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肠病治疗及护理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缺血性肠病的治疗
缺血性肠病的治疗(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缺血性肠病的治疗主要有一般方法及中医疗法,具体如下:一般方法一般治疗包括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输血及使用广谱抗生素急性肠系膜缺血一经诊断应立即将罂粟碱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g/ml,以30~60mg/h用输液泵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输入对于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罂粟碱输注持续24h,根据血管痉挛缓解情况决定罂粟碱是否停药,通常24h即可,但也可延长至120h.糖皮质激素对缺血病变恢复无帮助,且有促发肠穿孔之可能,不提倡使用如怀疑肠坏疽、肠穿孔应进行剖腹探查。
部分病例可行肠系膜动脉血管置换术进行治疗。
中医疗法本病应属中医“血证”范畴,为因虚致瘀,瘀血阻滞,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所致。
在中医学对血证的特色理论中,缪希雍的“治吐血三要法”及唐容川的“治血四法”尤其重视行血消瘀之法。
明代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吐血》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在治疗吐血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的治吐血三要法。
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对出血性疾病治法的新发展,并带有补偏救弊的性质。
临证时一定应根据病情辨证地对待行血—止血、补肝—伐肝、降气—降火这三对治法。
清代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虚的治血四法。
因此,治疗血证时并非惟以止血为第一要法。
故消瘀之法确实是治疗缺血性肠病肠功能紊乱的大纲,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内科学基础之体格检查:心前区视诊(心前区搏动)体格检查:心前区视诊(心前区搏动)1.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当心脏收缩时在此部位出现强有力而较持久的搏动,可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为右心室持久的压力负荷增加所致的右心室肥大征象。
缺血性肠病的个案护理
7月18日 P5 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护理目标: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相关知识 I5 1.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入院宣教, 介绍环境、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消除陌生 感。 2.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如 病因、治疗、预后等。 3.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保健知 识。 7月23日 O5 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有一定了 解
③ 血栓形成:常在肠系膜上动脉起始处, 可见血管突然中断,可伴有反应性血管 收缩,管径普遍变细。 ④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门静脉、 肠系膜静脉系统发生闭塞,伴有血管腔 内充盈缺损或静脉侧支形成。
据文献报道阻塞性肠缺血仅9% ~26% 的患者在手术前能够作出正确的诊断,多数 患者只有在手术时才能作出诊断。
7月16日 P4 睡眠形态紊乱——与腹痛、环境 干扰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睡眠达6-8小时 I4 1.为患者提供环境舒适的病房。 2.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如拉窗帘、熄灯、关电视等。 3.尽量缩短治疗时间,保证患 者充足的睡眠时间。 4.必要时遵医嘱予口服安定。 7月19日 O4 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每日达7小 时
患者:刘XX,男,56岁,7月15日晚于
饭店进食晚餐,期间大量饮酒,16日无 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全腹阵发性绞痛, 无放射痛,伴恶心、呕吐一次,呕吐物 为为内容物,无呕血,解淡红至鲜红色 血便数次,便后腹痛稍缓解,无畏寒、 发热,无头晕、乏力、黑朦、晕厥,无 反酸、嗳气、烧心、心悸、胸闷、胸痛, 无咳嗽、咳痰、咯血。遂至我院就诊, 门诊拟“腹痛待查”收住我科。
死的可靠征象,根据出血量可表现为大 便潜血阳、黑便、暗红色或鲜血便
体格检查在疾病早期与腹痛的程度不成
比例,早期腹痛剧烈而查体可无明显异 常,随着疾病进展出现发热、心率加快、 血压降低、腹胀、腹部叩诊鼓音、肠鸣 音减弱、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等, 75%患者大便潜血阳性。
缺血性肠病的个性化护理
缺血性肠病的个性化护理目的总结缺血性肠病患者的护理,提高护理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护理。
方法对27例采取内科保守治疗的缺血性肠病患者予以心理护理、腹痛腹泻与便血的护理、肠镜护理、饮食护理等个性化护理措施。
结果27患者均好转出院,无1例护理并发症发生。
结论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Abstract:Objective Summary of ischemic bowel disease nursing and improve nursing staff recognition of the disease and nursing. Methods Person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s for 27 cases take medicin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ischemic bowel disease are psychological nursing,abdominal pain and diarrhea,bloody diarrhea,colonoscopy nursing,diet nursing,etc. Results 27 patients were all improved,no nursing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Personalized nursing is beneficial to the recovery of disease of ischemic bowel disease.Key words:Ischemic bowel disease;Abdominal pain;Diarrhea;Bloody diarrhea;Personalized nursing缺血性肠病(ischemic bowel disease)属肠道血管疾病,其发生原因在于肠道血管内血流灌注不足或血栓闭塞所致相应肠道急性或慢性缺血性损害[1],多发生于老年人,与某些基础病相关,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及腹泻等。
