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眩晕的鉴别诊断
中医眩晕的鉴别诊断
中医眩晕的鉴别诊断眩晕是一种常见症状,但它可以由多种病因引起。
中医通过观察病情、问诊和切脉等方法,可以从中获得一些线索,进行鉴别诊断。
第一步:听诊,辨别病因中医认为,大部分眩晕都与脏腑气血、经络失调有关。
通过听诊,可以判断眩晕的病因是外感还是内伤。
如果是外感引起的,听诊时可听到喉头有痰音、气喘、咳嗽等表现。
如果是内伤引起,听诊时可听到胸闷、心悸、短气、呕吐等症状。
通过听诊,中医可以进一步分析病因,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第二步:观察病情,辨别类型另一个重要的步骤是观察病情,了解眩晕的类型。
中医中,眩晕可分为五种:头晕、眼花、耳鸣、头痛、癫痫。
头晕:指头部围绕眼睛或乃及整个头部旋转或倾斜的感觉。
中医认为头晕多由内伤引起,如中风、高血压、心脏病等等。
治疗方法多包括卧床休息、清淡饮食等等方法。
眼花:指前面白茫茫一片,又称白翳。
中医认为眼花可以分为虚实两类,虚者多为肝肾阴虚、血不足所致,实者则多为肝火旺盛引起,常常伴有口苦、眼干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可以选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耳鸣:中医认为耳鸣多由肝风内动、肝肾不足等原因引起。
治疗方法一般包括药物外敷、针灸、中药治疗等。
其中,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
头痛: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眩晕症状,多由血脉瘀滞、血液不畅等原因引起。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等等。
癫痫:癫痫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眩晕症状,常常伴随着痉挛和抽搐。
治疗方法一般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等。
总之,中医鉴别诊断眩晕需要观察眩晕的类型、听诊病因、判读脏腑经络状态,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一些慢性的眩晕症状,中医治疗需要进行较为全面的诊断和治疗,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眩晕的鉴别诊断
眩晕的鉴别诊断眩晕的鉴别诊断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眩晕病因进行分析。
1.脑血管性眩晕脑血管性眩晕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眩晕。
缺血性和出血性都可以引起眩晕,但缺血性更为常见。
前庭系统主要由椎基底动脉供血,因此病变越邻近椎基底动脉的末端,眩晕越剧烈;病变越接近内耳,耳鸣耳聋越明显;病变越接近动脉主干,内耳症状越不明显,而以神经症状为主。
脑血管性眩晕常见以下几种类型:1.1 迷路卒中迷路卒中又称内听动脉血栓形成,通常由内听动脉痉挛、闭塞或出血所致。
症状包括急骤发作的严重放置性眩晕、剧烈的恶心、呕吐、面白、出汗以及耳鸣和听力减退等。
1.2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因多为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血栓形成,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同侧软腭和咽喉肌麻痹症状、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咽反射消失、同侧Homer征、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向患侧倾倒、交叉性感觉障碍等。
1.3 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全或脑梗塞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全或脑梗塞常见于两侧椎动脉管径不等、椎动脉穿行第6—1颈椎横突孔后经枕骨大孔人颅、椎动脉极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等情况下。
主要症状为急骤的眩晕、恶心、呕吐、平衡障碍、站立不稳和双下肢无力等。
1.4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由于左侧锁骨下动脉第一段闭塞引起的。
症状包括椎动脉供血不全、患侧上肢桡动脉搏动减弱、收缩压比健侧低3Kpa以上、锁骨上窝可听到血管杂音等。
确诊需要进行血管造影,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
1.5 颈动脉窦综合征颈动脉窦综合征是由于颈动脉窦反射过敏所致。
1.颈性眩晕(也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是由颈椎退行性变、颈肌和颈部软组织病变、颈部肿瘤和颅底畸形等引起椎动脉受压而发生缺血,导致眩晕。
椎动脉本身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畸形等则更易发病。
颈交感神经丛受到直接或间接刺激,也可能引起椎动脉痉挛或反射性内耳循环障碍而发病。
眩晕的诊断与鉴别
城市常住老年人中,9%被查出患有BPPV
