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系统规划的探索及实践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骑行和步行系统设计与布局策略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骑行和步行系统设计与布局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汽车交通模式不仅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设计和布局城市骑行和步行系统成为了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交通规划中骑行和步行系统的设计原则、布局策略以及相关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骑行和步行系统设计原则1. 提供便捷的骑行和步行设施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骑行和步行系统应该提供便捷的设施,包括骑行道、人行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
这些设施应该与其他交通设施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交通网络,方便市民出行。
此外,骑行和步行设施应该充分考虑行人和骑行者的需求,设立合理的标识和导向系统,提供安全、舒适的通行环境。
2. 注重骑行和步行系统的连续性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骑行和步行系统应该注重连续性,避免中断和断层。
设计时应考虑到整个城市的交通需求和出行模式,将骑行和步行系统与其他交通设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无缝衔接的交通网络。
同时,应该避免在骑行和步行系统中设置过多的障碍物和转弯点,以提高通行效率。
3. 考虑不同用户的需求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骑行和步行系统应该考虑到不同用户的需求,包括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方面。
对于老年人、残障人士和儿童等特殊群体,应该提供相应的设施和服务,以保障他们的安全和便利。
此外,应该鼓励和促进骑行和步行的文化和习惯,提高市民的出行意识和素质。
二、骑行和步行系统布局策略1. 建设完善的骑行和步行网络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骑行和步行系统应该建设完善的网络,覆盖城市的主要街道和重要区域。
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将骑行和步行系统与其他交通设施相连,形成有机的交通网络。
同时,应该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确定骑行和步行系统的优先级和重点区域,以提高效益和影响力。
2. 优化骑行和步行系统的空间布局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骑行和步行系统应该优化空间布局,合理利用城市的有限资源。
城市步行系统规划

城市步行系统规划——解决道路交通拥挤的必经之路摘要本论文通过对合肥市中心区道路交通的初步了解,发现了一些导致交通拥挤、事故频繁、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并希望通过城市步行系统的规划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字合肥市中心区、交通、道路、规划、城市空间形态、步行系统、步行子系统、人行道引言城市交通网络作为城市空间形态和结构关键构成要素之一,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起到重要的决定和引导作用。
城市交通网络的生长带来了城市可达性范围的扩展,为城市空间增长和土地利用提供了先决条件,使得城市中心区的范围得以不断突破原有的边界而延伸到更远的地方去。
这样不仅能提高城市发展的速度,还能带动经济、人口的大幅增长,这对于合肥这个中小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但是,由于市区占地范围的不断扩大,只会带来更大更深远的问题,诸如:交通拥堵严重、人车混杂、步行困难、公交优先难实现、能耗高污染重。
所以说城市步行系统的规划尤为重要!一.“环形+放射”式城市空间形态合肥是历史文化名城,合肥的城市规划布局也曾是名噪一时,在区位空间上来讲,淮河路步行街位置核心,合肥城区中心。
合肥的交通着重围绕东西贯通的模式。
往西连接着来自华东几个主要的大城市,而淮河路商业步行街就是并排着合肥的最重要的东西主干道长江路,可见其重要的商业地位,东起一环东线,西到市府广场,之间贯通三条主要交叉路口,重要的位置赋予其重要的商业需求。
合肥原有的城市形态为“风扇型”,即以老城区为中心向周围发散的放射型城市交通网。
近几年随着城市的巨大发展,规划了一种建设“环形+放射”的方式来解决交通拥挤,并带动了经济的空前发展。
但是这就同时导致了“饼状”空间雏形的出现。
二.新城交通建设——城市空间形态的突变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的加速,众多大城市的空间发展采用了跨越式战略,选择了新城作为新的城市增长空间,如设置开发区、大学城等。
新城作为城市的副中心、新的产业基地或者新的增长极,具有功能清晰、建设重点明确、投资集中、土地使用的集约化程度高、易于形成新城景观等特点。
大梅沙步行系统规划

大梅沙步行系统规划大梅沙步行系统规划1绪论1.1 项目背景大梅沙位于深圳经济特区东海岸,是深圳市最为重要的海滨旅游度假区,以其一流的海岸线和沙滩及良性的开发年吸引游客200万人次以上。
为了结合在建的深圳东部沿海高速公路为大梅沙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以及大梅沙片区发展蓝图,形成“以人为本”创造相对独立的人车分离路网系统,制定片区地块步行交通设计方案,为大梅沙海滨旅游区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受深圳市规划国土资源局盐田分局编制“大梅沙步行系统规划设计”。
1.2 目的1.2.1以旅游交通需求预测为基础,结合片区城市用地开发,自然环境景观规划要求以及主要游客吸引源的分布,形成安全、舒适、便捷的步行系统,以促进片区旅游的整体开发和旅游业良性发展。
1.2.2加强对重点地区步行交通组织、行人设施的规划,引入城市设计概念,创造道路与环境、景观及城市布局结构的有机结合、宜人的空间。
1.2.3编制重点地区地块步行设计指引,制定有效的相关管理措施,以保证在实施过程中片区步行系统的整体性和持续性。
1.3 设计范围依据“大梅沙地区法定图则”的用地范围。
1.4 设计依据a)《深圳市总体规划》b)《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c)《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d)大梅沙片区法定图则参考技术成果:a)深圳市大梅沙片区详细规划b)深圳市大梅沙市政详规。
2现状调查与分析2.1 区域环境关系大梅沙地处盐田港东港区和小梅沙之间,四周为崎头邻海岬,上坪水库集水区,菠萝山和正角嘴海岬所环抱。
盐梅路南为2公里长的高质量海滩,大梅沙作为深圳东部的黄金海岸,现已成为深圳极好的旅游渡假胜地。
2.2 现状调查2.2.1现状交通调查●现状客流量:作为深圳最重要的海滨旅游渡假村,年吸引客流量200万人次以上。
●现状交通量:因为大梅沙是以沙滩海景为主,所以受季节性影响,在旅游旺季,盐坝高速公路与盐梅路车流总量为12000多辆,盐坝高速公路分担了65%以上的车流,盐梅路(沿海三级公路)则负担了35%以下的车流;在旅游淡季,日均车流总量比旅游旺季下降42%,其中盐梅路只下降了17%,而盐坝高速公路的日均车流量下降幅度达57%。
步行交通系统规划方案