35例缺血性肠病病人的护理
35例缺血性肠病病人的护理颜 蕾摘要:[目的]总结缺血性肠病病人的护理。
[方法]对35例缺血性肠病病人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同时加强病情评估与观察、一般护理、腹泻与便血的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结果]31例治愈,4例治疗好转,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
[结论]加强缺血性肠病病人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缺血性肠病;腹痛;腹泻;便血;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25.024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9A-2336-02 缺血性肠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肠壁缺血、缺氧,最终发生肠管梗死的疾病,病变多以结肠脾曲为中心呈节段性发生,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升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较困难[1]。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消化科收治35例缺血性肠病病人,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缺血性肠病病人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44岁~82岁,平均6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18例,冠心病7例,伴心房颤动4例,糖尿病10例,脑梗死11例;均经CT、B超、电子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临床表现:均有腹痛,多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血三联征,初为隐痛或胀痛,程度轻重不等,定位不确切,可局限或弥漫,渐进性加重,可出现阵发性绞痛,最后持续性剧痛,腹泻23例,腹胀26例,其中腹痛后24h出现少量便血22例;恶心、呕吐13例,早期呕吐物均为咖啡色样;血便多呈鲜血便,个别病例为黏液血便或脓血便;35例顺利完成电子肠镜检查,发病部位左半结肠1例,右半结肠3例,内镜下主要表现:阶段性分布的黏膜充血水肿,脆性增加,斑片状出血灶,部分见大小不等溃疡及褐色黏膜坏死结节,间有正常黏膜;均行CT检查,4例CT可见不同程度的肠壁增厚及肠腔狭窄[2]。
缺血性肠病26例临床护理
穿刺处有无渗血及血肿 , 穿刺局部皮肤张力 是否有 改变 , 是否
有压痛感 。如有血 肿应标 出范 围 , 以便观 察血 肿是 否继续 扩 大 。必要时重新压迫 、 包扎 止血 , 局部 冰袋冷 敷。告知患 者用 力排便或频繁 咳嗽会导 致穿刺 点 出血 , 导患 者排便 与 咳嗽 指
不 良反应 , 重点要严密观察 出血 征象。必须加 强床旁巡 视 , 尤
[ ] 卢 燕玲 , 2 陈韵岱, 吕树铮. 经皮 冠状 动脉介入 治疗后血小 板聚集率高 的患者 强化抗血 小板 治疗 的研 究[ ] 中华 J. 心血 管病 杂志,0 7 3 ( )7 3— 9 . 20 ,5 9 :9 7 6 本文编辑 : 孙衍鲲 2 1 —1 0 1 0—1 4收稿
[ ] 仇 玉民, 1 陈辉 , 贾绍斌. 状动脉 内支架置入术在冠 心病 冠
治疗 中的价 值 [ ] 实 用 心 脑肺 血 管 病 杂 志 ,0 3 1 J. 20 ,1
( )3 0— 3 . 6 :3 3 1
膜、 大便 、 小便有无 出血现象 ; 切观察患者 的神智 , 密 警惕脑 出
其在一些特殊时段 , 如动 脉鞘 管留置期间 、 出动 脉鞘管手 压 拔 改为沙袋压迫时 、 除沙袋或绷带 压迫时 、 解 术后肢 体开始 活动 的数小时 内, 应半小 时观察 1 次有无 出血 、 血肿形成 及其他 出 血表现 , 到早期预 防 , 做 早期发现 , 早期处理 。 参 考 文 献
目前 P I 后常规抗 血小 板治疗是 阿司匹林 和氯吡格 雷 C术
联合应 用 J 。对 同 时需 使用 糖蛋 白 Ⅱb Ⅲa G / ( PⅡb Ⅲa 受 / )
体抑制剂的高危患者强化抗血小板治疗 可有效减 少血栓 事件 的发生 , 但一定 程度上 又增 加 了出血 的机会 。因此 P I 者 C患 应用三联抗血小板 药物期 间 , 护士要 注意观 察药 物 的疗效及
缺血性肠病的护理
现 主要 表 现 为腹 痛 、 泻 、 便 , 重 的 可 出现 肠 麻 痹 坏 死 和 腹 血 严 腹 膜 刺 激 征 』 ( ) 估 患 者 是 否 为老 年 病 人 。 ( ) 估 。 1评 2评
患者是否有冠心病 、 尿病、 糖 高血压病 、 高脂 血症、 硬化等 肝 既往病史。( ) 3 评估患者 的病情及腹痛 情况 : 否呈 剧烈腹 是 痛, 症状与体征不相符 , 使用解痉与强效止痛药物效果 不佳 。
社 ,03:3 2 9. 20 2 5— 3 【 ] 楼国春 , 3 杜勤 , 董向毅 , 等。缺 啦性 肠病 l 7例临床表现及误诊 分析[ ] . J 1 中华内科杂志 , 0 ,4 ) : 5 . 2 6 ( 5 14 0 0 9— [ ] A ot S Nl o K,j c Peiiays d f —i r 2 4 cs , isnT B kM. rl nr t yo dme a s r m u D aa psil m re ct o e i he a J 】B ug2 0 ; os e akro auebw l s ami[ ] . r S r,0 1 b f c J
( 牡丹江 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消化科 黑龙江 牡丹江 17 1 ) 5 0 1
缺血性肠病是指 由于各种原 因引起 的肠道 急性 或慢性
血 流 灌 注不 足 所致 的肠 壁 缺 血 性疾 病 ” 。 随着 人 1老 龄化 , 2 1 心 血 管疾 病 、 尿 病 、 瘤 患 者 日渐 增 多 及 肠 镜 检 查 的普 及 糖 肿
糖尿病 4例, 妊娠 1 , 例 无相关疾病 3例。
2 护 理
2 1 尽早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价 .
