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不同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与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傅立叶1829年在“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一书中,提出以名为“法朗吉”的生产者联合会 为单位,由1500 ~ 2000人组成公社,实行有组织的大生产。 他把400个家庭(1620人)集中在一座巨大的建筑中,名为“法兰斯泰尔”(Phalanstere), 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基层组织。 1871年戈定(Godin)在盖斯(Guise)建设了一个“法兰斯泰尔”,被称为“千家村”。
• 欧文提出以“劳动交换银行”和“农业合作社”解决生产的私有性与消费的社会性之间的 矛盾。1817年提出“新协和村”的示意方案。1852年,欧文带900人赴美国印第安那州, 以15万美圆购买了12000公顷土地建设新协和村(Community)。
3
3)傅立叶(Francois Marie Charles Fourier 1772~1837)与法朗吉(Phalanges)
3.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卫星城理论 有机疏散理论
5
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卫星城理论
• 基于田园城市的思想
恩维(Unwin)于1922 年提出了卫星城概念 1924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建设卫星城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的一个 重要方法。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卫星城市的定义:
3)线形城市理论
• 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伊•马塔(Arturo Soria Y Mata)于1882年发表了“线形城市” (Linear City)的设想。 19世纪末是铁路交通大规模发展的时期,铁路线将城市之间,城市内部及周边地区联系起 来,改善了城市地区的交通状况,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玛塔认为,传统的从核心向外扩展的城市形态已经过时,只会导致城市拥挤和卫生恶化, 在新的集约运输方式影响下,城市将依赖交通运输线组成城市的网络。
地、阳光和空间。
柯布西埃与霍华德规划思想的比较
• 共同点——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
• 霍华德: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已存在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问题 城市分散发展——新建城市——空想社会主义,社会改革
• 柯布西埃:希望通过对现存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 发展的需要。 集中发展——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建筑师角度,以物质空间改造来改造整个社 会
——中央为商业区,有40万居民住在24座60层摩天大楼;建筑仅占地5%。 ——高楼周边有大片绿地; ——周围的环形居住带,有60万居民的多层连续板式住宅楼; ——最外围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住宅; ——平面是现代化的几何形构图,矩形与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 ——规划的中心思想是: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提供充足的绿
4
2通过提高密度的手法解决城市拥挤的问题,就局部而言,可考虑建高层建筑,或“摩天 楼”; 3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降低城市中心区的建筑密度和就业密度; 4建立一种由铁路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路结合的新型、高效的地面城市交通系统。
• 1922年,发表了《明日的城市》(The City of Tomorrow)一书,其中假想了一个300万 人口的城市规划方案,提出城市规划蓝图。 “300万人城市”:
勒 • 柯布西埃的300万人城市 法国建筑师勒 • 柯布西埃(Le Corbusier) ,把工业化的思想大胆地带入了城市规划, 与之前的各种城市分散主义理论相反,提出了“城市集中主义”的城市规划理论,主张用 全新的规划与建筑方式改造城市。他的城市规划观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1需要通过技术改造完善传统城市中心区的集聚功能;
4.中国古代城市的道路系统 我国古代的城市,道路有明确的等级划分(形成道路体系)。
如:周代用“轨”表示道路的等级和宽度的基本单位。“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唐长安城:全市性主要交通干道、划分坊里的一般城市干道、坊内道路。
道路有明显的功能分工。 城市道路系统的形式及道路的分级与城市性质规模有关。通常,都城每边开三门(北侧多 为二门),府城每边开二门(井字型),一般县城每边开一城(十字型)。 城市道路由小到大,唐朝为顶峰,宋代以后,由宽变窄,出现商业街。
• 线形城市就是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只有一条宽500米的街区,要多
长就有多长——这就是未来的城市。” 城市不再是分散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的、连绵不断的的城市带,并且 这个城市可以贯穿整个地球。 线形城市的基本原则:“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6.中国古代城市的居住区 古代,城市中的居民区称“闾里”。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 唐代,实施“坊里制”,长安是封闭管理的顶峰。 宋代,仍有坊制,但无坊墙与坊门,通常是指一定的居民地段或居民管理单位。 居住区的组成形式,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东、西、南、北各异。
