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听课记录《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种子的萌发》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听课记录《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种子的萌发》

新2024秋季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种子的萌发》听课记录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内部条件(如胚的完整性、种子活力)和外部条件(如水分、空气、温度);掌握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的情感;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的科学态度。

二、导入教师行为:•“同学们,大家有没有亲手种过植物呢?当我们把一粒种子埋进土里,它会发生什么神奇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种子的萌发》这一课题,揭开种子成长的奥秘。

”•展示几幅种子萌发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学生活动:•学生被教师的问题和图片吸引,开始回忆自己种植植物的经历,并思考种子萌发的过程。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和展示直观材料,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3.1 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师行为:•讲解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如胚的完整性、种子活力等,并通过实例说明这些条件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展示实验视频或现场演示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情况(如湿润与干燥、有氧与无氧、适宜温度与低温),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结果。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内部条件的关键点;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对外部条件的猜想。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不同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尝试分析原因。

过程点评:•通过讲解、讨论和实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种子萌发的条件,还学会了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分析问题。

3.2 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教师行为:•讲解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包括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皮、胚芽生长等阶段。

•利用动画或模型演示种子萌发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人教版初中初一生物上册《被子植物的一生》评课稿

人教版初中初一生物上册《被子植物的一生》评课稿

人教版初中初一生物上册《被子植物的一生》评课稿一、引言《被子植物的一生》是人教版初中初一生物上册的一篇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被子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以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本篇评课稿旨在对该教材进行评价,从内容安排、教学目标设定、教材选取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教师们开展更有效的生物教学提供指导。

二、课程目标设定通过学习《被子植物的一生》,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吸收光能的过程。

2.理解被子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等各个阶段。

3.掌握被子植物的主要繁殖方式,如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等。

4.了解被子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如与昆虫的互利共生等。

三、内容安排《被子植物的一生》的教学内容安排合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被子植物的特征(引入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的功能以及光合作用等。

通过引入被子植物的特征,可以引发学生对被子植物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 被子植物的生长过程这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被子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的发芽、幼苗的生长、植株的成长、开花和结果等各个阶段。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植物是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加深对植物生命的理解。

3. 被子植物的繁殖方式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被子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植物的多样繁殖方式,并学会区分它们的优劣势。

4. 被子植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被子植物与其他生物的互利共生关系,如植物与昆虫的相互依存关系等。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对生态系统的认知和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四、教学评价《被子植物的一生》作为初中生物上册的教材内容,能够很好地满足教学要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知识系统性强:本篇教材将被子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和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全面理解植物生命的各个方面。

初中生物_《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被子植物的一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的内容。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以生产者的角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被子植物又是生物圈中最高等、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绿色植物,因此本章既是本书又是整个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

本章以被子植物生命周期为线索,依次讲述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被子植物才能够世代延续。

【教学目标】1. 描述种子萌发条件和过程【C】2. 概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过程【B】3. 熟知花的基本结构,回顾被子植物传粉和受精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A】【教学重点】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花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受精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教学思路】从设计意图来看,本节内容的安排体现了“复习”和“运用”两个层次。

具体来说,前者的安排是以层层引导的方式进行,学生巩固相关内容,头脑中构建知识体系。

后者的安排则是要求学生运用到刚复习的知识,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iPad教学法、情景导入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教具准备】iPad准备、导学案、百合、洋桔梗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被子植物的一生》学情分析通过上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在绿色植物中,被子植物是种类最多、分布范围最广泛的类群,它们在学生的生活中也最为常见,与人类的关系也最为密切。

七年级的学生对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虽然抽象思维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仍需要具体的感性知识作支持。

所以,导入时要从生活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被子植物的一生》效果分析传统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教师多是按照教案或教参的设计,按部就班的展示自己的教学行为,容易忽视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教与学出现分离,课堂教学易显得枯燥无味。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堂小结和反思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堂小结和反思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五、教学反思:本课理论知识较多,虽然我在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安排合理,但由于稍许的紧张一节课上完还是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觉得自己的特点是上课比较活泼,能跟学生打成一片,所以设计了比较多的互动环节,但在执行的细节中语言的组织如果能更顺畅,更多一些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并能及时纠正错误的概念,效果可能更好。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自知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我会尽量取他人之长,改自己之短,一步一个脚印,更稳健的成长。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教案

