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间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对全身麻醉下胸腔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
肋间神经阻滞对全身麻醉下胸腔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李加宾【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intercostal nerve block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in thoracic operation. Methods 98 patients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from March 2014 to April 2015. Patients in group I not by intercostal nerve block directl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patients in group II first after intercostal nerve block anesthesia were recorded at different time in patients with bispectral index (BIS),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spontaneous breathing recovery time and extubation time and fully awake time. Results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were signiifcantly higher in I group than in II group, but the BIS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II group (P<0.05). The recovery of spontaneous breathing time, extubation time and total awake time were shorter in II group than in I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tercostal nerve block on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in thoracic surgery anesthesia effect of big, maintain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vital signs, reduce postoperative pain.%目的:分析肋间神经阻滞对全麻身麻醉下胸腔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
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详解
•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 外周神经阻滞的常用方法 • 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药物与器材 • 外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 外周神经阻滞的并发症与处理
01
外周神经阻滞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外周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局部麻 醉药物暂时阻断神经传导功能的 方法,通常用于手术麻醉或术后 镇痛。
感谢观看
适用范围与限制
适用范围
外周神经阻滞适用于各种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手术或 术后疼痛较重的患者。
限制
外周神经阻滞可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局部麻醉药物过敏、神经损伤等,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02
外周神经阻滞的常用方法
颈神经丛阻滞
总结词
颈神经丛阻滞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方法之一,主要用于颈部手术的 麻醉和镇痛。
目的
减少手术过程中的疼痛,降低手 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 减少术后疼痛和促进术后恢复。
历史与发展
历史
外周神经阻滞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 中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外周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
发展
目前,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已经从单一 的臂丛神经阻滞发展到了多种神经阻 滞方法,如颈神经丛阻滞、腰神经丛 阻滞等。
环引起中毒反应。
神经损伤
注射针刺伤神经或药物对神经 产生毒性作用,导致神经功能
受损。
局部血肿
注射过程中损伤血管,导致局 部出血形成血肿。
感染
无菌操作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 当,引发感染。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01
02
03
