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PPT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
01
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02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心
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意义
03
为儿童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帮助教师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心
理原因,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4
研究对象与任务
10
思维发展
思维概述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定义、分类及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 用。
包括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 、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等。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影响因素
如知识经验、语言能力、教育环境等。
2024/1/26
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教育策 略
提供丰富的知识经验、鼓励儿童提问和探 究、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影响
社会对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期望和评价,这导致了一些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形成。这些刻 板印象可能限制了儿童的发展潜力和选择范围,因此应该被打破和消除。
22
06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干预策 略
2024/1/26
23心理健康Βιβλιοθήκη 述1 2心理健康定义
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健康状态,能 够适应环境、积极应对挑战、实现自我价值。
2024/1/26
社会技能
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技能, 如合作、分享、轮流等。
社会情感
培养对他人的同情、关心 和爱心,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
14
道德发展
道德认知
理解道德规范和原则,知道什么 是对和错。
2024/1/26
道德情感
培养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如对不 公正行为的愤怒和谴责。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1章 绪论
所谓教育性原则就是指一切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都必须符合 教育的要求, 不允许进行可能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研究。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日记法 2. 传记法
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 验项目和量表, 来了解 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
谈话法也是研究学 前儿童心理的常用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二、 我国古代的儿童观
我国古代就有了一些朴素的学前儿童心理学思想, 根据正式文字记载, 在2 5 0 0多 年以前, 我国就已经开始有了丰富的儿童心理学思想。如在对人性的看法上, 有《 三字 经》 中“ 人之初, 性本善。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三、 近现代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四) 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1. 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2. 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也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原 则。
(1) 新的需要。 (2) 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受古希腊先哲和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西方人多半把儿童看成是“ 小大人” , 即 成人的雏形, 认为他们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 因此, 也就没有必要和可能来研究儿童。人 们甚至从未想过,腊、 古罗马社会, 儿童被认为是未来的公民, 接受成人式的任务训练。
念
(二)幼 儿的概
念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论ppt课件
单元1 绪论
1.沃森的心理发展观 沃森,美国心理学家, 行为主义创始人,如图1-3 所示。其理论观点主要体现 为以下几点:否认遗传的作 用;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对儿童原始情绪(怕、怒、 爱)的研究。
单元1 绪论
(三) 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是皮亚杰创立,被公认为20 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认知发展是 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 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 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单元1 绪论
主要 理论 观点
①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 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单元1 绪论
2.斯金纳的心理发展观 斯金纳,美国心理学
家,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奠 基者,如图1-4所示。斯金 纳斯金纳继承了沃森行为 主义的基本信条,认为行 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 性行为两类。
单元1 绪论
3.班杜拉的心理发展理论 班杜拉,美国心理学
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 人,如图1-5所示。班杜 拉理论是阐明人是怎样在 社会中学习,从而形成和 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
2.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学前儿童 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可能性
单元1 绪论
2.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生理成熟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生理成熟的基础 上实现的,生理成熟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 于准备状态。
单元1 绪论
