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公开课

合集下载

种群特征公开课课件.pptx

种群特征公开课课件.pptx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 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 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请运 用数学方法估算这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单 位为只/公顷)
(1)N总=(39×34)/15=88只 (2)种群密度=88/1=88只/公顷
第17页/共31页
2、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 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 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1、
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
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
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
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第10页/共31页
样方法
第11页/共31页
狭 长 地 带
等距取样法
第12页/共31页
样方法
第13页/共31页
——蒲公英
——其他植物
该样方内的蒲公英数量为多少?
计数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第14页/共31页
知识延伸
除了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 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 调查它们的密度。
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种群密度,还能用样方法吗?
第25页/共31页
【例4】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 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目前的年龄组成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第26页/共31页
(2)性别比例
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应用: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 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公开课课件)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公开课课件)

例如:1983年我国平均每10
万人口出生1862个孩子,该年 1.862% 度人口出生率为________
2、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出生率和死生率>死亡率
b.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增大
种群密度 减小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必须降低出生率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作 业
《名师一号》
51页-57页
我国男女比例失调 婴儿性别比逼近120
我国男女(0至4岁)性别比例接近 120:100,远超国际认同的可以容忍的最高警 戒线107。 张翼认为,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会带来很 多社会问题。
探究
如何调查一片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想一想:对于草本植物来说,采用的样 方面积一般为(B) A.10平方米 B.1平方米 C.5平方米 D.20平方米
B
3.下图是一个种群的年龄分布图。 哪个种群绝灭的机会最大( )
D
A
B
C
D
4、(双选)下列哪些情况会导 致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 BC ) A.种群处于稳定期 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 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种群迁入率超过迁出率
5、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 增长 (1)此图表示_______型 的种群。 幼年的 (2)该种群中_______ 老年的 个体多,______个体少。 (3)据统计,70年代初我 国人口(种群)年龄组成 与此图大体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 不断增长 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 计划生育 为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________ 政策。
练一练: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
鱼125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复习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复习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一种种群在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旳个体,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旳比率分别称迁入率和迁出率。
四、年龄构成和性别百分比
种群中旳年龄构造是指一种种群中各年龄期 旳个体数目旳百分比。
增长型 稳定型 衰老型
老年个体 成年个体 幼年个体
小结 对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具有主要意义。
性别百分比: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旳百分 比。 不合理旳性别百分比会造成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
增长旳影响
3. 建立数学模型 4.检验和修正
列出表格,根据表格画曲线, 推导公式。
进一步试验、观察、统计细菌 旳数量
问题探讨 3 :
在一种培养基中,细菌旳数量会一 直按照这个公式增长吗?为何?
在大自然中
环境阻力
食物有限 空间有限 种内斗争 种间竞争 天敌捕食
生存斗争
种群密度越大环境阻力越大
高斯对大草履虫种群研究旳试验
下列是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旳有关论述,请回答:
(1)假如是植物种群密度旳调查,一般能够采用 样措施 调查
(2)首先拟定调查旳
对象

(3)若选择旳是一种长方形地块,将该地块按 长度 (填
“长度”或“宽度”)划提成10等份,每等份旳中央
划一长种 宽各为1 m
旳正方形。
(4)计数正方形内该种群旳数量,做好统计。
第四单元
种群和群落
种群旳特征及数量变化
种群概念:
在一定旳空间和时间内旳同种生 物个体旳总和。
例:一种湖泊中旳全部鲤鱼就是一种种群, 它是由鱼苗、小鱼和大鱼构成旳;
一块棉田中旳全部棉蚜就是一种种群, 它是由幼蚜、有翅和无翅旳成熟蚜构成旳;
一片森林中旳全部山毛榉也是一种种群, 它是由不同树龄旳山毛榉构成旳。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分析种群特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3. 种群空间分布的特征。

4. 种群遗传特征的演变。

5. 种群生态学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数量变化规律、空间分布特征。

2. 教学难点:种群数量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种群特征。

2. 利用数学模型分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种群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种群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种群的基本特征:讲解种群的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基本特征。

3.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引入数学模型,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4. 种群空间分布特征:讲解种群的空间分布类型及特点。

5. 种群遗传特征的演变:介绍种群遗传特征的演变过程。

6. 种群生态学应用实例: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种群生态学应用。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评价学生对种群特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1.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种群特征的相关概念和实例。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3. 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 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国内外种群研究的前沿动态。

七、教学实践与探究: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种群,调查其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

2. 学生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制作PPT进行汇报。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课件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课件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种群的特征》。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空间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种群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种群的概念,了解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2. 能够运用观察和调查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种群数据。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种群的概念、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种群数量特征的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公园里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种群的概念。

2. 种群的概念:讲解种群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种群是由同种生物个体组成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总体。

3. 种群的数量特征:讲解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等。

4. 种群的空间特征:讲解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聚集分布、随机分布等。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种群数量特征的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6.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种群数量特征的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种群的特征一、概念种群:同种生物个体组成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总体。

