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肠病26例临床护理

缺血性肠病26例临床护理
缺血性肠病26例临床护理

护理个案

个案护理 姓名:方梓浩学校:新华学院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血液) 个人资料: 姓名:陈嘉豪性别:男年龄:3岁床号:13A 住院号:779449 主诉: 发现血象异常一月余。 现病史: 一月余前,患儿因“发热咳嗽4天”至东莞市莞城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示:WBC 4.68×10^9/L,HB 87g/L,PLT 73×10^9/L,无寒战、抽搐、流涕、咳嗽、呕吐、腹痛、腹泻、关节肿痛、皮疹、血尿、黑便等不适,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支气管炎”,予哌拉西林舒巴坦、红霉素等治疗,体温正常,咳嗽减轻,复查血常规示:WBC 11.94×10^9/L,PLT 77×10^9/L,遂出院,建议院外动态观察。20天前至东莞市人民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示:WBC 10.9×10^9/L,HB 96g/L,PLT 105×10^9/L,考虑轻型地中海可能性较大,遂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10天前结果回示:地中海贫血基因均为阴性,未予进一步诊治。2天前再次至上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示:WBC 29.6×10^9/L,HB 92g/L,PLT 45×10^9/L,幼稚细胞占30%,考虑急性白血病可能,遂以“急性白血病”为诊断收住院。自发病来,患儿神志清,精神可,饮食一般,睡眠可,体重减轻1kg。 既往史: 平素体健。否认“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先天性心脏病”等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无输血及血制品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随当地社会进行。 个人史: 第二胎第一产,足月剖宫产,出生时体重3.2kg,出生时无外伤、窒息及抢救史。生后混合喂养,生长发育与正常同龄儿。 家族史: 父母非近亲结婚,父亲体健,母亲体健,外祖父患“肺结核”,否认“地中海贫血、红细胞G-6-PD缺乏症“等遗传史,否认精神病,肿瘤家族史。 体格检查 T:36.9℃,P:105次/分,R:25次/分,Wt:14kg 一般情况:神清,反应好,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查体欠合作。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稍苍白,可见散在针尖大小出血点,鲜红色,不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颈部、颌下、腋窝、腹股沟可触及数个黄豆至花生大小淋巴结,质中,活动度可,无黏连及压痛。 头部:头颅五官无畸形,双眼睑无浮肿胀,结膜稍苍白,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良好;耳鼻外观无畸形,口唇稍苍白,口腔黏膜光滑,咽稍充血,双侧扁桃体II o,无疱疹及脓苔。 颈部:颈无抵抗,气管居中,左右对称,甲状腺无肿大。 胸部:胸廓无畸形,三凹征(—),双侧呼吸运动均匀,触觉语颤无增加及

老年人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老年人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 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写作组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缺血性肠病分为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mesenteric ischemia,AMI)、慢性肠系膜缺血 (chronic mesenteric ischemia,CM I)与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本建议拟通过介绍缺血性肠病得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原则,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与防治依据,本建议不包括门静脉高压所致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引起得肠缺血。 流行病学 一、患病率 随着人口老龄化、动脉硬化相关疾病发病率增加,缺血性肠病得患病率也有所增加,但目前有关缺血性肠病患病率得流行病学资料尚不多见。国外研究表明,急诊监护病房每1000例患者中就有1例AMI患者;我国90%IC患者为老年患者(≥60岁)。 二、危险因素 静息状态下胃肠道动脉血流量占心排血量得10%,而运动或进餐后消化道血流量变化较大。引起本病得主要病理基础就是局部血管病变、血流量不足或血液得高凝状态。危险因素主要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各种原因所致得休克、动脉血栓形成、机械性肠梗阻等。医源性因素有动脉瘤切除术、主动脉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肠切除术、肠镜、钡灌肠、妇科手术等;药物因素有可卡因、达那唑、地高辛、雌激素、苯异丙胺、利尿剂、非甾体抗炎药等,均可导致老年人缺血性肠病发生。 三、预后 缺血性肠病常无特有得临床表现,误诊、漏诊率较高,因此早期症状与体征特别重要。对于年龄大于70岁,诊断延迟超过24h,伴休克、酸中毒得患者,预后差。国外报道,AMI患者

