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腹膜转移的防治(2015年12月12日)
胃癌最怕复发转移到哪个部位吗?如何能提前预防
![胃癌最怕复发转移到哪个部位吗?如何能提前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72881c2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3.png)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胃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经常由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酗酒因素诱发引起,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人类健康的一大病害。
治疗后的复发和转移是患者最担心的问题之一。
胃癌的复发和转移部位多种多样,但是有些部位的复发和转移对患者的生存率影响更大。
那么,胃癌最怕复发转移到哪个部位吗?如何能提前预防胃癌最怕复发转移到哪个部位?胃癌的复发和转移部位多种多样,但是有些部位的复发和转移对患者的生存率影响更大。
以下是胃癌最怕复发转移到的部位:1. 肝脏:胃癌转移到肝脏的情况比较常见,这种情况下患者的生存率较低。
2. 腹膜:胃癌转移到腹膜的情况也比较常见,这种情况下患者的生存率也较低。
3. 肺部:胃癌转移到肺部的情况较为少见,但是一旦发生,患者的生存率也会受到影响。
如何预防胃癌复发和转移?1. 定期随访:胃癌治疗后需要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和转移的情况。
2. 坚持规律生活: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饮食不当等不良习惯。
3. 坚持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胃癌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4. 避免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需要避免或减少吸烟和饮酒的习惯。
5. 接受适当的药物治疗:对于高危人群或已经发生过胃癌的患者,可以接受适当的药物治疗,减少胃癌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中医治疗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从患者整体出发,实施辨证施治,在控制病情发展,抑制扩散转移的同时,也会调节患者机体,补充元气,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全部使用中草药,副作用小,对患者的伤害小,适用于各个阶段的患者,应及时配合治疗,三联平衡抗癌理论,是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老中医,通过科班、师承、家传学习,深入研读中医经典医学著作,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提出的。
并以此为指导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常见恶性肿瘤,以及放化疗后、术后康复调理,帮助患者在控制病情的基础上,缓解不良反应,改善整体状态,从而调动自身的抵抗能力,提升抗癌的远期疗效。
腹膜转移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腹膜转移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6ed39e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18.png)
腹膜转移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以往多将腹腔转移肿瘤看作癌症晚期而放弃治疗。
近年随着影像学、病理学、手术学及肿瘤治疗学的发展,对此有了新的认识,并开始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1.腹膜肿瘤的细胞减积术(CytoreductiveSurgery)腹膜肿瘤的细胞减积术是将有肿瘤病灶及可能被肿瘤侵犯的腹膜及其形成的系膜、网膜等尽量切除,以达到减少肿瘤负荷,减轻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常用术式有6种:大网膜和脾脏切除术;左上象限腹膜切除术;右上象限腹膜切除术;小网膜和胆囊切除术;盆腔腹膜切除术;胃窦部切除术。
根据癌灶大小和分布范围选用一种或多种不同术式进行手术,但单纯手术效果非常差。
目前,腹膜肿瘤细胞减积术的适应证为:低分化胃肠道肿瘤所致腹膜肿瘤;中分化小体积胃肠道肿瘤所致腹膜肿瘤;胃肠道肿瘤穿孔或肿瘤切除时细胞浸出所致腹膜肿瘤;原发结肠直肠癌伴邻近器官组织受侵;间皮瘤、卵巢癌和低分化肉瘤所致腹膜肿瘤等。
整个手术由6个部分组成:大网膜和脾切除术;左上腹膜切除术;右上腹膜切除术;小网膜、胆囊和网膜囊切除术;盆腔腹膜切除术;胃窦切除术。
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部分或全部手术:小体积肿瘤患者,原发于卵巢、阑尾或结肠直肠的低分化囊腺瘤和间皮瘤患者需做上述全部手术;卵巢恶性肿瘤伴腹膜转移患者、晚期直肠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癌穿透肠壁伴腹膜播散者均需作盆腔腹膜切除术;因阑尾、结肠和卵巢肿瘤的细胞可经淋巴管到达膈肌,这些患者需行左、右上腹膜切除术。
大网膜常与脾一起切除,如脾未受侵则不需切除。
同样如果胆囊未受侵,也不必与小网膜一起切除。
具体的手术方法是:病人仰卧呈截石位,骶骨下另放垫子,这可避免术中皮肤肌肉受压坏死。
脚底置搁脚板可减少腓肠肌受压。
下肢放置交替压力装置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腹部切口起于剑突止于耻骨,咬去剑突和使用腹部牵开器可广泛暴露腹腔。
分离肿瘤常采用球状电灼柄(ball-tipelectrosurgicalhandpiece),高压状态下在肿瘤与正常组织分界处行钝性分离从而使肿瘤电蒸发。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胃十二指肠疾病试题及答案(强化练习)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胃十二指肠疾病试题及答案(强化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5e7d971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f.png)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胃十二指肠疾病试题及答案(强化练习)1、单选溃疡的主要病因是()。
A.幽门螺旋杆菌感染B.过度疲劳引起胃瘫C.胃酸分泌过多与黏膜屏障受损D.长期服用制酸类药物E.酗酒正确答案:C2、单(江南博哥)选提高胃癌治愈率的关键在于()。
A.术前、术中、术后化疗B.根治性手术C.早期诊断D.放射治疗E.综合治疗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居首位。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因此,对可疑病人要提高警惕,避免延误诊断。
3、单选胃粘膜分泌盐酸的壁细胞分布于胃的()A.贲门部B.胃体部C.胃底和胃体D.胃底和胃窦部E.胃体和胃窦正确答案:C4、单选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破裂的处理原则是()。
A.保守治疗B.保守治疗失败后再行手术治疗C.腹腔引流D.紧急手术+引流减压E.以上都不正确正确答案:D5、单选男性,10岁,1天前上腹部被车撞伤,右上腹及背部疼痛,伴呕吐少量咖啡样液体。
X线检查:膈下未见游离气体,腹膜后少量积气,最可能的诊断为()A.胃穿孔B.十二指肠损伤C.肠系膜损伤D.横结肠穿孔E.肝破裂或胆道损伤正确答案:B6、单选导致大出血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所在部位一般多见于()A.幽门或十二指肠前壁B.贲门部或十二指肠前壁C.胃小弯或十二指肠后壁D.胃大弯或十二指肠外侧壁E.胃底部或十二指肠球后部正确答案:C7、名词解释幽门瓣正确答案:幽门瓣即在幽门处的粘膜形成的环形皱襞。
8、填空题主细胞分泌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壁细胞分泌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黏液细胞分泌________________;胃腺C细胞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胰岛D细胞分泌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胃蛋白酶原、凝乳酶原、盐酸、抗贫血因子、碱性黏液、胃泌素、生长抑素9、单选男性,45岁。
癌腹膜转移的腹膜切除
![癌腹膜转移的腹膜切除](https://img.taocdn.com/s3/m/af9520f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8.png)
癌腹膜转移的腹膜切除
米村丰
【期刊名称】《日本医学介绍》
【年(卷),期】1998(019)002
【摘要】癌腹膜转移的腹膜切除腹膜转移不仅见于消化器官癌症,子宫、卵巢癌的转移也很多,但有效对策很少。
作者采用的腹膜切除术是能将腹膜广泛转移彻底切除的唯一术式。
切除肉眼所能见到的所有病灶,加上术中温热化学疗法的效果,也有治愈的病例。
腹膜转移是胃癌、肠癌死因的主...
