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模式
简述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
![简述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d0f65e0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1.png)
简述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
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指的是拉斯韦尔在其传播学理论中提出的
传播过程分析模式。
该模式分为五个要素:发送者、信息、媒介、接收者和效果。
其中,发送者是信息的起点,他通过媒介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接收者接收到信息后对其做出反应,而这种反应会对信息的效果产生影响。
同时,拉斯韦尔还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媒介的多样性和受众的选择性,这两个概念对于解释传播现象的特点和分析传播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被广泛应用于传媒、广告、公关等领域,成为解释传播过程和预测传播效果的重要工具。
- 1 -。
传播学五种传播模式
![传播学五种传播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93ae93f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5.png)
传播学五种传播模式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的科学。
研究人们发现,不同的传播行为有不同的模式,这被称为传播模式。
目前,传播学已经发展出五种传播模式:社会赋能模式、视觉模式、身体模式、技术语境模式、文本模式。
社会赋能模式指的是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传播行为。
它将社会生活中的关系、伦理、文化、宗教等因素结合起来,由不同参与者使用它们来进行交流。
传播者可以在社会环境中建立起链接、解决问题,传播更多关于自己的信息。
视觉模式是指以视觉感官来传播消息的模式。
他将不同的图像、形式、色彩、构图、视觉特征等元素组合起来,并运用抽象的符号、动态的形体等方法来传达消息。
传播者可以通过创造独特的图像和形象来传播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
身体模式指的是用身体语言来传播消息的模式。
它把人体语言、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融合在一起,通过不同的姿势、动作来传达消息。
它也可以抓住受众的眼球,传播者可以通过不同的身体语言来更好地传达他们的信息。
技术语境模式指的是利用不同的技术环境来传播信息的模式。
它将各种通信技术环境,如移动通信、互联网等,应用到消息的传播中,让传播者可以更快地传播信息。
文本模式是指通过文字来传播信息的模式。
它可以将文字和文化、价值观等因素结合起来,把一些抽象的概念抽象地传达出去。
传播者可以通过文本来传播他们的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
总之,传播学已经发展出五种传播模式:社会赋能模式、视觉模式、身体模式、技术语境模式、文本模式。
每一种传播模式都有其特点,能够更好地传播信息,帮助传播者与受众更好地沟通交流。
传播学 第八章 传播模式
![传播学 第八章 传播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fbb53c94f18583d04864590d.png)
1.线性模式
2.多环节模式
3.假想的2020年信息交流模式
4.阶梯网状模式
• (一)以传播学为基础的传播模式范式
1.拉斯韦尔模式
2.申农—韦弗模式
3.奥斯古德与施拉姆模式
4.马莱兹克模式
• (二)以情报学为基础的传播模式范式
情报学是由于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情 报交流和利用的复杂问题的提出而诞生的 ,它是以情报及其交流传递作为自己的特 定的研究对象。由于模式方法在科学研究 中的普遍适用性,所以建立一个合适的交 流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来描述情报交 流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第八章 传播模式
• 第一节 传播模式范式 • 第二节 传播模式的评价
第一节 传播模式范式
• 一、传播模式概述 • 二、传播模式范式
• 一、传播模式概述 传播活动作为一个有机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
传播过程。
• (一)模式的概述 1.模式的内涵
模式是对现实事件的内在机制以及事件之间 关系的直观和简洁的描述,它是理论的一种简化 形式,能够向人们表明事物结构或过程的主要组 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述和数学描述等形式。
模式具有结构性和功能性两种类型,前者描 述某种现象的结构,后者则从能量、力量及其方 向等角度来描述各系统、各部门之间的①构造功能
②解释功能
③预测功能
• 二、传播模式范式
当代传播新学派受众中心论(“使用— —满足”)理论的倡导者D.麦奎尔及其助手 S.温德尔在《大众传播模式论》一书中详细 阐述了48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模式。
1.米哈伊洛夫模式
2.卡兰斯特模式
3.维克利模式
• (三)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信息传播模式
在知识创新的信息传播及其运动的认识 和实践中,研究者陆续提出过若干信息传 播及其运动模式,如线性模式、多环节模 式。为了进一步认识知识创新过程中信息 传播及其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在考察分析 比较线性、多环节模式的基础上,构造了 阶梯网状模式。
公共传播的几种模式
![公共传播的几种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b1560e4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4.png)
公共传播的几种模式一、广播传播模式广播传播是指通过广播媒体进行信息传递和传播的模式。
广播传播具有传播范围广、信息传递快、覆盖面广的特点。
广播传播模式分为有线广播和无线广播两种。
有线广播是指通过有线电视、有线电台等有线传媒进行信息传播的模式。
有线广播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传输信号,覆盖范围较广,可以传播各种类型的信息,如新闻、娱乐、教育等。