二、数量特征1. 种群密度2. 出生率3. 死亡率4. 年龄结构三、空间特征1. 均匀分布2. 聚集分布3. 随机分布七、作业设计1. 种群的概念:请用彩笔在笔记本上画出种群的示意图,并写上种群的概念。

答案:种群是由同种生物个体组成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总体。

2. 种群数量特征的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

答案:种群数量特征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等。

数据分析方法有:统计学方法、图表法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公园里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种群的概念。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教案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教案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掌握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 理解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4.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种群特征解释生物学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数量特征及其空间特征。

2. 教学难点: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种群特征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种群的特征。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种群特征在实际生物学现象中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种群的特征相关图片、图表和实例。

2. 教学材料:种群特征的相关阅读材料。

3. 小组讨论题目: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种群特征进行解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提问:什么是种群?1.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 种群的基本特征(10分钟)2.1 介绍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2 举例说明种群基本特征在实际生物学现象中的应用。

3. 种群数量特征(15分钟)3.1 介绍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2 分析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4. 种群的空间特征(10分钟)4.1 介绍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4.2 举例说明种群空间特征在实际生物学现象中的应用。

5. 实例分析与小组讨论(10分钟)5.1 呈现实例,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种群特征进行解释。

5.2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6.1 总结种群的特征,强调重点内容。

6.2 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延伸6.1 引入生态学中的其他概念,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种群的关系。

种群的特征优质示范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种群的特征优质示范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在统计样方中个体数量时,碰到的问题之一是边沿效 应,即如何解决样方边沿上的个体。普通而言,样方 顶边、左边及左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它边沿不作 统计。
P61 探究
用样办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某物的种群密度
讨论1、实地调查与本节“问题探讨”活动中的模 拟调查有什么异同?
“问题探讨”中调核对象是完全随机分布的,且调查区域是规则的,调核对象与其 它物体的分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采用样办法得到的估算值与真实状况比较容易靠 近(误差小)。而在实地调查中,调核对象的分布往往不是随机的,调查区域也往往 不是规则的,尚有许多其它因素会干扰和影响调查的精确性,因此,采用同样的办法 其成果误差会比较大某些。但是,只要掌握了科学的调查统计办法,其误差会控制在 允许的范畴之内。
C.越来越小
D.绝对不变
3、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都市人口密度
急剧增加,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是( C )
A.年纪构成呈增加型 B.性别比例适宜
C.迁入率不不大于迁出率 于死亡率
D.出生率不不大
4、农业生产上惯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 害虫的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虫个体交尾,
致使害虫的种群密度( A )
③衰退型:特点是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偏少。
老年 成年 幼年
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 偿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3)年纪构成的意义: 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
性别比例 (1)概念: 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造成出生 率下降进而引发种群密度下降。
(①2雌)雄类相型称:型(:特普点通是分雌三性种和类雄型性个)体数目大致相
讨论2、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群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使学生掌握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 培养学生运用种群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种群的基本概念、数量特征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 课件:种群的特征相关图片、图表和实例。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生物种群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种群的兴趣,进而引入新课。

2. 种群的基本概念:讲解种群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种群的概念及重要性。

3. 种群的数量特征:讲解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通过实例和图表,使学生了解这些特征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4. 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各特征之间的相互影响。

5.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种群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种群特征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1. 讲解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2. 通过实例和图表,使学生了解种群空间特征的观察和分析方法。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理解种群空间特征。

2. 运用图表分析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种群空间特征的变化规律。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

2. 种群的空间特征:讲解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3. 实例分析:展示相关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种群空间特征。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让学生掌握种群数量特征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种群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种群的概念及其分类2. 种群的数量特征(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3. 种群数量特征的计算方法4. 种群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种群数量的计算方法2. 种群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种群的概念、分类和数量特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种群特征解决问题。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种群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种群的概念、分类和数量特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计算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种群数量特征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种群特征解决问题。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心得。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种群概念和数量特征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种群数量特征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种群特征相关知识的教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2. 案例资料:收集与种群特征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种群特征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课堂趣味性。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种群的概念、分类和数量特征。

2. 第3-4课时:讲解种群数量特征的计算方法,并进行案例分析。

3. 第5-6课时:进行课堂讨论,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

②计算公式
③举例: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重捕34只,其中 有标记的为15只,那么根据公式,该地段原有总鼠数N为 39只总标志 N总鼠数 N = 88只 ④使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15只重捕标志 34只重捕鼠数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 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
1.概念: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通过影响出生 率, ①雌雄相当型 ②雌多雄少型 ③雌少雄多型
二、种群的空间特征 1.概念: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例1
下列关于概念图中序号所表达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 C )
例2(海南·21)
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③注意事项: 调查选择熟悉并容易辨别计数的植物;
选取样方要随机取样,且种群分布较均匀的地段;
样方越多,求得种群密度越接近实际情况;
计数原则:方框内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计右
4
7
5
平均数5 500株
5
5
一段时期,标志 个体与非标志 个体混合
(2)标志重捕法
①注意事项: A.对动物的寿命和行为不会产生伤害 B.不能醒目,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正常的生活 C.调查期内不能脱落 D.在调查期内应该没有太多个体出生与死亡,同时也没 有太多的个体的迁入与迁出。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
决定 直接因素
(四)年龄组成:
1.概念: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P63:
3.意义: 通过影响出生率与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并预测种群 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课件)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课件)

