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用机制与临床证据看mCRC靶向药物持续治疗_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层 HR (95% CI)
0.68 (0.57‒0.82)
0.6
p-值
<0.0001
0.4
2
0.2
0
11.1
13.9
0
6
12
18
24
30
36
时间 (月)
2:至疾病二次进展的时间,从随机分组到包括1之后给予包括在内的任何治疗进展的时间
, . 2014. 388
的患者,维持治疗获益更多 ——3: 的亚组分析
10. , . 2004; 11. , . J 1998; 12. , . 2007; 13. , . J 2002;
14. , . 1997
增加血管通透性11,12
贝伐珠单抗精准靶向,抑制血管生成,持续控 制肿瘤1,2
受体
贝伐珠单抗
贝伐珠单抗阻止与受体的结合 1,2 1. 贝;伐2.珠, 单. 抗19的9清7;除3.半,衰期长(约20天),有助于持续控制
16
206
136
76
46
2:
从随机分组到再次引入治疗进展时的时间
由于任何原因不能再次接受方案的患者,2被认为与1相同
30
36
12
7
26
13
M, . 2014 3504.
维持组较观察组显著延长2
1.0
中位TT2PD
观察组
11.1 个月 [95%CI:10.3-12.6]
0.8
维持治疗组
13.9 个月 [95%CI:12.3-15.6]
观察
卡培他滨+ 贝伐珠单抗
PFS1
PD
再次使用 XELOX+贝伐
主要研究终点:PFS2
研究前诱导治疗:贝伐 q3w x 6 卡培他滨 1000 2 , . d1-14 奥沙利铂 130 2 , d1 贝伐珠单抗 7.5 , d1
维持治疗 卡培他滨 625 2 , 连续 贝伐珠单抗 7.5 , d1, q3w
PFS2 PD 2
, . 2014. 388
维持组较观察组延长了1 ——3研究1
1.0
中位 PFS1
观察
4.1m [95%CI: 3.9-4.2]
0.8
维持
8.5m [95%CI: 6.5-10.3]
分层HR
0.43 [95%CI: 0.36-0.52]
0.6
p值
<0.0001
校正HR 0.39 [95%CI: 0.33-0.48]
亚组
维持治疗组 观察组
事件
事件 (9Fra Baidu bibliotek% )
维持治疗组 更优
观察组 更优
对诱导治疗的反应
141/182 88/96
156/184 0.77 (0.57 – 1.04) 83/95 1.03 (0.69 – 1.53)
肿瘤3
对比传统治疗,贝伐珠单抗的三大作用能抑制肿瘤, 提高疗效1–20
现有血管退化1–3
抑制新生血管1–3,8
现有肿瘤血管的 通透性降低11–13
1. , . 2005; 2. , . 2004; 3. O’, . 2009; 4. , . 2004; 5. , . 2006; 6. , . 2007; 7. , . 2007; 8. , . 2008; 9. , . J 2004; 10. , . 2005; 11. , . 2010; 12. , . 2010; 13. , . 2007; 14. , . J 2002; 15. , . 2009; 16. , . 2009; 17. , . J 1998; 18. , . 2010; 19. , . J 2008; 20. , . J 2009
0.4
未包括随机前6周期Bev+希罗达诱导治疗(4-5个月)
PFS1估计值
0.2
4.1
8.5
0
0
6
12
18
24
30
36
时间(月)
处危险: 279
84
18
10
7
6
5
278
173
96
53
36
18
10
M, . 2014 3504.
维持组较观察组显著延长2
1.0
中位 PFS2
观察
8.5m [95%CI: 7.4-10.4]
抗血管生成的关键,在于持续抑制通路
VEGF和其受体相互作用是血管生成的关键调节因素1–5, 高VEGF水平与临床预后不佳相关6–19
受体
促进现有内皮细胞的存 活1,2,6–8
有助于血管异常化 1,2,6,7,9
刺激新血管生长1,2,6– 8,10

1. . 2004; 2. , . 2005; 3. , . 2006; 4. , . 2006; 5. , . 1992; 6. , . 2003; 7. . 2005; 8. , . 2005; 9. . 2001; 10. , . 2002;
主要内容
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血管生成药物维持跨线的临床证据 抑制剂持续应用的限制
3 研究设计:
• 组织学确认的mCRC • 年龄≥18岁 • WHO PS 0-1 • 6个周期XELOX+贝伐
一线治疗后 SD/CR/PR • 可进一步接受 XELOX+贝伐治疗 • 转移灶不可接受根治 性切除 (N=558)
肿瘤内血管系统结构异 W常eek 11
Week 13 Week 16
肿瘤内血管壁的细胞功能异常1,2
• 有效药物无法到达肿瘤组织 • 胸腹水生成,影响生活质量
1. , . 2001; 2. , . 2011; 3. K. , 7 2005: . 307 . 5706 . 58-62 : 10.1126.1104819
11. . 2002; 12. , . J 2002,1, . 2005; 2. . 2004; 3. , . 2004; 4. . 2002; 5. , . 2004;
6. , . J 2006; 7. O’, . J 2000; 8. , . J ( ) 2000; 9. , . J 1998;
从作用机制和临床证据看靶向药 物的持续治疗
专业资料,仅供医药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主要内容
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血管生成药物维持跨线的临床证据 抑制剂持续应用的限制
主要内容
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血管生成药物维持跨线的临床证据 抑制剂持续应用的限制
影响药物疗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肿瘤组织 血管异常
0.8
维持
11.7m [95%CI: 10.1-13.3]
分层HR
0.67 [95%CI: 0.56-0.81]
0.6
p值
<0.0001
校正HR 0.64 [95%CI: 0.53-0.76]
0.4
PFS2估计值
0.2
0 0
处危险: 279 278
8.5
11.
6
127
18
24
时间(月)
182
101
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