04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注射速度 ,避免过量注射。
肋间神经阻滞术操作方法
肋间神经阻滞术操作方法
1. 为患者准备好消毒剂、手套、局麻药、消毒布、注射器、无菌镊子等工具。
2. 让患者在平躺或侧卧的姿势下,保持舒适的姿势。
3. 检查肋骨以确定准确的神经位置。
4. 在操作区域用消毒布进行消毒。
5. 拿起注射器,用局麻药沿着神经根部进行逐渐注射,使神经芯片分离开来。
6. 利用无菌镊子将细针插入局麻药注射中心,同时在神经根中加入适量的局麻药。
7. 慢慢取出针头,然后用消毒布进行局部止血。
8. 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
9. 治疗完成后,清理操作现场并注意消毒。
10. 让患者静卧10-15分钟,以确保局麻药完全生效。
11. 确保患者安全后,可以让其离开手术室。
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阻滞治疗对缓解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顽固性疼痛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阻滞治疗对缓解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顽固性疼痛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阻滞治疗对缓解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顽固性疼痛的影响。
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12月我院疼痛科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后顽固性疼痛患者25例,均进行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阻滞治疗,对术后患者的疼痛评分进行评估。
结果手术前,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为(5.46±0.62)分,术后30分钟,患者的VAS评分为(3.84±1.22)分,疼痛感显著降低,术后1-7天,虽然每天VAS评分均有所提高,但是与术前相比,差异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顽固性疼痛采用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阻滞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疼痛;超声;肋间臂神经阻滞,VAS评分乳腺癌居于临床上女性恶性肿瘤之首。
目前,乳房切除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但是由于手术创伤大,容易引起手术周围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发生顽固性疼痛和慢性疼痛[1],有研究显示[2],有三分之一至一半的患者术后在患侧胸壁、腋窝、上臂内侧等部位发生烧灼感、疼痛感和皮肤麻木现象,临床上称做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疼痛持续时间较长,甚至长达数年,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本次研究针对所选病例,对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顽固性疼痛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阻滞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现报道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18年1月至12月我院疼痛科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后顽固性疼痛患者25例,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加超声引导下肋间臂神经阻滞治疗,患者年龄35~76岁,平均(44.6±3.8)岁,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有精神疾病患者。
1.2方法患者采取仰卧姿势,患侧上臂往外旋,手肘屈曲,从患者前侧胸壁放置超声高频探头,扫描从第一肋向第二肋间隙开始,逐层缓慢扫描,确定进针部位,穿刺针针尖到达前锯肌浅面和胸小肌深面筋膜间隙后,回抽无血无气,将0.5%罗哌卡因10ml注入,进行肋间臂神经阻滞。
乳腺手术的肋间神经阻滞术
乳腺手术的肋间神经阻滞术乳腺肿瘤手术时,由于暂时不能确定肿瘤是否恶性,需要切下肿瘤作快速冷冻切片以明确病理诊断。
这类患者由于手术数量特别大,手术的特点是“短平快”,如果每一个患者均予全麻,那么麻醉医师的工作量太大!对患者来说如果是良性肿瘤直接用全麻,不但经济上不划算,医保局也不答应。
如果用局部麻醉,有些患者的肿块小且质地软(由于患者自我防范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小的早期肿瘤被发现),局部麻醉后局部肿起则难以摸出肿瘤,给手术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寻找肿瘤带来困难,更重要的是局麻效果比较差,难以确保患者无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多年来我们上海肿瘤医院麻醉科对这类患者采取肋间神经阻滞麻醉,不但节省医疗费用,同时也节省了送快速冷冻切片后漫长的等待时间,而且给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的工作都带来了很大方便。
一、肋间神经阻滞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理论上所有乳腺肿块手术均是适应证,尤其是对于肿块小、质地柔软、性质不确定的肿块。
