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等差数列的概念引入---(推荐完整)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2.2.1等差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教案】
2.2等差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归纳思想和化归思想并加深认识;通过概念的引入与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①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②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③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研究等差数列的概念以及通项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三、学情及导入分析:高一学生对数列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对方程、数学公式的运用具有一定技能,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浓。
本节课先由教师提供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数列的有关概念,再通过对数列的项数与项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探究,认识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最后师生共同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弄清楚等差数列与通项公式的含义以及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引入新1、知识链接;数列的通项公式与递推关系.学生回答,引导温故知新。
由复习引入,通过数学知识的内部提出问题。
知归纳抽象形成概念比较分析,深化认识创设问题情景:1.下述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根据下述数列的共同特点,可以给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吗?能将以上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吗?[来源:学#科#网Z#X#X#K]引例1:从0开始,将5的倍数从小到大排列,得到的数列?引例2:从1开始,将自然数从小到大排列,得到的数列?引例3:为了保证考试笔试的秩序,每次放入2个人考试,依次排列下去,已经考试的人员组成一个什么数列?得出等差数列的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公差d)为同一常数,这样的一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
高考数学必修五 第二章 2.2 第1课时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2.2 等差数列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学习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2.会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掌握等差中项的概念.知识点一 等差数列的概念 思考 给出以下三个数列: (1)0,5,10,15,20; (2)4,4,4,4,…; (3)18,15.5,13,10.5,8,5.5.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答案 从第2项起,每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梳理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可正可负可为零. 知识点二 等差中项的概念思考 下列所给的两个数之间,插入一个什么数后三个数就会成为一个等差数列: (1)2,4;(2)-1,5;(3)0,0;(4)a ,b . 答案 插入的数分别为3,2,0,a +b2.梳理 如果三个数a ,A ,b 组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且A =a +b2.知识点三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思考 对于等差数列2,4,6,8,…,有a 2-a 1=2,即a 2=a 1+2;a 3-a 2=2,即a 3=a 2+2=a 1+2×2;a 4-a 3=2,即a 4=a 3+2=a 1+3×2. 试猜想a n =a 1+( )×2. 答案 n -1梳理 若一个等差数列{a n },首项是a 1,公差为d ,则a n =a 1+(n -1)d .此公式可用累加法证明.1.若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是常数,则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2.任意两个实数都有等差中项.(√)3.从通项公式可以看出,若等差数列的公差d>0,则该数列为递增数列.(√)4.若三个数a,b,c满足2b=a+c,则a,b,c一定成等差数列.(√)类型一等差数列的概念例1判断下列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1)9,7,5,3,…,-2n+11,…;(2)-1,11,23,35,…,12n-13,…;(3)1,2,1,2,…;(4)1,2,4,6,8,10,…;(5)a,a,a,a,a,….考点等差数列的概念题点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运用解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得(1),(2),(5)为等差数列,(3),(4)不是等差数列.反思与感悟判断一个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就是判断该数列的每一项减去它的前一项差是否为同一个常数,但当数列项数较多或是无穷数列时,逐一验证显然不行,这时可以验证a n+1-a n(n≥1,n∈N*)是不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跟踪训练1数列{a n}的通项公式a n=2n+5,则此数列()A.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B.是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C.是首项为5的等差数列D.是公差为n的等差数列考点等差数列的概念题点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运用答案 A解析∵a n+1-a n=2(n+1)+5-(2n+5)=2,∴{a n}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类型二等差中项例2 在-1与7之间顺次插入三个数a ,b ,c 使这五个数成等差数列,求此数列. 考点 等差中项 题点 等差中项及其应用解 ∵-1,a ,b ,c,7成等差数列, ∴b 是-1与7的等差中项, ∴b =-1+72=3.又a 是-1与3的等差中项,∴a =-1+32=1.又c 是3与7的等差中项,∴c =3+72=5.∴该数列为-1,1,3,5,7.反思与感悟 在等差数列{a n }中,由定义有a n +1-a n =a n -a n -1(n ≥2,n ∈N *),即a n =a n +1+a n -12,从而由等差中项的定义知,等差数列从第2项起的每一项都是它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 跟踪训练2 若m 和2n 的等差中项为4,2m 和n 的等差中项为5,求m 和n 的等差中项. 考点 等差中项 题点 等差中项及其应用解 由m 和2n 的等差中项为4,得m +2n =8. 又由2m 和n 的等差中项为5,得2m +n =10. 两式相加,得m +n =6.所以m 和n 的等差中项为m +n2=3.类型三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及应用 命题角度1 基本量(a 1,d )的计算例3 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6=12,a 18=36,求通项公式a n . 考点 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计算问题 题点 求等差数列的项解 由题意可得⎩⎪⎨⎪⎧a 1+5d =12,a 1+17d =36.解得d =2,a 1=2. ∴a n =2+(n -1)×2=2n .反思与感悟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求解的思想方法,称为方程思想.等差数列{a n}中的每一项均可用a1和d表示,这里的a1和d就像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我们可以称为基本量.跟踪训练3(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2)判断-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考点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计算问题题点求等差数列的项解(1)由a1=8,a2=5,得d=a2-a1=5-8=-3,由n=20,得a20=8+(20-1)×(-3)=-49.