【总页数】1页(P85)
【作者】米村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505
【相关文献】
1.腹膜转移癌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1例 [J], 杨永林;郑晓凤;毛军锋;马强
2.VEGF和Ang-2在结核性腹膜炎与腹膜转移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阙艳红;王学梅;刘艳君;陈波;陶春梅
3.多排螺旋CT鉴别诊断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结核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癌的临床价值 [J], 周华;袁明远;王伟;范晓军;吴启源
4.TGF-β1在腹膜转移癌与结核性腹膜炎的表达及意义 [J], 王四维;王学梅;张义侠;陶春梅;李银燕;张震;陈波
5.屡治腹水难消退原是腹膜转移癌——1例结肠癌腹膜转移致大量腹水误诊为结核性渗出型腹膜炎的教训 [J], 孙建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癌腹膜转移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胃癌腹膜转移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a290a53998fcc22bcd10dc1.png)
《胃癌腹膜转移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要点胃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恶性疾病,全球胃癌每年新增95万例,死亡,72万例,其中,70%来自亚洲,而中国患者就占了将近一半。
腹膜转移复发是晚期胃癌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所谓腹膜转移,是指胃癌原发灶癌细胞经血行尧淋巴或腹膜直接种植生长所致的癌症转移形式。
将近20%的胃癌患者在术前或术中诊断有腹膜转移,超过50%的T3、T4期患者在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腹膜转移,腹膜转移程度越高,生存期越短。
目前,我国胃癌腹膜转移诊疗现状严峻,发病率高、早期诊断困难、患者预后差。
本共识适用于具有腹膜转移风险因素或确诊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
一、胃癌腹膜转移的发生机制胃癌腹膜转移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种子土壤”学说是目前认可度较高的发生机制理论。
二、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与分期(一)诊断1. 影像诊断:影像学诊断胃癌腹膜转移难度较大,通过典型征象确诊者多已属晚期,即便通过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也难以在腹膜转移的早期阶段确诊,因而导致较高的假阴性率。
推荐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作为胃癌腹膜转移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2. 血清标志物检测: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9-9(CA19-9)、癌抗原724(CA724)是胃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
尽管这些血清学指标的升高与腹膜转移成正相关,但用于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时,其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均较差。
3. 诊断性腹腔镜检查:诊断性腹腔镜检查是有创检查,可以对腹腔内的转移情况进行评估,了解腹膜转移的分布和大小,并获得明确的组织学及细胞学证据,用于指导制定临床治疗策略,进而评估治疗疗效及监测疾病进展。
目前,腹腔镜检查主要适用于进展期胃癌(cT2-4及任何N和M)的治疗前诊断、术前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4. 腹腔游离癌细胞检查:腹水或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是目前诊断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金标准。
虽然其敏感性较低,但有助于发现肉眼无法识别的微转移。
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胃癌腹膜转移的临床价值
![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胃癌腹膜转移的临床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c483d0c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f.png)
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胃癌腹膜转移的临床价值张慧卿;何波【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诊断胃癌腹膜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胃癌晚期患者95例,其中发生腹膜转移32例,无腹膜转移63例.检测血清CA125、CEA和CA199水平,以血清CA125>35 U/ml、CEA >2.5 ng/ml、CA199>27 U/ml为阳性,并与病理组织和细胞学"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血清CA125、CEA和CA199阳性率分别为38.9%(37/95)、55.8%(53/95)和53.7%(51/95).CA125诊断腹膜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6%(29/32)、87.3%(55/63),均明显优于CEA的25.0%(8/32)、28.6%(18/63)和CA199的37.5%(12/32)、38.1%(24/63).结论血清CA125可作为胃癌腹膜转移有效的预测和诊断指标.【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12(034)012【总页数】2页(P1672-1673)【关键词】胃癌;腹膜转移;糖类抗原125;诊断【作者】张慧卿;何波【作者单位】江西省肿瘤医院内三科,南昌市,330029;江西省肿瘤医院内三科,南昌市,33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1981 年,Bast等[1]用卵巢浆液性乳突状囊腺癌细胞系OVCA433免疫小鼠,再与骨髓瘤杂交纯化得到一株单克隆抗体,命名为OC125,而对应的抗原命名为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也称为黏蛋白16(MUC16)。
多年来,CA125一直被视为卵巢癌相关抗原,在卵巢癌的诊治、监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有研究表明,CA125的表达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病理类型和转移方式存在密切关联[2-3]。
Fujimura等[4]对 12 例血清CA125≥35 U/ml的胃癌患者进行电子腹腔镜检查,结果12例患者均存在腹膜转移。
胃癌术后一年腹膜转移怎么治
![胃癌术后一年腹膜转移怎么治](https://img.taocdn.com/s3/m/5b4a91e1941ea76e58fa04c9.png)
由于手术通过切除癌灶可以实现临床康复,因此,对于胃癌早期病人而言,手术是治疗的首选。
临床上,很多胃癌病人在术后一年左右,做定期检时,却被告知出现了腹膜转移,常令患者恐惧不安,产生焦躁、忧郁、悲观等情绪,不利于后续治疗及康复。
此时,胃癌术后一年腹膜转移,还有法治吗?又该怎么治呢?临床上,专家指出,腹膜转移是胃癌术后复发最常见的一种。
其表现为出现腹水,亦可侵润肠管,发生肠粘连,形成肠狭窄而致肠梗塞。
病人可出现消瘦等恶病质情况。
腹膜转移虽然不可避免的会给病人身心带去二次伤害,但并不意味着无法治疗,只能接受死亡的降临。
病人积极治疗,完全可以减轻痛苦,实现临床康复。
