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2016一轮复习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分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
变法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开眼看世界背景;代表人物及主张从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理解自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发展的渐进过程,增强学生对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的感性了解,为深入认识这一阶段思想解放的意义奠定基础通过对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的学习,培养学生把历史思潮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去分析考察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存在和意识之间辩证关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
 历史比较
 概括阐释通过对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向西方学习,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的,由此学习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而上下求索的可贵品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精美课件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精美课件

3、维新派(改良派)
进击的康有为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
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
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
理人耳。
——康有为《孟子微》
思考:康有为主张在中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畏缩的康有为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 先王,既不骇人,自可避祸。” “孔子道主进化,不主泥古,道主维新, 不主守旧,时时进化,故时时维新”。 “孟子言治天下,皆曰与民同之,此真 非常异义,全与西人议院民主之制同。”
思考:徐继畬推崇美国哪个方面?
守旧派:“轻信夷书,铺张扬厉”。“张外夷之 气焰,损中国之威灵” 。“一意为泰西生势,轻重 失伦,尤伤国体”。
洋务派:“徐先生未历西土,所言乃确实如是, 且早吾辈二十余年,非深识远谋加人一等者乎”
2、洋务派
太平天国运动(内忧)
奕䜣
第二次鸦片战争(外患) 曾国藩
李鸿章
“中体西用”; 自强求富
器物
迈出近代化第 一步。冲击华 夷观念。
君宪救国
制度 促进思想解放,近代 新式知识分子产生。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潮流
中国 气派
中国 特色
文化 自信
中国 故事
中国 模式
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他派人 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 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 否接壤?”
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统治精英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
—谭嗣同《仁学》
思考:谭嗣同对于满清政府持什么态度?
《定国是诏》,变法开幕
戊戌政变,变法谢幕
课堂小结: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与评析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与评析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与评析[摘要]新课改后的人教版教材历史必修③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及其重要内容。

其内容相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因此采取声像资料、文字材料将学生引入当时的情境,结合问题进行探究式教学,将一节教材分解为几大问题,各个击破。

[关键词]师夷长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思想一、背景介绍我在湘中八校上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必修③第十四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在《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对新知识的引入、问题的探究以及知识的巩固的设计觉得比较有新意,现在将几个教学片断复述如下,望大家指导,提出宝贵意见。

二、教学设计思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历史教育最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

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更应该重视透过历史学习,开发学生持续发展的潜力,促进其人格的不断完善。

因此,在要求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对知识认知方法和观念的培养,为最终形成历史意识和历史观打下基础。

具体到学习过程中,应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则对学生学习全过程加以指导和关注。

我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对跨度大内容多课时紧的新教材采取视频资料、文字材料将学生引入历史情境,结合问题进行探究式教学,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历史课程标准介绍必修③第五单元第14课时,提到“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为了突出主题,我把本课教材浓缩为三大思想:一、师夷长计以制夷;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三、维新思想。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评课稿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评课稿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评课稿一、引言《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是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中的一篇重要课文。

本文通过分析该课文的内容和教学设计,对其进行全面评价。

本评课稿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课文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材的针对性以及教师的表达和引导。

二、内容评价1. 内容深度•该课文通过对中国晚清社会的情况进行详细描述,深入讲解了“师夷长技”的起源、传播和影响,以及维新变法的背景和意义。

•作者对于晚清时期的社会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和数据进行支持,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当时社会的变革和挑战。

### 2. 内容广度•该课文展示了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的多重问题,包括经济衰退、外国侵略、科技和文化的落后等。

•课文中还介绍了晚清时期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改革派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等,展示了他们的思想和行动。

•通过对维新变法的介绍,学生能够了解到维新派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 3. 内容准确性•课文的内容准确且权威,作者引用了大量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确保了教材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课文中的事例和案例都是真实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和影响。

三、教学设计评价1. 目标明确•教学设计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的困境、维新变法的意义以及维新派的思想和行动。