(2)由a1=-5,d=-9-(-5)=-4,得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5+(n-1)×(-4)=-4n-1.由题意,令-401=-4n-1,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命题角度2等差数列的实际应用例4某市出租车的计价标准为1.2元/km,起步价为10元,即最初的4 km(不含4 km)计费10元,如果某人乘坐该市的出租车去往14 km处的目的地,且一路畅通,等候时间为0,那么需要支付多少车费?考点等差数列的应用题题点等差数列的应用题解根据题意,当该市出租车的行程大于或等于4 km时,每增加1 km,乘客需要支付1.2元.所以,可以建立一个等差数列{a n}来计算车费.令a1=11.2,表示4 km处的车费,公差d=1.2,那么当出租车行至14 km处时,n=11,此时a11=11.2+(11-1)×1.2=23.2.即需要支付车费23.2元.反思与感悟在实际问题中,若一组数依次成等数额增长或下降,则可考虑利用等差数列方法解决.在利用数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确认首项、项数等关键因素.跟踪训练4在通常情况下,从地面到10 km高空,高度每增加1 km,气温就下降某一个固定数值.如果1 km高度的气温是8.5℃,5 km高度的气温是-17.5℃,求2 km,4 km,8 km高度的气温.考点等差数列的应用题题点等差数列的应用题解用{a n}表示自下而上各高度气温组成的等差数列,则a1=8.5,a5=-17.5,由a5=a1+4d=8.5+4d=-17.5,解得d=-6.5,∴a n=15-6.5n.∴a2=2,a4=-11,a8=-37,即2 km,4 km,8 km 高度的气温分别为2℃,-11℃,-37℃.1.下列数列不是等差数列的是( ) A.1,1,1,1,1 B.4,7,10,13,16 C.13,23,1,43,53 D.-3,-2,-1,1,2考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 题点 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运用 答案 D2.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3-2n ,则它的公差d 为( ) A.2 B.3 C.-2 D.-3 考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题点 通项公式的综合应用 答案 C解析 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得d =a 2-a 1=-1-1=-2.3.已知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则角B 等于( ) A.30° B.60° C.90° D.120° 考点 等差中项 题点 等差中项及其应用 答案 B解析 因为A ,B ,C 成等差数列,所以B 是A ,C 的等差中项,则有A +C =2B , 又因为A +B +C =180°, 所以3B =180°,从而B =60°.4.已知等差数列-5,-2,1,…,则该数列的第20项为( ) A.52 B.62 C.-62D.-52考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题点 通项公式的综合应用 答案 A解析 公差d =-2-(-5)=3,a 20=-5+(20-1)d =-5+19×3=52. 5.已知等差数列1,-1,-3,-5,…,-89,则它的项数是( )A.92B.47C.46D.45考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题点 通项公式的综合应用 答案 C解析 d =-1-1=-2,设-89为第n 项,则-89=1+(n -1)d =1+(n -1)·(-2),∴n =46.1.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1)a n +1-a n =d (d 为常数,n ∈N *)⇔{a n }是等差数列; (2)2a n +1=a n +a n +2(n ∈N *)⇔{a n }是等差数列; (3)a n =kn +b (k ,b 为常数,n ∈N *)⇔{a n }是等差数列.但若要说明一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则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2.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d 可以看出,只要知道首项a 1和公差d ,就可以求出通项公式,反过来,在a 1,d ,n ,a n 四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三个量,就可以求出另一个量.一、选择题1.若数列{a n }满足3a n +1=3a n +1,则数列{a n }是( ) A.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B.公差为13的等差数列C.公差为-13的等差数列D.不是等差数列 考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 题点 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运用 答案 B解析 由3a n +1=3a n +1,得3a n +1-3a n =1,即a n +1-a n =13.所以数列{a n }是公差为13的等差数列.2.在数列{a n }中,a 1=2,2a n +1-2a n =1,则a 101的值为( ) A.52 B.51 C.50 D.49 考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 题点 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运用答案 A解析 因为2a n +1-2a n =1,a 1=2,所以数列{a n }是首项a 1=2,公差d =12的等差数列,所以a 101=a 1+100d=2+100×12=52.3.若a ≠b ,则等差数列a ,x 1,x 2,b 的公差是( ) A.b -a B.b -a 2C.b -a 3D.b -a 4考点 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计算问题 题点 等差数列公差有关问题 答案 C解析 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b =a +(4-1)d , 所以d =b -a3.4.已知在等差数列{a n }中,a 3+a 8=22,a 6=7,则a 5等于( ) A.15 B.22 C.7 D.29考点 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计算问题 题点 求等差数列的项 答案 A解析 设{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根据题意得⎩⎪⎨⎪⎧a 3+a 8=a 1+2d +a 1+7d =22,a 6=a 1+5d =7,解得a 1=47,d =-8.所以a 5=47+(5-1)×(-8)=15.5.等差数列20,17,14,11,…中第一个负数项是( ) A.第7项 B.第8项 C.第9项D.第10项考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题点 通项公式的综合应用 答案 B解析 ∵a 1=20,d =-3, ∴a n =20+(n -1)×(-3)=23-3n ,∴a7=2>0,a8=-1<0.6.若5,x ,y ,z,21成等差数列,则x +y +z 的值为( ) A.26 B.29 C.39 D.52 考点 等差中项 题点 等差中项及其应用 答案 C解析 ∵5,x ,y ,z,21成等差数列,∴y 既是5和21的等差中项也是x 和z 的等差中项. ∴5+21=2y ,∴y =13,x +z =2y =26, ∴x +y +z =39.7.一个等差数列的前4项是a ,x ,b,2x ,则ab 等于( )A.14B.12C.13D.23 考点 等差中项 题点 等差中项及其应用 答案 C解析 ∵b 是x,2x 的等差中项,∴b =x +2x 2=3x 2,又∵x 是a ,b 的等差中项,∴2x =a +b , ∴a =x 2,∴a b =13.8.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7+a 9=16,a 4=1,则a 12的值是( ) A.15 B.30 C.31 D.64考点 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计算问题 题点 求等差数列的项 答案 A解析 由⎩⎪⎨⎪⎧a 4=a 1+3d =1,a 7+a 9=2a 1+14d =16,得⎩⎨⎧a 1=-174,d =74,∴a 12=a 1+11d =-174+11×74=15.二、填空题9.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为a ,2a -1,3-a ,则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 考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题点 求通项公式答案 a n =n 4+1,n ∈N * 解析 ∵a +(3-a )=2(2a -1),∴a =54. ∴这个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依次为54,32,74, ∴d =14,a n =54+(n -1)×14=n 4+1,n ∈N *. 10.现有一根9节的竹子,自上而下各节的容积成等差数列,上面4节的容积共3升,下面3节的容积共4升,则第5节的容积为________升.