由于肋间神经阻滞所需要的操作时间短,可许多患者同时进行,打好后患者可等待手术,而全麻则需要尽快手术。
经过肋间神经阻滞下乳腺肿块短小手术切除肿块后,患者不需要复苏,可在休息室等候快速冷冻切片报告,冰冻报告为良性肿块的患者可送回病房,可立即正常进食或直接出院,如果是恶性,则需要马上进一步全麻下手术。
特别肥胖的患者的肋骨可能难以触及,应该避免肋间神经阻滞,因为这样可能会造成穿刺针误刺胸膜。
此外,由于要对T2-6至少3根肋间神经阻滞,穿刺点至少为3点,需要和患者沟通好,取得他们的合作,对疼痛特别敏感的患者也不宜作肋间神经阻滞麻醉。
二、解剖和方法脊神经的前后根合并成脊神经后沿着肋骨内面稍下行走在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之间,第1肋间神经分出一大支加入臂丛神经,一小支分布于第1肋间,第2~6肋间神经行走于相应的肋间隙,于肋角前方发出一侧支向前下行走于肋骨的下缘,肌支分布于相应的肋间肌等肌肉,皮支有2支,一支是外侧皮支,在肋角前分出后分布于胸侧壁和肩胛区的皮肤,另外一支是前皮支,在近胸骨侧缘处穿出,分布于胸前壁的皮肤等。
肋间神经痛病情说明指导书
肋间神经痛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肋间神经痛概述肋间神经痛〔intercostal neuralgia〕是指肋间神经由于不同缘由的损害而消灭以胸部肋间或腹部呈条带状苦痛的综合征。
可由胸椎退变、胸椎结核、胸椎损伤、肿瘤、病毒感染等多种缘由引起。
英文名称:intercostal neuralgia其它名称:肋间神经炎相关中医疾病:胁痛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神经系统疾病是否纳入医保:局部药物、耗材、诊治工程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询问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一般不具有遗传性发病部位:胸部常见病症:背部胸椎至前胸部苦痛主要病因:胸椎退变、胸椎结核、胸椎损伤、胸椎硬脊膜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带状疱疹检查工程:体格检查、疱疹刮取物涂片、病毒学检查、抗原抗体检测、胸椎X 线、脊柱 CT、MRI重要提示:肋间神经痛需要尽快治疗,以免因苦痛而引起失眠、焦虑等。
临床分类:1、继发性肋间神经痛〔1〕由胸椎退变、胸椎结核、胸椎损伤、胸椎硬脊膜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可继发根性的肋间神经痛。
〔2〕病毒感染、肋骨、纵隔或胸膜病变会继发干性的肋间神经痛。
2、原发性肋间神经痛原发性的肋间神经痛少见。
二、肋间神经痛的发病特点传染性无传染性。
三、肋间神经痛的病因病因总述:原发性肋间神经痛较少见,继发性肋间神经痛是由邻近器官和组织的病变引起,如胸椎病变〔胸椎椎间盘突出、胸椎结核等〕、外伤、胸椎段脊髓肿瘤等缘由可使神经根受到压迫,从而消灭肋间神经痛的病症。
此外,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肋间神经炎,也可导致肋间神经痛。
根本病因:1、胸椎病变如胸椎椎间盘突出、胸椎结核、胸椎硬脊膜炎、胸椎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胸肋关节错位等。
2、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也是肋间神经痛的常见病因,苦痛可先于疱疹消灭。
3、外伤肋骨骨折、胸椎损伤等缘由可造成肋间神经痛。
4、其他肿瘤〔特别是髓外瘤〕,肋骨、纵隔、胸膜病变,肋间神经受到压迫、刺激,消灭炎性反响,可导致苦痛。
乳腺手术肋间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在乳腺手术中应用
镇痛作用
肋间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地减轻乳腺手术后的疼痛。通过阻滞 肋间神经,可以降低手术部位对疼痛的敏感性,从而提高患 者的舒适度。
减少并发症
肋间神经阻滞还可以减少乳腺手术后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 、肺不张等。这主要是因为肋间神经阻滞可以改善患者的呼 吸功能,降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
目的
在乳腺手术中,肋间神经阻滞主要用 于术后镇痛,以减轻患者疼痛,提高 患者舒适度,促进术后恢复。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乳腺手术后的镇痛,特别是那些对全身镇痛药物敏感或存在禁忌的患者 。同时,也适用于慢性肋间神经痛的治疗。
禁忌症
对于局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对局麻药过敏以及无法配合操作的患者,应禁 止或谨慎使用肋间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技术如肋间神经阻滞、椎旁神经阻滞等,可有 效阻断疼痛传导。
物理疗法如冷敷、热敷、电疗等,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 张。
心理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可帮助患者调 整心态,减轻疼痛感受。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包括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镇痛方案的作用和注意事项等,帮助患者正 确理解并配合治疗。
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乳腺手术肋间神经阻滞安全性的因素主 要包括患者个体差异、麻醉药物选择、操作 技术熟练程度以及术后护理等。例如,患者 的基础疾病、过敏史等都会对麻醉的安全性
产生影响。
争议点梳理及各方观点呈现
01
争议点梳理
02
各方观点呈现