大量的实践表明,很多病人及家属由于不知手术只能切除肉眼可见癌灶,术后机体内仍有大量残留癌细胞,错误的认为手术成功就等于万事大吉,而忽视了术后的巩固工作,当病人术后免疫力下降时,残留的癌细胞就会通过直接浸润的方式向腹膜转移,形成新的继发性癌灶及并发症。
由此可知,手术成功并不等于治愈,做好巩固至关重要。
那么,胃癌术后一年腹膜转移怎么治呢?我们通过一位胃癌晚期病人,真实的求医治疗病例来了解一下,看是否有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梅石锁,胃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男,63岁,清丰县纸坊乡梅庄。
2003年7月在当地医院被诊断出胃癌腹膜后淋巴转移,病情危重。
到诊时症状:腹部胀痛,恶心呕吐,消瘦,乏力,面色萎黄。
经袁希福“三联平衡疗法”的调理,三个月后前来复诊,初诊时所有不适症状消失殆尽,又持续的巩固治疗,至今十三年过去了,梅老先生的身体状况良好,后期没有再出现过复发现象。
我们从胃癌晚期患者梅石锁的真实康复病例中了解到,胃癌晚期虽然会给患者带去痛苦,甚至增加治疗难度,但并不意味着死亡,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辩证选择治疗方法,完全能够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临床上,很多癌症病人推荐汲取中医药精华的“三联平衡疗法”。
该疗法具有不手术、不放化疗、不住院、无痛苦、无风险、无毒副反应,花费少等特点,因此受到很多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胃癌腹膜转移伴腹腔积液的治疗策略完整版
![胃癌腹膜转移伴腹腔积液的治疗策略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2a264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b.png)
胃癌腹膜转移伴腹腔积液的治疗策略完整版腹膜是胃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胃癌确诊时伴有腹膜转移的比例为10%~27%[1-2]。
胃癌腹膜转移病人的预后极差,是导致最终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中位生存时间<1年[3]。
因此,胃癌腹膜转移的治疗一直是胃肠外科临床研究热点,目前通常采取以全身药物治疗为主,腹腔化疗(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IPC)、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术中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腹腔内加压气溶胶化疗(pressurized intraperitoneal aerosol chemotherapy,PIPAC)等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模式,以期尽可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本文结合文献和笔者中心临床实践,阐述胃癌腹膜转移伴腹腔积液的治疗策略。
1 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1.1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常见的胃癌腹膜转移的检查手段,其中增强CT因在评估原发灶大小、形态、浸润深度或淋巴结及血行转移灶中的高敏感度而被广泛应用,但对微小的腹膜转移病灶检出能力较差[4]。
此外,CT对腹腔积液诊断的敏感度亦较高,在无其他基础疾病的情况下,腹腔积液是胃癌腹膜转移病人常见临床症状之一,腹腔积液量>50 mL常提示存在腹膜转移[5]。
PET-CT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的检查方法,也常被用于评估腹膜转移的情况。
一项共纳入112例胃癌病人的回顾性研究发现,CT和PET-CT对胃癌腹膜转移的检查敏感度分别为76.5%和35.3% (P=0.037),特异度分别为91.6%和98.9%(P=0.035)[6]。
上述研究结果提示,PET-CT不易识别微小的腹膜转移病灶,但是由于PET-CT能够明确病灶对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摄取情况,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癌症病人康复专业指导助癌症病人康复无忧
![癌症病人康复专业指导助癌症病人康复无忧](https://img.taocdn.com/s3/m/e1c7e25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4.png)
胃癌术后辅助性化疗虽被广泛应用,但仍存争议,其主要弊端是如果切除完全,则应用辅助化疗不但无益,反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第一个荟萃分析[18]发现辅助化疗并不延长患者生存期(OR 0.88,95%CI:0.78~1.08)。1999年Earle等[19]对13个非亚洲的临床试验进行荟萃分析,认为辅助化疗有微小作用(OR 0.88,95%CI:0.66~0.97)。进一步分析认为淋巴结阳性的患者更能?
绿色生态环境环保主题教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癌症病人康复专业指导助癌症病人源自复无忧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较差。手术完全切除仍是根治胃癌的最主要手段。但是胃癌术后复发率高达50%~70%,5年生存率只有20%~50%,故人们一直在寻求手术以外治疗胃癌的方法以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化疗开始应用于胃癌,此后化疗药物及方案“此起彼伏”,然而胃癌术后辅助化疗至今仍不能令人满意。新药和新治疗策略的出现使化疗在胃癌中的应用出现新的契机。 1 胃癌化疗的演进 1.1 胃癌化疗早期进展 胃癌化疗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5Fu的研究最彻底,但单药应用效果并不满意,总反应率最高达到21%[1]。70年代联合化疗开始出现,其中 FAM(氟脲嘧啶、阿霉素、丝裂霉素C)方案应用较为广泛。然而随机对照研究显示FAM、FA(5Fu、阿霉素)、单药5Fu治疗胃癌三者的反应率和生存期却无明显差别[2]。Wils等[3]发现FAMTX(氟脲嘧啶、阿霉素、环磷酰胺)的反应率和中位生存期均优于FAM。FAMTX在欧美曾一时作为化疗的标准方案。 80年代四氢叶酸钙可增强5Fu的细胞毒性作用得到了肯定,使反应率达到33%~44%,以生化调节理念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研究逐步开始。顺铂和鬼臼类药物的引用,使诸多联合化疗方案问世,如FUP(氟脲嘧啶、顺铂)、ELF(足叶乙甙、亚叶酸钙、氟脲嘧啶)等。
最新: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腹膜肿瘤(胃肠肿瘤部分)
![最新: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腹膜肿瘤(胃肠肿瘤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39a4f56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1.png)
最新:申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腹腹肿瘤(胃肠肿瘤部份)摘要腹膜肿瘤发病率高、预后差,源于胃癌、结直肠癌平日阑尾黠液瘤等的继发性腹膜肿瘤临床常见,患者数量多、治疗难、疗效差。
传统观点认为,腹膜肿瘤属于晚期肿瘤,患者生存期短,仅能维持3~6个月,通常f是供姑息性对症治疗。
近年来,以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为主的整合治疗策略对防治腹膜肿瘤疗效独特,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腹膜肿瘤》在中国抗癌协会的指导下,由腹膜肿瘤专业委员会主E织国内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共同完成。
指南聚焦我国腹膜肿瘤流行病学特征、遗传背景及国内研究成果,以整合医学理念为引领,强调多学科整合诊治(MDT t o HIM),注重”防-筛-诊-治-康”全程管理。
本指南主要针对胃肠来源的腹膜肿瘤,旨在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整合诊治水平,共同促进我国胃肠腹膜肿瘤的防治工作。