【资料卡】
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1929年,格塞尔选择双生子T和C作为实验对象,研究 动作发展与成熟的关系。格塞尔根据试验断定,儿童的学 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在儿童的生理成熟之前的早期训练 对最终的结果并没有显著作用,而一旦在生理达到准备状 态(即成熟)时,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学前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强 调与成人的心理发展进行区分。
学前儿童的情绪和社会 性发展
情绪发展
学前儿童的情绪表现:喜怒哀乐 等基本情绪
情绪的认知:儿童对情绪的理解 和表达
情绪调节:儿童如何控制和调节 自己的情绪
情绪的社会化:儿童如何与他人 互动和分享情绪
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情绪发 展特点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 行为表现
学前儿童的人际关 系发展
学前儿童的道德发 展
培养良好行为:树立榜样、表扬鼓励、制定规则 纠正不良行为:温和引导、适当惩罚、关注心理需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 响因素
遗传和生理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包括智力、性格、气质等方面。 生理因素:包括大脑发育、荷尔蒙分泌等,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遗传与生理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遗传和生理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有限的,还需要考虑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词汇的发展
学前儿童词汇量增长迅速,从几十个到几千个不等。 词汇类型逐渐丰富,从名词、动词扩展到形容词、副词等。 词汇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从直观形象到抽象概念。 词汇表达逐渐准确,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语法的发展
儿童语法的发展 是一个逐步完善 的过程,从简单 到复杂,从不完 整到完整。
学前儿童的语言 发展过程中,语 法的发展是非常 重要的一个方面。
幼儿心理学课件
社会规范学习
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和互 动等方式,学习社会规范 和价值观,如尊重他人、 遵守规则等。
道德认知与行为的发展
道德认知
幼儿开始理解道德概念和原则,如公 平、正义、诚实等,并能判断行为的 好坏。
道德情感
道德行为
幼儿逐渐表现出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 ,如主动帮助他人、遵守规则等,并 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道德 行为。
想象力的表现与培养方法
想象力的表现 能够创造出不存在的事物或场景,并赋予其意义和价值。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组合和创造,形成新的概念和想法。
想象力的表现与培养方法
能够理解和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情感,如爱、友谊、正义等。
想象力的培养方法
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和艺术体验,如阅读、音乐、绘画等,激发幼儿的 想象力。
的思想。
沟通技能的发展
听力理解
01
幼儿通过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语言,逐渐发展出对语言的感知和
理解能力。
口语表达
02
幼儿通过模仿和练习,逐渐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和感受。
非语言沟通
03
幼儿学会使用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语言等非语言方式进行沟
通。
阅读与书写准备
阅读兴趣培养
通过丰富的阅读材料和有趣的故事,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好 奇心。
幼儿心理学课件
汇报人:XXX 2024-01-22
目录
• 幼儿心理学概述 • 幼儿认知发展 •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 幼儿语言与沟通发展 • 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 •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策略
幼儿心理学概述
01
幼儿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0-6岁幼儿心理 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学前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16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学前儿童的活动条件, 以引起其某种心理活动的恒定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 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传统方法,根据实验场所和条件控 制程度,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 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 【自我分析】 •1.从本节课的开始到现在,你的哪些心理活动参与到学 习中?举例说明。
•2.在组织班级集体活动时,为什么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的 表现会不尽相同?
最新版整理ppt
4
(二)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换句话说,心理是客观现 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1.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活动是由于大脑活动而产生的,脑是心理的器官。许 多研究证明:如果大脑受到损伤,心理活动就不能正常进 行。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条件和人的各种活动。其中, 社会生活环境和社会活动是心理的主要源泉。
最新版整理ppt
14
•【案例分析】
•实例一:A教师
•观察对象:小一班 黄点点
•观察记录
•2005年10月24日
•今天上午,我请每个小朋友说一个儿歌,点点坐在座位上哭了,问了 半天也没说话,可能是不会说。
•2005年10月25日
•今天,中午上床午睡脱衣服时,点点又哭了,原来是不会脱衣服。
•2005年10月26日
最新版整理ppt
5
•【案例分析】
•1920年在印度发现两个狼孩,小的约2岁,取名阿玛拉很 快就死去了,大的约8岁,取名巴玛拉,当时她的智力水 平仅仅相当于6个月的婴儿的智力水平,她不会说人话, 只能做狼嚎,不能直立行走,只能四肢爬行,害怕强光, 害怕水火,不让洗澡,不让穿衣,不吃人手里的食物,而 只吃扔在地板上的肉,经过精心的照料和教育,她两年学 会了站立,四年学会了6个单词,六年学会了走路,七年 学会了45个单词,同时学会了用手吃饭,用杯子喝水,到 17岁临死时,还仅仅相当于4岁儿童的心理水平。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学前儿童不是浓缩后的“小大人”,其来自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顺 序性和方向性。也就是说儿童在某一年龄阶段会表现出该年龄阶段的年龄特征,这种 年龄特征带有客观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 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发展
