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常见疾病
大棚海参养殖常见病有哪些?如何防治?
大棚海参养殖常见病有哪些?如何防治?大棚养殖海参,在疾病防控方面,一样不同阶段的海参其主要流行疾病也会各不相同。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这些疾病,及其产生特点和防治措施,才能更好的做好防控。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棚海参养殖的常见病疾病及其防治方法:一、刺参育苗期的重要疾病1、烂边病该病多在每年6~7月份耳状幼体阶段产生,死亡率一样较高。
2003~2004年度在山东省蓬莱、长岛、皎南等地的海参育苗场广泛流行,死亡率可达90%。
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在显微镜下耳状幼体边沿酒囊饭袋崛起处组织增生,色彩加深变黑,边沿酒囊饭袋变得模糊不清,逐渐溃烂,**后全部幼体解体消逝。
经苏木一伊红染色发觉细胞核固缩深染,组织细胞坏死。
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逝。
防治:研究分析表明弧菌(Vibriolentus)是烂边病的致病原之一。
通过病原菌对常用药物的敏锐性检测,只有呋喃类抗菌素对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预防时可采取3+3的情势,即用药3d停药3d的方式进行药物全池泼洒,用药剂量为3×10-6:而医治时,剂量升高到5×10-6,逐日施药1次,直至痊愈。
2、烂胃病此病多在大耳状幼体后期产生,每年6~7月高温期和幼体培养密度大时更容易发病。
该病在山东、辽宁两省都有发觉,发病率有逐年升高之势。
其死亡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幼体胃壁增厚、粗糙,胃的周边界限变得模糊不清,继而萎缩变小、变形,严重时全部胃壁产生糜烂,**终可导致幼体死亡。
患病幼体摄食能力降落或不摄食,发育迟缓、形状大小不齐,从耳状幼体到樽形幼体变态率低。
发病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饵料品质不佳如投喂老化、沉淀变质的单胞藻饵料,或饵料营养单一如单独投喂金藻类、扁藻等饵料。
另一方面,一些细菌感染幼体也能够导致此病产生。
笔者现已分离到致病菌2株,其分类鉴定正在进行当中。
防治措施: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投喂新鲜适口的饵料如角毛藻、盐藻或海洋酵母,满足幼体发育和生长的需要:另一方面适当加大换水量,减少水体中细菌数量,配合使用呋喃类抗菌素3×l0-6~5×10—6药浴有良好疗效。
养殖海参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
养殖海参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雷鑫S h u i c h a n y u y e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对饮食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
现如今,我国海参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养殖过程中易发生一系列疾病,若是未能及时防治这些疾病,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收益,也会影响到海参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
因此,新形势下必须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海参疾病。
本文就此展开分析与论述,希望可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海参的生态习性海参属于一种海洋生物,最适宜的养殖池盐度应当在26%~34%。
同时,海参健康生长对温度也有着一定的要求,若是温度过高会抑制海参的生长。
海参大多栖息在水深10多米的海区,其运动方式较为局限,且缺乏方向性。
因如今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海参养殖模式愈加多元化,但在养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疾病,要想提高海参养殖产量与质量,必须要进行有效防治。
二、养殖海参主要疾病以及防治1、烂边病(1)病症。
烂边病在每年六月份高发,最容易为害耳状幼体阶段的海参,且相对来说死亡率偏高。
染病之后,用显微镜观察,可发现边缘模糊不清,也可看到坏死组织细胞。
染病海参即使存活下来,也会出现反应迟缓、重量不增的情况。
(2)防治。
针对海参烂边病,首先需要找到引发疾病的病原体,之后再选择相应的防治手段。
研究表明,弧菌是引发烂边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要想防治该病,需结合情况选用药物,应当以预防为主,保持池水干净,尽可能减少养殖池中细菌的数量,降低海参的染病率。
2、烂胃病(1)病症。
感染烂胃病的海参,在摄取食物方面会出现进食量大大减少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海参发育较为迟缓,更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大量死亡。
烂胃病的病灶主要体现在耳状幼体胃部,观察时可看到胃体边界模糊不清,病症严重胃壁糜烂。
该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有着一定的关联,若是饵料品质不佳、缺乏营养,会引发这种疾病。
(2)防治。
针对海参烂胃病,应当从病因着手,第一尽可能提高饵料的品质,为海参幼体生长提供更多的营养;第二为减少水中细菌数量,可以在养殖池均匀撒入呋喃类抗菌素等药物,并及时换水,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水体环境。
海参养殖常见病害防治新方法
海参养殖常见病害防治新方法近年来最为常见的疾病现象、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以及防治方法综述:疾病现象一:因亚硝酸盐引起的中毒症状轻者海参不落池底,生长速度缓慢,导致海参肿嘴、吐肠、化皮等疾病,重者使海参呼吸困难,甚至中毒,窒息而死亡。
疾病现象二:刺参溃烂病(腐皮综合症)是当前对刺参养殖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又称“化皮病”、“烂皮病”等。
发病特点:一是发病面广,波及到所有养殖区域;二是发病快,一旦发病很快蔓延全池,死亡率可达90%以上,可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