《开花和结果》一、教学分析二、教学过程(流程及与之匹配的具体行为方法)三、教学反思(课后自评)本节课通过对红花羊蹄甲花进行解剖和观察,并与桃花的基本结构进行对比,让学生认知花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大部分小组都能观察到雌蕊子房里的胚珠。

组织学生上台进行解剖和讲解,以及学生用桃花的模型讲解花的基本结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部分学生都参与了合作探究,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是本节课的亮点。

本节课的理论知识较多,也较枯燥。

通过采用多媒体手段,设计了多种探究活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很重要,结合学案的使用,让学生参与其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本节课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如本节课的容量大,活动多,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时间,才能做到收放自如。

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在学生讨论时,应多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加强引导。

课堂检测的时间也相对少了些,应多留时间让学生思考。

另外,由于时间紧凑,对学生的评价相对较单一,应该多些启发性和鼓励性的评价。

四、教学评价(课后他评)(一)黎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认真思考,仔细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能贯彻学校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思想,她能够为学生留有足够时间动手、动脑,在观察中联想、在动手中体验。

教学活动比较扎实,教学效果比较好。

她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抓住了生物学科的本质。

这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突出了学科特点,能够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

利用了校园常见的花——红花羊蹄甲,同学们熟悉食物——花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解剖一朵花、观察花生果实。

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和展示,掌握花的基本结构和果实的组成部分。

2、重视了学思结合。

在这节课上,学生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思结合。

例如设计较好的学案。

做到课堂上是边学边练,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凌志平书记点评)(二)黎老师的这节课重难点突出,思路清晰,各部分的内容衔接比较自然,其中突破重难点有很多亮点,例如讲解花的结构时,让学生上台投影解剖花,并用可移动的纸片让学生总结花的结构,为下面传粉、受精的内容埋下伏笔:讲传粉时,把花粉的纸片移到柱头的纸片上;讲受精时,把精子和卵细胞合在一起,比较形象立体,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创新。

初中生物_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物专题复习被子植物的一生考纲解读:1、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和过程。

2、明确根的生长主要靠分生区和伸长区,枝条由芽发育而成;3、掌握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认识人工授粉的重要性4、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考情预测: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设计和分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在考题中多以实验题、探究题的形式出现。

结合根尖的结构模式图考查根尖的结构和功能,结合实例考查植株生长需要无机盐以及多个图形表格之间的知识迁移和梳理。

课前知识回顾:1、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和______两部分.______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有的种子还有。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

3、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细胞体积的增大。

4、花粉从落到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受精是和融合形成的过程。

5、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

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

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内部。

胚珠里面有,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结合,形成。

受精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其中子房壁发育成,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

探究与突破:一、开花和结果探究活动:观察百合花的结构示意图,自主完成知识梳理。

3 2 1 花被 萼片—凋落或存留花冠—凋落雄蕊—凋落柱头—凋落花蕊 花柱—凋落雌蕊 果皮珠被 果实胚珠 受精极核 胚乳胚典例分析:、1、 采收玉米时,常会看到玉米的果穗有缺粒的;吃瓜子时,常会发现向日葵的子粒有空瘪的,这是什么原因呢?2、根据子房和果实的结构图填空: (1)图中的[4]是______ ,这是由[ ] _______发育而来的。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章第1节《种子的萌发》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章第1节《种子的萌发》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知识与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2.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教学难点: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教具准备:(1)种子结构及种子萌发过程的CAI课件。

(2)培养皿、滤纸、种子、玻璃瓶、罐头瓶或烧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用视频动画演示緑色开花植物生活过程:种子--种子的萌发--幼苗--成熟的植物体--开花--结果--种子,绿色开花植物一生要经过一个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正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其中奥妙在哪里?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这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和研究的。

