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历史第7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历史第7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历史第7课是一堂关于“封建社会”的历史课程,学生
会了解到封建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最终走向灭亡的历史过程。
一、封建社会的起源
封建社会是指在封建制度下形成的社会形态。
在5世纪至10
世纪间,欧洲发生了大量的战争和混乱,贵族和官僚控制了土地、人员和资源,形成了封建制度。
二、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在封建社会中,贵族和官僚控制了土地和资源,并支配了普通
民众。
封建领主和农民之间建立了封建契约,农民必须为封建领
主工作,而封建领主则为农民提供保护。
三、封建社会的灭亡
封建社会的灭亡始于14世纪,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以
及强大的国家出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封建制度逐渐被废除,成
为历史的遗迹。
总的来说,七年级上历史第7课让学生了解了封建社会的起源、发展和灭亡,促进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
①“道”是万事万物的总根源、总规律,人们要顺其自然。 ②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③政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思考:(1)我们学过的哪一历史事件能体现出人类在生活中是依“道”
而行的呢?
大禹治水
(2)老子的“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什么都不做么?
无为并不是不为,而是不过多干预、让万物按自然规律发展。
2、思想主张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同桌合作,归纳孔子有哪些思想主张?
核材料心一思:想“是仁“者仁爱人”,,泛提爱出众“,仁而者亲人爱”人。”…;…将子“曰:仁“”出作门为如处见理大宾人,与使人民
关如承系大的祭最。高己行所为不欲准,则勿和施道于德人规,范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夫仁者,己
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 父母、爱兄长、爱君上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反映出孔子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 B.“仁”
C.“兼爱”
D.“礼治”
3.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下列各学派的思想中蕴含和平
C 理念的是( )
A.“无为而治” B.“仁者爱人” C.“兼爱”“非攻” D.提倡“法治”
随堂练习
4.为纪念孔子诞辰2575年,2024年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甲辰年公祭孔子大典
2、原因
1、经济:
铁犁牛耕使用,促使井田制崩溃,和生 产力大发展(物质基础)
根 本
原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王室衰微、诸侯 2、政治: 争霸(环境自由)
因 :
社
3、阶春秋级战:国时“期铁士犁”牛阶耕的层出活现 跃和受重用
会 大
4、文化:
私学兴起(造就大批文士)
变 革
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春间秋”争霸形势图
七年级历史第七课的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七课的知识点七年级历史第七课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也就是历史上的大一统时代,它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由于官僚体系的构建和土地私有化的发展,社会的地位开始出现了分化。
七年级历史第七课的知识点就是这个时期的内容,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官僚体系官僚体系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由皇帝任命的官员构成的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的特点是严格的等级制度、科举选拔、相互监督等等。
官员的身份、职责和权力都是由等级确定的,高层官员可以统率低层官员,而低层官员则向高层官员汇报。
科举选拔是封建官僚体系中最重要的制度,通过统一的考试选拔人才来填补政府机构的官员岗位。
二、社会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社会等级制度,这是一种以阶级为单位的分层系统。
顶层是皇帝和皇家宫廷,中层是官僚、士大夫和富商,底层是农民和手工业者。
不同的等级社会地位不同,并且具有不同的权利和待遇。
社会等级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三、土地私有化土地私有化指的是土地逐渐从整体性质变为个体所有性质。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原本是国家所有的,通过官僚体系来管理,但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土地逐渐私有化。
富商和地主开始收买贫苦人家的土地,最终形成了土地私有化制度。
农民已经分不到土地,只能在地主家务虚的。
土地私有化的发展,使得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这种不平等的分配导致了社会的不满情绪。
四、科技进步封建社会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在科技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四大发明,其中有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活字印刷术,这些发明不仅改变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而且对人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封建社会的科技进步,为中国后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七年级历史第七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官僚体系、社会等级制度、土地私有化、科技进步等方面,这些知识点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清单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清单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必背重点①使用打制石器,也开始制作骨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
②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
③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死者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 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必背重点|二、稻作农业的繁荣和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4500 年。
当时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必背重点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1.早期国家:约5000多年前,农业、畜牧业发展→早期城市逐步形成→社会分化加剧→形成早期国家。
2.文明社会的标志: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注: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
三、远古的传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必背重点三、西周的兴衰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必背重点一、战国七雄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二、商鞅变法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7课百家争鸣必背重点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8 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必背重点|一、天文、历法和医学二、甲骨文与青铜器三、《诗经》和“楚辞”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 课秦统一中国必背重点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重点)三、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七年级历史第7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7课知识点本文是关于七年级历史第7课知识点的介绍和讲解,涵盖了几个主要知识点。
