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课外古诗词鉴赏 20道题汇总试卷

合集下载

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20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20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20题(附参考答案)(一)品读《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句子:理由:(二)读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三)读《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6、“黄鸡”的本意是:,诗中是指:7、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答:(四)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中考复习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_20首祥细答案与解析

中考复习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_20首祥细答案与解析

古诗词鉴赏 20首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古诗词鉴赏(本题共计 19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285分)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杨花落尽子规啼”中一个“尽”字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请做简要赏析。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问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如果把“古道西风瘦马”中“瘦马”改为“骏马”好不好,为什么?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来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2)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_______________”和“②_______________”。

4. 试对《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问题。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小令文字精练,只有5句,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B.这首小令的首句,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是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是“他”眼中所见,暗示着“他”的存在。

[必刷题]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位诗人是唐代“初唐四杰”之一?()A. 杜甫B. 王勃C. 白居易D. 李商隐2. 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哪首诗?()A. 《登鹳雀楼》B.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望岳》D. 《赋得古原草送别》3.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诗句?()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C.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D.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4. 《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什么?()A. 疑是地上霜B. 照我床前明月光C. 举头望明月D. 低头思故乡5. 以下哪首诗是杜牧创作的?()A. 《泊船瓜洲》B. 《秋夕》C. 《夜泊牛渚怀古》D.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6. 以下哪个成语出自《史记》?()A. 破釜沉舟B. 背水一战C. 指鹿为马D. 精卫填海7. 《出塞》这首诗的作者是谁?()A. 王昌龄B. 高适C. 王之涣D. 岑参8. 以下哪个诗句出自《赋得古原草送别》?()A.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9.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谁的话?()A. 孔子B. 颜回C. 子贡D. 曾子10. 以下哪个诗句出自《离骚》?()A.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C.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D.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二、判断题:1. 《将进酒》是李白创作的诗歌。

()2.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出自杜甫的《赠卫八处士》。

()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王之涣创作的诗歌。

()5.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诗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语文)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瑞鹧鸪①〔宋〕卢炳客里惊嗟(客居他乡,贫困潦倒,如今不觉又是一年将除,如何不“惊嗟”?)又岁除。

萧萧寒雨滴茅庐。

山深溪转泉声碎(甲),夜永风摇烛影孤。

冷甚只多烧木叶,诗成无处写桃符②(乙)。

强酬节物聊清酌,今岁屠苏③自取疏。

【解释】①瑞鹧鸪:词牌名。

②桃符: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

③屠苏:酒名。

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在理解已有批注的基础上,给(甲)(乙)两处作赏析性批注。

【答案】示例:【甲】“泉声碎”实乃心碎。

除夕之夜,本是团聚之时,而诗人却身处郊野,客居他乡,形单影只,怎不心碎?【乙】身处他乡,居无定所,纵然觅得佳句,凑成春联,亦无处可题,凄苦、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解析】【分析】甲处“泉声碎”泉声是不会碎的,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泉碎实为人心碎,试想过年本该举家团聚,可本身漂泊在外,却身处郊野,客居他乡,不能归家,心碎至极。

乙处本身有感而发,赋诗一首,凑成春联,却不能题在自家的门上,表现诗人凄苦、无奈之情。

故答案为:示例:【甲】“泉声碎”实乃心碎。

除夕之夜,本是团聚之时,而诗人却身处郊野,客居他乡,形单影只,怎不心碎?【乙】身处他乡,居无定所,纵然觅得佳句,凑成春联,亦无处可题,凄苦、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2.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鹊桥仙·一竿风月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①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①钓台:位于浙江省的富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于此耕读垂钓。

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20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20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20题(附参考答案)(一)品读《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句子:理由:(二)读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三)读《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6、“黄鸡”的本意是:,诗中是指:7、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答:(四)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这两句诗句描写了________ 的场面,反衬了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下列选项中,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句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冲突。

B. 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C. 作者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增加了信心。

D. 作者想和“姜尚”和“伊尹”一样过着悠闲洒脱的生活。

【答案】(1)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2)D【解析】【分析】(1)李白被“赐金放还”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意思是: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两句用夸张的笔法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D.有误。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故选D。

故答案为:⑴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2)解答这类选择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即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如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中考课外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16道)