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培训试题 科室__________ 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名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侮题10分,共60分) 1、放射性活度 放射性活度:处于某一特定能态的放射性核在单位时间内的衰变数,记作A , A=dN /dt=入N, 表示放射性核的放射性强度。根据指数衰变规律可得放射性活度等于衰变常数乘以衰变核的数目。放射性活度亦遵从指数衰变规律。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贝可勒尔(Bq), 常用单位是居里(Ci)。由于有些放射性核一次衰变不止放出一个粒子或丫光子,因此,用 放射探测器实验计数所得的不是该核的放射性活度,还需利用放射性衰变的知识加以计算。 2、放射源 放射源是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的物质或实体,放射源按其密封状况可分为 密封源和非密封源。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料位计、探伤机等使用的都密封源,如钴钴-60、铯-137、铱-192等。非密封源是指没有包 壳的放射性物质,医院里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属于非密封源,如碘-131,碘-125,锝-99m等?放射源发射出来的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它可以破坏细胞组织,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当人受到 大量射线照射时,可能会产生诸如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损伤,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但当人只受到少量射线照射时,一般不会有不适症状,也不会伤害身体 3、吸收剂量 描述X和丫射线的辐射量分为电离辐射常用辐射量和辐射防护常用辐射量两类。前者包括照射量、比释动能、吸收剂量等。后者包括当量剂量、有效剂量等。所谓剂量”是指某一 对象接收或吸收”的辐射的一种度量。电离辐射传给单位质量的被照射物质的能量叫吸收剂量,吸收剂量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电离辐射的能量,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被照射物质的种类。 它适用于任何电离辐射和任何被照射的物质。吸收剂量(D)的单位和比释动能相同,SI 单位是焦耳千克-1表示,其特定名称为戈瑞 4、辐射事故的处理 1 ?立即撤离有关工作人员,封锁现场,控制事故源,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 防止事故扩大和蔓延。放射源丢失,要全力追回,对放射源脱出,要将源迅速转移至容器内。 2 ?对可能受放射性核素污染或者损伤的人员,立即采取暂时隔离和应急救援措施,在采取有效个人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组织人员彻底清除污染并根据需要实施医学检查和医学处理。 3 ?对受照人员要及时估算受照剂量。 4 ?污染现场未达到安全水平之前,不得解除封锁,将 事故的后果和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

辐射安全与伤害防护制度防护措施

辐射安全与伤害防护制 度防护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辐射安全与伤害防护制度防护措施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 号)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1号)的规定,结合我院辐射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全体员工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现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有关辐射防护法律、法规,接受、配合各级各级环保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一、成立辐射安全管理小组,加强对射线装置的监督和管理。 二、在使用射线装置前,向环保局申请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经环保局审批,领取《辐射安全许可证》后,从事许可证范围内的辐射工作,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射线装置退役或在使用期间破损,及时向环保部门做好射线装置档案的注销登记,不随意处置。 三、从事辐射工作人员定期参加环保部门组织的上岗培训,接受辐射防护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守法和自我防护意识,获得培训合格证后,方上岗从事辐射相关工作。从事辐射安全管理的人员也要定期接受辐射防护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教育,加强辐射安全管理。

四、从事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需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无禁忌症方可上岗,上岗后每2年进行1次职业健康体检,必要时可增加体检次数,体检结果由预防科存档;辐射工作期间,辐射工作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笔,每季度接受剂量监测,尽可能做到“防护和安全的最优化”的原则,监测结果由预防科负责记录,并存档。射线装置的使用场所设置放射性标志和工作指示灯;已鉴定委托检测合同,每年定期对射线装置的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监测。 五、辐射事故发生时,严格以《放射事故报告制度及应急处理方案》中的方案进行处理,必立即采取防护措施,控制事故影响,保护事故现场,并及时向环保、公安、卫生部门报告;辐射事故发生后由辐射安全管理小组总结报告,并提出整改方案加以落实,以防发生同类事故。 第一章操作规程 1、使用人员在操作前必须熟悉该设备规格、性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否则,不可上机操作。 2、操作前,应首先检查控制台面上的各种仪表、调节器、开关等是否处于正常位置(零位或最低位)。

过敏性紫癜护理查房

x月份护理业务查房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参加人员: 学习题目: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护理 内容提要: 一·病历介绍 患者姓名:申某性别:男年龄::17岁族别:汉床号:22 住院号:诊断:过敏性紫癜 主诉:“以双下肢皮疹反复发作为主诉”收住 二·现病史 三周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点状皮疹,压制无退色,无瘙痒及疼痛症状,无腹痛关节痛及发热,咳嗽的症状,当时经外院治疗后症状好转,现双下肢新出皮疹,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男性多于女性,皮疹表现为皮肤和粘膜出现散在的出血点,可稍隆起呈斑疹状出血性紫癜,部分有融合倾向,经过2-3周,颜色由暗红变为黄褐色而消退,但新疹成批发生,损害见于下肢而以小腿侧为主,重者可波及上肢、躯干,病程长短不一,可数日或两年,常复发,一般预后良好。(本病例是属于单纯性的过敏性紫癜) 治疗原则以止血、抗过敏、激素、对症支持治疗为原则 针对此病例我们来学习一下过敏性紫癜的知识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过敏性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的血管炎,其特征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和粘膜均可出现瘀点,可伴有关节痛、腹痛和肾脏的改变。又称之为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全身性为血管变态反应性疾

病,本病多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复发,肾脏受累的患者多数能恢复少数可能转为慢性肾炎极个别死于肾衰。精心的护理严格的消毒隔离,有效地皮肤创面的保护,合理饮食,对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十分重要。 三·护理诊断 1.焦虑与疾病的反复发作病程长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周围毛细血管出血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皮肤屏障作用的破坏易合并感染有关 4 知识缺乏与对与对疾病的认识知识不足有关 5 防止并发症与用药后的反应有关 四·护理措施 1·患病后患者精神紧张,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向患者