(一) 生物因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 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主观因素 等,现代心理学主要关注这些因素是如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
1. 遗传素质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遗传素质是指人 类从祖先那里遗传来的与生俱来的生物特性,如人体的形态、机体的构造、血型、头发和 神经系统等特征,其中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
1. 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笼统地说,包含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具体地说,包括 儿童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识以及心理状态等。
2. 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
儿童心理活动的各种心理成分或因素之间既是不可分割的,又是对立统一的。 儿童心理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又是互相依存的。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1) 心理的实质
①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②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③ 心理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 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2) 心理的分类
① 心理过程。 ② 个性心理。
2. 心理学的概念与研究领域
(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0—6岁)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 科学。由于学前儿童处于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初期,其心理的变化和发展与生理、 动作、社会性活动等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其研究也不仅仅局限于心理过程和个 性心理两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主要包括:
学前教育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如噪音、光 照等)和化学因素(如污染物等)都 可能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 影响。
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社会交往等也 会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教育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教育内容
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教 育内容可以促进其心理发展,反
之则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调查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要点一
调查法的定义及作用
调查法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 试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学前 教育中,调查法有助于收集大量、真 实的数据和信息,了解幼儿家庭背景 、教育经历、发展现状等,为制定个 性化的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要点二
调查法的实施步骤
确定调查目标、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 提纲、选择调查对象、实施调查、整 理和分析调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个案研究法在学前教育 中的具体应用
个案研究法是对单一研究对象进行深 入具体研究的方法。在学前教育中, 个案研究法有助于深入了解个别幼儿 的发展特点和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 教育措施提供支持。
确定研究对象、收集个案资料、分析 个案问题、制定个案教育计划、实施 个案教育措施、评估个案教育效果。
针对具有特殊发展需求或面临特定问 题的幼儿进行个案研究,深入了解其 发展特点和问题所在;结合个案研究 结果和相关专业知识,为幼儿制定个 性化的教育计划和发展目标;通过持 续的跟踪和评估,确保个案教育措施 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0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感知觉与运动能力的发展
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逐渐敏锐,能够辨别颜色、形状、大小等基本属性,同时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
运动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运动能力逐渐增强,从最初的翻身、爬行到后来的走路、跑步,再到精细动作如握笔、搭积木等,不 断展现出新的运动技能。
学前心理学PPT课件
第三节 研究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 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的最高指导原则,同时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 方法论原理。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有: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二)实验法
(二)年龄阶段的划分(了解)
1、以生理发育作为划分标准(伯曼) 2、按种系演化作为划分标准(施太伦) 3、以智力或思维作为划分标准(皮亚杰) 4、以个性特征作为划分标准(艾里克森) 5、以活动形式作为划分标准(达维多夫)
我国心理学界的划分
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6、7岁) 童年期(6、7—11、12岁) 少年期(11、12—14、15岁) 青年初期(14、15—17、18岁)
一、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 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的科 学。
1、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2、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一)儿童期及其主要特点
1、儿童期的含义 儿童期是指一个人从出生(新生儿)到成
熟(青年初期),即0~17、18岁。
2、儿童期的主要特点
发展趋势、年龄特征、个别差异) (二)揭示心理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和
机制。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价值
1.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 依据;
2.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实践意义 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
