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
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心理障碍的发病情况及干预措施研究
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心理障碍的发病情况及干预措施研究刘霞,张巧利,吕安康①(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内科,重庆400000) 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心理障碍的发病情况以及干预措施和干预效果㊂方法筛选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入的5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利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对其心理状态进行测定,总结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合并心理障碍的发病情况,对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实施临床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心理障碍评分变化情况㊂结果5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合并心理障碍者200例,发病率40.00%,女性发病率62.50%,显著高于男性37.50%,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65岁患者发病率最高,50岁~64岁次之,<50岁最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本科及以上患者发病率显著低于高中及以下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干预后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焦虑评分㊁抑郁评分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㊂结论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年龄越大㊁受教育水平越低发生率越高,给予其临床干预有助于解除心理障碍,改善睡眠质量㊂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心理障碍; 发病情况; 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54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48(2020)05-0080-03作者简介:刘霞(1989-),女,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㊂从事心力衰竭的诊治及规范管理㊂①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科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病症类型〔1〕㊂‘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2〕指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呈现出逐年上升态势㊂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且此类疾病具有发病率高㊁致残率高㊁致死率高㊁再住院率高等特点,在死亡以及经济负担双重影响之下诱发心理障碍而形成 双心疾病”〔3-4〕㊂ 双心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包括:推迟和降低完全康复的几率;患者预后不良㊁社会功能衰退;提高抑郁以及自杀风险;阻碍心理和社会发育;丧失家庭以及社会支持;中断就业;存在反社会性㊁攻击性㊁对立违抗性行为;出院后多次再住院;丧失自尊和自信〔5-7〕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确立,在甄别并对症治疗各种 危及生命”的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外亦需要早期发现并干预 危险”的心理状态〔8〕㊂然而,由于 双心疾病”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关知识存在着较大的欠缺和薄弱之处,所以围绕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发病情况以及干预措施展开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故本次研究围绕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心理障碍的发病情况及干预措施展开深入分析,内容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在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筛选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入的5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259例㊁女241例;年龄44岁~74岁,平均年龄(59.50±1.50)岁;病症类型:心律失常150例㊁冠心病174例㊁高血压117例㊁风心病59例;病程时间2.5年~10年,平均病程时间(6.25±1.05)年;合并症:高血脂134例㊁糖尿病111例;吸烟史:有234例㊁无266例;酗酒史:有167例㊁无333例;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Ⅱ级89例㊁Ⅲ级359例㊁Ⅳ级52例㊂纳入标准:(1)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心血管疾病者;(2)认知功能良好,无认严重精神障碍者;(3)6个月内未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者;(4)未合并恶性肿瘤㊁感染性疾病或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者㊂排除标准:(1)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Ⅰ级者;(2)心血管疾病患者和(或)家属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㊂1.2 方法 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收入院后利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对其心理状态进行测定,单号项目及双号项目得分>7分为存在焦虑㊁抑郁㊂收集合并心理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㊁年龄㊁受教育程度㊂ 双心疾病”的临床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明确 双心疾病”护理原则㊂①顺势:顺着患者的话以及想法来应对及处理,尽量不纠正他或与其产生争执㊂②转移注意力:运用患者感兴趣的事情来转移其对某些事情㊁想法或者是观点的执着㊂③转弯:当一种干预措施不起作用时转换另一种方式㊂(2)临床干预㊂①注意语言交流㊂避免给出抑郁症㊁焦虑症诊断,而是给予抑郁状态㊁焦虑状态的诊断,以缓解患者负性心理状态㊂交流期间对患者病情表示理解,对患者病痛表示同情,耐心倾听和接受患者对疾病的描述,促使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㊂②提高社会支持㊂组织社会志愿者参与到患者的日常照护工作中,通过志愿者的陪伴来消除患者存在的孤寂感,打破患者故步自封状态㊂同时组织病情较轻的患者承担志愿者角色,在平时辅助医护人员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忙调试电视机㊁做CT 检查时帮忙推轮椅等措施,利用病友间的无缝隙交流给重症患者们带来信心㊂③用药指导㊂敦促患者按时㊁按剂量用药,包括原发病治疗用药㊁抗焦虑药物㊁抗抑郁药物等,围绕所用药物予以详细讲解,预见性告知可能会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类型及相应处理措施,消除患者及其家属存在的不必要的担忧和恐惧,当出现漏服情形时根据距离下次服药时间长短决定是否补服,即:漏服时间距离下次用药时间<1/2者足量补服,超过该时间段则不予补服,下次足量用药〔10〕㊂④对症护理㊂高热者体温不超过39℃时叮嘱其大量饮水,采用温水擦浴㊁腋下㊁腹股沟㊁头部等部位放置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降温处理㊂体温超过39℃时采取物理降温+口服退热药物处理㊂出现呼吸困难时予以低流量吸氧,氧流量控制在每分钟2L,吸入湿度80%㊂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叩背排痰,如有必要实施雾化吸入,解除患者病情发作时存在的濒死感㊂⑤中医特色护理㊂(1)饮食调护:根据中医体质辨识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理气解郁功效的食物,如㊁金橘㊁柚子㊁黄花菜㊁菊花㊁大麦等,避免摄入收敛酸涩的食物,如柠檬㊁南瓜㊁泡菜等㊂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添加食疗方,如行气解郁的三花茶;疏肝解郁的黄花菜瘦肉汤等㊂(2)情志调摄㊂敦促患者与其他人相处,心境低落时及时向其他病友或者是护理人员倾诉㊂平时于病房内播放节奏欢快㊁旋律优美的音乐曲目,看适宜的喜剧㊁励志剧㊁轻松愉快的相声㊂(3)穴位保健㊂选取合谷穴㊁太冲穴,以指揉的方法按摩以上穴位,每个穴位2min~ 3min,每天1次~2次㊂⑥组织群体性娱乐活动㊂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组织其参加 发泄式”锻炼,如慢跑㊁太极拳等,也可参与下棋㊁打牌等娱乐活动,分散其注意力,每周3次~5次㊂⑦睡眠干预㊂于病房周围醒目区域张贴警示标识,提醒来往人员注意保持安静,为患者营造一个静谧的病房环境〔12〕㊂缺乏安全感的患者由临床干预小组成员陪护左右并轻拍患者,助其入眠㊂1.3 观察指标 