一、中世纪城市中世纪城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城墙、城堡和城市。
城墙是用来保护城市的,城堡是城市内最重要的建筑,一般由贵族拥有,城市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地区,拥有许多商店和市场。
城市的人口都是各种各样的人,例如商人、手工业者、阶级较低的人等等。
他们都是城市的经济支柱。
城市的另一个特点是文化环境的多样性,因为许多地方的人们都涌往城市,所以城市内不同文化的人们相遇、交流很容易。
二、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基督教对于穆斯林的一次宗教战争。
在1096年至1270年间,欧洲基督教军队发起的一系列东征。
这些十字军分别来自不同国家,如英格兰、法国、德意志等,他们穿过欧洲、亚洲、非洲,最终抵达位于以色列的耶路撒冷,试图收复耶路撒冷并重振基督教。
然而,十字军东征在历史上的影响不仅仅是军事方面的,它还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商业和经济贸易的繁荣。
此外,十字军东征还带来了基督教中世纪文化的涌动,为艺术、音乐、文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骑士和封建制度骑士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身份和职业。
他们通常是精通武术技能的贵族,拥有自己的领土和家族,代表了荣誉、勇气、纯洁等美德。
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主要社会组织形式。
封建性社会的主要结构是君主、贵族、骑士、农民等层级。
贵族和骑士拥有土地和权力,而农民则是他们的佃户或仆人。
在封建制度中,所有的工作都由农民完成,而贵族和骑士则担任重要的政治和军事角色。
总之,七年级历史第7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中世纪城市、十字军东征以及骑士和封建制度。
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理解欧洲历史的发展,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第七课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历史第七课知识点归纳总结在七年级的历史课程中,第七课是一节关于中国古代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解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其中包括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古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在远古时代,原始人类通过打猎、采集和渔猎的方式生活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古代中国人逐渐形成了农业社会。
他们开始种植庄稼、养殖动物,并建立起了一个农耕社会。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集体劳动的形成,社会形成了更加稳定和有序的状态。
古代中国的朝代在古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朝代。
这些朝代是按照先后顺序来划分中国历史的时期。
其中一些重要的朝代包括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等。
每个朝代都有其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在古代中国,存在着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即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是指君主对地方上的领主进行封赏,使他们获得土地和农民,同时也要求领主为君主提供军队和其他贡献。
这种制度使得社会形成了等级制度,君主和地方领主之间形成了一种互为依附的关系。
封建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影响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古代中国在科技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中国古代人民在农业、纺织、医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例如,他们发明了农具、编织机械和医疗器具,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如张衡、郭守敬等,他们的贡献在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总结通过这门历史课程,我们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古代中国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但它也是我们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今天的中国,并且对于我们的发展和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我们还学习到了古代中国的朝代、封建制度以及科技发展等重要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7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7课知识点七年级历史上册7课主要讲述了中古时期的唐、宋、元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章节内容。
一、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王朝,其定都长安(今天的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唐朝政治和经济繁荣,发展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文化,如唐诗、唐画等,成为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
但唐朝后期出现了安史之乱、割据和内外战争,导致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1.唐朝的政治体制唐朝的政治体制为君主专制制度,皇帝是天下万物之主,掌握着最高权力,管理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事务。
此外,唐朝还设置了丞相、六部、台省等官职,管理国家大事,制定法律和政策。
2.唐朝的经济发展唐朝的经济繁荣,商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唐朝开设了盐、铁、酒、钱等国营工坊,还兴建了很多商业城镇,如长安、洛阳、杭州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此外,唐朝在丝绸之路上开展了大量的贸易活动,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播到其他国家和民族。
3.唐朝的文化成就唐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唐诗、唐画、唐文化等为中国文化添加了许多新的元素。
唐朝还注重教育,开设了国子监、太学等教育机构,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二、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重要王朝,其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实行了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宋朝还发明了很多科技,如印刷术、纸币、火药等,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1.宋朝的政治制度宋朝的政治体制呈现出中央集权、封建分权、县乡地方自治的特点。
中央集权在宋代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皇帝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制定并执行政策。
此外,宋朝还设置了诸侯爵位,让他们管理一定的地方,这一政策既有利于加强封建制度的稳定,也有利于加强皇帝对地方的控制。
2.宋朝的经济发展宋朝的经济发展繁荣,在此时期中产阶级的产生,商业贸易、手工业、农业均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此外,宋朝还实行了铜钱制度和纸币制度,加速了财富的流通。
3.宋朝的文化成就宋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宋词、宋画、宋文化等为中国文化添加了诸多元素。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选择题:
第7课主要讲述了哪个朝代的历史?
