第二节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2.2 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光辉城市
第二节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2.2 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光辉城市”规划方案:是其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 集中体现。
核心观点如下: 1、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 2、由拥挤带来的城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即大量高层建筑(垂 直的花园城市)+人车分离高效率交通系统;
第二节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2.4 城市功能与空间的研究 1、城市形态方面:
(1)西班牙 马塔:带形城市(linear city)理论(1882)
斯大林格勒、哥本哈根、巴黎、斯德哥尔摩
第二节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2.4 城市功能与空间的研究
1、城市形态方面:
(2)法国 柯布西埃:城市集中主义《明天的城市》(1922) 中心思想:提高城市中心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
第一节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4 中西城市规划思想对比 中国古代:崇尚天地,发展为理性主义倾向,走向探索天体 自然规律,社会伦理神圣制度,布局象天地法,追求天意和 理气,使建筑和城市的空间排列组合渐臻完美。
欧洲古代:崇尚人性,发展为人文主义倾向,注重技术的改 进。
第二节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2.1 田园城市理论
第一节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第一节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3 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三、中世纪 1、务农为主的日耳曼人:城市衰落,古罗马城从百万减至4 万人。 2、教会势力强大:教堂居于城市中心,天际线优美。 3、城市规模小:不规则街道和广场,地域文化差异,环境宜 人。 4、城市缺乏规划,城市建设停滞不前,形成的亲切尺度和宜 人环境是自发而形成的。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雅典背山面海,城市布局呈不规则,无轴线关系。城市的中 心是卫城,最早的居民点形成于卫城山脚下。与其它早期希 腊城市一样,广场无定形,建筑物排列无定制。街道无系统, 道路无铺装。
为强调给公民判断的居 住条件,以方格网划分 街坊。居住街坊面积小, 贫富居民混居,但用地 大小及住宅质量有区别。
•(2)古罗马城市:
•(5)卫星城的实践
–1912—1920年,巴黎规划在周边16公里范围内建设28座居 住城市(含生活服务设施) “卧城”
–1918年,沙里宁按照有机疏散理论制定大赫尔辛基规划, 主张在卫星城镇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魏林比
–1928年,在编制大伦敦规划时,提出大城市人口疏散应与 地区的工业与人口分布的规划相结合。
明清北京城规划特点:
a) 明清北京城的布局,体现了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 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
b) 城市布局运用了强烈的中轴线手法,重点突出,造成 宏伟的壮丽景象。
c) 北京城内的街道,以纵横主干道为骨架,连接次要干 道、支路,进而连接各院落式住宅构成的居民区。
d) 北京的居民区在皇城四周。
直改明
•19世纪开始关注城市的未来发展,为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 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制度等方面的基础;
•(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 •(法律基础)英国1848年“公共卫生法”、1890年“工人住 房法” •(实践基础)巴黎改建(豪斯曼)、城市美化
一、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空想社会主义城市
——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历史背景 •乌托邦
•傅立叶的“法郎吉”
•查勒斯•傅立叶(法 1772—1837)1829年 发表《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主张建立 1500—2000人的公社,废除家庭小生产,减 少家务劳动。建设可以容纳400个家庭(1620 人)的巨大建筑(“法兰斯泰尔”)。 •1871年,戈定按照傅立叶的理论在盖斯建设 了“法兰斯泰尔”。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国内古代城规思想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国内古代城规思想