考点 等差数列的应用题题点 等差数列的应用题答案 6766解析 设此等差数列为{a n },公差为d ,则⎩⎪⎨⎪⎧ a 1+a 2+a 3+a 4=3,a 7+a 8+a 9=4,∴⎩⎪⎨⎪⎧4a 1+6d =3,3a 1+21d =4, 解得⎩⎨⎧ a 1=1322,d =766,∴a 5=a 1+4d =1322+4×766=6766. 11.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考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题点 通项公式的综合应用答案 ⎝⎛⎦⎤83,3解析 设a n =-24+(n -1)d ,则⎩⎪⎨⎪⎧a 9=-24+8d ≤0,a 10=-24+9d >0,解得83<d ≤3. 三、解答题12.在数列{a n }中,a 1=1,a n +1=2a n +2n ,设b n =a n 2n -1. (1)证明: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考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题点 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运用(1)证明 由已知a n +1=2a n +2n,得b n +1=a n +12n =2a n +2n 2n =a n 2n -1+1=b n +1.又b 1=a 1=1,因此{b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解 由(1)知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为b n =n ,又b n =a n 2n -1,所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2n -1. 13.已知等差数列{a n }:3,7,11,15,….(1)135,4m +19(m ∈N *)是{a n }中的项吗?试说明理由;(2)若a p ,a q (p ,q ∈N *)是数列{a n }中的项,则2a p +3a q 是数列{a n }中的项吗?并说明你的理由. 考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题点 通项公式的综合应用解 由题意可知,a 1=3,d =4,则a n =a 1+(n -1)d =4n -1.(1)令a n =4n -1=135,∴n =34,∴135是数列{a n }的第34项.令a n =4n -1=4m +19,则n =m +5∈N *,∴4m +19是数列{a n }的第m +5项.(2)∵a p ,a q 是数列{a n }中的项,∴a p =4p -1,a q =4q -1.∴2a p +3a q =2(4p -1)+3(4q -1)=8p +12q -5=4(2p +3q -1)-1,其中2p +3q -1∈N *,∴2a p +3a q 是数列{a n }的第2p +3q -1项.四、探究与拓展14.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n -1-a n =a n a n -1(n ≥2,n ∈N *),则a 10=________. 考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题点 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运用答案 110解析 易知a n ≠0,∵数列{a n }满足a n -1-a n =a n a n -1(n ≥2),∴1a n -1a n -1=1(n ≥2),故数列⎩⎨⎧⎭⎬⎫1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1,首项为1,∴1a 10=1+9=10,∴a 10=110. 15.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0,a 2=5,a n -a n +2=2(n ∈N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考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题点 求通项公式解 由a n -a n +2=2知,{a n }的奇数项,偶数项 分别构成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当n =2k -1时,2k =n +1,a 2k -1=a 1+(k -1)·(-2)=12-2k , ∴a n =12-(n +1)=11-n (n 为奇数). 当n =2k 时,a 2k =a 2+(k -1)·(-2)=5-2k +2 =7-2k .∴a n =7-n (n 为偶数).∴a n =⎩⎪⎨⎪⎧7-n ,n 为偶数,11-n ,n 为奇数.。
2.2.1等差数列的概念
引入
问题情境一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 共设置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 级别体重组成数列(单位:kg): 48,53,58,63
问题情境二
水库的管理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 的生活环境,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 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18m, 自然放水每天水位下降2.5m,最低降至5m。 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 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组成数列
(√) (√) (×)
(2) 4 , 7 , 10 , 13 , 16 ;
(3) -3 , -2 , -1 , 1 , 2 , 3 .
运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例2 (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 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解: (1)由a1=8,d=5-8=-3,n=20,等差数列
运用
例3 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pn+q, 其中p,q是常数,且p≠0,那么这种数 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如果是,其首 项与公差是什么?
变题:去掉条件中的p≠0呢?
思考
思考6
数列是函数,那么等差数列是什么函数? 如果an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那么数
列{an}是等差数列吗?
思考
思考7 在直角坐标系中作通项公式为an=3n-
5的数列的图像,并观察图像有什么特点?
几何画板作图
你能说出等差数列的图像有什么特点吗?
的通项公式得a20=8+(20-1)×(-3)=-49
(2)由 a1 5, d 9 (5) 4 得数列通项公式为
an 5 4(n 1)
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 数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n=100, 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2.1 等差数列的概念(1)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1 等差数列的概念(1)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4.2.1 等差数列的概念(1)(详案)通过研究最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我按照“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的要求,遵从“既要重结论,又要重过程”的现代教育理念,着眼于概念和结论的生成过程来上等差数列的概念(第一课时)这一节课。
教学模式对于这一节课的教学模式,我严格按照滨州市数学教研员王文清老师倡导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培养”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大体按照以下7个环节展开:1.设计问题,创设情境;2.学生探索,尝试解决;3.信息交流,揭示规律;4.运用规律,解决问题;5.变练演编,深化提高;6.信息交流,教学相长;7.反思小结,观点提炼。
教材分析: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并且可以观察归纳得出通项公式之后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学习。
等差数列作为数列部分的主要内容,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为以后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数学能力。
同学们在学习后续内容时,会感受到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这节的学习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且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已经熟悉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
