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职责)职务犯罪
(岗位职责)常德市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岗位职责)常德市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常德市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现场会材料联袂预防综合治理常德市白洋堤地区人民检察院我们白洋堤检察院是常德市院派驻于津市监狱的专门检察院,对津市的刑罚执行活动实行监督。
津市监狱是集农工贸壹体的省属大型监狱。
现有干警职工2000余名,押犯5000余人。
罪犯劳动场所分散,情况复杂,管理难度较大。
经济效益壹般,各项经费不能完全到位,干警工作生活环境较为艰苦。
总的讲,这支司法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值得依赖的,但由于受不正之风的影响,也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
自1990年以来,因职务犯罪受到刑事追究的26件31人,其中于减刑、假释、保外就医过程中的受贿案件5件7人,仍有壹部分干警受到党政纪处分。
如以往津市监狱于办理罪犯假释过程中,为照顾“关系户”而没有经过集体研究审批的现象比较突出。
据统计,1999年全狱呈报罪犯假释97人,通知本院派员参加研究仅33人,占35.5%,有54人占64%没有通知本院派员参加研究。
2000年呈报假释28人,通知本院参加研究的仅4人,占14.3%,另外24人占86.7%没有通知本院参加研究。
而这些本院没有参加研究的假释对象,监狱也没有按正常程序研究审查,就呈报到人民法院审理。
没有经过监狱主管部门的严格考察,也绕开了检察机关的监督,是较典型的“暗箱操作”。
监狱是监管场所,性质特殊,干警职务犯罪案件越多,副面影响越大,监狱和司法警察于社会上的形象就会大受影响。
1994年至1995年是我院查处职务犯罪的俩个高峰年,俩年共查处职务犯罪案件10余件,占建院来查处数的40%。
这壹现象促使我们反思,除了打击查处,仍有不有过硬的措施来防止和减少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
1996年初,我院和津市监狱就司法干警的执法情况联合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监狱干警特别是壹线带干警超负荷工作,接受再教育的时间和机会少得可怜,于是我们大胆提出了预防教育的设想,这也是本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萌芽。
(岗位职责)从四个方面遏制职务犯罪蔓延

(岗位职责)从四个方面遏制职务犯罪蔓延二2009317从四个方面遏制职务犯罪蔓延职务犯罪蔓延的八大趋势,从壹个侧面揭示出腐败的发生发展规律和严重危害性。
遏制职务犯罪的蔓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推进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完善法律制度,准确惩治犯罪针对新的形势下职务犯罪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形式,针对职务犯罪者逃避法律追究的行为,壹是要完善立法,将实际生活中具有严重犯罪危害而又“漏网”的职务犯罪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弥补法律缺失,堵塞法律漏洞。
二是要严格执法,防止和纠正由于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影响而造成的以罚代刑、打击不力等情况,以准确惩治犯罪。
针对当前数罪交织、危害严重的情况,要强化侦查意识,加大打击力度,严查事故背后的各种职务犯罪,深挖犯罪。
要加大对介绍贿赂犯罪的惩治力度,以阻断贿赂双方的交易。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构筑思想防线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仍要加强法律学习,增强法制观念。
针对当前容易使壹些人犯罪的法律误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划清罪和非罪的界线:壹是区分以权谋私、接受贿赂和朋友馈赠的界线,防止将贿金当成朋友馈赠和感谢而来者不拒,防止成为“朋友”的俘虏。
二是区分贿金和中介费、感谢费的界线。
尤其于工程领域中,防止官员利用职权接受各种名目的“感谢费”和“报酬”,防止将等价交换原则带入公务活动。
三是区分职务犯罪和不正之风和违纪的界线,防止把犯罪当违纪,如把挪用公款犯罪当成正常运营活动和壹般违纪问题,把利用亲属接受钱物不认为是犯罪等。
领导干部仍要克服侥幸心理,警惕中介人行贿。
只有学法、懂法,才能守法,才能于经济活动中保持高度警觉,守住法律这道底线。
加强监督制约,防止权力滥用要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度机制,对领导干部的权力运作实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要强化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防止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
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增强透明度,防止带病提拔。
反腐倡廉建设岗位责任书