无线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播的模式。
无线广播可以通过无线电台、卫星广播等方式传播信息,覆盖范围更广,可以传播到全国甚至全球的各个地方。
二、电视传播模式电视传播是指通过电视媒体进行信息传递和传播的模式。
电视传播具有图像传递清晰、声音传递真实的特点。
电视传播模式分为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两种。
有线电视是指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传输信号进行信息传播的模式。
有线电视可以传播各种类型的信息,如新闻、娱乐、教育等,覆盖范围较广。
卫星电视是指通过卫星进行信息传播的模式。
卫星电视可以通过卫星信号传输信息,覆盖范围更广,可以传播到全国甚至全球的各个地方。
三、互联网传播模式互联网传播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和传播的模式。
互联网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的特点。
互联网传播模式包括网站、微博、微信、论坛等多种形式。
网站是指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的平台。
网站可以传播各种类型的信息,如新闻、娱乐、教育等,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站获取信息。
微博是指通过微博平台发布信息的模式。
微博可以传播短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关注其他用户获取信息。
微信是指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信息传播的模式。
微信可以传播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关注公众号获取信息。
论坛是指通过论坛平台发布信息的模式。
论坛可以传播各种类型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发帖、回帖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
四、社交媒体传播模式社交媒体传播是指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信息传递和传播的模式。
社交媒体传播具有用户参与度高、信息传播迅速的特点。
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79d0294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1a.png)
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1.直线模式:这种模式是最简单直接的传播模式,信息从一个源头开始,通过单一的传播路径传递给一个或多个接收者。
这种传播模式类似于单向传递,源头控制信息的内容和形式,接收者被动接受信息。
2.循环与互动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信息的循环和互动,传播者和受众可以互换角色,而且受众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参与传播过程。
3.大众传播模式:大众传播模式强调大众媒体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信息的传递通过大众媒体进行大规模的传播,受众群体广泛。
以上是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传播模式。
传播学的六种传播模式
![传播学的六种传播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e7fd96f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d.png)
传播学的六种传播模式
传播学的六种传播模式如下:
1.单向传播模式:也被称为线性传播模式,信息从发送者传递到一个或多
个接收者,传播是单向的,没有反馈或互动。
这种模式常见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
2.双向传播模式:指信息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进行双向交流。
这种模式
适用于面对面的交流,例如对话、面试等。
3.互动传播模式:指信息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进行双向交流,并立即得
到反馈。
这种模式适用于在线聊天、社交媒体等互动性强的传播方式。
4.群体传播模式:指信息在一个群体内进行传播,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交流
和影响。
这种模式适用于会议、讲座等群体活动。
5.大众传播模式:指信息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传播,媒体作为中介,将信息
传递给大量受众。
这种模式适用于广告、新闻报道等广泛传播的信息传递。
6.人内传播模式: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
动,例如自我反思、内心独白等。
这种模式是人类认识自我的方式,也是一切社会传播的基础。
这些传播模式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传播场景和目的。
理解这些传播模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播过程。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17454ee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6.png)
第一节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一、通过传播过程考察传播现象20世纪6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戴维伯洛提出可以通过传播过程对传播现象进行考察,这一观点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至为深远。
二、传播过程施拉姆将传播过程概括为八个要素:信源(source):即信息的来源,是传播过程的开始。
讯息(message):是传播的内容,行将用于交换的信息、组合。
编码者(encoder):负责将讯息译制为可用于传输或表达的形式如声音、电子信号等。
渠道(channel):传播讯息所依赖的介质、通道或信息传输系统。
三、传播模式1、传播模式传播模式是一种理论性的、简化了的对传播过程和性质的表述,它是对现实的一种同构。