步行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第一篇:步行交通系统规划方案步行交通系统规划方案1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原则1.1 地铁站、主要公交站点、停车设施应提供人行设施,减少交通冲突,并提高交通安全;1.2 联系步行道应连接主要活动节点;1.3 应保证连续的行人循环方案和连续的竖向高度;1.4 建立舒适的人行环境,并配合金融街景观要求;1.5 与其它交通方式紧密接驳,形成系统的交通体系;1.6 与金融街土地开发利用相结合,为各个建筑和设施充分发挥其功能和特点而提供适宜的服务;2二层步行系统及金融街步行系统综合规划2.1中心区结合商业开发的二层步行通廊,疏导高峰时间东西方向的行人流量,形成东西畅通、向南北两侧辐射的建筑内外结合“二层步行平台”;2.2二层步行系统与地面、地下步行系统的竖向接驳规划为三种形式:1.二层步行通廊与地面人行横道之间的上下口,布设在步行通廊跨越太平桥大街主干道两侧,采用步行踏步设施;2.三层步行交通体系之间的立体接驳,主要是二层通廊与地铁出入口、中心区步行枢纽的衔接,宜采取连续的自动扶梯设施,形式可以灵活多样;3.应鼓励开发商在建筑物内部提供连续的接驳设施,在建筑物内部形成竖向的人流循环;4.地铁站出入口的布设是地铁交通最基本的要求,应鼓励建筑开发商建设由建筑内部直接与地铁站连通的步行通道,将出入口设在建筑内部,地铁站作出必要预留;5.地下停车库与周围建筑的地下室之间设置步行通道,目的是方便使用直接由地下通道进出停车库;第二篇:中央大街步行街区规划中央大街步行街区规划规划提出了以中央大街为核心,相邻25条辅街为骨架,建设中央大街风貌区的框架构想。
其中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将现状1450米的主街和部分相邻辅街,全部改为步行街,形成中央大街风貌区步行街区。
2、全面修缮中央大街主街两侧保护建筑和历史建筑,整合改造临街其他建筑,建设独具特色的、具有“欧陆风情”的建筑艺术长廊。
3、注重增强沿街经营项目的历史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调整和新设“中央大街历史博物馆”、“啤酒城”、“文化休闲吧”、“影吧”等项目,提高保护街道的历史文化品位。
基于实施导向的专项规划编制探索——以《渝中区步行系统专项规划》为例

58 | 规划实践The Research of Implementation-oriented Special Planning: A Case Study ofSpecial Planning on the Pedestrian System of Yuzhong District, Chongqing代伟国 徐千里 胡玲熙 冯 廷 DAI Weiguo, XU Qianli, HU Lingxi, FENG Ting为了增强专项规划的实施性,采用逻辑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剖析当前规划实施面临的问题和演进脉络,分析政府、市场、市民对实施效果评判的决定性作用。
同时,通过对重庆市渝中区步行系统专项规划进行剖析,提出关键问题和有效措施。
分析结果表明,为了适应不同诉求并形成较好的实施效果,需要有针对性地优化规划编制。
具体包括3方面方法建议:一是基于需求动力构建规划层级模式,二是基于实施要件修正规划技术路线,三是基于实施效果探索规划编制范式。
To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ecial planning, this paper conducts logic analysis and case studies to figure out theproblems and evolution of current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analyzes the decisiv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the market and the residents in evalu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Taking the pedestrian system in Yuzhong District of Chongqing as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key problems and practical meas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urban planning compilation needs to be optimized for different demands and better implementation effects. Further, this paper proposes three strategies: building a planning levels model based on demands, modifying the planning technical routes based on implementation requirements, and exploring the planning paradigm based on implementation effects.基于实施导向的专项规划编制探索——以《渝中区步行系统专项规划》为例作者简介代伟国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徐千里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 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胡玲熙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工程师,硕士冯 廷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 工程师,硕士规划实施;城市规划编制;技术路线planning implementation; urban planning compilation; technical routes文章编号 1673-8985(2021)01-0058-06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1982/j.supr.20210109摘 要Abstract 关 键 词Key words 1 规划的实施性与实施导向的规划编制1.1 规划的实施性不同层面规划的实施表现形式是不同的。
城市行人步行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

城市行人步行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案引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
汽车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因此,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城市行人步行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行人步行系统规划与建设的方案。
1. 城市行人步行系统的意义城市行人步行系统是指为行人提供便利、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以鼓励人们选择步行出行的一系列设施和服务。
城市行人步行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具有以下意义:1.1 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城市步行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可以减少车辆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通过合理布置步行道、人行天桥、人行地下通道等设施,引导人们选择步行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从而缓解道路拥堵问题。
1.2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步行是一种简单、经济、环保的出行方式,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城市行人步行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可以鼓励人们多走路,提高身体素质,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1.3 增强城市形象:城市行人步行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形象。
美观、便捷的步行环境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和商家,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2. 城市行人步行系统规划的原则在城市行人步行系统的规划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2.1 以人为本:规划应以人们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提供安全、便利、舒适的步行环境。
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如老年人、残疾人等,为他们提供无障碍的步行设施。
2.2 综合考虑: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的整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相互衔接。
步行系统的规划应与公共交通、自行车道等交通设施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交通网络。
2.3 灵活适应:规划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城市的发展和变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步行系统的规划应能够进行调整和扩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3. 城市行人步行系统建设的具体措施为了实现城市行人步行系统的规划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措施:3.1 建设步行道:在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建设专用的步行道,提供给行人使用。
静安区空中步行系统探索与研究