反腐倡廉建设岗位责任书第一章总则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反腐倡廉建设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加强对职务犯罪和腐败行为的预防和打击,特制定本岗位责任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第二章领导职责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做到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得擅自改变、违背党的方针政策。
二、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并推动落实反腐倡廉的各项制度,确保其有效执行。
三、严格人事管理,坚决杜绝腐败分子进入岗位,做到公正、公平、公开,选拔任用合适的人才。
四、加强岗位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岗位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增强防范腐败的意识和能力。
五、深入了解岗位人员的工作情况,及时掌握工作风险,切实解决岗位人员的合理诉求,确保工作稳定运行。
第三章监督职责一、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落实党中央反腐政策,对岗位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岗位人员依法行使权力。
二、加强对岗位人员的监督检查,做到全程监督、全方位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
三、建立健全监督制度,确保反腐倡廉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真正做到一任人员、一任职责、一任监督。
四、组织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岗位人员的思想教育和道德约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行为规范。
第四章岗位职责一、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追求高尚的职业形象和事业目标。
二、正确行使职权,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工作程序办事,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杜绝懈怠、违法和腐败行为。
三、加强学习和提高业务素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做到业务精湛、业绩突出。
四、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严格遵守反腐倡廉的各项规定,坚决杜绝受贿、行贿、贪污和侵占国家财产等行为。
五、自觉接受组织的监督和检查,积极配合审计、审查、调查等工作,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不得隐瞒、篡改、销毁相关材料。
六、诚实守信,讲究工作作风和礼貌待人,不得以权谋私,不得拉帮结派,不得打击报复他人。
岗位职务犯罪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岗位职务犯罪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一、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业务不断拓展,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企业内部的职务犯罪问题时有发生,给企业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
本文基于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一些主要岗位职务犯罪类型及防控措施。
二、岗位职务犯罪类型1.贪污受贿罪贪污受贿罪是最常见的职务犯罪类型之一,一些企业员工利用职务之便,在与企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行贿受贿,谋取非法利益。
2.侵吞财物罪侵吞财物罪是指企业内部员工侵吞公私财物的行为,从而获得非法利益,严重危害了企业财产安全。
3.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罪是指企业内部员工将企业的公款转移至个人或他人账户中,或用于非企业事务的行为,不但损害了企业的利益,更违反了职业道德和法律。
4.非法经营罪非法经营罪是指企业内部员工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未取得相应的许可或资质的情况下,从事非法经营活动,导致企业遭受经济损失以及法律风险。
三、防控措施1.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管理,设定明确的经济责任制,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以确保企业内部运作的规范性和透明性。
2.加强人员考核和管理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加强员工管理和考核,确保薪酬福利公正合理,激发员工内在动力,遏制贪污受贿等行为的发生。
3.完善法律责任制企业应当明确岗位职责和权利,并建立起相应的法律责任制度,形成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引导员工守法经营、清正廉洁。
4.定期开展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员工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和敏感性。
四、总结岗位职务犯罪是企业内部管理风险的一种重要形式,企业应当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加强人员管理和教育培训,健全法律责任制度,实现内部管理的规范和透明,防范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维护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和稳定运行。
刑法之职务犯罪概述(共 40张PPT)

一、总论 二、职务犯罪的特点 三、职务犯罪的种类 (一)贪污贿赂罪 (二)渎职罪 (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 犯罪(略) 附:军人违反职责罪
一、总论
职务犯罪主要是指掌握一定管理、支配公共 财产、人事关系等多种实权的国家公务人员 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侵犯公共利益的高层 次、高智商犯罪,其本质特征是以权谋私、 权钱交易。主要表现是贪污贿赂、挪用公款 等经济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是腐败现象最 突出的表现。
二、挪用公款罪
1、概念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 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 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 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2、构成 ( 1 )客体,既侵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 也侵犯公共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权。 ( 2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利用职务上 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 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 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二、特点
贪污受贿多
职务犯罪种类多表现为贪污罪和受贿罪。2010年审结的贪污贿赂案占 同期总数的84%;其次是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渎职犯罪。
涉及领域广
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职务犯罪多发,资金密集领域和行业职务犯罪现 象严重,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逐年增多。
亿元案迭出
犯罪数额巨大的案件时有发生,达到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此类案件案 中有案、案外有案,“窝案”、“串案”频发,案件牵涉面广。
( 4 )主观方面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 有公共财物的目的。
国家监委岗位职责