1、体现了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 整个都城以皇城为中心(以天子为中心,皇权至上)
皇城前左建太庙,右建社稷坛(左祖右社)
城外四方建天、地、日、月四坛
皇城北门玄武门外设内市(前朝后市)
2、中轴对称
从南门永定门直至鼓楼构成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沿这条 轴线布置了城楼、牌坊、华表、桥梁和各种形状不同的 广场,加上两旁的殿堂,更加强了京城的庄严气氛,以 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势。
2.5 元明清 城市规划中礼制思想得到完全实践 元大都 北京城
元大都 第一个全部按城市规划修建的都城 在很多方面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思想。
(1)继承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 优秀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 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布局。
(2)规则的宫殿和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相结 合。元大都在规划时充分利用原有的海子 区绿化区,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效果。
《尚书·禹贡》说:“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 山大川”。“九河既道,雷夏既泽,滽、沮 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
“教民稼穑,捕鱼畜牧,”“尝百草为药, “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史记·五 帝本纪》)
1.2 商 商代是我国最早形成城市雏形 的时代。
河南偃师尸乡沟、中期郑州商城、湖北盘 龙城,及晚期安阳殷墟等商代都城遗址
2.3 隋唐 规划严格遵守尊统于一的思想,先 修城墙,后开辟干道,再建里坊。 长安城 背景 总体布局 道路系统 里坊(居住区) 商肆
长安城
背景
长安城始建于隋,建成、兴盛及著称于唐。初名大兴城, 由宇文恺创制(制定规划)并利用冬闲时节征集关中民佚 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按规划建成。严格遵守尊通于一的 思想,至唐初才基本建成。高宗时又在城东北修建规模 很大的大明宫,玄宗时又建兴庆官,唐末战乱为朱温烧 毁。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 这类城镇在19世纪中叶后在西方各国都有众多的 实例。
20
二. 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
在前人的基础上,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 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 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
21
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霍 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 (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为题的论 著,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理论。
• 3)综合规划首先是一项政策手段,其次才是技术 38 手段。
② 分离渐进规划
渐进规划思想方法的基础是理性主义和实用 主义思想的结合。
这种方法在日常的决策过程中被广泛地运用, 它尤其适合于对付规模较小或局部性的问题解 答,在针对于较大规模或全局性的问题时,主 要是通过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甚至将它 们分解到不可分解为止,然后进行逐一解决, 从而达到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的意义
•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 把城市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一种社会现象
• 提出将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相结合
• 提出解决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16
2.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 针对于当时出现的肺结核及霍乱等疾病的大面积
流行,1833年,英国成立了委员会专门调查疾病
18
4. 城市美化
• 城市美化源自于文艺复兴后的建筑学和园艺学传 统。自18世纪后,中产阶级对城市中四周由街道 和连续的联列式住宅所围成的居住街坊中只有点 缀性的绿化表示出极端的不满意。在此情形下兴 起的“英国公园运动”试图将农村的风景庄园引 入到城市之中。

第二章 城市规划思想

第二章 城市规划思想

■ 米利都城

B、古罗马时代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城市得到 了大规模发展。除了道路、桥梁、城墙和输水道等城市设
施以外,还大量地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等供奴隶
主享乐的设施。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更是进入了 鼎盛时期。除了继续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以外,
城市还成了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和
3-3 欧洲古代典型城市格局
在19世纪,影响最广的城市规划 实践是法国官吏奥斯曼1853年开 始主持制定的巴黎规划。尽管巴 黎的改建,有镇压城市人民起义 和炫耀当权者威严权势的政治目 的,但巴黎改建规划将道路、住 房、市政建设、土地经营等作了 全面的安排,为城市改建做出有 益的探索。影响所及,科隆和维 也纳等城市也纷纷效法。 ■ 巴黎

城市形成于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过程中。
第一次大分工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始于约10,000年前,即早期的农业 时期(early farming phase)。

第二次分工出现了商业和手工业,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乡村,以商 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城市,称之为早期城市时期(early urban phase),约 始于5,000年前的Mesopotamia、China、India。
我们的先人就在村寨选址、土地利用、建筑布局和朝向安排、公共空间的开辟以及防 御设施的营建等方面运用原始的技术条件,巧妙经营,建成了适合于当时社会结构的 居住环境。
3-1中 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 朝后市”。——《周礼· 考工记》
• 《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 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 《商君书》论述了某一地域内山陵丘谷、都邑道 路和农田土地分配的适当比例,以及建城、备战、 人口、粮食,土地等相应条件。 儒家思想,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和宗教礼法,表 现为城市形制的皇权至上理念。

第2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第2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规划史上的三位奠基人
霍华德 Ebenezer Howard :有控制地分散 勒.柯布西埃 Le Corbusier :集中、大都市
赖特 Frank Lloyd Wright :极端分散
2 霍华德与他的田园城市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 Ebenezer Howard(1898) Town and country must be married, and out of this joyous union will spring a new hope, a new life, a new civilization.
7 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