症状:发病初期,病参活动能力和附着力变弱,摄食量减少,身体收缩、僵直,摇头,疣足尖端开始溃烂,口部肿大,不能收缩与闭合,排脏。
随着病情加重,病参溃疡处增多形成蓝白色斑点、全身溃烂、自溶,最后导致海参死亡,溶化为鼻涕状的胶体,附着物上留有一白色印痕。
溃烂病主要是细菌感染蔓延所致,日常管理中应以预防为主。
益源生技术是最为有效的解决手段!1、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水质的调节不利,氨、亚硝酸盐超高造成。
当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达到0.1mg时,海参红细胞数量的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丧失,造成海参的呼吸受阻,出现病害、呼吸困难,引起不良反应,从而导致海参不摄食,影响其正常活动能力和生长速度;当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达到0.5mg/l时,海参的某些新陈代谢功能失常,体力衰退,不落池底,集结在礁石堆中,很容易引起海参腐皮综合症的发生。
水中微生物菌群平衡失调是导致海参疾病的主要原因。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通常用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水色和透明度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要确保养殖水质长期维持在良好状态,让含氮有机物进行有效的转化是养殖成功率的关键之一。
但在海参养殖或塘底净池内,由于定期使用消毒药剂等原因,容易将有害菌和有益菌全部杀灭,往往导致消化过程受阻,这是海参养殖池水,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高温季节由于有机物质丰富,富营养老化,大型藻类大量繁殖,增加了池水有机物耗氧量和水体黏度,从而造成了硝化转过程受阻;再就是多年来未改造清淤的养参池,由于池底老化,放养密度大,有害杂藻太多,水质混浊的池塘,养殖池水最容易引起氨、亚硝酸盐超高,从而诱发海参疾病。
海参发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海参发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近几年来,为解决虾病带来的危害,我国北方沿海开辟了围堰、虾池筑礁养殖海参的新路子,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海参养殖很快成为北方沿海主要繁养品种之一。
但在海参养殖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今年入春以来,部分海参养殖区相继出现了海参肿嘴、烂皮、排脏、不摄食,形体萎缩乃至死亡等病害,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致使许多养参专业户惊慌失措、束手无策,严重地挫伤了养殖者的积极性,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归结出以下几点。
1 海参发病主要原因1.1 参池选址不正确、建池不规范,导致水质交换质量差近几年,由于海参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可观、简便易行、又易管理,由此激发了养参热。
有不少商不顾环境和条件,盲目选址。
参池建池不规范。
其一是,参池换水条件不畅通。
不少围堰参池地势高低不平,池内水深不一,深处高达2m以上,浅处只有30~50cm,水循环时参池交换量极少,特别是虾池改建的参池,原本虾池地势较高,水位较浅,为达到养参养殖标准,不得不将池底下挖,有很多参池的进排水闸门悬在离池底40cm以上,水交换时一直留有很深的死水。
还有部分参池建在离海岸几千米甚至万米处,进排水使用同一个渠道,致使水质质量差,交换量小。
其二,虾池筑礁不合理。
有的参池采用石礁,每堆石不足1m,而石块小,间距与堆距都在5~6m之多;有的参池采用编织袋装泥,仅三袋搭成三角形,间距与堆距也在5~6m;还有的采用瓦片搭成人字形,刚进水就被潮水冲垮,既不利于海参栖息与渡夏,又不利于底栖硅藻的附着,阻碍了海参的正常生活与摄食。
1.2 清淤消毒不彻底,导致水质败坏有很多参池养殖多年很少清淤和消毒,使池底和礁石堆积了很深的海参粪便、淤泥和杂藻,尤其是池底的低温藻类,经过冬、夏两季后开始腐烂变质,从而滋生出细菌、霉菌等多种病菌,影响了海参的正常生长,最终导致海参瘦小体弱而发病。
1.3 放苗密度过大,造成天然饵科严重缺乏很多养参户,不顾养参池所处的地理环境、水质状况、基础饵料的容有量,片面地追求高产量、高利润,不惜代价地增加放养密度,在养参条件并不理想的参池,667平方米放苗量竟达到10万头之多,又不舍得投饵,这样当海参逐渐长大时,天然饵料严重缺乏,海参的生长空间也逐渐缩小,造成海参缺氧缺食、体弱患病而死亡。
海参养殖技术:(一)海参发病原因、征兆和育苗保苗疾病防治
一、海参发病原因和征兆彭张华1、海参发病原因及发病的特点由图可见导致海参发病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种质、饵料、营养和免疫力是影响海参体质的重要因素。
目前养殖状况下饵料营养基本能满足海参所需,但由于种质质量参差不齐,苗种质量难以控制,养殖过程中海参更易发病,因此,在水体环境适宜的前提下,需要通过提高免疫力来增强海参体质,增强海参防御病害能力,减少海参发病几率;●海参免疫力、抗病力下降,加之水中病原超标,易使海参被动感染;●水质变差,有害有毒物质过多,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海参易发病。
2、海参发病的征兆海参在发病前会在短期内出现一个发病征兆,即海参出现“亚健康状态”,通过细微的观察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些现象:•①参苗不伸展、呈现蜷缩状;•②海参在附着基上下分布不均匀;•③拖便太长(两万头以上的苗有少量拖便属正常现象,但拖的太长就是状态不好);•④挑苗筐看翻起的粪便,不规则、易碎、断断续续类似虚线,说明参苗状态不好;•⑤参苗体色暗淡、无光泽;•⑥摄食量明显下降。
当出现以上现象时,说明海参已处于“亚健康状态”,很快就会大规模发病,此时是疾病预防、治疗的最关键时期,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否则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海参育苗、保苗期间常见病害防治1、烂边病的发生与防治【发生时间】:耳状幼体阶段发生,死亡率可达90%以上。
【病因】:弧菌是致病原之一。
