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鉴别诊断及病因分析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脊液检查及相关知识PPT课件

渗出液(exudate)形成的主要原因: 1)感染性:化脓性,结核性 2)非感染性:外伤,化学性刺激
3)肿瘤性
检验内容
一.一般性状 1.颜色:漏出液-淡黄,渗出液-深黄、红色等 2.透明度:漏出液--清亮,渗出液—混浊 3.比密:漏出液<1.015, 渗出液>1.018 4.凝固性:漏出液-一般不凝, 渗出液-易凝
颜
原因
色
红 出血 色
黄 黄变症 色
临床意义
穿刺损伤出血、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
出血、黄疸、脑脊液淤滞和梗阻,黄色素、 胡萝卜素、黑色素、脂色素增高
白 白 细 胞 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引
色 增高
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绿
绿脓杆菌性、急性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
色
褐
脑膜黑色素肉瘤、黑色素瘤
色
无
正常脑脊液、病毒性脑炎、轻型结核性脑
临床意义:结脑病人脑脊液中氯化物明显降低,常 <102mmol/L,其次是化脑。
病脑氯化物不降低。
4.酶学检查: 包括LDH,AST,CK,LZM,ADA等,临床无特异
性。 LDH:中枢神经疾病一般都会增高,以细菌感染明显。 ADA:结脑 5.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MBP) 多发性硬化症增高
概述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 :具有 选择性的通透作用,防止血液中的有害成分进 入脑脊液中,对维持脑脊液成分的稳定起了重 要的作用。
炎症、损伤、肿瘤、缺血、缺氧等原因均 可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从而使脑脊液成分 发生变化,通过对脑脊液成分的检查,可帮助 诊断。
适应症与标本采集
寄生虫感染
蛛网膜下隙出血或脑出血
3)肿瘤性
检验内容
一.一般性状 1.颜色:漏出液-淡黄,渗出液-深黄、红色等 2.透明度:漏出液--清亮,渗出液—混浊 3.比密:漏出液<1.015, 渗出液>1.018 4.凝固性:漏出液-一般不凝, 渗出液-易凝
颜
原因
色
红 出血 色
黄 黄变症 色
临床意义
穿刺损伤出血、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
出血、黄疸、脑脊液淤滞和梗阻,黄色素、 胡萝卜素、黑色素、脂色素增高
白 白 细 胞 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引
色 增高
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绿
绿脓杆菌性、急性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
色
褐
脑膜黑色素肉瘤、黑色素瘤
色
无
正常脑脊液、病毒性脑炎、轻型结核性脑
临床意义:结脑病人脑脊液中氯化物明显降低,常 <102mmol/L,其次是化脑。
病脑氯化物不降低。
4.酶学检查: 包括LDH,AST,CK,LZM,ADA等,临床无特异
性。 LDH:中枢神经疾病一般都会增高,以细菌感染明显。 ADA:结脑 5.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MBP) 多发性硬化症增高
概述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 :具有 选择性的通透作用,防止血液中的有害成分进 入脑脊液中,对维持脑脊液成分的稳定起了重 要的作用。
炎症、损伤、肿瘤、缺血、缺氧等原因均 可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从而使脑脊液成分 发生变化,通过对脑脊液成分的检查,可帮助 诊断。
适应症与标本采集
寄生虫感染
蛛网膜下隙出血或脑出血
脑脊液常规检查小讲课课件

结果解读
01
正常值范围:脑脊液常规检 02
异常结果:脑脊液常规检查结
查结果需与正常值范围进行
果异常时,需结合临床症状和
对比,以判断是否异常。
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03
脑脊液颜色:正常脑脊液为 04
脑脊液细胞计数:正常脑脊液
无色透明,异常颜色可能提
细胞计数较低,异常细胞计数
示脑部病变。
可能提示炎症、肿瘤等病变。
05
脑脊液生化指标:脑脊液生 06
脑脊液免疫学指标:脑脊液
化指标异常可能提示脑部病
免疫学指标异常可能提示免
变、代谢异常等。
疫系统疾病、感染等病变。
感谢您的观看
D
采集后处理:立即送检,避免污染
C
采集时间:早晨空腹
B
采集量:1-2ml
A
采集部位:腰椎穿刺
标本保存
F 标本标识:明确患者信息,便于核对
E
标本运输: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平稳
D
标本温度:室温保存,避免高温或低温
C
标本量:1-2ml,避免过多或过少
B
标本容器:无菌试管,避免使用金属容器
A
采集后立即送检,避免长时间放置
脑脊液常规检查小讲课 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脑脊液常规检查概述 02. 脑脊液常规检查项目 03. 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04. 脑脊液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脑脊液常规检查 概述
脑脊液的生理功能
1 保护脑组织:缓冲脑组织,防止机械损伤 2 营养供给:为脑组织提供营养物质 3 调节脑内环境:维持脑内环境稳定,如酸碱平衡、渗透压等 4 免疫功能:参与免疫反应,抵抗病原体入侵 5 代谢功能:参与脑内代谢废物的排出
3.8.30脑脊液检查诊断学课件

(一) 一般性状-颜色
(一) 一般性状-颜色
(2)黄色: 呈现黄色或淡黄色-棕黄色,因脑脊液中含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量异常增高引起,也称为黄变症.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①出血性黄变症: 脑或脊髓出血(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后,进入CSF内的红C遭到破坏.溶解.使HB分解,胆红素增加, 深的黄变症常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结果 ②梗阻性黄变症 : 见于椎管梗阻(如髓外肿瘤),同时CSF蛋白显著升高,当蛋白升高超过1.5g/L时,CSF可呈黄变症.黄变程度与CSF蛋白含量成正比,且梗阻部位越低,黄变越明显.
