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常用血清学检查
风湿确诊金标准
风湿确诊金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风湿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在初期,风湿病的症状可能比较轻微,容易被忽略,但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会导致关节损伤和功能障碍。
及早确诊风湿病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风湿病确诊的金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确诊标准:一、临床表现1.关节疼痛和肿胀:风湿病的特征性症状是关节疼痛和肿胀,通常是对称性的,即两侧相同部位的关节出现问题。
2.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可能会感觉关节活动不灵活,甚至出现僵硬的现象。
3.晨僵:早晨起床时患者可能会感觉全身关节僵硬,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缓解。
4.皮肤变化:风湿病患者有时会出现皮肤红斑、硬皮病等皮肤变化。
5.其他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疲劳、发热、全身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1.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免疫抗体,多数风湿病患者血清中都能检测到。
2.抗环瓜拉原(ACPA):抗环瓜拉原是一种特异性的风湿性关节炎标志物,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3. C-反应蛋白(CRP)和沉淀素:这两个指标是炎症反应的标志物,风湿病患者血清中常常升高。
4.关节穿刺液检查:对于关节炎症患者,关节穿刺液检查可以帮助排除感染或痛风等其他疾病。
三、影像学检查1.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可以显示骨关节的变化,如骨质疏松、关节腔狭窄、关节变形等。
2.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病变,如骨赘、滑膜增生等。
3.MRI检查:MRI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其他疾病,如骨折、软组织肿瘤等。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检查,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在确诊风湿病后,患者需要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以控制疾病的进展和减轻症状。
患者还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康复训练,保持积极的心态,合理的饮食和作息,以提高康复的效果。
风湿病的确诊金标准是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来做出的。
风湿四项
ANCA
ANCA的相应抗原为丝氨酸蛋白E3、MPO和一些少见的抗原如弹性蛋白酶等。是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的血清标记物。
临床意义:
1.ANCA可出现两种核型:①胞浆型(c-ANCA):主要与韦格氏肉芽肿血管炎有关②核周型(P-ANCA)可在Churg-Strass综合症及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中产生。
(2)BiP抗体可以在RF、CCP、HRF、RA33、 AKA、 APF等抗体阴性的血清中有很高的阳性率,对RA的诊断是一个很好地丰富和补充。?
(3)抗BiP抗体阳性组的R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重于该抗体阴性组者。
抗细胞膜DNA抗体
抗细胞膜DNA抗体是一种可以在人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膜上表达的DNA分子。
HLA-DR抗原: HLA-DR抗原主要存在于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内皮细胞。HLA-DR分子为二聚体结构,由非多态性的DRα链和多态性的DRβ链组成。DRα和DRβ链的可变区可识别并结合抗原或自身抗原,刺激T细胞活化,进而诱发自身免疫反应。HLA-DR4/DR1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及演变有关。
RA33抗体
抗RA33抗体与其他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周因子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无交叉反应,为多克隆抗体,以IgG型为主。
临床意义: RA33 抗体,在不典型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可以出现,阳性率为 27-45% ,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银屑病性关节炎均不出现此抗体。因而认为抗 RA33 抗体是鉴别类风湿关节炎和其他关节炎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临床意义: 抗 PCNA 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抗体。另据报道,该抗体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弥散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相关。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以变性 IgG 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某些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 RF 可分为 IgM 、 IgG 、 IgA 、 IgE 四型。
风湿免疫科检查项目(全)-珍藏版
抗SLA/LP抗体为少数公认的AIH高度特异性自身抗体,在AIH所有相关自身抗体中最具有诊断价值。抗 SLA/LP抗体在 AIH中的阳性率为10%-30%,该抗体多出现在ANA, SMA和抗LKM-1抗体阴性的AIH患者血清中。抗SLA/LP抗体为AIH-III型的血清学标志抗体,阳性患者多为年轻女性,多伴有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pANCA(甲醛抵抗,血管炎三项中显示为MPO抗体阳性)主要见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
xANCA阳性主要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患者。
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
是抗基底膜抗体型肾小球肾炎特异性抗体,包括Good-Pasture综合征、急进型肾小球肾炎及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
1均质型:此型与抗dsDNA和抗组蛋白抗体有关。
2周边型:此型对应的抗体为抗dsDNA抗体。
3斑点型或颗粒型:此型抗体与多种自身抗体有关,如:抗u1RNP、抗Sm、抗Scl-70、抗SSB/La、抗SSA/Ro等。
4核仁型:此型与针对核糖体、u3RNP、RNA聚合酶等抗原的抗体有关。
盐水可提取性核抗原(ENA)
以小分子核糖核蛋白(非组蛋白中的盐水可提取性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抗U1RNP抗体(抗U1核糖核蛋白抗体)
高滴度主要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相关,也可见于SLE。
抗Sm抗体(抗Smith抗体)
为SLE所特有,特异性达99%,敏感性25%,与SLE疾病活动性无关。常与抗URNP共存。
抗SSA抗体
湘雅二医院风湿免疫科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类风湿因子(RF)
主要见于RA、干燥综合征外(90%患者RF呈阳性),还可见于其他结缔组织病、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等;
血清学试验的种类及应用