•教学设计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背景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 2.学习任务•教学设计中设置了多个学习任务,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习任务的设置考虑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 3. 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结合讨论、小组活动、多媒体辅助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参与度。

高中必修三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人教版]

高中必修三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人教版]

康有为
(1)康有为: 思想主张:
①变法图强,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②否定君主专制,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宣传方式:
①讲学:办万木草堂 ②著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思维拓展:
“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 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 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从这句话能看出维新变法思想宣传呈现什么特点?为 什么呈现这样的特点? 特点: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 原因: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 ②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借其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③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二、中体西用思想
——内忧外患下的自救
2、核心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 :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 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西学为用”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为封建制度服务。
二、中体西用思想
——内忧外患下的自救
3、具体实践:
军事工业
开展洋务运动
洋务派的措施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等
三、康梁维新思想
1、背景分析:
③ 19世纪60年代产生的早期维新思想奠定思想基础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 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 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只知选购船炮,不重艺学,不兴商务,尚未知富强之本。 ——郑观应《盛世危言· 初刊自序》 商战为本,兵战为末。 ——郑观应《盛世危言· 商战》
民用工业 近代海防
近代教育
北洋、南洋、福建水师;基地
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
4、历史评价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__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__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背景怎样? 内忧、外患 “中学”指什么? 封建伦理纲常 “西学”指什么? 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中学‛是根本 “西学‛是补充 “中学”“西学”的地位:
根本目的是什么? 剿发捻,勤远略
挽救腐朽的封建统治
历史意义是什么? 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洋务运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010年江苏卷,7)近代史上, 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 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 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2010年福建卷,16)图6为某名人陵 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 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
A.顾炎武 B.林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
第14课
课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 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 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材料一: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 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 还有什么可‚美‛的?我们中国什么事情都顺利, 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 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的吗?更令人啼笑 皆非的是,他认为‚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
◎“开眼看世界‛
材料三: “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 形象就是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 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 督、2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 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 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 了。”
变法者为了国家愿意去死,老百姓却把 他们当奸臣,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和反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和反思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课反省本学期第十三周,一拖再拖的公然课跟着在我说完“下课,感谢大家”时,学生们热忱的掌声中,我卸掉了我两周以来的压力和疲倦。

工作十三年来几乎每一年都要在科组内上公然课,关于新老师来说,上公然课是最能锻炼自己的时机,自己也充足掌握着这样的时机磨炼自己。

虽然每年都上,可每次都让自己感觉压力很大,想上好,想获取认同的思想总在鼓励自己全力做到最好。

带着这类压力和高希望,我备课的过程是困难而迷惑的。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此后,中国思想界渐渐出现西学热,主张向西方学习。

中国文化跟着列强侵华的炮响,困难地踏上近代化的征程。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叙述了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发展的渐进过程: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

要点是“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色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是剖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色,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备课是从段考前一周就开始了,可是因为客观上的原由,如教课任务、段考、主观上的懒散,整个人进入不了备战状态,于是我就在特别想仔细准备可是又一直没有多少本质行动的矛盾中,倍受煎熬。

真实进入本质性准备阶段是上课的一个礼拜,上网收集了20几个课件,5篇教课设计,5个视频,每夜晚网查察有关的资想到一点左右。

时期为了让自己进入状态,也抽出时间去听了同年级老师的这节课,可我依旧感觉自己还没有找到想要的感觉,真实进入状态是在其他班级操练前的天,在紧急感的促进下,我思路开始清楚,热忱高涨,浑身心的投入到了课件的制作中,可是过于追求课件形式的完满让我耗资了大批时间,向来搞到夜里1点,课件草稿才最后搞好。

可是详尽的教课设计没有时间写了。

我为我的拖沓交了第一笔学费。

第三天上课,没有找任何老师来旁听的状况下自己先上了一遍,感觉不够理想,语速,知识的解说剖析都过于流于形式,当日夜晚自己反省了一番,我又为我的不仔细交了一笔学费。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知识点总结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知识点总结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知识点总结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知识点总结一、“开眼看世界”(新思潮的萌发)--地主阶级抵抗派--学器物1、背景:1)政治上: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阶级矛盾尖锐,闭关锁国,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加紧对外殖民2)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违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3)军事上:军备松弛4)思想上:天朝上国观念、骄傲自大、愚昧无知,传统观念受到冲击2、概况1)XXX: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民族英雄。