A. 秦朝
B. 汉朝(正确答案)
C. 唐朝
D. 明朝
汉朝的开国皇帝是谁?
A. 刘邦(正确答案)
B. 项羽
C. 刘备
D. 孙权
汉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什么制度?
A. 分封制
B. 郡县制(正确答案)
C. 世袭制
D. 禅让制
汉朝的哪位皇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A. 汉高祖
B. 汉武帝(正确答案)
C. 汉光武帝
D. 汉明帝
汉朝与哪个国家进行了长期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A. 匈奴(正确答案)
B. 日本
C. 朝鲜
D. 越南
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中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 长安(正确答案)
B. 洛阳
C. 南京
D. 北京
汉朝时期,哪位历史人物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重要贡献?
A. 张骞(正确答案)
B. 班超
C. 卫青
D. 霍去病
汉朝的文化繁荣,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作品。
以下哪部作品是汉朝时期的?
A. 《史记》(正确答案)
B. 《资治通鉴》
C. 《三国演义》
D. 《红楼梦》
汉朝时期,科技也有了显著的发展。
以下哪项科技成就是汉朝时期的?
A. 造纸术的改进(正确答案)
B. 火药的发明
C. 指南针的发明
D.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七年级历史第7课的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7课的知识点七年级历史课程中,第7课介绍了我国古代诸侯国的形成和发展。
从商周时期的分封制、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崛起,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古代诸侯国的兴衰变迁。
一、分封制
我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始于商周时期的分封制。
周天子为了稳定政权,通过封禅大典将大片土地封给了亲信宗族和功臣,使他们成为封建领主。
这些封建领主被称为诸侯,他们拥有自己的土地和人民,可以建立自己的政权并享有一定的权利和特权。
二、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春秋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由于周天子的权力逐渐削弱,许多诸侯国逐渐崛起,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结构。
这些诸侯国与周朝形成了对峙的格局。
在这一时期,周天子的权力得到了挑战,而诸侯国之间也存在着互相竞争的局面。
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最终导致战国
时期的到来。
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时代。
在
这一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不断,各种思想流派也在互相
竞争。
这一时期被称为百家争鸣,这是因为当时的学者、思想家
很多,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思想流派。
四、总结
通过学习第7课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封建
制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从分封制到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崛起,再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这些历史事件都对中国的封建社会和
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通过对古代诸侯国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
地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这对我们了解现
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也是有益的。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百家争鸣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7课百家争鸣课时任务知道老子、孔子的思想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理解这些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泉。
必背重点1.老子与孔子2.百家争鸣(1)社会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此时“学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诸子百家纷纷涌现,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2)主要学派(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名词解释百家争鸣:“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争鸣”指争辩。
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
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
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这一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拓展延伸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的体现: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道家的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教材问题解答【P40材料研读】“为政以德”即是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
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含义是如果用道德来教化他们,用礼来约束他们,老百姓不仅会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也会归服了;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
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P43想一想】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提出各种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荣。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知识点总结
四、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知识点 1.战国七雄歌谣记忆:“战国七雄的名称及位置”:齐楚秦燕,东南西北分四方;赵魏韩,从北到南居中央。
1.形成过程(1)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2)田氏代齐: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3)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春秋时期曾经称霸的诸侯国在战国时期依然称雄的有:齐国、楚国、秦国。
2.社会特点:此时的诸侯各自为政;七国相互之间展开大规模的战争,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3.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4.影响:战国中期以后,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中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知识点2.商鞅变法1.背景(1)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根本原因)(2)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各国经过变法改革,封建社会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加速了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
2.地位: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内容5.作用:使奉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3.造福千秋的都江堰都江堰不仅是一个灌溉工程,也是一个防洪工程。
它是古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例。
【重点难点讲解】知识拓展1.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战争的不同知识拓展2.商鞅变法的作用知识拓展3.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和启示1.原因:秦孝公的支持;得民心;讲求诚信;符合历史潮流;商鞅具有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
2.启示:(1)改革是实现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程。
(2)改革会遇到各种阻碍,如旧势力、旧习俗的阻挠和反对,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重重阻力,以取得成功。
七年级历史7课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7课知识点总结七年级历史7课是初中历史学科的一部分,这门课程主要讲解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知识点。
