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常见心电图的识别

合集下载

ICU实用心电图(下)

ICU实用心电图(下)

ICU实用心电图(下)ICU实用心电图(下)2014-10-13医学界心血管频道来源:ICU护理之家NURSING HOME一、窦性心律失常1 窦性心动过速形态正常的P波规律出现,且同导联形态一致,心房率>100次/min,一般很少超过150次/min,P—R间期≥0.12s。

(图2-2-6、图2-2-7)图2-2-6窦性心动过速图2-2-7 窦性心动过速2 窦性心动过缓形态正常的P波规律出现,且同导联形态一致,心房率<60次/min,P—R间期≥0.12s。

(图2-2-8)图2-2-9窦性心率不齐二、期前收缩(早搏)1 室性早搏提前出现的其前无P波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其代偿间歇多完全。

如果有P波,则P波与其无关,其P—R‘间期应短于图中的正常P—R间期。

室性早搏多伴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当早搏出现后,往往代替了一个正常的搏动,其后就有较正常窦性心律的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间位性早搏除外。

(图2-2-10~图2-2-14)图2-2-10室性早搏图2-2-11 长Ⅱ导联中第10、12、16 QRS—T波群均系室性早搏图2-2-12 室性早搏二联律。

其特征是,例如长Ⅱ导联中,每个正常P—QRS—T波群后均提前出现一个其前无P波的宽大畸形QRS—T波群。

第2、4、6、8、10、12形态异常的QRS—T波群形态均呈现出室性早搏的特征。

图2-2-13间位性室性早搏。

见第2、6个宽大畸形的QRS-T 波群,均发生在每两个正常P-QRS-T波群中间。

图2-2-14 Ⅰ第4、5;Ⅱ第2、3、5、6 QRS—TI波群均系室性早搏,其特点与上图相仿,只是呈两个室性早搏连续出现,我们称室性早搏成对出现(或称二次连发)。

2 房性早搏同导联提早出现的形态略异的P‘波(有时隐藏在前一个T波或ST段中,故此T波或ST段形态变异)。

其后可无QRS—T波群出现,则称为房性早搏未下传,如其后有QRS—T波群出现,其P—R间期≥0.12s,并多伴有不完全代偿间歇,则诊断房性早搏(其P’波在Ⅱ导联中必须直立,AVR导联中必须倒置)。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解读与识别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解读与识别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解读与识别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通过记录心肌电活动变化而得到的一种图形记录。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解读与识别对于评估心脏健康和诊断心脏疾病至关重要。

在正常心电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系列特征明显的波形。

1. 正常心电图的标准导联常用的心电图标准导联有12导联,包括I、II、III、aVR、aVL、aVF、V1-V6。

这些导联可同时或分别对心脏进行观察,并提供全面的心脏电活动信息。

2. P波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正常心电图中的P波通常呈现正常形态,宽度小于0.12秒,高度不超过2.5mm,并且在所有导联上形态应该一致。

P波的异常形态可能表明心房除极过程异常,如房性异位心律、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

3.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过程,具有更大的振幅和更长的持续时间。

正常QRS波群通常呈现三相形态,并且持续时间在0.06秒至0.1秒之间。

不同导联上的QRS波形应高度一致。

QRS波群变异可能表明心室除极过程异常,如束支传导阻滞、心室肥厚或室性异位心律。

4. ST段和T波ST段是从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的水平段。

正常情况下,ST段应该是等电位的,即与基线平行。

T波代表心室再极化过程,通常是正向的。

ST段抬高或压低以及T波倒置可能表明心肌缺血或其他心肌病变。

5. QT间期QT间期从QRS波群的开始到T波结束的时间。

正常QT间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一般认为0.36秒至0.44秒是正常范围。

QT间期延长可能与心室复极异常有关,如药物引起的QT间期延长或遗传性长QT综合征。

6. 心率和心律正常心电图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相邻两个R波的时间间隔来确定心率。