授课内容
一、概述 二、脑脊液的标本的采集 三、脑脊液检查的临床应用 四、脑脊液检查的内容
脑脊液(CSF)是循环流动于脑和脊髓表面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经脑内静脉系统而 入体循环。充满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包绕于脑和脊髓四周。不断地进行交换和吸收,因而它不但是维持神经组织功能一个理想的内环境,也是一个动力学的介质.与血液循环相对应地被称为“第三循环”
无
化脑
显著增高
混浊,脓性
++以上
显著增加
明显减少或消失
稍低
显著增加,数千,Βιβλιοθήκη 中性粒细胞为主 可发现病原菌
结脑
增高
微混,呈毛玻璃状
+—+++
增加
减少
明显减少
数十或数百,早-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淋巴细胞为主
可找到抗酸杆菌
病脑
稍增高
清晰或微混
+—++
轻度增加
(二)化学检查-酶学检查
细胞计数及分类: 脑脊液中正常无红细胞,仅有少数白细胞 (淋巴细胞). 正常值 成人: (0--8)×106 /L 儿童: (0--15)×106 /L
(一) 一般性状-颜色
(2)黄色: 呈现黄色或淡黄色-棕黄色,因脑脊液中含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量异常增高引起,也称为黄变症.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①出血性黄变症: 脑或脊髓出血(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后,进入CSF内的红C遭到破坏.溶解.使HB分解,胆红素增加, 深的黄变症常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结果 ②梗阻性黄变症 : 见于椎管梗阻(如髓外肿瘤),同时CSF蛋白显著升高,当蛋白升高超过1.5g/L时,CSF可呈黄变症.黄变程度与CSF蛋白含量成正比,且梗阻部位越低,黄变越明显.
授课内容
一、概述 二、脑脊液的标本的采集 三、脑脊液检查的临床应用 四、脑脊液检查的内容
脑脊液(CSF)是循环流动于脑和脊髓表面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经脑内静脉系统而 入体循环。充满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包绕于脑和脊髓四周。不断地进行交换和吸收,因而它不但是维持神经组织功能一个理想的内环境,也是一个动力学的介质.与血液循环相对应地被称为“第三循环”
无
化脑
显著增高
混浊,脓性
++以上
显著增加
明显减少或消失
稍低
显著增加,数千,Βιβλιοθήκη 中性粒细胞为主 可发现病原菌
结脑
增高
微混,呈毛玻璃状
+—+++
增加
减少
明显减少
数十或数百,早-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淋巴细胞为主
可找到抗酸杆菌
病脑
稍增高
清晰或微混
+—++
轻度增加
(二)化学检查-酶学检查
细胞计数及分类: 脑脊液中正常无红细胞,仅有少数白细胞 (淋巴细胞). 正常值 成人: (0--8)×106 /L 儿童: (0--15)×106 /L
《脑脊液常规检查》课件

《脑脊液常规检查》PPT 课件
脑脊液常规检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人体脑 脊液的情况。本课件将详细介绍脑脊液常规检查的目的、采集步骤、理化检 查以及解读结果等内容。
脑脊液常规检查的目的
脑脊液常规检查的目的是为了评估脑脊液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以及了解患者 是否存在脑脊液异常的情况。通过该检查,医生可以判断出一些常见的脑脊 液病理情况。
脑脊液样本的采集步骤
准备工作
打开脑脊液采集套装,检查有无损坏,准备 好采样器具。
穿刺操作
用无菌针头进行穿刺,采集脑脊液样本。
穿刺点选择
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穿 刺点进行脑脊液采集。
处理样本
将采集到的脑脊液样本放入采样管中,严密 封闭,标明患者信息。
脑脊液的理化检查
外观和颜色
观察脑脊液的外观和颜色,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清澈透明 的。
特征 细胞计数增高、白细胞分类异常 脑脊液颜色异常、红细胞计数增高 特定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结果
脑脊液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和限制
1
注意事项
脑脊液采集过程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注意无菌操作。
2
限制
脑脊液常规断。
3
安全考虑
在进行脑脊液采集时要注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的解读
1 正常结果
2 异常结果
3 进一步检查
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正 常,未发现异常情况。
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异 常,可能存在脑脊液感 染、脑脊液出血等病理 情况。
对于异常结果,通常需 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如脑脊液培养、脑脊液 细胞学等。
脑脊液异常的常见病理情况
病理情况 脑脊液感染 脑脊液出血 脑脊液肿瘤标志物
脑脊液常规检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人体脑 脊液的情况。本课件将详细介绍脑脊液常规检查的目的、采集步骤、理化检 查以及解读结果等内容。
脑脊液常规检查的目的
脑脊液常规检查的目的是为了评估脑脊液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以及了解患者 是否存在脑脊液异常的情况。通过该检查,医生可以判断出一些常见的脑脊 液病理情况。
脑脊液样本的采集步骤
准备工作
打开脑脊液采集套装,检查有无损坏,准备 好采样器具。
穿刺操作
用无菌针头进行穿刺,采集脑脊液样本。
穿刺点选择
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穿 刺点进行脑脊液采集。
处理样本
将采集到的脑脊液样本放入采样管中,严密 封闭,标明患者信息。
脑脊液的理化检查
外观和颜色
观察脑脊液的外观和颜色,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清澈透明 的。
特征 细胞计数增高、白细胞分类异常 脑脊液颜色异常、红细胞计数增高 特定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结果
脑脊液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和限制
1
注意事项
脑脊液采集过程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注意无菌操作。
2
限制
脑脊液常规断。
3
安全考虑
在进行脑脊液采集时要注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的解读
1 正常结果
2 异常结果
3 进一步检查