病因:迷路退行性变、迷路震荡耳石脱落。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位于椭圆囊内的“耳石”,
因为年老、外伤、感染或 者其他内耳病变而脱落,
进入半规管而引起BPPV
球囊内也有“耳石”, 即使脱落以后也不会进 入半规管,所以不会引起BPPV。正常情况下,“耳石“ 通过”DARK CELLs“(暗细胞)吸收,或者自然溶解。
3、前庭神经元炎vestibular neuronitis
有自发眼震,多向健侧。呈水平旋转型,快相向 健侧 不伴耳聋及耳鸣。 无中枢症候。 变温试验显示病变侧前庭功能减退或缺失。 血清病毒抗体可有异常。 伴有自主神经症状 头位改变时症状加重者常合并BPPV 平衡障碍,易于向患侧偏斜
后循环缺血的定义
自主神经系统性
内科疾病(贫血,心脏病等)
非前庭性
精神病,非前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妇科病及其它
鼻性/牙齿/眼性
前庭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鉴别
周围前庭性
性质 程度 时间 眼震与眩晕程度 听觉障碍 植物神经 倾倒(闭目难立) 意识障碍 脑干症候
前庭功能试验 诱发试验潜伏期
定位诊断
中枢前庭性
多向一侧移动感或旋转性 较轻 较长,数周或数月 不一致 ,眼震重 不明显 不明显 倾倒方向不定, 与头位无一定关系 可有 多有
一、眩晕的解剖学基础 及发病机制
前庭系统的构成 眩晕的鉴别诊断
圆囊 椭圆囊
外周 中枢
半规管
前庭神经 前庭中枢
前庭神经核
神经通路
前庭系统
本体感觉
视 觉
平衡三联
三、临床常见的眩晕
1、梅尼尔病(Meniere disease)
眩晕的鉴别诊断
眩晕的鉴别诊断
眩晕概述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描述为一种旋转、晃动或不稳定的感觉,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和失衡感。
眩晕并非疾病本身,而是多种不同病因导致的症状。
正确的鉴别诊断对于治疗和管理眩晕至关重要。
常见眩晕病因
1. 前庭系统疾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前庭神经炎
•梅尼埃病
2. 内耳疾病
•氧气不足
•过度疲劳
•荨麻疹
•消化不良
•耳蜗炎
3. 中枢性疾病
•中风
•脑瘤
•颅内感染
•头颅外伤
眩晕的分类
眩晕可根据其持续时间、频率、诱发因素和伴随症状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 - 持续性眩晕 - 阵发性眩晕 - 位置性眩晕
眩晕的鉴别诊断流程
1. 病史采集
•病时程、症状特点、诱因
•既往病史、家族史
•吸烟酗酒史、药物史
2. 体格检查
•眼部检查
•头颅神经检查
•平衡功能检查
3. 辅助检查
•头颅MRI/CT
•前庭功能检查
•听力检查
4. 确定诊断
眩晕的治疗
眩晕的治疗取决于基础疾病,常见治疗方法包括: - 物理治疗 - 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
预防眩晕的措施
1. 规律作息
2. 饮食健康
3. 避免过度消耗
4. 避免药物滥用
结语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正确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合专业医生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患者可以有效控制和缓解眩晕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希望本篇文档对眩晕的鉴别诊断有所帮助。
眩晕的鉴别诊断和药物处理执业药师 (2)
眩晕的鉴别诊断和药物处理执业药师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对于执业药师来说,鉴别诊断眩晕的关键是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并采用适当的问诊和体格检查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鉴别诊断和药物处理方法:1. 平衡障碍性眩晕:这种眩晕通常是由内耳问题(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内耳炎)或中枢神经系统问题(如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症)引起的。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抗晕动药物、镇静药物)和物理疗法(如平衡训练)。
2. 血管性眩晕:这种眩晕常与血压波动有关,可能是由于血管收缩或扩张引起的。
治疗方法可以包括调整药物治疗(如抗高血压药物)、改变生活方式(如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和采取缓解症状的临时措施。
3. 药物性眩晕: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可能引起眩晕。
检查患者的药物史并与医生协商,提出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的建议。
4. 环境因素引起的眩晕:例如运动引起的晕动病或晕船。
此类眩晕可以通过调整活动或使用一些非处方药物(如晕动病药物)来缓解症状。
执业药师在处理眩晕症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注和倾听,了解他们的症状和体验。