取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发病情况㊁焦虑评分㊁抑郁评分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为观察指标,其中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发病情况包括总体发病率㊁不同性别㊁不同年龄㊁不同受教育程度发病率;焦虑评分㊁抑郁评分㊁焦虑程度㊁抑郁程度利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15〕测定,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为0分~21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16〕测定,总分0分~21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㊂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等级资料以Z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发病情况 5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合并心理障碍者200例,发病率40.00%,女性发病率62.50%(125/200),显著高于男性37.50%(75/200),存在统计学差异(χ2= 12.500,P<0.05)㊂>65岁患者发病率52.00% (104/200),50岁~64岁患者发病率30.00% (60/200),<50岁患者发病率18.00%(36/200),三者发病率相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0.004,P< 0.05)㊂本科及以上患者发病率27.00%(54/200),显著低于高中及以下患者73%(146/200),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2.320,P<0.05)㊂2.2 干预前后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计量指标对比 干预后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焦虑评分㊁抑郁评分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㊂表1 干预前后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计量指标对比(⎺x±s,分)时间段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干预前(n=200)16.00±1.0015.00±1.0017.25±1.25干预后(n=200)8.50±1.508.00±1.0010.00±1.00 t58.83570.00064.050P0.0000.0000.0003 讨论 本次研究中5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合并心理障碍者200例,发病率40.00%㊂苏丹丹等〔17〕在对128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调查后证实, 双心疾病”发病率为20.60%,与本次研究结果相吻合㊂由此结果提示, 双心疾病”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公共卫生问题㊂在不同性别发病率比较上,女性发病率62.50%,显著高于男性37.50%,>65岁患者发病率最高,50岁~64岁次之,<50岁最低,表明心血管内科患者合并心理障碍的几率高,且性别㊁年龄对其发病具有重要影响关系㊂原因在于相较于男性,女性的心思更为细腻,受到疾病及外界刺激时心理状态更容易发生波动〔18-20〕㊂然而,除了以上因素外,本次研究进一步指出,本科及以上患者发病率显著低于高中及以下患者,表明受教育程度与 双心疾病”的发生亦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成为全文创新点之一,缘由在于受教育程度越高,则其对心理障碍的认知水平越高,对抗负性心理状态的能力也就越高㊂双心疾病”患者存在的负性心理以焦虑㊁抑郁常见,并且此种负性心理状态直接削弱其睡眠质量,所以采取的临床干预措施亦需要围绕以上内容开展㊂在 双心疾病”干预效果方面,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焦虑评分㊁抑郁评分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较干预前显著下降,表明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干预措施行之有效,而临床干预举措亦属于创新点㊂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年龄越大㊁受教育水平越低发生率越高,给予其临床干预有助于解除心理障碍,改善睡眠质量㊂参考文献:〔1〕 王鹏,徐铎源.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评估及干预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3):36.〔2〕 胡盛寿,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9,34(3):209.〔3〕 刘梅颜.双心医学:精神心理因素引发心脏损伤〔J〕.中华内科杂志,2017,56(11):857.〔4〕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双心学组.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4):1659.〔5〕 余国龙,邓云龙.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障碍的识别与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2):2750.〔6〕 寇威,王景春,王晓雪,等.临床药师参与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管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9,16(1):4.〔7〕 王春,白严峰.一例中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交感风暴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2):193.〔8〕 黄秀钦.心理护理对急性左心衰患者心理障碍及病情改善的作用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8(1):79.〔9〕 朱宁.双心医学病例解析 重视双心医学的双向相关问题〔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8):2172.〔10〕 BLACKBURN R,OSBORN D,WALTERS K,et al.Sta⁃tin prescribing for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st people with severe mental illness:Cohort studyin UK primary care〔J〕.Schizophr Res,2018,19(2):219.〔11〕 马文林.GICR-IACPR心血管疾病预防和康复最佳心理实践意见书精要〔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8):2151.〔12〕 韩雷.双心护理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㊁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77.〔13〕 TOUKHSATI SR,JOVANOVIC A,DEHGHANI S,et al.Low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J〕.EurJ Cardiovasc Nurs,2017,16(1):64.〔14〕 王玲,黄碧霞.睡眠障碍与心血管不良代谢有关联 2016年AHA睡眠时间和质量对生活方式和心血管代谢健康影响的科学声明解读〔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z2):135.〔15〕 王银芝.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9):99.〔16〕 李玉东.双心护理联合放松训练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应激㊁睡眠质量和意外事件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2):102.〔17〕 苏丹丹,程小军.我院心血管内科不同人群双心疾病发病率调查〔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0):115.〔18〕 胡大一.让"双心医学"服务模式落地 充分重视精神心理问题的医生教育和科普〔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8):2150.〔19〕 陶贵周,张川海.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评估及干预措施〔J〕.医学与哲学,2017,38(6):16.〔20〕 郜琳,王倩,刘永政.抑郁对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情转归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42(9):1071.(收稿日期:2019-11-10;修回日期:2020-01-30)。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的疗效研究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的疗效研究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
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安全有效。
标签:冠心病心理障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Study on curative effect of Flupentixol and melitracen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mental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SHAO Peng,HAN Guo-jie,YANG Da-wei,GAO Zhan-yi(Hebei cangzhou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Hebei Cangzhou 061000,China)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冠心病的发病率正逐年提高。
因该病常反复发作,患者需反复住院治疗,临床上常合并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本研究以33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心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常规的内科治疗为基础,再辅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观察其两组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对所有入院患者进行评分。
