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

合集下载

思维型教学的课堂需要包含六个基本环节

思维型教学的课堂需要包含六个基本环节

思维型教学的六个基本环节该如何有效落实?胡卫平,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理事长真正要想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型教学无疑是一个有效的载体。

通常意义上,一节完整的思维型教学的课堂需要包含六个基本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应用迁移。

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各个环节的优劣直接关乎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素养的形成。

那么,教师该如何有效落实这六个环节,分别要注意些什么?一、创设情境一个好的情境创设需要具备一些标准:1、情境能够融入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便于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3、能够产生高认知的问题,并具有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

情境和问题;4、能够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情境与问题密不可分,在情境中会产生疑难,而疑难便会引发问题。

问题是在情境中自然而然产生的;5、要基于生活实际,接近真实情境。

情境唯有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才能产生真实感受;6、要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产生的,并非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7、要适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

以上这些是一个好的情境需要具备的要求。

那么,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哪些呢?主要可以分为四种:1、观察与实验。

比如教师想让学生认识鼓,就可以让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的鼓,最后抽象概括出鼓的概念;2、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以唤起他们的这些经验。

3、在上节课上已经解决了某一个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结果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在连续的课堂上不断地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与课堂之间环环相扣,如同电视连续剧一样,很容易就抓住学生的内心;4、丰富的语言描述。

思维型教学要素解读

思维型教学要素解读

思维型教学要素解读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的完整课堂,一般包括六大基本要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应用迁移。

这六大基本要素皆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素养的形成有紧密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落实六大基本要素,促进教学的深度发展?1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指的是课堂情境的创设,但是其内涵并不仅仅是课堂情境,班级情境、学校情境、社会情境都属于情境。

情境有两个维度。

物质和认知维度,涉及到教育教学中相关的经费、设施、自然和活动。

而文化和非认知维度,一方面指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非认知因素,比如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让学生有积极的情绪;从更高层面来讲,情境是一种文化,例如环境是否民主、自由、宽容、合作,环境其中的思想意识、舆论导向、心理素质、人际关系如何,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创设的情境中,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勇于挑战、敢于冒险的精神,维护学生的好奇心。

什么样的情境才是好的情境?思维型教学提出了创设情境的五个标准:1服务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内容创设情境一定要服务于教学目标,不能与目标相距太远。

有一些老师,尽管其讲课的内容深受学生喜爱,但是直至一节课结束也没有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比如老师在课堂上一直讲笑话,尽管调动了课堂氛围和学生兴趣,但是远离了教学目标,一直回不到教学主线上。

所以说创设情境一定要服务于教学目标。

2基于生活实际,接近真实情境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基于生活实际,创设接近真实生活的情境。

比如某个课堂情境需要展示一个苹果时,教师需要考虑是创设信息技术下的情境,还是创设真实的情境——是拿一个真的苹果,还是在电脑屏幕上展示一个苹果?作为实物的苹果更为真实,能够用更多的方式进行展示。

实物展示出的很多特征也是技术难以达到的。

当然,也有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情况,比如要创设宇宙空间的情境,展示星球之间的关系时,以VR或AR技术能给予学生更好的感受。

课堂教学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基本环节

课堂教学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基本环节

课堂教学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基本环节一、新授课基本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生产和实际素材、演示实验或对已有的知识的拓展深化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研究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问题驱动)。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该环节一般采取学生先自主探究学案内容,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交流。

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学习目标,通过学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相关内容,整理重点和难点。

2、自主学习侧重于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整理向小组提出,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像其他小组(老师)提出。

3、教师及时巡视,适时点拨。

既要发现好的做法,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

4、自主学习要有时间要求,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三)展示成果、汇报交流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结果。

通过板演、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汇报交流。

2、师生合作共同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和阐释。

教师要适时引导、激发学生讨论、辩论等,完成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四)归纳总结、提升拓展1、针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已有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要注重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及与学过知识的联系,并选取难度适中的典型题目进行应用训练;要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

2、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

要突出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与方法的掌握,突出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

3、及时对小组探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反馈训练、巩固落实1、根据学案中的相应内容,进行典型习题的巩固性练习。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发表时间:2020-03-20T10:14:24.267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月刊作者:张玲[导读]张玲福建省福清市北亭中心小学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1-093-02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究,只有主动地去探究才会有创新、有创造。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方式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基于这样的教学新的理念,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当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灵活、科学、合理地创设丰富多彩、儿童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曾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所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这里的“再创造”指的就是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等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努力创设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以利于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猜测、实验、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学《工程问题》这一节课可这样进行:同学们,我们学校准备在明年暑假把操场上的跑道改造成塑胶跑道。

