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6版)》费业泰-较全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误差的意义是什么?简述误差理论的主要容。

答: 研究误差的意义为:
(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小误差; (2)正确处理测量和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以便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真值的数据;
(3)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以便在最经济条件下,得到理想的结果。

误差理论的主要容:误差定义、误差来源及误差分类等。

1-2.试述测量误差的定义及分类,不同种类误差的特点是什么? 答:测量误差就是测的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按照误差的特点和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所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或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化(大小和符号都按一定规律变化);
随机误差的特点是在所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
粗大误差的特点是可取性。

1-3.试述误差的绝对值和绝对误差有何异同,并举例说明。

答:(1)误差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只是说实际尺寸和标准尺寸差别的大小数量,不反映是“大了”还是“小了”,只是差别量;
绝对误差即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指的是实际尺寸和标准尺寸的差值。

+多少表明大了多少,-多少表示小了多少。

(2)就测量而言,前者是指系统的误差未定但标准值确定的,后者是指系统本身标准值未定
1-5 测得某三角块的三个角度之和为180o
00’02”,试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
绝对误差等于: 相对误差等于:
1-6.在万能测长仪上,测量某一被测件的长度为 50mm ,已知其最大绝对
误差为 1μm ,试问该被测件的真实长度为多少?
解: 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即: △L =L -L 0 已知:L =50,△L =1
21802000180''=-'''o o %000031.010*********.00648002066018021802≈='
''
'''⨯⨯''=''=o
μm =0.001mm ,
测件的真实长度L0=L -△L =50-0.001=49.999(mm )
1-7.用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某压力得 100.2Pa ,该压力用更准确的办法测得为100.5Pa ,问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值的误差为多少?
解:在实际检定中,常把高一等级精度的仪器所测得的量值当作实际值。

故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值的误差=测得值-实际值, 即:
100.2-100.5=-0.3( Pa )
1-8在测量某一长度时,读数值为2.31m ,其最大绝对误差为20m μ,试求其最大相对误差。

%
108.66 %
1002.31
1020 100%
max
max 4-6
-⨯=⨯⨯=⨯=
测得值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
1-9、解:
由2122
4()h h g T π+=,得
224 1.042309.81053m/s 2.0480
g π⨯==
对2122
4()h h g T π+=进行全微分,令12h h h =+,并令g ,h ,T 代替dg ,dh ,
dT 得
2223
48h h T
g T T ππ=-
从而
2
g h T
g h T
=-的最大相对误差为: max max max 2g h T g h T
=- =
0.000050.0005
21.04230 2.0480
--⨯
=5.3625410%-⨯
由2122
4()
h h g T π+=
,得T =
2.04790T =
=

max max max 2g h T
g h T
=-,有
max max min min max max{[()],[()]}22h g g h
T T T ABS ABS h g h g
=--
1-10检定2.5级(即引用误差为2.5%)的全量程为100V 的电压表,发现50V 刻度点的示值误差2V 为最大误差,问该电压表是否合格?
%5.22%100%100
2
100%
<=⨯=
⨯=
测量范围上限
某量程最大示值误差
最大引用误差
该电压表合格
1-11 为什么在使用微安表等各种表时,总希望指针在全量程的2/3 围使用?
答:当我们进行测量时,测量的最大相对误差:
即:
所以当真值一定的情况下,所选用的仪表的量程越小,相对误差越小,测量越准确。

因此我们选择的量程应靠近真值,所以在测量时应尽量使指针靠近满度围的三分之二以上.
1-12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L1=50mm ,L2=80mm 。

测得值各为50.004mm ,80.006mm 。

试评定两种方法测量精度的高低。

相对误差
L 1:50mm 0.008%100%5050
004.501=⨯-=
I
L 2:80mm 0.0075%100%80
80
006.802=⨯-=I
max 00
x x %m
s A A =△max 0
x %m
s A γ=
21I I > 所以L 2=80mm 方法测量精度高。

1-13 多级弹导火箭的射程为10000km 时,其射击偏离预定点不超过0.lkm ,优秀射手能在距离50m 远处准确地射中直径为2cm 的靶心,试评述哪一个射击精度高? 解:
射手的相对误差为:
多级火箭的射击精度高。