二、西方理想城市的规划思想与实践的轨迹 西方城市规划可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古希腊城邦时期,那时城市建设中就存在希波丹姆 (Hippodamus)模式,提出方格形的道路系统和广场设在城市中心的规划思想。 希波丹姆在历史上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他的规划思想在米列都(Milet)城建设中 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庞贝(Pompeii)城的挖掘和古罗马在统治全部地中海时建造的大量营寨城,表明当时城 市建设已达到一定水平。 古罗马的《建筑十书》(维特鲁威,公元前一世纪)是西方早期的古典建筑典籍,书中总 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筑经验,在城市建设方面,对城址选择、 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以及市政建设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维特鲁威继承了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思想和有关的城市规划的
• 当城市规模达到3万人以上时,则要新建设一个城市,形成城市群:中心城市5.8万人,总 人口25万人。城市间用快速交通联系。 1903年,霍华德成立了“田园城市有限公司”,在离伦敦54公里的地方,建立了第一座田 园城市“莱奇华斯”(Letchworth),1547公顷,中央745公顷建设了城区。 1920年,又在离伦敦西北36公里的地方建立了第二座田园城市—韦林(Welwyn)。
第二章 不同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与方法
古代理想城市的规划思想
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当代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势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 1.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及发展的概况
• 城市规划思想古亦有之
• 中国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
•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
我国的城市规划思想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 考工记》,书中记述了周代王
城建设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
后市,市朝一夫”。
• 隋唐长安城、洛阳城,以及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周礼• 考 工记》上记载的王城的布局制度,即强调中轴线对称、分区明确、形态严整。这一特征几 乎贯穿于中国古代都城的城市规划中,充分体现了皇帝权利至高无上、统治秩序平稳有序 的理念。都城的规划代表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水平。
• 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 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 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田园城市的主要内容 城市与乡村结合,城市周围永久性地保留绿地 城市土地归城市机构的思想 城市经济改革方案:城市经费从房租中获得 田园城市发展到规定人口,在附近建一个相同的城市
5.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市肆的分布 奴隶社会后期,由于剩余产品的交换需要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出现“市”。起初,规模不 大,日中为市,市罢而散 周代出现多处固定的“市”,设专人管理。 汉唐,出现集中的“市”。洛阳设三个市。 唐代出现集中管理的坊里式的封闭市场,长安设东、西两市。集市内按不同行业又分若干 肆。如长安东市分220行。 宋代以后,出现沿街开放的商业街。如北京的灯市,广州的花市。并且,商业街多与主要 干道分开。
古代理想城市的规划思想
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当代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势
1.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托马斯•莫尔( Thomas Moore 1477~1535)与乌托邦(Utopia)
• 16世纪前期,托马斯•莫尔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54个城,城与城之间最远一天 可到达。城市规模不大,市民轮流下乡参加农业劳动,产品按需向公共仓库提取,废弃财 产私有观念。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进步性是主张消灭剥削制度和提倡财产公用,其保守性是代表封建 小生产者反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已露头的新的生产方式。 2)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 1771~1858)与新协和村(New Harmony)
•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要素的成长与发展,使中世纪的城堡型的城市结构 不能适应新生活的需要,拓宽调直道路、改善城市公共设施与卫生条件、调整城市防御体 系成为当务之急。 文艺复兴的城市突破了中世纪城市宗教内容的束缚,教堂建筑退居次要地位,大型的世俗 型建筑构成了城市的主要景象。
• 16世纪到17世纪,巴黎、伦敦、柏林、维也纳等城市成为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 市改建和扩建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以巴黎为代表的城市建设则标志着这一时期的最高峰。 (例:凡尔赛宫)。 17世纪后半叶,新生资产阶级与国王联盟——建立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轴线放射街 道、宏伟宫殿、公共广场成为当时典范。