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舰。

2)魏源:代表作《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3)核心内容:研究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3、目的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抵抗外来侵略4、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指导着人们存眷天下情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紧张启迪作用,启迪人们面对现实,放眼环球,探索救国之路。

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研究的第一步。

但是没有进行实践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地主阶级洋务派--学器物1)内涵:中学”是指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技。

2)背景:内忧外患(内忧为太平天国运动,外患为西方殖民者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思想的传播,对儒家文化产生猛烈冲击3)代表人物:XXX、XXX、XXX等人4)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直接目的:镇压农民起义5)实践:洋务运动--失败(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新式学堂等)6)影响:为中国近代产业奠基了开端根蒂根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甲午中日战役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的迷梦完全破灭。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也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3、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脱胎于洋务派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的产生、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传入2)代表人物:XXX、XXX应等3)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贸易,与外国进行商战;政治上主张革新,实施君主立宪制度,文化上主张兴办黉舍,研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共45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共45张PPT)
(3)维新思想的特点:将中国传统的儒家
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相结合。
原因:①封建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 固,借用儒家思想可以减少改革阻力(斗 争策略)
②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软弱性 (阶级局限性)
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你能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吗?他为什么要“跪着造反”?
(1)①借助孔子 ②保留、依靠皇帝 ③宣传反封建专制的维新变法思想
(1)相同:①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②都主张学习
西方先进技术。
(2)不同:①林则徐魏源等侧重于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洋务派侧重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但也包含抵御外来侵略 的思想。② 林则徐、魏源等实践较少;洋务派掀起了洋 务运动等实践活动。
(3)关系:两者在学习的内容上是继承关系,学
习目的侧重点有所区别。
A.新思想的萌发 B.《资政新篇》的提出
C.百日维新
D.辛亥革命
5、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 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 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但却要求“冲 决”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两者的共 同之处是( )
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代表 王韬、郑观应、冯桂芬等 人物 背景 ①洋务运动的开展②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民族资产阶级兴起。③民族危机加深
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主张 ②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③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①积极: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 评价 求,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28ppt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28ppt

学法指导
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方法、即讨论,探究学 习方法。来熟悉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 必修一有接触,学生相对熟悉,对于已有知识基本采 用自主学习法,如洋务运动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抢学 (二)情景导学 (三)自主互学 (四)合作探究 (五)课堂小结 (六)练习固学
也;心术也,非工艺也。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可尽同;
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夫所谓道本者,三纲四维
是也。
——张之洞《劝学篇》
1、探究“中体西用”思想有关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
1、探究“中体西用”思想有关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
(1)中学为体:纲常名教为国家命运根本 (2)西学为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3)目 的: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4)主 张:创建近代军用、民用企业、筹划 海防、办近代学堂等。
良方一 师夷长技以制夷(抵抗 派:林、魏); 良方二 洋务派中体西用(洋务 派); 良方三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良方四 90年代维新派主张维新 变法、君主立宪 。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参 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 归纳提炼信息的能力。
核心素养:唯物史 观、历史解释和家 国情怀。
(四)合作探究
突破重点和难点问题
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 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
家思想相结合
梁启超
《变法通议》
伸民权、设议院、 变法和图存相结合 变法图存
严复 《天演论》
人民主权
以西方进化论作为理 论依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史料解读和归纳概括能力,从 而突破重点问题二。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第三组 阅读教材第三部分,再结合维新思想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人教版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解读课标]了解鸦片战争后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3、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必修①②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

2、运用制表或列举的方式,将学西方、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激发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认识到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重点难点:1、代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2、认识近代思想发展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创设情境]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古代的思想主流:儒家思想。