焦虑抑郁:①HAMA≥7分,②HAMD≥8分。
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黛力新治疗冠心病伴情绪障碍临床效果及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
黛力新治疗冠心病伴情绪障碍临床效果及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作者:袁娟洪海燕邹锋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7年第31期【摘要】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冠心病伴情绪障碍临床效果及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 60例冠心病伴情绪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冠心病常规治疗及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黛力新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及躯体化症状评分变化,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前焦虑、抑郁及躯体化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焦虑、抑郁及躯体化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黛力新治疗冠心病伴情绪障碍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及躯体化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可为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情绪障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心理状态DOI:10.14163/ki.11-5547/r.2017.31.080冠心病患者在临床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情绪障碍,主要包括焦虑、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效果。
若冠心病治疗中未及时疏导患者的情绪障碍,则易造成恶性循环,提示临床上仍需不断探讨冠心病伴情绪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案[1]。
为探讨黛力新治疗冠心病伴情绪障碍临床效果及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在本院就诊的60例冠心病伴情绪障碍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心理疏导和常规基础上黛力新治疗两种方案进行对照性研究,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伴情绪障碍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经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5.18±4.86)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2.09±0.97)年;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65.23±4.81)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病程(2.11±0.97)年。
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摘要】黛力新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和焦虑抑郁障碍的药物,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通过分析黛力新的药理作用以及在治疗冠心病和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发现黛力新对这一患者群体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进一步探讨了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疗效机制,并总结了临床研究结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黛力新在这一领域的临床疗效,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为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参考,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黛力新、冠心病、焦虑、抑郁、合并障碍、临床疗效、药理作用、疗效机制、临床研究、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
冠心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这些情绪问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焦虑和抑郁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焦虑会导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抑郁则会影响患者的生活态度和治疗依从性。
针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治疗,近年来黛力新作为治疗药物备受关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对患者心血管症状、焦虑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和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黛力新在治疗冠心病患者中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2.探讨黛力新在治疗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的作用机制和疗效;3.分析黛力新在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具体疗效表现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准确的治疗方案;4.总结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今后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1.3 研究意义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的疗效分析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而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过度焦虑、紧张、烦躁等症状。
这两种疾病的共同存在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如何有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西医药物为主,但随着中医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不断深入,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疗效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
一、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发生与气血失调、情志不畅、肝郁化火等密切相关。
气血失调导致心脉失养、心神不宁;情志不畅导致气机郁滞、瘀血内生;肝郁化火导致热毒留结。
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关键是调和气血、疏肝解郁、清热解毒。
1. 调和气血中医认为气是人体的生命活动之源,血是气的载体。
气和血的运行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心脏的功能,因此调和气血是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首要任务。
常用的药物有当归、熟地黄、人参等。
2. 疏肝解郁中医认为情志不畅可导致肝郁,肝郁可生内火,内火上炎可致心火上炎。
疏肝解郁的药物有枸杞子、柴胡、郁金等,可以舒肝理气,散郁宽中。
3. 清热解毒中医认为热毒内蕴可致气机阻滞,气机阻滞可生瘀血,瘀血内生可引发心脉瘀滞。
清热解毒是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药物有黄连、栀子、金银花等。
西医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β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断剂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心血管症状,但对焦虑症的疗效有限。