从一种模式到一种理论的飞跃通常非常快,以致于模式和理论经常被混淆(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2000)。
2、模式的功能模式的功能主要有组织(organizing)、预测(predicitions)、启发(heuristic)、测量(measuring)(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2000)。
5、模式的种类(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1) 基本模式拉斯韦尔5W模式香农一韦弗模式奥斯古德一施拉姆模式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赖利夫妇模式马莱茨克模式(3) 大众传播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模式)议题设置模式沉默的螺旋模式〃信息沟〃模式德弗勒和鲍尔洛基奇的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鲍尔洛基奇的传播基础结构理论第二节传播的经典模式线性传播模式:拉斯韦尔5W模式香农一韦弗模式控制论传播模式:奥斯古德一施拉姆模式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系统论传播过程模式:赖利夫妇模式马莱茨克模式德弗勒的社会系统模式德弗勒和鲍尔洛基奇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重点)拉斯韦尔、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
广告传播的五种基本模式
![广告传播的五种基本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186c038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3.png)
式
背景:美国“传播学之父”威 尔伯﹒施拉姆在《传播是如何 进行的》一文中提出的。
施拉姆大众 传播模式图 示
施拉姆大 众传播模 式图示
施拉姆模式解析
大众受众 -许多接受者,各自进行译码释码和编码。 媒介组织集编码者释码者和译码者于一身。 在新闻信源或艺术信源或其他信源的信输入媒介组织中,媒介组织经过编码后向 受众发出信息。
二.五个基本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介﹑接收者﹑效果
五W模式图示
对五W模式 的评价
缺点:1.缺乏反馈元 素。
过于简单化。
优点 :1.它是大众传媒的第一个。
二.它是最具其启发性的模式 。 三.紧紧把握住大众传播过程中最基本元素,并描述了这
些元素之间的关系。
奥巴马的医改方案解析五W模式
• 2009年11月7日深夜,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奥巴马提出的医改方案正式通过,微博作为 宣 传 总 额 超 过 1 万 亿 美 元 的 医 疗 改 革 法 案 。 本 文 以 奥 巴 马 在 Tw t t e r 上 成 功 宣 传 医 改 方 案 为 案 例 , i 以 拉 斯 韦 尔 5 W 模 式 为 切 入 点 , 概 括 和 描 述 了 其 在 Tw t t e r 的 传 播 环 节 , i 分 析 其 传 播路径和变化。5W模式奥巴马宣传微博奥巴马医改宣在技术上传首先, ,实行多对多的 传播方式,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为一体,由于技术的天然属性,导致观点的公开性 强; 播活动概括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谁 (Who) → 说 什 么 ( S a y sW h a t ) → 通 过 什 么 渠 道 ( I n W h i c h Ch a n n e l ) → 对 谁 ( To W h o m ) →取 得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s)。这一传播模式的提出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 基本内容,也为后来研究大众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拉斯韦尔的 5W模式是线性模式,即信息的流动是直线的、单向的,它没有注意到反馈的要素,从而 忽视了传播的双向甚至是多向性。融合。
传播学04-传播模式
![传播学04-传播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91dde4056c85ec3a87c2c5f0.png)
媒介披露的 不同形式
最后导致需求 的满足 以及其他(往往 非有意的)结果
传播学概论
五、大众传播媒介的体系与行为模式
传播学概论
13、德弗勒美国大众媒介体系模式
美国社会的外部环境和 文化条件 立法、管理机 构、民间社团
保护 投票等政治 程序
媒介的制作 者和发布者
财政支持人、广告 机构、市场研究等
提供商品、服 务、广告等
传播学概论
10、两级传播模式
大众媒介
许多相同 的讯息
传播学概论
三、大众传播对宏观社会的影响之模式
传播学概论
11、议程设置模式
X1 X2
X1
X2
X3
X4
X3
X4
X5
X5
传播学概论
四、以受众为中心的模式
传播学概论
12、使用与满足理论模式
具有社会 和心理根 源
需求,它 们引起
对大众媒介或 其他信源的期 望,导致
传播学概论
《大众传播模式论》,麦奎尔等著,祝建华等译,上海 译文出版社,1997年。 一、基本模式 二、大众传播对微观个体的影响之模式 三、大众传播对宏观社会的影响之模式 四、以受众为中心的模式 五、大众媒介的内部体系和行为的模式
传播学概论
一、基 本 模 式
传播学概论
1、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
接收者的 人格结构
媒
C
来自讯息的制约
M
体
内容的效果 或体验 来自媒介的 压力或制约
对媒介的印象
R
接收者所处 的受众群体
来自媒介的压力或制约
传播者的 组织
来自公众的压力或制约 C=传播者
传播学概论
传播者对受众的印象 受众对传播者的印象 M=讯息 R=接收者
文化传播的模式、途径
![文化传播的模式、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ddefc9b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0.png)
文化传播的模式、途径1.引言1.1 概述概述文化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将某个特定的文化信息传递给大众的过程。
它是人们获取、接受和交流文化知识的方式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文化传播的模式和途径也在不断变化。
在过去,文化传播主要依靠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