缺血性肠病

肠道疾病在我国常见[1-16],但缺血性肠病亦称缺血性肠炎则较少,它是一组因小肠、结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不同程度局部组织坏死和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自1963年Boley[17]、1966年Marston[18]报告该病以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报告病例正在增加. 凡全身循环动力异常,肠系膜血管病变及其他某些全身性或局部疾病引起进入肠管的血流量减少,不能满足肠管的需要致肠壁缺血时,均可发生本病. 本病常在一些疾病基础上发生,最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 也有不少作者认为该病可无任何先驱疾病,而表现为特发性[19]. 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血管阻塞性缺血和非血管阻塞性缺血两种. 1 血管阻塞性缺血1.1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肠缺血的最常见病因,病变动脉的横径缩小至正常的2/3以下时,就会出现缺血的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于较大的血管,在肠系膜上动脉最常发生于腹主动脉开口的2cm以内,也是血栓的好发部位,肠系膜上动脉有12~16个分支向十二指肠及空肠回肠分布,另有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及中结肠动脉等,其中中结肠动脉以侧支形成与腹主动脉相连接,其口径也大,易接受栓子的卡入,腹腔动脉与腹主动脉以90°角相连,因此不易进入栓子,肠系膜下动脉老年人常易发生粥样硬化闭塞,但由于侧支血供丰富,故很少有症状. 供应肠道粘膜及粘膜下的小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管腔变小,这些小血管也可因炎症而闭塞,可导致溃疡性小肠结肠炎,局限性溃疡,极易穿孔,引起腹膜炎等. 这些小溃疡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结节性多动脉炎. Byun et al[20]对31例有急性腹痛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CT检查,发现31例患者具有缺血性肠病的典型改变. 说明全身血管病变也是肠缺血的常见原因. 1.2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由于肠系膜上动脉管腔较粗,从腹主动脉发生的角斜行,因此由于二尖瓣狭窄伴心房纤维颤动、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梗塞、动脉粥样硬化的栓子脱落的各种栓子易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发生急性梗塞. 栓子来源大多为心房纤颤或近期内心肌梗塞引起者,也可来自人工瓣膜或心脏搭桥术后,其他如动脉瘤内栓子或有溃疡形成的动脉斑块脱落及主动脉病变引起但少见.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如发生过程较慢,由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可以毫无症状,但突然发生的血栓可引起肠梗塞. 一般在原有广泛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生血栓形成时,也可发生在夹层动脉瘤、系统性血管炎、口服避孕药或高凝状态. 在三支动脉中,肠系膜上动脉由于管腔大,从腹主动脉以锐角斜行分出,容易发生栓子栓塞,但无论哪一个动脉发生病变,严重的损伤将与该动脉分布的肠组织有关,也与该动脉的侧支循环有关. 腹腔动脉的血栓和血管病十分罕见,而肠道小血管和大动脉的闭塞可产生的症状,如缓慢闭塞或小血管病为肠绞痛、肠梗阻、局部溃疡、缺血性结肠炎及缺血性狭窄,而急性闭塞主要为肠梗塞. 恶性肿瘤栓子,手术的损伤及血管造影的并发症等也可引起肠壁的缺血. 肠壁血流主要由小动脉壁的张力变化来调节,肠粘膜大约接受肠壁血流量的50%~70%,对缺血最为敏感,一旦肠襻血流突然受阻,粘膜上皮脱落、溃疡、坏死,毛细血管壁因缺氧通透性增加,血浆或血液漏出肠壁、肠腔或腹腔内,细菌侵入肠壁,炎性细胞浸润,病变可向深层发展到肌层及浆膜层,引起全层肠壁梗塞甚至穿孔[21]. 如为暂时性缺血或缺血程度不重,侧枝循环建立,病理改变可恢复. 如侧枝循环不充分,在炎性改变基础上肌层纤维化,肠壁增厚,发生狭窄. 1.3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继发性病因包括肝硬变、脾肿大、门脉高压造成的肠系膜上静脉血流滞缓、手术创伤、腹腔化脓性感染等,某些药物造成的高凝状态也可导致血栓形成,常见药物包括:可卡因、麦角胺、雌激素、苯丙胺、洋地黄、加压素以及口服避孕药等[22,23]. 静脉的阻塞多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关,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夜间阵发性血红蛋

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16252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Radiation safety protection management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1号)的规定,结合我院辐射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操作规程 1、每天上岗前做好摄片机保洁工作,保持机器良好的工作环境。 2、开机后应注意电源电压是否正常,并检查其他功能键是否选择正确。 3、操作机器时应该小心仔细,尤其注意电源电压,不得超过标识的标准电压。 4、对于随时出现的液体应立即清理,防止流入仪器设备内部。

5、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杜绝一切非法操作。 6、根据人体大小,摄片部位,合理选择参数。 7、随时观察照片质量,出现异常应检查摄片机是否正常,如果异常应立即报告维修人员。 8、工作结束后应关闭摄片机并将电源关闭。 第二章岗位职责 1、使用射线装置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岗前体检,并经过辐射安全防护培训,持证上岗。 2、要正确使用射线装置,做到专人专管专用。 3、工作时,每一名工作人员必须佩带个人剂量笔和个人剂量报警仪。 4、从事射线装置岗位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杜绝非法操作。 5、发生放射事故,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不得拖延或者隐瞒不报。 第三章辐射防护制度 1、使用射线装置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岗前体检,并经过辐射安全防护培训,持证上岗。

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查房 (2)