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
病的积极治疗 或经 动脉 内灌 注扩血管 药物后 , 可 以治 愈 是
1例缺血性肠病并多种基础疾病病人的分诊与护理
31 病情观察 .
① 观 察 血 压 变 化 : 人 既 往 有 高 血 压 史 , 直 病 一
以来 每 天清 晨 服 用 降 压 药 氨 氯 地 平 。住 院期 间 , 天上 、 每 下午 各 测 1 次血 压 , 收缩 压 1 8 n n ~ 15 m g 舒 张压 5 mH 1 3 Hg 3 mH , I 5m g
MaLiLi i n Th r s i l fB in ie st B in 0 1 1Chn ) , f ( id Ho p t ej g Un v r i Gu e ao i y, ej g 1 0 9 ia i
中 图分 类 号 : 4 3 5 R 7. 文 献标 识 码 : C d i l. 9 9 j sn 1 0 — 4 3 2 1 . 30 1 o :O 36 / i . 0 9 6 9 . 0 0 1 . 5 .s 文章 编 号 :0 9 6 9 ( 0 0 5 10 — 4 3 2 1 ) A一11 — 2 2 7 0
缺 血 性 肠 病 (sh mi b w l i ae属 肠 道 血 管疾 病 , 发 i e c o e ds s) c e 其 生原 因在 于 肠 道 血 管 内 血 流灌 注不 足 或 血 栓 闭 塞 所 致 相 应 肠 道
发 生 急 性 或 慢 性 缺 血性 损 害 l 。多 发 生 于 老 年 人 且 与某 些基 础 1 ]
化科疾病 , 因此 首 先 将 其 分 诊 到 内科 诊 室 优 先 就 诊 。
3 护 理
血 1 0h于 2 0 年 7月 9日急 诊 入 院 。病 人 1 09 2h前 无 明显 诱 因 出现 腹 痛 , 下腹 部 阵 发 性 绞 痛 , 出现 大 便 带血 , 3 ~ 呈 后 量 0 mL 5 0mL, 恶 心 、 吐 。 既 往 有 高 血 压 、 尿 病 、 动 脉 硬 化 病 无 呕体 温 3. ℃ , 部 平 软 , 腹 无 明 显 压 , 7mi, 65 腹 全 痛 、 跳 痛 、 紧张 。⑥ 化 验便 常规 及 血 常 规 : 常规 潜 血 ( ) 反 肌 便 + ,
44例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 2 ] 石 富华 , 杨春洁 .骨盆骨折 合并尿道 损伤 3 2例护理 体
会[ J ] .中国冶金工业 医学杂 志 , 2 0 1 1 , 2 8 ( 2 ) : 1 9 0 .
并 回归社 会。 4 参考文献
2 结 果 Leabharlann [ 1 ] 杜莉君 . 6 2例骨盆骨 折合并尿 道损伤 的护 理观察 [ J ] .
中国现代 医生 , 2 O 0 9 , 4 7 ( 2 3 ) : 8 6 .
经基础治疗和护理干 预后 , 护理组 : 1 例患者 出现并发症 , 对照组 : 7例 患 者 出现 并 发 症 , 二 者对 比 , =1 2 . 0 5 9 , P<
吉林 医 学 2 0 1 4年 5月 第 3 5卷 第 l 3期
食物 , 使伤 口早 E t 愈合 , 早 期应 多进食流质 类食 物 , 之后逐步
3 讨论
进食软质食物及恢复正常 J 。加大饮水量 , 防止 出现尿结石 , 保持大便通畅。积极 进行 康复训 练 , 使肌 肉 主动收 缩。患者 早期可在床上做 各类 上肢伸 展运 动 , 进 行 中等 幅度 的伸屈活 动。骨痂形成后 , 可进行 小 幅度伸拉 运动 。患者需 定期 进行 尿道扩张 , 避免二次手术 。术后 3个 月内避免各 种剧烈 活动 ,
术 后 6个月 内回院进行复查 , 观察骨折 的愈合程 度。 1 . 4 统计学分析 : 数 据均 采用 S P S S 1 2 . 0软件 进行统计处 理 , 采 用 检验或 t 检 验。 以 P<0 . 0 5作 为 差异 具 有统 计学 意
缺血性肠病的诊治
缺血性肠病的诊治缺血性肠病是指由于支配肠道的血管本身结构改变(闭塞)和/或功能异常(挛缩),或者全身血液动力学变化(低灌注)导致肠道血流减少而引起的肠壁器质性损害及肠功能障碍。
包括小肠缺血和结肠缺血。
根据发病情况和病变范围,肠缺血可以分为3类:急性肠系膜缺血,慢性肠系膜缺血,缺血性结肠炎。
急性肠系膜缺血是指突然发作的肠道供血不足,常表现为急性重度腹痛,诊断一般不困难。
慢性肠系膜缺血(肠绞痛)是间断或持续的肠道供血不足,无法满足餐后肠道活动的代谢需求。
缺血性结肠炎是肠道供血不足导致的结肠损伤。
1 急性肠系膜缺血 1.1 分类包括急性肠系膜动脉性缺血和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前者又包括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和局灶性节段性动脉缺血。
各种类型所占比例见表1。
1.2 诊治概要1.2.1 急性肠系膜动脉性缺血的诊治概要1.2.1.1 临床特点(1)突然发作的重度腹痛为首要症状,血管内应用血管扩张剂可缓解腹痛。
(2)剧烈的腹痛和不显著的腹部体征之间不相称。
(3)腹痛后可出现腹泻、便血、腹胀等。
(4)在肠坏死时出现腹膜刺激征。
(5)小肠局灶性缺血为节段性,因充分的侧枝循环,一般不发生贯壁坏死,临床有以下三种类型:①阑尾炎类似的急性肠炎;②与Crohn 病类似的慢性肠炎;③出现伴有细菌增殖和“盲袢”综合征的肠梗阻。
(6)多存在本病的易患因素。
1.2.1.2 诊断要点(1)具有以上典型临床特点者,提示有本病可能。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00083)吕愈敏Lv Yu-min作者简介:吕愈敏,女,主任医师,教授。
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等临床工作,经验丰富。
研究方向以肠道疾病为主,共发表相关学术论文80余篇。
曾获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及卫生部基金和吴阶平医学研究三等奖。
(2) 在常规检查排除常见急腹症情况下,应尽早行肠系膜血管造影(或CTA\MRA),显示肠系膜血管闭塞和/或肠段血管充盈不良,排除相关疾病可确定诊断。
缺血性肠病护理常规
临床表现与分型
急性型
突发剧烈腹部绞痛,恶心 、呕吐、腹泻及血便,症 状与体征不相符,即症状 重、体征轻,腹部压痛与
腹肌紧张不明显。
慢性型
反复发作的腹痛、便血, 可自行缓解,症状较轻,
多不伴呕吐、腹泻等。
狭窄型
腹部症状与体征不明显, 但可出现肠梗阻表现,如 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
便等。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定期随访安排
随访时间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随访一次,以后每年随访一次。
随访内容
包括症状变化、体征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评估病情恢复情况及