【主要症状】:在显微镜下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逐步溃烂,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消失。
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防治措施】:预防时可采取3+3的形式,即用药3天停药3天的方式进行药物全池泼洒连同内服,外泼“派尼均安”1ppm;治疗时,“肠速康”2ppm+敏感抗生素。
2、烂胃病的发生与防治【发生时间】:此病多在大耳状幼体后期发生,死亡率可高达90%。
【病因】:一方面是由于饵料品质不佳(如投喂老化、沉淀变质的单胞藻饵料),或饵料营养单一(如单独投喂金藻类、扁藻等饵料);另一方面,一些细菌感染幼体也可以导致此病发生。
定期检查海参的生长状况和健康状况。
定期检查海参的生长状况和健康状况。
海参是一种珍贵的海产品,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被誉为“海洋的黄金”。
为了保证海参的生长状况和健康状况,定期检查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定期检查海参的生长状况和健康状况的必要性以及方法。
定期检查海参的生长状况和健康状况是为了确保其获得良好的生长环境,防止发生疾病传播,保证海参品质的稳定。
首先,定期检查海参的生长状况可以及早发现是否存在生长停滞或畸形生长的情况。
海参通常会在孵化后几天内开始出现生长现象。
如果发现有异常的生长状况,可能意味着环境条件或饲养方式需要调整。
例如,过高或过低的水温、不足的饲料供应等都可能导致海参生长异常。
因此,通过定期检查生长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保证海参的生长正常。
其次,定期检查海参的生长状况有助于监测养殖环境的质量。
海参对水质要求较高,如果水质不达标,可能会引发海参出现疾病或死亡的情况。
通过定期检查水质PH值、溶解氧含量和水温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海参的健康生长。
定期检查海参的健康状况是为了及早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疾病。
在海参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疾病,如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等。
通过定期检查海参的外观特征和行为习性,可以观察到是否存在异常现象。
例如,如果发现海参表面有溃烂、充血或肿胀等症状,可能是感染了细菌或病毒。
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避免疾病的扩散和严重影响海参养殖的效益。
定期检查海参的生长状况和健康状况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
首先,可以通过观察海参的外观特征来判断其生长状况。
健康的海参通常有光滑、不粘黏的皮肤,颜色均匀,没有明显的伤口或溃烂。
如果发现存在异常现象,可以通过放大镜或显微镜等工具对其进行进一步观察,查看是否存在微小的损伤、病变等细节。
其次,可以通过观察海参的行为习性来判断其健康状况。
健康的海参通常会有规律的进食和休息时间,在觅食时活动频繁,呼吸平稳,体态稳定。
海参疾病诊断流程和常见疾病的判断及防治建议
海参疾病诊断流程和常见疾病的判断及防治建议1. 海参疾病诊断流程根据海参疾病的诊断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观察症状 - 通过观察海参的外观和行为变化,如异常颜色、溢液、虚弱等,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疾病。
步骤二:取样检测 - 从疑似患病的海参身上取样,进行病原微生物、病毒或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测,以确定病因。
步骤三:实验室分析- 将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细菌学、病毒学、寄生虫学分析,以确诊患病类型。
步骤四:病理解剖- 对死亡的或严重患病的海参进行解剖观察,了解病变情况,对于未确诊的疾病起到重要作用。
步骤五:综合判断 - 综合以上结果,结合海参的生长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最终得出疾病诊断结论。
2. 常见海参疾病的判断及防治建议2.1 真菌感染- 判断:海参体表有白色或其他异常颜色的斑点、巢状菌丝等症状。
- 防治建议:改善饲养条件,保持水质清洁,隔离患病海参,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2.2 病毒感染- 判断:海参出现活动力低下、呼吸急促、溢液等症状。
- 防治建议: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殖环境卫生,及时隔离患病海参,没有特效药物,对症支持治疗。
2.3 寄生虫感染- 判断:海参体表有异常颜色斑点,肌肉萎缩,腹部腹足肌松软等症状。
- 防治建议: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检查海参身体状况,使用驱虫药物进行防治。
2.4 水质问题- 判断:海参出现虚弱、畸形生长、疤痕、水分丧失等症状。
- 防治建议:保持饲养水质清洁,监测水质参数,合理调整水质,注意饲养密度,适时更换饲养水。
2.5 养殖管理问题- 判断:海参饲养密度过高,饲料营养不均衡,养殖环境温度湿度不适等问题。
- 防治建议:合理控制饲养密度,提供均衡的饲料营养,改善养殖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手段。
以上是海参疾病诊断流程和常见疾病的判断及防治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更详细信息,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吃海参的人看过来 海参5个副作用别忽视 5类人别碰海鲜
吃海参的人看过来海参5个副作用别忽视 5类人别碰海鲜
随着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健康,海参等海鲜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但是小伙伴们一定要记住,海参也有不少的副作用,有5类人千万别碰海鲜,那就是慢性疾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心脏血管疾病患者、胃肠疾病患者和准妈妈们。
首先,海参中的物质有害物质含量太高,易产生残留毒素,可能会对慢性疾病患者不利,因此慢性病患者一定不要摄入海参。
