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细菌生长过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肠细菌生长过度(2012-02-20 20:08:05)
∙标签:
∙生物
∙疾病
∙
∙分类:
∙默认分类
3.2.3 优势细菌转换
当机体的清除速率基本保持在正常范围时,菌群的密集度和多样性可维持原有水平,此时菌群的异常主要表现为菌群中优势细菌转换,可见于一些慢性微生态失调,如上呼吸道、沁尿生殖道等慢性炎症和某些慢性腹泻。
抗生素是使菌群优势细菌转换最重要的外源性因素,菌群优势细菌转换,相当于康白教授等提出的Ⅰ度和Ⅱ度菌群失调。
3.2.4 附加菌群
因人体生理、解剖异常而形成病理性微生境,出现相应菌群生长,可称之为附加菌群,如支气管扩张时的感染菌群。
3.2.5 抗生素相关性菌群
抗生素对细菌有强大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在消灭病原体的同时,也对人体正常菌群产生作用。因抗生素种类繁多,其抗菌谱、抗菌活性、在人体内的分布、给药途径等各不相同,因而人体菌群在各种抗生素作用下的具体变化非常复杂。
在广谱、活性强的抗生素作用下,菌群总的演变趋势是菌群多样性降低、总生物量减少,菌群向边际性菌群或前驱性菌群演变,同时伴有耐药细菌、真菌生长成为优势细菌。而因机体清除速率加快导致的菌群减弱不伴有真菌增长,这是二者的重要区别之一。在极端情况下,广谱、高效抗生素治疗使体内某一局部菌群(局部用药)或人体所有菌群(全身用药)遭受毁灭性破坏,绝大多数细菌均灭绝、消亡,人体“无菌化”。这种状态对耐药性病菌的抵抗力极低,对耐药菌感染高度易感。
而窄谱抗生素对菌群整体影响程度有限,多导致优势细菌转换,形成Ⅰ度或Ⅱ度菌群失调。
4 临床常见菌群失调
4.1 口咽部(口腔粘膜)菌群失调
口咽部菌群属边际性菌群,如前述。其异常改变主要有两种类型:
4.1.1 口咽部(口腔)细菌过度生长
病因:口咽部(口腔)菌群的清除速率因唾液分泌减少、衰老的粘膜上皮细胞脱落清除减缓等等而降低。主要见于昏迷、气管插管、禁食禁饮、口腔干燥综合征等患者。
菌群特点:由正常时的边际性菌群向顶极性菌群方向演化,菌群的总生物量和多样性增加;除常居菌如甲型链球菌、奈瑟菌、葡萄球菌等增长外,革兰阴性杆菌也定植并大量增长;唾液pH下降,可低于6.0甚至更低;严重时厌氧菌、真菌也大量增殖。
在临床上,上述菌群演化常因受到抗生素的作用而变得很复杂,其中耐药性强的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的定植、过度生长通常会更加突出。
意义:口咽部革兰阴性杆菌定植,因被公认为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来源而受到高度重视,然而更为本质的问题其实是口咽部(口腔)细菌过度生长。
对口咽部(口腔)细菌过度生长的处理,一是强化口腔清洁护理,以部分替代丧失了的机体清除机能;其二口腔、口咽部脱污染或选择性脱污染,即口腔、口咽部粘膜局部用抗菌药物,抑制细菌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真菌的生长。
4.1.2 口咽部(口腔)菌群减弱
病因:一是抗菌治疗,以β-内酰氨酶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最强,而胺基糖甙类抗生素作用较弱;二是炎症,如急慢性咽炎时我们观察到上皮细胞脱落增加(清除速率增加)。
菌群特点:细菌总量减少,尤其是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革兰阳性球菌(多为甲型链球菌)微菌落减少或消失,易于观察;细菌培养可见口咽部常居细菌种类减少(多样性减少),有时可培养出革兰阴性杆菌,但其量一般不会很多,与口咽部细菌过度生长时的情况不一样。
意义:无论何种原因导致口咽部正常菌群减少,对人体来讲都意味着相应功能的缺陷。其后果之一,是β-链球菌等咽部、扁桃腺感染菌有较多的机会定植下来,形成反复发作的慢性感染。
对口咽部细菌减少的处理,是恢复其正常菌群,美国、瑞典都有使用α-链球菌活菌制品来预防、控制呼吸道感染的报导。
4.2 胃内菌群过度生长
胃内细菌数很低,其异常变化就是增多,而不会有细菌减弱。
病因:一是胃内酸度降低,正常空腹时胃液pH1~2,是一个极端酸性的微生境,当这种酸度降低,胃液pH升高至4.0左右时,胃内细菌数可增加102~104倍,常见于胃大部切除、萎缩性胃炎和服用抗酸药的病人;其二是因幽门梗阻而导致胃排空障碍、胃内容物滞留。
菌群特点:细菌数增长102~104倍,因酸度降低造成的胃内细菌过度生长主要是唾液菌群(口咽部菌群);幽门梗阻时则耐酸的乳酸菌、真菌等增多更为显著。
意义:胃内细菌可逆行至口咽部,并成为院内肺炎感染菌的重要来源,见于为预防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和出血而接受抗酸药物的重症患者、以及萎缩性胃炎患者和高龄患者;胃内细菌数增高还使进入小肠的细菌增多,导致小肠的细菌生长过度并产生相应疾病。
对胃内细菌过度生长,应尽量去除其病因,再配合适当抗菌药物治疗。
4.3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小肠的菌群异常也主要是生长过度。
病因:一是胃内细菌生长过度,如前述;其二是小肠运动排空障碍,对菌群的清除速率降低,见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小肠梗阻、肠麻痹患者。
菌群特点:细菌数增长102~104倍,有两种类型,即咽菌群型和结肠菌群型,后者过度生长的程度更严重、危害更大。
意义:小肠细菌生长过度的后果一是破坏消化酶和分解胆汁酸,造成消化不良;二是产生大量有害代谢产物,吸收后引起机体出现慢性毒性反应;第三,肠原性内毒素在重肝、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对小肠细菌生长过度的处理,主要是在尽量去除病因的基础上,采取三个办法:一是用抗菌药物抑制细菌生长;其二是促进肠内容排空,如华西医大对重症胰腺炎合并的急性肠麻痹用中药大承气汤灌胃、排空肠道,能显著降低血内毒素水平,阻断胰腺坏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三是使用乳酸杆菌类活菌制品如“丽珠肠乐”等,拮抗不良菌群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