正常成人的静息心率通常在60-100次/分钟之间。

心律通常是规则的。

心率过缓或过快以及心律失常可能是心脏疾病的指标。

7. 微小波形除了以上主要波形以外,正常心电图中还可能出现一些微小波形,如U波、房性少波或房室交界区折返波。

ICU提高课程二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识图

ICU提高课程二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识图
• 1. 交界性逸搏连续出现三次或以上。
• 2. 频率30~50次/分,节律较规则。常可发生 房室分离现象。
41
42
43
• 三、室性逸搏及室性逸搏心律
• (一)室性逸搏: • 1. 在一较长心搏间歇(1.5秒或以上)后,延
迟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间≥0.12秒, 其后的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 2. QRS前后无相关的P波。
10
P 波形态变化
P 波振幅 >25mm
P 波时限 >120ms
P 波切迹
aVR
aVL
I
RAE
LAE
III aVF II
11
QRS波群命名及不同形态: QRS波群中第1个向下的波 称为Q波(q波),第1个向 上的波称为R波(r波),R 波之后向下的波称为S波(s 波)。S波以后再向上的波 为R’(r’)波,R’波后再向下 的波为S’(s’)波。仅有向 下的波称为QS波
)时,P-R间期为.12~0.20秒。
20
正常心电图特点
• 三、QRS波群
• 时间:QRS时间<0.11秒(0.06~0.10秒);
Q波时间<0.04秒。
• 电压:Q波电压<同导联R波的1/4(aVR导
联除外)R波电压: • Ⅰ导<1.5mV(15mm) aVR导<0.5mV(5mm) • Ⅱ导<2.5mV(25mm) V1导<1.0mV(10mm) • aVL导<1.2mV(12mm) V5导<2.5mV(25mm) • aVF导<2.0mV(20mm)
36
• 五、窦性停搏
• 1. 在一段长间歇内不出现窦性P波及相关的QRS波群,且这段 时间(最长P-P间隔)与正常P-P间隔不成倍数关系。

ICU常见恶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的识别与处理PPT

ICU常见恶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的识别与处理PPT
详细描述
心房颤动可见于各种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正常人。心电图上P波消失,代之 以频率约350-600次/分的f波,R-R间期绝对不齐。
室颤的识别
总结词
室颤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心电图上表现为QRS-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颤动 波。
详细描述
室颤是心脏停搏前的早期表现,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患者。心电图上QRS-T波完全 消失,代之以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颤动波。
参考文献2
王五, 马六. (2019). 心电图在恶性心律失常诊断 中的应用.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参考文献3
陈七, 刘八. (2018). 恶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控制 .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THANK YOU
在ICU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对其识别与处理 至关重要。
ICU中恶性心律失常的危害性
恶性心律失常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进一步恶化患者的病情,甚至导致死亡 。
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
ICU中恶性心律失常的救治原则
及时识别
通过心电图等手段及时发现恶 性心律失常。
迅速处理
挑战
当前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部分患者 对药物治疗不敏感、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心脏起搏器植入 禁忌等。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提高诊疗技术 和治疗效果。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2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2020). ICU常见恶性心律失常心电 图的识别与处理.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房室传导阻滞的识别
总结词
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心律失常,心电图上 表现为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 直到P波下传受阻,脱漏一个QRS波群。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识别与解读方法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识别与解读方法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识别与解读方法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记录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测量身体表面的心电信号来识别和评估心脏的功能状况。

在正常的心电图中,有一些常见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

本文将介绍正常心电图波形的识别与解读方法。

1. P波识别与解读P波代表心房收缩,通常为正常心电图中最先出现的波形。

P波应该是有规则的、定形的、形态单一的波形。

一般情况下,P波应该是呈正向的、呈圆顶形的,并且持续时间正常范围在0.08秒到0.10秒之间。

2. QRS波群识别与解读QRS波群代表心室的收缩,通常是心电图中最大的波形。

QRS波群包括Q波、R波和S波。

正常心电图中的QRS波群应当是有规则、定形、形态单一的波群。

Q 波通常是较小且较窄的波形,R波是最高的波峰,S波是紧随R波的较小波形。

3. T波识别与解读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化,它的识别与解读在心电图的分析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T波应该是有规则、定形、形态单一的波形。