血清学试验的种类及应用血清学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验方法,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中的抗体或抗原等物质来诊断和监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血清学试验可以分为多个种类,包括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放射性免疫测定等。
免疫荧光试验是通过将荧光标记的抗体与患者血清中的特定抗原结合来进行检测。
这种试验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特定抗原的存在。
免疫荧光试验常用于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传染病(如流感、结核等)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是一种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方法,通过特定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的结合反应,利用酶标记进行检测。
这种试验可以快速、高效地检测出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ELISA广泛应用于病毒、细菌、肿瘤和药物等领域的疾病诊断、防控和治疗监测。
中和试验是一种用于检验抗体对病原体的中和作用的方法。
病原体感染机体后,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通过中和试验可以评估抗体对病原体的中和能力。
这种试验广泛应用于检测病毒感染,如乙型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等。
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通过观察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而激活补体的反应,来检测体内特定抗体的存在与水平。
这种试验可以用于包括传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放射免疫测定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体对抗原或抗体进行测定的方法。
这种试验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特点,可以用于检测病毒感染、肿瘤标志物、免疫系统疾病、肝肾功能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血清学试验,还有其他一些血清学试验,如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免疫电泳等。
这些方法在不同的疾病诊断和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之,血清学试验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检验方法,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抗体或抗原来诊断和监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检测目的,可以选择合适的血清学试验方法,以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并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教你看懂风湿及类风湿化验结果
教你看懂风湿及类风湿化验结果做风湿三项检验,首先要留取血清、血浆、关节液、胸水等标本。
留取标本应注意以下几点:(1)采集血清或血浆标本,受检者最好空腹。
(2)某些药物会影响风湿三项的检验结果,如服用糖皮质激素解热镇痛类(水杨酸类)药物以及抗生素类药物,会导致抗“O”不升高。
留取标本前的若千天内最好不服用这些药物。
看风湿三项化验单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参考值范围:参考值和参考范围是以一定量正常人群验证.得来的,并非绝对值,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参考值和参考范围可能不同。
不同标本如血液、关节液、胸水等,有不同的参考值。
用不同的测定方法,不同型号的仪器和不同厂家的试剂盒进行测定都有不同的参考值范围和测定结果的表示单位。
因此不同医院提供的参考值范围可能也不相同,不能直接比对。
②由于风湿免疫检测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受限,单一指标检测不能作为诊断疾病的唯-.依据,必须与病人状况、体征检查及各种诊断手段结果综合分析、判断。
阴性不能绝对排除风湿性疾病或风湿活动期,单一指标或一次检验结果阳性也不能作为诊断风湿性疾病的确诊依据,只是提供了需进一步检查的信号。
例如:抗"O"值必须动态观察,一次抗"O"值增高仅供临床参考,若连续几次定期检查抗“O”值逐渐升高,并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则临床意义较大;C反应蛋白(CRP)与总胆固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三者结合在一起更可预知发生心肌梗死的相对危险度。
编辑与诊断有关的风湿免疫检测内容有多种,具体项目详见一下指标。
1.抗“O"(anti-streptolysin O, ASO)抗“O”,即抗链球菌溶血素“O”,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人侵人体后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
测定抗“O",可作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指标,也用于各种风湿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参考值< 200IU/ml(乳胶凝集试验)< 120IU/mL(免疫比浊法)2.类风湿因子( rheumatoid facter, RF)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很高,可达79.6%,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
风湿性疾病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类风湿因子(RF)
除见于RA外(90%RA患者RF呈阳性),还可见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冷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硬化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此外,血管炎、肝病、慢性感染患者血清中也可出现低滴度的RF。
RF-IgG:与RA患者血管炎和关节外症状相关。
RF-IgA:与骨质破坏有关,早期RF-IgA升高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xANCA阳性主要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患者。
抗心磷脂抗体(ACA)
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反复自然流产、抗磷脂综合征(包括血栓形成、自发性流产、血小板
减少和CNS病变)患者。IgM型ACA可作为自发性流产的前瞻性指标。
抗2糖蛋白抗体(抗2GP-1)
诊断APS敏感性同ACA,但特异性高于ACA
抗SSA/Ro抗体
见于干燥综合征(敏感性88%~96%),类风湿关节炎(3%~10%),SLE(24%~60%)°VSLE光过敏、亚急性皮肤性红斑狼疮、
抗核抗体阴性狼疮、新生儿狼疮(SSA抗体可通过胎盘引起新生儿儿狼疮综合症)等相关。
抗SSB/La抗体(抗Ha抗体)
抗SSB阳性几乎总伴有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较抗SSA抗体诊断干燥综合征更特异,是干燥综合征血清特异性抗体。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阳性率达40%左右。
RF-IgM:最常见。与RA的活动性无密切关系。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
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敏感性为48%,特异性为90%以上。
抗核抗体(ANA)
以细胞的核成分(核酸、核蛋白)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分以下几种荧光图谱:
①均质型:此型与抗dsDNA和抗组蛋白抗体有关。
风湿病常用血清学检查.ppt.