静安区空中步行系统探索与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现各大城市普遍面临道路拥挤,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特别是静安这样的中心城区,上述现象尤为突出,探索城市空中步行系统发展是节约城市用地、改善城市交通的重要举措。
本文通过分析空中步行系统的优势及问题,探索静安推进城市空中步行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并以愚园路地区节点为代表提出空中步行系统建设的设想与建议。
关键词发展优势/ 面临问题/ 实施建议/ 空中步行系统/愚园路地区0、引言在现代城市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压力逐渐变大,地面用地紧张,空中步行这一交通形式应运而生。
静安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可利用土地资源稀缺,道路交通承载日趋饱和,未来静安规划不仅要关注地面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同时也需关注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发展,积极探索人性化、可行性强的空中步行系统。
1、空中步行系统优点一是人车分离,形成立体交通体系。
空中步行系统将市民从与汽车对立冲突的立场中解放出来,提供宜人悠闲的市民空间。
一方面空中步行系统的建设可以大大缓解所在区域地面车流的拥挤状况,另一方面若将地下轨道交通与空中步行系统串联,形成立体化交通体系,更能吸引人流,提升所在区域的商业氛围。
二是增加临街面积,提升二层商铺价值。
由于空中步行系统的形成,无形中增加了商业建筑的临街面,同时将周边商业相连接,增加了商业气氛的连贯性,方便购物,人流量的增加势必给商铺带来更多的商业利益。
2、静安空中步行系统建设研究2、1选取愚园路节点原因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空中步行系统一般均设置于核心商务区内,连接各商务楼宇,实现人流疏导和空间联通。
从我区的商务楼宇空间布局情况看,主要有三大商务楼宇集聚区适宜设置空中步行系统,即南京西路地区、静安寺地区及曹家渡地区。
南京西路地区是上海知名的高端商业商务街,若在此处先行设置空中步行系统,社会影响较大,且其位于《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大尺度的空中步行系统将对风貌区的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城市步行系统设计与改进

城市步行系统设计与改进I. 前言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步行系统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设计和改进城市步行系统对于促进城市交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从交通需求、行人出行行为、道路环境等多个方面出发,探讨城市步行系统的设计和改进。
II. 交通需求分析首先,必须了解城市步行系统的交通需求。
这涉及到城市人口、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可以通过数据和调查来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分析出步行系统的需求,包括步行的时间、地点、距离等等。
III. 行人出行行为的影响因素在设计城市步行系统时,还需要考虑到行人的出行行为,因为行人的行为将直接影响步行系统的建设。
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行人的出行目的、出行距离、途中是否需要休息、是否有特殊人群等等。
这些因素需要加以分析,并根据不同出行者的需求来设计步行系统。
IV. 道路环境与步行系统步行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到道路环境,因为行人的步行需要依赖于道路环境。
在设计步行系统时,需要考虑到道路的宽度、长度、路面材质等。
此外,城市的交通流量对步行系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因此,步行系统的建设必须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以提高市民的步行体验。
V. 步行系统的改进在现有的步行系统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主要的问题包括步行道路的质量不够高、步行的距离过长、步行道路不足以保证安全等等。
因此,为了改进步行系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优化步行道路的设计、增加步行系统覆盖面积等。
VI. 城市步行系统的未来展望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步行系统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未来,行人的出行需求将更加多样化,同时,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步行系统设计也将越来越智能化。
因此,未来城市步行系统的发展将更加多样化、安全、智能化。
VII. 结论城市步行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和改进步行系统时,需要考虑到一系列因素,如交通需求、行人出行行为、道路环境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优化步行系统设计,更好地满足大众步行的需求。
国内外步行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步行作为一种健康、环保、低碳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国内外步行实践的调研,分析步行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为我国步行发展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步行发展现状1. 国外步行发展现状(1)欧洲:欧洲是全球步行发展较为成熟的大洲,许多国家将步行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荷兰、丹麦等国家将步行和自行车道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实现了人车分离,提高了步行者的安全性。
(2)美国:近年来,美国开始重视步行发展,加大对步行基础设施的投入。
纽约、芝加哥等城市已将步行系统纳入城市交通规划,逐步提高步行者的出行便利性。
2. 国内步行发展现状(1)一线城市:我国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近年来对步行系统进行了大量投入,建设了完善的步行道、步行街等,提升了步行者的出行体验。
(2)二线城市:二线城市如成都、重庆等,也开始重视步行发展,加大步行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城市品质。
(3)三线及以下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步行发展相对滞后,步行道、步行街等设施建设不足,步行者出行体验有待提高。
三、国内外步行存在的问题1. 基础设施不足:国内外许多城市步行基础设施不足,步行道、步行街等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步行者出行不便。
2. 人车混行:部分城市人车混行现象严重,步行者出行安全受到威胁。
3. 步行环境不佳:城市绿化、照明、座椅等步行环境配套设施不足,影响步行者的出行体验。
4. 步行宣传力度不足:国内外部分城市对步行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对步行出行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
四、国内外步行发展趋势1. 重视步行基础设施建设:国内外城市纷纷加大对步行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步行者的出行便利性。
2. 实行人车分离:通过建设步行道、自行车道等,实现人车分离,提高步行者的安全性。
3. 优化步行环境:加强城市绿化、照明、座椅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步行者的出行体验。
4. 提高公众认知度:加大步行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步行出行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城市自行车与步行系统的规划