这些传统媒体通过定期发布文化内容,将文化信息传达给受众。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重要的文化传播途径。
新媒体平台如社交媒体、网络视频、音乐流媒体等,使得文化传播更加便捷和自由,同时也为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带来了更大的空间。
不同的文化传播模式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影响力。
传统的文化传播模式注重信息的传递和推送,受众通常是被动接受文化内容。
而现代的文化传播模式则更加注重受众的参与和互动,个体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分享和创造自己的文化内容。
这种新的模式不仅丰富了文化表达形式,也拉近了文化传播的距离,增强了受众与文化之间的连接。
本文将重点研究文化传播的模式和途径。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探讨文化传播的定义与背景,分析不同的传播模式以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角色与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文化传播的模式和途径,并展望未来文化传播的发展趋势。
文化传播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其模式和途径对于提升文化传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探讨文化传播的模式和途径。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本文的主题和重要性。
文化传播是指各种文化形式在社会中传播与传承的过程,它对于社会发展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文化传播的模式和途径也发生了变化。
接下来,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并明确了本文的目的。
正文部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文化传播的模式和文化传播的途径。
在文化传播的模式部分,首先给出了文化传播的定义与背景,指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和影响。
传播学模式的名词解释
![传播学模式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b422b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6.png)
传播学模式的名词解释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过程和影响的学科,通过分析和理解不同传播模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前快速变化的传媒环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一些传播学模式进行名词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传播学领域。
一、传媒依赖模式传媒依赖模式是传播学中常用的理论框架之一。
它指的是个体和社会对传媒的依赖程度和影响。
在这个模式中,传媒被视为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人们会依赖传媒来获取信息、参与社交和形成观点。
传媒依赖模式有助于理解大众对媒体内容的依赖和媒体对公众的影响。
二、门控理论门控理论是描述信息传播过程中个体选择和接受信息的一个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每个人都像一个门控守卫一样控制自己接收和传播的信息。
门控理论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人们对某些信息感兴趣,而忽略其他信息。
同时,这个理论也可以用来分析媒体和传播渠道是如何在传播过程中起到筛选和过滤作用的。
三、理性选择理论理性选择理论是一种解释大众媒体使用和信息选择行为的理论。
根据理性选择理论,个体在决定使用哪种媒体或选择哪种信息时,会考虑成本、效益和其他相关因素。
这个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更倾向于使用一些特定的媒体平台或接受一些特定的信息,从而在传播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社交媒体的网络效应社交媒体的兴起给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网络效应就是这些变化的重要动力之一。
网络效应是指当一个人使用某个社交平台时,其他人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这个平台。
这种效应使得社交媒体具有了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和更强的信息影响力。
五、媒介效应理论媒介效应理论研究媒体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它指出,媒体可以通过传递特定的信息和观点,对人们的态度、意见和行为产生影响。
媒介效应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在媒体的影响下会发生态度改变、行为模仿等现象,并为媒体内容的设计和制作提供一些指导。
六、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是传播学中一个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它研究的是人们在面临与已有信念和态度相冲突的信息时,产生的心理不适和认知调整的过程。
简述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
![简述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b92228c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0.png)
简述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
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指的是拉斯韦尔在其著作《传播的双重意义》中提出的传播过程的四个要素,它们分别是源(source)、信息(message)、信道(channel)和受众(receiver)。
拉斯韦尔强调这四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传播产生的基础。
源指信息的发起者或发送者,可以是个人、机构或组织。