以及对函数和方程思想有所体会,也能够应用数学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但是他们的思维仍然需要依赖一定的具体实例来理解并抽象出数学概念,同时思维的严密性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1.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了解等差中项的定义及性质;2.使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体会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3. 让学生学会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核心素养目标:数学抽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数学建模。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运用.教学难点:等差数列定义的生成及通项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引导语: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数列的定义、性质及其相关概念(如: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前n项和等),并且知道了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
2020版数学人教B版必修5学案:第二章 2.2.1 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Word版含解析
§2.2 等差数列2.2.1 等差数列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学习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2.会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掌握等差中项的概念.知识点一 等差数列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可正可负可为零. 知识点二 等差中项的概念如果三个数x ,A ,y 组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x 与y 的等差中项,且A =x +y2.思考 下列所给的两个数之间,插入一个什么数后三个数就会成为一个等差数列: (1)2,4;(2)-1,5;(3)0,0;(4)a ,b .答案 插入的数分别为(1)3,(2)2,(3)0,(4)a +b2.知识点三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若一个等差数列{a n },首项是a 1,公差为d ,则a n =a 1+(n -1)d .此公式可用叠加法证明.1.数列4,4,4,……是等差数列.( √ ) 2.数列3,2,1是等差数列.( √ )3.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1,n =1,n +1,n ≥2,则{a n }是等差数列.( × )4.等差数列{a n }中,a 1,n ,d ,a n 任给三个,可求其余.( √ )题型一 等差数列的概念例1 判断下列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 (1)9,7,5,3,…,-2n +11,…;(2)-1,11,23,35,…,12n -13,…; (3)1,2,1,2,…; (4)1,2,4,6,8,10,…; (5)a ,a ,a ,a ,a ,….解 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得(1)(2)(5)为等差数列,(3)(4)不是等差数列.反思感悟 判断一个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就是判断从第二项起该数列的每一项减去它的前一项的差是否为同一个常数,但当数列项数较多或是无穷数列时,逐一验证显然不行,这时可以验证a n +1-a n (n ≥1,n ∈N +)是不是一个与n 无关的常数. 跟踪训练1 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2n +5(n ∈N +),则此数列( ) A .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B .是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 C .是首项为5的等差数列 D .是公差为n 的等差数列 答案 A解析 ∵a n +1-a n =2(n +1)+5-(2n +5)=2, ∴{a n }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题型二 等差中项例2 在-1与7之间顺次插入三个数a ,b ,c ,使这五个数成等差数列,求此数列. 解 ∵-1,a ,b ,c ,7成等差数列, ∴b 是-1与7的等差中项, ∴b =-1+72=3.又a 是-1与3的等差中项,∴a =-1+32=1.又c 是3与7的等差中项,∴c =3+72=5.∴该数列为-1,1,3,5,7.反思感悟 在等差数列{a n }中,由定义有a n +1-a n =a n -a n -1(n ≥2,n ∈N +),即a n =a n +1+a n -12,从而由等差中项的定义知,等差数列从第2项起的每一项都是它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 跟踪训练2 若m 和2n 的等差中项为4,2m 和n 的等差中项为5,求m 和n 的等差中项. 解 由m 和2n 的等差中项为4,得m +2n =8. 又由2m 和n 的等差中项为5,得2m +n =10. 两式相加,得3m +3n =18,即m +n =6. 所以m 和n 的等差中项为m +n 2=3.题型三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及应用 例3 在等差数列{a n }中,(1)若a 5=15,a 17=39,试判断91是否为此数列中的项. (2)若a 2=11,a 8=5,求a 10.解 (1)因为⎩⎪⎨⎪⎧ a 1+4d =15.a 1+16d =39,解得⎩⎪⎨⎪⎧a 1=7,d =2,所以a n =7+2(n -1)=2n +5. 令2n +5=91,得n =43.因为43为正整数,所以91是此数列中的项.(2)设{a n }的公差为d ,则⎩⎪⎨⎪⎧ a 1+d =11,a 1+7d =5,解得⎩⎪⎨⎪⎧a 1=12,d =-1.∴a n =12+(n -1)×(-1)=13-n , 所以a 10=13-10=3.反思感悟 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求解的思想方法,称为方程思想.等差数列{a n }中的每一项均可用a 1和d 表示,这里的a 1和d 就像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我们可以称为基本量.跟踪训练3 (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2)判断-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解 (1)由a 1=8,a 2=5,得d =a 2-a 1=5-8=-3, 由n =20,得a 20=8+(20-1)×(-3)=-49.(2)由a 1=-5,d =-9-(-5)=-4,得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5+(n -1)×(-4)=-4n -1. 由题意,令-401=-4n -1,得n =100, 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典例1 已知数列{a n }满足a n +1=3a n +3n ,且a 1=1.(1)证明:数列⎩⎨⎧⎭⎬⎫a n 3n 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1)证明 由a n +1=3a n +3n ,两边同时除以3n +1,得a n +13n +1=a n 3n +13,即a n +13n +1-a n 3n =13. 由等差数列的定义知,数列⎩⎨⎧⎭⎬⎫a n 3n 是以a 13=13为首项,1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2)解 由(1)知a n 3n =13+(n -1)×13=n3,故a n =n ·3n -1,n ∈N +.典例2 已知数列{a n }:a 1=a 2=1,a n =a n -1+2(n ≥3). (1)判断数列{a n }是否为等差数列?说明理由; (2)求{a n }的通项公式.解 (1)当n ≥3时,a n =a n -1+2,即a n -a n -1=2, 而a 2-a 1=0不满足a n -a n -1=2(n ≥3), ∴{a n }不是等差数列.(2)当n ≥2时,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2. 当n ≥2时,a n =1+2(n -2)=2n -3, 又a 1=1不适合上式,∴{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1,n =1,2n -3,n ≥2.[素养评析] (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基本方法:定义法,即证明a n -a n -1=d (n ≥2,d 为常数)或a n +1-a n =d (d 为常数),若证明一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则只需举出反例即可. (2)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主要的推理形式为演绎推理,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重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1.