腹膜肿瘤发病率高、预后差,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病理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确诊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1-4]。
腹膜肿瘤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是一类来源于腹膜的肿瘤,常见高原发性腹膜癌和腹膜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 , MPM);继发性通常是指原发病灶癌细胞直接脱落种植生长,或血行腹膜转移所致,以胃癌、结直肠癌平日阑尾黠液瘤等肿瘤腹膜转移较为常见[5]。
胃癌初诊时约20%的患者已高腹膜转移,约50%的患者行根治术后出现腹膜车制多[6]。
结直肠癌初诊时有7%~15%的患者已高腹膜转移,4%~19%的患者根治术后出现腹膜转移,冥中T4期患者术后腹膜转移率高达20.0%~36.7%[7]。
腹膜假军占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 , PMP)是由于分泌蒙古蛋白的肿瘤破裂致腹腔内大量黠蛋白性腹水积聚及再分布引起,约90%来源于阑尾,属低度恶性肿瘤[8]。
胃癌手术后发现腹膜转移该怎么办?还能治好吗
![胃癌手术后发现腹膜转移该怎么办?还能治好吗](https://img.taocdn.com/s3/m/1560475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a.png)
在身体上,胃癌不仅仅威胁着每个人的生命的健康,在精神上也使胃癌患者饱受这种肿瘤疾病的折磨,给病人带来很大的伤害。
胃癌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式之一。
然而,手术后患者仍有可能出现腹膜转移的情况,这给胃癌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那么,胃癌手术后发现腹膜转移该怎么办?还能治好吗1. 什么是腹膜转移?腹膜转移是指胃癌细胞通过淋巴管或血管进入腹膜腔,侵犯腹膜,生长为腹膜转移灶的过程。
腹膜转移是胃癌晚期的一种常见表现,患者的预后相对不好。
2. 腹膜转移的治疗针对胃癌手术后出现腹膜转移,患者可根据以下治疗方式综合考虑:(1) 化疗:口服或静脉注射化疗药物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胃癌的扩散和生长。
化疗的目的是减缓胃癌扩散的进程,降低癌症症状,缓解病人的疼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2)手术治疗:腹膜转移的治疗方法之一是通过手术切除腹膜转移灶。
但手术难度较大,风险也较高,仅在患者身体状况符合手术要求并且病情较早期时才考虑。
(3)中医治疗:中药治疗是利用中药的药理作用,调节患者的身体机能,提高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中药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4)其他治疗:包括腹腔灌注化疗、放疗等治疗方式,可以缓解症状,但疗效较低。
中医治疗能够将治疗与调理同时进行,注重补充患者的元气,应及时配合治疗,作为中原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袁希福老中医通过科班、师承、家传学习,深入研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经典医学著作,并结合40余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三联平衡”抗癌理论。
在临证中,通过抓住癌症关键病机“虚、瘀、毒”并统筹兼顾,扶正患者元气,调节气血、阴阳、脏腑功能,重建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五年复发转移高峰期。
胃癌手术后腹膜转移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个体定制。
化疗、手术和中医治疗等方法可以应用于治疗腹膜转移,但是劣化的身体状态和晚期病情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休息,营养保障,积极参与治疗。
胃癌右腹膜转移严重吗?该怎么治能控制?
![胃癌右腹膜转移严重吗?该怎么治能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6c65a34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18.png)
胃癌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此疾病严重伤害患者的健康,对于胃癌患者来说,及时接受治疗才是关键。
腹膜转移是指胃癌细胞扩散到腹膜表面,这会导致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在腹膜转移严重的情况下,治疗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但并不是完全绝望。
那胃癌右腹膜转移严重吗?该怎么治能控制?首先,通过手术和化疗可以有效治疗转移性胃癌。
手术是去除肿瘤的最常见方式,但这种方法通常只适用于早期的胃癌。
对于晚期胃癌,化疗可能更有效,它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药物破坏肿瘤细胞。
然而,化疗的副作用很大,包括恶心、呕吐、脱发等。
其次,放疗也是一种可能的治疗方法。
放疗可以定向杀死胃癌细胞,但同样会有如化疗般的副作用。
放疗需要治疗计划和设备,治疗过程也需要一定时间。
此外,疼痛管理也很重要。
腹膜转移可能导致剧烈的腹痛,这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都可以缓解疼痛。
此外,营养健康的饮食也可以减轻症状。
胃癌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放化疗和中医治疗,放化疗通过直接抑杀术后残存的癌细胞,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复发和转移的几率,短时间内确实能够收到较好的疗效,但放化疗并不能完全清除癌细胞,在此过程中还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导致患者免疫力降低,身体更为虚弱。
中医治疗则坚持以人为本,从患者的整体出发,注重扶正患者的元气,修复术后受损的机体,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时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稳定病情,预防复发和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
中医治疗全部使用中草药,副作用小,对患者的伤害小,适用于各个阶段的患者,应及时配合治疗,袁希福老中医是中原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他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并在此期间依据众多临床实践经验,在先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三联平衡”抗癌理论。
在临证中,可以结合癌症患者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的主要病机开展整体调治,从而恢复机体内阴阳平衡的状态,调动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控制病邪发展,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胃癌腹膜转移是一种可治疗的情况,但治疗的过程会有很多的挑战。
胃癌腹膜转移防治中国专家共识【最新版】
![胃癌腹膜转移防治中国专家共识【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b003fb5a8102d277a22f9a.png)
胃癌腹膜转移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胃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恶性疾病,全球胃癌每年新增95万例,死亡72万例,其中70%来自亚洲,而中国患者就占了将近一半[1,2]。
腹膜转移复发是晚期胃癌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所谓腹膜转移,是指胃癌原发灶癌细胞经血行、淋巴或腹膜直接种植生长所致的癌症转移形式[3,4]。