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正 常,未发现异常情况。
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异 常,可能存在脑脊液感 染、脑脊液出血等病理 情况。
对于异常结果,通常需 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如脑脊液培养、脑脊液 细胞学等。
脑脊液异常的常见病理情况
病理情况 脑脊液感染 脑脊液出血 脑脊液肿瘤标志物
脑脊液检查演示精品PPT课件

脑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穿刺损伤出血
观察红色是否改变
前后三管均为红色
前后三管红色逐渐变淡
离心后上清
淡红色或黄色
无色
上清液隐血试验
阳性
阴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3
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当细胞、蛋白增多或存 在病原菌时出现浑浊 透明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 脑脊液仍清晰透明提示细胞数轻度增加,见于病毒 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膜炎等
– 脑脊液呈毛玻璃样浑浊提示细胞数中度增加,见于 结核性脑膜炎
– 脑脊液呈乳白色浑浊提示细胞数极度增加,见于化 脓性脑膜炎
14
正常脑脊液内不含纤维蛋白原,静置24 小时,不会出现凝块或薄膜 炎症渗出时,因纤维蛋白原及细胞数增 加,可使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
需将脑脊液静置若干时间后观察是否出 现凝块或薄膜
对凝块或薄膜进行病原学检查阳性率极 高
15
16
17
18
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者亦 不宜作腰椎穿刺。
7
8
9
10
正常成人卧位时脑脊液压力为40~50滴/分钟 (80~180mmH2O),随呼吸波动在10mmH2O 以内 压力升高见于脑膜炎、上腔静脉综合征、脑水 肿、充血性心力衰竭、紧张等 压力降低见于蛛网膜下腔阻塞、脱水、循环衰 竭、脑脊液漏等
11
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红色: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穿刺损伤出血
黄色: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质含量增高
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陈旧)、椎管阻塞、脑膜炎等病变时
乳白色:白细胞增多引起
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绿色:
见于绿脓杆菌引起的脑膜炎
黑色:
观察红色是否改变
前后三管均为红色
前后三管红色逐渐变淡
离心后上清
淡红色或黄色
无色
上清液隐血试验
阳性
阴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3
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当细胞、蛋白增多或存 在病原菌时出现浑浊 透明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 脑脊液仍清晰透明提示细胞数轻度增加,见于病毒 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膜炎等
– 脑脊液呈毛玻璃样浑浊提示细胞数中度增加,见于 结核性脑膜炎
– 脑脊液呈乳白色浑浊提示细胞数极度增加,见于化 脓性脑膜炎
14
正常脑脊液内不含纤维蛋白原,静置24 小时,不会出现凝块或薄膜 炎症渗出时,因纤维蛋白原及细胞数增 加,可使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
需将脑脊液静置若干时间后观察是否出 现凝块或薄膜
对凝块或薄膜进行病原学检查阳性率极 高
15
16
17
18
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者亦 不宜作腰椎穿刺。
7
8
9
10
正常成人卧位时脑脊液压力为40~50滴/分钟 (80~180mmH2O),随呼吸波动在10mmH2O 以内 压力升高见于脑膜炎、上腔静脉综合征、脑水 肿、充血性心力衰竭、紧张等 压力降低见于蛛网膜下腔阻塞、脱水、循环衰 竭、脑脊液漏等
11
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红色: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穿刺损伤出血
黄色: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质含量增高
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陈旧)、椎管阻塞、脑膜炎等病变时
乳白色:白细胞增多引起
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绿色:
见于绿脓杆菌引起的脑膜炎
黑色:
脑脊液检验ppt课件

A.脉络丛C
B.室管膜C
C.蛛网膜C
临床意义:见于气脑造影,小儿脑积
水.
5.CSF肿瘤C
在CSF脱落C中,肿瘤C最具有诊断价值. CSF中肿瘤C多为转移肿瘤C.
CSF中肿瘤C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原发性肿瘤C. 继发性肿瘤C. 白血病C L瘤C.
肿瘤C的异5常.特CS征F:肿瘤C
(1).C本身的改变:
米水柱(相当于60滴/分).
(二).CSF外观检查
正常CSF外观无色.透明,久置不 凝.
出现混浊,提示含有少量红.白细 胞.霉菌.瘤细胞.
当细胞含量达300~700/mm3即可出 现混浊.
出现尘埃状微混,提示细胞轻度增 多,见于CNS急性感染早期.
呈毛玻璃状,提示细胞中度增多. 见于结核.霉菌.性脑膜炎.
(二).CSF的分布
CSF的总量为120~180ml, (平均为150ml).
占体内水分总量的1.5%.分布如下: 1. 每个侧脑室10~15ml. 2.第三.四脑室共约含5~10ml. 3.脑蛛网膜下腔与各脑池(脚间池.桥脑 池.小脑延髓池)约含25~30ml. 4.脊髓蛛网膜下腔约含70~75ml.
七.CSF细胞学的检测与诊断
(一)正常CSF C成分: 正常成人CSF C (0~5个/mm3). 儿童CSF C(0~10个/mm3). 其C学分类为小L.C,M.C(二者之比为
7:3).比例相当恒定.仅占1~3%激活性 单核样 C. 正常人CSF中不含红 C.
(二).CSF的正常C及其演变C
A.核的改变:▲ 核大,核浆比例失常,
核的染色质增多.
▲核的形态和结构异常.
▲.核分裂的活跃.
B.胞浆的改变:可有胞浆色素颗粒
试验-脑脊液检验ppt课件

(4)白色浑浊或白色薄云状沉淀为 (++)。
(5)白色絮状沉淀或白色浓云块状为 (+++)。
(6)立即形成白色凝块为(++++)。
注意事项
– 当室温在10℃以下时,应将试剂保存 在37℃温箱中,否则饱和度降低,可 致假阴性。
– 试管内径以小为佳,一般为(13+-1) mm,加入试剂后立即观察结果。
(标本)新鲜脑脊液。
(操作)
1.加试剂 取试剂2ml于小试管中。
2.加标本 用尖滴管垂直滴加脑脊液标 本1—2滴。