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心理疏导等,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焦虑症状,但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可以充分发挥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取长补短,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中医通过调和气血、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而西医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可以减轻焦虑症状,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健康。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在100例冠心病伴情绪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在100例冠心病伴情绪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在治疗冠心病伴情绪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我们选取了10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显示,该药物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减轻症状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治疗方案简单易操作,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在疗效观察中,大部分患者表现出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心理评估结果也显示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在治疗冠心病伴情绪障碍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有效性,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加强随访观察,以更全面地评估其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冠心病、情绪障碍、患者、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心理评估、有效性、临床应用、前景展望、局限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胸痛、气促和心悸等。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冠心病患者中伴有情绪障碍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
情绪障碍不仅会加重冠心病患者的症状,还会对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对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在冠心病伴情绪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在冠心病伴情绪障碍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通过对100例冠心病伴情绪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和心理评估,分析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局限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可靠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在治疗冠心病伴情绪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患者情绪状态和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1. 评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在冠心病伴情绪障碍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2. 比较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与传统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和心血管功能方面的差异;3.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4. 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效治疗冠心病伴情绪障碍患者的参考和指导。
氯硝安定辅助常规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临床观察
氯硝安定辅助常规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5-07-13T08:40:26.65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尚江涛[导读]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 进行处理,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尚江涛【摘要】目的:对氯硝安定辅助常规药物在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观察。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 年1月至2012 年12 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患者100 例,其中有高血压患者60 例,冠心病患者40 例,对患者应用氯硝安定辅助常规心血管疾病常规药物开展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通过对患者开展氯硝安定辅助常规药物开展治疗,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与心理障碍都得到有效改善,患者治疗后的心理评价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氯硝安定辅助常规药物开展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氯硝安定;常规药物;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中图分类号】R3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202-0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并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研究发现,心理精神障碍等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临床上,积极为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开展有效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主要对我院2012 年1 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00 例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予以简单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2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间收治的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患者100 例,其中具有男性患者65 例,女性患者35 例,患者的年龄处于35 岁到70 岁之间,其中有高血压患者60 例,冠心病患者40 例。
心血管疾病伴发心理精神障碍的对策探析
心血管疾病伴发心理精神障碍的对策探析作者:谌利民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根据本文选取资料综合分析心血管患者存在的心理精神障碍,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对策。
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6月到2011年6月间接收的11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110例患者都伴随有恐惧或抑郁等精神障碍。
我院对这些患者除了进行常规的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之外还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进行护理和治疗。
结果患者经过详细的心理治疗之后,心理状况得到良好的改善,只有3例患者由于病情比较严重转院治疗。
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医疗质量。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心理精神障碍;综合治疗现代的人们每天都要面临巨大的压力,再加上不科学的生活方式,造成了人们的身体素质低下。
心血管疾病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是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凶手。
而且由于患者无法实现大脑的充足供血和供氧,很多患者伴随出现各种心理疾病。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不仅要针对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进行及时治疗还要具体分析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状况并对患者进项细致的心理治疗。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09年6月到2011年6月间接收的11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这些患者全部伴有心理疾病,其中男性患者有60例,女性患者有50例;年龄在47岁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89岁;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有20例,大专以下但是在小学以上的有70例,其余的20例患者属于小学或者小学以下的学历;患者中有33例属于心绞痛,25例患者属于心肌梗死,12例患者属于心律失常,20例患者属于心脏瓣膜病,20例患者有高血压疾病;有32例患者有吸烟史,15例患者有饮酒患者,全部为男性患者。
这些患者有20例患者伴随抑郁症,50例患者伴随有恐惧,40例患者伴随有抑郁症和恐惧症。
1.2方法1.2.1临床诊断患者入院之后,我院先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并焦虑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并焦虑症的临床效果分析心血管疾病和焦虑症是两种常见的疾病,对于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传统中医和西医结合治疗这两种疾病的方法值得探讨。