将近20%的胃癌患者在术前或术中诊断有腹膜转移,超过50%的T3 、T4 期患者在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腹膜转移,腹膜转移程度越高,生存期越短[5]。
目前,我国胃癌腹膜转移诊疗现状严峻,发病率高、早期诊断困难、患者预后差。
为了规范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和治疗,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筛查,及早发现腹膜转移,制定合理有效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从而延长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生存时间并改善生活质量。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胃癌领域权威专家制定《胃癌腹膜转移防治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为共识)。
本共识适用于具有腹膜转移风险因素或确诊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
注 1.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组建共识制定专家组。
首先由工作小组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和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制订共识意见的草案,随后由专家组采用国际通用的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进行讨论和修订,直至达成共识[6,7]。
注 2.证据等级:Ⅰ级:进一步研究几乎不可能改变对临床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为高级别证据;Ⅱ级:进一步研究有可能对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有重要影响,且有可能改变评估结果,为中级别证据;Ⅲ级: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对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有重要影响,且极有可能改变评估结果,为低级别证据;Ⅳ级:任何疗效评估结果都不确定,为极低级别证据。
注3.推荐级别:Grade A:基于可得证据,非常确定获益大于风险和负担,则做出强推荐;Grade B:基于可得的证据,认为获益、风险和负担相当平衡,或获益、风险的程度存在明显的不确定,则做出弱推荐。
胃癌腹膜转移防治中国专家共识总论
![胃癌腹膜转移防治中国专家共识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e55672db5fbfc77da269b1d0.png)
特异性
69.0-89.4 85.8-98.4 79.9-95.0 82.3
阳性预测值
13.8-37.9 40.0-75.6 16.3-49.3 34.8
阴性预测值
81.2-93.1 82.9-94.4 82.3-92.9 82.2
准确性
65.0-80.4 74.9-91.5 70.7-88.4 72.1
及肠梗阻等
苗智峰, 徐惠绵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5; 35(10): 1068-1071 Kim SJ. et al. Radiology. 2009; 253(2):407-15
诊断-血清标志物
标志物的敏感性与阳性预测值较差,仅作为辅助诊断
敏感性
CEA CA125 CA19-9 CA724 17.2-40.6 13.8-46.1 17.2-37.5 34.8-44.9
关于共识
• 注①: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组建共识制定专家组。首先由工作小组检索 Medline、Embase、Cochrane和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制订共识意见的草案,随后由 专家组采用国际通用的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进行讨论和修订,直至达成共识。
• 注②:证据等级:
• • • • I级:进一步研究几乎不可能改变对临床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为高级别证据; II级:进一步研究有可能对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有重要影响,且有可能改变评估结果,为中级别证据; III级: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对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有重要影响,且极有可能改变评估结果,为低级别证据; IV级:任何疗效评估结果都不确定,为极低级别证据。
诊断-腹腔镜检查
适应症
• 局部进展期胃癌(cT2-4,任何
N,M0)治疗前诊断 • 局部晚期胃癌术前治疗(术前放/ 化疗)后的疗效评价
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及防治
![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5dad446cf5335a8102d22089.png)
诊 断及 防 治 的 研 究现 状 和 进 展 作
综述
。
A dv
a n c e s
in
th
e
D ia g
n o s
is
,
P
r e v e n
t io
n
a n
d The
r a
py
o
f P
e r
it o
n e a
l M
e
ta
s
ta
s
is f r
o m
G
a s
t r ic C
n
a n c e r
Z HA N G X i a Co
K
y
w o r
ds
G
P a s t r i c c a n c e r ; e r it o n e a
l
m e
t a s t a s is ;D i a g
n o s
is
关键词
胃癌
腹膜转移
一
诊断
,
防治
m u n o c
t y
o c
he
m
ic
a
l
,
IC C
)染 色法
、
酶联 免疫 吸 附法
RT
PCR
,
, 、
、
已 明 确 把 E C C 作 为 Ⅳ 期 胃癌 的 独 立 诊 断 指 标
传
然
统的 P LC 方法
而 其敏 感 性 低
一
直被 作 为诊 断 E C C 的金 标 准
。
。
后 腹 膜 而 肝 脏 前 腹 膜 胃壁 小 肠 壁 数 量 最 少
,
10--胃癌腹膜转移机理与诊断
![10--胃癌腹膜转移机理与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5127cdab76a20029bc642d1a.png)
乳斑区是癌细胞定植的主要场所
小鼠腹腔接种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 胃癌肿瘤细胞2-3周后显示:肿瘤 仅定植于腹膜大网膜的乳斑区。
免疫组织化学进一步证实:常规腹 膜无肿瘤细胞定植。
非特异性脂酶染色的乳斑形态
腹膜乳斑是腹膜上由免疫细胞围绕血管网组成的特殊免疫结构, 属于一种次级淋巴器官。 它由巨噬细胞聚集围绕着血管网构成的,在腹腔内主要集中在大网膜上。
2 腹膜转移的风险因素 3 腹膜转移的诊断 4 腹膜转移的分期 1 腹膜转移的机理
腹膜转移风险的预测因子1
• 术前和术后临床病理学特征与腹膜转移的关系
术前
术后
• 肿瘤大小 • 肿瘤类型(浅表/隆起型对溃疡/弥
散型) • 组织学(分化良好/中度/差及粘液
型) • CA19-9 • 白蛋白 • 淋巴细胞计数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
腹膜转移风险的预测因子1
• 腹膜转移术前风险因素的多元分析
变量
OR
95% CI P
肿瘤类型
16.93
(溃疡型、弥散/浅表型、隆起型)
3.79-75.61 0.0002
组织学 (中度分化、粘液型、与低度/ 良好分化)
7.66
1.0-59.67 0.05
CA19-9 (>37/≤37 U/ml)
2.85
• 血清CA125+癌胚抗原(CEA)+CA19-9联合检测可作为胃癌 腹膜转移的首选筛查方法2
• 联合检测可将腹膜转移的灵敏度提高到69.1% • 不能作为确诊依据,仅可辅助诊断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5; 35(10) 1068-1071 He CZ. BMC Gastroenterol. 2013; 1387.
