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检测(二)

合集下载

教科版物理选修3-4: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物理选修3-4: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关于机械波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B.简谐波沿长绳传播,绳上相距半个波长的两质点振动位移大小相等C.任一振动质点每经过一个周期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一个波长D.相隔一个周期的两时刻,简谐波的图像相同解析:选BD.机械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为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的为纵波;相距半个波长的两质点在同一时刻会沿相反方向振动到距平衡位置相等距离的位置,即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每个质点都做简谐运动,因此每个质点经过一个周期后会重复原来的运动状态,则简谐波图像相同.所以B、D正确.2.如图是同一机械波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的波动图像.从图中可以直接观察到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A.波速B.频率C.周期D.波长解析:选D.同一机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会改变(由振源决定),波长和波速改变,而从图像中能直接观看发生改变的量当然是波长,故D项正确.3.根据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医生检查身体用的“B超”是根据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的B.一位有经验的战士听到飞行的炮弹尖叫声越来越尖锐,可以判断炮弹正向他靠近C.根据光波的多普勒效应,由地球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越来越小,可以判断此天体正远离地球D.当波源和观察者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和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解析:选BC.超声波照射人体时,不同组织穿透的超声波的量是不同的,从而形成B超影象,A不正确.当波源与观察者间相对靠近时,观察者感到频率变大,所以听到飞行的炮弹尖叫声越来越尖锐,声音的频率增大,可以判断炮弹正向他靠近,B正确.光波和机械波一样,也有多普勒效应,地球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越来越小,可以判断此天体正远离地球,C正确.设想如果人绕波源做圆周运动,那么,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和波源发出的频率相同,D不正确.4.水波通过小孔,发生一定程度的衍射,为使衍射现象更明显,可()A.增大小孔尺寸,或增大水波的频率B.增大小孔尺寸,或减小水波的频率C.缩小小孔尺寸,或增大水波的频率D.缩小小孔尺寸,或减小水波的频率解析:选D.观察到明显衍射的条件是缝、小孔或障碍物的尺寸可与波长相比,或小于波长,因此应缩小小孔的尺寸或增大波的波长,A 和B 错误.根据公式v =λf ,且水波的波速由介质决定,即水波的波速不变,则有λ=vf ,可见减小频率可以使波长增大.综上所述,D 正确,C 错误.5.如图所示是水波干涉示意图,S 1、S 2是两波源,A 、D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两波源频率相同,振幅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A 一会儿在波峰,一会儿在波谷 B .质点B 一会儿在波峰,一会儿在波谷 C .质点C 一会儿在波峰,一会儿在波谷 D .质点D 一会儿在波峰,一会儿在波谷 解析:选ABD.在波的干涉中,振动加强区域里的质点总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振动,只是质点的振幅较大为A 1+A 2,本题中由于A 1=A 2,故振动减弱区的质点并不振动,而此时A 点是波峰与波峰相遇,是加强点,B 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是加强点.又A 、D 、B 三点在一条振动加强线上,这条线上任一点的振动都是加强的,故此三点都为加强点,这样,此三点都是一会儿在波峰,一会儿在波谷.6.振源A 带动细绳上各点上下做简谐运动,t =0时刻绳上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规定绳上质点向上运动的方向为x 轴的正方向,则P 点的振动图像是( )解析:选B.由t =0时刻绳上形成的波形可知该列简谐横波刚传到P 点处于平衡位置,由“上下坡”法可知,P 处上坡,所以起振方向向下,B 正确.7.两列平面简谐横波在空中叠加,其中简谐横波a (图中虚线所示)沿x 轴正方向传播,简谐横波b (图中实线所示)沿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都是20 m/s.t =0时,这两列波的波动图像如图所示,那么位于x =45 m 处的质点P 第一次到达波峰的时间和第一次处于平衡位置的时间分别是( )A .1.50 s ,0.25 sB .0.25 s ,0.75 sC .0.50 s ,0.75 sD .0.50 s ,0.25 s解析:选B.从题图上可知两波波长均为λ=40 m ,故T =λv =2 s ,波峰a 或b 第一次传到P 点,均需要t =520 s =0.25 s ,而平衡位置状态传到P 要t ′=1520s =0.75 s.8.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已知x 轴上x 1=0处a 质点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x 2=6 m 处b 质点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x 1和x 2间距离小于一个波长,则此列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 )A .3 m/sB .5 m/sC .1 m/sD .10 m/s解析:选AC.由a 、b 两点的振动图像可知,当波沿x 轴正向传播时,a 、b 之间的距离为14λ,即λ=24 m ,v =λT =248 m/s =3 m/s ;当波沿x 轴负向传播时,a 、b 之间的距离为34λ,即λ=8 m ,v =λT =88m/s =1 m/s.故A 、C 选项正确.9.如图所示,实线是沿x 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这列波在t =0.2 s 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该波的波速是0.8 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列波的波长是14 cmB .这列波的周期是0.125 sC .这列波可能是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D .t =0时,x =4 cm 处的质点速度沿y 轴负方向解析:选D.由波的图像可以看出,波长λ=12 cm ,波的周期T =λv =0.120.8 s =0.15 s ,由实线波到虚线波平移的距离Δx =v t =0.8×0.2 m =0.16 m =16 cm =(λ+4 cm),由波动图像可以看出,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t =0时,x =4 cm 处质点沿y 轴负方向运动. 10.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波长为1.2 m ,振幅为A .当坐标为x =0处质元的位移为-32A 且向y 轴负方向运动时,坐标为x =0.4 m 处质元的位移为32A .当坐标为x =0.2 m 处的质元位于平衡位置且向y 轴正方向运动时,x =0.4 m 处质元的位移和运动方向分别为( ) A .-12A 、沿y 轴正方向B .-12A 、沿y 轴负方向C .-32A 、沿y 轴正方向 D .-32A 、沿y 轴负方向 解析:选C.λ=1.2 m ,坐标为x =0.4 m 处的质元距坐标原点为13λ,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其波形如图所示.此时x =0.2 m 处质元在平衡位置且向y 轴负方向运动,x =0.4 m 处质元也向y 轴负方向运动;当x =0.2 m 处质元在平衡位置且向y 轴正方向运动时,需经t =T2,此时x =0.4 m 处质元应在平衡位置之下y =-32A ,沿y 轴正方向,A 、B 错误,C 正确. 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其波形如图所示.位移为32A 处的质元距O 点大于13λ,故D 错.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将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1.声波从甲介质进入乙介质中,已知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37°,声波在甲介质中速度为300 m/s ,声波在乙介质中速度为________ m/s. 解析:由折射定律可知sin θ1sin θ2=v 12,所以v 2=v 1sin θ2sin θ1=300×0.60.5 m/s =360 m/s.答案:36012.右图为声波干涉演示仪的原理图.两个U 形管A 和B 套在一起,A 管两侧各有一小孔.声波从左侧小孔传入管内,被分成两列频率________的波.当声波分别通过A 、B 传播到右侧小孔时,若两列波传播的路程相差半个波长,则此处声波的振幅________;若传播的路程相差一个波长,则此处声波的振幅________.解析:声波从左侧小孔传入管内向上向下分别形成两列频率相同的波,若两列波传播的路程相差半个波长,则振动相消,所以此处振幅为零,若传播的路程相差一个波长,振动加强,则此处声波的振幅为原来声波振幅的2倍.答案:相等 等于零 等于原来声波振幅的2倍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8分)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实线为t 1=0时的波形图,此时P 质点向y 轴负方向运动,虚线为t 2=0.01 s 时的波形图.已知周期T >0.01 s.(1)波沿x 轴________(填“正”或“负”)方向传播; (2)求波速.解析:(1)根据“下坡上”判断,向正方向传播.(2分) (2)由题意知,λ=8 m(1分) t 2-t 1=18T ①(2分)v =λT②(2分)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解得v =100 m/s.(1分) 答案:(1)正 (2)100 m/s 14.(12分)如图,质点O 在垂直x 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形成了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t =0时刻质点O 开始向下运动,经0.4 s 第一次形成图示波形,求位于x =5 m 处的质点B 再经过多少时间第一次到达波峰?(请写出必要的解答过程)解析:由题意易知,该波的波长为4 m ,周期为T =0.8 s(4分) 波向右传播到B 点所用的时间为t =sv (2分) v =λT ,联立解得:t =1 s(2分)所以质点P 第一次到达波峰所用时间 t ′=t +34T =1.6 s(2分)所以再经过的时间t ″=1.6 s -0.4 s =1.2 s .(2分) 答案:1.2 s15.(14分)甲、乙两列完全相同的横波分别从波源A 、B 两点沿x 轴相向传播,t =0时的波形图像如图所示,如果两列波的波速都是10 m/s ,求:(1)甲、乙两列波的频率各是多少?(2)第几秒末两列波相遇,相遇时C 、D 两点间有哪些点位移最大?解析:(1)由题图知:λ=4 m ,(2分) 又因v =10 m/s ,所以由f =vλ得f =104Hz =2.5 Hz ,(4分)故甲、乙两列波的频率均为2.5 Hz.(2)设经t 时刻两波相遇,则2v t =4 m ,(2分) 所以t =42×10 s =0.2 s ,(1分)又因T =1f =12.5 s =0.4 s ,(1分)故波分别向前传播λ2相遇.此时两列波的图像如图中的虚线所示.故CD 间有x =5 m 和x =7 m 处的点位移最大. (4分)答案:(1)2.5 Hz 2.5 Hz (2)0.2 s x =5 m 与x =7 m16.(14分)一列横波上有相距4 m 的A 、B 两点,波的传播方向是由A 向B ,波长大于2 m ,如图所示的是A 、B 两质点的振动图像,求这列波可能的波速.解析:由振动图像得:质点振动周期T =0.4 s(2分) B 点比A 点晚振动的时间Δt =nT +34T (n =0,1,2,3,…)(2分)所以A 、B 间的距离为Δs =n λ+34λ(n =0,1,2,3,…)(2分)则波长为λ=4Δs 4n +3=164n +3(4分)因为λ>2 m ,所以n =0,1当n =0时,λ1=163 m ,v 1=λ1T =403 m/s(2分)当n =1时,λ2=167 m ,v 2=λ2T =407 m/s.(2分)答案:403 m/s 或 407 m/s。