1-14若用两种测量方法测量某零件的长度L1=110mm ,其测量误差分别为
m μ11±和m μ9±;而用第三种测量方法测量另一零件的长度L2=150mm 。

其测量误差为m μ12±,试比较三种测量方法精度的高低。

相对误差
0.01%110111±=±
=mm m
I μ
0.0082%11092±=±=mm m
I μ
%008.0150123±=±=mm
m
I μ
123I I I <<第三种方法的测量精度最高
第二章 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2-1.试述标准差 、平均误差和或然误差的几何意义。

答:从几何学的角度出发,标准差可以理解为一个从 N 维空间的一个点到一条直线的距离的函数;
从几何学的角度出发,平均误差可以理解为 N 条线段的平均长度;
2-2.试述单次测量的标准差 和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 ,两者物理意义及实际用途有何不同。

2-3试分析求服从正态分布、反正弦分布、均匀分布误差落在中的概率 2-4.测量某物体重量共8次,测的数据(单位为g)为236.45,236.37,236.51,236.34,236.39,236.48,236.47,236.40,是求算术平均值以及标准差。

0.05(0.03)0.11(0.06)(0.01)0.080.070
236.48
236.43
x +-++-+-+++=+=
0.0599σ
0.0212x σ=
=
2-5用別捷尔斯法、极差法和最大误差法计算2-4,并比较
2-6测量某电路电流共5次,测得数据(单位为mA )为168.41,168.54,
168.59,168.40,168.50。

试求算术平均值及其标准差、或然误差和平均误差。

168.41168.54168.59168.40168.50
5
x ++++=
168.488()mA =
)(082.01
55
1
2
mA v i i
=-=
∑=σ
0.037()x mA σ=
=
= 或然误差:0.67450.67450.0370.025()x R mA σ==⨯=
平均误差:0.79790.79790.0370.030()x T mA σ==⨯=
2-7在立式测长仪上测量某校对量具,重量测量5次,测得数据(单位为mm )为20.0015,20.0016,20.0018,20.0015,20.0011。

若测量值服从正态分布,试以99%的置信概率确定测量结果。

20.001520.001620.001820.001520.0011
5
x ++++=
20.0015()mm =
0.00025σ=
=
正态分布 p=99%时,t 2.58= lim x x t δσ=±
2.58=± 0.0003()mm =±
测量结果:lim (20.00150.0003)x X x mm δ=+=±
2—7 在立式测长仪上测量某校对量具,重复测量5次,测得数据(单位为mm)为20.0015,20.0016,20.0018,20.0015,20.0011。

若测量值服从正态分布,试以99%的置信概率确定测量结果。

解:
求算术平均值
求单次测量的标准差
求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 确定测量的极限误差
因n =5 较小,算术平均值的极限误差应按t 分布处理。

现自由度为:ν=n -1=4; α=1-0.99=0.01, 查 t 分布表有:ta =4.60 极限误差为
写出最后测量结果
2-9用某仪器测量工件尺寸,在排除系统误差的条件下,其标准差
mm 004.0=σ,若要求测量结果的置信限为mm 005.0±,当置信概率为
99%时,试求必要的测量次数。

正态分布 p=99%时,t 2.58=
lim x t
δ=±
2.580.004
2.064
0.005
4.265
n n ⨯=
===取
2-10 用某仪器测量工件尺寸,已知该仪器的标准差σ=0.001mm ,若要求测量的允许极限误差为±0.0015mm ,而置信概率P 为0.95时,应测量多少次?
解:根据极限误差的意义,有
0015.0≤±=±n
t
t x σ
σ
根据题目给定得已知条件,有
5.1001
.00015
.0=≤
n
t
查教材附录表3有
若n =5,v =4,α=0.05,有t =2.78,
24.1236
.278
.25
78.2==
=
n
t 若n =4,v =3,α=0.05,有t =3.18,
59.12
18
.34
18.3==
=
n
t 即要达题意要求,必须至少测量5次。

2-12某时某地由气压表得到的读数(单位为Pa )为102523.85,102391.30,102257.97,102124.65,101991.33,101858.01,101724.69,101591.36,其权各为1,3,5,7,8,6,4,2,试求加权算术平均值及其标准差。