胃癌转移肝的治疗方案
![胃癌转移肝的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30c5f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9.png)
摘要: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当胃癌发生转移至肝脏时,病情较为严重。
本文旨在探讨胃癌转移至肝脏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以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选择。
一、胃癌转移肝的诊断胃癌转移至肝脏时,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和体征:1. 腹部疼痛:转移至肝脏的胃癌患者,常常出现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
2. 肝功能异常:肝功能指标如ALT、AST、ALP等升高,提示肝脏受到损害。
3. 腹水: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水,表现为腹部膨胀、呼吸困难等症状。
4. 肝脏肿大:肝脏肿大可通过体检或影像学检查发现。
5. 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
二、胃癌转移肝的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胃癌转移至肝脏的首选方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肝转移灶局限,可切除;(2)患者全身状况良好,能够耐受手术;(3)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较好。
手术方式包括:(1)肝脏部分切除术:根据转移灶的位置和范围,切除部分肝脏;(2)肝脏切除术:切除全部或大部分肝脏;(3)肝动脉结扎术:结扎肝动脉,减少肿瘤血供,提高手术切除率。
2. 化疗治疗化疗是胃癌转移至肝脏的辅助治疗方法,可减轻肿瘤负荷,提高手术切除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1)5-氟尿嘧啶(5-FU):为胃癌转移至肝脏的常用化疗药物;(2)奥沙利铂(Oxaliplatin):与5-FU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3)伊立替康(Irinotecan):适用于部分对5-FU耐药的患者。
化疗方案包括:(1)5-FU联合奥沙利铂;(2)5-FU联合伊立替康;(3)5-FU联合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
3. 放疗治疗放疗适用于以下情况:(1)无法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灶;(2)术后辅助治疗,预防复发;(3)姑息治疗,缓解症状。
放疗方式包括:(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适用于肝转移灶局限、数目较少的患者;(2)外照射放疗:适用于肝转移灶较多、范围较广的患者。
基层医院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治及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
![基层医院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治及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fde5b45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e.png)
基层医院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治及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一、晚期胃癌的治疗策略 (1)二、晚期结直肠癌的规范化治疗 (3)三、 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2022版更新解读 (5)四、食管癌的靶向及免疫治疗 (7)五、胰腺癌与维生素摄入之间的关系 (9)六、评估立体定向体外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和临界可切除胰腺癌的疗效 (11)七、常见消化系统肿瘤的病理解读 (12)八、胃癌分子分型及生物标志物研究概况 (14)九、晚期胃癌的免疫治疗进展及探索 (16)十、晚期胃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进展与展望 (18)十一、晚期食管癌免疫治疗的现况及展望 (20)十二、上消化道早期癌ESD策略初探 (22)十三、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24)十四、消化道早癌内镜诊疗规范 (26)十五、早期胃癌微创治疗的临床选择 (28)一、晚期胃癌的治疗策略1.胃癌TNM分期中T4a是()A.侵犯黏膜下层B.侵犯固有肌层C.侵犯临近结构D.侵犯脏层腹膜E.远处转移参考答案:D2.细胞毒类药物治疗策略改进包括()A.剂型优化B.剂量优化C.途径多样D.安全便捷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3.晚期胃癌靶向药物的一线治疗研究成功的是()A.贝伐单抗B.西妥昔单抗C.帕尼单抗D.曲妥珠单抗E.拉帕替尼参考答案:D4.目前胃癌靶向治疗包括()A.吉非替尼和阿帕替尼B.阿帕替尼和曲妥珠单抗C.吉非替尼和曲妥珠单抗D.阿帕替尼和帕妥珠单抗E.吉非替尼和帕妥珠单抗参考答案:B5.我国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大多处于()A.超早期B.初期C.进展期D.局部晚期E.晚期参考答案:C二、晚期结直肠癌的规范化治疗1.结直肠癌分子标记物不包括()A.RASB.BRAFC.MMRD.HER2E.MSI D参考答案:D2.(K)RASWT右半结肠癌,()有优势A.西妥昔单抗B.贝伐珠单抗C.帕尼单抗D.伊立替康E.5-FU参考答案:B3.下述哪项不是ESMO指南明确提出的一线治疗决策制定的驱动因素()A.地域特点B.患者特征C.治疗特征D.肿瘤特征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A4.左半结肠癌主要血供()A.肠系膜上动脉B.肠系膜下动脉C.髂动脉D.腹主动脉E.肠动脉参考答案:B5.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是()A.细胞受体B.信号转导C.细胞周期D.血管生成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三、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2022版更新解读1.中国食管癌的主要病理类型是()A.小细胞癌B.腺癌C.鳞状细胞癌D.未分化癌E.不能明确参考答案:C2.()的进展是2022CSCO指南更新重点A.免疫治疗B.内分泌治疗C.化疗D.放疗参考答案:A3.食管鳞癌组织中哪些因素可能能够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A.PD-L1表达B.T淋巴细胞浸润C.肿瘤突变负荷载量D.肿瘤相关性抗原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4.2022版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中关于不可手术食管癌的根治性放化疗,描述正确是()A.有条件的单位推荐采用调强放疗技术B.相较于二维/三维放疗技术,调强放疗可以改善总生存,降低放疗相关不良反应C.增加“小样本研究初步显示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在不可手术食管癌中的安全性及疗效较好”D.以上都正确参考答案:D2022版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中关于转移性/复发EC/GEJC的治疗更新,在“HER-2阴性腺癌”和“鳞癌”分层中对一线治疗推荐描述正确的是()A.I级推荐“帕博利珠单抗+顺铂+氟尿嘧啶类(5-FU或卡培他滨)(PD-L1 CPS≥10, 1A类)”B.I级推荐“纳武利尤单抗+顺铂+氟尿嘧啶(鳞癌)(1A类)”C.II级推荐“信迪利单抗+顺铂+紫杉醇或5-FU(1A类)”D.II级推荐“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1A类)”E.