《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共18页、word版、含答案点拨)

《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共18页、word版、含答案点拨)

章末综合检测(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2012·试题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总是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答案:B点拨: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而不是可逆反应的特征,A错;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B对;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C错;若是充入稀有气体增大压强或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会发生移动,D错。

2.(2012·试题调研)本题列举的四个选项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B.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答案:C点拨:怎样提高原料转化产率是化学平衡理论要解决的内容。

3.(2012·河南高二检测)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sO2和1mol O2充入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ΔH=-197kJ·mol-1,当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SO2和SO3共2mol B.生成SO3 2molC.放出197kJ热量D.含氧原子共8mol答案:A点拨: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故生成SO3小于2mol,放出热量小于197kJ;据硫原子守恒知SO2和SO3共2mol,氧原子共6mol,因此选A。

2013年高中生物 第2章 细胞工程 综合检测 苏教版选修3

2013年高中生物 第2章 细胞工程 综合检测 苏教版选修3

章末综合检测 (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说法,错误的是( )A.愈伤组织是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分裂形成的B.愈伤组织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根或芽C.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不同,愈伤组织分化的结果不同D.愈伤组织的细胞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核糖体解析:选B。

愈伤组织形成根或芽过程属于再分化。

愈伤组织是外植体经过脱分化形成的,具有分裂能力的薄壁细胞组成。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适中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

在愈伤组织细胞中,含有DNA的细胞器线粒体,能够进行复制和转录,所以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以也发生tRNA和mRNA的碱基互补配对。

2.马铃薯利用它的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种植的世代多了以后往往会感染病毒而减产,为此农户都希望得到无病毒的幼苗进行种植。

获得无病毒幼苗的最佳办法是( )A.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B.进行远源植物体细胞杂交C.利用芽尖进行组织培养D.人工诱导基因突变解析:选C。

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方式。

植株的芽或茎尖很少被病毒感染甚至是无病毒,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很好地保护这一性状。

3.某株名贵花卉用种子繁殖会发生性状分离。

为了防止性状分离并快速繁殖,可利用该植物体的一部分器官或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发育出完整的植株。

进行离体培养时不.应采用该植株的( ) A.茎尖B.子房壁C.叶片D.花粉粒解析:选D。

花粉粒的离体培养是单倍体育种通常采用的方法,单倍体植株是变异的类型,会发生性状分离。

4.如图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试管中细胞全能性最高B.④试管中培育出的个体都是纯合子C.①→②的过程不需要光照D.①→④的细胞分裂都是有丝分裂解析:选B。

植物组织培养所获取的植株与母本的基因型相同,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其所获取植物的基因型与取材母本相同,不一定是纯合体,也有可能是杂合体。

苏教版数学选1-1: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

苏教版数学选1-1: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

如图,有一块抛物线形钢板,其垂直于对称轴的边界线 AB 长为 2r,高为 4r,计划将此钢板 切割成等腰梯形的形状,以 AB 为下底,上底 CD 的端点在抛物线上,记 CD=2x,梯形面 积为 S.求面积 S,使其为以 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并写出其定义域. 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则 B(r,-4r), 设抛物线方程为 x2=-2py(p>0), ∵点 B(r,-4r)在抛物线上, r ∴r2=8pr,即 p= . 8 r ∴抛物线方程为 x2=- y. 4
2 2 2
x2 y2 由①②,解得 b =2(b =-1 舍去),∴a =4,故所求椭圆 C 的方程为 + =1. 4 2 π 1 3 (2)设 PF1=m,PF2=n,则 S△F1PF2= mnsin = mn. 2 3 4 由椭圆的定义知 PF1+PF2=2a,即 m+n=4.① π 2 2 2 2 2. 又由余弦定理得 PF2 1+PF2-2PF1·PF2cos =F1F2,即 m +n -mn=(2 2) ② 3 8 2 由①2-②,得 mn= ,∴S△F1PF2= 3. 3 3 19.(本小题满分 16 分)一束光线从点 F1(-1,0)出发,经直线 l:2x-y+3=0 上一点 P 反射 后,恰好穿过点 F2(1,0). (1)求 P 点的坐标; (2)求以 F1、F2 为焦点且过点 P 的椭圆 C 的方程. m-1 n n 1 9 解:(1)设 F1 关于 l 的对称点为 F(m,n),则 =- 且 2· - +3=0,解得 m=- , 2 2 2 5 m+1 9 2 2 n= ,即 F -5,5,故直线 F2F 的方程为 x+7y-1=0. 5 x+7y-1=0 4 1 - , . 由 ,解得 P 3 3 2x-y+3=0 (2) 因 为 PF1 = PF , 根 据 椭 圆 定 义 , 得 2a = PF1 + PF2 = PF + PF2 = FF2 = 2 2 2 -9-1 +2-0 =2 2,所以 a= 2.又 c=1,所以 b=1.所以椭圆 C 的方程为x +y2 5 5 2 =1. 20.(本小题满分 16 分)已知抛物线 y2=2px(p>0)的焦点为 F,A 是抛物线上横坐标为 4,且位 于 x 轴上方的点,A 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等于 5.过 A 作 AB 垂直于 y 轴,垂足为 B,OB 的中 点为 M.

章末综合检测2练习

章末综合检测2练习

章末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6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关于化学物质和反应类型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 )。

解析 A 项中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B 项中化合物包括电解质,电解质包括离子化合物;D 项中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2.实验室制取少量N 2,常利用的反应是NaNO 2+NH 4Cl=====△NaCl +N 2↑+2H 2O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NaNO 2是氧化剂B .生成1 mol N 2时转移的电子为6 molC .NH 4Cl 中的N 元素被还原D .N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解析 分析反应方程式及各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知道NaNO 2是氧化剂,故A 正确。

NH 4Cl 中的N 元素被氧化,N 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当1 mol N 2生成时,转移的电子为3 mol ,故B 、C 、D 错误。

答案 A3.Fe(OH)3胶体和MgCl 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 )。

A.两者均有丁达尔效应B.两者均能透过半透膜C.加入盐酸先沉淀,随后溶解D.分散质微粒可通过滤纸解析MgCl2溶液无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MgCl2溶液加盐酸无沉淀;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的分散质微粒均可通过滤纸。

答案 D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离子化合物,在离子方程式中都要以离子形式表示B.离子互换反应总是向着溶液中反应物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C.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水,故酸碱中和反应都可以用H++OH-===H2O表示D.复分解反应必须具备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才能进行解析大部分难溶的盐如BaSO4、CaCO3等均属于离子化合物,但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以离子形式表示,A错。

在水溶液中,如果反应物离子的浓度减小了,说明离子反应发生了,这是离子反应的本质,B正确。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

章末综合检测(二)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5.6 g铁粉投入到盛有100 mL 2 mol/L稀硫酸的烧杯中,2 min 时铁粉刚好溶解(溶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表示这个反应的速率正确的是()A.v(Fe)=0.5 mol/(L·min)B.v(H2SO4)=1 mol/(L·min)C.v(H2SO4)=0.5 mol/(L·min)D.v(FeSO4)=1 mol/(L·min)解析:选C。

铁粉为固体,其物质的量浓度可视为常数,不用铁粉表示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铁粉是0.1 mol,参加反应的H2SO4为0.1 mol,所以v(H2SO4)=1 mol/L÷2 min=0.5 mol/(L·min),v(FeSO4)=0.5 mol/(L·min),B、D项错。

2.(2011年江苏南通调研)已知常温常压下,N2(g)和H2(g)生成2 mol NH3放出92.4 kJ 热量。

在同温、同压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 kJ,向另一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中通入0.5 mol N2、1.5 mol H2和1 mol NH3,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2 kJ,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2Q2=Q1=92.4B.Q2<Q1<92.4C.Q1<Q2<92.4 D.Q2=Q1<92.4解析:选B。

对于反应N2(g)+3H2(g)2NH3(g),ΔH=-92.4 kJ/mol,而在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时,实际过程N2和H2不能完全转化,故生成n(NH3)<2 mol,放出的热量Q1<92.4,而另一容器中通入0.5 mol N2、1.5 mol H2和1 mol NH3,是从中间过程建立的平衡体系,达平衡时虽然与上述平衡相同,但生成的NH3比上述平衡体系还要少,故Q2<Q1,所以Q2<Q1<92.4。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章末综合测评2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章末综合测评2及答案解析