国家监委岗位职责国家监察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监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门负责执行监察职能的最高监察机关。
其岗位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依法行使监察职权。
国家监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规定,对员干部实行监察,依法查办涉嫌职务犯罪和职务违法的案件,制定监察规则和标准,对监察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确保监察职权的依法行使。
二、推动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国家监委负责监督和检查员干部遵守的纪律,加强风廉政建设,加强反腐败斗争。
国家监委通过开展监察调查,发现、查处和追究员干部违法违纪的责任,维护的纪律。
三、推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监察体制改革。
国家监委负责组织实施国家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深化监察职能整合,推动行政监察向纪律监察的转变,推进监察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的监督。
国家监委负责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的监督工作。
它依法开展监察调查,发现和查处国家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违法违纪的行为,并依法对其进行处理。
五、维护监察机关的权益。
国家监委负责监督和检查各级监察机关的工作,确保监察机关的职能依法行使。
同时,国家监委还会在国内外各种场合维护监察机关的权益,加强对监察机关的保护。
六、加强对扶贫领域的监督。
国家监委负责加强对扶贫领域的监督,重点查处腐败和巡视“回头看”中发现的问题,确保扶贫资金使用规范,推动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和涉及国家安全的审查。
国家监委负责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和涉及国家安全的审查,依法监督和检查工程建设的合法合规性,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以上是国家监察委员会的主要岗位职责。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成立对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和反腐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的领导、提高的建设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如何预防职务犯罪

如何预防职务犯罪概述职务犯罪是指担任特定职位或职务的人员利用其职权或地位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对于企业和机构来说,预防职务犯罪至关重要,可以保护组织的利益、声誉和稳定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预防职务犯罪的方法和措施。
加强管理和监督1.明确岗位职责: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避免职责范围不清晰,以减少职务犯罪的机会。
2.实施双人授权制度:对一些关键决策或操作进行必要的双人授权,确保权力不被滥用,减少职务犯罪的风险。
3.定期轮岗:定期进行员工轮岗,减少员工对某个职位过于熟悉或过长担任职务的机会。
4.建立内部审核机制:设置独立的内部审核部门,对组织的各项运营进行定期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降低职务犯罪的风险。
5.加强对员工背景调查:对招聘的新员工进行彻底的背景调查,筛查不良记录,减少职务犯罪的潜在嫌疑人。
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范1.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项业务流程、规范操作流程,减少职务犯罪的机会。
2.制定审查制度和标准:制定明确的审查制度和标准,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审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完善奖惩制度: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通过激励和惩罚的方式教育员工,加强对职务犯罪的警示和压力,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4.提供道德规范培训:为员工提供道德规范的培训,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意识和抵御职务犯罪的能力。
加强安全防范措施1.建立安全保卫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保卫制度,加强对关键区域和重要资产的安全防范,减少盗窃和侵犯的机会。
2.安装监控设备:在必要的场所安装监控摄像设备,实时监控,提供证据用于事后追查和调查。
3.加强信息安全: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组织内部的信息进行保护和控制,防止数据泄露和信息被滥用。
加强员工教育和宣传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组织内部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培养员工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增强职业操守意识。
2.定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加强员工对职务犯罪的认识和了解,掌握预防职务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职务犯罪有什么种类,应当怎么处罚