以上都正确参考答案:C四、食管癌的靶向及免疫治疗1.世界范围的年发病率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为()A.乳腺癌B.结直肠癌C.胃癌D.肺癌E.肝癌参考答案:D2.NCCN及CSCO推荐关于食管鳞癌2A类推荐的靶向治疗药物是哪种()A.阿帕替尼B.安罗替尼C.阿帕替尼或安罗替尼均可D.阿帕替尼或安罗替尼均不可E.吉非替尼参考答案:B3.KEYNOTE028是免疫治疗药物在晚期食管治疗的首秀,得到了ORR及mOS的成功,分别是()A.30% 7个月B.21.5% 8.2个月C.23.5% 7个月D.30% 8.2个月E.21.5% 7个月参考答案:A4.中国食道癌的高发地区集中在()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太行山地区D.东部沿海地区E.华南地区参考答案:C5.中国食管癌的主要病理类型是()A.小细胞癌B.腺癌C.鳞状细胞癌D.未分化癌E.不能明确参考答案:C五、胰腺癌与维生素摄入之间的关系1.下述哪项不是常用的荟萃分析软件()A.Rev ManB.StataC.RD.SPSS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2.基于前瞻性研究,摄入哪些维生素能适度降低胰腺癌的发病风险()A.维生素A 和维生素CB.维生素C 和维生素DC.维生素D 和维生素B12D.维生素D 和维生素EE.维生素A 和维生素E参考答案:C3.荟萃分析中异质性分析方法不包括()A.Meta-regressionB.funnel plotsC.subgroup analysisD.sensitive analysisE.以上都包括参考答案:B4.什么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比较丰富()A.牛奶B.豆浆C.海鱼D.鸡蛋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5.评估发表偏倚的统计方法是()A.funnel plots 和 Egger testB.Meta-regression 和 Egger testC.Meta-regressionD.subgroup analysis 和 funnel plotsE.subgroup analysis参考答案:A六、评估立体定向体外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和临界可切除胰腺癌的疗效1.基于本研究,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中位生存期是()A.13.6个月B.14.1个月C.17.5个月D.18.6个月E.24个月参考答案:B2.SBRT在临床中被应用于哪些肿瘤的治疗()A.非小细胞肺癌B.前列腺癌C.肝癌D.胰腺癌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3.国际医学文献检索常用的数据库是()A.PubMedB.EMBASEC.Cochrane LibraryD.Web of Science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4.PFS指的是()A.总生存期B.无进展生存期C.无病生存期D.中位生存期E.客观缓解率参考答案:B5.文章质量评估()认为是高质量的研究A.7-9分B.8-9分C.9-10分D.6-8分E.4-6分参考答案:A七、常见消化系统肿瘤的病理解读1.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肉眼类型是()A.息肉型B.浸润型C.革囊型D.粘液型E.溃疡型参考答案:E2.原发性肝癌是指()A.肝细胞发生的癌B.胆管上皮发生的癌C.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发生的癌D.肝细胞和胆管上皮发生的癌E.枯否细胞的恶性肿瘤参考答案:C3.早期肝癌(小肝癌)的诊断标准是()A.直径在1cm以下,单个瘤结节B.直径在5cm以下,不超过2个瘤结节C.直径在3cm以下,单个瘤结节D.直径在3cm以下,不超过2个瘤结节E.直径在5cm以下,单个瘤结节参考答案:D4.食管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是()A.直接蔓延B.淋巴道转移C.血行转移D.种植转移E.消化道内转移参考答案:B5.不符合溃疡型胃癌的描述是()A.呈火山口状B.多大于2cmC.粘膜皱襞向溃疡集中D.边缘隆起不整齐E.底部凹凸不平参考答案:C八、胃癌分子分型及生物标志物研究概况1.与监测胃癌治疗疗效或识别肿瘤复发不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是()A.ctDNAB.CEAC.CA19-9D.PSA参考答案:D2.在胃癌中,HER2扩增占11%-16%,HER2过表达占()A.0.15B.0.18C.0.2D.0.22参考答案:C3.TCGA基于NGS、WES、mRNA和miRNA测序定义的分子亚型是()A.MSS/EMTB.MSIC.MSS TP53-D.MSS TP53+参考答案:B4.下列不属于Setia分型的是()A.EBV阳性B.MSI-HC.MSS TP53+D.E-cadherin异常表达E.p53异常表达参考答案:C5.下列不属于ACRG基于患者基因表达谱确定的四种分子亚型之一的是()A.MSIB.MSS TP53-C.MSS TP53+D.CINE.MSS/EMT参考答案:D九、晚期胃癌的免疫治疗进展及探索1.关于晚期胃癌免疫治疗的描述,正确的是()A.≥三线研究中,基于ATTRACTION 2研究的结果,纳武利尤单抗被NMP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GC/GEJCB.基于KEYNOTE 811研究结果,帕博利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化疗已被FDA加速批准用于HER2阳性胃癌治疗C.CheckMate 649以及ORIENT-16研究结果证实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以及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D.以上都正确参考答案:D2.下列不属于胃癌中基于组织的生物标志物的是()A.MMR状态B.MSI鉴定C.PD-L1表达D.CEAE.TILs评估参考答案:D3.纳武利单抗≥三线治疗晚期GD/GEJC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研究的主要终点是()A.OSB.PFSC.ORRD.至缓解时间E.缓解持续时间参考答案:A4.免疫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具有协同作用,以下对机制描述正确的是()A.免疫治疗激活效应T细胞,反过来抑制肿瘤血管系统重建B.正常化的血管促进效应免疫细胞浸润,抑制它们的功能,导致肿瘤缩小C.抗血管生成药物在TME中促进血管正常化和减轻免疫抑制D.免疫刺激与肿瘤血管重建之间的反馈环抑制了自身血管正常化,最终促进了肿瘤退化参考答案:CORIENT-16研究结果证实()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G/GEJ腺癌有显著的OS和PFS获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熊
斌
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科
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全球发病率第5位,全球死亡率第3位 全球每年952,000新发病例,723, 000死 亡病例,5年生存率 20% 中国发病率第2位,中国死亡率第3位
全球47%的新发病例数在我国
中国胃癌患者的特点
Ⅲ/Ⅳ期胃癌患者占总胃癌患者超过60%
16% 0.433-0.964 14% 0.666-1.112
0.861
S-1联合方案更佳
阳性对照组更佳
1. Koizumi W, et al., Lancet Oncol. 2008; 9(3): 215-21. 2. Yamada Y, et al., J Clin Oncol 30: 2012 (suppl 34; abstr 60) 3. Koizumi W, et al., J Cancer Res Clin Oncol. 2014; 140(2) 319-28.