本文旨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和焦虑症的临床效果。
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等。
焦虑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患者表现出持续不安、恐惧和紧张等症状。
心血管疾病和焦虑症常常相互影响,治疗中需要综合考虑心理和身体健康。
传统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和焦虑症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和推拿等。
中药治疗可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减少血液黏稠度,降低血压和心脏负荷。
针灸可以刺激经络,平衡气血,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推拿可以舒缓身体的紧张和压力。
西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和介入治疗等。
常用的药物包括降压药、扩血管药和抗凝血药等。
手术和介入治疗主要适用于严重的心脏病、冠心病等需要手术干预的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和焦虑症的临床效果已经得到了一些研究的证实。
一项对200名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的研究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中医药和针灸治疗也可以有效缓解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和焦虑症仍然存在一些限制。
不同的患者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和监督,对中药的使用需要谨慎。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程较长,患者需要耐心和坚持。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和焦虑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但是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并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患者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积极配合治疗措施,改善心理和身体健康。
氟哌噻吨美利曲新片明显改善心血管患者的心理障碍症状
组 配 对 的 方 法 , 取 做 到 每 对 的其 他 治 疗 相 同 。 争
1 观察指标 : . 3 安全性观察指标有治疗前 后血 、 、 尿 便常规检 查和肝 、 。 能疗 效性观察指标有 临床症 状 、 电图 、 肾功 心 汉密顿 抑郁量表( A H MD) 测定及神经功能损失评 ” 。 1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 S 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 . 4 P S1 . 析, 计量 资料 以
表 2 2组 患 者 H AMD测 定 情 况 比较 ( ) ;
者 的心理障碍 , 无任何不 良反应。
3 讨 论
近几年来 , 随着社会压力和生活方式 的改变 , 心里疾病越 来越受到人们 的重视 , 但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 , 对于此类疾病
的认 识均很不足 , 心里疾病 可以单独发生 , 也可以继发 于躯体
74  ̄
9 4) ± 2
O0 3 .0
OO O .2
闷, 心悸 , 出汗等。许多时候很难鉴别是单纯心理疾病还是 同 时伴有 内科 疾病 ,O世纪 9 2 0年代 时我 国综合性 医院的调查 中 , 16 3 在 7 例连续心血管 内科 门诊患者 中, 抑郁和焦虑等心 理障碍患者 7 . 91 %以躯体疾病就诊 , 而综合 医院的其他疾病
・6 ・ 3
神科 门诊 , 但若 发作时有躯体症状时 , 为许 多内科 医生由于 作
规, 结果均未发现异常变化 。说 明黛力新明显改善心 血管患
实用 医技杂 志 2 1 0 0年 1 月第 l 7卷第 1期
Ju f rcia Meia eh iu s Jn a 2 1 ,v 1 1 ,N . omM o at l dcl c nq e , au w 0 0 0. 7 0 1 P c T
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常见心理障碍诊疗体会
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常见心理障碍诊疗体会摘要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就诊于心内科,笔者对“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躯体形式障碍及癔症”这四种心内科常见心理疾患的临床诊疗体会进行报告。
关键词心血管系统症状广泛性焦虑躯体形式障碍癔症广泛性焦虑此类患者多以“心慌、胸闷、气短”为主诉就诊于心血管内科,临床表现为长期的心悸、心慌、出汗、胸闷、胸背和肩部肌肉酸痛、呼吸急促、口干、便秘、腹泻、尿频、皮肤潮红及苍白,及不易缓解的紧张和不安,做事时心烦意乱,没有耐心;与人交往时紧张急切;极易朝坏处想;休息时也坐卧不宁,严重时可出现肢体发抖、全身肉跳及肌肉紧张性疼痛等。
过度焦虑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体内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物质释放过多,进而引发一系列以心血管系统躯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症候群。
在心内科反复就诊,常常被误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心肌炎、更年期综合征。
检查发现:心率偏快(90~130次/分,部分伴发房早或心电图st-t改变),血压正常或轻中度增高(以舒张压增高为主,并且波动大,治疗反应脆性大),实验室检查可排除器质性心血管疾病。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焦虑总分14~38分。
惊恐发作患者经常急诊入院,心电图检查可见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0~160次/分,有时伴有st-t改变,血压增高,因此经常入住心血管内科。
发作时间一般为5~20分钟,很少持续1小时以上,急发急止,反复发作,发作间期正常。
且可自述发作时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仿佛窒息将至、疯狂将至、死亡将至。
患者宛如濒临末日,惊恐万状,且伴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如胸痛、心动过速;呼吸困难、严重时有窒息感;头痛、头昏、晕厥和感觉异常,也可有出汗、腹痛、全身发抖或全身瘫软等症状。
发作过后仍心有余悸,焦虑的情绪体验不再突出,代之以虚弱无力。
惊恐障碍患者直接就诊于精神心理科的并不多见,往往按冠心病、高血压、嗜铬细胞瘤住心内科,因得不到正确治疗而丧失工作能力。
舍曲林用于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将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 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治疗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差,使用抗抑郁药物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此外,老年人 对心理治疗的依从性也较差,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机遇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对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认识加深,越来越多的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不 断涌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预后。同时,医生也需要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 况,将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分别进行评分, 对比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变化及心功能指标改
善情况。
治疗效果评价结果
心理障碍症状改善情况
经过8周的治疗,患者的HAMD和HAMA 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
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经过8周的治疗,患者的LVEF和NTproBNP水平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舍曲林还可用于治疗焦虑症、惊恐发作等焦虑症状,以及 用于预防自杀和自残行为。
舍曲林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舍曲林的副作用包括口干、便秘、头痛、恶心、失眠 等,其中口干和便秘较为常见。
舍曲林与一些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如与华法林、氟卡 尼等抗凝药物合用时,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舍曲林可增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死率,因此在使用 时应谨慎,特别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病理生理
心脑血管疾病可导致心肌缺血、 心力衰竭等,而心理障碍则可引 起血压波动、心率增快等,两者 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
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理障碍患者临床研究
生命质量分析
生活质量评分
经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后,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普遍提高。其中,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 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分均得到了显著改善。这表明该药物对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产生了积极影响。