其次,因为海参中含有丰富的钠,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大量进食海参可能会引发血压升高,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不要摄入海参。
再次,海参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会使人体增加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这对心脏血管疾病患者不利,所以他们必须绝对禁食海参。
另外,海鲜中含有很多的腐蚀性物质,对胃肠疾病患者有很大的负担,吃不到好,所以,小伙伴们也应该避免过量食用海参,以保护肠胃健康。
最后,海参也不利于准妈妈,因为它含有较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容易导致血液淤积,使准妈妈们容易肿胀,所以,建议准妈妈们在月子中吃海参和海鲜。
综上所述,海参可以保护人们的健康,但是也有副作用,有5类人千万别碰海鲜:慢性疾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心脏血管疾病患者、胃肠疾病患者和准妈妈们。
因此,人们在食用海参之前需要充分考虑医生的建议,以确保让自己吃得安全、愉快。
海参的功效作用及禁忌
海参的功效作用及禁忌海参,别称刺参、海鼠,是一种全身长满肉刺的海洋荆皮动物,与燕窝、人参、鱼刺齐名,既是滋补珍品,也是名贵的药材。
我国医学认为,海参性温味甘咸,具有益精补肾、润肠通便、壮阳疗痿、养血润燥等功效,对治疗精血亏损、体虚疲乏、尿频遗精等症有作用。
海参虽然外表丑陋,但其营养价值极高,是滋补食疗佳品,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说明海参的食疗功效和一些食用注意事项。
海参的营养价值海参营养丰富,肉质软嫩,因其滋补作用与人参类似而得名。
海参是少有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含有50多种天然营养成分。
每100g干海参含蛋白质50.2g,脂肪4.8g、维生素a39微克、胡萝卜素21.6微克、视黄醇18.9微克、胆固醇62毫克、钾356毫克、钠4968毫克、镁1047毫克、硒150毫克、磷94毫克、铁9毫克,另外还有烟酸、核黄素、硫胺素、尼克酸以及锰、锌、铜等。
海参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都很高,常食用海参能够提高记忆力、延缓衰老、预防动脉硬化和糖尿病。
海参的功效作用益智健脑海参中含有二十二碳六烯酸,即DHA,它是大脑皮层神经膜的重要物质,也是大脑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能够保护大脑细胞膜并促进脑部发育,提高记忆力。
预防心血管疾病海参体细胞外的细胞间质中存有一种重要物质——海参粘多糖,它是海参的精华,也是衡量海参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具有抗凝、降低血脂和血浆粘度的作用,可以预防心肌梗塞、脑血栓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益精补肾《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海参“味甘咸,补肾,益精髓”。
海参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的精氨酸是构成男性精子细胞的主要成分,具有改善性腺神经功能,提高勃起力。
防癌抗癌海参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海参毒素,它可以破坏癌细胞内部毛细血管,抑制癌细胞的血液供应,从而让癌细胞萎缩。
同时海参的另一种成分酸性粘多糖则能减少癌细胞的复制,控制晚期癌细胞的转移。
延缓衰老海参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烟酸、硫磺软骨素等50多种天然营养素,常食用能够预防皮肤衰老、促进细胞再生,具有很好的美容功效。
吃海参养生有什么禁忌吃海参的好处和禁忌
吃海参养生有什么禁忌吃海参的好处和禁忌吃海参的禁忌有哪些?海参是不仅是美味的食品,也是名贵的药材,这也是海参价格高的原因。
为了更好地食用海参,除了它突出的好处外,吃海参的禁忌也要了解。
健康食用这人间美味,下面给大家分享吃海参的禁忌有哪些。
吃海参的禁忌有哪些?海参所积蓄的营养价值极高,被称为“海中的宝石”,是世界上价值最高的海参之一,长期食用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少感冒,加强记忆力,改善睡眠情况,稳定情绪,保护肠道,增强食欲,补充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的各种主要的微量元素等。
海参虽好,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那么吃海参有什么禁忌呢?每天食用别超一只。
对于体质虚弱的人来说,每天一只海参是比较好的食补法。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特别是气候较为干燥的地区,过食海参应考虑到“上火”的问题。
因此,每天食用海参最好不要超过一只。
春季应少食海参。
海参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为皂苷,海参皂苷又叫做海参毒素,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一次性食用过多的话,会有很强的副作用,比如说,食用过多的海参会导致食用1/ 4者口舌干燥、甚至流鼻血的情况,就像俗称的上火了一样。
需要提醒的是,春天是容易上火的季节,尤其是北方春季多干燥。
食补时尤其要注意,勿过多食用易使人上火食物,海参也包括在内。
因此,春季吃海参应再减量。
海参还不宜与甘草同服。
不宜与含鞣酸水果同食。
海参不宜与葡萄、柿子、石榴、山楂等同食,以防其中的鞣酸导致蛋白凝固,影响消化吸收,引起腹部不适。
烹调方法切忌深加工。
从营养角度来说,水煮、清炖、凉拌的烹饪方式最能保证海参中所含有的营养不易流失,而且味道鲜美,也容易操作,这种做法最有利于海参自身营养的释放。
红烧等烹饪方法则不太适合。
海参不能蘸醋吃。
酸性环境会让胶原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蛋白质分子出现不同程度的凝集和紧缩。
海参不适宜人群1、儿童一般不宜多吃海参。
专家指出,海参以胶质蛋白为主,属于不完全蛋白,营养价值很低。
目前卫生部审批的海参类保健品均被要求注明“儿童不宜”。
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常见疾病
在养 殖 过程 中 ,要对 池水 盐度 变 化做 必要 的监 测 ,防止盐度骤变 。
三、海参池塘养殖常见疾病
1 . 腐 皮 综 合征
四、海参池塘养殖常见 的致病 因素 1 . 海参池塘选择地址不正确 ,换水条件 不好