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查房 查房目的:学习过敏性紫癜的相关知识及护理 查房地点:儿科病区 查房时间:2013年10月30日 指导老师:关丽梅 主持者:刘文乔 参与者:邓雪梅老师,吴秋帆,钟莉珊,叶海婷,朱圆圆,李春晓,刘文乔。主持人引导查房开始:跟病人解释并取得病人的同意,开始查房。 首先测量生命体征。 汇报病情: 5床王静渝女 7岁 诊断为“支气管炎,过敏性紫癜”,因“咳嗽一月余,加重伴皮疹4天,腹痛2天”于2013年10月26号10:42:00入院。 入院时患儿阵发性咳嗽,无发热,无畏寒,无抽搐,双侧大腿可见散在瘀斑,未突出表面,压之不褪色,双侧小腿可见散在斑丘疹,突出皮面,压之不褪色,双侧脚踝部可见水肿,非凹陷性。间中伴有腹痛,脐周痛为主,可自行缓解,无呕吐、腹泻等。入院后执行二级护理,自起病以来,精神可,胃纳一般,二便正常。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予以抗过敏,保护胃粘膜,抗炎,改善血管通透性,改善循环等治疗。目前患儿精神状态良好,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双侧大小腿的皮疹逐渐变成褐色,并渐渐消退,双侧脚踝的水肿均已消退,腹痛情况也有明显好转。 护理诊断 1、疼痛:腹痛与局部过敏性血管炎症病变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变态反应、血管炎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应用免疫抑制剂致免疫力下降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有关疾病治疗预防的知识。 5、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与肠道粘膜受损有关; 紫癜性肾炎与肾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有关。 护理措施 1、避免诱因:避免感染,特别是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避免进食机体有过敏反应的食物,如鱼、虾、蟹、蛋及乳类;避免寒冷刺激、花粉、尘埃、昆虫咬伤、疫苗接种。 2、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创伤;患儿应增加卧床休息,避免过早或过多的

35例缺血性肠病病人的护理

35例缺血性肠病病人的护理 颜 蕾 摘要:[目的]总结缺血性肠病病人的护理。[方法]对35例缺血性肠病病人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同时加强病情评估与观察、一般护理、腹泻与便血的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31例治愈,4例治疗好转,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缺血性肠病病人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缺血性肠病;腹痛;腹泻;便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25.024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9A-2336-02 缺血性肠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肠壁缺血、缺氧,最终发生肠管梗死的疾病,病变多以结肠脾曲为中心呈节段性发生,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升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较困难[1]。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消化科收治35例缺血性肠病病人,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缺血性肠病病人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44岁~82岁,平均6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18例,冠心病7例,伴心房颤动4例,糖尿病10例,脑梗死11例;均经CT、B超、电子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临床表现:均有腹痛,多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血三联征,初为隐痛或胀痛,程度轻重不等,定位不确切,可局限或弥漫,渐进性加重,可出现阵发性绞痛,最后持续性剧痛,腹泻23例,腹胀26例,其中腹痛后24h出现少量便血22例;恶心、呕吐13例,早期呕吐物均为咖啡色样;血便多呈鲜血便,个别病例为黏液血便或脓血便;35例顺利完成电子肠镜检查,发病部位左半结肠1例,右半结肠3例,内镜下主要表现:阶段性分布的黏膜充血水肿,脆性增加,斑片状出血灶,部分见大小不等溃疡及褐色黏膜坏死结节,间有正常黏膜;均行CT检查,4例CT可见不同程度的肠壁增厚及肠腔狭窄[2]。 1.2 治疗与结果 35例病人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卧床休息、禁食、胃肠减压及肠道外营养支持,积极补充血用量,改善黏膜缺血状态,采用静脉输注扩血管药物丹参注射液、血疏通注射液及潘生丁等治疗,使用抗生素预防肠道继发感染。治疗原发病,纠正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35例病人中治愈31例,治疗好转4例,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10d。 2 护理 2.1 病情评估与观察 缺血性肠病三联征:腹痛、腹泻、血便,严重病例可出现肠麻痹坏死和腹膜刺激征。因此,老年病人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慢性病史出现腹痛、腹泻和便血三联征时,必须充分评估病人的病情,了解评估腹痛诱因、部位、程度、性质,症状与体征是否相符,使用解痉药物效果如何。30min~60min观察1次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出现异常情况或加重时,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做好相关检查,尤其是CT检查、B超检查、电子结肠镜检查,以便早期确诊缺血性肠病,便于早期的治疗与护理干预。重点观察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情况,重视病人的腹痛、腹胀主诉,老年病人机体反应迟钝,必须充分关注其主诉及病情变化,即便是轻微的变化。观察并记录便血的次数、量、颜色以及24h出入量,及时留取标本送验大便常规。加强对基础疾病的观察与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2 一般护理 ①卧床休息,帮助病人适应环境,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限制探视,各种医疗护理活动与操作,力争轻柔、熟练、快捷。②观察病人腹痛,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出现急腹症时,尽快报告医生处理。腹痛可采用肛管排气,胃肠减压、 解