下列数列不是等差数列的是( ) A .1,1,1,1,1 B .4,7,10,13,16 C.13,23,1,43,53 D .-3,-2,-1,1,2答案 D2.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3-2n (n ∈N +),则它的公差d 为( ) A .2 B .3 C .-2 D .-3 答案 C解析 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得d =a 2-a 1=-1-1=-2.3.已知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则角B 等于( ) A .30° B .60° C .90° D .120° 答案 B解析 因为A ,B ,C 成等差数列,所以B 是A ,C 的等差中项,则有A +C =2B , 又因为A +B +C =180°,所以3B =180°,从而B =60°.4.若数列{a n }满足3a n +1=3a n +1,则数列{a n }是( ) A .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B .公差为13的等差数列C .公差为-13的等差数列D .不是等差数列 答案 B解析 由3a n +1=3a n +1,得3a n +1-3a n =1,即a n +1-a n =13.所以数列{a n }是公差为13的等差数列.5.已知等差数列1,-1,-3,-5,…,-89,则它的项数是( ) A .92 B .47 C .46 D .45 答案 C解析 d =-1-1=-2,设-89为第n 项,则-89=a 1+(n -1)d =1+(n -1)·(-2),∴n =46.1.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 (1)a n +1-a n =d (d 为常数,n ∈N +)⇔{a n }是等差数列; (2)2a n +1=a n +a n +2(n ∈N +)⇔{a n }是等差数列; (3)a n =kn +b (k ,b 为常数,n ∈N +)⇔{a n }是等差数列.但若要说明一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则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2.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d 可以看出,只要知道首项a 1和公差d ,就可以求出通项公式,反过来,在a 1,d ,n ,a n 四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三个量,就可以求出另一个量.一、选择题1.设数列{a n }(n ∈N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若a 2=4,a 4=6,则d 等于( ) A .4 B .3 C .2 D .1 答案 D解析 ∵a 4-a 2=2d =6-4=2.∴d =1.2.已知等差数列-5,-2,1,…,则该数列的第20项为( ) A .52 B .62 C .-62 D .-52 答案 A解析 公差d =-2-(-5)=3,a 20=a 1+(20-1)d =-5+19×3=52.3.在数列{a n }中,a 1=2,2a n +1-2a n =1,则a 101的值为( ) A .52 B .51 C .50 D .49 答案 A解析 因为2a n +1-2a n =1,a 1=2,所以数列{a n }是首项a 1=2,公差d =12的等差数列,所以a 101=a 1+100d =2+100×12=52.4.若5,x ,y ,z ,21成等差数列,则x +y +z 的值为( ) A .26 B .29 C .39 D .52 答案 C解析 ∵5,x ,y ,z ,21成等差数列,∴y 既是5和21的等差中项也是x 和z 的等差中项. ∴5+21=2y ,∴y =13,x +z =2y =26, ∴x +y +z =39.5.已知在等差数列{a n }中,a 3+a 8=22,a 6=7,则a 5等于( ) A .15 B .22 C .7 D .29 答案 A解析 设{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根据题意得⎩⎪⎨⎪⎧a 3+a 8=a 1+2d +a 1+7d =22,a 6=a 1+5d =7,解得a 1=47,d =-8.所以a 5=47+(5-1)×(-8)=15.6.等差数列20,17,14,11,…中第一个负数项是( ) A .第7项 B .第8项 C .第9项 D .第10项答案 B解析 ∵a 1=20,d =-3, ∴a n =20+(n -1)×(-3)=23-3n , ∴a 7=2>0,a 8=-1<0.故数列中第一个负数项是第8项.7.一个等差数列的前4项是a ,x ,b ,2x ,则ab 等于( )A.14B.12C.13D.23 答案 C解析 ∵b 是x,2x 的等差中项,∴b =x +2x 2=3x2,又∵x 是a ,b 的等差中项,∴2x =a +b , ∴a =x 2,∴a b =13.8.在数列{a n }中,a 2=2,a 6=0,且数列⎩⎨⎧⎭⎬⎫1a n +1是等差数列,则a 4等于( )A.12B.13C.14D.16 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可得2a 4+1=1a 2+1+1a 6+1,解得a 4=12,故选A.二、填空题9.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为a,2a -1,3-a ,则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 n =n4+1,n ∈N +解析 ∵a +(3-a )=2(2a -1),∴a =54.∴这个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依次为54,32,74,∴d =14,a n =54+(n -1)×14=n4+1,n ∈N +.10.现有一根9节的竹子,自上而下各节的容积成等差数列,上面4节的容积共3升,下面3节的容积共4升,则第5节的容积为________升. 答案6766解析 设此等差数列为{a n },公差为d ,则⎩⎪⎨⎪⎧ a 1+a 2+a 3+a 4=3,a 7+a 8+a 9=4,∴⎩⎪⎨⎪⎧4a 1+6d =3,3a 1+21d =4,解得⎩⎨⎧a 1=1322,d =766,∴a 5=a 1+4d =1322+4×766=6766.11.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83,3解析 设a n =-24+(n -1)d ,则⎩⎪⎨⎪⎧a 9=-24+8d ≤0,a 10=-24+9d >0,解得83<d ≤3.三、解答题12.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且a 3=-6,a 6=0,求{a n }的通项公式. 解 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已知得⎩⎪⎨⎪⎧a 1+2d =-6,a 1+5d =0,解得⎩⎪⎨⎪⎧a 1=-10,d =2,所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a 1+(n -1)d =-10+(n -1)×2=2n -12. 13.已知数列{a n }满足a n +1=6a n -4a n +2,且a 1=3(n ∈N +). (1)证明:数列⎩⎨⎧⎭⎬⎫1a n -2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1)证明 由1a n +1-2=16a n -4a n +2-2=a n +2(6a n -4)-2(a n +2)=a n +24a n -8=(a n -2)+44(a n -2)=1a n -2+14, 得1a n +1-2-1a n -2=14,n ∈N +,故数列⎩⎨⎧⎭⎬⎫1a n -2是等差数列.(2)解 由(1)知1a n -2=1a 1-2+(n -1)×14=n +34,所以a n =2n +10n +3,n ∈N +.14.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n -1-a n =a n a n -1(n ≥2,n ∈N +),则a 10=________. 答案110解析 易知a n ≠0,∵数列{a n }满足a n -1-a n =a n a n -1(n ≥2,n ∈N +),∴1a n -1a n -1=1(n ≥2,n ∈N +),故数列⎩⎨⎧⎭⎬⎫1a n 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1,首项为1,∴1a 10=1+9=10,∴a 10=110.15.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0,a 2=5,a n -a n +2=2(n ∈N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解 由a n -a n +2=2知,{a n }的奇数项,偶数项 分别构成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当n =2k -1时,2k =n +1,a 2k -1=a 1+(k -1)·(-2)=12-2k ,∴a n =12-(n +1)=11-n (n 为奇数).当n =2k 时,a 2k =a 2+(k -1)·(-2)=5-2k +2=7-2k . ∴a n =7-n (n 为偶数).∴a n =⎩⎪⎨⎪⎧7-n ,n 为偶数,11-n ,n 为奇数.。
2.2.1等差数列的概念
判断下列数列是否等差数列
√ ×
常数列
知识探究1 在如下的两个数之间,插入一个什么数后这 三个数就会成为一个等差数列:
等差中项:
知识探究2 求下列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通项公式证明
复习回顾 1.数列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成的一列数.