职务犯罪有什么种类,应当怎么处罚近⼏年来,我国职务犯罪⼀年⽐⼀年多,涉及的犯罪数额⼀年⽐⼀年⼤。
由于职务犯罪都是具有⼀定权⼒的⼈员实施的犯罪⾏为,这种⾏为具有欺骗性和隐蔽性,且握有权⼒,可能直接地、从表⾯上看来是合法地犯罪,因此犯罪⽐较容易得逞,这更会助长犯罪⼼理。
那么,职务犯罪的种类有哪些?如何处罚?⼜有何危害?下⾯和店铺⼩编⼀起来看看,希望能够帮助到⼤家!⼀、职务犯罪的种类有哪些?(⼀)职务便利类犯罪:1、该类犯罪是企业⾼管职务犯罪中危险性最⾼,也是数量最⾼发的犯罪,其客观上表现为贪污、受贿、挪⽤、⾃我交易、侵犯公司的商业机会等多种形式。
2、为个⼈、朋友或其他第三⽅获取⾮法的利益。
此类犯罪是为个⼈利益⽽使⽤职权,⽽职权的本来使命是为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最⼤化服务,因此,其违背职务的⾏为必然要表现为对职权的“利⽤”。
(⼆)滥⽤职权类犯罪:1、滥⽤职权型犯罪是以积极的越权⾏为为主要特征,⽽越权⾏为的标志是其违规性,即超越权⼒范围,⼀意孤⾏,坚持错误的决策,强⾏、擅⾃作出违反规定或者违反公司章程的⾏为。
2、滥⽤职权型犯罪是明知不可为⽽公然为之,前⾯的利⽤职务型犯罪是明知不可为⽽悄然为之,两者的秘密性特征不同。
该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作⼈员,其他主体不构成本罪。
(三)疏于职务类犯罪:1、该类犯罪具体表现是不履⾏、不正确履⾏或放弃履⾏公司法规定的职责。
如公司⾼管对于⾃⼰的职务负有勤勉尽责和审慎决策的义务,⽽严重不负责任则属于疏于职务。
疏于职务犯罪的客观⾏为形态,既包括作为,⼜包括不作为。
2、⾮国有企业⼯作⼈员在签订、履⾏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违反了审慎的义务被诈骗,致使公司遭受巨⼤损失,⽬前我国刑法尚没有相应的规定。
被骗公司可以合同诈骗罪追回损失,⽽对于签订合同失职被骗的⾏为,公司只能依据劳动合同或者其他约定追究⾏为⼈的责任。
⼆、职务犯罪怎么处罚?(⼀)职务犯罪主观量刑标准:1、刑法条⽂:第⼆百七⼗⼀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员,利⽤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法占为⼰有,数额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岗位职责-浅谈职务犯罪的社会预防 精品

浅谈职务犯罪的社会预防一、职务犯罪社会预防的重要性职务犯罪是指具有职责的公务人员,违反职责义务,故意或过失的侵犯国家管理社会生活和管理公务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各种犯罪行为的总称。
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进行廉政建设,是当今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共同面对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如何有效地预防职务犯罪,这实际是超越不同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世界和国的共同课题。
一般来说,对犯罪的预防应从治标和治本两方面谋求对策。
由于职务犯罪原因复杂,因此,职务犯罪预防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对其应从相互联系的多方面谋求对策,这种对策包括道德、政治、经济、舆论各种外部机制的力量,也包括财产申报,回避、行政监察、党纪检查等各种内部制约机制,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形成一道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预防屏障,以实现预防犯罪的目标。
具体而言职务犯罪社会预防重要意义是:(一)社会预防体现了标本兼治、预防犯罪的精神长期以来,我国在同职务犯罪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暴露了许多不足。
强调社会预防,就是将打击各种职务犯罪,抓紧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以及加强道德、法律教育等工作结合起来,不仅使已经实施的职务犯罪查实有据,而且可以靠制度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
(二)社会预防体现了专门机关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预防犯罪的精神在预防职务犯罪问题上人们往往寄托于司法机关,通过司法机制的打击来达到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效果。
但古今中外的实践已证明,单靠刑罚的作用还是有限的。
预防职务犯罪的力量主要不是刑罚,而是靠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靠广大群众同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
将国家工作人员的活动置于人民群众严密监督之下,各种腐败现象就难以滋生和发展。
再者说,职务犯罪的社会预防也是社会综合治理方针的具体运用。
预防职务犯罪应采取综合性治理措施,把腐败现象限制在最小的范围。
从大环境看,靠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从宏观上建立有效的防范体制和保障机制,推动民主政治的进程是反腐败的强有力的体制力量。
(岗位职责)预防职务犯罪知识竞赛试题