邻里单位(英语:Neighbourhood Unit)是美国 社会学家、建筑师佩里(C.A.Perry)1929年在编 制纽约区域规划方案时,针对纽约等大城市人口 密集、拥挤、居住环境恶劣和交通事故严重的现 实,提出的居住区规划理论概念。 作为城市居住空间的组织方式,邻里单位体现了 《雅典宪章》所倡导的功能主义原则。以“邻里 单位”作为组成居住区的单元,它在理论提出时 不仅是一种创新的设计概念,更是随后成为了一 种社会工程,它作为居住区规划的经典原理对世 界各国都在城市规划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
广亩城市:
• 城市都是小规模的. • 社会的中心转移到乡村的数千计的住宅中.
• 每人能有权利拥有他需要数量的土地,最少每人一英亩.
• 所有人都在农场工作,也在农场间的小工厂、办公室、 商店工作。 •快速道路网把分散的各部分连接起来。
4 勒.柯布西埃和他的光辉城
建筑师有意识地干预 精神上和物质上过了时的 城市物质结构,在人口集 中的基础上改造大城市。 减少城市建设用地、提高 人口密度,改善城市的环 境面貌。这是一场把“乡 村推进城市”的战斗。

第2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第2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4th Edition)
城市与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三国期间,吴国国都原位于今天的镇江,后按诸葛亮军事战略建议迁都,选址于金
陵。金陵城市用地依自然地势发展,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皇宫位 于城市南北中轴上,重要建筑以此对称布局。“形胜”是对周礼制城市空间规划思想的重 要发展,金陵是周礼制城市规划思想与自然结合理念思想综合的典范。 南北朝时期,东汉传入中国的佛教和春秋时代创立的道教空前发展,开始影响中国古 代城市规划思想,突破了儒教礼制城市空间规划布局理论一统天下的格局。具体有两方面 的影响:一方面城市布局中出现了大量宗庙和道观,城市的外围出现了石窟,拓展和丰富 了城市空间理念;另一方面城市的空间布局强调整体环境观念,强调形胜观念,强调城市
战国时期形成了大小套城的都城布局模式,即城市居民居住在称之为“郭”的大城,统治者居住在成为“王城”的小
城。列国都城基本上都采取了这种布局模式,反映了当时“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社会要求。 秦统一中国后,在城市规划思想上也曾尝试过进行统一,并发展了“相天法地”的理念,即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 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秦国都城咸阳虽然宏大,却无统一规划和管理,贪大求快引起国力衰竭。由于秦王朝信神,其 城市规划中的神秘主义色彩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影响深远。同时,秦代城市的建设规划实践中出现了不少复道、甬道 等多重的城市交通系统,这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汉代国都长安的遗址发掘表明,其城市布局并不顺利,没有贯穿全城的对称轴线,宫殿与居民区相互穿插,说明周礼 制布局在汉朝并没有在国都规划实践中得到实现。王莽代汉取得政权后,受儒教的影响,在城市空间布局中导入祭坛、明 堂、辟雍(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为名。其学有五,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

2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2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3)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3)广亩城Broadancre City
赖特(美) 《消失中的城市》《宽阔的田地》