在正常的心电图中,T波常常与QRS波群的方向一致,具有正向或负向的振幅。

4. 心率的计算在阅读心电图时,计算心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心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心脏搏动的次数。

常用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心电图上相邻两个R波之间的时间间隔来计算心率。

一种简便的方法是使用300除以相邻两个R波之间的时间间隔(以毫秒为单位)来计算心率。

5. 心电图的正常变异正常的心电图波形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被称为正常变异。

这些差异可能包括波形的振幅、方向、持续时间等。

在阅读心电图时,需要了解这些正常变异,以便正确解读波形。

6. 心电图的异常波形识别除了正常的波形变异之外,心电图中还可能出现一些异常波形。

这些波形可能与心脏疾病、电解质紊乱或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

异常的波形包括但不限于ST段抬高或压低、ST段与T波的倒置、ST段缺损、宽QRS波群、室性早搏等。

对于这些异常波形,需要进一步分析和对比以确定具体原因。

ICU常见心电图识别

ICU常见心电图识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⑷ ST段
与基线处于同一水平 可轻微偏移:
下移:任一导联< 0.05mV 抬高:(呈上斜型抬高) V1、V2<0.3mV V3 < 0.5mV V4~V6及肢导< 0.1mV
示意图
⑸ T波
① 形态: 与QRS主波方向一致 胸导联特点: V1~V3倒置或直立 ( V 1 ~ V 3 直立, V 4 ~ V 6 不可再倒置) V4~V6直立
1.持续监测心率和心律。 2.观察是否有P波脱落,P波是否规则出现、
形态、高度和宽度有无异常。 3.观察QRS波形是否正常,有无“漏搏”。 4.观察ST段有无抬高或者降低。 5.观察T波是否正常。 6.注意有无异常波形出现。
1.窦性停搏 规则的P-P间距中突然出现P波脱落, 形成长P-P间距,且长P-P间距与正常间距不成 倍数关系。
12.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 恒定,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1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P波与QRS毫无关系, 各自保持自身节律,心房率高于心室律,常伴 有交界性或室性逸搏。
5. 心房颤动
⑴ P波消失,代以大小、形态、间距不 等 的“ f ”波, “ f ”波频率350~600 次/分; ⑵ R-R间期绝对不等; ⑶ QRS呈室上性。
心房颤动

V1
平均室(房)率=60/平均R-R(f-f)
6.室性早搏
⑴ 提前出现的形态怪异的QRS-T波群 QRS时间≥0.12s
⑵ QRS波群前后无相关P波
ECG
⑵ P-R间期
P-R间期在 0.12~0.20s

示意图
⑶ QRS波群
① 形态: Ⅰ、Ⅲ 主波向上(qR, qRs, Rs或R型) aVR 主波向下(Qr或QS型) V1、V2 呈 rS 型; V3、V4 呈 RS 型 V5、V6 主波向上(qR, qRs, Rs或R型) V1~V6 R/S逐渐减小 ② 时间:0.06~0.10s 正常图

icu常见心电图分析 ppt课件

icu常见心电图分析 ppt课件

Q波和T波
• Q波:除aVR导联外,正常的Q波振幅应小于 同导联中R波的1/4,时间应小于0.04S。 V1 、V2导联中不应有q波,但可呈QS型。
• T波:(1)方向:大多和QRS主波的方向一 致。若V1的T波向上,则V2-V6导联就不应再 向下。 (2)振幅:除Ⅲ、aVL、aVF、V1-V3导 联外,T波的振幅一般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 1/10。T波在胸导联有时可高达1.2-1.5mv尚 属正常。
概念
• 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 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 形。
典 型 心 电 图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