)(34.1020288
1
8
1Pa p
x
p x i i
i i
i ==
∑∑==
)(95.86)18(8
1
8
1
2
Pa p v
p i i
i xi i x ≈-=
∑∑==σ
2-13测量某角度共两次,测得值为6331241'''= α,
''24'13242
=α,其标准差分别为8.13,1.321''=''=σσ,试求加权算术平均值及其标准差。

961:190441
:
1
:2
22121==
σσp p
''35'1324961
19044'
'4961''1619044''20'1324
=+⨯+⨯+
=x
''0.3961
1904419044
''1.32
1
≈+⨯
==∑=i i
i
x
x p
p i
σσ
2-14 甲、乙两测量者用正弦尺对一锥体的锥角α各重复测量5次,测得值如下:
;
5127,0227,5327,037,0227:''''''''''''''' 甲α
;5427,0527,0227,5227,5227:''''''''''''''' 乙α
试求其测量结果。

甲:20"60"35"20"15"
72'72'30"
5
x ++++=
+
=甲
σ甲
18.4"=
x 8.23"σσ=
=
=甲 乙:25"25"20"50"45"
72'72'33"5
x ++++
=+
=乙
σ=
=

13.5"=
x 6.04"σ==
=乙 22
22
x x
1
1
11
::
:3648:67738.23 6.04p p σσ=
=
=乙
乙甲甲 364830"677333"
72'36486773
p x p x x p p +⨯+⨯=
=+++甲乙乙甲乙甲72'32"=
78.46773
36483648
32.8''=+⨯
''=+=乙
甲甲甲
p p p x x σσ
''15''32'273±=±= x x X σ
2-15.试证明n 个相等精度测得值的平均值的权为n 乘以任一个测量值的权。

证明:
解:因为n 个测量值属于等精度测量,因此具有相同的标准偏差: n 个测量值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为:
已知权与方差成反比,设单次测量的权为P1,算术平均值的权为P2,则
2-16重力加速度的20次测量具有平均值为2/811.9s m 、标准差为
2/014.0s
m 。

另外30次测量具有平均值为2/802.9s m ,标准差为
x σ-=122
221
1
1
::
1:x
P P n P nP σ
σ
-
=
=⇒
=
2/022.0s m 。

假设这两组测量属于同一正态总体。

试求此50次测
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147:24230022.01:
20014.011
:
1
:2
2
22212
2
21
=⎪⎭
⎫ ⎝⎛⎪⎭
⎫ ⎝⎛=
=
x
x p p σσ
)/(9.808147
2429.802
1479.8112242s m x ≈+⨯+⨯=

(2m/s 0.0025147242242
20
014.0≈+⨯=
x σ 2-17对某量进行10次测量,测得数据为14.7,15.0,15.2,14.8,
15.5,14.6,14.9,14.8,15.1,15.0,试判断该测量列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96.14=x
按贝塞尔公式 2633.01=σ
按别捷尔斯法0.2642)
110(10253.110
1
i 2≈-⨯
=∑=i
v
σ

u +=112σσ 得 0034.011
2=-=σσ
u 67.01
2
=-<
n u 所以测量列中无系差存在。

2-18对一线圈电感测量10次,前4次是和一个标准线圈比较得到的,后6次是和另一个标准线圈比较得到的,测得结果如下(单位为mH ): 50.82,50.83,50.87,50.89;
50.78,50.78,50.75,50.85,50.82,50.81。

试判断前4次与后6次测量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使用秩和检验法:
排序:
T=5.5+7+9+10=31.5 查表 14=-T 30=+T +>T T 所以两组间存在系差
2-19对某量进行10次测量,测得数据为14.7,15.0,15.2,14.8,15.5,14.6,14.9,14.8,15.1,15.0,试判断该测量列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96.14=x
按贝塞尔公式 2633.01=σ
按别捷尔斯法0.2642)
110(10253.110
1
i 2≈-⨯
=∑=i
v
σ

u +=112σσ 得 0034.011
2=-=σσ
u 67.01
2
=-<
n u 所以测量列中无系差存在。

2-20.对某量进行12次测量,测的数据为20.06,20.07,20.06,20.08,20.10,20.12,20.11,20.14,20.18,20.18,20.21,20.19,试用两种方法判断该测量列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解:
(1)残余误差校核法 20.125x =
(0.0650.0550.0650.0450.0250.005)(0.0150.0150.0550.0550.0850.06
0.54
=--------+++++=-因为显著不为0,存在系统误差。