(岗位职责)预防职务犯罪知识竞赛试题预防职务犯罪知识竞赛试题壹、填空题1、《宁夏回族自治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从年月起施行。
2、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使用本条例。
3、本条例所指的职务犯罪包括、和犯罪。
4、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坚持、的方针。
5、、、、人民团体负责本单位、本系统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6、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应注重加强对岗位、岗位、部门和行业人员的教育。
7、、、应当定期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方案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
8、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人、人和人。
9、于依法履行职责活动中,发现有关单位预防职务犯罪管理和制度建设方面存于问题的,能够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或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
10、建议、建议、建议、建议应当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的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
11、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实行。
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负总责,其他负责人根据分工负直接领导责任。
12、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社会各界积极参和预防职务犯罪活动。
13、预防职务犯罪的教育工作,应当注重完善教育制度,健全,改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够采取举办法制讲座、建立警示教育基地、组织岗前岗位培训等多种形式。
14、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当完善,依法规范,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
15、县级之上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当于建筑、电力、水利、交通、市政等工程建设领域建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实行制度和制度。
16、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任用或者聘用因职务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担任机关领导职务、、、财务总监和会计。
17、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严格依法办案,公正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完善自律机制,实行和。
18、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应当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廉政建设责任制中,作为、和廉政建设责任的内容。
职务犯罪预防处工作职责

职务犯罪预防处工作职责
1.负责对辖区内各基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指导.
2.研究、分析全市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特点、规律,提出对贪污贿赂、渎职犯罪的预防对策.
3.开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
4.负责对检察机关的检察坏节中与其有关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
5.负责对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法制宣传.
6.承办下级人民检察院有关犯罪预防工作疑难问题的请示.
7.研究制定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细则、规定.
总经理助理岗位职责
负责各类办公用品、器具与设备、劳卫用品、车用材料和节日礼品及实物福利品的采购工作.
•根据批准的采购计划,按时按量购进货品,要求货比三家、降低成本、秉公办事、不谋私利.
•负责公司信纸、信封、名片、业务礼品和企业形象所需印刷的定制工作,确保质量和时间要求.
•对购进物品保存质保书、保修单,对使用中的问题负责,并及进与厂商联系解决.
•对购进物品做好移交验收工作,提供合法齐全的原始发票及附有的技术说明书.
•主办或协办向有关政府部门的项目申报、年检、申领各类证照,完成批文手续及出境手续等事宜.
•具体办理来宾食宿安排、购票和迎送事宜,以及公司重大活动和联谊活动的后勤总务保障. •必要时充任临时驾驶员完成紧急用车任务.
•完成行政部部长临时交办的其他任务.。
人民检察院的岗位说明书

人民检察院的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对每个岗位都是很重要的,为大家精心了一篇“人民检察院的岗位说明书”,欢送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和职能部门主要岗位职责(一)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视机关,依法行使以下职权:1、对于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国家的政策、法律、政令统一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
2、对于直承受理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犯罪案件,进行侦查。
3、对于公安机关、国家平安机关等侦查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最否逮捕、起诉或者不起诉。
并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视。
4、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对于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裁定是否正确和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视。
5、对于监狱、看守所等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视。
6、对于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视,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依法提出抗诉。
7、对于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视。
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
法规规定的,依法提出抗诉。
(二)人民检察院职能部门主要岗位职责:人民检察院按照法律规定和业务分工设置内部机构,分别承办侦查。
审查逮捕。
审查起诉等业务。
1、控告申诉检察处岗位职责:举报中心承办受理、接待报案、控告和举报,承受犯罪人的自首;受理不服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埔、不起诉、撤销案件及其他处理决定的申诉;受理不服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受理人民检察院负有赔偿义务的刑事赔偿案件等工作2、反贪脏贿赂局岗位职责:承办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贪脏、贿赂、等职务犯罪进行立案侦查等工作。
3、渎职侵权检察局岗位职责:承办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暴力取证、破坏选举等犯罪进行立案侦查等工作。
1、指导基层院查办渎职侵权案件;2、组织并查办渎职侵权案件侦查协作。
4、负责渎职侵权案件的侦查协工作;4、侦查监视处岗位职责:承办对公安机关。
纪检岗位职责说明书