缺血性肠病危险因素宣传
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等 疾病的宣传,强调这些疾 病与缺血性肠病的关联;
宣传肠系膜动、静脉血管 闭塞及狭窄等直接原因,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血常 规、便常规、D-二聚体等)及影像 学检查(如腹部平片、CT、血管造 影等)进行综合判断。
鉴别诊断
主要与炎症性肠病、结肠癌、肠套叠 等疾病相鉴别。
预防措施与重要性
预防措施
积极控制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等原发病,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 保持大便通畅等。
重要性
缺血性肠病是一种严重的肠道疾病,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 穿孔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加强预防措施、提高诊断水平、及时 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02
护理评估与观察要点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评估患者腹痛、腹泻、便血等症 状的严重程度。 了解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腹 胀等伴随症状。 评估患者是否有休克、心衰等严 重并发症的表现。
讲解其他可能的发病原因 ,如心力衰竭、休克等引 起的肠局部供血不足。
老年缺血性肠病患者的症状及护理
老年缺血性肠病患者的症状及护理老年缺血性肠病是由供血不足或淤血带来的肠壁缺血缺氧,从而导致肠壁水肿、出血和坏死,临床方面多呈现腹痛、腹胀、呕吐和便血等病症。
发病年龄一般在60岁之上,而患有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的患者患该病几率更大。
特别是在春秋季节高发。
故老年人要警惕缺血性肠病,做好预防护理工作。
一、老年缺血性肠病的症状表现及病因老年人缺血性肠病的症状表现有以下几种:腹痛:缺血性肠病一般都会发生显著腹痛,且有些时候腹痛症状并不符合体征表现,也就是腹痛非常严重但体征没有显著表现。
一旦老年人出现缺血性肠病,会在肠道内壁会发生溃疡,从而带来比较剧烈的痛感。
长期便秘和便血:长时间便秘粪块嵌塞、肠道占位、肠梗阻等增加了肠壁压力,导致血供不足。
而缺血性肠病会造成肠壁血管破裂,进一步引发便血。
腹胀和腹泻:发生缺血性肠病后,患者肠道长时间呈现非正常的状态,肠道内存在的溃疡和坏死症状会扰乱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这也是发生腹泻和腹胀的原因。
恶心和呕吐:缺血性肠病一定程度影响了患者肠道的生理功能,导致无法正常的工作,引起消化功能异常,食欲下降及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发热:老年人一旦发生缺血性肠病则会带来严重的感染,这也是患者发热的原因,而病情较重的患者体温甚至会达到40度。
其他症状:毫无疑问,缺血性肠病会损害患者的胃肠功能,肠管极有可能产生坏疽与结节,使人体更加虚弱无力。
部分患者还可能迟发性的全层坏疽,对结肠不同长度的肠段均有累及,引发更严重的腹部疾病,结合病理基础差异,具体分为下列3型:坏疽型:时常由于结肠动脉主支血运障碍而引发结肠大面积坏死,溃疡深度直至肌层和浆膜层。
临床主要特点为:发病快速,在左下腹或左季肋部多伴有剧烈疼痛,带有绞痛特点,并不断加重阵发性,腹胀的同时排出暗紫色或鲜红血便,也可能形成血水样腹泻,每天数次不等,后者也会造成肠穿孔和腹膜炎。
狭窄型:由于肠壁明显水肿、增厚与僵硬,令管腔更为狭窄,加之多发性痉挛让肠壁狭窄的问题更突出,病人会形成腹泻、腹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会产生便血。
缺血性肠炎病人的护理
缺血性肠炎病人的护理缺血性肠炎(ischemic colitis)是由于肠道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致肠壁缺氧损伤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变,轻者仅损伤黏膜,重者全层肠壁受累。
病变呈节段性分布。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便血。
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患有心血管方面的原发病。
男女发病比例约2:1,女性多于男性。
二护理评估(一)健康史的评估询问病人既往病史及起病原因,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因素的疾病。
本病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梗阻、肠管狭窄、肠腔压力增高、肠管蠕动增强及不适当饮食刺激、应激均可导致。
评估病人的饮食习惯、睡眠情况、服药史。
(二)临床症状评估与观察1.评估病人的腹痛症状 90%以上的病人出现腹痛,本病腹痛主要位于中下腹或左侧腹部,呈突发性绞痛或持续性剧痛,进食后可加重,也可在睡眠中突发,因平卧时血压降低,肠系膜血流减少而加重肠缺血。
2.评估病人便血情况急性肠缺血者便血一般出现在腹痛后24小时。
轻者黑粪或大便中带有鲜血;重者为血水样便,甚至鲜血便。
慢性肠缺血者在不进食或进食少时腹痛不明显,少见便血,常伴腹胀。
3.评估病人腹泻的程度腹泻是大量肠液渗出、肠蠕动过快引起。
腹泻次数在3~20次不等。
4.评估病人有无发热多为中度热。
是由于坏死物质吸收、肠道细菌侵袭和炎性介质的释放引起。
并发全身感染时,体温可超过39℃。
5.评估病人有无其他消化系统症状如腹胀、恶心、呕吐等。
(三)辅助检查的评估1.血液检查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
2.粪便检查可见红、白细胞,潜血阳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3.电子肠镜检查可见黏膜轻度、非特异性炎症或多发性溃疡或有血痂。
为本病早期诊断的关键。
4.X线及钡灌肠检查腹平片可见局限性痉挛,随后肠腔积气、节段性扩张,病变结肠袋消失,但无特异性。
一部分可见类似小肠Kerckring皱襞样的横嵴,为本病特征性X线征象之一。
钡灌肠急性期特征性表现为指压痕。
医院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护理常规【概述】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肠道急性或慢性血流灌注不足或回流受阻所致的肠壁缺血坏死和肠管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