这一思想统治了两千多年。

随着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沉寂的在政经济外交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

思想领域更是翻江倒海-----。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文字内容。

问题1: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近代思想界出现了一次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这个过程中的主流思想又是什么?学生归纳:向西方学习。

[师生互动]列举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思想界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主要史实。

主要历程代表主张背景意义特点开眼看世界封建士大夫:林则徐、魏源《四洲志》《各国律例》;《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日深;西学传入;有识之士倡导等)关注世界;思想启迪。

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封建地主阶级代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付之实践,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技术层次,付之实践。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
( 1 )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 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托古改 制。 ( 2 )原因:①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植根 深厚,影响深刻。如果完全背离传统, 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阻力太大。 借用儒学来宣传更适合中国国情,易 为国人接受。
②最根本的是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由此导致民 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维新派具有 软弱性和妥协性。面对强大的封建 势力,他们不敢打出自己鲜明的旗 帜,而只能采取曲折、隐蔽的方式 表达自己的主张。③民族资产阶级 也没有脱离封建思想的束缚。
课本习题提示
一、学思之窗:魏源从反侵略的立 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 “制夷”为目的。但当时洋务派 “师夷”的首要目的却是镇压农民 起义,因此两者之间尽管有继承关 系,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二、本课测评:激发人民的爱国思 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思想解放潮 流,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 的觉醒。 三、学习延伸:“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的实质是维护清朝统治,因 而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
而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提出古 文经是西汉末年刘歆为了替王莽篡权 建立“新(王莽称帝后定的新国号)” 朝提供理论根据而伪造的,不是经过 孔子删定的“真经”。它是新莽一朝 之学,所以叫“新学”,属于伪 经”。实际上古文经不一定是伪造的 东西,康有为的考证,主要是为宣传 政治改革而制造历史根据,以论证变 法理论的合理性。
《新学伪经考》之“新学伪经”: 这里指古文经。在中国历史上,从 西汉开始有一场今文经学与古文经 学之争。今文经是在秦始皇焚书坑 儒后,后人根据一些老人记忆口授 用当时通行的隶书笔录的。而古文 经据说是从曲阜等地夹墙中发现的, 是用秦以前篆文书写的。历来统治 者都认为古文经是真的,用来作为 指导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材料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材料解析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开眼看世界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材料一〕英国交易行使洋钱有五种:大者七钱二分,曰打拉①;中者三钱六分,曰哈打喇②,又曰花儿晋;小者一钱八分,曰时呤③。

又小者九分,曰半时呤④。

其最小者,只重二分半,曰边厘,又有名先士者⑤。

亦洋钱之类,每先士一个七厘二毫,每百个合大洋一元。

──林则徐《洋事杂录一》〔材料二〕庚子八月三日士丹顿供⑥广东在英吉利之东南方,约水程三万馀里。

该夷士丹顿来时,在途三个半月。

英吉利国王所居之地,名曰蓝伦⑦,在俄罗斯之西,约海程二十日。

蓝伦东方去一日,即荷兰国。

又走六七日,至士云顿⑧,另有国主。

又走一日,至颠没⑨,另有国主。

又走十日,至俄罗斯国主所居之地:布鲁臣深秘顿肚邦⑩。

回疆,在英吉利之东南,相距一月。

缅甸在英吉利之东,相距四五个月。

如由陆路,两月可到,须经俄罗斯过。

西藏在英吉利之东,相距两月,须走回疆,无路可通。

番鬼字典,名曰力神拉里,系已故之马礼逊所著。

──林则徐《洋事杂录六》【解读】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抗英期间,为了解西方,探讨御敌之策,十分注意搜集国外的情况资料,在组织翻译西方书报的同时,还向到过国外的中国人,来广州的外国人等询问,留下口述资料。

现存《洋事杂录》,为陈德培手录,现藏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林则徐是近代向国内介绍西方情况的第一人,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两则材料是对英国的介绍。