纪检岗位职责说明书一、岗位背景纪检是党和国家的重要职能部门,负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为了确保纪检工作的有效开展,纪检系统需要规范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
二、基本职责1. 贯彻执行党的纪律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2. 调查研究,发现职务违法、职务犯罪等问题线索,及时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
3. 监督党员干部遵守纪律,发现违纪问题立即启动调查程序。
4. 加强与党的组织关系部门的协调沟通,保障党的组织纪律的执行。
5. 针对重大案件、重要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和内部审查。
三、具体职责1. 统一纪检部门的工作思路和方向,提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安排。
2. 深入了解工作对象的相关情况和人员关系,掌握案件调查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3. 对违反党纪国法的案件,启动调查并制定详细调查方案。
4. 开展案件调查,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并及时报告上级纪检机关。
5. 配合党的组织纪律的执行,参与与重要干部的座谈和谈话。
6. 组织开展对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问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
四、工作要求1. 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感,能够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纪律和政策。
2. 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思考和快速决策。
3.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与组织内外相关部门有效配合。
4. 具备严密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对工作细节要求严格。
5. 具备较高的调查研究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能准确把握问题的关键点。
五、工作成果1. 充分发挥纪检部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作用,维护党的纪律和形象。
2. 提升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法纪观念,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3. 及时发现和处理职务违法、职务犯罪等问题,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4. 为党的中央决策部署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持,确保党的事业的顺利进行。
六、总结纪检岗位职责的明确和规范,对纪检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纪检部门需要严格按照职责要求,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水平,以更好地履行职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职务犯罪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2022年,我单位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2022年度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1)成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组织协调。
(2)制定《2022年度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3)建立健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制度,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2.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廉洁意识(1)开展廉政教育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解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提高干部职工的廉洁意识。
(2)组织观看职务犯罪警示教育片,以案为鉴,警钟长鸣。
(3)开展廉洁文化建设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3. 加强制度建设,堵塞管理漏洞(1)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规范权力运行。
(2)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3)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排查廉政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
4. 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1)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日常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纪违法行为。
(2)对发现的职务犯罪线索,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调查处理。
(3)对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5. 推进制度建设,深化源头治理(1)开展制度建设调研,找出制度漏洞,提出改进建议。
(2)修订完善相关制度,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
(3)加强对制度的执行监督,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三、工作成效1. 职务犯罪案件数量明显下降,未发生重大职务犯罪案件。
2. 干部职工廉洁意识显著提高,违纪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3. 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管理漏洞得到有效堵塞。
4. 社会舆论对我单位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四、存在问题1. 部分干部职工廉洁意识仍需加强,存在侥幸心理。
2. 制度执行力度不够,个别制度落实不到位。
3.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力量薄弱,专业人才不足。
公司职员常见的几种职务犯罪

公司、企业职员常见的几种职务犯罪形式(一)职务侵占罪: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该罪的表现形式:首先,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本单位财物”不仅指本单位“所有”的财物,而且还指本单位“持有”的财物。
包括:⑴、已经在本单位的占有、管理之下并为本单位所有的财物。
⑵、本单位虽尚未占有、支配但属于本单位所有的债权。
⑶、本单位依照法律规定和契约约定临时管理、使用或运输的他人财物,如仓库内代他人保管的货物。
从物的性质上看,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如电力、热能、煤气、天然气等。
其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行为人利用自己在本单位职务上所具有的主管、管理或者经手本单位财物的便利。
“主管权”,是指对本单位财物的调拨、安排、使用等具有决定性的支配权,一般都是在单位中担任一定的管理职务,如部门经理、科室主任等。
“管理权”,是指直接保管、使用、处理本单位的财物拥有的一定的支配权的人员,如仓库保管员、会计、出纳等。
“经手权”,是指本身并不负责对本公司财物的管理,但因为工作需要,对本单位财物有领取、使用或报销等职权,如企业中的业务员、采购员等。
追诉标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八十四条[职务侵占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量刑标准: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数额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侵占公司、企业财物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侵占公司、企业财物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反贪干警岗位职责及廉政风险[1]
![反贪干警岗位职责及廉政风险[1]](https://img.taocdn.com/s3/m/5035c3eaff00bed5b8f31ddb.png)
反贪干警岗位职责及廉政风险[1]反贪干警岗位职责及廉政风险[1]中层干部廉政风险识别要素及防控措施一览表部门反贪局侦查一、二处职务处长(副处长)1.主持和领导本部门全面工作;对本部门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廉政建设和日常管理等事项负全面责任。
2.组织制定本部门各项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
3.指挥、协调本部门人员完成上级交办和本院管辖的职务犯罪案件的初查及立案侦查等工作;必要时直接承办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4.审核、监督本部门办案人员承办的初查、立案、侦查终结的案件;对本部门的办案安全防范工作负责。
5.组织本部门开展业务学习、调研、岗位技能培训等工作。
6.负责协调本部门与院内相关处室、上级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之间的业务工作关系。
7.按照本部门考核标准及本岗位任期目标,履行各项义务和职责。
8.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
1.模范遵守和执行各项党风廉政建设规定,对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责。
2.组织本部门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文件要求和规定。
3.对本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廉政教育,并对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监督。
4.随时掌握本部门每名干警的思想动态,适时进行廉政谈话,发现问题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做到防微杜渐。
5.对本部门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不隐瞒,积极支持和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干警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
岗位职责廉政职责风险类别思想道德风险风险点1.放松政治理论学习,出现政治素养不高、理论水平降低、理想信念动摇等问题。
2.放松组织纪律教育,出现思想散漫,不服从组织管理、执行上级指示不力、不能较好地执行组织纪律等问题。
3.放松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出现检察职业道德失范,漠视群众,执法不文明等问题。
1.上下级观念不强,出现不执行上级依法做出的决定;对本院及上级相关部门的重要工作部署、重大决策组织协调不力,导致贻误工作。
2.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出现独断专行或者软弱放任;失职渎职、不作为或者滥用职权乱作为,玩忽职守,贻误工作。
严重违纪违法和职务犯罪的认识体会