【病因与发病机制】凡全身血液循环动力异常、肠系膜血管病变以及其他全身或局部疾病引起的肠壁缺血,均可引发本病。
此病可累及全消化道。
但以左半结肠较为常见。
尤以结肠脾曲多见。
这是由于结肠脾曲是由肠系膜上、下动脉末梢吻合部供血,对抗缺血的能力最弱,易于发生供血不足。
常见原因:①肠系膜动脉栓塞;②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③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④非阻塞性的肠系膜血管缺血,多发生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可导致低血流量低灌注的疾病中。
本病是一种绞窄性动力性肠梗阻,以老年人居多。
由于肠管可能在短时间内广泛坏死,术前诊断困难,术中需要切除大量肠管,术后遗留营养障碍,故病情较一般绞窄性机械性肠梗阻更为严重。
【临床表现】1.临床表现因血管阻塞的部位、性质和发生的缓急而各有不同。
血管阻塞发生过程越急,范围越广,表现越严重。
动脉阻塞的症状较静脉阻塞急而严重。
剧烈的腹部绞痛是最开始的症状,难以用一般药物所缓解,可以是全腹性或局限性。
早期由于肠痉挛所致,此后有肠坏死,疼痛转为持续,伴有频繁呕吐,呕吐物多为血性,部分患者有腹泻,并排出暗红色血便。
患者的早期症状明显且严重,但腹部体征与其不相称,是急性肠缺血的一个特征。
开始时腹软不胀,轻压痛,此后腹部逐渐膨胀,压痛明显,肠鸣音消失,出现腹膜刺激征,表明已发生肠坏死,患者很快出现休克症状。
2.辅助检查:化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在20X109/L以上,并有血液浓缩和代谢性酸中毒表现。
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
腹部X线平片在早期仅显示肠腔中等或轻度胀气,当有肠坏死时,腹腔内有大量积液,X线平片显示密度增高。
腹部选择性动脉造影对本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不仅能帮助诊断,还可鉴别是动脉栓塞、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
【治疗原则】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一经确诊,必须立即进行处理,腹痛8h 以内无腹膜刺激征者可给予非手术治疗。
缺血性结肠炎
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血氧含量, 改善肠道缺氧状态,促进肠道功
能恢复。
介入治疗可以通过血管内操作, 改善肠道血液循环,缓解缺血症
状。
03 缺血性结肠炎的预防
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
01Biblioteka 020304
均衡饮食
保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膳 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减 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过度肥 胖或消瘦,有助于降低缺血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栓塞、血 管痉挛等。
发病机制
肠道血管病变导致肠道组织缺血缺氧 ,引发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结肠镜检查是确诊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可观察到肠黏膜充血、水肿、糜 烂、溃疡等病变。
鉴别诊断
需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疾病进行鉴别,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 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康复训练和生活指导
饮食调整
定期复查
遵循低脂、低纤维、高蛋白的饮食原 则,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保持充 足的水分摄入。
遵医嘱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便及 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病变。
运动与休息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 的休息时间。
心理支持和护理
情绪调节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鼓励患者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减轻焦
缺血性结肠炎
目录
CONTENTS
• 缺血性结肠炎概述 • 缺血性结肠炎的治疗 • 缺血性结肠炎的预防 • 缺血性结肠炎的康复和护理
01 缺血性结肠炎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肠道血液供 应不足或血流不畅导致的结肠组 织损伤和炎症。
慢性缺血性结肠炎的健康宣教
应及时就医。
家庭护理与康复
家庭环境调整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开窗 通风,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饮食护理
根据医生建议,为患者提供营 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避 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关 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 疾病的信心。
03 康复与护理
康复期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定期复查
在康复期间,患者应定期进行 结肠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
处理可能出现的病变。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 过度劳累,同时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坚持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按时服药,不 可随意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详细描述