城市自行车与步行系统的规划在城市交通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促进城市居民的健康,减少交通拥堵,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自行车与步行系统的规划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自行车与步行系统规划的意义、规划的原则、规划的实施以及规划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城市自行车与步行系统规划的意义城市自行车与步行系统规划的意义在于促进城市居民的健康,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环境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交通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城市自行车与步行系统规划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减少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二、城市自行车与步行系统规划的原则城市自行车与步行系统规划的原则包括便捷性、安全性、环保性、可持续性等。
便捷性是城市自行车与步行系统规划的首要原则,只有提供便捷的自行车与步行系统,才能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选择自行车与步行出行。
安全性是城市自行车与步行系统规划的重要原则,只有保障城市居民的安全出行,才能提高城市居民选择自行车与步行出行的意愿。
环保性是城市自行车与步行系统规划的重要原则,只有推广环保的出行方式,才能减少城市环境污染。
可持续性是城市自行车与步行系统规划的重要原则,只有实现城市自行车与步行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长期受益于城市自行车与步行系统。
三、城市自行车与步行系统规划的实施城市自行车与步行系统规划的实施包括规划编制、建设实施、运营管理等环节。
规划编制是城市自行车与步行系统规划的第一步,需要充分调研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确定自行车与步行系统的布局、设计等内容。
建设实施是城市自行车与步行系统规划的重要环节,需要充分考虑城市自行车与步行系统的建设成本、建设周期等因素。
运营管理是城市自行车与步行系统规划的持续环节,需要建立健全的自行车与步行系统运营管理机制,保障城市自行车与步行系统的长期运营。
四、城市自行车与步行系统规划的影响城市自行车与步行系统规划的影响包括促进城市居民的健康、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
步行系统规划的探索及实践

37【摘要】从步行规划的动机入手,论述了步行系统规划的切入点、难点、参考、衔接以及核心内容,并以上海市黄浦区步行系统规划为例,探讨了步行系统规划的开展需要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关键词】步行空间 步行系统规划 黄浦区The Explore and practice of Pedestrian System Plan-ning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main contents of a pedestrian planning,such as purpose, difficulty, reference, connection and core.Then the auther discuss some im-portant problems that need pay more at-tention to,based on the predestrian plan-ning system of Huangpu district in Shang-haiKey words:Pedestrian space, Pedestrian system planning, Huangpu District步行系统规划作为非传统规划,应该怎样入手、该侧重哪些内容、该如何落实,这些是规划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上海市黄浦区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2007年编制了《黄浦区步行系统规划》,从宏观到微观,确定了全区的步行框架和具体的空间要求。
其中许多做法,也是在摸索中逐渐完善的。
本文将以此为例,对步行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展开探讨。
1 规划动机——旧城区空间功能的完善,综合环境的提升步行规划,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市场需求。
尤其是在商务型集聚区,人口密集,机动车空间发展局促,步行活动频繁,有必要根据经济需要,打造良好的城区环境。
这种更新,要紧密结合公共交通开展。
研究发现,公共交通和步行交通是世界大都市中心城的必然选择。
城市步行系统规划方法探讨,以厦门岛为例

城市步行系统规划方法探讨——以厦门岛为例王永清摘要:文章结合厦门岛步行系统的规划经验,分析了步行系统的主要使用群体及使用特性,确定了步行系统的层级构成:步行主骨架、通勤主通道、通学主通道和休闲主通道,据此,提出先分别构建各自对应的步行子通道,再将之整合为一体的“分解重构法”构建城市完善的步行系统。
关键词:主骨架,通勤,通学,休闲,分解重构法目前,国内各大中城市基本均处于机动车增长膨胀普及期,在国内最拥堵城市名单中,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均榜上有名。
就厦门市而言,截至2013年6月,在每月1万辆的高速增长下,小型汽车拥有量达49.7万辆,其中,约32万辆集中分布在厦门岛内,岛内千人汽车保有量达136辆,与杭州相当,仅次于北京。
如此高的汽车保有量导致厦门岛内交通问题日益严重,高峰期中心区多数路段行车速度不过15km/h。
随着厦门市轨道的破土动工,厦门市特别是厦门岛内交通拥堵问题将更为严峻。
本文以厦门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为背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步行交通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的方法,旨在通过提升步行交通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性,吸引小汽车出行向“公交+非机动化”的二元出行结构转换。
1厦门市步行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厦门岛现状步行专用道主要分布在仙岳山、狐尾山、万石山-东坪山山体公园内,五缘湾、湖边水库、筼筜湖水体边以及滨水地带。
如图1,现状步行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1)系统性欠佳。
现状步道在小范围内虽可保持连续,但从厦门岛全局出发,不同步道系统间则多呈中断状态,相邻山体之间、相邻水体之间、山体与水体之间的连通性不强,如仙岳山与狐尾山之间仅一路之隔,但步行者欲往来两山之间需先离开一个系统经外部交通繁忙的机动车通道周转后方可至另一个系统;2)覆盖面不足。
作为全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厦门岛现状步行系统远未能覆盖岛内各大旅游景点;3)功能单一。
现状步道主要服务公园景区内,主要服务公园景区游览出行,对通勤、通学等居民日常出行的分担率十分有限。
城市交通管理的步行系统规划

城市交通管理的步行系统规划城市交通管理一直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步行系统规划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城市交通的发展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城市交通管理中步行系统规划的必要性、设计原则以及实施策略。
一、步行系统规划的必要性步行是最基本的出行方式,也是最环保、最健康的交通方式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问题不断突出,步行系统规划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首先,步行系统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可连通性。
通过规划步行系统,可以构建起一个便捷、高效的步行网络,使城市各个区域能够相互连通,并且与其他交通方式有机衔接。
其次,步行系统规划有助于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
步行是一种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同时,步行也能够促进人与环境的互动,增加城市居民的身体活动量,有益于健康。
最后,步行系统规划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一个便捷、安全、美观的步行系统可以为城市增添活力和魅力,吸引更多的人流和商业活动,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二、步行系统规划的设计原则在进行步行系统规划时,需要遵循一些设计原则,以确保规划的有效性和实施性。
首先,步行系统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定位。
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特点,需要根据城市的规模、结构、人口密度等来确定步行系统规划的重点和范围。
其次,步行系统规划要注重连通性和流动性。
步行系统应该贯穿城市各个区域,并且与其他交通方式有机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出行网络。
同时,步行系统要保持畅通,确保行人能够舒适、安全地行走。
另外,步行系统规划要注重人性化设计。
步行系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行人的需求和体验,包括舒适的行走环境、有益的人文景观等,提升步行的吸引力和可持续性。
最后,步行系统规划要与城市其他规划相衔接。
步行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要与城市的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等规划相协调一致,避免出现冲突或者无法实施的问题。
三、步行系统规划的实施策略步行系统规划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城市道路步行系统规划研究--以新会“潮人径”项目为例