九•补体Clq 和抗Clq 抗体
备组血沽Clq 的浓喪(X+S) mg/L
通过对比松辆徂弓对閱殂血淸Clq 水平.证实了 LN 忠A 与IIIZ 的$口5您者血 消eg 浓度均显苦低丁lE 常人、ft 他风湿性疾林也石・及其他疗脏疚病患乩 尤 以S4慰齐血清Clq 浓度的降低明显• 患拧血淸Clq 浓度的水平显甘低于卄
JZ 的患齐-山此町以押:测,血沽 Gq 水平》jSLE ・尤比足SUS 您拧的疗 脏损•幷Z 何存在杵明确的相关件•
r r 氏气*/F : 2%«常心醫碍;带幷?R 启昴閑1帖屛假缸hnY 周貂 :•品4兌
堆« I «车恋・»怡1
九•补体Clq 和抗Clq 抗体
诊断为LN 的患者密切检测抗Clq 抗体的滴度冇助 于早期发现病惜活动。
总之抗Clq 抗体可用于:
1.狼疮及LN 的诊断。
2 •狼疮患者随访中的监测。
3. 早期识别LN 复发。
HI *1
M Hl
Jfc 伦 IW 低* o
ti. w 人 m -lU
i
♦ :M*
er
SUiZrU
1 Z Ml
4(1
■ :■P” 3T. r» ih 1 z m Ml
-><i
1 r sttT r^
・
N “ ♦A. 1A ft 更 Ml
it
K tv n Hi
til
IO S*
a <r n Itk *< W »K lAi 1(
30 NM 土SA a ar
i t : . * J tiUC Ml 1匕令S
ua
•< LZ eii t 匕 M l y 113。
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
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
你说这类风湿因子啊,就像是身体里的一个小“捣蛋鬼”,得把它给找出来才行呢!一般来说呀,测定类风湿因子常用的就是血清学检测啦。
就好像是在一个大“宝库”里找特定的“宝贝”。
医生会抽取你的血液,这血液就像是一个装满各种信息的“大口袋”。
然后呢,把这血液拿去实验室,让专业的仪器和技术来帮忙。
这过程就好像是一场大侦探在寻找线索一样。
仪器会仔细地分析血液中的成分,看看有没有类风湿因子这个“小调皮”在里面捣乱。
如果检测出来有,那可就得重视啦!咱打个比方啊,这就好比你家里进了一只小老鼠,你得赶紧找到它,不然它会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
这类风湿因子也是一样,要是不早点发现它,它可能就会在身体里搞出不少麻烦呢!检测的时候可别紧张呀,就当是给自己的身体做一次“大检查”。
而且现在的技术可先进啦,能很准确地找到类风湿因子呢。
你想想,这多厉害呀!有时候我就在想,这科技发展得可真快呀,以前可能很难发现的问题,现在都能轻松搞定了。
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捉迷藏,现在有了各种高科技手段,一下子就能把藏起来的人给找出来啦。
那如果检测出来类风湿因子阳性,是不是就一定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呢?这可不一定哦!就像你看到天上有乌云,不一定就会下雨呀。
还得结合其他的症状和检查来综合判断呢。
所以呀,大家可别看到检测结果就慌了神。
要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他们就像是经验丰富的船长,能带着我们在健康的海洋里航行呢!要是真的确定了是类风湿关节炎,那也别害怕。
现在有好多治疗方法呢,就像我们有各种工具来对付不同的问题一样。
只要积极治疗,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还是能和这个“小捣蛋鬼”对抗的呀!总之呢,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是很重要的,它能帮助我们更早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咱可不能小瞧了它呀!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远离这些麻烦的疾病!。
类风湿 血液检查 项目
类风湿血液检查项目类风湿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会导致关节发炎和疼痛,甚至会影响全身器官。
为了确诊和监测类风湿病情的进展,医生通常会进行血液检查,以获取有关患者免疫系统活动的关键信息。
血液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通过分析血液中的特定指标来评估患者的免疫系统状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血液检查项目,用于诊断和监测类风湿病情。
1. 血沉(ESR):ESR是一种衡量红细胞沉降速度的指标,通常在类风湿炎患者中升高。
这是由于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导致红细胞凝聚,从而使其沉降速度加快。
高ESR值可能暗示类风湿病情的活动性。
2. 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由肝脏产生的蛋白质,其水平可以在类风湿炎患者中快速增加。
高CRP水平通常与活动性疾病相关,并且可以用作评估疾病活动水平和治疗效果的指标。
3. 类风湿因子(RF):RF是一种自身免疫抗体,通常在类风湿患者中检测到。
它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患者有类风湿病,但是阳性结果可能与患者发展为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增加相关。
4. 抗核抗体(ANA):ANA是一种自身免疫抗体,可以在类风湿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检测到。
阳性结果可能与类风湿病的发展和严重程度有关。
5. 血小板计数(PLT):类风湿病患者往往会出现血小板计数偏低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炎症和免疫反应导致的血小板损耗和破坏。
血液检查结果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类风湿病情。
然而,这些检查结果仅作为辅助诊断工具,医生还需要综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及时的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血液检查在类风湿的诊断和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血液中的特定指标,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系统活动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类风湿患者来说,定期进行血液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和管理疾病。
临床免疫血清学专业检验项目
临床免疫血清学专业检验项目
1.免疫球蛋白测定:通过检测血浆中的IgG、IgM、IgA等免疫球蛋白,判断机体的免疫状态,诊断免疫相关疾病。
2. 细胞免疫功能检测:通过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T细胞功能等指标,评估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3. 自身抗体检测: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自身抗体,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
4. 特殊免疫检测:包括肿瘤标志物检测、风湿因子检测、抗核抗体检测等,用于辅助诊断肿瘤和风湿性疾病。