池塘建造不合理 ,特别 是虾池 改造 ,池底没有充 分清 污消 毒 ;深 度 不够 ,水深 达不 到 1 . 5 ~2 米 ,不 利于海参 的避暑 、避 寒;配 套设施不全 ;进排水 口地 势受 限;进排水 口共用 ;水 交换量不足或不利于水循
内 由于 气 体 在 水 中 呈溶 解 状 态 ,水 中 的气 体 饱 和 度 不
海参常见疾病 ,通 过实践案例分析 了疾病暴发 的致病
高 ,等到温度升 高、冰 融化 ,压力就会减轻 ,水体 中 的溶解气体会有短 时间的过饱和状态 。海参在短 期过 饱和 的水体环境 中,吸入这些氧气过饱和 的水 ,就会 导致气泡病 的发生。在这一阶段海参体 内的气压超 过 空气 中的气压 ,海 参体 内溶解在组织 内的气体会 变成 气泡游离 出来,在 肠道和皮肤组织下产生气泡 ,使气 泡病情加重 。 辽宁 省庄 河市 栗子 房 地 区老虎 洞 薛大 叔 的海 参 圈,5 0 亩 ,平均水深 1 . 4 米 。2 0 1 5 年3 月l 8日,池塘 边缘封冰 已经化开 ,池塘 中有少量 的薄冰 存在, 当天 下 塘观 察 发现有 少 量 “ 漂参 ”现 象 ,还 有少 量海 参 “ 爬边 ” ,解 剖海参发现体 内有气泡 ,部分 海参体表产 生气 泡,确定为气泡病 。此病给养殖户造 成 了海参产
上堆积 很厚的海参粪便 、淤泥和杂藻 ,尤其是池底 的 低温藻类 经过冬、夏两季后 开始腐烂变质 ,从而滋生
养殖海参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
养殖海参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随着海参养殖业的发展,在市场价格的调控下规模日益壮大,但是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养殖的过速发展、不科学运作,最终造成病害问题愈加严重,成为造成养殖户巨大损失的原因之一,也对该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要大力发展海参养殖业,就要着手解决其病害的问题。
下面就海参养殖几种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技术作简要的探讨。
1刺参的生态习性海参属于海洋生物,因此在高盐度的海水中才能适应良好,一般来说,盐度26‰~34‰的海区是最佳的养殖场地。
而海参生存对于温度的要求也较高,稚参在水温高于25 ℃就基本不会生长了,高于28 ℃的海水中就会大量死亡。
其运动方式较为局限,一般在砂石和岩礁裂缝等不平坦的地形上运动,沿着地形运动的活动范围通常不过几十平方米,且缺乏方向性。
由于海参对水域环境要求高,而我国周边的海域污染严重,养殖户大多向室内养殖转战。
室内大棚养殖的兴起,使我国海参产量迅速提高。
室内养殖却同样存在疾病和价格的风险。
2刺参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2.1刺参育苗期的常见疾病育苗期属于刺参养殖的起始阶段,但是育苗期刺参的疾病防治及存活率却直接关系到刺参养殖的经济效益。
因此,对于育苗期疾病的关注是不可或缺的。
2.1.1烂边病一般发生在每年6-7月份,该时期海参在耳状幼体阶段,是该病的高发阶段,因其死亡率非常高,严重影响了刺参养殖的效益。
2003-2004年度在山东省蓬莱、长岛、胶南等地的海参育苗场广泛流行,死亡率可达90%[1]。
海参在发病后,可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有增生的组织,颜色随病情发展逐渐加深变黑,继而出现边缘模糊不清、溃烂,最后整个海参耳状幼体解体,消失,导致死亡。
经组织学技术苏木—伊红染色后有如下表现:可观察到有固缩深染的细胞核,且能看到坏死组织细胞。
大量发病后存活下的个体,也不会存活超过一周,在存活的时间中增重不多,且变态反应迟缓,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注意防治海参的常见疾病和寄生虫。
注意防治海参的常见疾病和寄生虫。
海参是一种珍贵的水产品,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使其成为许多人喜爱的食材。
然而,虽然海参被誉为滋补佳品,但也存在一些常见的疾病和寄生虫问题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和防治。
首先,常见的海参疾病之一是感染性疾病。
由于海参生活在水中,所以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其中,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是细菌和病毒。
细菌感染会导致海参外观变红,身体肿胀,并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病程较为急性。
病毒感染则表现为海参活动减少,食欲不振,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海参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并根据疾病症状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其次,亚硝酸盐中毒是海参饲养中一种常见的疾病。
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物质,当水质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时,会导致海参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海参身体变软,肌肉无力,呼吸急促等。
为了预防亚硝酸盐中毒,应该定期检测养殖池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同时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管理,保持养殖水质清洁,避免过度喂食和过量投喂饲料。
再次,寄生虫也是海参饲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常见的寄生虫有纤毛虫和吸虫等。
纤毛虫的寄生会导致海参体表出现白色粘液,肌肉收缩,呼吸困难等症状。
吸虫寄生则会使海参感染呼吸道疾病,导致频繁肥皂水出现。
寄生虫的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检查海参的体表和内脏,发现寄生虫及时进行隔离和药物治疗。
此外,加强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管理,保持水质的新鲜和流动也能有效减少寄生虫的滋生。
最后,海参还容易出现营养缺乏症。
海参寄居的环境中营养物质有限,当饲养过程中缺乏某种或多种营养物质时,会导致海参生长发育异常。
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状包括体型短小,萎缩,运动能力降低等。