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1)与动物不同 ①生活环境不同 ②感受刺激的丰富程度不同 ③发展方向不同 (2)与成人不同 ①生理发育水平不同 ②心理发展水平不同
学前心理学ppt课件ppt
记忆定义
记忆是儿童经历过的事物在头 脑中的反映,是儿童心理发展 的重要指标。
注意与记忆的关系
注意是记忆的前提,没有注意 就没有记忆。儿童的注意和记 忆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
提高儿童注意和记忆能力 的方法
可以通过游戏、训练等方式提 高儿童的注意和记忆能力,促 进其认知发展。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02
03
观察法
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表 情、语言等,了解他们的 心理活动和发展水平。
实验法
通过操纵自变量,观察因 变量的变化,探究儿童心 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 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 和特点,以及家庭、社会 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学前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亲密关系与依恋
学前儿童与主要照顾者(如父母、祖父母)建立 起亲密关系,形成安全依恋,这对他们的情感和 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道德发展
道德认知
学前儿童开始理解社会规范和道 德准则,如诚实、尊重他人、不 损害他人等,这些认知将成为他
们日后道德行为的基础。
道德情感
学前儿童能够对道德行为产生积极 的情感反应,如对善良行为感到敬 佩和喜爱,对不良行为感到厌恶和 不满。
教育学
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为教育学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 的理论基础,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
学前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与心理 学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
医学
社会学
学前心理学与医学在探究儿童身心发展方 面有着合作,如儿童神经心理学、儿童行 为医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
学前心理学与社会学在研究儿童社会化、 家庭教育等方面有着联系和合作。
学前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游戏实施过程及评价
游戏介绍
向幼儿介绍游戏的名称、目标和规则,激 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VS
游戏进行
引导幼儿按照规则进行游戏,关注他们的 表现和需求,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游戏实施过程及评价
• 游戏总结:在游戏结束后进行总结,回顾游戏的过 程和成果,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游戏实施过程及评价
过程性评价
音乐游戏
通过唱歌、跳舞等活动,激发幼儿的音乐天赋和节奏感。
体育游戏
进行户外或室内运动,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游戏类型及其作用机制
促进认知发展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 感知觉刺激,有助于他们 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
情感表达与调节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情感表 达的途径,有助于他们学 会识别、表达和管理自己 的情绪。
表达清晰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应该表达清晰、准确、流畅, 避免使用模糊或晦涩的词汇和语句。
3
非语言沟通 教师还可以通过非语言沟通方式如面部表情、肢 体语言等与学生进行交流,增强沟通效果。
应对问题行为策略
保持冷静
了解原因
在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时,教师应该保持冷 静和理智,避免情绪化的反应。
教师应该尝试了解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 和动机,以便更好地应对和解决。
社会性发展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 互动的机会,有助于他们 学会合作、分享和解决问 题。
游戏设计原则与方法
适龄性
游戏设计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 知水平,避免过于复杂或简单。
趣味性
游戏应具有趣味性,能吸引幼儿的兴 趣和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游戏设计原则与方法
• 教育性:游戏应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能促进幼儿认知、 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第一章
• 概况(1、2章) • 知、情、意、行(3-12章) • 发展规律(13章)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第二节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
1. 2. 3. 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广义的学前期,指人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岁)这段时期。
2.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的、成熟了的人的心理活动的 一般规律。儿童的心理活动,服从人类心理活动最一般 的规律。
3.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
4.儿童解剖生理学
它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机能的发育。
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揭示自然、社会、思维现象的最普通的规律。
第二节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运用实验室实验法研究幼儿心理时,应该考虑到下列几点: 1.实验室内的布置 2.通过游戏 3.“预热”时间 4.实验指导语 5.考虑幼儿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背景 6.考虑幼儿表达能力
2.自然实验法
• 幼儿园教师常用的是自然实验法。
• 特点:实验的整体情境是自然的,但某种或某些条件是有 目的、有计划地控制的。 • 延迟满足实验
测验法注意事项
• 个别测验 • 专门训练 • 稳定性差,不可一锤定音
4. 调查访问法
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 者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调查法在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有特殊作用,因为:
• 1.同儿童生活在一起的成人易于捕捉幼小儿童在日常生活 中偶然地自然表露的心理活动。 • 2.学前儿童心理活动变化大,研究人员与学前儿童接触的 时间毕竟有限,他们所观察到的往往只是一时一事。 缺点:比较费时间。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件
注意与学习的关系