慢性缺血性结肠炎需要长期的自我管 理和定期复查,患者需要掌握自我管 理技巧、生活方式调整及定期复查的 重要性,以便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 控制病情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康复目标设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康 复目标,鼓励患者逐步实现目标,提 高生活质量。
04 患者教育
疾病认知教育
总结词
了解疾病成因、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详细描述
慢性缺血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由于结肠供血不足导致肠道功 能受损。患者需要了解慢性缺血性结肠炎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以便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自我管理。
控制脂肪摄入
多摄入膳食纤维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膳食 纤维的食物的摄入,促进肠道蠕动。
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 、肥肉等。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摘要】目的讨论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护理。
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
结论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若有,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更换敷料;观察腹部体征,有无腹痛腹胀等。
输液管保持通畅,留置针妥善固定,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尿管按照尿管护理常规进行,一般术后第l日可拔除尿管,拔管后注意关注患者自行排尿情况;腹腔引流管参照腹腔引流管护理相关要求。
【关键词】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护理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diseases of mesentericischemia)通常由肠系膜血管急性循环障碍引起肠管缺血坏死,临床上又称为血运性肠梗阻。
患者常伴发严重器质性疾病,容易误诊,若发生广泛肠坏死往往预后不良。
一、病因及治疗1.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2.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
3.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因血管阻塞部位、性质、起病急缓而各有不同,往往有心脏病史,以冠心病史和心房颤动史常见。
早期即有突发剧烈的腹部绞痛,伴消化道症状:呕吐血性液体、腹泻暗红色血便;压痛、腹肌紧张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渐趋明显,肠坏死后患者可很快出现休克。
2.支持疗法血管扩张剂、溶栓治疗,纠正诱因。
3.手术治疗明确病变的性质及部位后,可行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栓子取出术;血栓内膜切除或肠系膜上动脉一腹主动脉“架桥”手术;肠切除术。
二、主要护理问题1.焦虑/恐惧与患者疼痛、大量呕吐、便血有关。
2.舒适的改变与剧烈腹痛等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禁食有关。
4.潜在并发症短肠综合征、再栓塞、肠外瘘、胃肠道出血、局限性肠纤维化狭窄。
三、护理目标1.患者焦虑/恐惧程度减轻,配合治疗及护理。
2.患者主诉不适感减轻或消失。
3.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或维持。
4.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或并发症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治疗与处理。
四、术前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 (1)解释疾病机关知识,讲解手术方式、注意事项。
(2)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感受。
(3)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
Get格雅缺血性肠病的护理
床的严重性、及时评估,做好记录。和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预防措施 • 3教会患者及家属使用正确的使用床栏。穿防滑鞋。上厕所应有人陪同,防止
发生意外,保持地面的清洁枯燥。 • 4多与患者沟通,提高患者的医从性。
心理指导和健康宣教
• 腹痛为缺血性肠病常见的病症,腹痛的严重程度不一,性 质不一,持续时间不一都会使患者产生恐惧。医护人员应 该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心理特点,热情耐心的解释 缺血性肠病的相关知识及本卷须知,使患者正视疾病。通 过多巡视病房、关心患者、安抚患者的情绪,像患者讲解 各种检查工程的本卷须知,减少患者对检查的恐惧,并像 患者介绍经过治疗痊愈的病历,消除顾虑,保持乐观的心 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理观察要点及措施
2观察大便的性状 、颜色、量,做好皮肤护理:大局部患者腹痛时带有便意,局 部患者可以在24h内解出与粪便相混着的红色或者暗红色的血液。应该学会和 教会患者和家属一起区分大便的颜色、性状, 〔每天不仅要观察患者的排便 次数还有询问排气情况〕做好记录,及时的告知医生。〔有些病人不会区分 必要时拍照〕,〔禁止吃动物的内脏、火龙果等以免影响观察〕。教会患者 及家属怎样正确及时有效的留取大便标本,做大便隐血实验,直至转阴性。 如果患者出现持续性腹泻,直肠出血超过14d或出现腹膜刺激征及时的告知医 生,转外科手术治疗。恢复期要预防患者便秘。腹泻的病人,应卧床休息, 注意腹部的保暖,可以用暖水袋腹部热敷,以减少肠道的蠕动,减少排便的 次数,并有利于腹痛的病症减轻。
肠腔扩张,肠壁水肿、变厚,可见不规则缺血灶、瘀斑
修复期