心理健康状况
研究还发现,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而治疗后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这 进一步证实了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在治疗心理障碍方面的有效性。
04
结论与讨论
结论
01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能够有效缓 解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心 理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02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心肌梗死 后心绞痛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 显著的改善作用,对患者的生 活质量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03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心肌梗死 后心绞痛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 理状态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
这些并发症可能会进一步加重 患者的病情,影响其生活质量 。
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可能无法 完全解决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 理障碍患者的需求。
研究目的
比较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与其他药物在治疗心 肌梗死后心绞痛心理障碍患者方面的差异。
总结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在治疗心肌梗死后心 绞痛心理障碍患者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在治疗心肌梗死后心 绞痛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
01 02
心理障碍发生率
在接受调查的100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理障碍患者中,有60%的患 者被诊断为焦虑症,40%的患者被诊断为抑郁症。这表明心理障碍在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中较为普遍。
心理障碍与病程关系
研究发现,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生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这提示 心理障碍可能与心绞痛的持续时间有关。
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我们需要了解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疾病特点。
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
而焦虑抑郁障碍则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情绪障碍,患者表现为焦虑、抑郁、情绪波动等症状。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常常由于心脏疾病的持续疼痛和对疾病的恐惧而导致情绪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了解黛力新在临床上的疗效,我们对一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
选取了50例确诊为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周期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和心理评估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冠心病症状显著改善,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心功能提高,体力活动耐受性增加。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缓解,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药物耐受性良好,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综合以上临床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黛力新在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它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血管症状,减轻疼痛,还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促进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黛力新还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在临床中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关于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还相对较少,一些研究结果仍需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不尽相同,临床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临床治疗体会
在 心血管疾病的常 规治疗基础上 ,伴 有焦 虑或抑郁 的患者同时应
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选用苯二氮革类如阿普唑仑、舒
乐西泮 、氯硝 西泮等。抗抑郁药物选用S R类 :帕罗西汀、氟西汀 、 SI
舍 曲林等 。使 用此类药物必须注意 , 量应从少至多缓慢 加量 ,避免 剂
施,有效减轻了危重患者其孤独感。第四, 对于明显存在有焦虑抑郁
的一些患者 ,进行针对性 的干预与药物治疗 的同时 ,邀请专职 的心理 咨询师再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 4结 论 心血 管疾病 多 发生在 老龄 人群 中,但最 近几 年的研 究 显示 ,心
神上的支持和行为上的理解,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 积极配合 治疗 和护理 。患者 出院后 ,应取得家属 的协助 ,提 高家属 的 以区分。明确患者的心理障碍并及时给予治疗 ,对提 高心血管疾病
的治疗 效果和 预 防 复发很 重要 。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心理障碍 ;临床治疗;体会
中图分 类号 :R4 7 94 5 :R4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一般 资料 选择我 院20 年 1月至2 1年 1j期间 15 08 0 0 0 2q 0 例心血 管疾病病例 ,
其 中冠心病患者3例 ,高血压患者4例 ,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2 例 , 8 7 0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7- 14 (0 1 3 05 - 2 6 1 89 2 1 )3- 1 2 0 度 的心理 障碍 。 32心血管 疾病患者心理 障碍其诊 断的方法主要包 括 问卷与诊 断性面 . 谈 以及通过精 神科 医师进 行诊断等 ,往往局 限在 精神科 的诊断【。而 3 ] 对 于非精神科 的医护人员来说 ,应 用问卷法 ,其操作 简单并且易于掌 握 和实施 ,同时重复性较强 , 别在H mio焦 虑量表 ( A 特 a ln t H MA)、 抑郁量表 ( A H MD)的测试 中,特异性较好 ,同时也 能够迅速准确 的 为医师提供 信息 以进行动态观察” 】 。 3 . 文献报道 ,患者 心血管疾病 与焦虑 抑郁情 况 ,可能存 在有 关 3据 J 联的病生机制 ,患者神经与生化 以及内分泌等临 床指 标的改变 ,都 能 够导致其心肌 缺血的加重与心 电异 常的发生 。与 此同时 ,患者心理 因 素与 身体 因素也 会引 发焦 虑反应 ,能够 导致 血压 的升 高与心 率的 增 快 ,以及应激 能力的增强等 。如果 患者不能够适 应机 体的这种调 节反 应 ,便会导致 其正常情 况下 的应激 反应发展为疾 病状 态 ,从而 产生慢 性的广泛性焦 虑与惊恐 障碍 ,而在 治疗上想要 改变患者这种应激 的反 应与疾病状态 ,并非单凭某种 药物进行治疗或者 某种诊治手段就 能有 效缓解 ,还必 须进行综合性 的治疗 ,而心理干预 与药物治疗相结 合就 显得尤为重要 。 3 . 4对本 组患者进 行综合性 的心理 干预后 ,患者焦虑抑 郁的症状均 能 够得到有效 缓解 ,分析原 因如 下 :第一 ,针对 躯体性疾病积极 进行治 疗 。第二 ,对 心理障碍特别对 症状 比较严重 的一些女性患者 给予积极 的心理干预措 施 ,同时进行 抗抑郁的药物 治疗 。第三 ,患者 家属能够
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急诊就诊者 ,在2 0 0 3 年以后患痴呆的风险翻倍【 4 】 。李明 对5 5 例老年糖
尿病患者 进行 回顾性 分析显示 ,年龄 ≥7 O 岁者低血 糖发生率升 高。本 文0 7 6 0 例 发生低血糖 的2 型糖 尿病患者 中,6 O 岁 以上老年人 占8 5 . O %, 而且随着年 龄增长 ,肾脏 功能及肝酶 活性的下降影 响磺 脲类药物及胰
h o s p i t a l i z e d p a t i e n t s [ J ] . D i a b e t e s C a r e , 2 0 1 3 , 3 6 ( 5 ) : 1 1 0 7 — 1 1 1 0 . [ 4 ] Wh i t me r R A, K a r t e r A J , Y a f f e K, e t a l , H y p o g l y c e mi c e p i s o d e s a n d
r i s k o f d e me n t i a i n o l d e r p a t i e n t s wi t h t y p e 2 d i a b e t e s me l l i t u s [ J ] .