(新课标)最新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章末综合测评(二) 解三角形(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6·南昌高二检测)已知△ABC 中,a =2,b =3,B =60°,那么A 等于( )A .135°B .120°C .60°D .45°【解析】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得2sin A =332,可得sin A =22, 又∵a =2<3=b , ∴A <B ,A =45°. 【答案】 D2.在△ABC 中,若sin A =34,a =10,则边长c 的取值范围是( )A.⎝ ⎛⎭⎪⎫152,+∞ B .(10,+∞) C .(0,10)D .⎝⎛⎦⎥⎤0,403【解析】 由正弦定理a sin A =c sin C 得c =1034·sin C =403·sin C ,又sin C ∈(0,1],所以c ∈⎝ ⎛⎦⎥⎤0,403.【答案】 D3.如图1,两座灯塔A 和B 与海岸观察站C 的距离相等,灯塔A 在观察站南偏西40°,灯塔B 在观察站南偏东60°,则灯塔A 在灯塔B 的( )图1A .北偏东10°B .北偏西10°C .南偏东80°D .南偏西80°【解析】 由条件及图可知,A =B =40°,又∠BCD =60°,所以∠CBD =30°,所以∠DBA =10°,因此灯塔A 在灯塔B 南偏西80°.【答案】 D4.(2016·西安高二检测)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2+c 2-b 2)tan B =ac ,则B 的值是( )A.π3B .π6C.π3或2π3 D .π6或5π6【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a 2+c 2-b 2=2accos B.∴2accos B·tan B=ac,∴sin B=1 2,∴B=π6或5π6.【答案】 D5.在△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B=1∶2,a∶b =1∶3,则角A等于( )A.45°B.30°C.60°D.75°【解析】由正弦定理得ab=sin Asin B,∵A∶B=1∶2,a∶b=1∶3,∴13=sin Asin 2A=12cos A,∴cos A=3 2,即A=30°.【答案】 B6.△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sin Asin B+bcos2A=2a,则ba等于( )A.2 3 B.2 2 C. 3 D. 2 【解析】∵asin Asin B+bcos2A=2a,∴sin2Asin B+sin Bcos2A=2sin A,sin B=2sin A,∴b=2a,∴ba= 2.【答案】 D7.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a2-b2=3bc,sin C=23sin B,则A=( )A.30°B.60°C.120°D.150°【解析】由sin C=23sin B及正弦定理,得c=23b,∴a2-b2=3bc=6b2,即a2=7b2.由余弦定理,cos A=b2+c2-a22bc=b2+12b2-7b22b·23b=6b243b2=32,又0°<A<180°,∴A=30°. 【答案】 A8.在△ABC中,A=60°,b=1,其面积为3,则a+b+csin A+sin B+sin C等于( )A.3 3 B.239 3C.833D.392【解析】∵a+b+csin A+sin B+sin C=2R,∴由S△ABC=12bcsin A知3=12×1×c×sin 60°,∴c=4.又由余弦定理a2=b2+c2-2bccos A,得a=13.故2R=asin A =2393.【答案】 B9.在△ABC中,∠ABC=π4,AB=2,BC=3,则sin∠BAC=( )A.1010B.105C.31010D.55【解析】由余弦定理可得AC2=9+2-2×3×2×22=5,所以AC=5,再由正弦定理得ACsin∠ABC=BCsin∠BAC,所以sin∠BAC=BC·sin∠ABCAC=3×225=31010.【答案】 C10.如图2所示,一船自西向东匀速航行,上午10时到达一座灯塔P的南偏西75°距塔68海里的M处,下午2时到达这座灯塔的东南方向的N处,则这只船航行的速度为( )图2A.1762海里/小时B.346海里/小时C.1722海里/小时D.342海里/小时【解析】由题意知PM=68,∠MPN=120°,N=45°,由正弦定理知PMsin 45°=MNsin 120°,∴MN=68×32×2=346,∴速度为3464=1762海里/小时.【答案】 A11.在斜三角形ABC中,sin A=-2cos B·cos C,且tan B·tan C=1-2,则角A的值为( )A.π4B.π3C.π2D.3π4【解析】由题意知,sin A=-2cos B·cos C=sin(B+C) =sin B·cos C+cos B·sin C,∴-2cos B·cos C=sin B·cos C+cos B·sin C,在等式两端同除以cos B·cos C得tan B+tan C=-2,tan(B+C)=tan B+tan C1-tan B·tan C=-22=-1=-tan A,∴tan A=1,即A=π4 .【答案】 A12.如图3所示,在△ABC中,已知A∶B=1∶2,角C的平分线CD把三角形面积分为3∶2两部分,则cos A等于( ) 【导学号:67940050】图3A.13B.12C.34D.0【解析】在△ABC中,设∠ACD=∠BCD=β,∠CAB=α,由A∶B=1∶2 得∠ABC=2α,∵A<B,∴AC>BC,∴S△ACD>S△BCD,∴S△ACD∶S△BCD=3∶2,∴12AC ·DC ·sin β12BC ·DC ·sin β=32,∴AC BC =32. 由正弦定理得AC sin B =BC sin A ,AC sin 2α=BC sin α, ∴AC BC =sin 2αsin α=2cos α,∴cos α=34, 即cos A =34.【答案】 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将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3.(2015·福建高考)若锐角△ABC 的面积为103,且AB =5,AC =8,则BC 等于________.【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S =12×AB ×AC ×sin A =103,∴sin A =2035×8=32.∵A ∈⎝⎛⎭⎪⎫0,π2,∴A =π3.由余弦定理,得BC 2=AB 2+AC 2-2AB ×AC ×cos A =25+64-2×5×8×cos π3=49,∴BC =7. 【答案】 714.(2015·北京高考)在△ABC 中,a =4,b =5,c =6,则sin 2Asin C =________.【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sin A sin C =ac ,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a =4,b =5,c =6,∴sin 2A sin C =2sin Acos A sin C =2·sin A sin C ·cos A =2×46×52+62-422×5×6=1. 【答案】 115.(2015·天津高考)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已知△ABC 的面积为315,b -c =2,cos A =-14,则a 的值为________.【解析】 在△ABC 中,由cos A =-14可得sin A =154,所以有⎩⎪⎨⎪⎧12bc ×154=315,b -c =2,a 2=b 2+c 2-2bc ×⎝ ⎛⎭⎪⎫-14,解得⎩⎪⎨⎪⎧a =8,b =6,c =4.【答案】 816.(2015·南通调研)已知等腰三角形腰上的中线长为3,则该三角形的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解析】 如图,设AB =AC =2x ,则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得3=x 2+4x 2-4x 2cos A , 所以cos A =5x 2-34x 2.所以sin A =1-cos 2A =-9x 4+30x 2-94x 2,所以S △ABC =12(2x)2sin A=12-9x 4+30x 2-9. 故当x 2=53时,(S △ABC )max =12-9×⎝ ⎛⎭⎪⎫532+30×53-9=1216=2. 【答案】 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2015·全国卷Ⅱ)△ABC 中,D 是BC 上的点,AD 平分∠BAC ,BD =2DC.(1)求sin B sin C;(2)若∠BAC =60°,求∠B. 【解】 (1)由正弦定理,得 AD sin B =BD sin ∠BAD ,AD sin C =DCsin ∠CAD . 因为AD 平分∠BAC ,BD =2DC ,所以sin B sin C =DC BD =12. (2)因为∠C =180°-(∠BAC +∠B),∠BAC =60°,所以sin C =sin(∠BAC +∠B)=32cos B +12sin B. 由(1)知2sin B =sin C ,所以tan B =33, 所以∠B =30°.18.(本小题满分12分)(2015·安徽高考)在△ABC 中,∠A =3π4,AB =6,AC =32,点D 在BC 边上,AD =BD ,求AD 的长.【解】 设△ABC 的内角∠BAC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是a ,b ,c ,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cos ∠BAC =(32)2+62-2×32×6×cos 3π4=18+36-(-36)=90,所以a =310.又由正弦定理得sin B =bsin ∠BAC a =3310=1010, 由题设知0<B<π4, 所以cos B =1-sin 2B =1-110=31010. 在△ABD 中,因为AD =BD ,所以∠ABD =∠BAD ,所以∠ADB =π-2B ,故由正弦定理得AD =AB ·sin B sin (π-2B )=6sin B 2sin Bcos B =3cos B=10. 19.(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cos A 2=255,错误!·错误!=3.(1)求△ABC的面积;(2)若b+c=6,求a的值.【解】(1)∵cos A2=255,∴cos A=2cos2A2-1=35,sin A=45.又由错误!·错误!=3,得bccos A=3,∴bc=5,∴S△ABC=12bcsin A=2.(2)∵bc=5,又b+c=6.∴b=5,c=1或b=1,c=5,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cos A=20,∴a=2 5.20.(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中,已知2acos B=c,sin Asin B(2-cos C)=sin2C2+12,试判断△ABC的形状.【解】依题意得2sin Acos B=sin C=sin(A+B),2sin Acos B-sin(A+B)=sin(A-B)=0,因此B=A,C=π-2A,于是有sin2A(2+cos 2A)=cos2A+12,即sin2A(3-2sin2A)=1-sin2A+12=3-2sin2A2,解得sin2A=12,因此sin A=22,又B=A必为锐角,因此B=A=π4,△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1.(本小题满分12分)甲船在A处遇险,在甲船西南10海里B处的乙船收到甲船的求救信号后,测得甲船正沿着北偏西15°的方向,以每小时9海里的速度向某岛靠近.如果乙船要在40分钟内追上甲船,问乙船应以多大速度、向何方向航行?⎝ ⎛⎭⎪⎫注:sin 21°47′=3314. 【导学号:67940051】 【解】 设乙船速度为v 海里/时,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知BC 2=AC 2+AB 2-2AC ·AB ·cos ∠CAB ,⎝ ⎛⎭⎪⎫23v 2=⎝ ⎛⎭⎪⎫23×92+102-2×23×9×10×cos 120°, ∴v =21海里/时.又由正弦定理可知BC sin ∠BAC =AC sin B, ∴sin B =AC ·sin ∠BAC BC =23×923×21×sin 120°=3314, ∴B ≈21°47′,即乙船应按北偏东45°-21°47′=23°13′的方向航行.22.(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cos A -2cos C cos B =2c -a b.(1)求sin Csin A的值;(2)若cos B=14,b=2,求△ABC的面积S.【解】(1)由正弦定理,设asin A =bsin B=csin C=k,则2c-ab=2ksin C-ksin Aksin B=2sin C-sin Asin B,所以cos A-2cos Ccos B=2sin C-sin Asin B,即(cos A-2cos C)sin B=(2sin C-sin A)cos B,化简可得sin(A+B)=2sin(B+C).又A+B+C=π,所以sin C=2sin A,因此sin Csin A=2.(2)由sin Csin A=2得c=2a.由余弦定理b2=a2+c2-2accos B及cos B=14,b=2,得4=a2+4a2-4a2×1 4,解得a=1,从而c=2.又因为cos B=14,且0<B<π.所以sin B=15 4,因此S=12acsin B=12×1×2×154=154.。