3.数列的分类 (1)按项数分:有穷数列,无穷数列
(2)按项之间的大小分:
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列.
4.数列的实质
数列是特殊的函数,是项数到项的映射. 5.递推公式:
新课引入
在过去的三百多年 里,人们分别在下 列时间里观测到了 哈雷慧星:
你能预测出下一次 的大致时间吗?
2062
通常情况下,从地面到10 公里的高空,气温随高度 的变化而变化符合一定的 规律,请你根据下表估计 一下珠穆朗玛峰峰顶的温 度。
高度 (km) 温度 (℃) 1 2 3 减少6.5 … 4 5 2 …
8844.43米
9
-24
28 21.5 15 8.5
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利息方式为单利,即 不把利息加入本金计算下一期的利息.按照单利计算 本利和的公式是: 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 如按活期存入10000元,年利率是0.72%,那么按照单 利,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分别是:
从0开始数数,每隔5数一次,可以得到数列:
它们的共同的规律是?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76.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6.5.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来自72.共同特点: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 都等于同一常数.
§2.2.1等差数列(一)
a n a 1 ( n 1) d
2013-1-19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曾国荣 wzzxzgr@ 9
…
用一下
§2.2.1等差数列(一) a n a1 ( n 1 )d
例1 (1) 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Q 解: a1 = 8 , d = 5 - 8 = - 3 , n = 20 , a 20 8 ( 20 1) ( 3 ) 49 (2) 等差数列 -5,-9,-13,…,的第几项是 –401?
以a1为首项,d为公差的等差数列{an}的通项
公式为:
an=a1+(n-1)d.
推导出公式:an=am+(n-m)d . 或an=pn+q (p、q是常数)
2013-1-19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曾国荣 wzzxzgr@
12
§2.2.1等差数列(一)
有几种方法可以计算公差d:
d a n a n 1
d
d
an a1 n1
an am nm
2013-1-19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曾国荣 wzzxzgr@
13
§2.2.1等差数列(一)
例3. 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110,中间 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 计算中间各级的宽.
解:设 a 表示梯子自上而下各级宽度 所成的等差数列,由知己条件,可知
课堂小结
1. 等差数列定义:即an-an-1 =d (n≥2).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n=a1+(n-1)d (n≥1). 推导出公式: an=am+(n-m)d . 或an=pn+q (p、q是常数)
2013-1-19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曾国荣 wzzxzgr@
2.2.1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课题 2.2等差数列教案编号 课型 新授 授课班级 课时授课时间2010-12授课人郝永军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等差数列的定义与表示法,一节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等差数列定义的引出可先给出几组等差数列,让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共同规律,再由学生尝试说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对程度差的学生可以提示定义的结构:“……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由学生把限定条件一一列举出来,为等比数列的定义作准备.如果学生给出的定义不准确,可让学生研究讨论,用符合学生的定义但不是等差数列的数列作为反例,再由学生修改其定义,逐步完善定义.等差数列的定义归纳出来后,由学生举一些等差数列的例子,以此让学生思考确定一个等差数列的条件.由学生根据一般数列的表示法尝试表示等差数列,前提条件是已知数列的首项与公差.明确指出其图像是一条直线上的一些点,根据图像观察项随项数的变化规律;再看通项公式,项n a 可看作项数n 的一次型(0≠d )函数,这与其图像的形状相对应.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与通项是有区别的,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是数列第n 项n a 与项数n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有穷等差数列的项数未必是n ,即其末项未必是该数列的第n 项,在教学中一定要强调这一点.学情分析学法指导 类比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联系,这样就便于利用所学过的一次函数的知识来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从图象上看,为什么表示等差数列的各点都均匀地分布在一条直线上,为什么两项可以决定一个等差数列(从几何上看两点可以决定一条直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中项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方法,会用定义判断数列{n a }是否为等差数列,能熟练运用用通项公式求有关的量:,,,,1n a n d a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加深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认识,能参与编拟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2.利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项、项数、公差、首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通过参与编题解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等差中项,用通项验证数列{n a }是否为等差数列,并能用通项公式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等差数列“等差”性的特点 教学资源 教学方法 知识结构 板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所需时间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学反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任务一:等差数列的概念问题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以下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① 0,5,10,15,20,25,…② 48,53,58,63③ 18,15.5,13,10.5,8,5.5④ 10072,10144,10216,10288,10366在这一段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归纳的过程,这是学生能理解等差数列的所必须的,不要一笔带过!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项起,每一项与它一项的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⑴.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⑵.对于数列{na},若na-1-na=d (与n无关的数或字母),n≥2,n∈N+,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探究任务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从定义的数学表达式:1n na a d--=(n=2,3,4……)得:1n na a d-=+表明从第二项起,等差数列的任意项都可以表示为它的前一项与公差的和,因此,等差数列的任意项也就应该可以用首项和公差来表示.213211,2, (1)na a d a a d a d a a n d=+=+=+=+-以上体现了归纳的过程,能否由递推式得出其通项呢?2132431.......n na a da a da a da a d--=-=-=-=1(1)na a n d⇒=+-由于有了第一节递推公式的基础,这种做法学生能很快接受,甚至能主动提出这种想法.1)第一通项公式:dnaan)1(1-+=n∈N*例1⑴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⑵-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解:⑴由35285,81-=-=-==dan=20,得49)3()120(820-=-⨯-+=a ⑵由4)5(9,51-=---=-=d a 得数列通项公式为:)1(45---=n a n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 ,使得)1(45401---=-n 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注:通项公式d n a a n )1(1-+=反映了项n a 与项数n 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等差数列的首项与公差确定后,数列的每一项便确定了,可以求指定的项(即已知n d a ,,1求n a ).找学生试举一例如:“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首项11=a ,公差2-=d ,求200a .”这是通项公式的简单应用。
等差数列的概念PPT优秀课件
(2)在数列{an}中,若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n≥2),
a a 都满足 a n
n 1
n 1
2
那么数列{an}一定是等差数列。
随堂练习
1.已知下列数列是等差数列,填空: (1) ( 0 ),5 ,10 (2) 1, 2 ,( 2 21 ) (3) 31, ( 24 ),( 17 ),10
2.2.1等差数列的概念
问题引入
请从日历中挑几个数,构成一个你认为有意思的数列。
❖ 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 从第 2项起,每一项减去它的前一项所得 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 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 公差通常用字母 d表示。
•你能再举出一些等差数列的例子吗?