5. 免疫荧光检测: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患者的组织或细胞中的自身抗体或抗原,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
6. 免疫电泳:通过电泳分离血清中的蛋白质,检测免疫球蛋白的数量和种类,诊断免疫相关疾病。
以上是临床免疫血清学专业检验项目的主要内容,这些检测项目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帮助和参考。
- 1 -。
风湿免疫科常用检查项目解读
风湿免疫病常见检验项目包含血尿常规、粪常规检验、肝肾功效、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弥散功效和肺高分辩率CT、血管多谱勒超声、PPD试验、肾活检、类风湿结节活检、肺活检、唇腺活检、腮腺造影、磁共振和SPECT腮腺成像、骨关节影象检验、关节镜检验等。
1、血尿常规、粪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目标和意义:(1)了解病情: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均可影响造血系统,引发血象异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显著降低、贫血和血小板降低,血象异常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情轻重。
(2)用药前后血常规检验:很多诊疗风湿免疫性疾病药品对血象有影响,所以诊疗前后检验血常规,以确保用药安全。
尿常规检验目标和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很轻易发生肾损害,比如狼疮肾炎,此时最简单检验就是尿常规。
关键了解有没有蛋白尿、镜下血尿和管型尿等。
(2)一些诊疗风湿免疫性疾病药品有肾毒性,比如最常见非甾体抗炎药长久使用可引发肾间质损害,所以有必需进行尿常规检验。
附:二十四小时尿蛋白定量检验:尿常规检验能够发觉蛋白尿,不过定性或半定量,只有二十四小时尿蛋白定量检验完全是定量检验,相对比较正确,所以临床十分常见。
粪常规检验目标和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有时会有消化系统损害,比如肠病性关节炎等,此时应进行粪常规检验。
(2)一些药品,比如非甾体抗炎药对胃有一定损害作用,可引发消化道出血,应做大便隐血(OB)检验。
2、肝肾功效、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肝肾功效、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验目标和意义: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可有肝肾损害和心肺损害,此时应进行肝肾功效、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验;另外有部分诊疗风湿免疫性疾病药品对肝肾损害和心肺有损害,也要通这些检验来监测药品副作用。
风湿免疫性疾病最常见药品之一是皮质激素,而长久使用皮质激素可引发糖耐量异常,甚至糖尿病,所以在诊疗前后应作血糖检验。
类风湿病化验项目
类风湿病化验项目
类风湿病化验项目包括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自身抗体等。
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反映病情活动度的主要指标,常出现升高,病情缓解时可降至正常。
尿常规:了解尿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蛋白等)的变化情况。
有肾脏损害时,尿中可出现异常红细胞,尿蛋白异常增多。
肝肾功能:了解肝肾功能状态,判断肝肾功能受损情况。
自身抗体检查:了解体内是否有自身抗体,辅助诊断。
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主要包括抗环瓜氨酸抗体、抗角蛋白抗体、类风湿因子等。
此外,如果能够抽取关节腔积液,也需要做关节腔积液的相关检查,针对关节还需要做B超检查,或者X线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也需要做胸部CT检查。
类风湿检查指标标准值
类风湿检查指标标准值类风湿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早期常常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因此,对于类风湿的检查指标标准值的了解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类风湿的相关检查指标及其标准值,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类风湿疾病。
一、血清类风湿因子(RF)。
血清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标志物之一,其检测对于类风湿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情况下,血清类风湿因子的标准值应该为阴性,即小于等于20 IU/mL。
若血清类风湿因子的检测结果超过标准值,可能提示患者存在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
二、C反应蛋白(CRP)。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其水平的升高常常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和炎症程度相关。
正常情况下,C反应蛋白的标准值应该在0-8 mg/L之间。
若C反应蛋白水平超过标准值,可能提示患者存在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炎症性疾病。
三、红细胞沉降率(ESR)。
红细胞沉降率是一种常规的炎症指标,其水平的升高也常常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和炎症程度相关。
正常情况下,女性的标准值为0-20 mm/h,男性的标准值为0-15 mm/h。
若红细胞沉降率超过标准值,可能提示患者存在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炎症性疾病。
四、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抗体(ACPA)。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抗体包括抗循环肽酸蛋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抗体,其检测对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情况下,ACPA的标准值应该为阴性。
若ACPA的检测结果阳性,可能提示患者存在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
五、关节超声检查。