3.观察结果 在黑暗背景下立即用肉眼 观察结果。
4.判断结果
(1)清晰透明,不呈现云雾状为 (一)。
(2)呈微白雾状,对光不易看见,黑 色背景下才能见到为(+—)
(3)灰白色云雾状为(+)。
– 本中如红细胞过多,应离心沉淀取 上清液检测
质量控制
标本因穿刺出血,有血清蛋白混入可引起假 阳性。
实验中所用试管和滴管必须洁净,否则易出 现假阳性。
苯酚不纯可引起假阳性。室温低于10℃,苯 酚饱和度降低可引起加阴性。
人工配置含球蛋白的溶液作阳性对照,可在 正常脑脊液或配置与正常脑脊液基本成分相 似的基础液中加不同量的球蛋白。
(注意事项)
当标本颜色或透明度改变不明显时, 应在灯光下以白色或黑色为背景仔细观 察,同时观察有无凝块。
怀疑为结核性脑膜炎时,标本应在 2~4℃环境中静置12~24h再观察脑脊液 表面有无薄膜形成。
参考值 :无色,清晰透明,放置后无凝 块或薄膜形成。
实验二 脑脊液显微镜检查
(目的)掌握脑脊液显微镜检查的内容, 方法。
(原理)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形成 不溶性蛋白盐而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5)白色絮状沉淀或白色浓云块状为 (+++)。
(6)立即形成白色凝块为(++++)。
注意事项
– 当室温在10℃以下时,应将试剂保存 在37℃温箱中,否则饱和度降低,可 致假阴性。
– 试管内径以小为佳,一般为(13+-1) mm,加入试剂后立即观察结果。
(标本)新鲜脑脊液。
(操作)
1.加试剂 取试剂2ml于小试管中。
2.加标本 用尖滴管垂直滴加脑脊液标 本1—2滴。
3.观察结果 在黑暗背景下立即用肉眼 观察结果。
4.判断结果
(1)清晰透明,不呈现云雾状为 (一)。
(2)呈微白雾状,对光不易看见,黑 色背景下才能见到为(+—)
(3)灰白色云雾状为(+)。
– 本中如红细胞过多,应离心沉淀取 上清液检测
质量控制
标本因穿刺出血,有血清蛋白混入可引起假 阳性。
实验中所用试管和滴管必须洁净,否则易出 现假阳性。
苯酚不纯可引起假阳性。室温低于10℃,苯 酚饱和度降低可引起加阴性。
人工配置含球蛋白的溶液作阳性对照,可在 正常脑脊液或配置与正常脑脊液基本成分相 似的基础液中加不同量的球蛋白。
(注意事项)
当标本颜色或透明度改变不明显时, 应在灯光下以白色或黑色为背景仔细观 察,同时观察有无凝块。
怀疑为结核性脑膜炎时,标本应在 2~4℃环境中静置12~24h再观察脑脊液 表面有无薄膜形成。
参考值 :无色,清晰透明,放置后无凝 块或薄膜形成。
实验二 脑脊液显微镜检查
(目的)掌握脑脊液显微镜检查的内容, 方法。
(原理)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形成 不溶性蛋白盐而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脑脊液检查》课件

注意事项:避免损伤脑组织,防止感染 并发症:可能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颅内出血或 感染
硬膜外穿刺术
目的:采集脑脊液进行化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操作步骤:定位、消毒、麻醉、穿刺、采集、缝合 注意事项: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防止感染 适应症:脑膜炎、脑炎、脑肿瘤、脑出血等
脑脊液检查的异常表现和诊断 价值
诊断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脑炎等,通过检测脑脊液中的相关指标,判断是否患 有这些疾病。
脑脊液检查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脑膜炎:脑脊液检查可帮助诊断脑膜炎及其类型 脑肿瘤:脑脊液检查可帮助诊断脑肿瘤及其类型 神经退行性疾病:脑脊液检查可帮助诊断神经退行性疾病
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脑外伤:脑脊液检查可帮助诊断脑外伤及其严重程度 脑积水:脑脊液检查可帮助诊断脑积水及其严重程度 脑部感染:脑脊液检查可帮助诊断脑部感染及其类型
脑脊液压力异常
正常范围:70-180mmH2O
异常表现:超过180mmH2O为颅内压增高,低于70mmH2O为颅内压降 低 诊断价值:颅内压增高可能与脑积水、脑肿瘤、脑出血等疾病有关,颅内 压降低可能与脑脊液漏、脑脊液循环障碍等疾病有关
治疗方法: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手术、药物治疗等
脑脊液成分异常
脑脊液检查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处理
检查前准备: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清淡、保持良好的睡眠 检查过程:保持安静、配合医生操作、避免紧张情绪 检查后注意事项: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 并发症处理:如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THANK YOU
汇报人:Biblioteka 脑脊液的功能: 保护大脑和脊髓, 维持颅内压稳定, 参与脑代谢和免 疫功能
脑脊液的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抽 取脑脊液进行化 验,了解脑脊液 的性质、成分和 细胞学特征,辅 助诊断神经系统 疾病
硬膜外穿刺术
目的:采集脑脊液进行化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操作步骤:定位、消毒、麻醉、穿刺、采集、缝合 注意事项: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防止感染 适应症:脑膜炎、脑炎、脑肿瘤、脑出血等
脑脊液检查的异常表现和诊断 价值
诊断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脑炎等,通过检测脑脊液中的相关指标,判断是否患 有这些疾病。
脑脊液检查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脑膜炎:脑脊液检查可帮助诊断脑膜炎及其类型 脑肿瘤:脑脊液检查可帮助诊断脑肿瘤及其类型 神经退行性疾病:脑脊液检查可帮助诊断神经退行性疾病
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脑外伤:脑脊液检查可帮助诊断脑外伤及其严重程度 脑积水:脑脊液检查可帮助诊断脑积水及其严重程度 脑部感染:脑脊液检查可帮助诊断脑部感染及其类型
脑脊液压力异常
正常范围:70-180mmH2O
异常表现:超过180mmH2O为颅内压增高,低于70mmH2O为颅内压降 低 诊断价值:颅内压增高可能与脑积水、脑肿瘤、脑出血等疾病有关,颅内 压降低可能与脑脊液漏、脑脊液循环障碍等疾病有关
治疗方法: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手术、药物治疗等
脑脊液成分异常
脑脊液检查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处理
检查前准备: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清淡、保持良好的睡眠 检查过程:保持安静、配合医生操作、避免紧张情绪 检查后注意事项: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 并发症处理:如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THANK YOU