新高一步步高必修一章末检测试卷(二)

新高一步步高必修一章末检测试卷(二)

章末检测试卷(二)(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给定下列命题:A11①">/?习。

2>。

2;②。

2>人2=^>人;③④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是()A.OB.1C.2D.3答案A解析对于①,当。

=1,b=—2时,。

>仞但/<屏,故①错误;对于②,当QV0<0时,。

2>力2也成立,故②错误;b对于③,只有当a>0且a>》时,£<1才成立,故③错误;当a>0,人<0时,④错误.2.已知a>l,b>l,记心=土+,,则M与N的大小关系为()A.M>NB.M=NC.M<ND.不确定答案A解析M=粕咛士*,故选A.Y-- 13.不等式E<°的解集为()A.{x\x>l}B.{x\x<~2)C.(x|~2<x<l)D.{x|Ql或x<~2}答案C解析原不等式等价于(x—l)(x+2)<0,则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2<尤<1}・4.不等式一3^+7x~2<0的解集为()A.jx||<x<2jB.jx|x<^^x>2jC.|x|~2<x<~3ID.{x\x>2}答案B解析不等式一3*+7工一2<0可化为—7x+2>0,方程3a2—7尤+2=0的两根为由=?,X2=2,则不等式3/—7x+2>0的解集是"或x>2 ],故选B.5.某车间分批生产某种产品,每批的生产准备费用为800元.若每批生产x 件,则平均仓储时间为言天,且每件产品每天的仓储费用为1元.为使平均到每件产品的生产准备费用与仓储 O费用之和最小,则每批应生产产品()A. 60 件B. 80 件C. 100 件D. 120 件答案B解析 设每件产品的平均费用为y 元,由题意得尸M+砂2\^r§=20.Qnn r当且仅当芋=§3>。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对种群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B.生活在不同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C.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D.一个草原上相互之间有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解析:选C。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中同种生物的总和。

2.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解析:选D。

种群不仅具有数量特征,还具有空间特征,如均匀分布、集群分布等;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由于生物逐渐增多,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增多;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C.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解析:选A。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由于时间和环境不同,种群密度会发生变化。

4.下面是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操作正确的是()①确定调查对象②选取样方③计数④计算种群密度⑤丈量A.①→②→③→④B.①→⑤→④C.①→④D.①→③→②→④解析:选A。

一般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首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调查对象,然后选取适当大小的样方,计算每个样方内该种群的数量,然后计算该区域内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整个过程无需丈量。

5.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一块面积不大的某区域,第一次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数量较多,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标志重捕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还可用取样调查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解析:选C。

高中化学(人教版 选修3)练习:章末综合检测2(含答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 选修3)练习:章末综合检测2(含答案)

章末综合检测(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只有在化合物中才能存在的化学键是()A.离子键B.共价键C.金属键D.非极性键【解析】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要产生阴、阳离子,一定是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含离子键的一定是化合物;非极性键是共价键的一种,可能存在于化合物中(如H2O2、C2H4等),也可能存在于单质分子中;金属键只能存在于金属单质中。

【答案】 A【点评】化学键存在的几个特殊情况:①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②金属单质中只存在金属键;③非金属单质中只存在非极性键;④极性键和离子键只能存在于化合物中。

2.下列化学键中,键的极性最强的是()A.C—F B.C—OC.C—N D.C—C【解析】共价键的极性与元素电负性大小有关,元素间的电负性相差越大,形成的共价键极性越强。

因电负性大小顺序为:F>O>N>C,故选A。

【答案】 A3.(2014·合肥模拟)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A.CO2H2O B.C2H4CH4C.Cl2C2H2D.NH3HCl【解析】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有:CO2、C2H4、CH4、Cl2、C2H2,其中Cl2不含极性键。

【答案】 B4.下列一组粒子的中心原子杂化类型相同,分子或离子的键角不相等的是()A.CCl4、SiCl4、SiH4B.H2S、NF3、CH4C.BCl3、CH2===CHCl、环已烷D.SO3、C6H6(苯)、CH3C≡CH【解析】A项,中心原子都是sp3杂化,其键角相同;B项,中心原子都是sp3杂化,孤电子对数不同,分子的键角不相同;C项,三氯化硼和氯乙烯的中心原子都是sp2杂化,环已烷中碳原子为sp3杂化;D项,三氧化硫和苯的中心原子为sp2杂化,而丙炔中碳原子为sp和sp3杂化。

【答案】 B5.(2014·盐城模拟)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C.化学键是原子或离子间较强烈的引力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解析】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A项正确,D项错误。

2章末综合检测

2章末综合检测

章末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题6分,共48分。

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 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10 s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s),则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3.4 mol B.3.2 molC.2.8 mol D.1.2 mol解析由题意可知在前10 s内,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为0.12 mol/(L·s)×10 s×2 L=2.4 mol,故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为1.2 mol,则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4 mol-1.2 mol =2.8 mol。

答案 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熵增大的反应一定可自发进行B.熵减小的反应一定可自发进行C.ΔH<0的反应可能自发进行D.ΔH>0的反应不可能自发进行解析对于反应的自发性判断,要从焓变和熵变两个角度综合来认识,只从其中一方面来认识是不正确的;对于放热反应,可能自发进行,也可能不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也是如此。

答案 C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改变外界条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B.当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反应限度时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C.当某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了反应限度D.当某反应达到限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定相等解析化学反应限度即化学平衡。

改变外界条件可以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即改变反应的限度,A错,B正确;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如H2(g)+I2(g) 2HI(g),压强不随反应进行的程度而改变,C错;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一定相等,D错。

答案 B4.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到达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

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如图2-6所示,两辆车在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图2-6A .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B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C .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形状或质量分布有关D .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2. 质量为m 的木块在推力F 的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如图2-7).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下列各值的哪一个( )图2-7A .μmgB .μ(mg +F sin θ)C .μ(mg -F sin θ)D .F cos θ3.(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 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 1;改用大小为F 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 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F 2-F 1l 2-l 1B.F 2+F 1l 2+l 1C.F 2+F 1l 2-l 1D.F 2-F 1l 2+l 14. 如图2-8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水平方向力的作用,其中水平向右的力F 1=5 N ,水平向左的力F 2=10 N ,当F 2由10 N 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二力的合力大小( )图2-8A .逐渐减小B .逐渐增大C .先减小后增大D .先增大后减小5.在中央五套每周都有棋类节目,如棋类授课和评析节目,他们的棋盘都是竖直挂在墙上,棋盘是磁石制成的,而每个棋子都是一个小磁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小棋子共受到四个力作用;②每个棋子的质量肯定都有细微差异,所以不同棋子所受的摩擦力不同;③棋盘表面应选相对粗糙的材料;④如果某个棋子贴不上棋盘,总会滑落,肯定是其质量偏大.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6.如图2-9所示,两木块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上面木块压在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的弹簧,在这个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图2-9A.m 1g k 1B.m 2g k 1C.m 1g k 2D.m 2g k 27. 把一重为G 的物体用一个水平的推力F =kt (k 为恒量,t 为时间)压在竖立的足够高的平整的墙上如图2-10所示.从t =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随t 的变化关系是( )图2-10图2-118. 如图2-11所示,轻弹簧的两端各受10 N 拉力F 作用,弹簧平衡时伸长了5 cm(在弹性限度内);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11A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200 N/mB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400 N/mC .根据公式k =F /x ,弹簧的劲度系数k 会随弹簧弹力F 的增大而增大D .弹簧所受的合力为10 N9. 如图2-12所示,完全相同的两物块A 、B ,质量均为1 kg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它们之间连接有一劲度系数为100 N/m 的轻弹簧.整个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弹簧处于原长.现有一水平向右的变力F 作用于物块A 上,F 从0开始,缓慢增大到3 N 时,轻弹簧的伸长量为( )图2-12A .0B .1 cmC .2 cmD .3 cm10.如图2-13所示,一轻绳通过固定在墙边的小滑轮与均匀铁球相连,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铁球缓缓上升.不计一切摩擦,则在铁球上升的过程中( )图2-13A .球对绳的拉力增大,球对墙的压力增大B .球对绳的拉力减小,球对墙的压力增大C .球对绳的拉力增大,球对墙的压力减小D.球对绳的拉力和墙的压力都减小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11.为了探究弹簧弹力F和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某同学选了A、B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2-14所示的图像,从图像上看,该同学没能完全按实验要求做,使图像上端成为曲线,图像上端成为曲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弹簧B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若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秤,应选弹簧__________(填“A”或“B”).图2-1412.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主要步骤是: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套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1)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2)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 (9分)如图2-15所示,质量M=2 3 kg的木块套在水平杆上,并用轻绳与质量m = 3 kg的小球相连.今用跟水平方向成α=30°角的力F=10 3 N拉着球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中M、m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取g=10 m/s2.求:图2-15(1)运动过程中轻绳与水平方向夹角θ;(2)木块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14.(9分)如图2-16甲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每个物体重G=10 N,设物体A、B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 m=2.5 N,若对A施加一个向右的由零均匀增大到6 N的水平推力F,请将A所受到的摩擦力随水平推力F的变化情况在图乙中表示出来.(要求写出作图过程)图2-1615.(10分)水平面上有一重40 N的物体,受到F1=12 N和F2=6 N的两方向相反的水平力作用而保持静止.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1)此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多大?(2)将F1撤去后,物体受的摩擦力为多大?(3)将F2撤去后,物体受的摩擦力为多大?16. (12分)如图2-17所示,物体A重100 N,物体B重20 N,A与水平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30 N,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这时A受到的静摩擦力是多大?如果逐渐加大B的重力,而仍保持系统静止,则B物体重力的最大值是多少?图2-17。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B.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C.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D.根据是否含氧元素,将物质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解析:选B。