为了防止海参发生营养缺乏,饲养者需要确保食物种类的多样性,合理搭配饲料,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
总的来说,海参在饲养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常见的疾病和寄生虫问题,饲养者需要加强对海参的养殖环境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包括定期检测水质和检查海参体表,以及合理搭配饲料,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
海参——常见疾病与防治
大部分海参会 出现排脏现象 ;中期感染的刺参身体收 缩、僵直,体色变暗,但 肉刺变 白、秃钝,口腹部先 出 现小面积溃疡,形成小的蓝 白色斑点;感染末期病参的 病灶扩大、溃疡处增多,表皮大面积腐烂,最后导致海
参死 亡 ,溶 化 为鼻 涕 状 的胶 体 。
发病症状与 “ 刺参腐皮综合症”的症状类似。病参 腹部和背部多有溃烂斑块,严重的甚至整块组织烂掉, 露出深层组织。大量的扁虫寄生在皮下组织内,造成组
素 , 以药浴 和 口服 同 时进 行 治疗 。
二、霉菌病 幼参和成参都会患病 ,但在育苗期未见此病发生。 目前 尚未发现霉菌病导致海参大批死亡的病例 。 典型的外观症状为参体水肿或表皮腐烂 。发生水肿 海参位居 “ 八珍”之首,富含蛋 白质、人体必需氨 基酸和微量元素 ,可供食用、医用,具有极高的经济价 值,素有 “ 海洋瑰宝”之称 。20 年笔者参与实施 了江 05 苏省农业科技攻关项 目 “ 海参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与开 发 ”,试验养殖面积20 米。 00 ,养殖成活率8 .% 8 6 ,取得 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现将我们养殖生产中遇到的海参常 见疾病及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以供探讨 。
维普资讯
; 参 葛
环境 。
() 3巡池观察海 参活动状态,体表变化,摄食与粪 便情况 ,池底清洁状 况;定时测量水质指标和生长速 度。发现海参患病后,应遵循 “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 疗”的原则 ,及 时将身体 已经严重腐烂 的个体拣出后进
行掩埋处理 。未发病和病轻 的个体可用氨基糖苷类抗菌
病 害 的发 生 ,可在 水 温升 到 5 以上 时 ℃ 毫 克/ 高锰 酸 钾浸 洗 鱼体 。 升
生虫将逐渐活跃。如果鱼病 的预 防工作稍有疏忽,极易 造成疾病蔓延,给渔业生产再次造成严重损失。为此, 各养殖单位 ( 应做好雪灾过后 的鱼病防治工作。 户)
海参腐皮综合症症状、病因及防治技术
海参腐皮综合症症状、病因及防治技术该症也称“皮肤溃烂病”,“化皮病”,是当前养殖刺参最常见的疾病,危害最为严重。
越冬保苗期幼参和养成期海参均可被感染发病,但幼参的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于成参,感染率很高,一旦发病很快就会蔓延至全池,死亡率可达90%以上,属急性死亡。
每年的l~3月份养殖水体温度较低时(8℃以下)是发病高峰。
这是因为,漫长的冬季海参很少吃料或不吃料,池底下会落一层厚厚的底栖硅藻以及水体中其他藻类的腐殖质,在开春后漫长的同温期造成底层的缺氧会加快这些腐殖质的变酸变臭。
此阶段海参的肠胃处于全年最长,功能最为完善的阶段,也就是说当海参一旦出爬恢复吃料,这将是全年海参胃口最好的时期。
此阶段若不及时投喂人工优质饵料,海参出爬时就只能吃变坏的底栖硅藻以及水体中其他藻类的腐殖质,一旦底有问题就会诱导海参发病,这就是生产上经常会出现的海参的体质越好越提前出爬,提前出爬的就会提前开口,提前开口就会越早发病的原因。
初期感染的病参多有摇头现象,口部出现局部性感染,表现为触手黑浊,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口部肿胀、不能收缩与闭合,继而大部分海参会出现排脏现象;中期感染的刺参身体收缩、僵直,体色变暗,但肉刺变白、秃钝,口腹部先出现小面积溃疡,形成小的蓝白色斑点;感染末期病参的病灶扩大、溃疡处增多,表皮大面积腐烂,最后导致海参死亡,溶化为鼻涕状的胶体。
根据感染初期和后期多例病参病灶部位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观察、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感染初期病灶部位以假单胞菌属的Pseudoalteromonas ifaciens和弧菌属的灿烂弧菌(Hbrio splendidus)为优势菌l71,感染后期由于刺参表皮受细菌的侵袭腐蚀作用形成体表创伤面,易于使霉菌和寄生虫富集和生长造成继发性感染,加剧海参的死亡速度。
一、其病因可由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诱因:海参发生肿嘴、化皮、吐肠等病害的诱发因素很多,包括细菌直接感染、底质败坏、水质污染、缺氧、营养摄取不足及水环境突然改变造成应激等原因。
海参养殖之腐皮综合症防治技术
海参养殖之腐皮综合症防治技术背景海参是一种珍贵的滋补食品,因其营养丰富,在市场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比于野生海参,养殖海参更受欢迎。
但是,在海参养殖中,腐皮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防治,将会影响海参的生长和产量。
腐皮综合症的概述腐皮综合症是海参养殖中的一种疾病,也称为海参皮肤弊病。
腐皮综合症的主要症状是海参表皮出现软化、发黑、腐烂等现象,严重影响海参的生长和产量。
这种疾病常常在温度高、水质污浊或养殖密度过大的情况下发生。
此外,海参养殖中的饲料配制不当,饵料不新鲜,养殖中长时间堆积等也是腐皮综合症的主要原因。
预防与控制海参腐皮综合症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控制的技术。
环境卫生腐皮综合症主要是通过感染病毒和细菌等传染病导致的,因此保持养殖场的环境卫生是非常重要的。
养殖场应该经常做好防疫消毒、更换养殖水、清理残留物等工作,避免养殖环境被病毒和细菌感染。
控制养殖密度海参的养殖密度是影响腐皮综合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过高的密度会导致海参之间相互摩擦,表皮容易被破坏,从而引发腐皮综合症。
因此,控制好养殖密度是预防腐皮综合症的关键。
饲料管理饲料是海参养殖中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也是预防腐皮综合症的重要措施。
在饵料的选择上,优先选择新鲜和有营养的饵料。
同时,在饵料的配制上,注意控制好饵料的质量和用量,避免出现过多的浮粉或冗余的饵料残留。
疫苗接种除了做好养殖环境的卫生和饲料管理,接种疫苗也是防治腐皮综合症的一种有效措施。