ANZ J Surg (2011)83:608–613
胃浆膜类型与ECC的关系
- S(+)
- S(+)面积>20cm2
ECC(+):31.0%
ECC(+):>41.7%
- 腱状,多彩型浆膜 ECC(+):>60%
腹腔冲洗液细胞学(ECC)检查临床意义
ECC(+)是影响预后独立因素 1999年第13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规定:CY(+)为M1 2014年第4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规定:不存在其他非治愈因素
PCI指数与生存的相关性
Yutaka Yonemura, et al. World J Gastrointest Oncol , 2010, 15; 2(2): 85-97
日本的分期与生存的关系
Yutaka Yonemura, et al. World J Gastrointest Oncol , 2010 , 15; 2(2): 85-97
新辅助腹腔-系统化疗(NIPS)
PO、IV、IP多向给药,治疗强度大 转化成功病例(CY阴性)+根治手术可获得长期生存
Ann Surg Oncol (2011) 18:3726–3731
转化治疗对胃癌腹膜转移的作用
SOX方案
胃癌腹膜转移的预防
胃癌腹膜转移的高危因素
肿瘤T4a以上侵及浆膜 肿瘤转移至淋巴结导致其被膜受侵
影响CCR评分相关因素
分期(腹膜癌指数, PCI) 术前转化治疗的疗效
腹膜癌指数
PCI < 15 or < 10,CRS +HIPEC
Eddy Cotte,et al. World J Gastrointest Oncol, 2 010, 15; 2(1): 31-35
PCI指数与CRS(R0)的相关性
相 互 作 用
增生
乳斑/间皮细胞
腹膜-血浆屏障 90 μm
淋巴系统扩散
毛细血管
Yakugaku Zasshi, 2007, 127(10): 1533~1540
腹膜间皮细胞层对阻隔癌细胞腹膜粘附定植具有重要作用
正 常
光镜
癌细胞移植(3-5天) 癌结节形成(7-10天)
扫描电镜
2000×
扫描电镜
7500× 裸鼠胃癌腹膜转移模型间皮细胞形态变化的动态观察
肿瘤侵及浆膜 淋巴结阳性 D2手术+HIPEC
胃癌术后辅助化疗
S-1显著降低腹膜转移风险31% S-1是预防术后腹膜转移的优选
ACTS-GC结果显示,S-1辅助化疗可降低腹膜转移风险
复发 部位 局部 淋巴结 手术组 (n=530) 17 (3.2%) 54 (10.2%) 100 (18.9%) S-1组 (n=529) 11 (2.1%) 30 (5.7%) 77 (14.6%) HR(95%CI) 0.572 (0.268-1.221) 0.505 (0.323-0.789) p<0.05 0.687 (0.511-0.925) p<0.05 0.784 (0.557-1.105)
L.-Y. Kang et 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2013, 76 , 425-431
全身化疗+腹腔化疗 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Sheng Yang, et al. Scientific Reports, 2015
Eddy Cotte,et al. World J Gastrointest Oncol, 2 010, 15; 2(1): 31-35
CRS+HIPEC后CCR评分与生存的关系
Yutaka Yonemura, et al. World J Gastrointest Oncol , 2010, 15; 2(2): 85-97
时,CY(+)可以采用包括标准手术的综合治疗,以达根治目的 新辅助腹腔-系统化疗(NIPS)
转化成功病例(CY阴性)+根治手术
术后全身化疗
可获得长期生存
腹腔细胞学阳性(在无明显的腹膜转移的前提下) 与预后不良相关,被定义为M1的疾病
合理的综合治疗
手术中的无瘤观念
Cui HB, 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 2014, 7: 1083-1088
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模式
54%
复发高危因素 浆膜侵犯 淋巴结阳性
Lim DH et al, Ann Surg, 2004; 240: 808 – 816
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治现状
发生率高
• 术前或术中被诊断有腹膜 转移病例近20%
诊断滞后
早期腹膜转移以微转移为 主, 由于腹膜癌结节体积 小,现代影像学检测难以 发现。出现严重症状或手
上海市
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情况
Site of relapse Local Peritoneal Distant Schwarz et al 40% 54% 40% Marrelli et al 42-48% 21-52% 25-46% Takashi et al 25.9% 50.4% 19.1%
严重术后并发症:腹腔脓肿、吻合口瘘、肠梗阻
并发症发生率:27-56%,围手术期死亡率:0-11% 2014 年第4 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 CRS+HIPEC的适应证? 疗效不肯定,延长2~12个月的生存期 腹腔广泛种植转移的胃癌患者推荐全身化疗(S1)
无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研究设计不合理)
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
临床表现 难治性腹水、持续性肠梗阻
顽固性腹痛
肿瘤标志物 CA-125 、 CEA 、 CA19-9
影像学 CT 、MRI 、 PET-CT
难治性腹水
持续性肠梗阻
顽固性腹痛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研究发现CA-125是最敏感的GCPD血清学检测指标 联合多标志物检测敏感性可达60%以上
转化治疗后长 期生存
CY(+)P(+) PCI<15
长期生存
延长生存期 NIPS
缓解 进展
NIPS
方案
转化成功CY(-)
进展
D2根治手术 ELPL+EPIC/HIPEC
原发灶姑息切除 CRS+HIPEC+靶向
HIPEC+靶向+CART 维持对症治疗
强度
•
根治性切除手术后,发生
腹膜转移病例超过50%
1 4
治疗困难,预后差
中位生存期3-6个月
2 3
术发现。
临床症状重
难治性腹水 持续性肠梗阻 顽固性腹痛
Gastroenterol Res Pract. 2012; 2012:695351.
胃癌腹膜转移的发病机制
原发瘤
脱 落
游离癌细胞
细 胞 因 子
粘 附
局部区域治疗
全身治疗
局部放疗
CRS
腹腔化疗
全身化疗
靶向治疗
其他
HIPEC
生理温度下 腹腔化疗
双向化疗
转化治疗 2016/6/6
CRS+HIPEC
全身化疗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14
细胞减灭术(CRS)加
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
细胞减灭术(CRS)——切除肉眼可见癌组织 术中腹腔温热灌注化疗(HIPEC)——细胞学减灭
GYMSSA临床研究
局限性的腹膜转移 (R0切除)
Median OS
GYMSSA: 11.3 months SA: 4.3 months
Sid P Kerkar,et al. Trials 2009, 10:121 Rudloff U, et al. J Surg Oncol. 2014; 110(3): 275-84
腹膜
血行/ 远处
71 (13.4%)
61 (11.5%)
J Clin Oncol. 2011; 29(33): 4387-93
总
策略 患者 目标 预防性治疗
伴有危险因素 的进展期胃癌 CY(-)P(-)
结
转化性治疗 挽救性治疗
CY(+)P(+) PCI>20 伴腹部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
CY(+)P(-)
转化治疗对胃癌腹膜转移的作用
S-1联合方案显著降低腹膜转移患者死亡风险
治疗方案 (III期 临床研究) S-1+顺铂1 (SPIRITS研究) S-1+奥沙利铂2 (G-SOX研究) S-1+多西紫杉醇3 (START研究) 腹膜转移患者 HR 95% CI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