你见过塑胶跑道样子吗?它有什么特点?但铺塑胶跑道需要很多钱,还需要专业的施工队。

我们把修塑胶跑道这项工程进行招标。

应聘单位有两个,他们都承诺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但甲工程队单独完成需10天,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8天。

探究式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4.支架式教学策略
支架式教学也称“脚手架式教学”或“支撑点式教学”,教师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 把学习者的理解引向深入。支架揭示或给予线索、帮助学生在停 滞时找到出路、通过提问帮助他们去 诊断错误的原因并且发展修正的策略、激发学生达到任务所要求的目标的兴趣及指引学生的活动朝向 预定目标。当教师把“锚” 定位好以后,那么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要给学生搭建支架,架设学 习平台。课前教师就把跟探究主题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都发布到论坛和学习网站上,为学生的自主学 习“搭桥铺路”。

五步教学环节


(4)协作交流
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应在自主探究 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讨论形式开展小组内或班级内的协作与交流一 一通过共享学习资源与学习成果,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学 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协作 交流的工具,同时要对如何开展集体讨论、如何而对小组成员的分歧 等协作学习策略作适时的指导,而且教师在必要时也应参与学生的讨 论和交流(小能只做场外指导 )。协作交流的过程小仅是学生深入完成 知识与情感内化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和掌握多种学习方法的过程。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1.情境启发策略
情境启发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生动的场景,这些 特定的情境,提供了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 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的创设要从学 生的立场出发,可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事物;可以是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的 事情;也可以通过一些故事、视频、图片等。在“探究型”教学模式下,情境的创 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每个活动开始的时候,教师要围绕活动主题精心设计一个情 境,把学生都吸引到这个情境中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情 境的创设和利用没有固定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设施及教 师本人素质,选择适当的创设情境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推动认知活动的顺 利开展。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5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1】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比的意义”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中教学重点之一。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

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

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2)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

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1、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4、当堂巩固,当堂反馈练习,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中理解比的意义。

5、采用激励、评价等多种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多思考,善于探究与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的活动与安排(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一则消息引起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学生对这则消息进行讨论、交流时,不但可以受到思想教育获得情感体验,同时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数学课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尝试

数学课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尝试

数学课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尝试刘其钊(陕西省旬阳县庙坪初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尝试了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馈评价归纳总结五步教学为结构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尝试,教学效果显著,这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在我校已被推广并使用。

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

我尝试了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馈评价归纳总结五步教学为结构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创设丰富的情境,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动机在课堂上,我借用电脑课件、投影仪,图片各种直观教具,远教资源创设情景,可使学生对有关数学的事物产生好奇心,有接触这些信息的强烈愿望,产生积极参与生动、主观数学活动会使学生有更深的体验,更高的兴趣,从而更容易提出问题。

如我在进行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时,应用远教资源创设这样的情景买门票画片并配音: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公园外,小学四年级四班的学生和老师共37人来公园参观,售票口旁边张贴着一张告示:票价10元/人,40人以上9元/人。

看来人多是可以优惠的,这一群在老师的带领下朝售票口走去,一个名叫小华的男孩第一个走到售票口,小华说我要买40张,马上有个小女孩就说我们只有37个人啊!真不可思议,37人却要买40张票,你看老师怎么说:小华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要想说明这个问题并不难,这就是从今天起,我们要探究的内容不等式,设置此情景既有趣,又容易让学生一下进入最佳状态,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激发了自主探索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寻找发现问题创设思维的空间,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探究问题的空间,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

自主探究“四环节六步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建议[修改版]

自主探究“四环节六步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建议[修改版]

第一篇:自主探究“四环节六步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建议自主探究“四环节六步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小学科学学科高效课堂建设实施建议为深入贯彻县局提出的“四抓四求”的工作思路,以“123381”工程为工作方向,以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为指针,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小学科学课程和小学生特点,总结概括出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四环节六步骤”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特点:情境入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理论依据:1、儿童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好问、好学、喜欢实践是他们天生的心理品质,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敏感性和认识上的积极性,而这正是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