关于乳腺手术肋间神经阻滞的争议点主要集中在是否会造 成长期神经损害、是否会增加术后疼痛以及是否会影响患 者的术后恢复等方面。
安全性评估体系完善
未来可能会建立更加完善的安全性评估体系,对乳腺手术肋间神经阻滞进行全面的安全性 评估,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精选-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一:头部★1.三叉神经节阻滞麻醉从颧弓后1/3下方,口角外侧2.5cm稍上,正对第2磨牙处进针。
沿下颌支内面刺向后内方,进针至翼突基底部,到卵圆孔的前方,用X线证实针位,再退针,改向后上刺入卵圆孔,到三叉神经节内,注射麻药。
★2.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开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前上,经翼突外侧板前缘刺入翼腭窝,上颌神经经过此处(深度约4.5cm),注入麻药。
★3.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后上,经翼突外侧板后缘至卵圆孔,下颌神经经此处出颅(深度约4cm),注入麻药。
★4.下牙槽阻滞麻醉从口内下颌第3磨牙后1.5cm,相当于下颌支前缘内侧的颊粘膜处刺入,与下颌磨牙咬合面平行,沿粘膜及下颌支之间缓缓进针2.5~3.5cm,当下颌磨牙与舌前部出现异感,即可注入麻药。
★5.面神经阻滞麻醉在乳突前缘和下颌支后缘的中点或乳突尖前方0.5cm处,即在外耳道下方垂直刺入,触到乳突前缘后转向内上,沿骨面推进1.5cm,即达茎乳孔,注入麻药,治疗面神经痉挛。
★6.舌咽神经阻滞麻醉在外耳门下方,乳突前缘稍前方垂直刺入,进针1.25~2.5cm,达茎突部位,过茎突后方继续进针1.25~2.25cm,针尖至颈静脉孔下方,注入麻药。
二:颈部(3静脉穿刺5神经阻滞)★静脉穿刺定位:★ (1)颈内静脉1.前路:①穿刺点:颈动脉三角下端处,触及动脉搏动点外侧旁开0.5-1cm,相当于喉结水平进针;②方向:指向锁骨上小窝;③角度:针干与皮肤呈30-40°;④规避:避免气胸,易误伤动脉。
2.中路:(首选)①穿刺点:下段位于锁骨上小窝的中心位置,在其顶端距离锁骨上缘2-3横指处作为进针点;②方向:与中线平行指向下;③角度:针干与皮肤呈30°;试探未成功,针尖向外后偏斜5-10 °指向肌肉锁骨头内侧后缘,常能成功。
3.后路:①穿刺点: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中、下1/3交点处或锁骨上2-3横指处作为进针点;②体位:肩部垫高,头尽量转向对侧;③方向:肌肉深面指向胸骨上窝;④角度:针干一般保持水平位;⑤规避: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易误伤动脉。
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肋间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给许多人带来了痛苦和不适。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肋间神经痛的症状、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希望对患者以及关心此病的人有所帮助。
肋间神经痛,也称为胸腔神经痛,是一种由于肋间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引起的疼痛。
疼痛可能会在胸部或背部的特定区域感觉到,表现为刺痛、隐痛或烧灼感。
有时候,疼痛可能会放射到腹部或下肢。
肋间神经痛的常见症状包括一侧胸部或背部的疼痛,疼痛可能会加重或减轻,而且疼痛会随着运动、咳嗽或深呼吸而增加。
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肌肉僵硬、麻木或刺痛的感觉。
肋间神经痛的症状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通常在几周或几个月内自行缓解。
肋间神经痛的原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原因是肋骨骨折或损伤,这可能是由于事故、运动损伤或其他外伤引起的。
其他导致肋间神经痛的原因包括肌肉痉挛、椎间盘突出、脊椎关节不稳等。
此外,一些疾病如带状疱疹、肌肉疾病或内脏疾病也可能引发肋间神经痛。
诊断肋间神经痛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关于疼痛的特点、出现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间。
体格检查时,医生会触摸患者的胸部和背部,以确定疼痛的位置和性质。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结果,医生可能会进一步进行X射线、CT扫描或MRI等检查,以确认诊断。
治疗肋间神经痛的方法有很多种。
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休息和服用止痛药物。
休息可以帮助减轻肌肉紧张和炎症,从而减轻疼痛。
而止痛药物可以缓解疼痛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给予肌肉松弛剂或神经阻滞药物。
除了药物治疗外,物理疗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肋间神经痛的方法。
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理疗和矫正体位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减轻肌肉紧张和疼痛,恢复肌肉的功能。
对于一些慢性肋间神经痛的患者,物理疗法可能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治疗。
此外,对于某些特定原因引起的肋间神经痛,如肋骨骨折或突出的椎间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对肋间神经的压迫,从而缓解疼痛。