信息是源想要传达的内容,在传达过程中需要经过语言的加工和组织。
信道是信息传播的媒介,例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受众则是接收信息的群体或个人,需要理解信息的含义并做出反应。
拉斯韦尔认为,在这四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中,信息和信道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而源和受众则更受制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这意味着,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信道和受众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传播者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来传达信息。
拉斯韦尔等四种传播模式及例子.doc
![拉斯韦尔等四种传播模式及例子.doc](https://img.taocdn.com/s3/m/14de3d02f12d2af90242e628.png)
11教技2班雷艳 20110401042042四种传播模式及例举的教育中的传播实例。
1、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也即5W模式(Who 、What 、Which 、Whom、With what effects)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案例:老师像学生讲解《家乡的春天》这篇课文传播者:稿本的编写者,也就是专业课的任课老师信息:多媒体所呈现给学习者的知识、图片、声音媒介:多媒体教室受众:学习者效果:学习者通过老师的讲解及多媒体的辅助,理解课文,学习了新的知识。
2、香农-韦弗传播模式传播过程的七要素: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干扰、反馈香农-韦弗传播模式案例: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传播模式信源:远程网络教育者所准备传播给学生的知识、技能等编码:利用卫星广播系统等编码器将这些信息转换为符号和信号信道:传送信号的光纤译码:处于接收端的译码器信宿: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干扰:在整个传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的遗失、噪音等反馈:远程学习者在学完课程之后通过邮件、BBS、考试等进行反馈3、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传受双方要有共同的经验或者说背景要相似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案例:大二时班级进行了一次辩论赛辩论的正反方成员充当传播者,对信息进行编码,向其他成员传播,也充当译码者解码者。
他们相互传递信息,对信息进行编码译码。
同时他们又在共同的经验内传播,使信息被传播双方共享,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使传播信息,分享信息和反馈信息这个过程循环往复,持续不断。
4、贝罗传播模式也就是S-M-C-R模式,该模式分为四个基本要素,即信息源,信息,通道和接受者。
信息源也就是信息的发出者,信息是在传播中要传递的信息,而通道是信息传播的渠道、方式;接受者既信宿。
贝罗传播模式案例:中学化学老师给同学做《盐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实验课信源:老师的传播技术、态度、知识、社会制度、文化。
信息:因为同学对实验的不熟,所以要求老师实际操作讲解,并且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知识结构要求老师有较高的把握。
传播学五大传播模式
![传播学五大传播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c38970e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d.png)
传播学五大传播模式
人内传播:这种传播形式既是出于人的自我需要,也是出于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为了及时对周围变化了的环境做出适应而进行的自我调节。
它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协调,对客体进行回顾、记忆、推理、判断。
大众传播:指一群人经由一定的大众传播工具向社会大众传送信息的过程。
大众沟通的传送者通常是庞大的组织体,沟通的工具大都是最先进的科技结晶体,而收受人则是不知名的及不定量的大众。
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形式可以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直接传播,也可以是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传播。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包括组织内部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部与部门、组织与其成员的传播活动以及组织与相关的外部环境之间的交流沟通活动。
群体传播:是群体成员之间发生的信息传播行为。
表现为一定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聚合方式,在一定的场所进行信息交流,群体的规模有大有小,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特点。
传播的模式
![传播的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e0385df79e3143323968934f.png)
③传播过程度数学模式:美国的传播过程度数学模式或香农-韦弗模式。香农-韦弗的模式是描述电子通信过程的。它的第一个环节是信源,由信源发出讯息,再由发射器将讯息转为可以传送到信号,经过传输,由接收器把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将之传递给信宿。在这个过程中,讯息可能受到噪音的干扰,产生某些衰减或失真。香农-韦弗的模式为传播过程研究进一步提供了重要的启发。这个模式导入了噪音的概念,为以文理结合的方法考察传播过程打下了基础。由于香农-韦弗模式描述的电子通信过程,而且是一个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的环节,如果把这个模式完全应用于人类的社会传播是不行的。