【注释】①打拉:dollar,元。

当时一种面值五先令的硬币。

②哈打喇:half dollar。

半元。

③时呤:shilling,今译先令。

④半时呤:half shilling,半先令。

⑤先士:cent,分。

⑥士丹顿:英国商人。

⑦蓝伦:即伦敦。

⑧士云顿:在今德国西北部,所指未能确考。

⑨颠没:即丹麦。

⑩布鲁臣深秘顿肚邦:圣彼得堡。

回疆:今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南部地区。

力神拉里:英语字典(dictionary)的音译。

马礼逊:英国早期来华传教士,汉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新派(戊戌变法): 君主立宪
革命派(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激进派(新文化运物 层面
制度 层面
思想 层面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解放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意义 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为什么说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活动分类 旗号
活动成就
军事工业
自 强
(1)安庆内军械所(2)江南制造总局 (3)福州船政局(4)天津机器制造局
民用工业 筹划海防
求 (1)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富 (2)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思想教育
考试说明
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一、地主阶级
1.抵抗派 ——“开眼看世界”
工业革命后西方先进生产方式传播 背景 鸦片战争战败,清朝危机四伏(阶级矛盾、民族危机)
林则徐:《四洲志》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代表
魏 源:《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实质:向西方学习,维护封建统治 意义:关注世界;思想启迪
结合引自魏源《海国图志》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 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1)《海国图志》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 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二:“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 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 之法。”
(1)创办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 (2)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3)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2014·江苏单科·22)(13分)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
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
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
材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
◎ 18--19世纪的世界 近代化潮流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启蒙思想影响扩展
英国的议会大厦
殖民扩张示意图
◎ 18--19世纪的中国 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单元线索
地主 阶级
民族 资产 阶级
无产 阶级
抵抗派(开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一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调动了十多万军队,先后有一名总督(裕谦)、 两名提督(关天培、陈化成)、七名总兵(张朝发、祥福、江继芸、郑国鸿、王 锡朋、葛云飞、谢朝恩)、二名都统(海龄、长喜)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 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不足百人,这显现了中国与西方之间巨 大的落差。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西方长技是什么? 魏源的思想又有怎样的局限性?(3分) ①长技: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②局限:仅认识到西方军事技术的先进性; 没有真正付诸实践。
《海国图志》的不同境遇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 然而,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最终 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直到1860年咸丰皇 帝才颁布了学习西方技术的上谕。
材料二 用忠臣而摒奸臣,这是中国古典政治学中最常青又最常见的定理之 一。……忠奸的理论所能得出的直接结论是:中国欲取得战争的胜利,只需罢 免琦善及其同党、重用林则徐及其同志即可,不必触动中国的现状。也就是 说,只要换几个人就行,无须进行改革。……于是,中国此时的任务,不是改 革旧体制,而是加强旧体制。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据材料二,传统的“忠奸理论”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这种认识导致 了什么后果?(4分)
原因:不用忠臣,用奸臣。(2分) 后果:反对(延误)改革,加强旧体制。(2分)
一、地主阶级
1.抵抗派 ——“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2.洋务派 ——“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代表: 实质:不改变封建制度前提下,利用西方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实践: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朝川济世 《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 日本的不同影响 》
《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 求海外知识幕府志士的必读书。 ……《海国图志》在 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大国崛起.日本》
制夷之梦-转瞬即逝
(2015·江苏苏锡常镇二模·22)(14分)近代中国的转折与发展,关键是思想的 转折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
治术类
周馥 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富以何者为先论。
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
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3分)
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体现:坚持纲常政教。
(2015·江苏单科·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 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 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
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C )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类别
命题者
试题
格致(自然(自 然 科学)类)类
龚照瑗 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最要论。
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而泰西艺
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
教育类
刘坤一 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
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
材料一中“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巨大落差”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试举例说明。(4分)
影响:开眼看世界(睁眼看世界);思想启迪(思想解放的开端;迈出向西方学 习第一步)。(2分) 举例:如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或《各国律例》、《华事夷言》)等。
(或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2分;人1分,事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