那边的三叶草分布较为均匀,容易数数,
就选那边吧。
X
(2010·高考海南卷)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草地上某
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
可行的是( )
C 估算法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若干个
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 数目再取平均值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
2.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 获52只,但是标志46只鼠,第二次捕获25只鼠,其
D 中有标志鼠12只。则该种群数量为( )
A.46只 B.25只 C.12只 D.96只
小试牛刀
C 6.关于种群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 B.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组合 C.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 D.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
5.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比例。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①雌雄相当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②雌多雄少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奶牛等 ③雌少雄多型:如白蚁、蜜蜂等。 (3)应用: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信息素) 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 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种群数量
影直 响接
年龄结构
预测 变化方向
种群密度


影响 数量变动
性别比例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迁出
Page 27
小试牛刀
D 1.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及其他生物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大鱼 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PPT课件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PPT课件

18
例1.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很多,某同学采用样方
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记数,下面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
物的分布情况,对样方中该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
的数目是
D
A. 5个 B.7个 C.11个 D.8个
什么样的生物适合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植物(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植物除外); 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蚜虫、跳蝻等 )。
--
3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本节聚焦
• 种群有哪些数 量特征。
• 怎样估算种群 密度。
种群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组成
种群数量 种群密度
性别比例
迁入率和迁出率
种群密度是最-- 基本数量特征。 6
(一)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Ⅰ)概念: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计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种群个数
Ø样方多大适宜?
草本植物样方的大小以1m2的正方形为宜,可 根据调查对象进行调整
Ø取样的原则是什么? 随机取样
Ø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哪些?
五点取样方和等距取-- 样法
16
等距取样法: 调查群体为长条形
五点取样法:
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
--
17
③计数
——蒲公英
——其他植物
计数原则:
方框内+相邻两边上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长
--
30
一.出生率和死亡率
4. 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a.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增加 b.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相对稳定 c.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降低
5. 意义: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二 2.标志重捕法
(1)适用范围:活动能力 强 活动范围大 的 动物。
(2)方法步骤: ①标志:在种群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标记
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
②重捕:过一段时间重捕。
③计算:根据
比例,来估算种群
密度。总数 N 中的标记比例与重捕取样中的标
记比例相等的原则,即 M/N =m/n
N:种群数量,M:标记个体数 n:重捕个体数,m:重捕中被标记数
• (2)适用范围:双子叶植物或者活动范围弱 的动物(蚯蚓、昆虫的卵)、 蚜虫、跳蝻
探究一 1. 样方法
(3)方法步骤: a.确定调查对象 : b.选取样方 常见的取样方法取样的关键(原则)是要做到 随机 取
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探究一 1. 样方法
• c.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 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1. 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 2. 标志物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脱落 3. 调查期间没有大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 4。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能伤害动物。
总结:种群的数量特征的关系
调查方法: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 计数原则:方框内+相邻两边上+夹角顶点(计 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d.计算种群密度:取各样方的种群密度平均 值。 种群密度=(N1+N2+N3+N4+…+Nn)/n
• 【例1】某同学在一草地调查蒲公英的种群 密度,取了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m2),5 个样方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株。 那么该草地的蒲公英种群密度为多少?
热烈欢迎督导组领导 莅临我校指导课堂教学
第四章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第四章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课前预习单 (学生预习情况核对答案,学生代表 讲评)
归纳总结:种群其它的数量特征的关系
探究一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 1. 样方法 • (1)样方法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
围内, 随机 选取若干样方,计算每个样方 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 种群密度, 以所有样方的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值作为种 群密度的估算值
• 【例2】对某地段鼠的种群密度调查中,第 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 鼠,有标志鼠15只。求种群数量N=?
39/N=15/34
N=88
分组讨论
思考1: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如果标记物过于 醒目,种群密度会偏大还是偏小偏?大
思考2::标志不能过脱落,如果标记物脱落, 种群密度会偏大还是偏小? 偏大
(4/1﹢6/1﹢8/1﹢8/1﹢9/1)/5=7株/m2
分组讨论
• 思考1:样方数量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样方的数量不宜太少,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 思考2:样方多大为宜?如双子叶草本植物、 灌木、乔木分别以多大的样方为宜? 双子叶草本植物:1 m2的样方为宜 灌木:以16 m2的样方为宜 乔木:以100 m2的样方为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