分散系分类的依据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A错;区分电解质、非电解质的依据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且必须为化合物,C错;根据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情况将物质分为氧化剂(得电子物质)和还原剂(失电子物质),D错。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凡是盐,在离子方程式中都要以离子形式表示B.离子反应总是向着溶液中反应物某种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C.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水,故酸碱中和反应都可以用H++OH-===H2O表示D.复分解反应必须具备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才能进行解析:选B。

A中,某些在水溶液中难溶的盐(如CaCO3、BaSO4等),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化学式。

C中,某些酸碱中和反应不能用“H++OH-===H2O”表示,如CH3COOH+NaOH===CH3COONa+H2O。

D中,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只需具备生成难溶、难电离物质和气体三者之一即可。

3.下列化合物中依次属于氧化物、碱、盐的一组是()A.Na2CO3、KOH、CaOB.CO、NaOH、KClC.H2O、H2SO4、NaClD.CuO、Cu2(OH)2CO3、CaCO3解析:选B。

A项中Na2CO3属于盐,排除A项;C项H2SO4属于酸,排除C项;D项Cu2(OH)2CO3属于盐,排除D项。

B项符合题意。

4.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错误的是()A.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属于物理变化B.将一束强光通过淀粉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粒子带电荷D.纳米材料属于胶体解析:选D。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和三章章末检测题含答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和三章章末检测题含答案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图中沉积岩的形成符合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

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形为( )A.向斜成山B.向斜成谷C.背斜成谷D.背斜成山2.形成图示地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B.岩浆活动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解析:第1题,图中等高线凸起方向海拔降低,应为山脊;按照沉积岩的形成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中间为最早沉积的砾岩,两翼为后沉积的砂岩和页岩,所以该地为背斜,故D正确。

第2题,由上题可知,图示地区为背斜成山,是由于地壳运动隆起抬升而成,故选A。

答案:1.D 2.A读部分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3~4题。

3.上图中板块共有( )A.1块B.2块C.3块D.4 块4.上图中虚线圈内形成的地貌类型是( )A.海洋B.海沟C.海岭D.裂谷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图示反映了一处大洋的生长边界和一处海陆的碰撞边界,因此有3个板块。

故选C。

第4题,图中虚线圈内反映了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而形成海沟,大陆一侧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故选B。

答案:3.C 4.B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

读图,完成5~7题。

5.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①外力作用②地壳运动③岩浆活动④变质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6.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正确的是( )A.A、D、G、B、F B.B、E、D、A、FC.G、B、A、E、D D.G、F、B、D、A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③处有可能找到化石B.如果该地区有石油,则应该在①地向下打井开采C.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F层施工D.该地多断层构造,多火山、地震解析:第5题,图中有沉积岩,故有外力作用,①正确;岩层褶皱变形由地壳水平运动所致,②正确;A为岩浆岩,故有岩浆活动,③正确;E为变质岩,故有变质作用,④正确。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二章电磁感应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二章电磁感应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章末综合检测( 二 ) 电磁感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共40分。

第1~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第9~12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电磁炉采用感应电流(涡流)的加热原理,其原理图如图所示。

它是通过电子线路产生交变磁场,把铁锅放在炉面上时,在铁锅底部产生交变电流。

它具有升温快、效率高、体积小、安全性好等优点。

下列关于电磁炉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炉面板可采用陶瓷材料,发热部分为铁锅底部B.电磁炉面板可采用金属材料,通过面板发热加热锅内食品C.电磁炉可以用陶瓷器皿作为锅具对食品加热D.电磁炉的锅具一般用铁锅,是因为铝锅、铜锅中不能形成涡流解析:选A 电磁炉面板如果采用金属材料,在交变磁场中产生涡流发热,会使线圈烧毁,故B错误;用陶瓷器皿作为锅具不能形成涡流,不能对食品加热,故C错误;铝锅、铜锅在电磁炉上也能形成涡流,但由于铝、铜导磁性弱,通过它们的磁场只是一小部分,因此在铝锅、铜锅中形成的涡流远比铁锅中的小,不是不能形成涡流,故D错误,A正确。

2.如图所示,左侧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为I1,ab为一段长直导线;右侧平行金属导轨的左端连接有与ab平行的长直导线cd,在远离cd导线的右侧空间存在与导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在磁场区域放置垂直导轨且与导轨接触良好的导体棒MN,当导体棒沿导轨匀速运动时,可以在cd上产生大小为I2的感应电流。

已知I1>I2,用f1和f2分别表示导线cd 产生的磁场对ab的安培力大小和ab产生的磁场对cd的安培力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MN向左运动,ab与cd两导线相互吸引,f1=f2B.若MN向右运动,ab与cd两导线相互吸引,f1=f2C.若MN向左运动,ab与cd两导线相互吸引,f1>f2D.若MN向右运动,ab与cd两导线相互吸引,f1>f2解析:选B 若MN 向左运动,由右手定则可知cd 中的电流方向由d →c ,而ab 中的电流方向由a →b ,故二者方向相反,相互排斥。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数学优化方案北师大版必修3习题: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数学优化方案北师大版必修3习题: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