关节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疾病活动性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关节超声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关节内软组织和骨骼的病变情况,帮助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综上所述,类风湿检查指标的标准值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和患者应该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疾病的活动性和炎症程度,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风湿病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风湿病的检查项目有哪些?检查项目:C反应蛋白检验、抗链球菌0、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实验室检查(1)常规检查:风湿病是侵及全身多系统多脏器的疾病,所以要对患者作全面的检查,血,尿,便,血沉,CRP,全面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肌酶谱等)。
(2)血清学检查:①一般性:RF,C3,C4,CH50,CIC,IgG,IgA,IgM,IgE。
②特殊性:a.抗核抗体谱对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般先做ANA,如滴度>1:40,则应进一步检查其他项目。
b.HLA:虽然HLA与风湿病有密切的相关性,但目前对其了解还不多,常用的,比较有特异性的如HLAB-27对AS阳性率可高达81.8%,对赖特综合征也可达到40%,在银屑病仅为10%;DR4/DR1对RA阳性率为49-79%,JRA为7%,但JRA的Dw4为26%,Dw14为47%,DR3在SLE仅为2.7%,在pSS为5.6%。
Behcet病仅有3.3%HLAB5为阳性。
c.其他:如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组蛋白抗体(Anti-histoneantibody),抗磷脂抗体,抗核周因子(ANCA)等对一些病有诊断参考价值。
(3)关节液检查:新鲜的关节液是很重要的,应作常规,培养,血清学及免疫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1)X-线平片:一般常用正,侧位,大小关节皆可,四肢,肩,脊柱,骶髂各关节;根据不同疾病及部位,还可有不同的要求,对骨骼受损或增生病变一般显示清楚,但由于影像重叠,早期细小病变不易看清;对滑膜,关节囊,软骨,半月板,韧带则不显示。
(2)计算机体层显像(CT):可以在一个横断面上准确的显示不同组织密度的微小差异,是观察骨关节及软组织细小病变的较理想的检查方法。
多用于AS的骶髂关节,脊柱;膝关节的软骨及半月板病变,SLE的脑部改变;早期肺间质性改变等。
(3)磁共振成像(MRI):对骨关节及软组织病变,具有比X线,CT 更高的分辨率,对软组织显像优于CT。
风湿科抗体检查
1. 抗核抗体(ANA): ANA 可见于多种结缔组织病中, 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性狼疮、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高滴度ANA 常提示结缔组织病的存在。
2. 抗双链DNA抗体:抗双链DNA 抗体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很高的特异性, 同时可以作为判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性和疗效的指标。
抗双链DNA抗体也可以出现在其他结缔组织病中, 但是通常滴度较低。
3. 抗组蛋白抗体:主要见于药物性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
4. 抗SSA /SSB 抗体:有助于干燥综合征的诊断, 其中抗SSB 对于干燥综合征的诊断特异性更高; 抗SSA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损害有关, 并可导致新生儿狼疮。
5. 抗Sm 抗体: 主要出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 至今仍然认为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记性抗体。
6. 抗RNP抗体: 常与雷诺氏现象相关; 有助于结缔组织病和非结缔组织病的区分; 高滴度RNP抗体是诊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重要血清学依据。
7. 抗rRNP抗体: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 多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精神症状、胃肠道症状、肝脏损害有关。
8. 类风湿因子(RF):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中阳性率为60%~80%; RF的滴度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
9. 抗核周因子(APF):抗核周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强, 敏感性高, 特异性好, 可以出现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 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10. 抗角蛋白抗体( AKA ): AKA 可以出现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 是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指标之一,此外, AKA还与类风湿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和活动性有关。
11. 环胍氨酸多肽抗体( CCP) : CCP 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高度特异性抗体,抗CCP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
12.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 ANCA 对于血管炎的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价值, c-ANCA主要与韦格纳肉芽肿有关, 而且是判断疾病活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风湿性关节炎的生物标志物检测与精准医疗
风湿性关节炎的生物标志物检测与精准医疗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导致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标志物检测在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精准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风湿性关节炎的概述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关节组织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等多个因素。
常见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发热、疲劳等,病情往往呈慢性进展,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残疾。