汇报人:Biblioteka 脑脊液的功能: 保护大脑和脊髓, 维持颅内压稳定, 参与脑代谢和免 疫功能
脑脊液的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抽 取脑脊液进行化 验,了解脑脊液 的性质、成分和 细胞学特征,辅 助诊断神经系统 疾病
脑脊液检测ppt课件

临床应用
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出血性脑病 3. 协助脑部肿瘤的诊断:脑膜白血病 4.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及疗效观察
一般性状检查
2. 透明度 正常脑积液清晰透明,病毒性脑炎、梅毒、流脑 结核性脑膜炎呈毛玻璃样改变 化脓性脑膜炎呈乳白色浑浊 3. 凝固物 正常脑积液不含有纤维蛋白原,放置24h后不会 形成薄膜及凝块。结核脑静置12-24h后形成纤细的薄膜,化脑1-2h见凝块或沉淀物。蛛网膜下腔阻塞呈黄色胶胨状
细菌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可用直接涂片法或离心沉淀后取沉淀物制成薄涂片。作革兰染色后镜检,抗酸染色,加印度墨汁染色,培养
免疫学检查
1. 免疫球蛋白检测 感染时合成量可增加数倍 [临床意义] ⑴ IgG增加见于多发性硬化、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结核性脑膜炎和梅毒性脑膜炎等。 ⑵ IgA增加见于各种脑膜炎及脑血管疾病。 ⑶ IgM提示中枢神经系统近期有感染(如急性化脓性脑 膜炎、急性病毒性脑膜炎)、脑肿瘤及多发性硬化 症。
化学检查
⑵ 蛋白定量试验 [参考值] 腰椎穿刺 0.20-0.45g/L [临床意义] ① 脑神经系统病变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 常见原因有脑膜炎、出血、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药 物中毒。 ② 脑脊液循环障碍:脑部肿瘤、椎管受阻 ③ 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自 身免疫性疾病,脱髓鞘病变
化学检查
4. 酶学测定 正常脑脊液中含有多种酶,如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其含量低于血清。 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临床意义] 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中的LDH活性多增高。 脑血管病变 脑肿瘤、脱髓鞘病进展期
脑脊液检测
脑脊液及浆膜腔积液检查PPT课件

• CK 0.5-2U/L 脑实质坏死
38
4、病原体检查
1.显微镜检查 涂片 •革兰氏染色:细菌化脓性脑膜炎时其阳性率约为6090% •抗酸染色:结核菌 •印度墨汁染色:隐球菌
2.细菌培养 主要用于脑膜炎奈瑟菌、链球菌、葡萄球菌 、 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分离培养
39
墨汁染色
原理:墨汁染色(负染色法),背景着色而菌体本身不着色的染色法称负 染色法。在黑色印度墨水的背景下,可清晰观察到酵母细胞周围环绕 着一圈明亮的区域,即粘多糖荚膜,因此印度墨汁可以检测到是否有 囊状物包裹的酵母存在,此法用以观察细菌及某种真菌的荚膜等
●随年龄不同也有所差别,正常儿童脑脊液蛋白含量0.1~0.2g /L,50岁以上者为0.3~0.4g/L
●一般而言,脑脊液总蛋白不超过0.4g/L为正常范围
31
临床意义
↑↑↑: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32
生化学检查
氯化物
脑脊液氯化物来自血液,但高于血液浓度,含量与血浆浓度密 切相关(应同时查血氯水平)。按氯离子计算其浓度约为血清 的1.2~1.3(平均1.25)倍。正常值为120~130mmol/L,儿 童略低 脑脊液氯化物降低较有意义,往往与糖降低同步发生
化脑: 白细胞显著增加,以 N 为主 结脑:白细胞中度增加,早期以 N 为主,中晚期 以 L 为主 病脑:白细胞轻度增加,以 L 为主 脑寄生虫病: WBC↑ E↑ 急性脑膜白血病:WBC↑ ,可见原始及幼稚细胞
28
注意事项
• 1、标本采集1小时内计数完毕 • 2、血性脑脊液白细胞数必须校正 • 3、细胞计数时如发现皱缩或肿胀红细胞应
35
参考值 成人:2.5~ 4.5mmol/L 儿童:2.8~ 4.5mmol/L 脑脊液/血浆: 0.3~0.9
脑脊液检查PPT课件(00001)

26
注意:多发性硬化、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小儿结节病等,脑脊液 中球蛋白选择性增高,而蛋白总量定量却不一定异常。
●潘氏(Pandy)试验也称球蛋白定性试验 潘氏试剂的配制:在热的200ml蒸馏水中加入10ml苯酚(石碳酸),强 力混合后,放置37℃48小时。 使用时放置室温,吸取其上清液10ml于 12*100mm的试管中,滴入一滴脑脊液,在黑色背景下观察其是否有白 色沉淀,而判定阴、阳性。 原理:脑脊液中的球蛋白与饱和石炭酸结合形成不溶性蛋白盐,呈现 轻度白色絮状物者为正常情况(+),异常情况有:明显白色絮状物者 为(++),白色絮状沉淀者(+++),絮状凝块者(++++)。
的媒介
营养脑神经
5
腰椎穿刺适应症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脑血管疾病 ◆脑外伤后鉴别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 ◆颅内肿瘤,变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脊髓病变,疑有椎管阻塞做动力学试验 ◆特殊造影检查 ◆椎管内用药及减压引流等治疗
6
临床上腰穿失败的常见原因与解决办法
摆体位不当——如治疗床垫太软太厚,造成患者脊柱
放置过久 ◆ 易被污染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 细胞破坏、变形、消失,影响计数及细胞学检查 ◆ 糖因细胞、微生物等耗解而降低 ◆ 致病菌如隐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可溶解死亡 ◆ 纤维蛋白凝结
10
脑脊液检查项目:
• 压力 • 常规:外观形状(颜色、透明度)细胞数等 • 生化:蛋白、葡萄糖、氯化物、LDH等 • 病原学检查:细菌及真菌涂片、培养等
31
脑脊液中氯化物升高见于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可伴随 脑脊液氯化物增高 ●各种呼吸肌麻痹行气管切开后使用呼吸机人工辅助呼吸过度换 气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当血pH值>7.5~8.0时,酸碱平衡调节 作用可引起脑脊液氯化物含量增高 ●各种肾病所致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时氯化物潴留,或输入过多氯 化物,血氯升高的同时造成脑脊液氯化物升高
注意:多发性硬化、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小儿结节病等,脑脊液 中球蛋白选择性增高,而蛋白总量定量却不一定异常。