章末综合检测(二)(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赋值语句正确的是( ) A .a +b =5 B .5=a C .a =2b =2D .a =a +1解析:选D.赋值语句的一般格式是变量名=表达式,赋值号左右两边不能互换,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而不能是表达式.2.假如以下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132,那么在程序中While 后面的①处应填( ) i =12 S =1 Do S =S *i i =i -1 Loop While ① 输出S . A .i >11 B .i ≥11 C .i ≤10D .i <11解析:选B.当循环终止条件为真时,连续循环,否则停止执行循环体.由于输出的是132,故应选B.3.已知函数y =⎩⎨⎧x ,x ≥0,x +1,x <0,输入自变量x 的值,输出对应的函数值.设计程序框图时,需用到的基本规律结构是( )A .挨次结构B .选择结构C .挨次结构、选择结构D .挨次结构、循环结构答案:C4.计算下列各式中的S 的值,能设计算法求解的是( )①S =1+2+3+…+100;②S =1+2+3+…;③S =1+2+3+…+n (n ≥2且n ∈Z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D .①②③ 解析:选B.由于算法步骤具有“有限性”特点,故②不行用算法求解. 5.算法步骤如下: 1.m =a .2.若b <m ,则m =b . 3.若c <m ,则m =c . 4.若d <m ,则m =d . 5.输出m .则输出的m 表示( ) A .a ,b ,c ,d 中的最大值 B .a ,b ,c ,d 中的最小值 C .将a ,b ,c ,d 由小到大排列 D .将a ,b ,c ,d 由大到小排列解析:选B.按步骤进行阅读,看每一步完成了一个怎样的任务.1.确定的值为a .2.若b <m ,则m 的值为b …可知取较小的数,即输出的m 为a ,b ,c ,d 中的最小值.故选B.6.(2021·高考北京卷)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k 值为( )A .3B .4C .5D .6解析:选B.初值为a =3,k =0,进入循环体后a =32,k =1;a =34,k =2;a =38,k =3;a =316,k =4,此时a <14,退出循环,则输出k =4.故选B.7.下列算法运行后输出的结果为( ) i =1 Do i =i +2 S =3+2*i i =i +1 Loop While i <8 输出S .A .17B .19C .21D .23解析:选C.这是用Do Loop 语句编写的算法,按Do Loop 语句的程序运行可知最终一次执行循环体时S =3+2×(7+2)=21.8.For I =2 To 100 step 2 输出I Next上面程序最终输出的是( ) A .2+4+6+8+…+100的和 B .100C .2,4,6,…,100,D .2+3+…+100的和 答案:B9.(2021·高考安徽卷)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输出的n 为( )A .3B .4C .5D .6解析:选B.初始值,a =1,n =1,|a -1.414|=0.414≥0.005,执行第一次循环,a =1+11+a =32,n =2;|a -1.414|=0.086≥0.005,执行其次次循环,a =1+11+a =75,n =3;|a -1.414|=0.014≥0.005,执行第三次循环,a =1+11+a =1712,n =4;|a -1.414|≈0.002 7<0.005,跳出循环,输出n =4.10.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后,若输出结果为-1,则输入x 的值不行能是( )A .2B .1C .-1D .-2解析:选D.当x ≥0时,y =-1,故A 、B 正确.当x <0时,y =x 3=-1,则x =-1.故选D. 11.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后,输出的值为4,则P 的取值范围是( )A.⎝⎛⎦⎤34,78B.⎝⎛⎦⎤23,78 C.⎝⎛⎦⎤45,89D.⎝⎛⎦⎤56,910解析:选A.依据程序框图,第一次循环,S =12,n =2;其次次循环,S =12+122=34,n =3;第三次循环,S =34+123=78,n =4.而输出的n 值为4,因此当执行了n =3时,P 取最大值,此时P =78,执行n =2时,P 取最小值,此时P =34,故P 的取值范围是⎝⎛⎦⎤34,78. 12.下列程序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 i =11 S =1 Do S =S *i i =i -1Loop While i ≥9 输出 S A .990B .110C .7 920D .11 解析:选A.i =11,S =11,i =10;i =10,S =110,i =9;i =9,S =990,i =8;i =8,i <9,S =99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下面给出的是条件语句编写的算法,该算法的功能是________. 输入n ;If n 能被2整除 Then 输出“偶数” Else输出“奇数” End If解析:该算法语句反映的是整数n 能否被2整除问题,若能被2整除,则n 是偶数,否则为奇数,因此,此算法功能是推断一个整数n 是奇数还是偶数.答案:推断一个整数n 是奇数还是偶数14.在一个算法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条件的推断,算法框图依据条件是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则处理这种过程的结构是________.解析:由选择结构的定义可知,在选择结构中需对某些条件作出推断,推断的结果影响着算法流向. 答案:选择结构15.已知a =⎝⎛⎭⎫-12-23,b =log 1312,c =(-3)23,则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后输出的结果等于________.(填a ,b ,c 即可)解析:依据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性质可知,a =⎝⎛⎭⎫-12-23,b =log 1312,c =(-3)23,(-3)23=323,由于⎝⎛⎭⎫-12-23=(-2)23=223<323,由于log 1312=log 32<1,因此可知(-3)23是最大值.答案:c16.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解析:当输入x =1,y =1,执行z =x +y 及z ≤50,x =y ,y =z 后, x ,y ,z 的值依次对应如下: x =1,y =1,z =2; x =1,y =2,z =3; x =2,y =3,z =5; x =3,y =5,z =8; x =5,y =8,z =13; x =8,y =13,z =21; x =13,y =21,z =34; x =21,y =34,z =55.由于55≤50不成立,故输出55. 答案:55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设计一个算法,求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用自然语言描述该算法.解:1.计算Δ=b 2-4ac .2.若Δ<0,则输出“方程无实根”;否则,执行第3步.3.若Δ≥0,则计算并输出方程的根x 1,2=-b ±b 2-4ac2a .18.(本小题满分12分)学习优秀奖的条件如下: (1)五门课的成果总分不小于500分;(2)三门主课每门的成果都不小于100分,其他两门成果都不小于90分.输入某同学的五门成果,问他是否够优秀条件?画出程序框图.解:程序框图如图所示:19.(本小题满分12分)试用基本语句描述求函数y=-x2-2x+3在x∈(-∞,n]上的最大值的算法,并画出算法框图.解:算法语句如下:输入n;a=-1b=-2c=3If n>-1Thent=4*a*c-b2max=t/(4*a)Elsey=-n2-2*n+3max=yEnd If输出max.算法框图如图所示:20.(本小题满分12分)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的边上有一点P,在折线BCDA中,由点B(起点)向A(终点)运动,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APB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画出程序框图,写出程序.解:y=⎩⎪⎨⎪⎧2x,0≤x≤4,8,4<x≤8,2(12-x),8<x≤12.程序框图如图.程序如下:输入xIf x≥0 And x≤4 Theny=2*xElseIf x≤8 Theny=8Elsey=2*(12-x)End IfEnd If输出y21.(本小题满分12分)“完全立方数”你知道吗?假如一个数是另一个整数的完全立方(也就是三次乘方),那么我们就称这个数为完全立方数.请设计一个程序,逐个输出[0,1 000]内的完全立方数.解:For i=0 To 10S=i3If S≤1 000 Then输出SNext22.(本小题满分12分)相传古代印度王舍罕要褒奖他的聪慧能干的宰相达依尔(国际象棋创造者),问他需要什么,达依尔回答说:“国王只要在国际象棋的棋盘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麦子,其次个格子里放两粒麦子,第三个格子里放四粒麦子,以后按此比例每一格加一倍,始终放到第六十四格(国际象棋盘8×8=64格),我就感恩不尽,其他的我什么也不要了.”国王想:“这有多少!还不简洁!”让人扛来一袋小麦,但不到一会儿全用没了,再来一袋很快又没有了,结果全印度的粮食全部用完还不够.国王惊异,怎么也算不清这笔账.请你帮他算一下需要多少体积的小麦,1 m3约有1.42×108粒.画出算法框图,用基本语句描述算法.解:依题意,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其次个格子里放两粒,第三个格子里放四粒,每一格增加一倍,故第六十四个格子里应放263粒,这样一共需要的麦粒数就是1+2+22+…+263.麦粒数求出后,用它除以1.42×108,就是所需要的麦粒的体积.这明显是一个累加求和问题,故可用循环结构进行算法设计.用基本算法语句描述如下:S=0n=1For i=1To63S=S+nn=2i NextV=S1.42×108输出V.算法框图如图所示:。

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二地球上的大气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二地球上的大气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章末检测(二) 地球上的大气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6分)下图为某高度气温的垂直分布曲线图。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是对流层 B.b是平流层C.a层空气对流 D.b层空气对流2.若a、b层均属高层大气,导致其气温垂直变化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是a层的主要热源B.地面辐射是b层的主要热源C.O3是a层吸收能量的主要物质D.水汽和CO2是b层吸收能量的主要物质3.若a、b层均属对流层,a层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雾霾 B.大风C.霜冻 D.大雨飞机颠簸指飞机在飞行中遇到乱流而突然出现的忽上忽下、左右摇晃及机身振颤现象。

飞行颠簸层高度一般不超过 1 000米,强颠簸层高度只有几百米,颠簸层水平范围多数在100千米以内。

下图为高原航线颠簸发生概率分布图。

据此完成4~5题。

4.飞机由拉萨飞往昆明的过程中发生颠簸的概率会( )A.先减小,后增大 B.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 D.增大5.若飞机正在低空飞行时屏幕上显示前方有强颠簸区,飞行员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速前行 B.迅速爬升C.向下俯冲 D.调头返回大气受热过程通常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

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是( )A.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C.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D.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逆辐射7.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体现在( )A.各层大气对地面产生的大气逆辐射B.对流层大气对地面产生的大气逆辐射C.平流层大气对地面产生的大气逆辐射D.高层大气对地面产生的大气逆辐射2021年11月2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至23日,今年冬季第三轮寒潮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陕西宝鸡眉县位于秦岭山区,是“中国猕猴桃之乡”,当地果农为抵御本次寒潮,于2日凌晨在桃园内堆枝叶、杂草和谷壳等,用土压成熏烟堆,点火熏烟,以此减轻霜冻危害。