引导他们亲自进行探疑.使他们各种感官都活动起来,通过感知来获取知识,这样使儿童产生浓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

2、学生的认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提高。

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正好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联系过程中提高认识能力。

所以,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的知识去研究、解决问题。

3、新课程标准强调从问题入手,提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问题首先应由学生发现提出。

“自主探究四环节六步骤”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兴趣为目的,以“问题”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4、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发现法”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它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学习过程,强调学习动机。

“自主探究四环节六步骤”教学模式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这段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和用心感悟探疑过程和方法,获得相关知识,使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增强。

教学结构程序:激趣质疑——自行探疑——用知解疑——课后掘疑模式特点:情境入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教学结构流程:一、激趣质疑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

小学语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探微

小学语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探微

者 在 一定 的 情境 即社 会 文 化 背 景 下 ,借助 其 他 人 ( 教 师 和 同 伴 )的 帮助 ,利 用必 要 的学 习 资 料 ,通过 意义 建 构 的方 式 获
得。
到 成功 的 快乐 ,培 植 自信 ,获取成 就 感 。教师 成 为学 生 学习 的
组 织者 、引导 者 、参 与者 ,成 为学生 学 习的朋友 。 2 . 创 设 问题 情 境 的策 略 。实施 这 一 模式 的 关 键 是 问题 情
( 三 )模 式 的教 学策略 1 .氛 围和谐的策略 。 “ 创 设 情 境 一 自主 探究 一 合 作 交 流 ”教学 模 式 ,应建 立 在新 型 的师 生关 系 上 ,为充 分 发挥 师 生 双方 的主 动性 和创 造性 ,教 师 要为 学 生创 设平 等 、和 谐 、民 主 的 学 习氛 围 ,要 与学 生互动 ,要用 商 量的 口吻 和学生 对话 。要 用 激励 性 语言 来鼓 励 评价 学 生 ,使 学 生在 愉悦 的氛 围 中 ,体 验
小学语文 “ 创 设情境 一自 主 探 究 一合作交流 " 教学模式 探微
广 西 贵 港市 港 北 根 。” “ 教 是 为了不 教 ,学是 为 了活 学 。” 近 年 来 ,贵 港 市 中小 学 积 极 探 索 “ 生 本 教育 ” 、 “ 悟 学式 教学 ” 。我也 和广大 同行 一 样 ,在市 、区教 研部 门的 指 导 下 ,依 据现代 建 构 主义理 论 构建 了 小学语 文 “ 创 设 情境一 自主 探究 一合 作交 流” 教学模 式 ,改 变传 统 的教 学模 式 ,发 挥 学生 的主 体 作 用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动 性 和创 造 性 ,优 化 教 学 过 程 ,提 高 了教 学质 量 。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一)模式的理论基础及指导思想“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方式,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主动获取知识。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我转变了教育观念,将课堂教学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交流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和创造者。

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炼,依据学科特点,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构建了“创设情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能让学生逐步由以教师主导的“他主学习”,走向以独立自学为主的“自主学习”,最后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目的。

(二)模式的教学程序“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流程如下:教师学生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分层指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评价1.创设情境:通过各种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语言环境,拉近语言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死的语言成为活的生活。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录像、动画片、学生表演等多种方式,以活动为载体,设疑激趣,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2.自主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知识,教师分层指导,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观察、阅读、思考、尝试、联系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去分析、解决问题。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

为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给学生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实践(3篇)

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探讨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效果。

二、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的定义与特点1. 定义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等方式,培养和提高思维品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2. 特点(1)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2)注重思维培养。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4)强调实践体验。

注重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1)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获取知识。

(2)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合作交流,共同进步(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开展辩论、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4. 注重实践,学以致用(1)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的效果1. 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深度思维型教学,六大要素不能忽视!(胡卫平教授培训整理分享!)

深度思维型教学,六大要素不能忽视!(胡卫平教授培训整理分享!)