预学1、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种子萌发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A.肥沃的土壤 B.一定的水分 C.充足的空气2、实验过程分析:(1)本实验中,共有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实验组是,变量是。

(2)如果进一步探究光照、水溶液酸碱度等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该怎样设计?探究及精导:提升:1、在上海世博园内,英国馆最大的亮点是由6万根蕴涵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巨型“种子殿堂”,日光透过亚克力杆照亮“种子殿堂”的内部,并将数万颗种子呈现在参观者面前。

这些有生命力的种子保存在亚克力杆中不萌发,被控制的种子萌发条件是( )A.空气、水 B.温度、光 C.空气、光2、将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30 ℃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A.甲先发芽B.乙先发芽C.同时发芽D.都不发芽3、步骤1:取A、B两种植物的种子各150粒,同种植物的种子取自同一批,且饱满、大小基本相同。

七年级生物上册《被子植物一生》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上册《被子植物一生》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上册《被子植物一生》教学反思引言我是一名七年级生物教师,最近教授了七年级上册的《被子植物一生》这个单元。

通过这个教学单元,我深刻意识到学生对于植物生命周期的理解程度和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在本文中将对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反思进行总结,旨在提高今后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在开始教学的时候,我明确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被子植物的基本生命过程,包括不同的生长阶段和繁殖方式;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命过程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观察和解释现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多媒体展示:通过使用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呈现被子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和繁殖方式。

这样能够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植物生命周期的变化和过程。

2. 实地观察:安排学生到校园内的植物园或者室内的花卉摆放区进行实地观察。

让学生亲自触摸和观察不同的被子植物,体验植物生命过程。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进行植物生命周期的实验和研究。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植物进行观察,通过测量和记录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4.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提问题、探索答案。

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

教学反思通过上述的教学方法,我发现学生对于植物生命周期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非常感兴趣。

以下是一些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和改进措施:1. 多媒体展示的优化尽管多媒体展示起到了直观展示植物生命周期的作用,但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于图像和视频的理解能力有限。

因此,我计划在下一次教学中,增加植物生命周期模型的展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实地观察的效果不明显尽管实地观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由于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本次实地观察的效果相对不理想。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单元教学设计与说明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单元教学设计与说明

的水循环 ,有助于维持生 4.3.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并维持 物圈中的碳氧平 4.3.4 植物可以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和氧气
碳氧平衡 衡
4.3.5 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04
学业要求
学业要求
(1)识别和描述种子、根尖、芽、叶片、花的结构及功能,以及花 与果实在发育上的联系,通过绘图或模型等形式呈现各个结构的特 点。 (2)运用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方面的知识,解释 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从物质循环与能量变化的角度,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4)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探究关于植物生活的影响因素。
05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被誉为生物圈的基石。绿色植物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也较为密切。 因此本单元不是单纯学习绿色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和类群等生物学知识,而是从 生物圈的角度,引导学生在学习有关绿色植物的知识时,特别关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 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本单元主题为“植物的生活”,依据课标的内容和学业要求,结合教材的知识内 容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即教材第一章)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和主要特 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第二部分(即教材第二章)重点介绍了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 第三部分(即教材第三、四、五章)主要介绍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几大作用:参 与水循环、为构建生物体和进行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初步理解科学的本质,能以科学态度进行科学探究;不迷信权威,不盲从他人,能对自 己或他人的观点进行理性审视,尊重他人的观点;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关注生物科 学和生物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形成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 习惯;反对伪科学;初步形成生态文明观念,立志成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健康中国的 促进者和实践者。

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被子植物的一生》优秀教学案例

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被子植物的一生》优秀教学案例
2.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本案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被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本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思考,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问题导向: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被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被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共同探讨被子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识。
4.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肯定。
1.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培养学生对被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感性认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被子植物的生长过程,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力。
3.设计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被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引导,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4.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反思

《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反思

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的新课标理念。

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主要在课堂外,在上课前学生做了内进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参与性很高,创新思维突出。