教科版物理选修3-3: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

教科版物理选修3-3: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2012·新都一中高二检测)关于理想气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气体的压强是由气体的重力产生的B.气体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的频繁碰撞产生的C.一定质量的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越大,气体压强也越大D.压缩理想气体时要用力,是因为分子之间有斥力解析:选B.气体的压强是由气体分子对器壁的碰撞产生的,A错,B对;气体的压强与分子密集程度及分子的平均速率大小有关,平均速率越大则温度越高,但如果体积变为很大,压强可能减小,故C错.压缩气体要用力,克服的是气体的压力(压强),而不是分子间的斥力,D错.2.(2012·泰州中学高二检测)关于机械能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能大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很大B.物体的机械能损失时,内能却可以增加C.物体的内能损失时,机械能必然减小D.物体的内能为零时,机械能可以不为零解析:选B.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两者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只有在系统的能量转化只发生在机械能和内能之间时,机械能的损失才等于内能的增加,故A、C错误,B正确;由于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内能不可能为零,故D错误.3.关于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正确的是()A.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与温度有关B.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不再是“中间多、两头少”C.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可由牛顿运动定律求解D.气体分子的平均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解析:选A.气体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当温度升高时,平均速率变大,但仍然遵循“中间多、两头少”的统计规律.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对于某个分子的运动,不能由牛顿运动定律求得.至于平均速度,可以认为分子向各个方向的运动相等.稳定时,平均速度几乎等于零.当温度升高时,平均速度不一定增大,故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4.在冬季,剩有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软木塞受潮膨胀B.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C.白天气温升高,大气压强变大D.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解析:选D.冬季气温较低,瓶中的气体在V不变时,因T减小而使p减小,这样瓶外的大气压力将瓶塞位置下推使瓶塞盖得紧紧的,所以拔起来就感到很吃力,故正确答案为D. 5. (2012·遂宁中学高二检测)甲、乙两分子相距较远(此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可以忽略),设甲固定不动,在乙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关于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势能不断增大B.分子势能不断减小C.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解析:选D.从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的距离的关系知道:当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小,可以忽略.所以,当乙从较远处向甲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力先是对乙做正功,由做功与分子势能变化的关系知道,若分子力做正功,则分子势能减小;后是分子力对乙做负功或者乙克服分子力做功,由做功与分子势能变化的关系知道,若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因此当乙向甲靠近直到不能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势能是先减小后增大.6.已知离地面越高时大气压强越小,温度也越低.现在有一气球由地面向上缓慢升起,试问大气压强与温度对此气球体积的影响如何()A.大气压强减小有助于气球体积增大,温度降低有助于气球体积增大B.大气压强减小有助于气球体积变小,温度降低有助于气球体积减小C.大气压强减小有助于气球体积增大,温度降低有助于气球体积减小D.大气压强减小有助于气球体积变小,温度降低有助于气球体积增大解析:选C.大气压强减小,则气球内压强大于气球外压强,使气球体积增大.而温度降低,球内一定质量的气体,若体积不变,压强就减小,球外压强大于球内压强,使气球体积减小.图2-27.(2012·川师附中高二检测)如图2-2表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1出发经过状态2和3,最终又回到状态1.那么,在下图的p-T图像中,反映了上述循环过程的是()图2-3解析:选B.从状态1出发经过状态2和3,最终又回到状态1,先后经历了等压膨胀、等容降温、等温压缩三个变化过程,由此判断B项正确.图2-48.如图2-4所示,质量为m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汽缸内,活塞与汽缸壁之间无摩擦.a态是汽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b态是汽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27 ℃)中达到的平衡状态.气体从a态变化到b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与b态相比,a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B.与a态相比,b态的气体对活塞的冲击力较大C.a、b两态的气体对活塞的冲击力相等D.从a态到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气体的密度增加解析:选AC.由题知两状态的压强相等,由于T b>T a,故a态分子碰撞的力较小,则单位时间内撞击的个数一定多,A对;由于压强不变,故气体对活塞的力是相同的,B错C对;从a态到b态温度升高,体积增加,内能增加,故气体密度减小,D错.图2-59.(2012·巴中中学高二检测)一根竖直静止放置的两端封闭的细玻璃管,管内封闭着的空气被一段水银柱分为上下两部分,如图2-5所示,当它在竖直方向运动时,发现水银柱相对玻璃管向上移动(温度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管做匀速运动B.玻璃管向下加速运动C.玻璃管向下减速运动D.玻璃管向上加速运动向下,则a向解析:选B.水银柱相对玻璃管向上运动,由pV=C知,p1变大,p2变小,F合下.图2-610.如图2-6所示,一根竖直的弹簧支持着一倒立汽缸的活塞,使汽缸悬空而静止.设活塞与汽缸壁间无摩擦,可以在缸内自由移动,汽缸壁导热性良好,使汽缸内气体的温度保持与外界大气温度相同,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若外界大气压增大,则弹簧将压缩一些B .若外界大气压增大,则汽缸的上底面距地面的高度将增大C .若气温升高,则活塞距地面的高度将减小D .若气温升高,则汽缸的上底面距地面的高度将增大解析:选D.对容器整体分析如图甲,则:F =G 总,弹簧的弹力F 与整体的重力G 总平衡.所以弹簧的形变量恒定,不会因外界大气压p 0及温度T 的变化而变化,故选项A 、C 错误;对汽缸分析,如图乙,则pS =p 0S +Mg ,所以p =p 0+MgS .在p 0恒定时,理想气体的压强p也不会变化,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体积也会增大(VT =恒量),此时汽缸的底部距地面的高度就会增加,选项D 正确;当外界大气压p 0增加时,封闭气体的压强p 也增大,当温度保持不变时,由pV =恒量可知,体积必减小,所以缸底距地面高度应减小,故B 错误.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1.(2012·龙泉中学高二质检)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条件下得出体积V 与压强p 的数据如下表:图2-7(1)根据所给数据在坐标纸上(如图2-7)画出p -1V图线,由图线可得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所作图线,求p =8.85×105 Pa 时该气体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图线斜率大小和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解析:(1)先将表格内的体积换算成体积的倒数,分别是:1,2,2.5,4,5.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如图所示,图线为一过原点的直线,证明玻意耳定律是正确的.(2)由作出的图线知,当p =8.85×105Pa 时体积的倒数为6,所以此时的体积为0.17 m 3. (3)斜率越大,该气体温度越高. 答案:(1)见解析 (2)0.17 m 3(3)斜率越大,该气体温度越高1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与两种实际气体Ⅰ、Ⅱ在标准大气压下做等压变化时的V -T 关系如图2-8甲所示,图中V -V 0V 0-V ′=12.用三份上述理想气体作为测温物质制成三个相同的温度计,然后将其中两个温度计中的理想气体分别换成上述实际气体Ⅰ、Ⅱ.在标准大气压下,当环境温度为T 0时,三个温度计的示数各不相同,如图乙所示,温度计(ⅱ)中的测温物质应为实际气体______(图中活塞质量忽略不计);若此时温度计(ⅱ)和(ⅲ)的示数分别为21 ℃和24 ℃,则此时温度计(ⅰ)的示数为______ ℃;可见用实际气体作为测温物质时,会产生误差.为减小在T 1~T 2范围内的测量误差,现针对T 0进行修正,制成如图丙所示的复合气体温度计,图中无摩擦导热活塞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在温度为T 1时分别装入适量气体Ⅰ和Ⅱ,则两种气体体积之比V Ⅰ∶V Ⅱ应为________.图2-8解析:从V -T 图像可看出,温度为T 1时,气体的体积相同;温度为T 0时,ⅱ的体积要小,所以温度计ⅱ中的测温物质应为实际气体Ⅱ,在温度为T 0时,T ⅱ=21℃,T ⅲ=24 ℃,由于V -V 0V 0-V ′=T ⅲ-T 0T 0-T ⅱ=12,代入数据可得T 0=23 ℃,对T 0校正,在温度T 1时装入气体体积比为2∶1.答案:Ⅱ 23 2∶1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图2-913.(8分)如图2-9所示为一简易火灾报警装置,其原理是:竖直放置的试管中装有水银,当温度升高时,水银柱上升,使电路导通,蜂鸣器发出报警的响声.27 ℃时,被封闭的理想气体气柱长L 1为20 cm.水银上表面与导线下端的距离L 2为5 cm. (1)当温度达到多少时,报警器会报警?(2)如果大气压降低,试分析说明该报警器的报警温度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解析:(1)温度升高时,下端气体做等压变化:T 1T 2=V1V 2解得T 2=375 K ,即t 2=102 ℃.(2)同样温度下,大气压降低则下端气柱变长,即V 1变大.而刚好报警时V 2不变,由T 1T 2=V 1V 2可知,T 2变小,即报警温度降低. 答案:(1)102 ℃ (2)报警温度降低14. (10分)(2012·隆昌一中高二质检)物理学家帕平发明了高压锅,如图2-10所示,高压锅与普通锅不同,锅盖通过几个牙齿似的锅齿与锅体镶嵌旋紧,加上锅盖与锅体之间有橡皮制的密封圈,所以锅盖与锅体之间不会漏气,在锅盖中间有一排气孔,上面再套上类似砝码的限压阀,将排气孔堵住.当加热高压锅,锅内气体压强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气体就把限压阀顶起来,这时蒸汽就从排气孔向外排出.由于高压锅内的压强大,温度高,食物容易煮烂.若已知排气孔的直径为0.3 cm ,外界大气压为1.0×105 Pa ,温度为20 ℃,要使高压锅内的温度达到120 ℃,则限压阀的质量应为多少?(g 取10 m/s 2)图2-10解析:选锅内气体为研究对象,则初状态: T 1=293 K ,p 1=1.0×105Pa 末状态:T 2=393 K 由查理定律得p 2=T 2p 1T 1=393×1.0×105293 Pa =1.34×105 Pa.对限压阀受力分析可得mg =p 2S -p 0S =(p 2-p 0)S =(p 2-p 0)π·d 24=(1.34×105-1.0×105)×3.14×(0.3×10-2)24N=0.24 N所以m =0.024 kg. 答案:0.024 kg图2-1115.(10分)如图2-11所示,均匀玻璃管内有一长h =15 cm 的汞柱将一些空气封于闭端,当气温为27 ℃、玻璃管水平放置时,空气柱长l 1=20 cm(如图甲),外界大气压为1.0×105Pa ,且保持不变.已知水银密度为ρ=13.6×103 kg/m 3,取g =9.8 m/s 2.问:(1)保持温度不变,小心地将玻璃管竖立起来,使开口的一端向上(如图乙),管内空气柱长度l 2等于多少?(2)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时,要使管内空气柱长仍为20 cm ,管内气体温度应变为多少? 解析:(1)以管中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设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 .p 1=1.0×105Pa V 1=l 1S =20S cm 3p 2=p 0+ρgh =1.2×105 Pa ,V 2=l 2S 由玻意耳定律得p 1V 1=p 2V 2 l 2=p 1l 1p 2=16.67 cm.(2)由查理定律得p 1T 1=p 2T 2T 2=p 2T 1p 1=1.2×1051.0×105×300 K =360 Kt 2=T 2-273=87 ℃. 答案:(1)16.67 cm (2)87 ℃16.(12分)如图2-12甲所示,水平放置的汽缸内壁光滑,活塞厚度不计,在A 、B 两处设有限制装置,使活塞只能在A 、B 之间运动,B 左面汽缸的容积为V 0,A 、B 之间的容积为0.1V 0.开始时活塞在B 处,缸内气体的压强为0.9p 0(p 0为大气压强),温度为297 K ,现缓慢加热汽缸内气体,直到399.3 K .求: (1)活塞刚离开B 处时的温度T B ; (2)缸内气体最后的压强p ;(3)在图乙中画出整个过程的p -V 图线.甲 乙 图2-12解析:(1)活塞刚离开B 处时,密封气体的压强为p 2=p 0,由查理定律得:0.9p 0297=p 0T B ,解得T B =330 K.(2)以密封气体为研究对象,活塞开始在B 处时,p 1=0.9p 0,V 1=V 0,T 1=297 K ;活塞最后在A 处时:V 2=1.1V 0,T 2=399.3 K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p 1V 1T 1=p 2V 2T 2,故p 2=p 1V 1T2V 2T 1=错误!=1.1p 0. (3)如图所示.答案:(1)330 K (2)1.1 p 0 (3)见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综合检测(二)(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1小题,每小题6分,共66分)1.(2020·衡阳模拟)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纳正确的是()①电解质:明矾、冰醋酸、氯化银、纯碱②化合物:BaCl2、Ca(OH)2、HNO2、HT③混合物:盐酸、漂白粉、水玻璃、水银④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D。