例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1) 1 , 1 , 1 , 1 , 1 ; (2) 4 , 7 , 10 , 13 , 1 6; (3) -2, -1 , 0 , 2 , 3.
;.
例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4) an n ; n 1
(5) a n1 2 n.
❖ 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 从第 2项起,每一项减去它的前一项所得 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 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 公差通常用字母 d表示。
课堂小结
❖知识点:
❖思想方法:
课后作业
❖1.课本p38 习题2.2(1) 2,8 ❖2.《评》p27 2.2(1)
谢谢!
2.已知 a , b , c 成等差数列, 求证:b +c , c +a , a +b成等差数列.
85.每一年,我都更加相信生命的浪费是在于:我们没有献出爱,我们没有使用力量,我们表现出自私的谨慎,不去冒险,避开痛苦,也失去了快乐。――[约翰·B·塔布] 86.微笑,昂首阔步,作深呼吸,嘴里哼着歌儿。倘使你不会唱歌,吹吹口哨或用鼻子哼一哼也可。如此一来,你想让自己烦恼都不可能。――[戴尔·卡内基]
教学设计1:2.2.1 等差数列(一)
同学甲回答
【解析】(1)由a1=8,d=5-8=-3,n=20,
得a20=8+(20-1)×(-3)=-49;
(2)由a1=-5,d=-9-(-5)=-4,得这个数列的通
项公式为an=-5+(n-1)×(-4)=-4n-1.
通过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
教
材
分
析
重点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联系.
难点
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
小组讨论,展示成果.
【解析】方法1)归纳法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 , , ,….
∴ , , ,…,
方法2)累加法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 , , ,…, ,将以上 个等式相加,得
即 ,即 .
方法3)迭代法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
获取新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新知探究
例3.(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课时数
1
教法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知识链接
什么是递推法和递推公式?
复习总结
答:通过给出数列任意相邻两项之间的数量关系给出数列的方法叫做递推法,其中任意相邻两项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递推公式.
高中数学 第二章 2.2(一)等差数列(一)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5
第十六页,共25页。
研一研·问题(wèntí)探究、课堂更高
效 例2
已知1a,1b,1c成等差数列,求证:b+a c,a+b c,a+c b也
成等差数列.
证明 ∵1a,1b,1c成等差数列,
本
∴2b=1a+1c,即 2ac=b(a+c).
讲 栏 目
∵b+a c+a+c b=cb+c+acaa+b=c2+a2+acba+c
开 关
(5)1,2,5,8,11,….
第七页,共25页。
研一研·问题探究(tànjiū)、课堂更 高效
解 (1)是等差数列,a1=4,d=3;
(2)是等差数列,a1=31,d=-6;
本 讲
(3)是等差数列,a1=0,d=0;
栏 目
(4)是等差数列,a1=a,d=-b;
开 关
(5)不是等差数列,a2-a1=1,a3-a2=3,∴a2-a1≠a3-a2.
高效 探究 若数列{an}满足:an+1=an+2an+2,求证:{an}是等差
数列.
证明 ∵an+1=an+2an+2
本
⇔2an+1=an+an+2
讲 栏
⇔an+2-an+1=an+1-an
目
开 关
∴an+1-an=an-an-1=…=a2-a1(常数).
∴{an}是等差数列.
第十三页,共25页。
跟踪训练 2 已知 a,b,c 成等差数列,那么 a2(b+c),b2(c
+a),c2(a+b)是否能构成等差数列?
证明 ∵a,b,c 成等差数列,∴a+c=2b.
本 ∴a2(b+c)+c2(a+b)=a2b+a2c+c2a+c2b
讲 栏
=(a2b+c2b)+(a2c+c2a)=b(a2+c2)+ac(a+c)
2.2.1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1
课堂小结
1. 等差数列定义: 即an-an-1 =d (n≥2).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n=a1+(n-1)d (n≥1).
推导出公式: an=am+(n-m)d .
数列:1,3,5,7,9,11,13…
5是3和7的等差中项,1和9的等差中项; 9是7和11的等差中项,5和13的等差中项.
a2+a4=a1+
a4+a6=a3+
a2+a4=a1+a5
a4+a6=a3+a7
在等差数列{an}中, 若m+n=p+q, 则am+an=ap+aq.
对于以上的等差数列,我们能不能用通项公式 将它们表示出来呢? 以a1为首项,d为公差的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 为: an=a1+(n-1)d.
例1. (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 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例2. (1)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
5 (2)已知数列{an}为等差数列, a3 , 4 3 a7 , 求a15的值. 4
a中的等差数列的例子吗? 2. 如果在a与b的中间插入一个数A,使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等差中项:
由三个数a,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 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 不难发现,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 一项(有穷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 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
例3. 梯子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为110cm 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计 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例4. 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为18,它们 的平方和为116,求这三个数.
例5. 已知四个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为28,中间 两项的积为40,求这四个数.
1819 第2章 2.2 2.2.1 2.2.2 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双 基
量,已知其中的三个量,可以求得另一个量,即“知三求一”.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2.已知数列的其中两项,求公差 d,或已知一项、公差和其中一项的序 号,求序号的对应项时,通常应用变形 an=am+(n-m)d.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难
返 首 页
自
当
主
堂
预
达
习
标
•
•
探
固
新
[跟踪训练]
双
知
基
2.已知递减等差数列{an}前三项的和为 18,前三项的积为 66.求该数列
• 固
新
双
知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可知aa11+ +411dd==1301,, 解得ad=1=3-,2, ∴an=-2+(n-1)×3=3n-5.