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ICB)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中的作用
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 ICB)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ICB)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
方法将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术后行右侧第6、8、10肋间神经阻滞,每支予3ml 0.375%盐酸罗哌卡因,对照组予切口皮下注射,每处3ml 0.375%盐酸罗哌卡因。
记录两组T0(术后30min)、T1(术后2 h)、T2(术后6 h)及T3(术后12 h)镇痛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结果两组疼痛评分在T0和T1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2和T3 时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均未出现肺部并发症包括气胸、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
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ICB)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疼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当今临床应用广泛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腹腔镜手术的代表,但术后患者仍会出现伤口疼痛,从而影响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和术后康复[1]。
术后疼痛是人体因受到手术刺激而引发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的应激反应。
最新的临床实践证实,联合使用曲安奈德和利多卡因对实施上腹部手术的患者进行肋间神经局部封闭治疗,可有效地缓解其术后的疼痛感[2]。
目前国内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报道较少,我们比较了全麻联合术后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与全麻联合术后罗哌卡因切口注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20 年1 月~ 2021 年10 月我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60例。
纳入标准:①年龄24~80 岁; ②体质指数( BMI) 20~28kg/m2 ; ③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 ④心功能Ⅰ级、Ⅱ级(NYHA分级)。
神经阻滞在临床中的应用01
40
41
一、骶管阻滞治疗 二、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 三、骶后孔神经阻滞治疗 四、侧隐窝阻滞治疗治疗
一、骶管阻滞
临床应用: 1、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症、 急性 期腰腿痛等。 2、判断椎管内压力,鉴别是椎管内病变还是椎管外 病变,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药物配制: 生理盐水20ml+曲安奈德10-15mg,不建议加 用局部麻醉药。以免误入蛛网膜下腔时造成严重 后果。
2、操作方法(图)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1支疼痛,眼部痛;带状疱疹(后)
疼痛;此部的继发性神经痛(癌痛)。
11
返回1
返回2 返回3
12
3、并发症
(1)眼睑水肿(刺伤眶上动脉可出现血肿)。 (2)眼睑下垂 (阻滞了动眼神经上支)。 4、注意事项
操作时保护眼球,消毒液避免入眼,
穿刺点避免感染。
13
(二)眶下神经阻滞 1、应用解剖 为三叉神经发出上颌神经直接延续的主支或最大支,经眶
二、腰椎旁神经阻滞
多在腰3、腰4、腰5进行椎旁阻滞,用于治 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 操作要领:患者俯卧位或者侧卧位,取相应 棘突旁开3公分左右,局部麻醉后,选择长 穿刺针,使针尖触及骨质,然后退针使针 尖向外刺入,滑过骨质进针1.5cm左右即可 完成药物注射。
腰椎小关节注射、内侧支阻滞
下裂入眶后称为眶下神经,其分支有下眼睑支、鼻支、上唇支和颊支,为终末支, 分布于下眼睑、同侧鼻背、上唇和颊部。
2、操作方法(图) 3、适应证 三叉神经第2支痛或带状疱疹(后)下眼睑、 鼻旁、上唇 部位的疼痛。
14
15
3、并发症
(1)面部水肿、肿胀 (2)皮下出血、血肿 (3)乙醇性神经炎 (4)视力障碍 复视、眼球突出、眼球疼痛。 4、注意事项 避免消毒液入眼,避免反复注射(导致肌肉 萎缩)
肋间神经阻滞
方法
腋后线和腋前线处肋间神经阻滞术 1.先在标记部位做皮丘,然后更换短斜面4 cm长的穿刺针,连接注 射器,进针时针尖斜面与肋骨平行,触及肋骨下缘骨面后针尖稍下 滑,继续进针0.2~0.3 cm,有阻力消失感时,针尖即进入肋间内外 肌之间。
方法
2.回抽无血液和气体,即注入0.25%~0.5%利多卡因,维生素B1 2500~1000 μg,地沟内,而位于下一肋骨上缘内侧。 因此,在做第9、第10肋间神经阻滞时,应在下一肋骨上缘垂直进 针,至其深层注入药液。
禁忌症
1.有严重心肺疾患应慎用或不用肋间神经阻滞。 2.注射部位皮肤、软组织有感染性疾病者。 3.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准备
1、患者准备