岛素的代谢 ,进而增加其降糖效果,可见老年患者在治疗中更易发生 低血糖。 综上所述,低血糖在2 型糖尿病尤其是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
J A MA, 2 0 0 9 , 3 0 1 ( 1 5 ) : 1 5 6 5 — 1 5 7 2 .
[ 5 ] 李明 . 老年 糖尿病 患者 低血 糖 回顾性 分析 [ J 】 . 临 床 内 科 杂
心脑血管疾病合并抑郁症的中西医临床研究现状
高于普通人群 , 糖尿病患 者中伴抑郁症 的发生率为3%, 3 国内
有人对 10 高血压病患者进行 了情 绪障碍调查 ,结果显示 0例
见, 经应用赛乐特 2 g 0m 口服 , 日1 , 每 次 治疗4 周后 , 抑郁评 分
应在 内的生理调节系统 。 许多研究均证 明, 重症抑郁 症未 经治 心律失常的发生 明显少 于对照组 (≮ . 1 。杨季明[在百忧 P 00) 0 经百忧解治疗后焦 疗 的患者 中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 中皮质醇升高 , 而导致 解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抑郁患者时发现 , 血 进
递质含量 , 而改善抑 郁和焦虑 症状 。颜洋 等 运用赛乐 特 从 ( 择性5 羟色胺 再摄取抑制剂 )治疗 4 例心血管疾病并 发 选 一 0
切 , 前相关研究结果提示 : 目 抑郁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病理生理
进展 中的一个独立高危 因素。在对血脂异常 、 高血压病、 糖尿 抑郁症患者 , 结果痊愈率6 .%。 0 0 常鹏 对25 1例心血管疾病患
治疗 , 其疗效高 、 良反应 小、 不 安全有 效。 黛力新主要是 通过提
机制 、 因病机及 当前 的中西医临床研究等方 面综 述如下。 病 l 现 代 医 学 研 究
抑郁 症对心 脑血 管疾病 的影响 的机制 目前还 不十 分确
高突触间隙多巴胺 、 甲肾上腺 素及 5羟色胺 (一 T 等神经 去 一 5H )
( 建 中医药大 学 , 福 福建 福 州 3 0 0 ) 5 0 3
关 键 词 : 脑 血 管疾 病 ; 心 抑郁 症 ; 述 综 中图 分 类 号 : 7 9 R 4. 7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7 8 (0 10 — 0 2 0 10 — 4 6 2 1 )4 0 5 — 2
黛力新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障碍中的应用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9年第6卷第16期2019Vol.6No.16149黛力新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障碍中的应用郭 进(内蒙古包头云龙骨科医院ICU ,内蒙古 包头 014010)【摘要】目的 研究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中,并用黛力新的理论基础及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包括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二尖瓣脱垂、β受体高敏症等,于原有药物基础上并用黛力新10.5 mg ,2次/d 。
结果 临床有效率在90%以上,使用黛力新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抑郁焦虑程度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在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中,并用黛力新能获得更佳疗效。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心理障碍;黛力新;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16.149.02心血管疾病又被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指心脏和血管等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发生疾病,经常反复发作,完全治愈的可能性较小,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
因此,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心理障碍,对患者的治疗造成不同程度的阻碍[1]。
本文通过对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进行分析,对黛力新的应用进行研究,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是37岁~81岁,平均年龄是(58.68±6.58)岁;二尖瓣脱垂5例,冠心病8例,原发性高血压10例,慢性心力衰竭11例。
排除过敏体质、残疾和精神疾病等疾病;本次实验经伦理委员会和患者本人同意。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正规的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服用黛力新10.5 mg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进行治疗,2次/d ,每日在早晨和中午各口服1片黛力新(生产企业:单买灵北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30126),可以根据病情增减1片药物.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和抑郁焦虑程度评分,采用HAMD 和SF-36调查表进行评分。
黛力新治疗心血管病合并心理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08(2019)24-0病情易反复,临床表现有月经紊乱、白带异常或 者不孕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1]。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治疗慢性 盆腔炎的药物是甲硝唑,但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次研究选择我院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2 月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 84 例进行分组治疗,研讨桂枝茯苓汤加减对慢性 盆腔炎患者疗效,报告见下。
2.1 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 ,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 92.86%,高于对照组的 66.67%,差异 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对比两组有效率 [n(%)]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X2 P
例数 42 42 -
显效 32(76.19) 20(47.62)
-
有效 7(16.67) 8(19.05)
-
无效 3(7.14) 14(33.33)
-
有效率 39(92.86) 28(66.67)
8.924 0.003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率 , 实验组复发率为 4.76%,低于对照组的 23.81%,差异显 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 2 对比两组复发率 [n(%)]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研究对象为我院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2 月收治的 84 例慢性盆腔 炎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42 人。其中,对照组年龄 23-46 岁,中位年龄为 (36.35±7.32)岁,病程 1-3 年,平均病程(1.23±0.45)年。实验组年龄 23-45 岁,中位年 龄为(36.97±6.83)岁,病程 1-3 年,平均病程(1.31±0.39)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资料 经过统计软件分析得出,P>0.05,可进行试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
发表时间:2015-11-05T14:36:15.68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7期供稿作者:关义松张红艳
[导读] 四川长城肾脏病医院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临床涉及循环系统的全身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关义松张红艳(四川长城肾脏病医院 610041)
摘要:目的:对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在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2011 年7 月至2013年7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 例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对所有患者均给予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接受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心态均得到了明显改善,90%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提升,10%的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缓解;通过对患者长达半年的随访调查,患者的复发率也得到了大幅度降低。