二、生物标志物的定义和作用生物标志物是指可以客观测量和评估的生物学特征,如蛋白质、基因、代谢产物等。
在风湿性关节炎中,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早期诊断疾病、监测疾病活动度、预测治疗反应和评估预后。
三、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的生物标志物1、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因子是最早用于诊断风湿性关节炎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它是一种自身抗体,主要针对免疫球蛋白 G(IgG)的 Fc 段。
然而,类风湿因子并非特异性的,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健康人群中也可能出现阳性。
2、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它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
3、 C 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CRP 和 ESR 是反映炎症活动的指标。
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当疾病处于活动期时,CRP 水平升高,ESR 加快。
但它们并非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在其他炎症性疾病中也可能升高。
4、细胞因子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等在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检测这些细胞因子的水平可以帮助了解疾病的免疫炎症状态。
5、基因标志物某些基因的变异与风湿性关节炎的易感性和疾病进展相关,如HLADRB1 等位基因。
类风湿诊断标准
类风湿诊断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导致慢性关节炎、疼痛和功能障碍。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和预防关节损害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类风湿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类风湿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在临床表现方面,患者通常出现对称性多关节肿痛、晨僵、疲乏、食欲不振等症状。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体征,如类风湿结节、雷诺现象等。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类风湿因子(RF)和抗循环肽磷酸酶抗体(ACPA)是常用的血清学标志物,它们对于类风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此外,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也常常升高。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超声和MRI,这些检查有助于判断关节炎的程度和鉴别诊断。
在临床实践中,类风湿诊断并非仅凭一项指标,而是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类型的关节炎,如晶体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等。
因此,临床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鉴别诊断,以确保类风湿的准确诊断。
总的来说,类风湿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体系,需要临床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只有准确诊断,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关节损害的发生。
因此,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了解并严格遵循类风湿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风湿病化验指标
常见风湿病化验指标:常见风湿病化验指标:血沉(ESR)(红细胞沉降率) 一般来说,风湿病患者特别当病情活动时,ESR是增高的,但反过来,ESR增高并不等于就得了风湿病.目前,在个别非专科医生的诊疗思路上仍存在误区,即只要一发现患者ESR高,马上说是风湿病.其实,ESR在多种情况下都可以增高,如贫血、感染或肿瘤等等。
其次,血沉可随着风湿病病情缓解而下降,因此可作为药物疗效判断指标之一。
但血沉不是活动的特异性指标,有时血沉与病情活动并不一致。
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类风湿因子(RF)R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很有意义,阳性率为60%~80%。
但RF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指标,RF阴性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诊断,而RF阳性也不等于就是类风湿关节炎,例如在正常老年人约有5%阳性率。
此外,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等也常有RF阳性。
另外,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等也可阳性。
C-反应蛋白(CRP)CRP是炎性反应性蛋白之一。
风湿病活动时C-反应蛋白普遍升高,与病情密切相关。
但要记住CRP也不是风湿病的特异指标,其他炎症如感染或外伤等CRP也明显升高。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ASO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抗O,很多患者以为抗O增高就是风湿,其实不然。
抗O升高仅仅提示近期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至于有无风湿还需根据患者年龄和其他临床表现来判断.此外,高脂血症、巨球蛋白血症等也可发现抗O增高。
HLA—B27 HLA-B27是一个遗传标志物,90%以上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存在HLA-B27 阳性。
但要注意的是HLA-B27阳性并不意味着病人就是强直性脊柱炎。
目前一般认为,HLA-B27阳性有利于使我们更多地考虑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
然而,因为普通人群HLA-B27阳性率达5%左右,而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仅0.3%,即100名HLA—B27阳性的个体中,只有3名左右可能是AS。
类风湿血清学诊断方法
类风湿血清学诊断方法