缺血性肠病的治疗 祝春华

缺血性肠病的治疗祝春华 发表时间:2012-08-03T16:50:17.7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7期供稿作者:祝春华[导读] 缺血性肠病多见于60岁以上男性老人,常在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休克、心肌梗死、外伤等基础上发生。 祝春华(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人民医院 165000)【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7-0251-02 【关键词】缺血性肠病治疗缺血性肠病多见于60岁以上男性老人,常在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休克、心肌梗死、外伤等基础上发生。具有一系列结肠缺血损伤的临床表现特点:可逆性结肠病变(黏膜下或壁内出血)、一过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狭窄、坏疽和爆发性弥漫性肠炎。 (一)临床表现 缺血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在大多数患者仍不明确,有一系列原因可引起结肠缺血,包括医源性的和非医源性的,阻塞性的和非阻塞性的,全身性的和局灶性的。如血栓、栓塞、动脉硬化、血管炎、微小血管痉挛、低血压等血管因素和便秘、腹泻等引起肠内压升高及进食后肠管蠕动增强、氧需求加大等肠管自身因素的综合作用,致使某段结肠绝对或相对缺血而发生组织损害。可能引起结肠缺血的药物有可卡因、麦角胺、雌激素、苯丙胺、洋地黄、美西麦角(me thysergide)、加压素、口服避孕药、假麻黄碱等。 缺血性肠病临床上分成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慢性缺血性肠病包括腹绞痛、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急性缺血性肠病包括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急性非肠系膜血管阻塞性肠梗阻、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和缺血性结肠炎。其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肠管的范围、程度、持续时间、吻合枝丰富程度与可能形成的侧支循环状况。 慢性缺血性肠病常表现为餐后10~30分钟出现逐渐加重的腹绞痛,持续1~3小时缓解,部分伴恶心、呕吐、腹泻、腹胀、消瘦及营养不良。有时可闻及血管杂音。 急性缺血性肠病常表现为:①腹痛,突然出现于脐周的阵发性绞痛。随病情加重转为持续性且范围扩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者初始腹痛较轻,以后逐渐加重,90%就诊时常已有数天或达2周以上的腹痛史;缺血性结肠炎多为左侧及下腹痉挛性疼痛。②呕吐、腹泻,由于肠道缺血导致肠功能紊乱,可出现恶心、呕吐、嗳气、腹胀、腹泻等症状,腹泻多为短暂出现水样或血水样便。③消化道出血,血便多在腹痛之后24小时内,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与粪便混合,出血量常不多,呕血少见,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肛门指诊可发现直肠周围有压痛,指套有血。④后期表现,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发热、肠梗阻、腹膜炎、血性腹水、脓毒血症等,早期诊断与正确处置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综合多家临床报道,缺血性肠病时腹痛、便血发生率为63.6%~100%和72%~92%,而由于肠功能紊乱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6%~20%,腹胀、腹泻、便秘的发生率分别为20%~69%,27.3%~44%和9%~25%。 (二)病理生理学 缺血性肠病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是非特异性的,主要表现为腺管破坏、上皮细胞脱落、水肿,少见炎症细胞浸润,严重者可见广泛的透壁性纤维化和黏膜萎缩,最后导致缺血后纤维性狭窄,一旦发现小血管内纤维性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胃肠系统要进行一系列耗能的加工处理过程,如运动、消化、分泌、吸收和细胞更新,这些重要功能均需适当的营养和氧气供给,否则,这些功能就不能正常进行。结肠的重要功能是对由小肠转运来的液性食糜巾的水和电解质进行重吸收以及暂时贮存粪便,结肠的收缩运动在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肠壁微循环是由来自肠系膜的直小血管穿透肠壁,发出分支到浆膜、外肌层、黏膜下血管丛,因此肠缺血本身产生的损伤从可逆性功能改变到穿透性肠壁坏死,肠黏膜对缺血最敏感,损伤从肠腔面向浆膜面进展.黏膜的完整性首先受到损伤,直接影响大肠的重吸收功能,造成吸收不良性腹泻。当肠道发生缺血时,除了结肠本身局部缺血性组织损伤之外,缺血还可以导致炎症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递质的释放,如血管活性肠肽(VIP)、前列腺素(PG)、5-羟色胺、 P物质等,这是黏膜通透性增加和机体处于应急状态而引起内毒素血症的结果。缺血后的再灌注和氧自由基释放增加与缺血性损伤的毒性代谢产物也有关。有报道,VIP可引起胃容受性舒张,抑制胃酸分泌,刺激大、小肠分泌,松弛胃肠道平滑肌,抑制结肠和直肠的紧张性。 (三)实验室检查 结肠镜检查具有确诊意义,特别是在便血期的急诊内镜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关键,并能确定病变的范围及病变的阶段,同时能获取组织学检查,有助于与其他炎性肠病、结肠癌的鉴别诊断。根据结肠病变缺血持续时间及缺血严重程度,缺血性肠病分为2型。 (1)非坏疽性缺血性肠病又分为一过型和慢性型。一过型病变为一过性短暂缺血,病变涉及黏膜及黏膜下层,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瘀斑,黏膜下出血,黏膜呈暗红色。血管网消失,可有部分黏膜坏死,继之黏膜脱落、溃疡形成,呈环形、纵形、蛇形及散在溃疡糜烂,溃疡在亚急性期边界清楚,可长达3~4cm,宽1~2cm,周边黏膜水肿、充血,至发病7天左右,溃疡一般不再进展,2周内结肠基本恢复正常。慢性型见持续性缺血黏膜,损害较重,病变涉及固有肌层,数周或数月后组织替代受损的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形成慢性溃疡和持续性节段性结肠炎,受损肌层被纤维组织替代,常致结肠狭窄。一过型与慢性型肠镜表现有时在2周内不易鉴别,都可有狭窄,需动态观察。 (2)坏疽性缺血性肠病见严重缺血或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肠黏膜病变为全壁坏死、形成深大纵形溃疡、脓肿需要手术切除病变肠段。由于脾曲至乙状结肠是肠系膜上、下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与髂动脉血管交界处,血管发育不良、狭窄易缺血,且与小肠动脉吻合枝少。左半结肠是肠系膜下动脉供血,它与腹主动脉呈锐角,亦影响血液灌注,因而病变多为左半结肠。肠镜下可见病变部与正常肠段之间界限清晰,病变部位几乎均见于左半结肠,直肠侵犯较少,这与溃疡性结肠炎多有累及直肠不同,一旦缺血改善,其症状消失快,病变恢复快,即“两快”,亦是与其他炎性、非特异性肠炎相鉴别的关键之一。病理组织学黏膜下层有大量纤维素血栓和含铁血素细胞为此病特征,也是与其他肠病鉴别的关键,对诊断有意义。 内镜检查时,应注意事项:①如有持续腹疼、便血及腹膜刺激征应考虑坏疽性,镜检为禁忌证;②禁用盲目滑镜、钩拉、解袢等手法,以免加重出血,甚至穿孔;③结肠镜下注空气压力超过3.9 kPa(30mmHg)时,因肠内压过高可导致肠壁变薄血流减少,加重结肠缺血,如注以CO2气体可使血管扩张,有利于结肠的血供;④黏膜下出血通常很快被吸收或被溃疡替代,因此发病后72小时内进行内镜检查非常重要。