例如:在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时,有一组学生很有创意,他准备了两个带盖的玻璃瓶,里面放入等量的湿润的吸水纸,两个瓶都放入等量的种子,其中一个瓶放入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然后都盖上盖子。

结果只有没有蜡烛的那个瓶的种子萌发了。

对于一个初一的学生来说,这个实验设计就充分体现他们的自主能动性。

2.充分体现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强化了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

学生的探究实验中除了探究了书本提到的“水分、温度、空气”这三大环境要素外,学生还结合生活实践探究了“阳光、土壤”的影响,而且学生不是用一种种子进行探究,探究的每个变量都是用了多种种子,让结论更有说服力,更具科学性,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对照实验的认识。

3.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突出体现课堂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课改理念。

在这节课最闪光的地方就是,整堂的主人是学生。

主要表现:学生以一个团队完成了每个变量的探究,而且把探究过程和结果做成课件,小组长代表小组在讲台上表达和交流。

随时接受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问,解答疑问的除了是小组长,还有同组的其他同学,这个很好地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气氛轻松自在,大大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这个思想的碰撞过程中,也让老师成长了,例如在探究光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中,有学生提出如果一组给予光照,一组不给予光照,里面可能存在着温度原因,如果在平时的讲授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很难发现这个问题,但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思考,就得到了不一样的答案,同时也启发了教师打破常规,大胆创新。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2)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2)

复习被子植物的一生一、教学目标1、说出种子萌发所需条件和过程。

2、说明幼根的生长和芽如何发育成枝条。

3、概述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4、概述花的根本结构、传粉受精的过程和果实种子的形成。

5、学会构建知识体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过程、条件。

〔2〕幼根的生长和芽的发育。

〔3〕开花、传粉、受精和结果的过程。

2、教学难点〔1〕种子萌发的条件。

〔2〕植物传粉、受精和结果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1、诗句导入,知识回忆朗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提问:本诗讲述的是植物的哪方面?包含了植物生长的哪些时期?过渡:植物界中种类和数量最丰富的要数被子植物了,本节课我们通过对被子植物的一生的复习来系统地学习植物的生命周期。

提问:被子植物的一生包括哪些过程?知识回忆,师生互动,进行板书。

2、种子萌发〔1〕种子萌发的条件提问:被子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萌发开始的,它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师生总结: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稳定、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包括胚是完整的、活的、度过休眠期的。

分组讨论:以“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为问题,设计实验。

在讨论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实验的变量是?如何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几组实验?哪一组是对照组?作何处理?哪组是实验组?作何处理?小组汇报,共同分析,得出结论:通过让水浸没种子来制造无充足空气的环境条件作为实验组,其他条件均保持相同,实验证明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过渡:在满足外界环境条件的前提下,种子的萌发还需要满足自身条件,主要是胚的情况。

中考连接:课件展示两个中考相关题目,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进行答题方法分析。

〔2〕种子萌发的过程提问:种子萌发的前提是什么?为什么要浸种?3、植株的生长提问:植株的生长主要包括哪两局部的生长?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结构包括哪些?总结:幼根的生长包括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和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植株的生长”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主要讲述的是植株的生长过程,包括幼根的生长,芽的发育以及植株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按照被子植物的一生,本节是在学生了解了种子的萌发之后学习的,既可以对所学的知识有进一步认识,也为下一节开花和结果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抽象思维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仍需要具体的感性知识作支持。

本节内容看似简单,但根尖及芽的结构较抽象,如果单凭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的。

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等,使抽象知识形象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幼根的生长和芽的发育过程;说明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2.能力目标:通过对幼根和枝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幼根和芽的发育及合理施肥的学习,让学生有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和环保意识;养成爱护植物的习惯,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根尖和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植株生长需要无机盐的种类。

教学难点:根尖和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五、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上节课学习了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的条件有哪些?生回答:种子萌发有两个条件,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自身条件有:已度过休眠期,胚有活力,胚完整。

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师:种子萌发后会长出新植株,那么新植株是怎样生长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师: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明确本节课重难点师:根据我们的学习目标我们这节课有三个知识点,首先来学习第一个知识点。