(希氏束)、左右束支、浦氏纤维

图 波 形 形 成 示 意 图
心 电 图 机
心电图机
心电图导联
➢常规导联:
• 肢体导联:
标准导联 :Ⅰ.Ⅱ.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 aVR. aVL. aVF
• 时间:正常人小于0.12s • 振幅:在肢体导联小于0.25mv,胸导联小于
0.2mv • P-R间期:成年人的P-R间期为0.12-0.20S
。在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 P-R间 期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2S。
QRS波群
• 时间: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
• 波形和振幅:V1、V2导联多呈rS型,V1的R 波一般不超过1.0mv。 V5、V6导联可呈qR、 qRs、Rs或R型,R波振幅不超过2.5mv。在 V3、 V4导联,R波和S波的振幅大致相等。 aVR导联的QRS主波向下,可呈QS、rS、rSr` 或Qr型,aVR的R波一般不超过0.5。Ⅰ导联的 R波小于1.5mv,aVL导联的R波小于1.2mv, aVF导联的R波小于2.0mv。 Ⅰ、Ⅱ、Ⅲ导联 的QRS波群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其主波 一般向上。

ECG监护及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

ECG监护及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

正常心电图
标准电极安放位置
电极标记 RA LA LL RL C
位置
右锁骨中线 第一肋间 白 红
左锁骨中线 第一肋间 黑 黄Leabharlann 左锁骨中线 剑突水平 红 绿
右锁骨中线 剑突水平 绿 黑
胸骨左缘 第四肋间 棕 白
美国产标记颜色 中/日/西欧产标记
中/日/西欧产标
美国产标记颜色
监测导联的注意事项
1.根据监测需要确定电极放置部位, 并暴露一定范围的心前区以供作常规心 电图及除颤使用。 2.充分清洁局部皮肤,必要时先剃胸 毛,以使电极与皮肤接触良好(一般用 酒精进行脱脂)。 3.为减少肌电干扰,电极勿放于肌肉 较多的部位(如胸大肌)。
讲授内容
1.多功能监护仪使用简介 2.正常心电图 3.常见异常心电图 4.NBP监测 5.SPO2监测 6.监护仪常见报警处理
无创血压监测(NBP)
监测原理 采用振荡测压法,即用微型电动机向
袖带内自动充气,使袖带内压力升高,当动脉搏 动的振荡信号消失时,再充气使袖带内压力上升 4.00~5.33kPa(30~40mmHg),然后自动放气。 在放气过程中,第一次感知到的动脉搏动振荡信 号经传递放大处理后即得收缩压,振荡幅度达到 峰值时处理所得的压力为平均动脉压,袖带内压 力突然降低,动脉搏动的振荡信号消失时的压力 为舒张压。
ECG监测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
1.心率报警 若为报警限设置不当,应重设。若为 病人心率出现异常,在设置报警限范围外,应针 对原因处理原发疾病。 2.QRS波、T波 心电图QRS波波幅太低,不能触 发心率计,心率显示为0次/分或<15次/分,可利用 Size调整ECG波幅显示比例,若仍不能触发心率 计,应更改电极位置或更换电极,改变显示导联 或可加大两电极之间的距离。

ICU常见心电图诊断要点 ppt课件

ICU常见心电图诊断要点   ppt课件
(三)坏死型QRS改变
细胞坏死--不能产生动作电位--无电流--异常Q波 心电图特点:(1)QRS呈QS或Qr型
(2)Q>0.04s >1/4R
ppt课件
14
A M I 心电图演变
早期 数分钟~数小时 ◆ 缺血型和损伤型变化
急性期 数小时~数天(数周)◆ 损伤坏死型图形
ST呈弓背抬高 出现病理性Q波
心室率整齐或不齐(下传比例固定或不固定) 2∶1或4∶1下传— 150次/min或75次/min,规整 1∶1下传— 心室率显著增速,易诱发心衰 按压颈动脉窦能突然减慢心室率,停止按压又恢复 体格检查— 快速颈静脉扑动、室率整齐或不齐
ppt课件
31
心房颤动
ppt课件
32
房扑
房扑心电图特征:
① P波消失,代之以心房扑动波(F波):锯齿状 形态、振幅、间距完全规则、频率250~350次/min 扑动波之间等电位线消失,Ⅱ、Ⅲ、aVF、V1最明显
P'波可重叠于前一T波内,不易辨认 2. QRS波群与窦性激动下传者相似
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宽大畸形 3. R-R间期规则
洋地黄中毒房速--心房率逐渐加速,P-R间期逐渐延长 出现Ⅱ°Ⅰ型或Ⅱ型AVB 下传比例不规则时 R-R间期可不相等
4.可能出现继发性ST-T改变
房速
P P' P' P' P' P' P' P' P' P'
常伴窦性心律不齐(最长与最短P-P间期相差0.12s以上)
ppt课件
19
窦性停搏(sinus pause)
/窦性静止(sinus arrest) 窦房结冲动形成暂停/中断,房室活动相应暂停