辐射实验室安全知识点

辐射类安全题789、放射性废物,经过屏蔽处理后可以当作一般垃圾处理。 对错(标准答案:错误) 790、涉辐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职业病体检,每两年进行一次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 对错(标准答案:正确) 791、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将放射源从高到低分为Ⅴ、Ⅳ、Ⅲ、Ⅱ、Ⅰ五类。对错(标准答案:错误) 792、进口放射性同位素(或含放射源设备)转让,必须向国家环保总局提出申请。 对错(标准答案:正确) 793、放射性同位素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 对错(标准答案:正确) 794、未经环保部门批准,不得擅自进口、转让放射性同位素。对错(标准答案:正确) 795、只要有辐射许可证,可以不管其规定的范围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生产、销售、使用活动。 对错(标准答案:错误) 796、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与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射线

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射线装置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对错(标准答案:正确) 797、各涉源单位须取得“许可登记”方能开展相关工作,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参加指定医疗单位的职业病体检、政府环境主管部门举办的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培训,定期接受个人剂量监测(3个月一次),持证上岗。 对错(标准答案:正确) 798、射线装置、辐射工作场所须安装防盗、防火、防泄漏设施,保证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使用安全。辐射工作场所的入口处应放置辐射警示标志和工作信号。 对错(标准答案:正确) 799、购买放射源、同位素试剂和射线装置时,应首先向学校辐射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向政府环境主管部门办理“准购证”,方能委托采购部门进行采购。 对错(标准答案:正确) 800、各涉源单位要建立健全放射性同位素保管、领用和消耗的登记制度,做到帐物相符。实验过程必须小心谨慎,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对错(标准答案:正确) 801、各涉源单位不必健全放射性同位素保管、领用和消耗的登

过敏性紫癜护理措施

过敏性紫癜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应根据具体情况尽量予以解释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并结合相关实例,使患儿及家属消除恐惧心理,减轻心理负担,保持乐观情绪,赢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积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病情观察:观察患儿发病前有无低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及全身不适等症状;观察四肢关节有无肿痛和压痛表现;观察有无腹痛、呕血、便血及血尿等;观察皮疹情况,如形态、颜色、数量、分布等,每日记录皮疹变化情况。 3、对症护理 A、皮肤护理:观察患者皮疹情况,保持皮肤清洁,清洁时切忌用力摩擦,避免使用碱性肥皂。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叮嘱家长给患儿穿宽松柔软的棉质衣服,并经常换洗。生活中避免碰伤、撞伤、抓伤,如有破溃及时处理,防止出血和感染。 B、关节肿痛的护理:观察疼痛及肿胀情况,保持患肢功能位,协助患儿取舒适体位,防止在患肢进行静脉输液,教会患儿及家属放松和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可以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缓解关节痛。 C、腹痛护理:腹痛时应卧床休息,尽量守在床旁观察有无腹绞痛、呕吐及血便,禁止热敷,以防肠出血,应给予无动物蛋白、无渣的流质饮食,严重者禁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 D、紫癜性肾炎的护理:有水肿的患儿皮肤避免受压,注意观察水肿的衰退状况和体重的变化,及时记录尿量。高血压的患儿应测量血压,观察血压的变化,神志、瞳孔和有无头痛、呕吐、复视、惊厥等高血压脑病的表现,一旦发生,立刻报告医生,积极抢救。患儿住院后应定期做晨尿检查,出院时要嘱家属追踪尿检3-6个月。 4、饮食护理:(1)过敏源若是食物,应尽量设法确定是哪种食物并严格禁食该种食物,同时也不可使用与这种食品接触过的炊具及餐具。鱼、虾、蟹、蛋、奶等动物性食品,以及蚕豆、菠萝、花粉等植物性食物有可能成为过敏源,应避免食用。(2)高蛋白膳食,瘦肉、动物肝脏、蛋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应充分保证。(3)高维生素食品,尤其是含维生素C 的食物对于维持血管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主要有新鲜蔬菜、水果,特别是绿叶蔬菜、青椒、柑橘、鲜枣、猕猴桃等。(4)对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可根据病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有肾脏损害者,应限盐限水。 5、出院指导:对即将出院的患儿,均要求家长注意以下几点:①合理调配患儿的饮食,出院后食素食1~2周,添加动物蛋白要以逐样少量为原则,切勿过急,以免引起复发。②患儿出院后要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随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③肾型紫癜患儿更要注意休息、定时服药,定期复查尿常规。