中考课外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16道)

中考课外古诗词题专项训练(含答案)1.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1)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2分)(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请简要分析(2分)A.无可奈何花落去 B.风住尘香花已尽 C.簌簌衣中落枣花【答案】(1)诗人的回答是笑而不答。

“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

“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当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的时候,诗人觉得此处别有天地,如仙境一般。

此时的心情是很安适恬淡的,神态悠然自得身处幽居碧山,心里一片轻松坦然,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2)【答案】C2.山中宋秘演结茅临水石,淡寂益闲吟。

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

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

1. 诗歌第二联用了什么手法写景?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氛围?(4分)2. 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哪几种感情。

(4分)【答案】(1)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写景,蝉声是动景,落叶是静景;听觉、视觉相结合(多角度)写景,听到了蝉声,看到了满地的落叶。

(任意答出一种手法均可,手法1分,分析1分)营造了一种清新、幽静的氛围。

(2分)(2)①对善终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②游山时闲适自在的情感;③平复心中杂念后的喜悦之情;④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淡淡的孤独之情。

3.寻幽居不遇庄翱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

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

(1)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2分)(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答案】(1)(2分) 答:落花满径、依山而居、清泉淙淙、鸟语声声评分细则: 2分。

花,山,泉,鸟语,答出一点不得分,两点得1分,三点給满分。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古诗鉴赏试题汇总练习(共45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古诗鉴赏试题汇总练习(共45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这首词巧妙设置了词人与天帝的对话,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妙处。

二、古诗词赏析,回答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_____________”字,把敌军来势凶猛的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4.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斗,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精神?三、古诗词赏析,回答后面小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5.词中最能体现词人豪放风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6.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表达效果。

四、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相关问题。

野望王绩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下列对《野望》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徙倚”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彷徨,“欲何依”表达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C.“猎马带禽归”写诗人和朋友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D.“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写诗人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

8.下列对《饮酒(其五)》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而无车马喧”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课外古诗词赏析实战演练(参考答案在最后)(一)江陵①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①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对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出具体的描绘。

(30字左右)(二)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怯,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请简要分析。

(三)闺怨(唐)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①。

【注】①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戍守南疆。

1、诗中“孤”字含义丰富,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请简要回答。

(四)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

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做简要分析。

(五)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请简要分析。

(六)雨后池上(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七)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八)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篥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九)新晴(宋)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表达效果。

(十)送友游吴越①(唐)杜荀鹤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注】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1、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的哪些特色?2、“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字的妙处。

(十一)秋江(宋)道潜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注】①酒旗:古人酒店外挂的小旗,青白布制成,以招徕生意。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十二)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各有怎样不同的形态?(十三)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十四)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十五)题奉晚(宋)周敦颐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谈谈你的理解。

(十六)夜雪(唐)白居易已讶①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②声。

【注】①讶:惊讶。

②折竹:竹子折断。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2、从诗歌描写的情境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十七)菊(唐)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长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十八)社日①(唐)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子。

1、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2、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十九)江上渔者①(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②爱鲈鱼③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小、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十)春游湖(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分析。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参考答案)(一)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

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

(二)1、从空间的间隔,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在贬居生活期间的孤苦情绪。

2、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

(三)1、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2、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

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四)1、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五)1、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2、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六)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七)1、对比。

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2、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八)1、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2、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九)1、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

2、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

(十)1、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荣,民风淳朴。

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

(十一)1、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

2、前三句为“实”写,末句为“虚”写。

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绚烂的秋江暮景;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苍茫中的柔橹声声,以上三句似画境,胜乐声,但句句写“实”。

结句冷然一问,却是凭空想象,是虚笔,但从景联想到人,由实而虚,却使意境更悠远空灵。

(十二)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十三)1、柳条、藤蔓、黄莺。

2、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的“频啼”,化无情为有情,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物的的挽留、眷恋衬托出人与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十四)1、答:景物:江、鸟、山、花。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2、“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十五)1、吟余小立闲干外。

2、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矣。

(十六)1、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层次。

2、孤寂凄冷的心境。

(或诗人被贬后的寂寞冷清之状和无限感慨。

)(十七)1、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

2、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十八)1、村外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内猪满圈,鸡栖埘。

反映了农家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2、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十九)1、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