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苏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1.提问:你们能利用身边材料发出声音吗?

2.教师提要求:制造声音不要太用力,以免影响其他班上课。

3.学生自选材料,制造声音。(分组实验,轮流操作,认真感受)

4.实验前分发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5.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你们在制造声音时,有什么发现?

(四)得出结论

1.讨论:大家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2.汇报交流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描述物体发声的特征)

3.师生小结: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物体都在“振动”。

4.研究怎样让物体停止发声。

(1)提问:你怎样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2)教师敲一下音拨,谈话:现在音拨发出了声音,怎样使它停止发出声音?

(3)提问:同学们的表演说明了什么?(4)小结: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板书)4、学生汇报制造声

音的过程。

5、学生汇报各自的

发现。

6、学生讨论实验方

案。

7、学生上台表演。

通过老师的

连问,让学生

在老师的引

导下准确总

谈话: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等皮管冒白气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3.猜想:你想过没有,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板书课题)现象说明了什么?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

2、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探究新知(一)活动一:发现沙子、水和空气能

传播声音

1.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

将沙子、水和空气装入袋子里,保证3

只袋中分别只有一种物质。

2.进行实验。

(1)教师引导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

学生分组实验:隔着沙子、水和空气,

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要求

学生能按照教材的建议执行好实验方

案)

3.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

下几点:

△ 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时要尽量控制

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

△ 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师生屏息倾

听,用手势交流,不发出声音,并记下

自己的感受。

△ 注意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任

何一种现象,最好把它记录下来。

△ 要尽量保持教室整洁。

4.讨论交流:

① 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

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② 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

上听,哪个效果更好?

5.汇报交流结果:

☆ 隔着空气、水和沙土都可以听到声

音;

☆ 有袋子比没有袋子听声音效果好;

☆ 隔着沙和水听声音效果较好;

1、学生分工合作,

进行实验,教师指

导、帮助。

让学生小组

活动,动手、

动脑。

让学生合作

学习,练习学

生的整理能

力。

☆ 隔着空气听到声音比较小,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损失,尤其是在开放的空气中更容易损失的缘故。6.总结:声音除了能通过空气传播,

还能通过沙子和水传播。其中,沙子我们称之为固体,水是液体。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板书)

(二)活动二:游戏——打土电话1.游戏方法:教师通过打土电话,轻声告诉接听土电话的学生一些话,让全班同学猜老师所说的话。

2.谈话: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朵里的?

3.讨论:为什么棉线不拉直,土电话就不能工作?

6.师生小结:因为拉直的棉线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而松松的棉线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震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

(三)自主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向

1.讲述:设计一个研究声音传播方向的实验。

2.实验的途径提示:

△ 研究桌子、墙壁等固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 研究水等液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 研究空气等气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帮助各小组确定活动内容及方法。4.汇报实验结果。

5.归纳总结声音的传播方向。2.请同学们放松一

下,现在做个游戏

好不好?谁愿意来

前面给老师配合一

下?

3.交流情况:土电

话的声音是通过空

气——棉线——空

气传播到另一个人

的耳朵中的。

4.学生分组讨论、

研究,教师了解并

指导

5、分组实验,把研

究报告写在活动记

录上。

练习学生探

究的能力和

品质,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

趣。

书)

(4)讲述:耳朵里鼓膜振动的原理和纸屏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鼓膜的振动与敲击鼓面振动不同,鼓膜振动是空气振动引起的,属于声波引发的振动;而鼓面振动是由被敲击产生,是产生声波的振动。

(5)教师提醒学生:儿童谨慎用药,有些药物会损伤听神经,造成耳聋。(6)汇报交流结果。

(7)师生共同总结:耳廓将声音收集起来,通过外耳道送进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又被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里充满了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将振动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后传入大脑。

(9)播放光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

(三)认识耳廓的作用

1.教师巡视。

方法:把一张大纸卷成圆锥状,再用胶带把末端贴好以固定形状,将小的一端靠近耳朵。

2.讲述:用一定的音量对着“助听器”小的一端讲话,音量会不会发生变化?3.思考:如果没有耳廓我们的听力会受到影响吗?如果为我们换上一个更大的耳廓又会怎么样呢?

4.小结: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5.教师演示课件——人工耳的制作。6.展示各组制作的“人工耳”,并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当对着“人工耳”的耳廓说话时,发现吸管在振动,乒乓球也在振动,水面出现道道波纹。

7.谈话:刚才你们假设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递路径,又动手制作了“人工耳”并进行验证。耳朵怎样听到声音的秘密终于被同学们揭开了,耳朵真是一3、学生小组讨论:

人耳听到声音的过

程。

4、学生汇报各自的

发现。

5、学生制作喇叭状

的“助听器”,

6、学生猜测:如果

把助听器朝向一个

细微的声音,感觉

有什么不同?

7.学生分组制作

“人工耳”,并对

着“人工耳”说

话。

8、学生上台表演。

原为学官称

谓。前者始于

宋,乃“宗

学”“律

学”“医

学”“武

学”等科目

的讲授者;而

后者则于西

晋武帝时代

即已设立了,

主要协助国

子、博士培养

生徒。“助

教”在古代

不仅要作入

流的学问,其

教书育人的

职责也十分

明晰。唐代国

子学、太学等

所设之“助

教”一席,也

是当朝打眼

的学官。至明

清两代,只设

国子监(国子

学)一科的

“助教”,其

身价不谓显

赫,也称得上

朝廷要员。至

此,无论是

“博

士”“讲

师”,还是

“教

授”“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