严重违纪违法和职务犯罪的认识体会说到“严重违纪违法”和“职务犯罪”,大家一听可能就会觉得有点沉重,甚至有些远离自己。
你想啊,这种事儿一般都是新闻里看的,离咱的生活似乎都挺远的。
但实际上,这些事情离咱每个人都不远。
今天就来聊聊这两件事,说不定你听完以后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感悟。
先说说“严重违纪违法”吧,咱们平时常听到这个词,觉得它好像跟那些大人物、官员才有关系。
可实际上,很多时候,它也跟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就拿咱普通人来说,如果你做了什么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哪怕是小事,也算是违纪违法了。
比如你在工作中做假账,或者拿了公家的东西当私货,这些都能算作是“违纪违法”。
但问题并不在于事情本身有多大,而在于它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有多大。
你以为偷点东西没人知道,结果一发现,整个部门的信誉都垮了。
你以为做点小聪明没关系,结果却引来了不可收拾的麻烦。
这不,明明是小小的举动,结果却让自己和别人都陷入了“泥潭”。
说白了,这就像是吃了一个看似无害的糖果,结果糖果里藏了毒。
再来说说“职务犯罪”,这是一个更沉重的词。
通常大家听到“职务犯罪”,脑袋里想到的都是那些拿着公权力的人,像领导、官员啥的。
没错,职务犯罪确实经常出现在这些人身上。
但换个角度想,职务犯罪其实就像是一场权力的失控。
你在工作岗位上有了自己的职责,有了手中的权力。
如果你滥用这些权力,做出了违法的事儿,那就属于“职务犯罪”了。
你看,咱身边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明明是为别人服务的岗位,却变成了自己发财的工具,甚至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这种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可能一不小心就走上了歧途。
你想想,如果有一个部门领导,他本来是该公正无私的,但他却暗中勾结别人,收了贿赂,这就是典型的职务犯罪。
你说这事儿不重吗?这不仅仅是背叛了自己的职责,还把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抛到了九霄云外。
不过,事情并不止这些。
如果你觉得职务犯罪只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才会犯,那就大错特错了。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因为一时的贪欲、私心,做出了错事。
职务犯罪

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尚待完善
少数基层领导对干部职务违纪违法导致的各种问题认识模糊,加之受“难免论”、“难管论”的影响,行动上自然对干部失察、失管、失控。对违纪违法干部无原则地加以袒护和纵容。领导干部的一岗双责制度,明确规定既要抓业务也要抓队伍建设,但少数领导往往只顾压任务定指标,忽视讲纪律,提要求;只注重完成工作任务指标数字,不检查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不检查制度规定的落实情况。因此,工作上满足于一般化的部署要求,缺少深入检查;对违纪违法干部姑息迁就,缺乏严肃批评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停留在表层,缺乏渗透到每个环节的具体措施。尤其是不能有效地启动预防机制,处理上又失之于宽。监督制约机制松懈,制度流于形式。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都普遍制定了相应的预防职务犯罪的规定、纪律、制度、办法等,但在具体落实上,却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起到干部之间相互监督,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
民警在打击侵犯公职人员职务犯罪中的角色与职责