ICU常见心电图的识别

ICU常见心电图的识别

二、常见病因和发生机理
常见病因: 1、神经因素 ① 交感N占优→提高异位点自律性
迷走N占优→降低窦房结兴奋性 ② 吸烟、喝酒、疲劳、饱餐后。 ③ 精神刺激、神经衰弱等 ④ 内脏神经反射:插管、胃肠道疾病。
2、心脏方面: ①心肌炎症 ②冠脉供血不足或心肌缺氧,局部坏死。 ③心肌中毒性损害 ④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 ⑤心肌的机械性刺激 ⑥心脏瓣膜疾病及先天性心脏病
determination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定标电压1cm=1mV,纵坐标每一小格=0.1mV 横坐标每1大格分为5小格,每小格=0.04sec每1大格=0 Nhomakorabea2sec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心电图特征:
ST对应性抬高 T波高尖 U波倒置 心律失常
(2)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ST–T缺血性改变 U波倒置,QT延长 左室肥大 心律失常
心肌梗塞
定义:持久而严重的心肌急性缺血所引起的心
肌坏死。
(一)基本图形
缺血性T波改变 损伤性ST段抬高 坏死性Q波改变
(二)图形演变与分期
超急性期:梗死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出现
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4、急性心梗或心肌缺血、急性心肌炎、药物毒性反应
或低血钾时的室早,常预示可能发生室速、室颤。 5、复杂的室早(如成对出现、多源或R′onT)比简
单的室早更具严重性。 6、在左房室瓣病变、甲亢及冠心病病人中,频发、多
源性房早,常预示可能发生心房颤动。
异位性心动过速
定义:三次或三次以上异位性早搏形成的节律。