●潘氏(Pandy)试验也称球蛋白定性试验 潘氏试剂的配制:在热的200ml蒸馏水中加入10ml苯酚(石碳酸),强 力混合后,放置37℃48小时。 使用时放置室温,吸取其上清液10ml于 12*100mm的试管中,滴入一滴脑脊液,在黑色背景下观察其是否有白 色沉淀,而判定阴、阳性。 原理:脑脊液中的球蛋白与饱和石炭酸结合形成不溶性蛋白盐,呈现 轻度白色絮状物者为正常情况(+),异常情况有:明显白色絮状物者 为(++),白色絮状沉淀者(+++),絮状凝块者(++++)。
的媒介
营养脑神经
5
腰椎穿刺适应症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脑血管疾病 ◆脑外伤后鉴别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 ◆颅内肿瘤,变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脊髓病变,疑有椎管阻塞做动力学试验 ◆特殊造影检查 ◆椎管内用药及减压引流等治疗
6
临床上腰穿失败的常见原因与解决办法
摆体位不当——如治疗床垫太软太厚,造成患者脊柱
放置过久 ◆ 易被污染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 细胞破坏、变形、消失,影响计数及细胞学检查 ◆ 糖因细胞、微生物等耗解而降低 ◆ 致病菌如隐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可溶解死亡 ◆ 纤维蛋白凝结
10
脑脊液检查项目:
• 压力 • 常规:外观形状(颜色、透明度)细胞数等 • 生化:蛋白、葡萄糖、氯化物、LDH等 • 病原学检查:细菌及真菌涂片、培养等
31
脑脊液中氯化物升高见于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可伴随 脑脊液氯化物增高 ●各种呼吸肌麻痹行气管切开后使用呼吸机人工辅助呼吸过度换 气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当血pH值>7.5~8.0时,酸碱平衡调节 作用可引起脑脊液氯化物含量增高 ●各种肾病所致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时氯化物潴留,或输入过多氯 化物,血氯升高的同时造成脑脊液氯化物升高
脑脊液结果分析-PPT课件

以淋巴 细胞为 主
显著增高, (+) >1000, 以中性粒 细胞为主 增加,数 十到数百, 以淋巴细 胞为主
抗酸 染色 可见 抗酸 杆菌
混浊, 脓性, 可有脓 块
↑↑↑ +++ ↓↓↓
混浊,呈 毛玻璃样, 静止后有 薄膜形成
↑↑
+~+++
↓↓ ↓↓
常见神经科疾病脑脊液特点
压力 外观 蛋白质
mmH2O 定量 g/L
诊治经过:9月16日始患者出现神志改变, 表现为乱语、遗尿。复查头颅CT提示:脑 积水→颅内感染?→腰穿术。 CSF压力:280mmH2O CSF常规:外观:黄色,澄清,有凝块。 蛋白定性:潘氏试验++。 细胞计数:WBC50×10^6/L 单个核细胞91%。 CSF生化:Cl 89.3mmol/L,Glu 1.03mmol/L,Pro> 6000mg/L
该脑脊液特点
压力 正常
外观 微混
细胞计数 蛋白 氯化物 葡萄糖 正常 ↑↑ 正常 正常
修正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
治疗方案:丙球冲击+神经营养+对症+针 灸理疗
疾病转归:患者1周后四肢肌力明显恢复, 走路无须搀扶,吞咽顺畅,呼吸平顺,肢 端麻木感减轻,无视物重影,好转出院。
小结
1.脑脊液检查是神经科的一个重要诊断手段; 2.分析一份脑脊液结果应从外观、压力、常 规、生化、病原学、酶学等多方面入手; 3.应结合病史及其他检验结果综合分析,必 要时还可以进行诊断性治疗。
谢谢!
四、细菌学检查
显著增高, (+) >1000, 以中性粒 细胞为主 增加,数 十到数百, 以淋巴细 胞为主
抗酸 染色 可见 抗酸 杆菌
混浊, 脓性, 可有脓 块
↑↑↑ +++ ↓↓↓
混浊,呈 毛玻璃样, 静止后有 薄膜形成
↑↑
+~+++
↓↓ ↓↓
常见神经科疾病脑脊液特点
压力 外观 蛋白质
mmH2O 定量 g/L
诊治经过:9月16日始患者出现神志改变, 表现为乱语、遗尿。复查头颅CT提示:脑 积水→颅内感染?→腰穿术。 CSF压力:280mmH2O CSF常规:外观:黄色,澄清,有凝块。 蛋白定性:潘氏试验++。 细胞计数:WBC50×10^6/L 单个核细胞91%。 CSF生化:Cl 89.3mmol/L,Glu 1.03mmol/L,Pro> 6000mg/L
该脑脊液特点
压力 正常
外观 微混
细胞计数 蛋白 氯化物 葡萄糖 正常 ↑↑ 正常 正常
修正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
治疗方案:丙球冲击+神经营养+对症+针 灸理疗
疾病转归:患者1周后四肢肌力明显恢复, 走路无须搀扶,吞咽顺畅,呼吸平顺,肢 端麻木感减轻,无视物重影,好转出院。
小结
1.脑脊液检查是神经科的一个重要诊断手段; 2.分析一份脑脊液结果应从外观、压力、常 规、生化、病原学、酶学等多方面入手; 3.应结合病史及其他检验结果综合分析,必 要时还可以进行诊断性治疗。
谢谢!
四、细菌学检查
脑脊液鉴别诊断及病因分析PPT精选课件

颜色
原因
临床意义
无色 红色 黄色
白色 绿色
出血穿刺损伤 黄变症
白细胞增高 脓性分泌物增多
正常脑脊液、病毒性脑炎、轻型结核性脑膜炎、 脊髓灰质炎、神经梅毒
出血、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穿刺伤;SAS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陈旧性蛛网膜下腔or脑室出血、核黄疸、椎管 淤滞和梗阻,黄色素、胡萝卜素、黑色素、脂 色素增高
23
1、白细胞计数(正常)
无红细胞 白细胞:成人(0-10)×106/L;
儿童为(0-15)×106/L; 新生儿为(0-30)×106/L。
2、白细胞种类
正常脑脊液中白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之 比约为7:3,可含极少中性粒细胞;偶可见到软脑膜 和蛛网膜细胞、室管膜细胞、脉络膜细胞。
24
15
蛋白质升高的原因
原因
临床意义
感染 以化脓性、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蛋白质增高 最明显,病毒性脑膜炎则轻度增高
神经根病 常见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有 变 蛋白质-细胞分离的现象
梗阻 脊髓肿瘤、肉芽肿、硬膜外脓肿造成的椎管 部分或完全梗阻,可有脑脊液自凝现象
出血 脑血管畸形、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以及 全身出血性疾病等
11
(二)透明度
1.清晰、透明:正常、VE、神经性梅毒。 2.浊度:明显混浊、混浊、轻度混浊、毛玻璃样混浊。
见于细胞数增多(WBC>300×106/L);蛋白质和病原 菌增多等。
(三)透明和凝块、沉淀物
1.正常时静置12~24h不出现凝块。 2.病理情况可出现凝块、沉淀、薄膜。
(如结核沉淀后有纤细的网膜出现) 3.蛋白质>10g/L时可成凝块, >15g/L,呈黄色胶胨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脊液特点
➢分布于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
➢比重为1.005 _ 无色透明细胞外液
➢成人总量为110~200ml(平均130ml) _ 平均日产量约520ml