接种疫苗可以大大降低海参染病的风险,并且有效地减少腐皮综合症的发生率。
总结腐皮综合症是海参养殖中一个比较严重的疾病,也是影响海参养殖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控制养殖密度、饲料管理、环境卫生等措施,可以预防和控制腐皮综合症的发生。
同时,在实际养殖中也需要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海参的疾病,确保养殖效益和海参质量。
夏季海参发病死亡的时间特点与症状
一、海参发病死亡的时间特点与症状该病死亡易于在每年7~9月份的高温期、雨量大的季节发生。
其特点:一是在养殖池塘附近有河口注入大量淡水的区域,在这种环境区域发病死亡率较高,几乎波及到所有养参池,但各池塘发病死亡的轻重不同;二是发病海参大部分会整只漂浮水面,通过解剖,大多数发病死亡的海参是吐肠而致,用肉眼检查,很少发现有肿嘴、化皮、暴吐现象,其漂浮水面发生化皮现象的海参大多数均系死亡时间太长而自溶。
派潜水员捞取池内的活参,也很少发现化皮、肿嘴现象。
经初步诊断分析,此病死亡并不属于海参的腐皮综合症,是系池底缺氧中毒窒息而死亡。
二、海参发病死亡的原因分析原因一:是因连续的降雨,造成池水盐分过低,池底溶氧缺少所致。
在高温期,因为连续的降雨,池塘表层的盐份比较低,池底溶氧的含量就少,是造成池塘底部溶解氧缺少的最主要原因,日本的丸山俊郎曾经《养殖》上发表的论文中讲到,通过调查分析,因上层水受水流的影响,在表层形成低盐度水层对溶解氧的传递起到了“阻滞”作用。
因此,具有较高溶氧量的表层水不易到达底层。
特别是在夜间或天明前,浮游生物向下垂直移动,沉降在底部而死亡。
浮游生物的解体,以及底泥的自身耗氧,使底层溶氧值不断下降。
给我们进行的水质监测发现,如果出现强降雨而不及时采取排淡措施的参池,上层溶解氧能达到7~8毫克/升,而池底层溶解氧只有1.4~3.4毫/升。
到了夏季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底层溶解氧的不足进一步加剧,从而形成了稳定的缺氧层,而在海参养殖池中的NH4+、NH3、H2S、HS-、CO2(HCO3-)不断产生,很容易造成养殖的海参缺氧而死亡。
原因二:是持续高温,池内水温剧升所致。
如果池内水温持续上升,水温持续超过28℃,海参的生命活动便不正常,超过30℃以上,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极易造成剌参的死亡和腐烂。
另外,夏季海参的最常见病就是皮肤溃烂,主要是因为水温过高、水质恶化、盐度骤降、pH值波动、池水混入油污、池底有机物腐烂等原因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腐皮综合症
该症也称“皮肤溃烂病”,“化皮病”,是当前养殖刺参最常见的疾病,危害最为严重。越冬保苗期幼参和养成期海参均可被感染发病,但幼参的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于成参,感染率很高,一旦发病很快就会蔓延至全池,死亡率可达90%以上,属急性死亡。每年的l~3月份养殖水
该病在每年的秋冬季节发生率较高,但患病海参的夕E亡率通常较低。目前仅在幼参和成参期发现此病。患病个体外观正常,严重者多有排脏反应,排脏后丧失摄食能力,参体消瘦,活力减弱,容易由其它病原引起继发性感染。
3. 3 扁形动物病
此病在每年的l~3月份养殖水体温度较低时期(8℃以下)是发病高峰,越冬幼参培育期和成参养殖期均有发现,可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当水温上升到l4℃以上时,病情减轻或消失。
发病症状与“剌参腐皮综合症”的症状类似。病参腹部和背部多有溃烂斑块,严重的甚至整块组织烂掉,露出深层组织。大量的扁虫寄生在皮下组织内,造成组织溃烂和损伤。越冬感染的幼体附着力下降易从附着基滑落池底。经解剖后发现患病个体多数已经排脏,丧失摄食能力。
发病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饵料品质不佳如投喂老化、沉淀变质的单胞藻饵料,或饵料营养单一如单独投喂金藻类、扁藻等饵料。另一方面,一些细菌感染幼体也可以导致此病发生。笔者现已分离到致病菌2株,其分类鉴定正在进行之中。
防治措施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投喂新鲜适口的饵料如角毛藻、盐藻或海洋酵母,满足幼体发育和生长的需要:另一方面适当加大换水量,减少水体中细菌数量,配合使用呋喃类抗菌素3×l0-6~5×10—6药浴有良好疗效。
该病的防治措施包括: (1)养殖用水应严格沙滤和300目网滤处理。(2)及时清除池底污物,勤刷附着基,适时倒池。(3)饵料应经过药物处理后再投喂,杀灭饵料中的致病菌和纤毛虫等寄生虫。(4)在育苗池中,配合使用合适的抗菌素,以保障海参幼体强健不受细菌的感染,从而抵御纤毛虫的攻击。
3 幼体培育及养成阶段
3.2 霉菌病
每年的4-8月份为霉菌病的高发期,幼参和成参都会患病,但在育苗期未见此病发生。目前尚未发现霉菌病导致海参大批死亡的病例。
典型的外观症状为参体水肿或表皮腐烂。发生水肿的个体通体鼓胀,皮肤薄而透明,色素减褪,触摸参体有柔软的感觉。表皮发生腐烂的个体,棘刺尖处先发白,然后以棘刺为中心开始溃烂,严重时棘刺烂掉呈为白斑,继而感染面积扩大,表皮溃烂脱落,露出深层皮下组织而呈现蓝白色。虽然霉菌病一般不会导致刺参的大量死亡,但其感染造成的外部创伤会引起其它病原的继发性感染和外观品质的下降。
发病初期的海参口部出现局部感染,表现为围口膜松弛,触手对外刺激反应迟钝,大部分海参出现排脏现象;中期感染的海参参体收缩、僵直一般口腹部先出现小面积溃疡形成蓝白色斑点,口部肿大不能收缩与闭合;感染末期海参的病灶扩大,溃疡处增多,表皮大面积腐烂,最后导致海参死亡,溶化为鼻涕状胶体。
刺参养殖技术
2.2 盾纤毛虫病
在夏季高温季节,水温在20℃左右,海参幼体附板后的2~3d易暴发此病。未见在海参浮游幼体时期发生。该病感染率高,传染快,短时间内可造成稚参的大规模死亡。2004年6~7月,该病在山东长岛、蓬莱流行甚广。
当稚参活力弱时,在显微镜下可见纤毛虫攻击参体造成创口后,继而侵入组织内部,在海参体内大量繁殖,致使海参幼体解体死亡。
体温度较低时(8℃以下)是发病高峰。
初期感染的病参多有摇头现象,口部出现局部性感染,表现为触手黑浊,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口部肿胀、不能收缩与闭合,继而大部分海参会出现排脏现象;中期感染的刺参身体收缩、僵直,体色变暗,但肉刺变白、秃钝,口腹部先出现小面积溃疡,形成小的蓝白色斑点;感染末期病参的病灶扩大、溃疡处增多,表皮大面积腐烂,最后导致海参死亡,溶化为鼻涕状的胶体。
一、 刺参的生物学特性