ICU进修快速掌握心电图3

ICU进修快速掌握心电图3

短阵多源性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II长条记录心 电图见频发提前的P`-QRS-T波群, P`波配对时间不恒定, 其形态有正向顶尖、正向顶切迹、正向电压较低平及倒置 等四种以上形态,下传QRS个别宽大畸形(差传)。
室性早搏(又称室性期前收缩):有提前出现的QRS-T波群,其前 无相关P波,QRS宽大畸形,时限多数大于0.12s,代偿间歇完全。 本图可见3个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前无P波,其后有逆 性P波,代偿完全,QRS在胸导联呈左束支阻滞图形,II、III、 aVF呈R型,aVL、aVR呈QS型,室性早搏起源于右室流出道。
窦房结至心房游走心律。 P-P不整,P-R大于0.12s,III导联 P波由 正向逐渐转到正负向,aVL导联由负正双向转为正向,P波极性发 生了改变,P-R间期也由0.14s缩短为0.10s。(9岁男孩图)
窦房结至交界区游走心律。即 P波由窦性逐渐转为房性、交界性, 反复出现。本图II、III、aVF导联P波由正向逐渐转为双向,最后 转为倒置,正向P波P-R间期大于0.12s,倒置P波P-R间期小0.12s。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率105次/分,平均心室率153次/分,R-R 整齐时P波不清,易与室上速伴差传混淆,当R-R不整时,看到明显P波, 呈房室分离。 QRS时限0.13s 。符合分支型室速。(男,23岁)
心室颤动、室扑(心脏骤停主要表现)。A 细颤(390次/ 分),无完整的QRS-T波群,表现为不规则的颤动波,电 压小于0.5mV ;B 粗颤(350次/分),表现为不规则的颤 动波,电压大于0.5mV;C 室扑(140次/分),呈典型的 正弦波。(一般室颤250~500次/分,室扑150~250次/分)。
受阻性房早 搏:提前出现 的P`波,其 后无QRS波, 有代偿间歇。 本图每1个 下传的PQRS-T波群 后有1个P` 波未下传, 接着出现1 个交界逸搏 构成交界性 逸搏、夺获、 受阻性房性 早搏三联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识别
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
分类:心绞痛和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一)心绞痛
1、典型心绞痛(心肌耗氧增加所致)
一过性ST-T缺血性改变 一过性U波倒置,QT延长 一过性心律失常
2、变异型心绞痛(冠脉痉挛所致)
临床特点:发作与运动无关,多发于夜间和清晨,
疼痛剧烈,持时较长。
临床意义
1、 偶发或发生多年而无表现早搏者,大多无意义。 2、频发、多源、成对出现的早博提示多属于病理性。 3、室早QRS特别宽大畸形或其QRS提示起源于左室多 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4、急性心梗或心肌缺血、急性心肌炎、药物毒性反应 或低血钾时的室早,常预示可能发生室速、室颤。 5、复杂的室早(如成对出现、多源或R′onT)比简 单的室早更具严重性。 6、在左房室瓣病变、甲亢及冠心病病人中,频发、多 源性房早,常预示可能发生心房颤动。
以及传导的顺序、速度任ຫໍສະໝຸດ 一项发生异 常。• 分类:激动起源异常、激动传导异常
激动起源异常
•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异位心律
被动性:逸搏与逸
搏心律
主动性:
早搏 阵发性与非阵发性 心动过速 扑动与颤动
激动传导异常
• 生理性传导障碍:干扰与脱节 • 病理性传导障碍:窦房阻滞 房内阻滞 房室阻滞 室内阻滞 • 意外传导:超常传导、魏登斯基现象 • 捷径传导:预激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概念:由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 窦房结起搏功能和或窦房传导障碍,从 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 • 心电图特征
– – – – 显著窦性心动过缓 窦房传导阻滞 窦性静止 慢快综合征
早搏心电图的识别
定义:窦房结以下某一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 而抢先发出的激动所引起的一次心脏搏动。 心脏的传导系统: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
婴儿(<1岁)>140次/分 幼儿(1~6岁)>120次/分 成人 >100次/分
• 窦性心动过缓
婴儿(<1岁)< 100次/分 幼儿(1 ~ 6岁)< 80次/分 成人 < 60次/分
• 窦性心律不齐
同一导联最大与最小PP间 差> 0.12s
窦性停搏
定义:窦房结由于某种原因在一段时间 内停止发放激动心房暂停止活动。 特征: 窦律后,突然出现一长间歇,期间无P-QRST出现。 时间长短不一,最长P-P与最短P-P无倍数 关系,一般少于三个心动周期。 停搏后,可出现窦律,或房室交界性、室性 逸搏。
心电图特征:
ST对应性抬高 T波高尖 U波倒置 心律失常
(2)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ST–T缺血性改变 U波倒置,QT延长 左室肥大 心律失常
心肌梗塞
定义:持久而严重的心肌急性缺血所引起的心
肌坏死。
(一)基本图形
缺血性T波改变 损伤性ST段抬高 坏死性Q波改变
(二)图形演变与分期
超急性期:梗死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出现
巨大高耸T波。
急性期:梗死后数小时到2-3周,坏死Q、
损伤性ST段及缺血性T波并存。 亚急性期:梗死后数周到数月,坏死Q 持续存在,抬高ST段回复到基线, 出现冠状T波。 陈旧期:梗死后3-6个月后或更久,残留病理 性Q波,倒置T波回复正常或长期无 变化。
3、定位诊断
。前间壁:V1、V2、V3 。局限前壁:(V3)、V4、(V5) 。前侧壁:V5、V6、V7 。高侧壁:I、avL 。广泛前壁:V1~V5,也可波及I、aVL 。下壁:II、III、avF 。后壁:V7、V8、V9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P-R interval
3. P-R间期(P-R interval):P波与P-R段合计为 P-R间期,正常为0.12~0.20sec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6. ST段(ST segment):为QRS综合波之后位于 基线上的一个平段,其后出现向上或向下转折 的一个波为T波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Q-T interval
7. Q-T间期(Q-T interval):从Q波起点至T波终 了,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 正常为0.32~0.44sec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4. QRS波群(QRS interval):表示心室的除极化, 正常为0.06~0.10sec,最宽不超过0.11sec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心电图概念:
心脏兴奋产生、传导与恢复过程中,每一心 动周期中的生物电变化。
正常心电图包括:
四波(P、QRS、T、U)
三个段(P-R、S-T、T-P) 两间期(P-R、Q-T)
正常心电图波形
P波表示心房除 极化
S-AN A-VN
QRS 综合波表 示心室的除极化 T和U波由心室 复极化形成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8. T波(T wave): 由心室复极化形成,正常情 况下,T波的方向大多和QRS主波方向一致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异位性心动过速
定义:三次或三次以上异位性早搏形成的节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定义:希氏束或以上组织参与所形成的快速
规则的心动过速。
机理:折返 折返条件:折返环
一通道单向阻碍滞 一通传导减慢
混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特征:
3种或3种以上房性P/
房率100~250次/分 P/-P/间有等电位线 可有房室传导阻滞
1.P波:表示心房除极化,宽度不超过 0.11sec; 振幅在胸导联不超过 0.25mV ,胸导联不超过 0.20mV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2. PR段(PR segment):反映心房的复极过程及 房室结和房室束的电活动
五、各类早搏心电图的诊断
(一)室性早搏 定义: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异位激动 引起的早搏。 心电图的特征:


提前出现的QRS—T,其前无异位P′波。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QRS时限≥0.12s。 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有完全性代偿间期。
(二)房性早搏
定义:起源于心房的异位激动引起的 早搏。 心电图的特征:
房室束、左右束支、蒲氏纤维。 窦房结(正常起搏点) 心房、房室交界区及心室(潜在的起搏点)
二、常见病因和发生机理
常见病因: 1、神经因素 ① 交感N占优→提高异位点自律性 迷走N占优→降低窦房结兴奋性 ② 吸烟、喝酒、疲劳、饱餐后。 ③ 精神刺激、神经衰弱等 ④ 内脏神经反射:插管、胃肠道疾病。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窦房结 SA node
• 结间束 internodal atrial pathways
• 房室结 AV node
• 希氏束 AV bundle • 右束支 right bundle branches • 左束支 left bundle branches • Purkinje 纤维网 Purkinje system
VAT
5. 心室肌兴奋时间(ventricular activation time, VAT) 心电活动从心内膜通过心室肌至心外膜所需时间, 正常时在V1~V2<0.03sec,在V5~V6<0 .05sec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
• • • • • 窦性P波规律出现,P I、II、AVF、V3-6直 立,PavR倒置。 P波频率成人60~100次/分。 PR间期0.12 ~ 0.20s秒。 同一导联中,P-P及R-R间差<0.12s。 QRS时限0.06 ~ 0.10s
窦速、窦缓、窦不齐
• 窦性心动过速
• 地尔硫卓、胺碘酮:也可使用,但效率不高; • 毛花苷C:静注起效慢,目前已少用。
室性心动过速
类型:小于30s——非持续性室速
大于30s——持续性室速 形态一致——单形性室速 形态不同——多形性室速
特征:
3种或3种以上室性早搏,频率≥100次/分。 R-R基本相等。 房室分离 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
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检测
determination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定标电压1cm=1mV,纵坐标每一小格=0.1mV 横坐标每1大格分为5小格,每小格=0.04sec 每1大格=0.2sec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心血管科常见心电图的 识别和治疗
纲 要
•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 心肌缺血心电图的识别 •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的识别
一、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电图基本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