(2)残余误差观察法
残余误差符号由负变正,数值由大到小,在变大,因此绘制残余误差曲线,可见存在线形系统误差。

(3) 12
2
1
10.0511
i
i v
σ==
=∑
12
1
2 1.253
0.06(1)
i
i v
n n σ===-∑
2
1
21110.19
u u σσσσ=+=-=
0.6031
u n <
=-
所以不存在系统误差。

2-22
第三章 误差的合成与分配
3-1相对测量时需用54.255mm 的量块组做标准件,量块组由四块量块研合
而成,它们的基本尺寸为mm l 401=,mm l 122=,mm l 25.13=,
mm l 005.14=。

经测量,它们的尺寸偏差及其测量极限误差分别为m l μ7.01-=∆,m l μ5.02+=∆,m l μ3.03-=∆,
,
20.0,25.0,35.0,1.03lim 2lim 1lim 4m l m l m l m l μδμδμδμ±=±=±=+=∆m l μδ20.04lim ±=。

试求量块组按基本尺寸使用时的修正值及给相对测量
带来的测量误差。

修正值=)(4321l l l l ∆+∆+∆+∆- =)1.03.05.07.0(+-+-- =0.4)(m μ 测量误差: l δ=4
3
2
1
lim 2lim 2lim 2lim 2l l l l δδδδ+++±
=2222)20.0()20.0()25.0()35.0(+++± =)(51.0m μ±
3-2 为求长方体体积V ,直接测量其各边长为mm a 6.161=,
mm 44.5b =,mm c 2.11=,已知测量的系统误差为mm a 2.1=∆,mm b 8.0-=∆,mm c 5.0=∆,测量的极限误差为mm a 8.0±=δ,
mm b 5.0±=δ,mm c 5.0±=δ, 试求立方体的体积及其体积的极限误差。

abc V = ),,(c b a f V =
2.115.446.1610⨯⨯==abc V
)(44.805413
mm =
体积V 系统误差V ∆为:
c ab b ac a bc V ∆+∆+∆=∆
)(74.2745)(744.274533mm mm ≈=
立方体体积实际大小为:)(70.777953
0mm V V V =∆-=
2
22222lim )()()(
c b a V c
f b f a f δδδδ∂∂+∂∂+∂∂±= 2
22
22
2)()()(c b a ab ac bc δδδ++±= )(11.37293mm ±=
测量体积最后结果表示为:
V V V V lim 0δ+∆-=3)11.372970.77795(mm ±=
3—3 长方体的边长分别为α1,α2, α3测量时:①标准差均为σ;②标准
差各为σ1、σ2、 σ3 。

试求体积的标准差。

解:
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321a a a V ⋅⋅= 体积的标准差应为:2
323
22222121)()()(
σσσσa V a V a V V ∂∂+∂∂+∂∂=
现可求出:
321a a a V ⋅=∂∂;312a a a V ⋅=∂∂;213
a a a V
⋅=∂∂ 若:σσσσ===321 则


23
2221232322222121)()()()()()(
a V a V a V a V a V a V V ∂∂+∂∂+∂∂=∂∂+∂∂+∂∂=σσσσσ221231232)()()(a a a a a a ++=σ
若:321σσσ≠≠ 则有:2
32212223121232)()()(σσσσa a a a a a V ++=
3-4 测量某电路的电流mA I 5.22=,电压V U 6.12=,测量的标准差分
别为mA I 5.0=σ,V U
1.0=σ,求所耗功率UI P =及其标准差P σ。

UI P =5.226.12⨯=)(5.283mw =
),(I U f P =I U 、 成线性关系 1=∴UI ρ
I u I U P I
f U f I f U f σσσσσ))((2)()(2
222∂∂∂∂+∂∂+∂∂= I U I U U I I
f
U f σσσσ+=∂∂+∂∂=
5.06.121.05.22⨯+⨯= )(55.8mw =
3-9.测量某电路电阻R 两端的电压U ,按式I=U/R 计算出电路电流,若需
保证电流的误差为0.04A ,试求电阻R 和电压U 的测量误差为多少?
解:在 I=U/R 式中,电流 I 与电压 U 是线性关系,若需要保证电流误差不大于0.04A ,则要保
证电压的误差也不大于0.04×R。