注意是学前儿童学习知识 、掌握技能的基础,良好 的注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 习效果。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与注意的关系
感知觉对注意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注意能力,如视觉和听觉 的敏锐度有助于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感知觉的发展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具有重要影响,是他们认识世界和理 解事物的关键。
感知觉发展阶段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经历了多个阶 段,从简单的感觉到复杂的知觉,逐 渐形成对周围事物的整体认识。
学前儿童的注意发展
01
02
03
注意概念
注意是指学前儿童在一定 时间内集中精力关注某一 事物的能力。
注意发展的特点
2023
PART 04
学前儿童情感与社会性的 发展
REPORTING
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
情感表达
01
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高兴、生气、伤心等,
并能够通过表情和语言来表达。
情感理解
02
学前儿童逐渐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并能够根据他人的情感做
出相应的反应,如安慰他人或分享自己的快乐。
情感调节
性别角色
学前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开始模仿和学习与自己性别 相关的行为和角色。
学前儿童的情感与社会性的关系
情感表达与社会交往
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是他们社交技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感,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 立关系和互动。
情感理解与社会交往
学前儿童的情感理解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 图和情感,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与他人建立良好的 关系。
第一章_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_绪论(新)
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
阶段 1.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年龄 0-1岁 成功品质 希望 不成功品质 恐惧
2. 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
3. 主动性对内疚感 4. 勤奋对自卑
1-3岁
3-6岁 6-12岁
自我控制与意志力
方向和具有目的 能力
自我怀疑
无价值感 无能感
5. 同一性对角色混淆
6. 亲密对孤独 7. 繁殖对停滞 8. 自我整合对失望
(2)环境决定论 主要代表人物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华生(J·B·Watson)。这种理论 的论点是: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环境 教育的机械作用的结果。华生在他 的著作《行为主义》中有一段著名 的论点——“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 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的加以改 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 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 丐和盗贼,无论他的天资、爱好、 脾气以及他祖先的才能、职业和种 族……。”这完全否定了儿童的素 质、年龄特征以及内部状态的作用。
前运算阶段:2-6、7岁
符号表征
假装游戏
前运算阶段:2-6、7岁
局限2:单一维度的
前运算阶段:2-6、7岁
局限1:自我中心的
前运算阶段:2-6、7岁
局限3:不可逆的 2+3=5 左 5-3=2 右
右
左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什么是运算?
运算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是可逆 的,守恒的。 可逆性 守恒
催眠情境
用作催眠的图片
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论
根据力比多投放部位的不同分为五个阶段:
生殖期(11-13岁开始) 潜伏期(6—11岁) 性器期 (3-6岁) 肛门期(1-3岁) 口唇期(出生后,最大的生理需要是获
得食物和营养,所以,新生儿的吮 吸动作是快感的来源,口唇是产生 快感的中心,是力比多集中的地方。
学前心理学完整ppt课件
学前心理学完整ppt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学前儿童认知发展•学前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学前儿童语言与沟通发展目录•学前儿童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策略0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6岁左右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特征的研究。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性和个性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形成健康人格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时期。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对于预防和干预儿童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未来的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基因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
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适应环境。
02学前儿童认知发展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感知觉概述新生儿已具有视觉感应能力,随后逐渐发展出颜色视觉、形状知觉和深度知觉等。
视觉发展新生儿已具有听觉能力,随后逐渐发展出听觉辨别能力、听觉记忆能力和听觉理解能力等。
听觉发展触觉是婴儿最早发展的感觉之一,通过触摸和抚摸等动作,婴儿可以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属性。
触觉发展感知觉的发展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婴儿认知发展的前提条件。
注意概述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婴儿早期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由刺激物的特点引起,如鲜艳的颜色、响亮的声音等。
随着婴儿的成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起来,表现为婴儿能够按照成人的指示或要求去注意某些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长沙某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幼儿科学 “认识风”的活动中,教师问幼儿:“一
• 一、气质的概念和分类 • 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气质
一词,如描述某人气质高雅脱俗,那么心 理学中提到的气质与生活中的气质概念是 否相同呢?”