第一部分师:根尖的定义是什么?生:从根的顶端到生长根毛的部位,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初中生物_《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被子植物的一生》复习课教案一、复习目标:1.识别种子的结构;2.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学会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方法,并能分析对照实验;3.明确根的生长主要靠分生区和伸长区,枝条由芽发育而成;4.明确花的结构,认识花的主要部分是雌蕊和雄蕊;5.理解受精的概念及过程,明确受精后子房的发育及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

二、复习重、难点。

1.分析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学会设计对照实验。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提高实验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引导式:通过提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以被子植物的一生为线索,精心设计复习教学程序。

通过师生课堂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用科学方法指导学生复习。

2.习题巩固法:教师针对每一个知识点,设置相应的合理的题目。

加强练习的应用性,突出实效性。

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结合教学内容制作课件。

课堂教学中展示图、文,突出重点、难点,直观易懂,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 适量的水分 环境条件 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自身条件:种子完整,有活力,且不在休眠期 子叶(或胚乳) 提供营养,后脱落 胚芽 茎和叶胚轴 连接根与茎的部分胚根 根植株的生长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受精后萼片、花瓣、雄蕊、柱头、花柱 凋落 子房壁 果皮 珠被 种皮 受精卵 胚《被子植物的一生》学 情 分 析萌发的过程 萌发的 条件 种子的 萌发 开花和结果 花的基本结构传粉和 受精 果实和种 子的形成 胚珠 种子 子房 果实发育成 发育成 发育成 受精过程1.知识基础:学生对被子植物的基础知识有一定认识,但掌握不牢固不系统,部分知识点已经遗忘,不能举一反三。

2.能力定位: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但思考问题的认知能力有限,实验分析、实验设计和归纳总结能力有待提高。

2024年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被子植物的一生+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2024年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被子植物的一生+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附件2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生物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学期
课题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第1课时
教科书
书名: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运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教学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教学难点:
1.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2min
引入
通过情境,设疑激趣,引导学生思考。
15min
新课
1.通过问答的方式回心问题。
2.通过对实验方案设计的讲解,配合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怎样设计实验,怎样控制单一变量。
3min
总结
从学生获得的生物学知识,和尝试使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两方面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在探究中不断发展。
3min
反馈
让学生尝试运用掌握的新知识来解决问题。

初中生物_七年级上册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七年级上册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对被子植物的基础知识有一定认识,但掌握不牢固不系统,部分知识点已经遗忘,不能举一反三。

2.能力定位: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但思考问题的认知能力有限,实验分析、实验设计和归纳总结能力有待提高。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课题设定的复习目标,结合自己对识较抽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以下是我的教学策略:学生当堂学习效果测评结果及分析测评结果情况分析通过分析学生完成课中诊断试题情况,发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后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复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标达成率高。

总体上能顺利轻松地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灵活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在知识、能力、价值观等方面表现得较好。

但仍有个别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有困惑,要注意对它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并针对性进行补救、强化。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注重了教学过程改革,突出了学习主体地位。

(1)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立足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

使学生能通过复习既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

(2)突出学生自主复习的过程,我在教学时,就要求学生在根据复习学案自己梳理基础知识的,并且就相关内容提出问题,进行交流。

这样一方面变学生“要我解决问题”为“我要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加主动学习。

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领悟程度,是肤浅还是深刻,是简单的识记还是灵活应用。

(3)突出复习方法的渗透: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给复习课增加一些新鲜感和趣味性。

并节省时间,集中注意力。

2、学生能够理清本章内容的知识框架,对被子植物的一生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且能够轻松掌握本章内容的知识点和题型。

2、挖掘教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整合度。

课后反思,被子植物的一生

课后反思,被子植物的一生

课后反思
《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一节课主要讲述了被子植物从种子萌发到结出果实的生命历程。

教学内容较多,时间不够充裕,要突出重难点,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结论,提高教学效果。