它是中学历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们初次接触历史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会对七年级历史7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希望能为初中学生们学习历史提供帮助。
一、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朝代,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文化、经济等方面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学习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方面,需要了解以下知识点:1.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神话时代,它的政治制度比较原始,夏王朝的统治者是以部落长老为基础的。
2.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际存在的朝代,商朝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天子为核心的王朝制度,也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3.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周朝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它分为诸侯和国君两个层次。
二、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在学习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方面,需要了解以下知识点:1.古代中国的社会分为士人、农民和工商业者三个阶层,它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2.士人阶层是中国社会中的统治阶层,他们主要从事教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工作。
3.农民阶层是中国社会中的主要生产力,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与自然界的斗争。
4.工商业者阶层是中国社会中的商业人士和手工业者,他们从事商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活动。
三、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在学习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方面,需要了解以下知识点: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它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
2.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它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三公九卿制为基础的。
3.三公九卿制是汉朝时期的一种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它分为三公和九卿两个层次,三公是各种官员的组成部分,九卿则是对各种官员的管理者。
四、东汉时期的文化在学习东汉时期的文化方面,需要了解以下知识点:1.东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诗歌、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十分繁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堂笔记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入今天我们将学习的是《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一段非常特殊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发生了许多的变化,给中国历史和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一起来了解这个时期发生的一些重要变化。
一、战国时期的基本面貌1.国家的形成在春秋时期,中国分裂成了许多小国家,其中有一些非常强大,比如齐、楚、韩和秦。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和争斗越来越激烈,最终导致了秦国的统一。
在战国时期,中国的国家形成了一种比较特殊的状态,就是七个国家都相互独立,互相之间保持了一种平衡状态。
这七个国家是:齐、楚、魏、赵、燕、韩和秦。
这种状态被称为“分裂割据的局面”。
2.社会的动荡与变化在战国时期,中国的社会发生了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在这个时期,农民开始拥有自己的土地,并且开始和贵族和官僚们展开争斗,争夺土地的产权。
这种现象被称为“土地革命运动”。
3.军事的变革在战国时期,军事的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战争方法的改变。
在这之前的春秋时期,中国的战争方法主要是靠步兵和战车,但是在战国时期,军队开始发展出新的战争方法,比如火器和骑兵等。
二、秦国的崛起1.秦国的历史背景在战国时期,秦国是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它的历史十分悠久。
秦国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之一。
2.秦国的优势秦国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够成为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是因为它有着许多的优势。
首先,秦国有着非常强大的军队,这是因为秦国的军事改革非常彻底,军队的组成也比其他国家更加规范。
其次,秦国还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来发展经济,比如开凿渠道和建造道路等。
这些措施使得秦国的经济比其他国家更加发达。
3.秦国的扩张在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中国的领土非常分散,每个国家都只掌握着一小部分的土地。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7课 战国的社会变化(共41张PPT)
二、商鞅变法
经济: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根本) 1、背景 政治: 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军事:为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时间 3、人物
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商鞅
立木为信
政治
:
1、废除分封 制,建立县
制,由国君 直接派官吏 治理
加强中央 集权
政治
:
2、废除贵族 的世袭特权
加强中央 集权
第 七 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与思考
(1)诸侯国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七雄”分别在哪个方位,你能使用简短的语句进行记忆吗? (3)主要的战役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你能说说这些战役的相关 故事吗? (4)通过对比地图,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春秋后期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晋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今天的都江堰还在为四 川8个市、42个县的30 00多万人提供着生活、生 产和生态用水,灌溉面积达 1010万亩。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战国时期)
1、都江堰的建造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秦国)
2、都江堰的结构 由渠首和灌溉网构成 3、都江堰的作用与影响
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 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本课小结
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战国时期的
商鞅变法 背景、内容、意义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建造、结构、影响
社会变化
1.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器与牛耕
)
2.战国时期,使秦国能够最终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 下坚实基础的事件是( ) A.商鞅变法 B.李悝变法 C.管仲改革 D.秦孝公改制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知识梳理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知识梳理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晋被瓜分成韩、赵、魏。
2、战国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3、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变法.4、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5、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6、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也反映出了我国人民的智慧.一、战国七雄形成背景:春秋时期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大诸侯国左右政局,周王室的各种制度几乎完全崩溃.形成:晋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当时的大的诸侯国共有十几个,较强的有七个.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诸侯国关系:强大的诸侯国不在“尊王攘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之间经常战争.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七雄之间的实力此消彼长,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对其它六国造成威胁。