大小不一的溃疡,程纵行或匍性,偶见假息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治疗禁忌症:
①年老体弱合并严重的心脑肺血管疾病及重要脏器的功能障 碍不能耐受手术、同时未发现肠坏死迹象者; ②动脉造影显示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动脉病变广 泛,预计手术效果差者。
3、介入治疗
非闭塞性肠缺血时,可经造影导管向动脉内灌注血管扩张剂。
另外,血管成形术或支架置入术,有助于恢复动脉血流,降
六、缺血性肠病的治疗
缺血性肠病一经确诊,应尽早治疗,治疗方法分
为内科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1、内科治疗
绝大部分患者经内科治疗可治愈或好转。对疑似本病的 患者应给予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改善循环治 疗等。缺血性肠病一经诊断,应积极给予抗凝治疗,对于
明确有血栓形成的进行溶栓治疗,使用足量、广谱有效的
(93%),便血14人(93%),腹泻10人(66%),
腹胀、恶心、呕吐2人(13%)。疾病治疗:给予广
谱抗生素、血管扩张剂、扩容、禁食、补液等,以
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微循环,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
八、缺血性肠病的护理
1、尽早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 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血 便,严重时可出现肠麻痹坏死和腹膜刺激征[4]。
低复发机会。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其安全性和 开腹手术相比具有较大优势。
缺血性肠病的预后
缺血性肠病常无特有的临床表现,误诊、漏诊率较高,因 此早期症状和体征特别重要。对于年龄大于70岁,诊断延 迟超过24 h,伴休克、酸中毒者,预后差。 国外报道:
AMI患者90d、1年和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9%、43%和
5、MRI检查:
一般不作为急诊检查方法。MRI可显示肠系膜动、静
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的解剖,但对判断狭窄程度有一定假
阳性率。MRI对判断血栓的新旧、鉴别可逆性和不可逆性
肠缺血有很高价值。
6、选择性血管造影:
是AMI诊断的金标准,并可在诊断的同时直接进行血 管内药物灌注治疗和介入治疗。但对于选择性血管造影 正常者,不能除外非闭塞性血管缺血。
道缺血,导致慢性缺血性肠病。
3、血液变化:
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腹腔血管血流缓慢、血栓易于形成 而堵塞肠道血管的高危因素,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 增多症、长期口服避孕药、严重感染、DIC及放、化疗等疾 病,血液呈高凝状态,有可能诱发该病。
4、肠管因素:
老年人由于肠管蠕动功能减退,肠腔内粪块的嵌塞,使
是AMI最基本的检查。最典型征象是“指压痕”征,为增厚 的肠壁黏膜下水肿所致。钡灌肠检查可见受累肠段痉挛、 激惹;病变发展后期,可由于黏膜下水肿、皱襞增厚等原
因致使肠管僵硬似栅栏样;同时肠腔内钡剂充盈形成扇形
边缘。溃疡形成后,可见黏膜粗糙,呈齿状缺损。钡剂检 查可能加重肠缺血甚至引起肠穿孔,腹膜刺激征阳性患者 禁忌钡剂检查。
肠腔压力增加,导致肠壁的血供减少,最终导致肠壁局限
性缺血、变薄、坏死。
5、其他疾病
如肠道及腹部恶性肿瘤及肠梗阻等也可导致慢性缺血性 肠病的发生。
四、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现
1、急性肠系膜缺血(AMI):
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为主;常见于心血管基础 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风心病、血管造影后粥样硬化板块 脱落。三联症:剧烈上腹痛或脐周痛,器质性心脏病和强烈 的消化道症状;约75%患者大便潜血阳性,15%患者可伴有 血便;可表现为肠梗阻,肠穿孔;发病早期症状无特异性, 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可进展为休克、急性腹膜炎。
4、饮食护理
腹痛、腹泻、便血明显者,禁食3-5天,给予静脉
营养支持。腹痛减轻后,给予易消化、质软少渣、
无刺激性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少吃多餐。少吃粗
纤维食物,忌生冷瓜果、牛奶及海鲜,适当控制脂
肪。
5、皮肤护理 便血的形式以腹泻为主,血便呈水样,肛周处于潮 湿和代谢产物腐蚀的状态,加上皮肤间的摩擦,肛 周皮肤的完整性极易受到破坏。护理上应重视保护 肛周及周围皮肤的干燥,应用柔软的手纸或湿纸巾, 擦拭动作轻柔,减少机械性刺激。便后用温水冲洗
③指导患者改变体位易缓慢,如需下床,应遵循“起床三
部曲”的原则,首先抬高床头10-15cm,逐渐取卧位,无头 晕等不适,再置双腿床边下垂,继而慢慢站立,以免出现 直立性低血压或头晕、心悸、头痛等。 ④给予跌倒/坠床、外伤、药液外渗危险因素评估,床位悬 挂警示标识、拉起床档,并有家属或医护人员陪同,以跌 倒或其他意外发生。
。
2、慢性肠系膜缺血(CMI):
典型症状为餐后腹痛、畏食和体重减轻。主要表现为
反复发生的与进食有关的腹痛,腹痛可为持续性钝痛,程 度不一,定位不明确,以脐周或左下腹多见,多发生于餐 后15~30 min,l~2 h达高峰,随后腹痛逐渐减轻,蹲坐 位或卧位可使部分患者腹痛缓解。
3、缺血性肠炎(IC):
情绪。告知患者本病以动脉硬化所致者多见,早起
控制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可延缓此病的发生。出
院后遵医嘱进行扩血管治疗,定期复查血糖、血脂,
控制高血压,减少或避免血栓形成。注意观察大便
的颜色、性质及量,如发生腹部绞痛、腹泻伴水样
血便,给予就诊。
参考文献:
[1]刘新光.消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3. [2]Danse EM,Van Beers BE,Jamart J,et al.Prognosis of ischemic colitis:comparison of color doppler sonography with early clinical and early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ingings{J}.AJR Am JRoentgenol,2011,175:1151-1154.