➢主要由血循环经脑脉络膜丛和脑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滤过而生成
的血浆超滤液(95%在侧脑室形成)
➢与血浆相比,其蛋白、脂质与钙含量较低,而氯化物、叶酸与镁
颜色
原因
临床意义
无色 红色 黄色
白色 绿色
出血穿刺损伤 黄变症
白细胞增高 脓性分泌物增多
正常脑脊液、病毒性脑炎、轻型结核性脑膜炎、 脊髓灰质炎、神经梅毒
出血、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穿刺伤;SAS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陈旧性蛛网膜下腔or脑室出血、核黄疸、椎管 淤滞和梗阻,黄色素、胡萝卜素、黑色素、脂 色素增高
11
(二)透明度
1.清晰、透明:正常、VE、神经性梅毒。 2.浊度:明显混浊、混浊、轻度混浊、毛玻璃样混浊。
见于细胞数增多(WBC>300×106/L);蛋白质和病原 菌增多等。
(三)透明和凝块、沉淀物
1.正常时静置12~24h不出现凝块。 2.病理情况可出现凝块、沉淀、薄膜。
(如结核沉淀后有纤细的网膜出现) 3.蛋白质>10g/L时可成凝块, >15g/L,呈黄色胶胨状
15
蛋白质升高的原因
原因
临床意义
感染 以化脓性、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蛋白质增高 最明显,病毒性脑膜炎则轻度增高
神经根病 常见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有 变 蛋白质-细胞分离的现象
梗阻 脊髓肿瘤、肉芽肿、硬膜外脓肿造成的椎管 部分或完全梗阻,可有脑脊液自凝现象
出血 脑血管畸形、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以及 全身出血性疾病等
上液潜血联苯 胺试验镜下红细胞来自细胞总数(-) 正常 正常
(+) 皱缩 继发or反应性增高
10
脑脊液新鲜性出血与陈旧性出血的鉴别
项目
外观
易凝性
离心后上清 液
红细胞形态
上清液OB试 验
白细胞
新鲜性出血 浑浊 易凝
无色、透明
无变化 阴性
不增高
陈旧性出血 清晰、透明
不易凝 红色、黄褐色或柠檬色
皱缩 阳性
继发性或反应性增高
(如蛛网膜下腔梗阻)
12
第二节:生化检查
酸碱度和比密 蛋白质 葡萄糖 氯化物 MBP 酶 免疫球蛋白
13
一、酸碱度测定&比密
酸碱度
正常脑脊液PH为7.31-7.34,比动脉血的 PH低。脑脊 液PH比较恒定,即使全身酸碱失衡时对它的影响也甚 小,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时脑脊液PH 降低,化脓性脑 膜炎的脑脊液的PH 降低更明显。如同时测定脑脊液的 乳酸含量则更有价值。
腰麻等。
禁忌证: ①各种原因所致颅内高压,特别是有视神经乳头水肿或有
脑疝先兆者; ②腰椎结核或穿刺部位有感染;③有出血倾向者; ④身体状况不允许穿刺者如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的人; ⑤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或伴有脑干症状的病人。
5
脑脊液的收集
腰椎穿刺 小脑延髓池穿刺 颈椎穿刺 侧脑室穿刺 标本采集后分别收集于三个无菌小瓶中, 第一管作细菌学培养, 第二管作化学或免疫学检查, 第三管作一般性状检查和显微镜检查。
比密
1.健康人脑脊液比密为1.006-1.008 2.脑脊液比密增高见于颅内炎症;比密减低见于脑脊液
分泌增多
14
二、蛋白质
成人:腰池200-400mg/L ,小脑延髓池
100- 250mg/L ,脑室50-150mg/L 。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加,提示血脑屏障受破坏,常见 于脑、脊髓及脑膜炎、肿瘤、出血等以及脑软化、脑退 化性疾病、和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性疾病等,当脑脊液 中蛋白质在10g/L 以上时,流出后呈黄色胶冻状凝固, 而且还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临床上称为Froin 综合 征,是蛛网膜下腔梗阻性脑脊液的特征。 Bondio等报道,CSF总蛋白>1g/L通常可诊断为细菌、 真菌或结核性脑膜炎。若以2g/L作为临界值,鉴别细菌 性脑膜炎(增高)和非细菌性脑膜炎(下降)的敏感性为 85%,特异性为100%;
的分泌的超滤具有选择性。 氯、钠、镁离子及乙醇等最易通过; 白蛋白、葡萄糖、乳酸、钙离子、氨基酸、尿素和肌酐
次之; 而大分子如纤维蛋白原、补体、抗体、毒物和某些药物
以及胆素红素、胆固醇等则极难或不能通过。 4
第一节 标本采集
适应证 ①原因不明的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 ②有脑膜刺激症状者,如脑膜感染性疾病 ③疑有颅内出血、中枢神经梅毒、脑膜白血病患者等。 ④中枢神经系统疾患需系统观察或需椎管内给药、造影和
其他 肺炎、尿毒症等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也可增高
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存放时间不得超过1h。
6
第二部分:检查内容
一.理学检查
颜色
透明度
凝固性
二.生化检查
酸碱度测定
蛋白质测定
氯化物测定
三.显微镜检查
7
第二部分: 第一节理学检查
(一)颜色:正常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在病 理情况下,脑脊液可呈不同颜色改变。
8
脑脊液常见的颜色变化及临床意义
脑脊液检验
1
第一部分: 脑脊液生成、功能、收集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是存在于 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内的无色透明液体。
2
脑脊液形成
大约70%的脑脊液是在脑室的脉络丛通过主动分泌和超滤的联合过 程形成的;约30%的脑脊液是在大脑和脊髓的细胞间隙形成的间质 液。形成的脑脊液经第三、第四脑室进入小脑延髓池,然后分布于 蛛网膜下隙内。脑脊液吸收是通过蛛膜绒毛而返回静脉。
的含量较高
➢血、脑脊液、脑之间 _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3B
脑脊液功能
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力震荡损伤; 调节颅内压力; 供给中枢神经系统营养物质并运走其代谢产物; 调节碱贮量,保持PH在7.31-7.34;
通过转动生物胺类物质参与神经内分泌调节。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脉络丛上皮细胞对血浆各种物质
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脑
绿脓杆菌性脑膜炎、急性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
褐色
色素增多
脑膜黑色素肉瘤、黑色素瘤
9
穿刺伤&蛛网膜下出血鉴别
项目
穿刺伤
蛛网膜下出血
三管颜色 离心
第一管红色, 第二三管变淡
上清液呈透明
三管均呈红色 上清液显淡红色或黄色
离心后上清液 无色、透明
红色、黄褐色或柠檬色
➢分布于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
➢比重为1.005 _ 无色透明细胞外液