2.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包括病史、药物史和辅助检查(如视力和听力检查)。
3. 根据鉴别诊断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建议,包括合适的用药剂量和使用时间。
4. 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理解他们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以及如何管理和预防眩晕发作。
5. 向医生提供药物治疗建议,并在必要时与医生协商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来说,对眩晕症状的鉴别诊断和药物处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采用合适的问诊和体格检查方法,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药物治疗建议和教育。
另外,与医生的合作和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患者得到全面和有效的眩晕治疗。
眩晕综合征鉴别诊断
眩晕综合征鉴别诊断引言眩晕是一种常见症状,指的是人感觉到自己或周围的环境旋转或摇晃。
眩晕综合征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眩晕症状,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然而,不同的疾病可能引起类似的眩晕症状,因此对眩晕综合征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1. 流感样眩晕流感样眩晕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眩晕症状,病因通常与感染性疾病相关。
患者常伴有头晕、嗜睡、乏力、发热、咳嗽等症状。
在鉴别诊断时,医生需排除其他可能的感染性疾病,如普通感冒、中耳炎等。
2. 脑缺血性眩晕脑缺血性眩晕是指由于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症状。
常见的病因包括颈椎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等。
该类型的眩晕常伴有头晕、眼花、视力模糊等症状。
鉴别诊断时,医生需进行相关的脑血流动力学检查,如头颅CT/MRI、颈内动脉超声等。
3. 神经源性眩晕神经源性眩晕是由于内耳和迷路功能障碍引起的眩晕症状。
常见的病因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神经炎等。
患者常伴有眩晕发作、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神经源性眩晕的鉴别诊断可以通过头颅CT/MRI、前庭功能检查等进行。
4. 药物性眩晕药物性眩晕是指由于某些药物的使用导致的眩晕症状。
常见的药物包括镇静剂、抗生素、镇痛剂等。
患者常伴有头晕、昏睡、视觉模糊等症状。
在鉴别诊断时,医生需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并根据病情进行必要的药物调整。
5. 精神性眩晕精神性眩晕是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眩晕症状,如焦虑、抑郁等。
患者常伴有虚弱、不安、心悸等症状。
在鉴别诊断时,医生需进行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精神障碍。
6. 代谢性眩晕代谢性眩晕是由于机体代谢紊乱导致的眩晕症状。
常见的病因包括低血糖、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患者常伴有头晕、乏力、出汗等症状。
在鉴别诊断时,医生需进行相关的代谢指标检查,如血糖、血压、甲状腺功能等。
结论眩晕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临床上需要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在鉴别诊断时,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如头颅CT/MRI、血液生化等。
眩晕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眩晕地鉴别诊断和治疗一、你有没有眩晕地症状和体征:、转颈、屈伸颈部诱发症状颈椎不稳导致;、颈部不动,头部位置改变(翻身,低头、抬头,坐立)诱发耳石脱落导致、持续时间:持续时间久,可能与脑部疾患、颈脊髓压迫等有关;持续时间短(小于分钟)耳石脱落、颈椎不稳、有关b5E2R。
、有无意识丧失:有可能与脑部疾患相关、有无闭眼站立不稳,睁眼可以站稳:有,与颈脊髓本体感觉或视觉受损相关. 、有无交感症状,如恶心、呕吐、眼花、耳鸣等:无,与脑中枢神经系统相关;有,与前庭和外周神经相关二、概念及分类:、眩晕:是身体空间定位地运动错觉,是对外物和自身旋转、摇晃、倾倒等错,可并存眼球震颤、平衡障碍、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强调地是一种运动性幻觉,就是我们常说地那种“天旋地转”地感觉;病因上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致.p1Ean。
、假性眩晕(头晕):头昏脑胀、头沉、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感,无视物旋转、摇晃等运动错觉,无眼球颤动,非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致.DXDiT。