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培训试题 答案

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培训试题科室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60分) 1、放射性活度 放射性活度:处于某一特定能态的放射性核在单位时间内的衰变数,记作A,A=dN/dt=λN,表示放射性核的放射性强度。根据指数衰变规律可得放射性活度等于衰变常数乘以衰变核的数目。放射性活度亦遵从指数衰变规律。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贝可勒尔(Bq),常用单位是居里(Ci)。由于有些放射性核一次衰变不止放出一个粒子或γ光子,因此,用放射探测器实验计数所得的不是该核的放射性活度,还需利用放射性衰变的知识加以计算。 2、放射源 放射源是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的物质或实体,放射源按其密封状况可分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料位计、探伤机等使用的都密封源,如钴钴-60、铯-137、铱-192等。非密封源是指没有包壳的放射性物质,医院里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属于非密封源,如碘-131,碘-125,锝-99m 等.放射源发射出来的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它可以破坏细胞组织,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当人受到大量射线照射时,可能会产生诸如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损伤,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但当人只受到少量射线照射时,一般不会有不适症状,也不会伤害身体 3、吸收剂量 描述X和γ射线的辐射量分为电离辐射常用辐射量和辐射防护常用辐射量两类。前者包括照射量、比释动能、吸收剂量等。后者包括当量剂量、有效剂量等。所谓“剂量”是指某一对象接收或“吸收”的辐射的一种度量。电离辐射传给单位质量的被照射物质的能量叫吸收剂量,吸收剂量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电离辐射的能量,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被照射物质的种类。它适用于任何电离辐射和任何被照射的物质。吸收剂量(D)的单位和比释动能相同,SI单位是焦耳千克-1表示,其特定名称为戈瑞 4、辐射事故的处理 1.立即撤离有关工作人员,封锁现场,控制事故源,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防止事故扩大和蔓延。放射源丢失,要全力追回,对放射源脱出,要将源迅速转移至容器内。 2.对可能受放射性核素污染或者损伤的人员,立即采取暂时隔离和应急救援措施,在采取有效个人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组织人员彻底清除污染并根据需要实施医学检查和医学处理。 3.对受照人员要及时估算受照剂量。 4.污染现场未达到安全水平之前,不得解除封锁,将事故的后果和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 5、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原子核的衰变规律是:其中:No是指初始时刻(t=0)时的原子核数t为衰变时间,T为半衰期N是衰变后留下的原子核数。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长短差别很大,短的远小于一秒,长的可达数万年。 6、核医学诊治中常见的事故

缺血性肠病的护理体会

缺血性肠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7-08-08T11:44:15.21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4期作者:张倩[导读] 综上所述,对于缺血性肠病患者运用全方位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湖北武汉 430014)【摘要】目的:分析运用全方位护理对缺血性肠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300例缺血性肠病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护理意愿将300例患者平均分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150例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150例患者经全方位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为 92.66%;对照组150例患者经常规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为76.6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肠病患者运用全方位护理,护理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提升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关键词】缺血性肠病;患者满意度;常规护理;全方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4-0208-02 缺血性肠病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因结肠部位缺血或缺氧导致部分肠坏死或梗阻[1]。常见的临床症状以出血为主并伴有痉挛性疼痛,腹泻也为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缺血性肠病因无特异性,会常常出现误诊现象[2],延误患者最佳的治疗时间,造成治愈率低下的情况。我院为提升缺血性肠病的治愈率,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特将消化内科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300例缺血性肠病患者,运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治疗进行干预,并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300例缺血性肠病患者,按照患者本人的护理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共有患者150例,男性患者87例,女性患者63例,年龄(52~82)岁,平均年龄为(64.2±2.6)岁;对照组共有患者150例,男性患者90例,女性患者60例,年龄(53~81)岁,平均年龄为(63.0±3.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经肠镜检查后确诊为缺血性肠病。(2)患者均认可护理方案,并签署之情协议书。(3)患者均出现腹泻、排便次数增加、腹胀、呕吐等临床症状。 1.2 护理方法 两组缺血性肠病患者均接受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包括为患者进行肠胃减压,疏通患者微循环等。对照组150例缺血性肠病患者,按照本人的护理意愿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包括保持病房清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给予患者常规的营养支持、用药监督、健康宣教等。观察组150例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治疗,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病房患者,嘱咐患者要多注意休息,为患者更换更舒适的卧具,在病房外粘贴禁止喧哗的标语,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护理人员定期要对病房内的器具进行消毒清洁。(2)饮食护理: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要给予患者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如:蜂蜜、酸奶、水果等。流食或半流食是最佳选择,要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对于症状严重便血、剧烈腹痛的患者,给予肠外静脉营养,对患者进行2~4d的禁食,减少食物对患者胃肠道的刺激,防止患者临床症状加重。(3)便血及腹痛护理:腹部绞痛是缺血性肠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当患者出现腹部绞痛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肛管排气治疗,并观察患者的状态,并询问患者接受治疗后症状是否缓解,若无缓解护理人员应立即通知患者的主治医生,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对于便血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血便的颜色,并认真进行记录,给予患者治疗肠管缺血的治疗药物,若患者是腹痛24小时之内出现的便血症状,应立即通知患者的主治医师,患者可能为肠梗阻。护理人员可给予患者温开水坐浴,保证患者肛门周围皮肤清洁。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护理方式干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 显效:经护理后患者的临床消失80%以上。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80%~30%。无效:患者经护理后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由本科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获得,满分100分。非常满意:分数≥85分;基本满意:84~60分;不满意:分数<60分以下。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1.0软件对本次临床观察的300例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治疗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x-±s)表示,使用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150例患者经全方位护理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2.66%;对照组150例患者经常规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为76.6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表