②阳光模式:阳光模式是指以宏观的整体的眼光所抽象出来的,通过信息交换中心(如电信局或网站等)连接各大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创造、分享、互动的结构形式。它包括六大要素和四项因素。六大要素为:①终端机②信息交换设备③信息库④大众媒介⑤信息源⑥社会服务。四项因素是指网络传播中的经验因素、环境因素、价值因素和规范因素。还有连接成网络的电缆传输通道也很重要,但用无线取代光缆光纤是一个趋势。
整体互动模式具有四个特点:①强调整体性和全面性。②强调辨证性和互动性。③强调动态性和发展性。④强调实用性和非秩序化。
四、传播模式的运用及原则:1、审查批判原则2、服从事实原则3、有用有利原则。
④线型模式:1960年贝罗提出线型模式,即S-M-C-R模式:来源-讯息-通道-受众。
2、双向传播模式
①信息控制模式:维纳在《控制论》著作中,用自动控制度观点研究信号被噪音干扰时信号处理问题,形成信息控制模式:施控者—控制信息-受控者-反馈信息-施控者。第一次揭示了信息传播电双向性特质,提出了“控制”与“反馈”的概念。但是,其缺点也是指机械传播而非人类传播。
传播模式
![传播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3e19cb62f46527d3250ce008.png)
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局限 这一模式较适用于人际传播,不太适合于大众传
在拉斯韦尔提出“5W”模式10周年之际,美国 学者布雷多克在《“拉斯韦尔公式”的扩展》 (1958)一文中又增加了两个“W”:“在什么 情况下”(Where)和“为了什么目的” (Why)。
但再次忽略了反馈要素。
布雷多克7W模式
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媒介?
对谁
在什么情况下
为了什么目的?
取得什么效果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
Who? 传播者
Says What? 讯息
In Which Channelh What Effect? 效果
拉斯韦尔“5W”模式
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4.受众中心模式罗森格伦使用与满足模式
温德尔使用与效果模式
多诺休—蒂普顿信息寻求模式
德弗勒美国大众媒介体系模式
5.大众媒介的体媒介组织模式
系、制作、选择怀特把关人模式
与流动模式
吉伯—约翰逊信源—记者关系模式
麦克内利新闻流动把关模式
盖尔顿—鲁奇选择性守门模式
巴斯内部新闻流动的“双重行动模式
4.传播模式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3.英国社会学家丹尼斯·麦奎尔传播模式分类
基本模式 A 大众传播对文与
C
社会的影响模式 大众媒介体系、制
德弗勒提出的三种传播模式
![德弗勒提出的三种传播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2a06816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66.png)
德弗勒提出的三种传播模式
德弗勒提出的三种传播模式是:直接传播模式、间接传播模式和混合传播模式。
1. 直接传播模式:这是一种简单的传播模式,信息从发送者直接传递给接收者,没有中介或过滤器的影响。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信息的传递速度快,且信息内容不会被改变。
但是,由于缺乏第三方验证,信息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2. 间接传播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信息首先由发送者传递给一个或多个中介,然后再由中介传递给接收者。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利用中介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验证和解释信息,从而提高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
然而,由于信息在传递过程中需要经过中介,所以其传递速度可能会变慢,而且信息的内容也可能因为中介的理解和解释而发生改变。
3. 混合传播模式:这是一种结合了直接和间接传播模式的传播方式。
在这种模式中,信息既可以直接从发送者传递给接收者,也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中介进行传递。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既可以保证信息的传递速度,又可以提高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
然而,由于涉及到的传播环节较多,所以需要花费的管理和协调成本也会增加。
传播模式
![传播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10f09b193968011ca30091e8.png)
(二)双向循环与互动模式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强调了人类社会传播 的互动性,并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 这是其最大的创新之处。但是,这个模式也有其本 身的缺陷。 首先,它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或平等的关系中 (至少从模式本身看来如此),与社会传播的现实 情况不符。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传播双方在政治、 经济和文化地位、传播资源以及传播能力等方面通 常存在着差异,这种完全对等或平等的传播关系与 其说具有普遍性,不如说是极少见的。 其次,这个模式能够体现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 播的特点,却不能适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后来, 施拉姆自己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提出一个新的模式, 以说明大众传播的特点,其中包含了两级传播的思 路
(一)线性传播模式
2.“5W”模式注意到了传播要素在传播过程 中的依次作用并显示出其社会问题意识。“谁” 提出了信息的控制权问题;“说什么”提出了 传播的内容问题;“何种渠道”提出了媒介的 问题;“对谁”提出了受传者的问题。很明显, 拉斯韦尔认为传播是目的性行为,具有企图影 响受传者的目的。因而,他的模式显示传播的 过程是劝服的过程
(一)线性传播模式
单向模式在描述人类的社会传播过程之际具有 明显的缺陷: (1)它容易把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 作用固定化,一方只能是传播者,另一方只能 是受传者,不能发生角色的转换;而在人类的 传播活动中,这种转换是常见的,现实生活中 的每个人都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传者。 (2)线性模式缺乏反馈的要素或环节,不能体 现人类传播的互动性质。
