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鲁迅骂过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先生是五四运动中的一代骁将,中国新文化的奠基人之一。毛主席给予他很高的评价,指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国新文化的方向。即便在20世纪30年代的当时,虽有"左"的右的以及自称"中间"的各方势力夹击,进步青年却一直奉他为精神领袖。鲁迅因其文风泼辣,力透纸背,经常在文坛犀利的批评和自己不同见解的人和事物。随手一列,他骂过或者冷嘲热讽过的人有吴稚晖、陈源、徐志摩、章士钊、胡适、林语堂、梁实秋、郭沫若、周扬、成仿吾、章克标、邵洵美等,与他打过一点笔墨官司的人里甚至还有夏衍、朱光潜、李四光、施蜇存等。我们也不妨来看看鲁迅“骂”过的人的以后的几种情况。被鲁迅骂过的人,不一定都错,更不一定都坏,比如郭沫若、成仿吾的创造社太阳社诸君子,周扬、田汉等"四条汉子",都是好样的革命家,包括章士钊老先生和梁实秋老先生,依然德高望重。被鲁迅所喜欢的人,解放以后好象都倒过一点霉。“奴隶总管”胡风成了反革命,丁玲、冯雪峰是右派,而被鲁迅引以为战友的瞿秋白,文革中从烈士一下子变成了"不足为训"的叛徒。当然后来这些人也都平反了。也有被鲁迅骂过现在真成了坏人的如迪克即张春桥。探讨鲁迅先生的缺点与不足,是可以的,但鲁迅的精神决不容亵渎。下面,我们把被鲁迅骂过的名人找重点的说一下:

梁实秋看到这个名字,我们恐怕马上就想到了鲁迅先生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而他也是与鲁迅先生笔战时间最长的一位现代文化名人。二人的笔战,起初系由对文学的阶级性的不同看法引起,后又延伸到很多方面。留学美国,师从白璧德的梁实秋主

张文学的人性论,而鲁迅却持相反的意见。可以说,论战之初,还主要在文艺思想的学术范围内,但渐渐双方都过火了,都在一定程度上掺杂进了强词夺理、意气用事,甚或抵毁谩骂,正是在此特定的氛围中,鲁迅先生才写下了《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而梁实秋也著文《鲁迅与牛》予以反击。陈西滢即陈源。女师大风潮及“三.一八惨案”发生时,他在《现代评论》的“闲话”专栏发表文章,貌似公正而实偏袒校方,甚至暗示此次风潮系由鲁迅先生等人“挑剔”而致,暗指他们是此次风潮的主使,引起鲁迅先生的极度反感,遂撰文反击,并在《记念刘和珍君》等文中讥之为“正人君子”。这是鲁迅先生在现代文化史上的第一次笔战,现在看来也是一场正义之战,无可挑剔。我们因此就把陈西滢视为和段祺瑞反动政府一样的刽子手杨荫榆钱钟书夫人杨绛的姑母。1924年,杨荫榆就任女师大校长,依附北洋政府,推行封封建色彩极浓的奴化教育,搞家长统治,把她和学生的关系看成是婆媳关系,禁止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特别是政治活动,引起学生的极度不满。1925年3月,因杨荫榆又禁止学生参加公祭孙中山的活动,使得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并最终因其开除学生而引发女师大风潮。风潮过后,杨荫榆辞去校长之职,居于苏州。章士钊这位鲁迅先生的同龄人,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就因提倡复古而与鲁迅交恶。女师大风潮期间,他担任段祺瑞执政府的司法总长与教育总长,《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学生“出校”的刘百昭即受他指使。后鲁迅又由于支持学生,而被这位教育总长开除教育部佥事一职。在这里,章士钊完全一副帮凶的嘴脸。

但光认识到这一点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该认识到他的另一面。他早年就曾参加反清斗争,策划过暗杀清庭要员的活动,并与孙中山、黄兴等人过从甚密。1949年,作为国共和谈的国民党政府代表,章士钊识大体,顾大局,毅然留在北平,站在了人民的一边,此后便成为毛泽东的挚友。邵洵美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是做了女婿换来的。”教材解释说:“这里是讽刺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那么,这个邵洵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邵洵美,原名邵云龙。1906年6月出生于上海。他出身富贵,祖父邵友濂是清朝一品大员,与李鸿章是亲家,当时,“斜桥邵家”传遍了上海滩。外祖父盛宣怀是清末的邮传部尚书,去世时,除了法租界的大片房地产外,光现款就有三千万两银子。有这样的祖父和外祖父,邵洵美的家境可算相当不错。胡适1933年3月26日《申报·自由谈》以“何家干”的笔名发表的《出卖灵魂的秘诀》一文中说:“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但是,从中国小百姓方面说来,这却是出卖灵魂的唯一秘诀。”此外,在《花边文学》的《算帐》一文,《且介亭杂文》的《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一文,《且介亭杂文二集》的《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一文,都提到了“征服中国民族的心”的问题,鲁迅给予了不留情面的抨击。郭沫若是当时西南文学领袖,以诗歌等文学形式见长。两人虽同属民主爱国人士,但因文风婉弱,当时被鲁迅骂作文盲加流氓,犀利不屑之言经常言出于表。而郭沫若却表现的却很平和,从未和鲁迅发生过正面冲突,还经常夸奖鲁迅的文采。

施蛰存1933年10月,《大晚报》副刊的编辑崔万秋约施蛰存先生谈谈读书的事情,具体而言:一是眼下读什么书;二是介绍给青年的书。施蛰存先生在第二栏中写的是《庄子》和《文选》,然后在下方做了一个小注“为青年文学修养之助”。给报刊推荐图书是常有的事情,推荐的书目其实也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个人性。但是,就是如此简单的一个书单,随后遭到了鲁迅先生的嘲讽和批评,不但引起了读书界的一场争论,而且引来了“洋场恶少”的骂名。林语堂应该说林语堂与周氏兄弟在最初是非常好的盟友,尽管林语堂与胡适有极为相近的思想和个人情谊,但他却站在了鲁迅的旗下。同以文字生活,鲁迅直面惨淡的人生,把文学当作“匕首”和“投枪”,刺向敌人。林语堂则是借助幽默,表现性灵闲适,曲折地表示自己的不满,认为:“愈是空泛的,笼统的社会讽刺及人生讽刺,其情调自然愈深远,而愈近于幽默本色。”然而鲁迅却不这么看,鲁迅认为在反动派屠刀下,没有幽默可言。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鲁迅自己无畏地宣称:“只要我活着,就要拿起笔,去回敬他们的手枪。先后写了《骂杀和捧杀》、《读书忌》、《病后杂谈》、《论俗人应避雅人》、《隐士》等。其中1935年4月20日刊于《太白》上的《天生蛮性》,全文只有三句话:辜鸿铭先生赞小脚;郑孝胥先生讲王道;林语堂先生谈性灵。把林语堂与前清遗老和伪满大臣相提并论,足见鲁迅对其厌恶之深。但是林语堂对自己的文艺观点也确信不疑,声称“欲据牛角尖负隅以终身”。梅兰芳鲁迅骂梅兰芳的话现在也快成了名言了: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所以就永远挂在国人的心中了。这种刻薄的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