1.肋角处肋间神经阻滞术患者体位:双侧阻滞可采用俯卧位,腹部 垫枕,单侧阻滞或俯卧位困难者可采用健侧卧位或卧位,屈颈弓背 以增大后肋间隙,利于操作。 2.腋后线和腋前线处肋间神经阻滞术患者体位:参照“肋角处肋间神 经阻滞术”。
相关阅读
4、当天流程 1.术前禁6小时。在操作前2小时可以进清饮料,但在距预约时间6 小时内不应进食任何其他食物。 2.如果您是糖尿病患者并使用胰岛素控制,那么在手术当天应调整 胰岛素的剂量,内科医生会帮助您作调整。手术当日应携带糖尿病 药物以备术后使用。
相关阅读
3.在预约时间前4小时,应停用所有的镇痛药物。其他药物应继续 服用,但仅可用一小口水吞服。手术当日应携带您的所有药物以备 术后使用。 4.应寻找一位有责任能力的成人,术后可以开车带您回家。您在术 后至少24小时内绝不可以开车或操作机器。 5.术前,我们会在您的前臂开放静脉。
肋间神经阻 滞
副标题
适应症
1.用于胸外伤后疼痛,包括肋骨骨折、胸壁挫伤、梿枷胸等。 2.胸部或上腹部手术后镇痛。 3.用于原发性肋间神经痛及继发性肋间神经痛如胸椎结核、胸椎转 移瘤、退行性胸椎病、强直性脊柱炎、胸膜炎等压迫或刺激肋间神 经所致的疼痛和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症。顽固性肋间神 经痛可注入神经破坏剂。
临床肋间神经解剖,肋间神经阻滞疗法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疗效评估、不良反应防治及注意事项
临床肋间神经解剖,肋间神经阻滞疗法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疗效评估、不良反应防治及注意事项概述肋间神经阻滞疗法是指在肋间神经附近注入局麻药或以物理方法阻滞肋间神经传导功能,阻断“疼痛—肌肉痉挛—缺血—疼痛”的恶性循环,以达到镇痛、治痛效果的技术。
肋间神经阻滞疗法常用于胸背部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如原发或继发性肋间神经痛、肋骨损伤相关疼痛、肋软骨炎、胸部手术后慢性疼痛、慢性胸膜炎相关疼痛、胸椎病变引起的胸背痛,以及胸部带状疱疹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
诊断性肋间神经阻滞还可用于胸背部、腹部疼痛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确定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此外,肋间神经阻滞疗法也可用于胸腹部(肺、乳腺、肋骨、肝、肾等部位)手术联合麻醉和术后镇痛。
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肋间神经阻滞在胸部手术术前、术中、术后的应用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抑制应激反应,加速患者康复。
近年来,随着可视化影像引导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肋间神经阻滞疗法中的广泛应用,学者们对影像引导技术、穿刺路径、药物配比的探索取得较多成果,显著提升了肋间神经阻滞的选择性与准确性,提高了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
肋间神经解剖学特点胸廓骨骼与肌肉、筋膜解剖胸廓立体结构是由12 块胸椎、12 对左右对称的肋骨、1 块胸骨以及关节和韧带构成,形状近似圆锥形。
第1~7 肋通过软骨与胸骨相连,称为真肋;第8~12 肋称为假肋。
其中,第8~10 肋肋软骨与前一肋软骨相连,形成肋弓,第11、12 肋前端游离。
肋骨之间为肋间肌,肋间肌分为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等,肋间外肌位于肋间隙浅层,上起上位肋骨下缘,肌纤维斜行向前下方,止于下位肋骨的上缘。
肋间内肌位于肋间隙深层,起于下位肋骨的上缘,肌纤维斜向后上方,止于上位肋骨的下缘,而肋间最内肌位于肋间内肌深面,仅存在于肋间隙中段三分之一处(图1)。
图1胸廓及肋间肌注:胸廓包括12 对左右对称的肋骨,肋骨之间为肋间肌,肋间肌分为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
肋间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intercostal nerve block)自1907年首先由Braun等应用于临床,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胸腹部手术及疼痛治疗[1]。
剖胸手术后剧烈疼痛是阻碍呼吸功能恢复和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传统的镇痛方法如口服阿片类药物、持续硬膜外镇痛常导致低血压、恶心、呕吐、嗜睡、尿储留等并发症,并非理想的镇痛方法,而肋间神经阻滞因良好的镇痛效果且能保持良好的觉醒状态,较少的副作用,逐渐成为剖胸术后镇痛方法的首选[2]。
本文将肋间神经阻滞从应用解剖、阻滞方法、临床应用、并发症等方面作一简要阐述。
1.应用解剖[3、4]胸神经(thoracic nerve)的前支称肋间神经,与颈、腰、骶、尾的前支不同,不组成葱丛,故皮支比较明显。
T1-2分布于上肢和上胸部,T3-6只分布于胸壁,T7-11分布于胸腹壁,T12神经前支走行于肋下称肋下神经。
肋间神经起自胸椎旁神经的前支,典型的肋间神经有四个重要分支,第一支为成对的灰白交通支,从前面穿过与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链相接。
第二支为后皮支,支配椎旁区的皮肤和肌肉。
第三支为外侧皮支,向前恰到腋中线,支配大部分胸腹部皮肤。
第四支为前皮支,支配中线部位的胸腹部皮肤。
有时,一些肋间神经的终末支会跨越中线,支配对侧的胸腹壁的感觉。
肋下神经和L1的一些神经纤维共同构成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
上6对胸神经的前支(图1)[1]:第1胸神经:有交通支与交感神经节相联系,并接受第2肋间神经的交通支。
第1胸神经的前支在第2肋横突前韧带处分为大小两支。
大支向外上加入臂丛,小支为第1肋间神经,穿行于肋间肌之间,并支配该肌,近胸骨时穿出至皮下,为胸前第1皮支,此支常无或细小。
第1胸神经也常无外侧皮支。