、头昏:常表现以持续地头脑昏昏沉沉不清晰感为主症,多伴有头重、头闷、头涨、健忘、乏力和其它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症状,劳累时加重.系由神经衰弱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等所致.RTCrp。
、晕厥:突发地、一过性意识障碍丧失,伴有昏倒.昏倒后多于短时间内意识恢复,一般无眼颤.系由多种原因导致一过性血压低、心跳慢、短暂性脑缺血所致. 5PCzV。
三:眩晕地机制;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致..前庭神经系统包括:内耳迷路地末梢感受器、半规管地壶腹嵴、椭圆囊、球囊斑、前庭神经和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系统具有条通路:前庭眼动通路、前庭脊髓通路、前庭网状结构通路、前庭小脑通路、前庭植物神经通路和前庭大脑皮层通路.双侧前庭神经系统是协调同步活动.如一侧发生病变,即可导致眩晕.jLBHr。
前庭植物神经通路,前庭网状结构通路:前庭神经→网状结构→延髓网状结构地血管运动中枢+迷走神经背核→引起眩晕、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xHAQX。
眩晕的鉴别诊断
周围性眩晕临床表现
位置性眩晕:病人头部处在一定位置时出现眩晕 和眼球震颤,多数不伴耳鸣及听力减退。可见于 迷路和中枢病变。 晕动病:见于晕船、晕车等,常伴恶心、呕吐、 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
颅内血管性疾病 颅内占位性病变 颅内感染性疾病 颅内脱髓鞘疾病及变性疾病 癫痫
临床表现 表现为视力减退、屈光不正、眼肌麻痹等,眩晕是其症状之 一。
神经精神性眩晕
病因与发生机制
见于神经功能症、更年期综合症、抑郁症等。 临床表现
可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胸闷、心悸、气短、食欲不 振、乏力、情绪低落、自卑、无自信心、思维缓慢等临床 症状。
伴随症状及鉴别诊断
伴耳鸣、听力下降者见于前庭器官疾病、第八脑神经病及 肿瘤等。
其它如脑震荡、脑挫裂伤及脑寄生虫病等
中枢性眩晕病因与发生机制
颅内血管性疾病:见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 不足、锁骨下动脉偷漏综合征、延髓外侧综合征、高血压 脑病和小脑或脑干出血等。
颅内占位性病变:见于听神经瘤、小脑肿瘤、第四脑室肿 瘤和其它部位肿瘤等。 颅内感染性疾病:见于脑膜炎、颅后凹蛛网膜炎、小脑脓 肿等。 颅内脱髓鞘疾病及变性疾病:见于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 症。 癫痫:由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引起。
一般性眩晕(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多由全身性疾病引起, 表现为头晕、头胀、头重脚轻、眼花等,有时似觉颅内在 转动但并无外境或自身旋转的感觉。
病因分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 段之间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眩晕的鉴别
在短期内频繁发作 既往有卒中史 有糖尿病 眩晕用药持续不能缓解者 必须查头颅核磁 用药
眩晕鉴别流程
问病史: 既往史 测血压、脉搏 做心电图 查血尿常规、急诊生化、心肌酶 头颅CT
血压高做头颅CT 心率缓慢在50次以下或心律失常为心源性原 因,也要做头颅CT 必要时直接查头颅核磁:因为大部分眩晕 脑梗塞的部位为脑干、小脑 颈椎片:正侧位、双斜位
大部分患者眩晕: 脑血管病 颈椎病
现病史描述 首次发病、反复发病 意识障碍 肢体语言功能障碍 听力、耳鸣 诱发原因
既往史描述 眩晕以往的诊断及检查 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史、冠心病心绞 痛、心肌梗塞 其它病史 现服药物
急诊医生主要是第一步的流程
治疗大多初步为扩张脑血管的药物,用药 的当时并非病因均清楚
需要重视的患者
眩晕的鉴别
内科鉴别诊断学
一 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 二 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 颅内血管性疾病 颅内占位性疾病 颅内感染性疾病 颅内脱髓鞘疾病及变性性疾病 癫痫 其它原因的眩晕
颅内血管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锁骨下动脉偷漏综合征 延髓外侧综合征 脑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脑病 小脑出血
眩晕的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2006年) 发作性眩晕2次或2次以上,持续20 min至数h。常 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平衡障碍。无意识丧失。 波动性听力损失,早期多为低频听力损失,随病情 进展听力损失逐渐加重。至少1次纯音测听为感音 神经性听力损失,可出现重振现象。 可伴有耳鸣和(或)耳胀满感。 前庭功能检查:可有自发眼震和(或)前庭功能异常。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