• 此外,中国古代也出现过诸如扬州、杭州(临安城)、苏州(平江城)等盛极一时的南方 城市,它们的城市格局不同于北方城市平面那样规则方正,这与水网地区河道纵横的自然 地形有关,而且没有严格的坊里制度,商业与居住功能相对接近。这一些古代城市充分体 现了与环境的协调与融合。
• 19世纪鸦片战争以后,随着租界的出现,西方城市规划的理念和方法渐次引入我国。
2.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早期探索 1)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
• 19世纪末,英国的社会活动家挨比尼泽•霍华德(Ebernezer Howard)y于1898年著述了《明 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1902年再版时, 书名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 霍华德最初打算把书名定为:《万能的钥匙》(Master Key)
解决城市问题方案的主要内容 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 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结合起来的田园城 市; 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2)勒 • 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现代建筑运动的大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欧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建筑与城市建设中的矛盾激化,一批年 轻的建筑师倡导了新建筑运动。到20年代后期,成为欧洲现代建筑思潮,影响到世界各地。
2
理论,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军事防御)。 15世纪,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人发现了古罗马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遗稿,古典文化 中的唯物主义哲学、科学理性和人文主义的各种要素促进了文艺复兴中新文化的产生。 向往古代文化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师阿尔伯蒂、费拉锐特、斯卡莫齐等人师承古罗马的 维特鲁威,发展了理想城市模式。 阿尔伯蒂从1450年起著述《论建筑》一书,提出了典型的理想城市模式:街道从城市中心 向外辐射,形成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星形平面。中心点通常设置教堂、宫殿或城堡。整个 城市由各种几何形体进行组合。 费拉锐特1464年提出了一个理想城市的方案,对其后欧洲各国设计的许多几何形城堡有较 大的影响。 斯卡莫齐较完整地按照费拉锐特的设想建造了威尼斯王国的帕尔曼—诺伐城)。 斯卡莫齐还提出了一个理想城市方案,被称为斯卡莫齐模式。它是格栅型街道的矩形理想 城市。
2.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 1)按政治及行政管理意义分类
都城 地区性封建统治的中心城市 一般的州府县城市 2)按职能分类 手工业中心城市 国内商业中心城市 海外贸易中心城市 防卫城堡 集镇
1
3)从地区地形及城市形态分类 规则形:方形、圆形 不规则形:沿河城镇、山城、双重城
3.中国古代城市的地区分布与城址选择 1)地区分布 古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早期): 黄河中下游一带 农业发达地区(以农业居民点为基础) 靠近河流(灌溉、饮用水)
• 欧文提出以“劳动交换银行”和“农业合作社”解决生产的私有性与消费的社会性之间的 矛盾。1817年提出“新协和村”的示意方案。1852年,欧文带900人赴美国印第安那州, 以15万美圆购买了12000公顷土地建设新协和村(Community)。
3
3)傅立叶(Francois Marie Charles Fourier 1772~1837)与法朗吉(Phalanges)
3.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卫星城理论 有机疏散理论
5
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卫星城理论
• 基于田园城市的思想
恩维(Unwin)于1922 年提出了卫星城概念 1924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建设卫星城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的一个 重要方法。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卫星城市的定义:
3)线形城市理论
• 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伊•马塔(Arturo Soria Y Mata)于1882年发表了“线形城市” (Linear City)的设想。 19世纪末是铁路交通大规模发展的时期,铁路线将城市之间,城市内部及周边地区联系起 来,改善了城市地区的交通状况,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玛塔认为,传统的从核心向外扩展的城市形态已经过时,只会导致城市拥挤和卫生恶化, 在新的集约运输方式影响下,城市将依赖交通运输线组成城市的网络。
地、阳光和空间。
柯布西埃与霍华德规划思想的比较
• 共同点——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
• 霍华德: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已存在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问题 城市分散发展——新建城市——空想社会主义,社会改革
• 柯布西埃:希望通过对现存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 发展的需要。 集中发展——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建筑师角度,以物质空间改造来改造整个社 会
——中央为商业区,有40万居民住在24座60层摩天大楼;建筑仅占地5%。 ——高楼周边有大片绿地; ——周围的环形居住带,有60万居民的多层连续板式住宅楼; ——最外围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住宅; ——平面是现代化的几何形构图,矩形与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 ——规划的中心思想是: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提供充足的绿