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 汽车的普及就是广亩城市构思方案的技术支柱 反城市的“城市”
3.2 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1)聚集经济理论 巴顿 《城市经济学》 (2)大都市、巨大城市、大城市带 大都市Metropolis 也称为大城市地区,是指由主要大城市和郊区 及附近的城市群组合而成的城市区域,其中,主要城市发挥主导经济、 社会影响的作用。对于大都市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认识,一 般指人口规模在50万以上的城市地区。 城市聚集区urban agglomeration 被一群密集的、连续的聚居地 所形成的轮廓线包围的人口居住区,它和城市的行政界线不尽相同。 大城市带megalopolis 指的是多核心的城市连绵区,人口的下限 是250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至少250人。因此,大城市带是 人类创造的宏观尺度最大的一种城市化空间。
在《人与自然》中就提
“芝加哥规划” 纽约中央公
奥姆斯特德F.L.Olmsterd
1.2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霍华德与柯布西埃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 霍华德希望通过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 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问题 柯布西埃希望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城市内部解决城 市问题。
2.2 勒•柯布西埃的机械理性主义城市规划思想
勒· 柯布西埃(l887~1965) 被誉为开创现代主义建筑的鼻 祖、20世纪最富激情的建筑师。 他一生致力于现代高层建筑的 设计,留下了众多的经典传世 之作。
(1)思想基础
1923年 出版了论文集《走向新建筑》明确地提出了机械美学的 观点和 相应的理论体系 主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要向前看,否定传统的装饰和含情脉脉 的空间美,认为最代表未来的是器械美,未来世界基本应该是按 照机械原则组织起来的机器的时代,房屋只是“居住的机器”、 “只有驴子才会走出曲折的线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2通过提高密度的手法解决城市拥挤的问题,就局部而言,可考虑建高层建筑,或“摩天 楼”; 3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降低城市中心区的建筑密度和就业密度; 4建立一种由铁路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路结合的新型、高效的地面城市交通系统。
• 1922年,发表了《明日的城市》(The City of Tomorrow)一书,其中假想了一个300万 人口的城市规划方案,提出城市规划蓝图。 “300万人城市”:
• 傅立叶1829年在“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一书中,提出以名为“法朗吉”的生产者联合会 为单位,由1500 ~ 2000人组成公社,实行有组织的大生产。 他把400个家庭(1620人)集中在一座巨大的建筑中,名为“法兰斯泰尔”(Phalanstere), 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基层组织。 1871年戈定(Godin)在盖斯(Guise)建设了一个“法兰斯泰尔”,被称为“千家村”。
城建设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
后市,市朝一夫”。
• 隋唐长安城、洛阳城,以及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周礼• 考 工记》上记载的王城的布局制度,即强调中轴线对称、分区明确、形态严整。这一特征几 乎贯穿于中国古代都城的城市规划中,充分体现了皇帝权利至高无上、统治秩序平稳有序 的理念。都城的规划代表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水平。
——中央为商业区,有40万居民住在24座60层摩天大楼;建筑仅占地5%。 ——高楼周边有大片绿地; ——周围的环形居住带,有60万居民的多层连续板式住宅楼; ——最外围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住宅; ——平面是现代化的几何形构图,矩形与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 ——规划的中心思想是: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提供充足的绿
5.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市肆的分布 奴隶社会后期,由于剩余产品的交换需要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出现“市”。起初,规模不 大,日中为市,市罢而散 周代出现多处固定的“市”,设专人管理。 汉唐,出现集中的“市”。洛阳设三个市。 唐代出现集中管理的坊里式的封闭市场,长安设东、西两市。集市内按不同行业又分若干 肆。如长安东市分220行。 宋代以后,出现沿街开放的商业街。如北京的灯市,广州的花市。并且,商业街多与主要 干道分开。
• 线形城市就是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只有一条宽500米的街区,要多
长就有多长——这就是未来的城市。” 城市不再是分散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的、连绵不断的的城市带,并且 这个城市可以贯穿整个地球。 线形城市的基本原则:“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 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 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 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田园城市的主要内容 城市与乡村结合,城市周围永久性地保留绿地 城市土地归城市机构的思想 城市经济改革方案:城市经费从房租中获得 田园城市发展到规定人口,在附近建一个相同的城市
地、阳光和空间。
柯布西埃与霍华德规划思想的比较
• 共同点——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
• 霍华德: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已存在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问题 城市分散发展——新建城市——空想社会主义,社会改革
• 柯布西埃:希望通过对现存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 发展的需要。 集中发展——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建筑师角度,以物质空间改造来改造整个社 会
2.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早期探索 1)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
• 19世纪末,英国的社会活动家挨比尼泽•霍华德(Ebernezer Howard)y于1898年著述了《明 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1902年再版时, 书名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 霍华德最初打算把书名定为:《万能的钥匙》(Master Key)
• 欧文提出以“劳动交换银行”和“农业合作社”解决生产的私有性与消费的社会性之间的 矛盾。1817年提出“新协和村”的示意方案。1852年,欧文带900人赴美国印第安那州, 以15万美圆购买了12000公顷土地建设新协和村(Community)。
3
3)傅立叶(Francois Marie Charles Fourier 1772~1837)与法朗吉(Phalanges)
3.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卫星城理论 有机疏散理论