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性眩晕 短时 (多持续数秒)-复发 发作性眩晕 中重度 与头位有关 改变头位后眩晕可减轻或消失 无听力障碍、耳鸣等症状 无中枢神经症状及体征 眼震有潜伏期或数秒的延迟发作,易疲劳 缓解期可无任何不适 Dix-Hallpike试验阳性
诊断依据
眩晕发作与头位变化相关。眩晕一般持 续在1 min之内,无耳蜗受损症状。 没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Dix—Hallpike 等检查时,诱发眩晕与向地性眼震。
眩晕的鉴别————鼓室负压性眩晕
常因咽部炎症或壁淋巴滤泡增生等多种 原因所致,导致耳咽管的咽口阻塞所致。 发病机理 由于耳咽管的咽口阻塞和或梗阻,鼓室 内空气逐渐吸收而得不到及时补充,引 发鼓膜内陷、内耳迷路水肿肿胀,缺血 缺氧、中耳积液和相应的耳蜗、前庭症 状。
眩晕的鉴别————鼓室负压性眩晕
颈椎骨质增生不是PCI的主要原因
是导致VBI诊断混乱的重要原因
PCI的主要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
– 头晕/眩晕、肢体/头面部麻木、肢体无力、头痛、呕吐、复视、
短暂意识丧失、视觉障碍、行走不稳或跌倒。
常见体征
– – – –
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感觉异常、 步态/肢体共济失调、构音/吞咽障碍、 视野缺损、声嘶、Homer综合征 交叉表现是特征表现。
眩晕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眩晕的诊断和鉴别
v 然后确定是前庭周围性亦前庭中枢性眩晕 v 前庭周围性眩晕:约占50~70%
BPPV(1/3)、前庭神经元炎、梅尼埃病 v 前庭中枢性眩晕:10~20%,发病率为周围性1/4~1/5,总
伴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v 血管性、外伤、肿瘤、脱髓鞘、神经退行性病等 v 其他 精神心理性:9~20%
眩晕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是否赞成如下诊断?
中老年: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
后循环缺血(PCI)? CT/MRI一旦发现有脑血栓→脑血栓? 颈椎病?梅尼埃病?
中青年: 颈椎病?梅尼埃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 后循环缺血(PCI)?
少年儿童:病毒性脑炎?
癫痫性眩晕? 鼻窦炎?
眩晕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眩晕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临床上相当部分头晕病因难以确定,甚至经过 详细的辅检也无法明确,故医生以科学严谨的态 度,予以症状性而非病因性诊断。 ★ 应适宜将患者及时转诊到神经科、耳科等相关 专科予以确诊并随访。 ★ 不可随意冠以病因性诊断,以期减轻患者疾病 负担,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2008“三亚”眩晕诊断流程专家共识
再见,see you again
★ 就某一病人而言,应结合其具体的发病特点、病期、病程、 就诊时间等因素综合评价眩晕及头晕在发病过程中的含义 及份量。
学会灵活鉴别头晕与眩晕
眩晕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眼震
★一种不自主、无意识而有节律(少数无)的眼球 往返运动
★分急跳和摆动两型,是体征而非疾病,常与眩晕 同存
★其基本特点包括震型、方向、程度、幅度、速度 及时间。
眩晕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后循环缺血(PCI)
v PCI包括后循环的TIA和脑梗死 v PCI的主要病因与前循环缺血相同,颈椎病不是主要病
眩晕鉴别诊断
眩晕鉴别诊断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症状是指患者对空间定向感觉的主观体会错误(主要是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
患者自觉周围物体旋转或向一侧移动或觉自身旋转摇晃上升或下降等,眩晕还常被诉说为天旋地转、晕晕乎乎、头晕眼花等。
在眩晕出现的同时常伴有站立不稳、倾倒、恶心呕吐、眼球震颤、面色苍白、出汗和脉搏血压的改变。
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多有动脉硬化或颈椎病的病史.临床症状可多种多样,最主要的症状为眩晕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为几个小时,可每日发作多次或很长一段时间发作一次.发作时可伴有视力障碍、共济失调、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头痛、意识障碍以及脑干定位体征等。
眩晕的性质可为旋转性、浮动性、移动性、双下肢发软、站立不稳、摇晃感、倾斜感等。
可伴有单侧或双侧耳鸣和听力下降,视力障碍可表现为一过性黑蒙或视野缺损。
不是因为影响了大脑后动脉的血液供应而导致共济失调,不表现为躯体和步态的平衡失调,闭目难立征阳性。
可伴有眼球震颤等头痛主要是后枕部和顶枕部疼痛明显,性质可为跳痛、胀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意识障碍是由于脑干急性缺血累及网状结构的上行激活系统,表现可以是当患者体位改变时,立即感到四肢无力,双下肢肌张力突然消失而摔倒。