胡卫平教授:想做好深度思维型教学,六大要素不能忽视!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的完整课堂,一般包括六大基本要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应用迁移。

这六大基本要素皆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素养的形成有紧密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落实六大基本要素,促进教学的深度发展?一、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指的是课堂情境的创设,但是其内涵并不仅仅是课堂情境,班级情境、学校情境、社会情境都属于情境。

情境有两个维度。

物质和认知维度,涉及到教育教学中相关的经费、设施、自然和活动。

而文化和非认知维度,一方面指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非认知因素,比如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让学生有积极的情绪;从更高层面来讲,情境是一种文化,例如环境是否民主、自由、宽容、合作,环境其中的思想意识、舆论导向、心理素质、人际关系如何,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创设的情境中,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勇于挑战、敢于冒险的精神,维护学生的好奇心。

什么样的情境才是好的情境?思维型教学提出了创设情境的五个标准:1、服务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内容创设情境一定要服务于教学目标,不能与目标相距太远。

有一些老师,尽管其讲课的内容深受学生喜爱,但是直至一节课结束也没有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比如老师在课堂上一直讲笑话,尽管调动了课堂氛围和学生兴趣,但是远离了教学目标,一直回不到教学主线上。

所以说创设情境一定要服务于教学目标。

2、基于生活实际,接近真实情境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基于生活实际,创设接近真实生活的情境。

比如某个课堂情境需要展示一个苹果时,教师需要考虑是创设信息技术下的情境,还是创设真实的情境——是拿一个真的苹果,还是在电脑屏幕上展示一个苹果?作为实物的苹果更为真实,能够用更多的方式进行展示。

实物展示出的很多特征也是技术难以达到的。

当然,也有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情况,比如要创设宇宙空间的情境,展示星球之间的关系时,以VR或AR技术能给予学生更好的感受。

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这个观点,已被普遍接受,但在教育教学中却没有很好地贯彻与实施。

“343”课堂教学模式中突出强调了课堂教学要体现三个特点“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为主”。

我校在认真学习“343”课堂教学模式、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实践,初步构建了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模式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达标检测——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调整。

自主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探究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

情境引入这一环节实际上就是铺垫,包括知识方法的铺垫和情感的铺垫。

很多学生觉得数学单调和枯燥,实际上,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学习,积极尝试探索,不断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新课导入设计的合理性程度。

只有情境创设的好,才能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和主动的学习,使他们体味到数学的美和趣。

情境的设计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有意识地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实物或场景,让学生初步感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产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欲望。

还可创设“问题情境”、“动态情境”、“实验情境”、“讨论情境”、“应用情境”等增强学生探究的乐趣,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积的变化规律的说课稿

积的变化规律的说课稿

积的变化规律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积的变化规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这为学习积的变化规律奠定了基础。

本部分内容是整数四则运算中的一个重要规律,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乘法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总结出积的变化规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为今后学习小数乘法、分数乘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提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相对较弱。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因数的变化与积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感到困惑,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以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发现规律。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猜想、验证,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如何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如何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我认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至少应该分五个阶段: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意义建构、检测拓展。

1.创设情境创设适当的情境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它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自主探究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进行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再次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并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探究未知知识,学会“重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让学生亲身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锐意创新的乐趣。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直接讲授或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敢于实践。

3.协作交流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4.意义构建意义构建是自主探究的核心环节和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最高目标,构建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通常表现为基于真实情境(社会与现实生活等方面的资源)的学习,基于丰富资源(网络或多媒体等方面的资源)的学习。

基于案例(教师设计的教学案等方面的资源)的学习,基于问题(从情境等资源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习,基于协作交流(生与生的共享资源)的学习,基于达成任务(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学习。

教案二年级数学李秀琴教案年级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案二年级数学李秀琴教案年级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龙岗小学李秀琴一、创设情境导入1、集体念儿歌说说青蛙的嘴、眼睛和腿(规定从1-6只)。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快速的念出来?2、导入“七的口诀”师:七只青蛙有几张嘴?几只眼睛和几条腿?生:7只青蛙7张嘴,14只眼睛和28条腿。

师: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谁愿意告诉老师?生1:二七十四,所以14只眼睛。

生2:4+4+4+4+4+4+4=28,所以有28条腿。

生3:4×6+4=28,因为6只青蛙4×6=24条腿,再加1只青蛙就是7只青蛙,即有4×7,四七二十八条腿。

生4:一七得七,所以7张嘴。

(师有意识的板书算式与口诀)师:刚才,同学们说到一七得七,二七十四,四七二十八,你们听说过吗?这是……(让学生自己来说口诀或七的乘法口诀)教师板书课题:七的乘法口诀师:除了这几句口诀,你们还知道七的哪些乘法口诀?生1:三七二十一,我经常听别人说不管三七二十一。