结论:将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应用到心血
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态,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提升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治疗效果;心理障碍;心血管疾病【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032-01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临床涉及循环系统的全身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不健康的饮食、肥胖、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心理障碍疾病会加重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因此对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就主要对随机选取2011 年7月至2013 年7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 例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 年7 月至2013 年7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 例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这98 例患者患者中有38 例患者为女性患者,60 例患者为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分布在35 岁到79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81±6.53)岁,其中有43 例患者为高血压,35例患者为冠心病,20 例患者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且所有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
1.2 心理评估方法采用心理评估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有效评估,其心理评估量表包含了:专门性量表和综合性量表,其专门性量表又包含了:90 项症状清单、抑郁量表、焦虑量表;其综合性量表主要是对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治疗效果、功能水平、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综合鉴定的量表[1]。
1.3 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均给予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1)其药物治疗的具体方法为:在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对伴随有抑郁的患者则选用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对伴随有焦虑的患者则选用氯硝西泮、舒乐西泮、阿普唑仑等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在对患者使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时,药物的使用剂量应从少到多慢慢进行加量,从而有效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2)心理治疗的具体方法为: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抵抗、绝望、应激、猜疑、忧虑等不良心理,然而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会刺激患者末梢神经释放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因此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进行有效观察,并主动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多关心和安慰患者,给予患者行为上的理解和精神上的支持,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以便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对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有效指导,鼓励患者多参加体育锻炼,时刻保持开朗的心境,坚持持续治疗[2-3]。
2 结果接受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心态均得到了明显改善,90%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提升,10%的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缓解;通过对患者长达半年的随访调查,患者的复发率也得到了大幅度降低。
3 讨论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临床涉及循环系统的全身性疾病,易发于高龄人群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一旦患者的内分泌、生化、神经等临床指标发生改变,则会引起患者心电异常、心肌缺血加重,由此可见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与焦虑忧郁状况可能存在某种相关联的病生机制,同时患者的身体因素与心理因素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反应,进而引起患者应激能力加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如果患者不能够对机体的这种调节反应进行有效适应,则会导致患者正常情况下的应激反应逐渐发展成为疾病状态,最终引发患者出现慢性的广泛性惊恐与焦虑障碍,如果想通过单纯的某种诊治手段或者某种药物进行治疗来有效改变上述的疾病状态与应激反应,其很难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必须将综合性的治疗应用到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显得特别重要[4]。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所有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进行积极有效治疗,对存在忧郁心理障碍的患者使用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物,对存在焦虑心理障碍患者使用氯硝西泮、舒乐西泮、阿普唑仑等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对存在严重心理障碍患者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给予患者行为上的理解和精神上的支持,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对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有效指导,鼓励患者多参加体育锻炼,时刻保持开朗的心境,坚持持续治疗,研究结果得出,接受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心态均得到了明显改善,90%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提升,10%的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缓解;通过对患者长达半年的随访调查,患者的复发率也得到了大幅度降低。
综上所述,将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应用到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态,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提升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1] 赵鹏,王艳娉.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2,24(6):427-429.[2] 谢艳红.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26(15):516-518.[3] 徐祥凤.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5(9):351-353.[4] 马明辉,马丽丽,苗玉梅,等.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精神障碍的治疗[J].中国厂矿医学,2012,24(17):364-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