城市道路步行系统规划研究--以新会“潮人径”项目为例发布时间:2022-09-08T00:53:27.730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5卷4月第8期作者:卢伟杰[导读] 慢行交通是指以人力作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如步行或骑自行车。
卢伟杰江门市新会空间规划勘测院有限公司广东江门 529000摘要:慢行交通是指以人力作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如步行或骑自行车。
它是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交通形式。
这也是一种环保、低碳和节能的旅行方式。
发展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可以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进而创造舒适、安宁、清洁、优美的城市环境。
近年来,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已成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规划建设的方向。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目标是建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与城市公共交通完美结合的新型慢行交通系统。
它将引导市民形成新的旅游理念。
本文主要以新会“潮人径”项目为例,对城市道路步行系统规划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会“潮人径”项目;城市道路;步行系统规划 1、“潮人径”规划建设的背景和意义为配合江门市全面启动“千里潮人径”建设,进一步整合新会区的旅游资源,提升城镇形象,为城乡居民登山、徒步、骑单车等活动提供一个开敞的空间。
与此同时,“潮人径”还能够把城乡建设、社会管理、村居服务等结合起来,提升我区的旅游水平以及改善城乡环境和居民素质。
2、“潮人径”建设的原则(1)“潮人径”的建设注重实际用途凸显徒步的功能,线路设计与建设适合游人徒步及自行车骑行;(2)“潮人径”的建设遵循生态、绿色、环保、节约的理念,因地制宜,依托现有的村道、林道、登山道路等建设“潮人径”,少搞大开大挖;(3)路线规划建设突出本地特色,将当地特色景点串联融入。
3、“潮人径”建设的做法标准本次“潮人径”标识和设施做法参考《中国侨都步行径设计指引》。
(1)引导/介绍标识通过特定区域的整体图示(地图、图表等)让行人把握目的地与现位置之间的关系,可兼为景观介绍、人文介绍、管理说明、警示、禁止等功能的标识,主要放置于步行径出入口、景观节点、主要交叉口等,设施间距视情况而定。
浅谈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2100字

浅谈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2100字步行是城市中最基本、最必要的交通方式。
从任何出行方式的意义上讲,都包括了步行。
然而随着都市化程度的加深,城市人口的聚集,加之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产生和飞速发展,使得原本是道路主体的“人”成为各式各样的现代化交通工具排挤的对象,城市步行空间及其环境日益恶化。
即使如此,现今的城市规划从指导思想上依旧忽视步行者,在机动车辆交通优先的城市规划中,步行者的活动空间逐渐被吞噬,步行者实际上是生活在交通与沿街建筑的夹缝中。
这种情况不但严重损害了步行者本身应当享受的权益,同时也影响了其他类型的交通效率的充分发挥。
毕业一、我国步行交通的现状步行不依赖于交通工具,自由自在,在快速运输工具迅速发展的当代,步行在城市交通方式构成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尤其在小城市以及旅游城市中,步行方式占有更大的比重。
但是,在我们的步行交通系统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1)步行空间缺乏整体性,系统性。
近年来,我们一些小城市中盛行的步行街改造大多采用“一层皮”的做法,即只针对某一条繁荣的商业街道或者历史古迹进行规划和改造,而忽视了他们在整个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公建设计各自为政,条块分割,步行空间的连续性很差。
(2)步行系统与外部空间的衔接及换乘设计不完善。
步行空间体系外围缺乏足够的停车设施,使得步行和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转换相当局促,缺乏必要的缓冲,表现在空间形式上,则主要是交通换乘点附近往往形成大规模的人流聚集,却又难以有效疏散。
(3)步行通道缺乏网络与系统规划,往往只注重局部节点如人行道、行人天桥等,没有充分考虑步行交通的连贯性、与周围建筑功能的协调性和相互依赖性。
立体行人过街设施又降低了行人过街的便利性。
(4)步行道设计中城市特色体现不明显。
步行空间单调,压抑,仅有的人行道缺乏休息场所,狭窄,绿化稀疏,没有考虑座椅、电话亭、绿化小品、环境设施等的人性化设计。
(5)对步行通道管理不善,小商小贩占人行道经营,致行人与车流混杂,造成混乱局面。
建筑规划知识:如何进行城市步行系统规划和设计