缺血性肠病 的治疗及护理
一、定义
二、缺血性肠病的分类 三、缺血性肠病的病因 四、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现 五、缺血性肠病的诊断 六、缺血性肠病的治疗 七、我科近3年内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资料
八、缺血性肠病的护理
九、小结
一、缺血性肠病的定义
缺血性肠病(ischemiccnteropathy)又称缺血性肠
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急性、慢性血流不足所致
肠蠕动的情况。
④如患者出现持续性腹泻、直肠出血等14天以上,或者出 现腹膜刺激征、腹腔内游离气体等,及时报告医生,转外 科手术治疗。
3、用药护理
主要用药是以广谱抗生素、血管扩张剂和改善微循
环的药物为主。
①询问患者过敏史、用药史,注意药物之间配伍禁忌,密
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②用扩血管的药物时,注意控制滴速、检测血压,使用微 量泵时,保证药物持续、匀速的滴入体内。
7、肠镜检查:
是缺血性结肠炎主要诊断方法。镜下表现为肠黏膜
充血、水肿、淤斑,黏膜下出血,黏膜呈暗红色,血管 网消失,可有部分黏膜坏死,继之黏膜脱落、溃疡形成。 病变部与正常肠段之间界限清晰,一旦缺血改善,其症 状消失快,病变恢复快,是与其他肠炎相鉴别的关键之
一。
A:直乙状结肠交界 处节段分布的黏膜水 肿; B:降结肠沿长轴分 布的线性溃疡; C:降结肠局部黏膜 发白伴黏膜充血 D:乙状结肠黏膜发 紫: E:降结肠黏膜假膜形 成; F:降结肠假息肉形 成; G:降结肠黏膜水肿、 假瘤形成 H:黏膜充血、水肿 伴蓝色结节样隆起 I:肠管狭窄伴黏膜粗 糙呈颗粒样
抗生素(慎用糖皮质激素,以免感染扩散或二重感染), 纠正电解性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等,可有效控制病情。
2、手术治疗
①急性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 ②慢性肠系膜动脉闭塞性疾病,内科保守治疗无效; ③任何形式的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并出现剧烈腹痛、压
痛、腹肌紧张、腹腔抽出血性液体者均应急诊手术;
④具有典型的症状和动脉造影确定肠系膜上动脉或腹腔干显 著狭窄或闭塞者; ⑤主动脉造影明确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狭窄同时存在,而 施行肾动脉重建时,为预防肠梗死的发生。可考虑预防性主 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旁路术。
五、缺血性肠病的诊断
1、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常>10×109/L,大便潜血常阳性。 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也可增高,但血清 酶和生化指标的测定对AMI诊断缺乏特异性。有学者提出D二聚体升高对本病诊断有一定意义,但其升高程度与病情严
重程度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2、腹部X线检查:
①评估患者是否为老年人。
②评估患者是否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
肝硬化等既往史。 ③评估患者又无腹痛,如有较剧烈的绞痛,继而血性腹泻, 伴腹胀、恶心、呕吐、发热,应尽早进行肠镜、CT、B超等 相关检查,早期诊断、早期处理!
2、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
缺血性肠病的病理改变是肠壁水肿、出血及坏死等
循环障碍性改变[5],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腹部体征的
变化。
①注意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有无放射,观察
腹肌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密切观察患者腹泻、便血 情况,观察大便的次数、颜色及量,恢复期患者应预防便秘。
②缺血性肠病患者常由于腹泻、便血和发热,易发生脱水
和水盐代谢紊乱,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周围循环情况 以及患者的神志、精神状态、尿量变化。 ③个别患者应用激素治疗时,尿钾排出增多,易导致低钾 血症,诱发中毒性巨结肠[6],注意听诊肠鸣音的变化,观察
所致的血管狭窄是引起慢性肠系膜缺血的主要原因。另外,
全身性血管病变累及腹腔血管时,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 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时,也可出现肠道缺血。
2、血流量不足:
内脏血流量减少,均可导致肠道缺血。在腹腔血管病变 的基础上,各种原因如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病、心律失常或休克等引起心排出量降低,可诱发或加重肠
的肠壁缺血性疾病[1]。该病临床上少见,其发病率低,约
占住院患者的0.1%[2],一旦误诊,后果严重,病死率较高。 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肠病,是严重的急腹症之一,病情急而 凶险,发展迅速,病死率可达45%-70%[3]。老年人是本病的 高危人群,若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发病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