4
2通过提高密度的手法解决城市拥挤的问题,就局部而言,可考虑建高层建筑,或“摩天 楼”; 3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降低城市中心区的建筑密度和就业密度; 4建立一种由铁路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路结合的新型、高效的地面城市交通系统。
• 1922年,发表了《明日的城市》(The City of Tomorrow)一书,其中假想了一个300万 人口的城市规划方案,提出城市规划蓝图。 “300万人城市”:
勒 • 柯布西埃的300万人城市 法国建筑师勒 • 柯布西埃(Le Corbusier) ,把工业化的思想大胆地带入了城市规划, 与之前的各种城市分散主义理论相反,提出了“城市集中主义”的城市规划理论,主张用 全新的规划与建筑方式改造城市。他的城市规划观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1需要通过技术改造完善传统城市中心区的集聚功能;
4.中国古代城市的道路系统 我国古代的城市,道路有明确的等级划分(形成道路体系)。
如:周代用“轨”表示道路的等级和宽度的基本单位。“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唐长安城:全市性主要交通干道、划分坊里的一般城市干道、坊内道路。
道路有明显的功能分工。 城市道路系统的形式及道路的分级与城市性质规模有关。通常,都城每边开三门(北侧多 为二门),府城每边开二门(井字型),一般县城每边开一城(十字型)。 城市道路由小到大,唐朝为顶峰,宋代以后,由宽变窄,出现商业街。
• 线形城市就是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只有一条宽500米的街区,要多
长就有多长——这就是未来的城市。” 城市不再是分散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的、连绵不断的的城市带,并且 这个城市可以贯穿整个地球。 线形城市的基本原则:“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6.中国古代城市的居住区 古代,城市中的居民区称“闾里”。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 唐代,实施“坊里制”,长安是封闭管理的顶峰。 宋代,仍有坊制,但无坊墙与坊门,通常是指一定的居民地段或居民管理单位。 居住区的组成形式,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东、西、南、北各异。
二、西方理想城市的规划思想与实践的轨迹 西方城市规划可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古希腊城邦时期,那时城市建设中就存在希波丹姆 (Hippodamus)模式,提出方格形的道路系统和广场设在城市中心的规划思想。 希波丹姆在历史上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他的规划思想在米列都(Milet)城建设中 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庞贝(Pompeii)城的挖掘和古罗马在统治全部地中海时建造的大量营寨城,表明当时城 市建设已达到一定水平。 古罗马的《建筑十书》(维特鲁威,公元前一世纪)是西方早期的古典建筑典籍,书中总 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筑经验,在城市建设方面,对城址选择、 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以及市政建设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维特鲁威继承了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思想和有关的城市规划的
• 当城市规模达到3万人以上时,则要新建设一个城市,形成城市群:中心城市5.8万人,总 人口25万人。城市间用快速交通联系。 1903年,霍华德成立了“田园城市有限公司”,在离伦敦54公里的地方,建立了第一座田 园城市“莱奇华斯”(Letchworth),1547公顷,中央745公顷建设了城区。 1920年,又在离伦敦西北36公里的地方建立了第二座田园城市—韦林(Welwyn)。
第二章 不同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与方法
古代理想城市的规划思想
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当代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势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 1.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及发展的概况
• 城市规划思想古亦有之
• 中国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
•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
我国的城市规划思想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 考工记》,书中记述了周代王
城建设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
后市,市朝一夫”。
• 隋唐长安城、洛阳城,以及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周礼• 考 工记》上记载的王城的布局制度,即强调中轴线对称、分区明确、形态严整。这一特征几 乎贯穿于中国古代都城的城市规划中,充分体现了皇帝权利至高无上、统治秩序平稳有序 的理念。都城的规划代表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水平。
• 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 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 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田园城市的主要内容 城市与乡村结合,城市周围永久性地保留绿地 城市土地归城市机构的思想 城市经济改革方案:城市经费从房租中获得 田园城市发展到规定人口,在附近建一个相同的城市