(一)线性传播模式
1、“5W”模式
在传播学史上,最早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 是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1948年,他在一 篇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 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个 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的结构顺序将它们 排列,其中包含传者、受者、讯息、媒介 和效果等内容。由于这五个环节来自英语, 各自都包含着一个英文字母,因此,通常 被称作“5W”模式或“拉斯韦尔模式”。具 体表述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模式传播模式☐当代几种比较有影响的传播模式☐传播模式的变化与趋势☐网络教育传播模式☐期望中的网络传播当代几种比较有影响的传播模式拉斯威尔¡°五W ¡±传播模式香农—韦弗传播模式贝罗的SMCR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德弗勒的互动模式传播模式的变化与趋势•传播模式正在发生的变化,这些核心性变化,是推动新的传媒形态、终端工具、传播方法、竞争格局变化的基础性力量。
传播模式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必然对内容生产方式提出新的变革要求。
这种新的内容生产方式,我们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即柔流程、多终端、复使用、强互动。
•移动需求成为第一需求•解读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产品–能否提供足够的选择结果和解读,成为区分传媒综合素质高下的一种标志。
–在经济波动期,受众需求心理发生明显变化,更快、更专业是人们需求重心,并越来越向两端集中,这体现为要求传媒表现具有更高时效水平和更专业选择水平。
传播模式的变化与趋势•新媒体的崛起,对传统媒体最大的影响在于改变了受众。
今天的受众,不仅要求传媒提供适应需求的内容,还要求以适应需求的方式提供,在受众希望提供的时间和地点提供,以受众所期望的时效水平和选择水平提供。
•从现代传播学的眼光看,体验是传播的基础,因而才可以说,体验是受众与传媒关系的基本构成;提供有利于传播的体验,是传播行为与传播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模式、运营重点的差异多在体验,这是新媒体特殊的优势。
•互动不是新媒体的专利。
网络教育传播模式•显示信息:利用自己的声音、体态语和ppt等电子工具,将文字、图形、图表、图片、电视录像教学活动的画面等信息呈现出来。
•传递信息:教师直接用www服务向学生传播信息,学生可以上网浏览,通过视觉、听觉双通道得到信息,同时面向全体学生传播,属单向传输为主或不完全双向传输模式。
•反馈信息: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以电子邮件的方式询问教师,教师再通过电子邮件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给予解答。
学生也可以通过BBS或电子邮件与其他学习者讨论交流。
但学生上传声音、图像信息较困难•。
诊断评价:教师可通过网上考试系统或练习测试系统等方式得到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诊断和评价,调整教学策略。
•1.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老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来确定主要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从而有效的分配时间.•2.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因为老师备课的时候已经对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所以学生获得的都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3.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合乎逻辑的分析,生动形象的描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系统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优点–教学资源丰富–学习人数可无限多–学习者不受地域限制•缺点–学习情境的真实性不强•个别辅导学习模式是通过教师或教学软件(CAI个别化学习支持软件)对在自行建构知识意义过程中的学生进行一种引导的学习方式。
•显示信息:基于Internet的CAI个别辅导是用CAI软件来行使教师的教学任务,通过软件的交互与学习情况记录,形成一个体现学习者个性特色的个别学习环境。
通过教学软件库将教学内容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活动、动画等学习资源上网,让学生下载或网上浏览。
•传送信息:通过基于Internet的CAI软件资料库以及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通信来实现。
实现这种作用的主要技术是FTP服务。
•反馈信息:同步指导通过聊天、在线交谈软件进行基于文本的交谈,或IP电话进行语音交谈。
异步指导通过电子邮件进行通讯,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诊断评价:一对一进行传播。
根据学习记录情况和学生随时向教师进行的请教,得到教师的讲解。
但它要求学生和教师同时连入网络,这对距离较远的教师和学生来说,这种时间同步性的要求往往难以满足。
•1.个别辅导学习辅导可以针对性的解答学生不太理解的问题。
–个别辅导学习辅导是采用面对面的授课形式,并且在授课之前,就已经对学生水平已有了解,这样的针对性相对而言比较强,可以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考虑余地,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情绪会放松下来,学习的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2.个别辅导学习辅导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拾遗补缺,避免不理解的东西越压越多,势必造成恶性循环。