第2-6肋间神经出椎间孔后,位于胸膜和肋间韧带之间,在胸骨旁穿出支配皮肤称前皮支。
肋间神经肌支,走行于肋间肌发出小支支配肋间内外肌及腹横肌。
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行至肋骨角附近分出,与主干伴行,到达腋中线,向外穿过肋间外肌及前锯肌至皮下,分为前后两支,前支分布于胸外侧皮肤,还发出乳房外侧支至乳房,后支向后分布于肩胛骨下部的皮肤。
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
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神经阻滞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疼痛治疗和诊断手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在神经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物或其他药物,阻断神经传导,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改善症状的目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
一、颈丛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主要用于颈部手术的麻醉和疼痛治疗。
颈丛由第 1 4颈神经的前支组成,分为浅丛和深丛。
浅丛阻滞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进针,将局麻药注射在其周围。
深丛阻滞则需要在第 4 颈椎横突处进行穿刺。
这项技术适用于颈部外伤、甲状腺手术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局麻药中毒、膈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
二、臂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常用于上肢手术和疼痛的治疗。
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肌间沟入路、锁骨上入路、锁骨下入路和腋窝入路等。
肌间沟入路是在锁骨上方约 15 厘米处,触及前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进针后注入局麻药。
锁骨上入路是在锁骨中点上方 1 15 厘米处进针。
锁骨下入路则在锁骨下方、第一肋骨表面进行穿刺。
腋窝入路是在腋窝顶部,触及腋动脉搏动,在其周围注射局麻药。
臂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包括气胸、血管损伤、局麻药中毒等。
三、肋间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适用于胸部外伤、肋骨骨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
在肋骨角处或腋后线处进针,将局麻药注射到肋间神经周围。
需要注意的是,肋间神经阻滞可能会导致气胸、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
同时,由于肋间神经分布的特点,可能需要多点注射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腰丛神经阻滞腰丛神经阻滞主要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和疼痛治疗。
通常在腰大肌间隙进行穿刺,定位标志包括髂嵴最高点、腰椎棘突等。
这项技术的并发症包括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硬膜外腔阻滞等。
五、骶丛神经阻滞骶丛神经阻滞适用于臀部、下肢后部及会阴部手术的麻醉和疼痛治疗。
可以通过骶裂孔或骶后孔进行穿刺。
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麻药中毒、全脊麻等并发症。
六、星状神经节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常用于治疗头面部、上肢及颈部的疼痛和血管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肋骨断面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间静脉 肋间动脉 肋间神经
皮下组织
麻药中毒、乙醇神经炎。
肋间神经阻滞 1、适应症 肋骨、肋软骨、胸骨骨折的疼痛治疗;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疼痛、胸膜炎疼痛、带状疱疹及其 后遗痛的治疗;胸腹部手术后镇痛方法;缓解急性疼痛如急性带状疱疹痛、癌性疼痛等;鉴别腹痛是来自内 脏或腹壁;损毁性治疗一般用于癌性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痛等顽固性疼痛。 2、禁忌症 肋间神经阻滞基本无禁忌症,但对于年老体弱、患有消耗性疾病、急性感染期、免疫力低下、凝 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肺疾病等患者实施阻滞时一定要权衡利弊,严格计算药物浓度、剂量,尽量降低并发症 的发生率。 3、应用解剖 Tl-12脊神经的前支为肋间神经。与同名动静脉按肋间静脉→动脉→神经的排列一起行走于相应 肋骨下缘,到胸前和腹部。肋间神经包含有感觉、运动和交感神经纤维。 4、操作方法 肋间神经阻滞包含多处阻滞点,根据阻滞部位不同,病人可采取俯卧位、侧卧位和仰卧位。 (1)在肋骨角线以后的肋间神经阻滞采取俯卧位。肋骨角连线在背部为斜线,第2肋的肋骨角距棘突6cm,第10 肋则为10cm,第11、12肋无肋骨角,1~4肋因肩胛骨覆盖住肋骨角只能行椎旁阻滞; (2)在肋骨角线及腋后线处阻滞者取侧卧位,阻滞侧臂举向前上方,使肩胛骨移向外上方; (3)施行腋前线及锁骨中线处阻滞时病人取仰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