类风湿血清学诊断方法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相关抗体和血清学指标来进行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诊断。
常用的类风湿血清学诊断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针对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的检测:RF是一种抗体,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呈阳性反应较高。
RF主要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或其他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
2. 针对抗环瓜氨酸肽(anti-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 ACPA)的检测:ACPA是一种特异性抗体,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也常常呈阳性。
ACPA的检测主要通过CCP(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抗体测定。
3. 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的测定:这两个指标通常用来评估炎症的程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除了以上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关节液的抽取进行细菌培养、结晶检查等进一步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需要注意的是,类风湿血清学诊断方法并不是单一化验结果,而是需要结合临床
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类风湿因子
RF与多种疾病相关,可概括为“CHRONIC”(见下),此外,正常 人尤其是老年人(5%)也可以RF阳性,而且随年龄的增长RF阳性率可 增高,所以RF对RA的诊断不具特异性。
2.正常值:正常人阴性。 3.意义:LE细胞检查是五、六十年代检测ANA的主 要方法,对于SLE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由于LE细胞检查 费时、费力,而且受吞噬细胞功能等因素的影响,目前 临床上基本已不再开展。尽管如此,LE细胞的发现推 动了继后的SLE等自身免疫病中多种抗核抗体的研究, 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二.抗核抗体(ANA)
11.何谓ANA谱:ANA谱是由针对一组重要的核抗原(包括 部分胞浆抗原)的各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组成的,这些自身 抗体的检测与识别对于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的ANA谱包括:抗dsDNA、抗Sm、抗U1RNP、抗 SS-A/Ro、SS-B/La、抗核糖体P蛋白、抗组蛋白、抗Scl70、抗着丝点蛋白、抗Jo-1抗体等。 各种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见表2。
参考文献: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年2月 第9卷 第1期
二.抗核抗体(ANA) —抗组蛋白抗体
1.抗组蛋白抗体 组蛋白包括H1,H2A,H2B,H3, H4等亚型,是核小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抗组蛋白抗体 (AHA)与抗DNA抗体有一定相关性,且与疾病活动度 有关。 2.AHA在异烟肼,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等诱导 的药物性狼疮中阳性率几乎达到100%,是诊断药物 性狼疮的重要抗体。
参考文献: 中华风湿病学 第21章
基本荧光核型
荧光核型 (核)均质型 Homogeneous
(核)周边型 Perinuclear
荧光染色特点
细胞核均匀染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 区域着染。
相关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 抗dsDNA抗体
细胞核均匀染色,核周染色更强; 分裂期细胞染色体区域强着染。
抗层粘素` 抗核膜-核孔复合物, 抗DNA
二.抗核抗体(ANA)
1.定义:抗核抗体(ANA)泛指作用于细胞核 (浆)内蛋白质、(脱氧)核酸或由其组成的大分子复合物 等多种抗原成份的自身抗体,迄今为止已发现几十种 以上。
2.意义:许多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患者血清中存 在多种ANA,ANA的检测和识别可以为风湿性疾病的 诊断、鉴别诊断乃至病情判断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1.是SLE的特异性抗体,特异性为90%~95%,敏感性约70%。
2. 用ELISA法可同时检测IgG,IgA和IgM等亚型, 不同亚型 与不同的SLE临床表型有关。
3. IgM型可能与SLE皮肤损害有关,而存在IgG亚型抗体的患 者具有较高的狼疮性肾炎发生率。
ForgerF,MatthiasT,OppermannM,etal.Clinicalsignificance of anti-dsDNA antibody isotypes: IgG/IgM ratio of anti-dsDNA antibodies as a prognostic marker for lupus nephritis [J].Lupus,2004,13(1):36.
表2: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抗核抗体谱(阳性率%)
抗
抗Sm 抗
dsDNA
RNP
SLE
40
70%
药物性 狼疮
15 30% 30%
抗 SS-A/Ro
பைடு நூலகம்35%
抗 SS-B/La
15%
抗核 糖体 P蛋白
510%
抗 Scl70
SS
少见 6070% 5060%
抗 Jo-1
stranded DNA antibody[J].ClinExpRheumatol,2002,20:13.
四.类风湿因子
1.定义:类风湿因子(RF)是指针对人或动物IgG分子 Fc段 上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RF包括IgM,IgG,IgA 或IgE型,其中IgM-RF是RF主要类型,也是临床上常 规开展检测的RF。
二.抗核抗体(ANA) —抗Sm抗体
1.在SLE中阳性率约为30%,特异性几乎达100%,对早期不 典型SL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Sm抗原为核内小核糖体蛋白,抗原成分中包括了u1RNP, 两者联合检测有一定意义。
3. 抗Sm抗体和抗ulRNP抗体一旦出现一般会保持一个相 对恒定的水平,它们不会在疾病的静止期消失。
二.抗核抗体(ANA)
7. ANA荧光核型是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核 荧光染色的类型。
8. 常见荧光核型有(以HEp-2细胞株为基质的 IFANA):周边型、均质型、颗粒型、核仁型、着 丝点型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型等。
9.意义:核型的不同反映了标本血清中存在针对不 同核抗原的自身抗体.如:核仁型多见于PSS,周边型 多见于SLE.