–个别辅导学习辅导会把学生耽误的学习进度补上,并更详细的进行讲解,不但可以解决学习进度落后的问题,甚至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容易接受后面的知识。
•3.个别辅导学习辅导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优点–利于学生知识的细化–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有针对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缺点–师生分离,难以实现同步–学生学习的空间有限•讨论学习是指多个学生在讨论支持系统的帮助下,通过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
•显示信息:一般由各个领域的专家或专业教师在站点上提供与该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科主题,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特定主题选择有关讨论组,与其他学习者讨论交流。
•传递信息:在Internet上实现讨论学习的方式有多种,最简单实用的是利用现有的电子布告牌系统(BBS)、新闻组(News Group)以及在线聊天系统(chat)。
学生参与BBS讨论,一般通过Telnet登录到一台主机上。
•反馈信息:教师和学生通过电子邮件向Use新闻组或BBS 电子布告板发表意见,或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即时地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所看到。
•诊断评价:由具有特权的领域专家监控,以保证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能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防止讨论偏离当前学习的主题。
•1.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便于学生发现和探索。
•2.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地促进作用。
•优点–激发学生思维–信息交互、评价即时•缺点–思维可能受他人影响–讨论可能偏离主题•基于网络的探究学习是利用网上已有的资源所进行的一种主动探究学习方式。
•显示信息:一般都是由某个教育机构(如中学、大学或研究机构)设立一些适合由特定的学习对象来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解答。
同时提供大量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查阅。
•传递信息:通过Internet向学生发布。
•反馈信息:利用电子邮件。
•诊断评价:创建评价量表来展示如何评价最终的成果。
或教师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使学生可以对自己学习进行评价和反思,并简要总结。
•1.学习者通过探究活动生成知识•2.学习者通过亲身活动发现答案•3.鼓励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4.强调高阶思维技巧,如分析、综合和评价•5.学习者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如图形、图表等等组织和分析他们获得的数据,使研究技能与知识掌握统合起来。
•优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精神,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有利于实现个别化、同步和最优化指导–有利于实施过程评价•缺点–网络资源多且杂,不利于学生的筛选–学习过程可能较长•基于网络的专题网站学习模式,是建立围绕某门课程或某个专题的资源网站,并利用该网站进行学习或研究的传播模式。
•显示信息:一般都是由某个教育机构(如中学、大学或研究机构)或个人设立一些适合特定的学习对象学习的专题网站,并有教师或专家负责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帮助。
学生上网浏览信息。
•传递信息:通过Internet向学生发布。
•反馈信息:利用电子邮件或BBS,师生面对面。
•诊断评价:教师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使学生可以对自己学习进行评价和反思,并简要总结。
•1.专题学习网站的专题性:专题学习网站是在网络环境下,围绕某一特定的内容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相关学习资源。
•2.综合性:专题学习网站即向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又给学习者提供了协作学习交流工具。
•3.开放性:学习者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的对象或项目的设计,让学习者自己收集、分析和选择信息资源,应用有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践性:学习者可以在网站中尝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优点–围绕专题进行较广泛、深入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缺点技术含量高,无法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期望中的教育传播•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传播形式。
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网络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
而且,网络传播突破了人际传播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局限,在总体上,是一种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模式。
1.网络传播的特征•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信息海量--信息泛滥•全球性与跨文化性•超文本与超媒体化•交互性强•多媒体化•个性化•检索便捷--有效传播2.网络传播方式电子邮件、BBS、博客、微博、FTP、聊天工具• 3. 网络传播优点●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即时传播●有效传播●健康、文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