生2:还有三七二十一,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

生3:我早就知道,我的文具盒上就有。

生4:我妈妈早就教我背了。

……(学生已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学习经验,再加上现代社会父母素质的提高,课外阅读量的增加,媒体的普及,学生完全有可能会完整地说出口诀。

因此我就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抓住个别学习的学习资源,导出了七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自主探究理解口诀含义师:刚才这几位小朋友说得对不对呢?你们对这几句口诀是否产生怀疑?下面请小朋友选一句自己喜欢的口诀加以验证。

①独立探究探究要求(1)每人选一句自己喜欢的口诀,把它写在纸上。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如:画一画,摆一摆学具,或者写算式等等方法表示出这句口诀。

(3)列出乘法算式,算一算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独立操作,并列式计算来探究验证,师巡视,给予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②合作交流师:请把你研究的口诀先在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来验证的。

(组内交流)③反馈评价生1:我选用七七四十九,我写加法算式7+7+7+7+7=35,即5×7=35或7×5=35,所以五七三十五是正确的。

教学方法实践法的概念(3篇)

教学方法实践法的概念(3篇)

第1篇一、概念教学方法实践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特点1. 学生主体性:教学方法实践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教师引导性:教师在教学方法实践法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创设情境、提供资源、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

3. 情境创设性:教学方法实践法注重情境创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感悟人生。

4. 实践性:教学方法实践法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5. 综合性:教学方法实践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三、实施步骤1.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2. 创设情境: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设计实践活动: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4. 引导学生参与: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5. 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学方法实践法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

2. 创设合理情境:情境创设是教学方法实践法的关键,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的情境。

3. 合理分配时间:在教学方法实践法中,教师需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
(一)模式的理论基础及指导思想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方式,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主动获取知识。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我转变了教育观念,将课堂教学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交流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和创造者。

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炼,依据学科特点,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构建了“创设情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能让学生逐步由以教师主导的“他主学习”,走向以独立自学为主的“自主学习”,最后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目的。

(二)模式的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流程如下:
教师学生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分层指导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总结评价
1.创设情境:通过各种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语言环境,拉近语言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死的语言成为活的生活。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录像、动画片、学生表演等多种方式,以活动为载体,设疑激趣,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2.自主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知识,教师分层指导,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观察、阅读、思考、尝试、联系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去分析、解决问题。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

为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给学生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最初教师的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我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经验来记忆字,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3.合作交流: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还要组织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共同研讨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成功
的乐趣。

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包括同桌互帮式、四人小组研讨式、多人小组交流式和全班合作式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和探究搭建舞台。

根据学习的具体内容及具体条件,安排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在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讨论中所提出的疑问,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发展多向思维。

师生关系应是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教师要善于运用诱导的语言,紧扣目标,引导学生逐层深化,激活学生的思路。

在实际教学中,创设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可以依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将两个阶段合起来进行。

(三)模式的教学策略
1.氛围和谐的策略。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应建立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上,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要与学生互动,要用商量的口吻和学生对话,要用激励性语言来鼓励评价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植自信,获取成就感。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

2.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实施这一模式的关键是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设计不单单是问题本身的设计,还包括问题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可采取:
(1)联系学生原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3.群体讨论。

4.交流合作策略。

(1)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提出讨论,交流的内容和要求并加以有效指导,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

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印象加深,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和片面的认识。

(2)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加强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流和问题,可扩大参与面,组织组际交流、互查、竞赛讨论等。

(四)教学模式的评价
1.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一教学模式,其突出特点是在教学活动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2.闪现学生个性。

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闪现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策略,能表达出不拘泥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尝试多向思维,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3.凸现学生创新性。

在学习中,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有竞争意识。

4.体现合作成功。

这一模式,通过“学习共同体”实现人与人的沟通,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在相互表达、交流、评价、吸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5.构建了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多向的思维交流,师生互动,教师能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五)模式的特点及优势
“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下,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主动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通过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深化学生的认识,最终使学生能够主动发展。

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讲授灌输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改变了课堂教学面貌,实现了五个转变:
(1)变仅以掌握课本知识为目的为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充分和谐地发展;
(2)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为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式学习;
(3)改变追求唯一结论的封闭式教学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互相研究,进行多向思维,鼓励标新立异的开放式教学;
(4)变教师讲学生听的静态教学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的动态教学;
(5)变教法的单一性为多种方法结合,综合运用。

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