建筑规划知识:如何进行城市步行系统规划和设计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内部的步行系统愈发重要。
一个良好的城市步行系统可以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减少交通事故、提高城市形象和吸引人口流入。
因此,城市步行系统规划设计应该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步行系统规划概述城市步行系统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对步行系统进行合理组织、设计和配置,以实现城市内部步行系统的有序性和流动性。
城市步行系统以步行为主要交通方式,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步行需求。
城市步行系统的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功能区之间的联系,通过城市道路、人行道、公园等连通方式形成一张多层次的网络,为市民和游客提供舒适、便利的步行环境和服务设施。
二、城市步行系统规划的步骤1.分析城市现状和需求在进行城市步行系统规划前,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城市现状和步行需求,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功能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等。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们常去的地方、他们喜欢的步行路线以及在这些路线上出现的问题,如交通拥堵、步行体验差等。
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为步行系统规划提供依据。
2.制定步行系统规划目标在分析城市现状和需求后,需要对步行系统进行规划目标的制定,如提高步行体验、减少步行距离和时间、缓解交通压力等。
这些目标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特点和人们的需求,具有可实现性和可持续性。
3.设计步行系统平面布局制定步行系统规划目标后,需要进行步行系统平面布局的设计。
步行系统平面布局需要考虑城市道路、街道、广场、公园等多种元素的相互作用。
设计步行系统平面布局时,应该充分考虑城市步行系统的组织性、有序性和流畅性,以便方便步行者到达不同城市功能区。
4.设计步行系统垂直空间布局城市步行系统除了在地面上设计好道路、广场和公园等元素外,还需要考虑步行系统的垂直空间布局,以充分利用城市空间。
垂直空间布局沿主干道和次干道附近的WEB应该设计合理的桥梁、通道等。
在室内公共场所,应该设计人行道,使行走空间更加安全和便利。
城市步行系统规划与设计原则解析

城市步行系统规划与设计原则解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汽车为主的交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便捷、环保、健康的出行需求。
步行作为最基本的交通方式,具有无污染、低碳排放、经济实惠等优势,成为城市交通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城市步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原则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城市步行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城市步行系统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着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和生活质量。
良好的步行系统能够提供便捷、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促进人们步行出行的意愿,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降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同时,步行系统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和设计,可以打造出宜人的城市环境,增加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城市步行系统规划的原则1. 人性化原则城市步行系统规划应以人为本,关注行人的需求和体验。
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行人的步行距离、步行速度、出行目的等因素,合理设置步行路线和步行设施。
步行路线应尽量缩短,避免行人绕行或遭遇障碍物。
步行设施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设置合适的斜坡、扶手、遮阳设施等,提供便利和舒适的步行环境。
2. 连通性原则城市步行系统应具有良好的连通性,使不同区域之间的步行出行更加便捷。
规划中应考虑到步行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如公交站点、地铁站点等,以及步行系统内部的连通性,如人行天桥、人行地下通道等。
同时,步行系统的连通性还应考虑到城市的功能布局,将重要的公共设施、商业中心等纳入步行系统的范围,方便行人的出行和活动。
3. 安全性原则城市步行系统的规划应注重行人的安全。
规划中应合理设置人行横道、交通信号灯等交通设施,确保行人的安全过马路。
同时,应加强对机动车的管理和监管,减少对行人的威胁。
此外,步行系统的设计还应考虑到防止犯罪的因素,如合理照明、视频监控等,提高行人的安全感。
4. 环境友好原则城市步行系统的规划应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性。
城市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规划研究

城市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规划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的交通状况也随之变得越来越拥堵,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因此,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出行效率已成为当今城市规划的重中之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城市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规划研究的议题,旨在通过构建立体化的步行系统,改善市民出行体验,减少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宜居性。
首先,城市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规划需要从城市整体规划出发,结合城市道路结构、人口分布、商业设施等要素,寻找合适的建设点和线路布局。
在选择建设点时,应优先考虑交通繁忙的商业中心、旅游景区等地区,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在线路布局上,需要考虑到各种不同的出行需求,包括通勤、购物、娱乐等,确保步行系统的连通性和通达性。
同时,要充分考虑城市规划的长远性和可持续性,避免出现过度建设引发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其次,城市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规划需要注重立体化设计,充分考虑城市地形和自然环境,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将步行系统与地铁、公交等交通方式进行有机结合。
在城市街道、广场等空间中设置步道、天桥、地下通道等连接设施,打造一个立体化的步行网络,方便市民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出行。
同时,在步行系统的设计中应注重人性化,考虑行人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设置座椅、休息区域、绿化带等设施,提升步行环境的质量。
最后,城市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文化和历史特色,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步行系统,展示城市的独特魅力。
可以通过艺术装饰、文化展示等方式,为步行系统增添一份文化氛围,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前来体验。
同时,应注重步行系统的公共性和开放性,为市民提供一个互动的空间,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和谐度。
综上所述,城市全天候立体步行系统规划是当今城市规划的重要议题,旨在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提高市民的出行体验。
通过综合考虑城市规划、立体化设计、文化特色等要素,打造一个便利、舒适、有趣的步行系统,为城市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贡献力量。
步行系统规划的探索及实践

步行系统规划的探索及实践
张娴
【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从步行规划的动机入手,论述了步行系统规划的切入点、难点、参考、衔接以及核心内容,并以上海市黄浦区步行系统规划为例,探讨了步行系统规划的开展需要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总页数】4页(P37-40)
【作者】张娴
【作者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浦东分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
【相关文献】
1.塑造立体化步行空间的探索——以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步行系统规划为例 [J], 袁方;黄文柳
2.基于实践环节平台的规划师业务实践教学体系新探索——以郑州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为例 [J], 韦峰;徐维波;贾志峰
3.步行的现实困境与规划探索步行系统规划实践与思考 [J], 叶冬青;张海达;薛国强
4.基于实施导向的专项规划编制探索
——以《渝中区步行系统专项规划》为例 [J], 代伟国;徐千里;胡玲熙;冯廷
5.高质量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步行系统——可持续城市健康社区规划探索 [J], 周云旭;蒋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空中步行系统的规划探讨