3—12 按公式V=πr2h 求圆柱体体积,若已知r 约为2cm ,h 约为20cm ,要使体积的相对误差等于1%,试问r 和h 测量时误差应为多少? 解:
若不考虑测量误差,圆柱体积为
3222.25120214.3cm h r V =⨯⨯=⋅⋅=π
根据题意,体积测量的相对误差为1%,即测定体积的相对误差为:
%1=V
σ
即51.2%12.251%1=⨯=⋅=V σ
现按等作用原则分配误差,可以求出 测定r 的误差应为:
cm hr
r V r 007.021
41.151.2/12==∂∂=
πσ
σ
测定h 的误差应为:
cm r
h V h 142.01
41.151.2/122
=⋅=∂∂=
πσ
σ 3-14对某一质量进行4次重复测量,测得数据(单位g)为428.6,429.2,426.5,430.8。

已知测量的已定系统误差,6.2g -=∆测量的各极限误差分量及其相应的传递系数如下表所示。

若各误差均服从正态分布,试求该质量的最可信赖值及其极限误差。

4
=
x
)(8.428)(775.428g g ≈=
最可信赖值 )(4.4316.28.428g x x =+=∆-=
∑∑==∂∂+∂∂±=31222
2
5
1)(41)(i i i i i i
x x f e x f δδ )(9.4g ±≈
测量结果表示为:x x x δ+∆-=g )9.44.431(±=
第四章 测量不确定度
4—1 某圆球的半径为r ,若重复10次测量得r ±σr =(3.132±0.005)cm ,
试求该圆球最大截面的圆周和面积及圆球体积的测量不确定度,置信概率P=99%。

解:①求圆球的最大截面的圆周的测量不确定度
已知圆球的最大截面的圆周为:r D ⋅=π2 其标准不确定度应为:
()222
222
005.014159.342⨯⨯==
⎪⎭
⎫ ⎝⎛∂∂=r r r D u σπσ
=0.0314cm
确定包含因子。

查t 分布表t 0.01(9)=3.25,及K =3.25 故圆球的最大截面的圆周的测量不确定度为:
U =Ku =3.25×0.0314=0.102
②求圆球的体积的测量不确定度 圆球体积为:33
4
r V ⋅⋅=
π 其标准不确定度应为:
()616
.0005.0132.314159.316424222
22
2
=⨯⨯⨯=⋅⋅=
⎪⎭
⎫ ⎝⎛∂∂=r
r r r V u σ
πσ
确定包含因子。

查t 分布表t 0.01(9)=3.25,及K =3.25 最后确定的圆球的体积的测量不确定度为
U =Ku =3.25×0.616=2.002
4-2.望远镜的放大率D=f1/f2,已测得物镜主焦距f1±σ1=(19.8±0.10)cm ,目镜的主焦距f2±σ2=(0.800±0.005)cm ,求放大率测量中由f1、f2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和放大率D 的标准不确定度。

4-3.测量某电路电阻R 两端的电压U ,由公式I=U/R 计算出电路电流I ,若测得U ±σu=(16.50±0.05)V ,R ±σR=(4.26±0.02)Ω、相关系数ρUR =-0.36,试求电流I 的标准不确定度。

4-4某校准证书说明,标称值10Ω的标准电阻器的电阻R 在20C
时为Ω±Ωμ129000742.10(P=99%),求该电阻器的标准不确定度,并说明属于哪一类评定的不确定度。

由校准证书说明给定 ∴属于B 类评定的不确定度
R 在[10.000742Ω-129μΩ,10.000742Ω+129μΩ]围概率为99%,
不为100%
∴不属于均匀分布,属于正态分布 129a =当p=99%时, 2.58p K = ∴129
50()2.58
R p a U K μ=
==Ω
4-5在光学计上用52.5mm 的量块组作为标准件测量圆柱体直径,量块组由
三块量块研合而成,其尺寸分别是:
140l mm
=,
210l mm
=,
3 2.5l mm
=,量块按“级”使用,经查手册得其研合误差分别不超过
0.45m μ±、0.30m μ±、0.25m μ±(取置信概率P=99.73%的正态分布),
求该量块组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