基
课
(2)由 an=13,得 3n-5=13,解得 n=6.
时 分
层
作
业
难
返 首 页
自
当
主
堂
预
达
习 •
[规律方法]
标 •
探
固
新 知
1.从方程的观点看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中包含了四个
合 作
的通项公式,并判断-34 是该数列的项吗?
探
究
•
攻
重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难
返 首 页
自
当
主
堂
预 习 • 探
[解] 依题意得aa11+ a2aa32=+6a63= ,18,
达 标 • 固
新
双
知 合
∴3aa1·1+a1+3d= d·1a8, 1+2d=66,
2.2.1等差数列2课件人教新课标B版
探究四
思维辨析
当堂检测
解:(1)由 an+1=an+2 +1,可得 an+1=( +1)2.
∵an>0,∴ +1 = +1,即 +1 − =1.
∴{ }是首项为 1 =1,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
∴ =1+(n-1)=n.∴an=n2.
2
1
1
1
(2)由 an+1= +2,可得
(2)在等差数列{an}中,若a5+a9=13,a2=7,则a12等于
答案:(1)6 (2)6
.
.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
二
三
四
思考辨析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错误的打
“×”.
(1)若一个数列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是常数,则该数列为等差数
列. (
)
(2)数列an=3n+1的递推公式可以写成a1=4,a2=7,2an=an-1+an+1
的项数均为100,则它们有多少个彼此具有相同数值的项?
错解已知两等差数列的前3项,容易求得它们的通项公式分别为
an=3n+2,bn=4n-1(1≤n≤100).令an=bn,得3n+2=4n-1,即n=3.所以两
数列只有1个数值相同的项,即第3项.
正解因为an=3n+2(n∈N+),bk=4k-1(k∈N+),两数列的共同项可由
(n≥2). (
)
(3)在等差数列{an}中,若有am+an=ap+aq,则一定有m+n=p+q成立.
等差数列的的概念的导入
等差数列的的概念的导入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等差数列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数列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在代数中的概念远不止"等差"这么简单,需要从定义、性质和应用等多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探讨。
首先,让我们来看等差数列的定义。
对于一个数列a1,a2,a3,...,an,如果对于任意的正整数k(k≥2),恒有ak-ak-1=d(d为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差数列,其中公差d是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
例如,数列2,4,6,8,10,...就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等差数列的性质。
等差数列的性质主要包括通项公式、前n 项和、项数与和的关系等。
通项公式是指等差数列中的每一项和项数之间的关系式。
在等差数列中,通项公式的一般形式为an=a1+(n-1)d。
其中,an表示数列中的第n项,a1是数列中的首项,d是公差,n表示数列中的项数。
通过通项公式,我们可以根据数列中的任意一项求出它的数值。
前n项和是指等差数列前n项之和。
前n项和的一般公式为Sn=n/2(a1+an),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n表示数列的项数,a1表示首项,an表示第n项。
通过前n项和的公式,我们可以根据数列的项数和首项、末项求出前n 项和的数值。
项数与和的关系是指在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末项和公差的情况下,计算出数列中的项数和数列的和的关系式。
我们可以将项数与和的关系式表示为n=(an-a1)/d+1,其中n表示项数,an表示数列的末项,a1表示数列的首项,d表示公差。
通过项数与和的关系,我们可以根据数列的首项、末项和公差求出项数和数列的和的数值。
除了上述的定义和性质之外,等差数列还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应用。
首先是等差数列的常数项性质。
对于一个等差数列,如果公差d为0,则数列中的所有项都相等,这种数列就是等差数列的一个特例,称为常数数列。
其次是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对于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n/2(a1+an),如果将Sn简化为S,我们可以将公式改写为S=(n/2)(2a1+(n-1)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1 等差数列的概念
主讲人 :朱爱东
复习回顾
问题1:数列的定义是什么? 问题2:数列与函数的联系是什么? 问题3:数列图像有何特征?
问题情境
(1)第23到第28届奥运会举行的年份依次为 1984,1988,1992,1996,2000,2004
(2)某剧场前10排的座位数分别是: 38, 40, 42, 44, 46, 48, 50, 52, 54, 56
(2)某剧场前10排的座位数分别是: 38, 40, 42, 44, 46, 48, 50, 52, 54, 56
(3) 3, 0, -3, -6, -9, -12, ……
(4) 2, 4, 6, 8, 10, ……
d 4
d 2
d 3 d 2
(5) 1, 1, 1, 1, 1, …… (6) 1, 2, 3, 2, 1,
d 0 不是
注意:公差d是每一项(第2项起)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防 止把被减数与减数弄颠倒,而且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 可以为0 .
5
作出数列:1, 2,3, 4的图象
作出数列:-1, 0,1, 2, 3的图象
4
•3•2• Nhomakorabea1
•
• •
•
0
1
2
3
4
•
-1
•
我们好孤单! 5
建构教学
5 问题:等差数列图像有和特征?
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 d 表示.
问1: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呢?
an an1 d, n 2, n N (d是常数)
想一想
问2:数列:1,2,1,2,1,2是等差数列吗? 问3:定义中有哪些关键词? 问4:情境中的5个等差数列的公差依次是多少?
建构教学
(1)第23到第28届奥运会举行的年份依次为 1984,1988,1992,1996,2000,2004
(3) 3, 0, -3, -6, -9, -12, …… (4) 2, 4, 6, 8, 10 (5) 1, 1, 1, 1, 1, …… 问:观察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用文字语言描述一下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是同一个常数.
建构教学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 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
(1)孤立的点 (2)这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数学应用
练习:观察如下的两个数之间,插入一个什么数后者三个数就会成为一个等差 数列:
(1)2 ,3 , 4
(2)-1, 2 ,5
(3)-12, -6 ,0 (4)0, 0 ,0
如果在 a 与 b 中间插入一个数A,使 a ,A,b 成等差
a 数列,那么A叫做 与 b 的等差中项.
A ab 2
小结:
1.数列的 定义 特殊化
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图像的特征
谢谢大家!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