这节课总体来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效果较好。

一节课在自主学习,师友互助、小组合作的活动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也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设计时贯彻《新课标》,“自主参与、自主体现、自主构建”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我们学校的三段四步教学方法,通过学案导学、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巩固总结,交流等环节逐步落实教学目标。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说这堂课中还有值得思考的地方的话,那就是要给学生多一点练习的时间,同时还要进一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创造性地利用。

七年级生物上册《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上册《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上册《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首先让学生说出被子植物一生大概要经历几个过程,很容易几个大标题就出来了:开花结果,种子萌发,植株生长,然后分别复习这三大块内容。

重视知识的横向联系,将种子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开花结果的知识归纳串联起来,把各种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体系。

经过这样的归纳,使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从而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复习课中应联系生活学生物,加强练习的应用性,通过应用理论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典例,前沿科学技术及农业生产等问题达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我专门设计了"我国北方常在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这对种子的萌发有什么作用","桃的.果实内有一个种子,而西瓜的果实内却有许多粒种子,这是为什么","开花时遇上阴雨天,往往造成果树减产,主要原因是什么怎样弥补不足""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

这是描述花生的谜语。

其中"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由什么发育而成等等,这样的练习设计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可用到生物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子植物的一生》
《被子植物的一生》复习完了以后,我对这一节课进行总结反思以下几点:
1、教学过程注重开放,突出主体。

(1)抓准复习的起点。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立足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

使学生能通过复习既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

(2)突出学生自主梳理的过程
“看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做一遍”。

我在教学时,就要求学生在根据复习提纲自己梳理基础知识的,并且就相关内容提出问题。

这样一方面变学生“要我解决问题”为“我要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加主动学习。

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领悟程度,是肤浅还是深刻,是简单的识记还是灵活应用,而教师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反思自我问题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突出复习方法的渗透
复习课中要重视让学生说“学”,即在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说”所学的内容,“说”学习方法、“说”思维过程。

在《被子植物的一生》一节复习课教学时,我设计了一环节,让学生说实验方案的设计、说种子的萌发过程、说受精的过程,总结设计实验的方法、分析说明题和识图题的解题技巧。

不光“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4)注重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
复习课的设计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活跃、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师要适时、有效地点击学生愿意兴奋、能够兴奋的关键点和关节点,让学生乐于动手、动口、动脑,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本课设计的许多环节,如讨论交流、提问质疑、联系实际等,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设想,学生愿意参与,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思维活跃,课堂的效率就高。

2、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整合度。

重视知识的横向联系,将种子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开花结果的知识归纳串联起来,把各种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体系。

以被子植物的一生为主线,将教材中涉及到的被子植物的基础知识系统化。

经过这样的归纳,使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从而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练习内容多样化,强调探究和应用。

(1)突出练习的实效性。

练习是巩固和拓展知识的有效手段,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

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
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

同时要讲究练的形式、练的实效。

设计《被子植物的一生》一课的练习时,就采用了多种形式。

如基础知识的训练,有“选择题”,填空题;又如学生对生物图、表格、实验等的分析能力比较薄弱,设计“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探究练习”,“小麦的生长过程的阅读题”“花的结构的识图作答题”的练习,就侧重培养了学生这方面能力。

(2)加强练习的应用性。

在复习课中应联系生活学生物,加强练习的应用性,通过应用理论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典例,前沿科学技术及农业生产等问题达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我专门设计了“我国北方常在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这对种子的萌发有什么作用?”、“桃的果实内有一个种子,而西瓜的果实内却有许多粒种子,这是为什么?”、“开花时遇上阴雨天,往往造成果树减产,主要原因是什么?怎样弥补不足?”“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这是描述花生的谜语.其中"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由什么发育而成?等等,这样的练习设计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可用到生物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现练习的递进性。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梯度,总是先易后难。

因此,我在设计练习题时,采用了先易后难的原则。

让学生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解答较难题目的信心。

4.不足之处
本课值得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课时容量大,教师要控制好每一个环节的时间,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但由于时间紧,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相对较少。

导入设计不新颖,有点罗嗦,浪费了一点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