• (一)气质的概念
• 气质是个体所特有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 力特征。
• 3、运用观察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 (1)制订观察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 响,尽量使幼儿保持自然状态。
• (2)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和客观。
• (3)幼儿心理活动不稳定,行为表现常带有偶然性。因此,观察 要多次反复地进行,在评定幼儿行为时要防止主观性。
• (3)案例介绍与案例分析
• 3.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 (1)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有目的的、 主动加以选择的。
• (2)人的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带有主 观色彩的。
• (3)人的心理不仅能反映外部世界,还能 认识自己,支配和调节自身的行为,改造 自己和世界。
• 因此,在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 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 (二)学前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 (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 (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节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 【案例分析】分析以下几个案例,你认为 幼教工作者(包括即将成为幼儿教师的你 们)为什么要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这门课 程?
• 案例1、为了吸引孩子的眼球,个别动画片 中充满了暴力的场面。
心理的器官。许多研究证明:如果大脑受 到损伤,心理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 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条件和人的
• 【案例分析】
• 1920年在印度发现两个狼孩,小的约2岁, 取名阿玛拉很快就死去了,大的约8岁,取 名巴玛拉,当时她的智力水平仅仅相当于6 个月的婴儿的智力水平,她不会说人话, 只能做狼嚎,不能直立行走,只能四肢爬 行,害怕强光,害怕水火,不让洗澡,不 让穿衣,不吃人手里的食物,而只吃扔在 地板上的肉,经过精心的照料和教育,她 两年学会了站立,四年学会了6个单词,六 年学会了走路,七年学会了45个单词,同 时学会了用手吃饭,用杯子喝水,到17岁
• 【案例介绍】米歇尔.兰姆等人曾用观察法考察了同伴强化因素对 儿童性别差异发展的作用。他们采用时间取样策略,在幼儿园环 境中对幼儿进行观察,对每个孩子每次观察10分钟,共观察3~6 次,观察过程前后持续几个星期。观察中主要记录两种类型的行 为事件。一种是性别化的行为,如男性类型活动包括玩汽车、攀 爬、追逐、穿男式服装,女性类型活动包括玩炊具、玩洋娃娃、 艺术性活动;穿女式服装。另一种是儿童同伴对这些性别化行为 的反应,包括强化和惩罚。研究者将强化分为7种,如表扬、肯定、 遵从等,惩罚包括批评、反对等5种。
• 1、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 动力特征
• 【实例分析】以拳击手出拳的过程为实例 分析并总结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 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 四个方面:
• (一)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 展趋势
第一章 绪论
学前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第一节 学前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和内容
•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心理的实质 •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 【话题讨论】提到心理学这门学科,你想到了什 么?你觉得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
• 它包含动机、需要、兴趣、理想、价值观 和世界观等。
• (2)个性心理特征
•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 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 气质和性格。
(二)心理的实质
•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换句话说, 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 1.心理是脑的机能。 • 心理活动是由于大脑活动而产生的,脑是
• 案例2、家长要求3岁的佳佳每天做数学题, 佳佳做不好,也不愿意做,家长很生气, 不断训斥和责骂佳佳。
• 案例3、有位幼儿教师费了很多工夫,将活
• 一、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 • (一)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 (二)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了解学前儿 童心理变化的原因,说明什么因素影响儿童心理 的变化。
• (2)情绪和情感过程
• 情绪和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 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的心理活动, 包括喜、怒、心理: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 个性心理特征
• (1)个性倾向性
•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 决定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认识活动对象的 趋向和选择。
• 二、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 • 三、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 四、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第三节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 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 (一)客观性原则 • 所谓客观性,就是按现实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现实。 • (二)发展性原则 • 发展性原则指的是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 • (三)教育性原则 •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贯彻教育性原则,是研究者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 • 【案例分析】你觉得下列案例中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 • 1、运用感觉剥夺实验来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 2、仅观察一次或两次就对幼儿的心理特点下结论 • 要点总结:不能客观真实地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因为在研
• 心理现象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心理学通常将心 理现象分为两大范畴,即: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 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 (1)认识过程
• 认识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 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的过程。包含 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想象、言语和 思维等过程。
究中,违背了上述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
• (一)观察法 • 观察法是行为研究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方
法。 • 1.观察法的含义: • 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活动
(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等)中的表现, 包括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 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 2.观察法的主要策略 • (1)时间取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