5.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市肆的分布 奴隶社会后期,由于剩余产品的交换需要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出现“市”。起初,规模不 大,日中为市,市罢而散 周代出现多处固定的“市”,设专人管理。 汉唐,出现集中的“市”。洛阳设三个市。 唐代出现集中管理的坊里式的封闭市场,长安设东、西两市。集市内按不同行业又分若干 肆。如长安东市分220行。 宋代以后,出现沿街开放的商业街。如北京的灯市,广州的花市。并且,商业街多与主要 干道分开。
古代理想城市的规划思想
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当代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势
1.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托马斯•莫尔( Thomas Moore 1477~1535)与乌托邦(Utopia)
• 16世纪前期,托马斯•莫尔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54个城,城与城之间最远一天 可到达。城市规模不大,市民轮流下乡参加农业劳动,产品按需向公共仓库提取,废弃财 产私有观念。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进步性是主张消灭剥削制度和提倡财产公用,其保守性是代表封建 小生产者反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已露头的新的生产方式。 2)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 1771~1858)与新协和村(New Harmony)
•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要素的成长与发展,使中世纪的城堡型的城市结构 不能适应新生活的需要,拓宽调直道路、改善城市公共设施与卫生条件、调整城市防御体 系成为当务之急。 文艺复兴的城市突破了中世纪城市宗教内容的束缚,教堂建筑退居次要地位,大型的世俗 型建筑构成了城市的主要景象。
• 16世纪到17世纪,巴黎、伦敦、柏林、维也纳等城市成为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 市改建和扩建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以巴黎为代表的城市建设则标志着这一时期的最高峰。 (例:凡尔赛宫)。 17世纪后半叶,新生资产阶级与国王联盟——建立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轴线放射街 道、宏伟宫殿、公共广场成为当时典范。
• 此外,中国古代也出现过诸如扬州、杭州(临安城)、苏州(平江城)等盛极一时的南方 城市,它们的城市格局不同于北方城市平面那样规则方正,这与水网地区河道纵横的自然 地形有关,而且没有严格的坊里制度,商业与居住功能相对接近。这一些古代城市充分体 现了与环境的协调与融合。
• 19世纪鸦片战争以后,随着租界的出现,西方城市规划的理念和方法渐次引入我国。
2.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早期探索 1)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
• 19世纪末,英国的社会活动家挨比尼泽•霍华德(Ebernezer Howard)y于1898年著述了《明 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1902年再版时, 书名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 霍华德最初打算把书名定为:《万能的钥匙》(Master Key)
解决城市问题方案的主要内容 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 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结合起来的田园城 市; 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2)勒 • 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现代建筑运动的大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欧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建筑与城市建设中的矛盾激化,一批年 轻的建筑师倡导了新建筑运动。到20年代后期,成为欧洲现代建筑思潮,影响到世界各地。
2
理论,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军事防御)。 15世纪,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人发现了古罗马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遗稿,古典文化 中的唯物主义哲学、科学理性和人文主义的各种要素促进了文艺复兴中新文化的产生。 向往古代文化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师阿尔伯蒂、费拉锐特、斯卡莫齐等人师承古罗马的 维特鲁威,发展了理想城市模式。 阿尔伯蒂从1450年起著述《论建筑》一书,提出了典型的理想城市模式:街道从城市中心 向外辐射,形成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星形平面。中心点通常设置教堂、宫殿或城堡。整个 城市由各种几何形体进行组合。 费拉锐特1464年提出了一个理想城市的方案,对其后欧洲各国设计的许多几何形城堡有较 大的影响。 斯卡莫齐较完整地按照费拉锐特的设想建造了威尼斯王国的帕尔曼—诺伐城)。 斯卡莫齐还提出了一个理想城市方案,被称为斯卡莫齐模式。它是格栅型街道的矩形理想 城市。
2.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 1)按政治及行政管理意义分类
都城 地区性封建统治的中心城市 一般的州府县城市 2)按职能分类 手工业中心城市 国内商业中心城市 海外贸易中心城市 防卫城堡 集镇
1
3)从地区地形及城市形态分类 规则形:方形、圆形 不规则形:沿河城镇、山城、双重城
3.中国古代城市的地区分布与城址选择 1)地区分布 古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早期): 黄河中下游一带 农业发达地区(以农业居民点为基础) 靠近河流(灌溉、饮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