上海空中步行系统的规划探讨摘要:对商业街区空中步行系统的研究是一个现实需要的课题。
在现代城市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压力逐渐变大,地面用地紧张,空中步行这一交通形式应运而生。
它一方面可以缓解中心商业区的交通压力,同时也可以为二层的商业空间聚集人气。
本文从分析案例展开,为上海建设空中步行系统的规划和发展提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空中、步行系统、规划香港CBD地区空中步行系统分析(一)形成背景香港CBD位于香港岛的东部,北临维多利亚港。
由于强有力的经济支持,香港CBD 的土地开发率极高,所有高覆盖率和容积率的土地都被先后开发,高密度的城市环境,造成了该区域内人行道狭窄,公共空间匮乏,再加上此地的游客特别多,因此规划造就了现在港岛的天桥步行系统。
(二)空中步行系统的优点1、人车分离,形成立体交通体系。
香港的地面,地上和地下分别主要为汽车交通,步行系统和地铁系统,空中步行系统把三者串联起来,构成一系列完整连续的城市空间体系。
从二层空中步道可以方便的到达地下或者地面的巴士站或是地铁站。
2、增加临街面积,提升二层商铺价值。
由于空中步行系统的形成,无形中增加了商业建筑的临街面,同时将周边商业相连接,增加了商业气氛的连贯性,方便购物,人流量的增加势必给商铺带来更多的商业利益。
空中步行系统的产生,可以改变首层商业独贵的现状,提升二层商铺的商业价值。
3、设计人性化,重视日常维护管理。
香港的空中步行系统充分体现人性化的需求。
在城市二层平面上行走,不用害怕迷失方向,因为步道内有详细周全的指示,可以使得步行者顺利的到达目的地。
同时,为了减少行人的不便,大多数天桥都设有扶手电梯与方便残障人士的直行电梯。
(三)政策支持在香港空中步行系统在规划建设之初,即形成了一套由有关条例、建筑(规划)规例、批约条件和分区计划大纲图构成的周密监管机制,既可有效的管理发展,同时又不会妨碍设计创作。
香港城市规划部门规定:私营开发商可以获得提供公共开放空间5倍的容积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陈立道.城市行人交通与地下空间利用[J].上海建设科技,2000
(5):5-7. [2]崔昆仑,徐颖.M80 城市问题导向下的步行系统规划建设刍议 [J].安徽建筑,2006(5):13-15,19. [3]何京.香港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扫描[J].交通与运输,2004(6):36. [4]李孝娟,张建荣.步行系统构建方法初探[M].规划 50 年— 2006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6. [5]李忠东.和谐高效的日本交通[J].海外观察,2007(2). [6]林燕.浅析香港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空间的整合[J].建筑学报,
在黄浦区的步行系统规划中,根据确定的大框架,选 择了 9 个商业、旅游、办公密集交汇的地区,进行详细设 计。认真考虑了地区的交通发展,对各项交通方式进行了 合理安排。其中,以豫园地区为例进行说明。
豫园地处轨道交通 10 号线与 14 号线的交汇处,包括 了很多旅游景点如豫园、城隍庙、上海老街、沉香阁等, 是上海重要的旅游商贸区,其规划用地大部分为商业办公 用地。规划从地块建设动态、地下空间规划等情况入手, 详细分析了该地区的建设条件,掌握了主要问题:现状道 路交通比较混乱,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安全性差、 通行效率较低;缺少专门的旅游巴士停靠站点和停车场 地,旅游巴士停靠下客困难,不利于游客的步行组织;部 分道路人行道设摊现象严重,影响了行人的正常通行。
结合前面的国内外经验借鉴和案例分析,规划考虑豫 园地区可以采用伦敦的建设方式,加强对风貌旅游区的保 护,设置步行保护区域,建设以“地面步道+地下通道” 为主的步行系统。
图2 豫园地区步行规划思路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9
规划研究 步行系统规划的探索及实践 / 张 娴
按照“人车分离”的基本原则,确定豫园地区的步行 系统总体思路为“内外分离、加强衔接(图 2)。
6 规划的核心——交通系统的整合
步行作为交通的一种方式,必然涉及到与其它交通的 整合。规划实践中发现,只有从地区整体的交通系统入手, 协调好各类交通方式的关系,才能较好地构建步行环境。 实际上,步行规划的核心,就是对各类交通体系的梳理及 安排,使之各得其所,联系便利之余互不干扰,井然有序。 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交通规划,要结合用地性质、环境设计 等内容综合考虑。
比如新加坡的“花园城市”模式,是步行道路结合绿 化设计和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在城市新区大规模建设的时 候一并考虑进去。黄浦区的董家渡地区,即将进行整体改 造,具有这种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的条件,比较适合实施。 豫园、南京路等地区,作为风貌保护区,还有大型的轨道 交通换乘站点,比较适合伦敦的旧城保护方式,划定专门 的步行区域,在外围设置机动交通环线。
【关键词】步行空间 步行系统规划 黄浦区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main contents of a pedestrian planning,such as purpose, difficulty, reference, connection and core.Then the auther discuss some important problems that need pay more attention to,based on the predestrian planning system of Huangpu district in Shanghai
1 规划动机——旧城区空间功能 的完善,综合环境的提升
步行规划,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市 场需求。尤其是在商务型集聚区,人 口密集,机动车空间发展局促,步行 活动频繁,有必要根据经济需要,打 造良好的城区环境。
这种更新,要紧密结合公共交通 开展。研究发现,公共交通和步行交 通是世界大都市中心城的必然选择。 从巴黎拉德方斯商务功能集聚区、纽 约曼哈顿华尔街金融商务功能集聚 区、香港中环商务区到新宿商务办公 功能集聚区的建设经验中,可以看 出:在面临有限的道路面积情况下, 人、车分层分离是解决拥堵的基本出
内外分离——形成以豫园商业步行街为核心的步行内 圈,在外围组织各类交通换乘。
加强衔接——加强与地铁站点地下通道的衔接,梳理 内部路径,建立地面路径与地铁出入口的联系。同时考虑 某些地块的商务人流,规划专门的步行路径。
