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孟子二章》练习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二章》练习试题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第一段的“举”意思是()A.举出事例B.行为举动C.被选拔D.发动起义
2.横线上的“故”字意思是()A.由此看来B.所以C.这样看来D.原来
3.横线上句子的“是人”指()A.能担负重任,有所作为的人B.任何人C.作者D.第一段列举的6个人
4.解释加点词:4分
⑴苦:⑵过⑶虑⑷喻⑸衡
5.翻译句子:4分
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⑶入则无法家拂士
6.上文选自,全文论证了和的问题。3分
7.下面加点的词意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在)畎亩之中B.百里溪举于市(城市)C.故天将大任于是(这样)人也D.行拂乱(使....错乱)其所为
8.作者在上文第一段列举的事例意在说明()
A.古代任人唯贤,并不重出身、地位B.卑贱的人最多智慧C.经受磨难的人,才能接大任9.“天”使接受大任者经受磨难,目的是()
A.动性忍性,曾益其所不能B.苦其心志,劳其筋骨C.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10.“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正确解释是()
A.所以当他动了心抑制情感,就能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东西。
B.以此让心情激动忍让,就能渐渐增长知识
C.用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11.加点的词不是使动用法的一句是()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苦其心志C.劳其筋骨
12.“大任”指什么?
13.“是人”要经历哪些磨炼?答:
14.通过这些磨炼,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答:
15.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经常遭遇哪些困境?
答:
16.经过遭遇困境后,得到的好处是什么?(用文中三个字回答)
答:
17.学过这篇文章以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答:
(二)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按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的顺序划分层次,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
2.第①②③段论述的中心是。
3.第③段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4.第③段中“城”“池”“兵革”的意思分别是:()
A.城市护城河兵器甲衣B.城墙水池兵器甲衣C.城墙护城河泛指武器装备D.城郊池塘泛指武器装备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用法和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A.委而去之B.亲戚畔之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夫环而攻之
6.解释第④句中加点的词:
⑴故:⑵固:⑶至:⑷威⑸多助之至⑹以天下之所顺⑺域
7.“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一句翻译是:()
A.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B.这种情况是地理形势不如人心所向,内部团结C.这是因为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民和睦D.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统一
8.翻译上文最后一句:
9.文中的通假字是,通,正确的读音,含义是
10.翻译:
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⑵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1.上文第④段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用波浪线画出来。
12.文中的君子是指
13.上文第④段开头的排比句从反面否定了什么观点?
答:
14.作者认为”域民”“固国”“威天下”应该靠什么?
答:
15.“君子战必胜”的条件是什么?答: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博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
2.为文章断句,用“|”表示。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行拂乱其所为②人恒过③而后作④而后喻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5.文章侧重论述。
6.读过本文,使人不由想起这样两句话:自古雄才多磨难,。(写出下句)
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四)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的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人和池域至
3.写出本文的一个通假字。通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答:
5.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答:
6.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得道的结果怎样?
答:
7.孟子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答:
(五)一、填空l.孟子,名,字,时期著名的家,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2.《得道多助,夹道寡助》选自,论点是,。性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环而攻之()池非不深也()委而去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寡助之至()发于畎亩之中()空乏其身()
委而去之()人恒过()而后喻()而后作()
二、写出文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l.亲戚畔之畔:本字_____,义:_____ 2.曾益其所不能曾:本字_____,义:_____ 3.困于心,衡于虑衡:本字_____,义:_____ 4.入则无法家拂上拂:本字_____,义:_____
三、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故君子有不战;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D.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北山愚公者
(四)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