二、商鞅变法原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土地增多,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诸侯国变法目的: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成效最大的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
秦国领导人:秦孝公.变法主持者:商鞅.变法内容:商鞅变法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时间:公元前256年。
主持修建者:蜀郡太守李冰。
两大系统工程:渠首和灌溉网。
渠首三大主体工程:鱼嘴: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排洪,内江灌溉.宝瓶口:是在内江下游人工开凿的出水口,引水流入网状渠道,灌溉农田。
飞沙堰:是分水堤坝和宝瓶口之间长120米的滚水堤坝,用于洪水期排洪,并减少泥沙淤积。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知识点总结:大变革的时代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知识点总结:大变革
的时代
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战国进一步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3.商鞅变法:战国时期,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
内容是: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
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变革具体表现在:①工具变革:铁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生产力显著提高。
②制度变革:各国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最能反映大变革本质的)
6.③思想变革:思想空前活跃,各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知识点总结:大变革的时代,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历史7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历史7课知识点在七年级上历史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7课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历史学习中的基础,也是我们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第一课:古代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这一课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内容:1.古代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产技术;2.古代人类的社会组织和文化特征;3.古代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地理位置。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过程,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社会组织和文化特征等方面的变化。
第二课: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这一课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内容:1.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2.秦汉时期的经济结构和社会阶层;3.秦汉时期的文化艺术和科技成就。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历史,了解秦汉时期的制度和文化成就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三课: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这一课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内容:1.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2.西汉时期的经济结构和社会阶层;3.西汉时期的文化艺术和科技成就。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历史,了解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四课: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这一课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内容:1.汉献帝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2.东汉时期的经济结构和社会阶层;3.东汉时期的文化艺术和科技成就。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历史,了解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五课: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这一课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内容:1.三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2.三国时期的经济结构和社会阶层;3.三国时期的文化艺术和科技成就。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历史,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六课: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这一课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内容:1.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2.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结构和社会阶层;3.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和科技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东周的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一般指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3、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略决战。
4、桂陵之战是齐国攻击魏国以援救赵国的战役,即成语“围魏救赵”的典故。
5、马陵之战是继桂陵之战后,齐国再次攻击魏国的战役,是历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役。
6、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7、问题思考P——34
当时的人民饱受战争之苦,因此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
他们最渴望的是国家统一,和平、安定的生活。
8、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9、商鞅变法的内容:
(1)政治上:①确立县制;②废除贵族世袭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④严明法治,禁止私斗。
(2)经济上: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统一度量衡。
(3)军事上:奖励军功。
10、材料研读——P35
商鞅依法治理秦国,公平公正,处罚时不怕强权,奖励
时不赏亲近者。
材料中反映了商鞅是以公正平等的态度推行改革的。
11、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12、材料研读——37: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1)解决了水灾和旱灾的影响;
(2)农业生产有了保障,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3)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称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13、课后活动:——P37--1
春秋:退避三舍、卧薪尝胆、老马识途、三令五申、一鼓作气、唇亡齿寒
战国:纸上谈兵、朝秦暮楚、百发百中、完璧归赵
14、课后活动:——P37--2
(1)变法改革过程中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必然会找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有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2)只要变法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改革终究会进行下去,变法的成果不会个别人而废止,并最终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