[1]苏茵,韩蕾,栗占国等.抗核小体抗体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风湿病学杂 志,2003,13(1):474. [2]Min DJ,Kim SJ,Pank SH,etal.Anti-nucleosome antibody:sigmifi-Cance in lupus patients lacking anti-double-
二.抗核抗体(ANA)
表1. 不同风湿病的IFANA阳性率(HEp-2细胞为抗原基质)
疾病 SLE 药物性狼疮 SSc MCTD SS PM/DM
ANA阳性率(%) 99 100 97 93 90 78
参考文献:Peng SL, Hardin JA, Craft J. Antinuclear Antibodies. In Kelley WN, Harris ED, Ruddy S, Sledge CB(ed):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 fifth edition W.B. Saunders Company 1997.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干燥综合症(SS),多肌炎/皮肌炎 (PM/DM)等; N (Neoplasms) 肿瘤; I (Infections) 感染,如AIDS,单核细胞增多症,寄生虫感染,慢性病 毒感染,慢性细菌感染(结核、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其它); C (Cryoglobulinemia) 冷球蛋白血症。
3.在ANA阴性的SLE患者,SSA抗体阳性率可较高。 4.抗SSB抗体在SS中的阳性率与SSA抗体近似,而特异
性较SSA高。 5.两个抗体联合检测有利于SS的诊断,有报道两者均
阳性的患者约83%符合SS诊断标准。
[1]Bodolay E,Csiki Z,Szekanecs Z,etal.Five-yearfollow-up of 665 Hungarian patients with undifferentiat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UCTD)[J].ClinExpRheumatol,2003,21:313.
二.抗核抗体(ANA)
5. ANA阳性的定义:一般将超过95%正常人群ANA水平的 数值定义为ANA阳性,对大多数实验室而言,通常认为 IFANA滴度1:80为阳性。
6.ANA阳性的临床意义 :可见于多种临床情况,除了自身免 疫性风湿病(表1)外,还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自 身免疫性肝病、肿瘤以及少数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但在 正常人中通常IFANA滴度较低。
间期细胞核内均匀分布细颗粒染色; 抗着丝粒/动粒抗体 分裂中期细胞中细颗粒沿染色体中板 呈线性分布。
同一视野阴性、阳性染色细胞共存; 抗PCNA抗体 不同细胞周期的细胞染色类型不同。
SSc CREST综合征 SLE
二.抗核抗体(ANA)
10.药物性狼疮:普鲁卡因酰胺、肼苯达嗪、苯妥英钠、 异烟肼、奎尼丁等一些药物可诱导出现ANA阳性,其中 部分病人有发热、关节痛、肌痛、浆膜炎、面部皮疹、 口腔溃疡、狼疮发等临床表现而肾脏、血液、神经系 统较少受累称为药物性狼疮。 在这种情况下,停用相应药物后数月至数年内ANA仍 可阳性,其ANA主要作用于组蛋白, 抗组蛋白抗体是诊 断药物性狼疮的必要实验室条件。
相关疾病
SLE, 药物性狼疮, 其它
慢性活动性肝 炎, SLE
(核)斑块型 Speckle
细胞核颗粒状、块状着染;核仁通常 抗盐水可抽提核抗原
不着染;分裂期细胞染色体区域不着
(ENA)抗体
染。
SLE,MCTD, SS,SSc,其它
核仁型 Nucleolar
着丝点型 Centromere
PCNA型
核仁着染,表现为核内几个大的块状 抗核仁抗体 或颗粒状染色(通常不超过6个)。
风湿病常用血清学检查
总论
风湿病的常用血清学检查是风湿病诊 断、鉴别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部分 检测项目可以作为病情和预后判断、疗效 考察的参考指标。临床实践中应综合临床 和实验室资料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评 估。
一.狼疮细胞
1.定义:狼疮细胞即LE细胞,是指胞浆中有一个苏 木精染色呈紫红色的很大的椭圆形小体,而细胞核却被 推挤在一边的吞噬细胞(多为多形核白细胞) 。
二.抗核抗体(ANA)
3.ANA筛选实验的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抗核 抗体检测(IFANA)。
目前以HEp-2细胞(人喉癌上皮细胞)为抗 原基质的IFANA是国际公认的高敏感性标 准ANA筛选实验。
二.抗核抗体(ANA)
4. ANA筛选实验基本原理:患者血清中存在的 ANA(第一抗体)能与相应细胞核(浆)抗原成 分结合,再用荧光标记的抗人球蛋白抗体(第 二抗体)复染,经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即能反映 ANA的存在,而且通过对患者血清做一定稀释 后的检测还可以对抗体含量作半定量(滴度) 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