缺血性肠病的诊治

缺血性肠病的诊治 缺血性肠病是指由于支配肠道的血管本身结构改变(闭塞) 和/或功能异常(挛缩),或者全身血液动力学变化(低灌注)导致肠道血流减少而引起的肠壁器质性损害及肠功能障碍。包括小肠缺血和结肠缺血。根据发病情况和病变范围,肠缺血可以分为3类:急性肠系膜缺血,慢性肠系膜缺血,缺血性结肠炎。急性肠系膜缺血是指突然发作的肠 道供血不足,常表现为急性重度腹痛,诊断一般不困难。慢性肠系膜缺血(肠绞痛)是间断或持续的肠道供血不足,无法满足餐后肠道活动的代谢需求。缺血性结肠炎是肠道供血不足导致的结肠损伤。 1 急性肠系膜缺血 1.1 分类 包括急性肠系膜动脉性缺血和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前者又包括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和局灶性节段性动脉缺血。各种类型所占比例见表1。 1.2 诊治概要1. 2.1 急性肠系膜动脉性缺血的诊治概要 1.2.1.1 临床特点 (1)突然发作的重度腹痛为首要症状,血管内应用血管扩张剂可缓解腹痛。 (2)剧烈的腹痛和不显著的腹部体征之间不相称。 (3)腹痛后可出现腹泻、便血、腹胀等。 (4)在肠坏死时出现腹膜刺激征。 (5)小肠局灶性缺血为节段性,因充分的侧枝循环,一般不发生贯壁坏死,临床有以下三种类型:①阑尾炎类似的急性肠炎;②与Crohn病类似的慢性肠炎;③出现伴有细菌增殖和“盲袢”综合征的肠梗阻。 (6)多存在本病的易患因素。 1.2.1.2 诊断要点 (1)具有以上典型临床特点者,提示有本病可能。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00083) 吕愈敏 Lv Yu-min 作者简介: 吕愈敏,女,主任医师,教授。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等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研究方向以肠道疾病为主,共发表相关学术论文80余篇。曾获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及卫生部基金和吴阶平医学研究三等奖。

缺血性肠病临床路径

缺血性肠病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缺血性肠病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缺血性肠炎(ICD-10:K55.015),局限性缺血性肠病(ICD-10:K55.901),缺血性肠炎(ICD-10:K55.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胃肠病学》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编萧树东、许国铭。《老年人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1.临床表现:最常见是腹痛,突然发生,位于脐周及下腹部,阵发性绞痛,程度不同,坏死型可出现恶心、呕吐、发热、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急腹症症状。其次为便血,呈鲜红、暗红或果酱色,可伴腹泻。体征可有下腹部压痛。 2.结肠镜检查:发病48小时内,粘膜充血与苍白区交替,随后粘膜下水肿,高低不平,粘膜下岀血,呈现散在分布红色瘀斑,融合后出现蓝紫色小结节,继后出现粘膜浅表糜烂和溃疡,酷似溃疡性结肠炎。但病变呈区域性分布,与正常段分界清楚。7天左右溃疡融合延长,变深,可出现纵

行、匍行性溃疡,类似结肠克罗恩病。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缺血性肠炎(ICD-10:K55.015),局限性缺血性肠病(ICD-10:K55.901),缺血性肠炎(ICD-10:K55.902)。 临床病情排除急性坏死型。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日。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乙肝五项、HCV抗体、HIV抗体、血型)、D-二聚体、C反应蛋白; (3)胸片、心电图、立位腹平片、腹部B超 (4)不愿接受结肠镜检查或存在结肠镜检查禁忌症的患者,可选择其它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CT、MRI、DSA)。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肿瘤标志物 (2)其它与本病发病机制相关的病因学检查项目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支持治疗: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和酸中毒,必要时给予禁食和胃肠减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