➢成人总量为110~200ml(平均130ml) _ 平均日产量约520ml
➢主要由血循环经脑脉络膜丛和脑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滤过而生成
的血浆超滤液(95%在侧脑室形成)
➢与血浆相比,其蛋白、脂质与钙含量较低,而氯化物、叶酸与镁
颜色
原因
临床意义
无色 红色 黄色
白色 绿色
出血穿刺损伤 黄变症
白细胞增高 脓性分泌物增多
正常脑脊液、病毒性脑炎、轻型结核性脑膜炎、 脊髓灰质炎、神经梅毒
出血、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穿刺伤;SAS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陈旧性蛛网膜下腔or脑室出血、核黄疸、椎管 淤滞和梗阻,黄色素、胡萝卜素、黑色素、脂 色素增高
11
(二)透明度
1.清晰、透明:正常、VE、神经性梅毒。 2.浊度:明显混浊、混浊、轻度混浊、毛玻璃样混浊。
见于细胞数增多(WBC>300×106/L);蛋白质和病原 菌增多等。
(三)透明和凝块、沉淀物
1.正常时静置12~24h不出现凝块。 2.病理情况可出现凝块、沉淀、薄膜。
(如结核沉淀后有纤细的网膜出现) 3.蛋白质>10g/L时可成凝块, >15g/L,呈黄色胶胨状
15
蛋白质升高的原因
原因
临床意义
感染 以化脓性、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蛋白质增高 最明显,病毒性脑膜炎则轻度增高
神经根病 常见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有 变 蛋白质-细胞分离的现象
梗阻 脊髓肿瘤、肉芽肿、硬膜外脓肿造成的椎管 部分或完全梗阻,可有脑脊液自凝现象
出血 脑血管畸形、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以及 全身出血性疾病等
上液潜血联苯 胺试验镜下红细胞来自细胞总数(-) 正常 正常
(+) 皱缩 继发or反应性增高
10
脑脊液新鲜性出血与陈旧性出血的鉴别
项目
外观
易凝性
离心后上清 液
红细胞形态
上清液OB试 验
白细胞
新鲜性出血 浑浊 易凝
无色、透明
无变化 阴性
不增高
陈旧性出血 清晰、透明
不易凝 红色、黄褐色或柠檬色
皱缩 阳性
继发性或反应性增高
(如蛛网膜下腔梗阻)
12
第二节:生化检查
酸碱度和比密 蛋白质 葡萄糖 氯化物 MBP 酶 免疫球蛋白
13
一、酸碱度测定&比密
酸碱度
正常脑脊液PH为7.31-7.34,比动脉血的 PH低。脑脊 液PH比较恒定,即使全身酸碱失衡时对它的影响也甚 小,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时脑脊液PH 降低,化脓性脑 膜炎的脑脊液的PH 降低更明显。如同时测定脑脊液的 乳酸含量则更有价值。
腰麻等。
禁忌证: ①各种原因所致颅内高压,特别是有视神经乳头水肿或有
脑疝先兆者; ②腰椎结核或穿刺部位有感染;③有出血倾向者; ④身体状况不允许穿刺者如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的人; ⑤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或伴有脑干症状的病人。
5
脑脊液的收集
腰椎穿刺 小脑延髓池穿刺 颈椎穿刺 侧脑室穿刺 标本采集后分别收集于三个无菌小瓶中, 第一管作细菌学培养, 第二管作化学或免疫学检查, 第三管作一般性状检查和显微镜检查。
比密
1.健康人脑脊液比密为1.006-1.008 2.脑脊液比密增高见于颅内炎症;比密减低见于脑脊液
分泌增多
14
二、蛋白质
成人:腰池200-400mg/L ,小脑延髓池
100- 250mg/L ,脑室50-150mg/L 。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加,提示血脑屏障受破坏,常见 于脑、脊髓及脑膜炎、肿瘤、出血等以及脑软化、脑退 化性疾病、和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性疾病等,当脑脊液 中蛋白质在10g/L 以上时,流出后呈黄色胶冻状凝固, 而且还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临床上称为Froin 综合 征,是蛛网膜下腔梗阻性脑脊液的特征。 Bondio等报道,CSF总蛋白>1g/L通常可诊断为细菌、 真菌或结核性脑膜炎。若以2g/L作为临界值,鉴别细菌 性脑膜炎(增高)和非细菌性脑膜炎(下降)的敏感性为 85%,特异性为100%;
的分泌的超滤具有选择性。 氯、钠、镁离子及乙醇等最易通过; 白蛋白、葡萄糖、乳酸、钙离子、氨基酸、尿素和肌酐
次之; 而大分子如纤维蛋白原、补体、抗体、毒物和某些药物
以及胆素红素、胆固醇等则极难或不能通过。 4
第一节 标本采集
适应证 ①原因不明的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 ②有脑膜刺激症状者,如脑膜感染性疾病 ③疑有颅内出血、中枢神经梅毒、脑膜白血病患者等。 ④中枢神经系统疾患需系统观察或需椎管内给药、造影和
其他 肺炎、尿毒症等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也可增高
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存放时间不得超过1h。
6
第二部分:检查内容
一.理学检查
颜色
透明度
凝固性
二.生化检查
酸碱度测定
蛋白质测定
氯化物测定
三.显微镜检查
7
第二部分: 第一节理学检查
(一)颜色:正常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在病 理情况下,脑脊液可呈不同颜色改变。
8
脑脊液常见的颜色变化及临床意义
脑脊液检验
1
第一部分: 脑脊液生成、功能、收集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是存在于 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内的无色透明液体。
2
脑脊液形成
大约70%的脑脊液是在脑室的脉络丛通过主动分泌和超滤的联合过 程形成的;约30%的脑脊液是在大脑和脊髓的细胞间隙形成的间质 液。形成的脑脊液经第三、第四脑室进入小脑延髓池,然后分布于 蛛网膜下隙内。脑脊液吸收是通过蛛膜绒毛而返回静脉。
的含量较高
➢血、脑脊液、脑之间 _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3B
脑脊液功能
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力震荡损伤; 调节颅内压力; 供给中枢神经系统营养物质并运走其代谢产物; 调节碱贮量,保持PH在7.31-7.34;
通过转动生物胺类物质参与神经内分泌调节。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脉络丛上皮细胞对血浆各种物质
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脑
绿脓杆菌性脑膜炎、急性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
褐色
色素增多
脑膜黑色素肉瘤、黑色素瘤
9
穿刺伤&蛛网膜下出血鉴别
项目
穿刺伤
蛛网膜下出血
三管颜色 离心
第一管红色, 第二三管变淡
上清液呈透明
三管均呈红色 上清液显淡红色或黄色
离心后上清液 无色、透明
红色、黄褐色或柠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