通过对地面、地下步行路径的梳理,设计与轨道站点、 地下公共设施、大型商务设施、重点旅游区域联系紧密的 步行网络,安排好各类停车点和出入口,形成综合立体的 步行系统。主要措施有:核心区域以步行街和地面路径为 主,形成“井”字形步行街,打造步行保护核;东、西两 部分结合十六铺交通枢纽和轨道站点以地下空间沟通为 主,保证交通性人流的步行通畅;北侧充分利用道路绿带 和古城公园,建立轨道站点与十六铺 8-1 地块的地面联系 (图 3)。
2007(6):26-29. [7]上海中心城区步行交通规划初步制定[J].解放日报,2007(9). [8]王朝晖.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的决定因素——公园绿地系 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统一协调[J].中国建设信息,2004(8):50-53. [9]袁成.新加坡的轨道交通规划[J].城市公用事业,2004(6):51-53.
通过分析,规划确定了主要步行交通要素,按照“点、 线、面”的设计思路,构建区域步行网络。(1)点:主要 是重要的轨道站点、公交枢纽和人流密集的道路交叉口, 是人流高度集聚的地区,也是步行设计的重点。(2)线: 重要的步行道路,尤其是步行节点之间的联系路径。道路 的选择上,改变了以支路为主的思维,主要是因为在上海 市的中心城区,支路上的非机动车(主要是助动车)和各 类停车对步行干扰最大,而在人行 道和车行道严格分离的主次干道上, 行人的安全和舒适往往能够得到较 大的顾及。(3)面:各类城市功能 活动场地,分为三个大类:居住,办 公,商业、旅游、文化休闲等。根据 近期工程进展情况,提出了“点、线、 面”的近期规划实施框架。针对“点、 线、面”各要素制定总体设计原则, 并针对重要的交通节点,绘制了规 划设计图纸,用以指导该要素涉及 的各类规划。
Key words:Pedestrian space, Pedestrian system planning, Huangpu District
步行系统规划作为非传统规划, 应该怎样入手、该侧重哪些内容、该 如何落实,这些是规划中需要重点解 决的几个主要问题。上海市黄浦区在 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2007 年 编制了《黄浦区步行系统规划》,从宏 观到微观,确定了全区的步行框架和 具体的空间要求。其中许多做法,也 是在摸索中逐渐完善的。本文将以此 为例,对步行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展 开探讨。
2 规划切入点——重大轨道交通 工程的实施
由于步行范围有限,必须要和 公共交通相结合,大型公共交通工 程的实施,往往就成为步行系统建 设的最佳切入点。黄浦区作为中心 城区,依据上海市交通发展策略,倡 导“公交优先”,鉴于规划拥有良好 的轨道交通网络,可扬长避短,积极 谋划,使“轨道 + 步道”②的交通方
步行规划,作为一项专项规划,需要理清与其它规划 的关系,这是规划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
黄浦区规划工作开展得早,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 都进行了不少的实践。在步行系统规划中,需要梳理既有 规划,实现宏观规划与微观设计的统一。其中包括用地现 状及规划(深度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共设施规划、道 路交通规划、商务楼宇规划和各类地区专项规划等。通过 梳理发现,黄浦区将有大面积的用地改造为商务办公等用 地,商业业态进一步提升,城市中心区功能不断加强。大 部分公共活动围绕市级公共活动区域展开,主要集中在南 京路、外滩和人民广场等地区。这些规划更加注重远期设 想,因此在规划中,有必要加强对近期的指导,尤其是站 点周边,应全面思考,系统聚焦、规划衔接和局部完善。
因此,在步行系统规划中,借鉴国内外做法,也要全
表1 黄浦区重要地区分析
3 规划难点——创新理念、部门合作
步行系统规划非传统规划,有很多方面需
38
面分析各地区情况,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建设方式。黄 浦区在选择各种方式的时候,划定了区域,分别提出参照 重点,具体方式见(表 1)。
5 规划衔接——系统梳理各项规划,加强综合协调
作者简介 张 娴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浦东分院,工程师, 注册规划师
40
规划研究
步行系统规划的探索及实践
张娴
The Explore and practice of Pedestrian System Planning
【摘要】从步行规划的动机入手,论述了步行系统规划的切入点、难点、参考、 衔接以及核心内容,并以上海市黄浦区步行系统规划为例,探讨了步行系统规 划的开展需要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同时,黄浦区区位优越,拥有多样的特色空间,如豫 园、外滩等,有较强的步行需求;还具有优良 的滨水环境,苏州河、黄浦江都是市级滨水步 道。这些特色空间,往往是步行较为集中、游 人留恋的地区,步行环境要求较高,同时也为 步行交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优势条件。
4 规划参考——国内外经验做法及条件要求
新加坡、日本、伦敦、香港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在中 心城的步行建设中积累了一定经验,这些经验有其特殊的 条件限制。通过学习,分析其建设条件、步行方式、主要 特点等内容,确定该模式是否适用于黄浦区,如果适用又 在什么区域。
37
规划研究 步行系统规划的探索及实践 / 张 娴
要创新,面临较多的困难:一方面,作为建成区城市更 新的重要探索,与城市设计、环境整治规划、风貌保护 规划等规划类似,更多探讨的是旧城区自我更新,使其 向“人性化”逐步转变,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另一方面, 是对非传统规划的大胆尝试,由于没有可以借鉴的规划 和研究,因此,该规划更多是一种尝试,无论是研究手 法、内容或者对象,以及最终的规划成果,都需要反复 探讨、不断尝试。
图1 黄浦区轨道交通规划及动态图
式成为主流(图 1)。根据上海市的总体规划,2010 年前, 黄浦区轨道交通约完成规划目标的 80%,基本形成网络。 站点密度增大 3 倍,服务半径缩短一半、由轨道交通带来 的交通人流量增加 3 倍,将引起周围地区出行方式发生重 大变化。这将直接导致公交出行比重大幅度提高,短距离 步行衔接相应增加。对于轨道站点周围 500 米范围内,将 成为人流密集区,因此,这些范围内的步行路径和环境, 更需要精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