②中HT为单质;③中水银为纯净物(单质)。

所以选D。

2.中国不少古诗词清晰地描绘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如刘禹锡的《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下列有关本诗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A.“沙中浪底来”指的是金的氧化物B.淘金原理与化学上的萃取一致C.雾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是10-9~10-7cmD.由沙子到计算机芯片发生了还原反应解析:选D。

A.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常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沙中浪底来”指的是金单质,故A错误;B.沙里淘金的原理是金子的密度比沙子的密度大得多,在水的冲击下沙粒被水流带走,而金就留在容器里,不是萃取原理,故B错误;C.雾属于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范围应该是10-9~10-7 m(1~100 nm),故C错误;D.沙子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计算机芯片为硅单质,硅的化合价从+4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故D正确。

3.下列叙述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A.向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来沉淀逐渐溶解并消失B.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时,观察到一束光线C.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D.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粒子带电荷解析:选C。

C项为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性质无关。

4.(2020·惠州模拟)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评价均合理的是()解析:选B。

A项中还原性I->Fe2+2只能氧化2molI-2与ClO-氧化还原反应;D项中NaOH足量时,Ca2+与HCO-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5.(新题预测)在室温下,下列离子组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使石蕊变蓝的溶液:K+、Na+、AlO-2、OH-B.加入铝粉产生气体的溶液:Cu2+、Mg2+、HCO-3、Cl-C.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K+、Fe2+、SO2-4、NO-3D.1mol·L-1Al3+溶液中:H+、Fe3+、NO-3、HCO-3解析:选A。

A项,使石蕊变蓝的溶液应为碱性,各离子均能稳定存在,正确;B项,加入铝粉产生气体的溶液,可能为酸性或碱性,在酸性溶液中,HCO-3不能稳定存在,在碱性溶液中,Cu2+、Mg2+、HCO-3均不能稳定存在,错误;C项,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应为酸性,H+、Fe2+、NO-3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项,H+与HCO-3不能大量共存,Al3+、Fe3+与HCO-3因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也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6.(2020·揭阳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棉、丝、羽毛、塑料及合成橡胶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B.水泥、玻璃、青花瓷、玛瑙都属于硅酸盐产品C.“天宫二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没有丁达尔效应解析:选C。

丝、羽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燃烧产物除CO2和H2O外,还有含氮物质,A 项错误;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属于硅酸盐产品,水泥、玻璃、青花瓷属于硅酸盐产品,B项错误;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项正确;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D项错误。

7.(2020·武汉部分市级示范高中十月联考)下列四个选项中的两个反应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选项ⅠⅡA 将少量SO2通入Ba(OH)2溶液将过量SO2通入Ba(OH)2溶液B 将少量浓氨水滴入Al2(SO4)3溶液将少量Al2(SO4)3溶液滴入浓氨水C 将0.1molCl2通入含0.2molFeBr2的溶液将0.3molCl2通入含0.2molFeBr2的溶液D 将少量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相混合将少量Ba(OH)2溶液与MgSO4溶液相混合解析:选B。

将少量SO2通入Ba(OH)2溶液生成亚硫酸钡沉淀,将过量SO2通入Ba(OH)2溶液生成亚硫酸氢钡,无沉淀生成,A错误;将少量浓氨水滴入Al2(SO4)3溶液和将少量Al2(SO4)3溶液滴入浓氨水可以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Al3++3NH3·H2O===Al(OH)3↓+3NH+4,B正确;将0.1 mol Cl2通入含0.2 mol FeBr2的溶液,发生反应为2Fe2++Cl2===2Fe3++2Cl-,将0.3 mol Cl2通入含0.2 mol FeBr2的溶液,发生反应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C错误;将少量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相混合,离子方程式为Ba2++SO2-4===BaSO4↓,将少量Ba(OH)2溶液与MgSO4溶液相混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2-4+Mg2++2OH-===Mg(OH)2↓+BaSO4↓,二者的离子方程式不同,D错误。

8.(2020·吕梁模拟)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MFe2O x)(3<x<4;M表示Mn、Co、Zn或Ni 的二价离子),常温下,它能使工业废气中的SO2、NO2等氧化物转化为单质,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转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MFe2O x表现了还原性B.若MFe2O4与H2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x=3.5C.在处理废气过程中,每处理含1 mol NO2的废气,将转移4N A个电子D.SO2的还原性大于MFe2O x解析:选D。

由信息可知,MFe2O x能使工业废气中的SO2、NO2等氧化物转化为单质,则氧化物为氧化剂,MFe2O x为还原剂,表现了还原性,A正确;MFe2O4与H2反应生成MFe2O x,若MFe2O4与H2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根据氧元素守恒,则x=3.5,B正确;NO2转化为单质,N元素化合价降低4价,转移4个电子,则每处理含1 mol NO2的废气,将转移4N A个电子,C正确;MFe2O x能使工业废气中的SO2转化为单质,则SO2为氧化剂,MFe2O x为还原剂,所以SO2的还原性小于MFe2O x,D错误。

9.锑(Sb)在自然界一般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我国锑的蕴藏量为世界第一。

从硫化物中提取单质锑一般是先在高温下将硫化物转化为氧化物,再用碳还原:①2Sb 2S 3+3O 2+6Fe=====高温Sb 4O 6+6FeS②Sb 4O 6+6C=====高温4Sb +6CO ↑关于反应①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②中的氧化剂分别为Sb 2S 3、Sb 4O 6B .反应①中每生成3 mol FeS 时,转移6 mol 电子C .反应②说明高温下C 的氧化性比Sb 强D .每生成4 mol Sb 时,反应①与反应②中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解析:选B 。

反应①中Sb 2S 3含有的元素化合价不变,氧化剂是氧气,反应②中Sb 4O 6中锑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降低为0价,Sb 4O 6是氧化剂,A 错误;反应①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只有铁元素,由0价升高为+2价,每生成3 mol FeS ,转移电子为3 mol ×2=6 mol ,B 正确;反应②中C 是还原剂,Sb 是还原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说明高温下C 的还原性比Sb 强,C 错误;生成4 mol Sb 时,反应②中C 是还原剂,需要6 mol C ,需要1 mol Sb 4O 6,反应①中Fe 是还原剂,生成1 mol Sb 4O 6,需要6 mol Fe ,故反应①与反应②中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 mol ∶6 mol =1∶1,D 错误。

10.(2020·西安模拟)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 3)2+24KI +12H 2SO 4===2CuI ↓+13I 2+12K 2SO 4+12H 2O ,其中1 mol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A .10molB .11molC .12molD .13mol 解析:选B 。

由2Cu(IO 3)2+24KI +12H 2SO 4===2CuI ↓+13I 2+12K 2SO 4+12H 2O 可知,Cu(IO 3)2中,Cu 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为+1价,I 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价,则Cu(IO 3)2为氧化剂,所以1mol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1 mol ×(2-1)+2 mol ×(5-0)=11 mol 。

11.(新题预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还原性:Fe>Cu ,则电解FeCl 3和CuCl 2混合溶液时,阴极放电顺序为Cu 2+、Fe 3+B .含1 mol K 2S 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若氧化产物S 和SO 2-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此时转移电子数为5.6N A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C .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反应Cl 2+SO 2+2H 2O===2HCl +H 2SO 4不能发生D .“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 +2H 2S +O 2===2Ag 2S +2H 2O ,转移1mol 电子时生成1molAg 2S解析:选B。

氧化性Fe3+>Cu2+,放电顺序应为Fe3+、Cu2+,A错误;1 mol K2S对应的氧化产物为0.4 mol S和0.6 mol SO2-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4 mol×2+0.6 mol×8=5.6 mol,即5.6N A,B正确;强酸制弱酸原理只适用于复分解反应,而Cl2与SO2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可以发生,C错误;分析化合价可知关系式Ag2S~2e-,转移1 mol电子时生成0.5 mol Ag2S,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4分)12.(6分)Ⅰ.下表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表中列出了它们的一种主要成分(其他成分未列出)。

(1)请是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填编号)(2)写出②与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量盐酸与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