5
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卫星城理论
• 基于田园城市的思想
恩维(Unwin)于1922 年提出了卫星城概念 1924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建设卫星城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的一个 重要方法。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卫星城市的定义:
2
理论,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军事防御)。 15世纪,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人发现了古罗马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遗稿,古典文化 中的唯物主义哲学、科学理性和人文主义的各种要素促进了文艺复兴中新文化的产生。 向往古代文化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师阿尔伯蒂、费拉锐特、斯卡莫齐等人师承古罗马的 维特鲁威,发展了理想城市模式。 阿尔伯蒂从1450年起著述《论建筑》一书,提出了典型的理想城市模式:街道从城市中心 向外辐射,形成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星形平面。中心点通常设置教堂、宫殿或城堡。整个 城市由各种几何形体进行组合。 费拉锐特1464年提出了一个理想城市的方案,对其后欧洲各国设计的许多几何形城堡有较 大的影响。 斯卡莫齐较完整地按照费拉锐特的设想建造了威尼斯王国的帕尔曼—诺伐城)。 斯卡莫齐还提出了一个理想城市方案,被称为斯卡莫齐模式。它是格栅型街道的矩形理想 城市。
勒 • 柯布西埃的300万人城市 法国建筑师勒 • 柯布西埃(Le Corbusier) ,把工业化的思想大胆地带入了城市规划, 与之前的各种城市分散主义理论相反,提出了“城市集中主义”的城市规划理论,主张用 全新的规划与建筑方式改造城市。他的城市规划观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1需要通过技术改造完善传统城市中心区的集聚功能;
2.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 1)按政治及行政理意义分类
都城 地区性封建统治的中心城市 一般的州府县城市 2)按职能分类 手工业中心城市 国内商业中心城市 海外贸易中心城市 防卫城堡 集镇
1
3)从地区地形及城市形态分类 规则形:方形、圆形 不规则形:沿河城镇、山城、双重城
3.中国古代城市的地区分布与城址选择 1)地区分布 古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早期): 黄河中下游一带 农业发达地区(以农业居民点为基础) 靠近河流(灌溉、饮用水)
• 此外,中国古代也出现过诸如扬州、杭州(临安城)、苏州(平江城)等盛极一时的南方 城市,它们的城市格局不同于北方城市平面那样规则方正,这与水网地区河道纵横的自然 地形有关,而且没有严格的坊里制度,商业与居住功能相对接近。这一些古代城市充分体 现了与环境的协调与融合。
• 19世纪鸦片战争以后,随着租界的出现,西方城市规划的理念和方法渐次引入我国。
•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要素的成长与发展,使中世纪的城堡型的城市结构 不能适应新生活的需要,拓宽调直道路、改善城市公共设施与卫生条件、调整城市防御体 系成为当务之急。 文艺复兴的城市突破了中世纪城市宗教内容的束缚,教堂建筑退居次要地位,大型的世俗 型建筑构成了城市的主要景象。
• 16世纪到17世纪,巴黎、伦敦、柏林、维也纳等城市成为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 市改建和扩建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以巴黎为代表的城市建设则标志着这一时期的最高峰。 (例:凡尔赛宫)。 17世纪后半叶,新生资产阶级与国王联盟——建立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轴线放射街 道、宏伟宫殿、公共广场成为当时典范。
4.中国古代城市的道路系统 我国古代的城市,道路有明确的等级划分(形成道路体系)。
如:周代用“轨”表示道路的等级和宽度的基本单位。“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唐长安城:全市性主要交通干道、划分坊里的一般城市干道、坊内道路。
道路有明显的功能分工。 城市道路系统的形式及道路的分级与城市性质规模有关。通常,都城每边开三门(北侧多 为二门),府城每边开二门(井字型),一般县城每边开一城(十字型)。 城市道路由小到大,唐朝为顶峰,宋代以后,由宽变窄,出现商业街。
解决城市问题方案的主要内容 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 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结合起来的田园城 市; 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2)勒 • 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现代建筑运动的大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欧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建筑与城市建设中的矛盾激化,一批年 轻的建筑师倡导了新建筑运动。到20年代后期,成为欧洲现代建筑思潮,影响到世界各地。
第二章 不同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与方法
古代理想城市的规划思想
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当代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势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 1.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及发展的概况
• 城市规划思想古亦有之
• 中国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
•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

我国的城市规划思想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 考工记》,书中记述了周代王
6.中国古代城市的居住区 古代,城市中的居民区称“闾里”。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 唐代,实施“坊里制”,长安是封闭管理的顶峰。 宋代,仍有坊制,但无坊墙与坊门,通常是指一定的居民地段或居民管理单位。 居住区的组成形式,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东、西、南、北各异。
二、西方理想城市的规划思想与实践的轨迹 西方城市规划可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古希腊城邦时期,那时城市建设中就存在希波丹姆 (Hippodamus)模式,提出方格形的道路系统和广场设在城市中心的规划思想。 希波丹姆在历史上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他的规划思想在米列都(Milet)城建设中 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庞贝(Pompeii)城的挖掘和古罗马在统治全部地中海时建造的大量营寨城,表明当时城 市建设已达到一定水平。 古罗马的《建筑十书》(维特鲁威,公元前一世纪)是西方早期的古典建筑典籍,书中总 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筑经验,在城市建设方面,对城址选择、 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以及市政建设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维特鲁威继承了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思想和有关的城市规划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