52.5L mm = 140l mm =
210l mm = 3 2.5l mm =
123L l l l ∴=++ 99.73%p = 3p K ∴=
10.450.15()3l p a U m k μ=
== 20.30
0.10()3l p a U m k μ=== 30.250.08()3
l p a U m k μ=
== 321l l l L U U U U ++=
= 0.20()m μ=
第五章 线性参数的最小二乘法处理
5-1测量方程为3 2.920.923 1.9x y x y x y +=⎧⎪
-=⎨⎪-=⎩
试求x 、y 的最小二乘法处理及其相应精度。

误差方程为123
2.9(3)0.9(2)1.9(23)v x y v x y v x y =-+⎧⎪
=--⎨⎪=--⎩
列正规方程11121111
212221
11n
n n
i i i i i i i i i n n n
i i i i i i i i i a a x a a y a l a a x a a y a l ======⎧+=⎪⎪⎨⎪+=⎪⎩∑∑∑∑∑∑代入数据得
14513.4
514 4.6x y x y -=⎧⎨
-+=-⎩解得 ⎩⎨⎧==015
.0962.0y x 将x 、y 代入误差方程式123
2.9(30.9620.015)0.001
0.9(0.96220.015)0.0321.9(20.96230.015)0.021v v v =-⨯+=-⎧⎪
=--⨯=-⎨⎪=-⨯-⨯=⎩
测量数据的标准差为0.038σ=
=
=
求解不定乘数 11
1221
22d d d d ⎡⎤⎢
⎥⎣⎦111211122122
212214515140
14505141
d d d d d d d d -=⎧⎨
-+=⎩-=⎧⎨
-+=⎩
解得 082.02211==d d
x 、y 的精度分别为01.011==d x σσ 01.022==d y σσ
5-7不等精度测量的方程组如下:1233 5.6,148.1,220.5,3
x y p x y p x y p -=-=⎧⎪
+==⎨⎪-==⎩
试求x 、y 的最小二乘法处理及其相应精度。

列误差方程11223
35.6(3),1
8.1(4),20.5(2),3
v x y p v x y p v x y p =---=⎧⎪
=-+=⎨⎪=--=⎩
正规方程为3
33
11121111
333
212221
11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p a a x p a a y p a l p a a x p a a y p a l ======⎧+=⎪⎪⎨⎪+=⎪⎩∑∑∑∑∑∑
代入数据得
4562.2
1431.5x y x y -=⎧⎨
-+=⎩解得 ⎩⎨⎧==352
.2434.1y x 将x 、y 代入误差方程可得⎪⎩⎪
⎨⎧-===016.0012.0022
.03
21v v v
则测量数据单位权标准差为039.02
33
1
2
=-=
∑=i i
i v p σ
求解不定乘数 111221
22d d d d ⎡⎤⎢
⎥⎣⎦1112111221222122451140
450
141
d d d d d d d d -=⎧⎨
-+=⎩-=⎧⎨
-+=⎩ 解得 ⎩⎨⎧==072.0022.022
11d d
x 、y 的精度分别为006.011==d x σσ 010.022==d y σσ
第六章 回归分析
6-1材料的抗剪强度与材料承受的正应力有关。

对某种材料试验的数据如
下:
假设正应力的数值是正确的,求
(1)抗剪强度与正应力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

(2)当正应力为24.5Pa 时,抗剪强度的估计值是多少? (1)设一元线形回归方程 bx b y +=∧
0 12=N
⎪⎩⎪

⎧-==x b y b l l b xx xy 0
047.43=∴xx l 533.29-=xy l 69
.0047
.43533
.29-=-==
xx
xy l l b ()x y
b y x 69.069.42ˆ69.4297.2569.077.2477.242.29712197.256.31112
1
0-==⨯--=∴=⨯==⨯=
(2)当X=24.5Pa
)(79.255.2469.069.42ˆPa y
=⨯-=
6-10 用直线检验法验证下列数据可以用曲线x
y ab =表示。

x
30
35
40
45
50
55
60 y -0.4786 -2.188 -11.22 -45.71 -208.9 -870.9
-3802
()x b a y ab y x log )log()log(+-=-⇒=
)log(1y Z -= x Z =2
取点做下表
Z 2 30 40 50 60 Z 1
-0.32
1.05
2.32
3.58
以Z 1与Z 2画图
所得到图形为一条直线,故选用函数类型x
ab y =合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