刺参喜欢生活在岩礁底的浅海中,在海底匍匐,行动缓慢,10分钟可运动1米。喜欢在海藻丰富的地方。摄食:摄时将有机碎片,藻类及原生动物等,连同泥沙一起带入。摄食最高值出现在2-3月份,最低为8月份。生长温度:幼参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9-20度,适温范围为15-23度,5-15cm的海参生长温度为10-15度。繁殖:海参在水温15-17度时开始产卵,产卵盛期水温17-20发生,每年6~7月高温期和幼体培育密度大时更容易发病。该病在山东、辽宁两省都有发现,发病率有逐年升高之势。其死亡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幼体胃壁增厚、粗糙,胃的周边界限变得模糊不清,继而萎缩变小、变形,严重时整个胃壁发生糜烂,最终可导致幼体死亡。患病幼体摄食能力下降或不摄食,发育迟缓、形态大小不齐,从耳状幼体到樽形幼体变态率低。
此病是由于过多有机物或大
型藻类死亡沉积,致使大量霉菌生长,然后由霉菌感染海参而导致疾病发生。目前,笔者已经分离到两种致病霉菌,分类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防治要点包括:(1)防止投饵过多,保持池底和水质清洁。(2)避免过多的大型绿藻繁殖,并及时清除沉落池底的藻类,防止池底环境恶化。(3)采取清污和晒池措施,防止过多有机物累积。
1.4 气泡病
多在耳状幼体培育期出现,死亡率较低。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幼体体内吞有气泡,摄食能力下降或不摄食,最终也可导致幼体死亡。
有报道认为该病是由于通气量过大,使幼体吞食过多气泡而导致的。因此,可通过
调整通气量,避免充气过大过强或者采取间歇充气的方法,即每2 h通气30 min断续充气可以解决气泡病的发生。
根据感染初期和后期多例病参病灶部位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观察、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感染初期病灶部位以假单胞菌属的Pseudoalteromonas ifaciens和弧菌属的灿烂弧菌(Hbrio splendidus)为优势菌l71,感染后期由于刺参表皮受细菌的侵袭腐蚀作用形成体表创伤面,易于使霉菌和寄生虫富集和生长造成继发性感染,加剧海参的死亡速度。
l. 3 化板症
此症也称为“滑板病”、“脱板病”和“解体病”,多在樽形幼体向五触手幼体变态和幼体附板后的稚参时发生,是刺参育苗后期危害最为严重和普遍发生的一种流行疾病。该病传染性很强,发病快,数天内死亡率可近l00%。
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附着的幼体收缩不伸展,触手收缩,活力下降,附着力差,并逐渐失去附着在附着基上的能力而沉落池底。在光学显微镜下,患病幼体表皮出现褐色‘锈’斑和污物,有的患病稚参体外包被一层透明的薄膜,皮肤逐步溃烂直至解体,骨片散落。镜检池底可见大量骨片。
防治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购买参苗时应实施种苗健康检查措施,肉眼检查应选择体表无损伤、肉刺完整、身体自然伸展、活力好、摄食能力强、所排粪便较干呈条状的参苗为佳。有条件者可采用显微观察和微生物分离等手段确认其健康程度。(2)投放苗种的密度适宜,保持良好的水质和底质环境。(3)采取“冬病秋治”策略,入冬前后定期施用底质改良剂以氧化池底有机物,杀灭病原微生物,改善海参栖息环境;同时趁海参能够摄食时投喂专用抗菌药物,使海参在冬季时体内积累一定药物浓度以达到抗病效果,使海参安全越冬。(4)巡池观察海参活动状态,体表变化,摄食与粪便情况,池底清洁状况;定时测量水质指标和生长速度。发现海参患病后,应遵循“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及时将身体已经严重腐烂的个体拣出后进行掩埋处理。未发病和病轻的个体可用氨基糖苷类抗菌素,以药浴和口服同时进行治疗。(5)有锅炉或地下水条件时,可提温保苗,保持较高的温度(14"(2以上),提高海参摄食与抗病能力。
研究分析表明弧菌(Vibrio lentus)是烂边病的致病原之一。通过病原菌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只有呋喃类抗菌素对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预防时可采取3+3的形式,即用药3d停药3d的方式进行药物全池泼洒,用药剂量为3×10-6:而治疗时,剂量升高到5×1 0-6,每日施药1次,直至痊愈。
分析研究表明:有三株革兰氏阴性细菌可引起此症,具有病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现已鉴定出一株弧菌为致病菌之一。在防治措施上:一方面,采用二次砂滤或紫外线消毒的方法,并及时清除残饵、粪便、有机物等,适时倒池,尽量减少养殖用水中病菌数量;另一方面,重视投饵的质量和数量,特别是通过消毒处理确保海泥和鼠尾藻等饵料不携带重要致病原。另外,应定时镜检,观察幼体摄食、活动及健康状况。发现病情,在池中泼洒喹诺酮类抗菌素,以药浴和口服同时处理进行治疗。
1 刺参育苗期的重要疾病
1.1 烂边病
该病多在每年6~7月份耳状幼体阶段发生,死亡率一般较高。2003~2004年度在山东省蓬莱、长岛、皎南等地的海参育苗场广泛流行,死亡率可达90%。
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在显微镜下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逐步溃烂,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消失。经苏木一伊红染色发现细胞核固缩深染,组织细胞坏死。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经检测发现:扁虫感染?般与细菌感染同时存在,而且扁虫多在细菌感染后的病参体上存在,加剧海参的病情,加速海参的死亡。因此,初步断定扁虫也是“刺参腐皮综合症”的致病原之一,属继发性感染?。扁虫细长,呈线状,长度不等,形体具有多态性。到目前为止,仅见刺参有该虫寄生,故称之为‘刺参扁虫’。
3.4 后口虫病
通过活体观察、扫描电镜、银浸法染色对其形态学作了初步研究,经鉴定为盾纤毛虫类,嗜污科,种名待定。纤毛虫活体外观呈瓜子形,皮膜薄,无缺刻,新鲜分离得到的虫体平均大小为38.4 im×21.7 im。微生物分离和显微观察显示:该病多由细菌和纤毛虫协同致病。首先,先由细菌感染致使稚参活力减弱,然后遭到纤毛虫的攻击而使稚参死亡。
2 稚参培育阶段(度夏期)
2. l 细菌性溃烂病
稚参培育阶段正值夏季高温季节,加上培养密度一般比较大,此病发生率很高,传染速度快,尤其是5 mm以内的稚参,容易患病死亡,一经发生很快就会波及全池,难于控制,在短期内可使全池稚参覆灭。
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患病稚参的活力减弱,附着力也相应减弱,摄食能力下降,继而身体收缩,变成乳白色球状,并伴随着局部组织溃烂,而后溃烂面积逐渐扩大,躯体大部分烂掉,骨片散落,最后整个参体解体而在附着基上只留下一个白色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