此时意思可以是清楚的,能很快恢复活动,病情重时可有突然晕阙甚至昏迷。
脑干缺血影响到脑干核团及在脑干走行的传导神经纤维时可有脑干定位体征如:球麻痹交叉性瘫痪四肢瘫痪面部或肢体麻木等二梅尼埃综合征梅尼埃综合征主要是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及眼球震颤。
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是:因膜迷路积水水肿耳蜗管椭圆囊和球囊膨胀突入壶腹和半规管,所以内淋巴压力猛烈增加超过限量时即发生眩晕、恶心、呕吐的临床症状。
耳蜗管膨胀时可使听力时好时坏如反复发作或长期受压而导致变质使听力消失。
临床上青壮年多见,老年人少见,男性多于女性。
眩晕为主要症状,发作前可无先兆,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开始发作眩晕即达高峰。
眩晕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良性发作性位置 性眩晕:头部位 置变化引起的短 暂性眩晕,持续 数秒至1分钟,可 伴有恶心、呕吐 等症状。
一般治疗
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眩晕药物缓解症状 康复治疗: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前庭功能康复等 心理治疗:针对心理因素引起的眩晕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药物治疗
治疗效果:手术治 疗一般能够有效地 缓解眩晕症状,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注意事项:手术治疗需 谨慎,需在专业医师评 估后进行,同时术后需 注意康复训练和定期复 查。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 式: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充足睡眠
避免长时间低头 或保持同一姿势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疗 潜在疾病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组胺药、 抗胆碱能药、血管扩张剂等
药物治疗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 量
药物治疗是眩晕治疗的重要 手段之一
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药 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由耳 石症、前庭神经炎等 引起的眩晕,药物治 疗效果不明显时,可 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半规 管阻塞术、前庭神经 切断术等,可根据患 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手术方式。
适当进行头部按 摩或针灸等中医 理疗
康复训练
感谢您的观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平衡能力、 听力、眼球运动等,以确定是否存 在与眩晕相关的器质性病变。
影像学检查:对于一些病因不明的眩 晕患者,可能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 如头部CT或MRI,以排除颅内病变。
体格检查
平衡测试:评估患者的平 衡能力
听力测试:排除听力障碍 引起的眩晕
诊断方法:前庭性眩晕可以通过体位 试验、眼球震颤等检查方法确诊,而 非前庭性眩晕则需要根据其他系统的 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眩晕的鉴别诊断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头晕、站立不稳或感觉旋转等不适感。
鉴别诊断眩晕的关键是确定是真性眩晕还是非眩晕性症状,并进一步确定其原因。
首先,要确定是否是真性眩晕。
真性眩晕是由于内耳或前庭系统的功能障碍引起的,常见的原因包括良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迷路炎等。
其次,要排除非眩晕性症状。
非眩晕性症状包括头昏、头痛、头重、不稳定等,可能是由于颈椎病、低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引起的。
进一步,根据病史和体检结果进行鉴别。
病史调查包括症状出现的频率、趋势、持续时间等信息。
体检可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耳鼻喉科检查、眼科检查、心血管系统检查等。
有时候,需要进行辅助检查来确定诊断。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眼震检查、前庭功能测试、内耳听力测试、CT或MRI等影像
学检查。
最后,根据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进行诊断。
根据诊断结果,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或推荐患者到相应的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