民警在打击侵犯公职人员职务犯罪中的角色与职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职务犯罪成为了公安机关亟需重点打击的犯罪类型之一。
在这一过程中,民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肩负着一系列职责。
本文将探讨民警在打击侵犯公职人员职务犯罪中的角色与职责。
一、调查取证作为打击职务犯罪的关键一环,对犯罪行为进行调查取证是民警的首要任务。
民警需要收集相关证据,通过合法手段获取和固定证据,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例如,当接到举报或发现可疑线索后,民警将积极展开调查工作,采取各种方法搜集涉案人员的资料和现场证据,以确保后续侦破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民警需严格按照法律程序,确保取证过程合法合规。
合理运用取证技术和手段,妥善保管证据,以确保证据链的完整性和可信度。
二、职务识别和预防民警在打击侵犯公职人员职务犯罪中,还扮演着职务识别和预防的角色。
通过对职权边界的明确界定和职务权限的合理分配,民警将不容易受到职务犯罪的侵害。
因此,民警需要深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不同岗位的职务权限,有效预防和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
此外,民警还要做好对公职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只有通过加强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三、犯罪嫌疑人的侦查与抓捕民警在打击侵犯公职人员职务犯罪中,还需要对涉案人员进行侦查与抓捕工作。
侦查工作包括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调查、运动轨迹追踪等,而抓捕工作则包括对犯罪嫌疑人的定位、追捕和抓捕行动。
在侦查与抓捕过程中,民警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确保行动的合法性和威慑力。
合理规划行动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同时确保行动的迅速和有效。
四、案件侦破和维权民警在侵犯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案件侦破中起着关键作用。
侦破案件需要民警全面分析案情,核实涉案人员的身份和相关证据,最终确立犯罪事实和相应的责任。
同时,民警还需要与检察机关和法院紧密合作,确保案件的侦破和司法审判的质量和效果。
防范与打击职务犯罪管理制度

防范与打击职务犯罪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全部员工,包含管理人员、职员和临时工,旨在规范和加强对职务犯罪的防范、打击和处理。
第二条目的和原则1.目的:确保公司内部组织体系的健康发展,防备和打击职务犯罪,保护公司利益和员工权益。
2.原则:–法治原则:遵从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依法办事;–公平原则:公正、公平、公开地进行管理和惩罚;–防备为主原则:重视防备,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打击为辅原则:鼓舞员工乐观举报,发现职务犯罪线索;–原则上隐藏进行:敬重个人隐私,防止造成非必需的损害;–从重从快处理原则:对职务犯罪行为一经发现,将依法快速处理。
第二章职务犯罪行为范围和分类第三条职务犯罪范围本规章制度中的职务犯罪行为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1. 贪污:指员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据为己有公司财物。
2. 贿赂:指员工为谋取利益,自动或被动接受或索取他人财物、礼品、宴请、旅游等非法利益。
3. 内部欺诈:指员工滥用职权,通过捏造虚假事实、伪造文件等手段,对公司和他人实施欺诈行为。
4. 虚报销售:指员工有意虚报销售额,以牟取不正当利益。
5. 利用职务便利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指员工在职务范围内利用便利条件进行非法活动,如洗钱、私运等。
6. 其他与职务相关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四条职务犯罪行为分类依据犯罪性质和严重程度的不同,职务犯罪行为可分为细小、一般和重点三类: 1. 细小职务犯罪行为:指对公司财务、资源等细小损失的犯罪行为。
2. 一般职务犯罪行为:指对公司财务、资源等一般程度损失的犯罪行为。
3. 重点职务犯罪行为:指对公司财务、资源等严重损失的犯罪行为,或者涉及重点社会影响的犯罪行为。
第三章风险防范和管理机制第五条信息收集和风险评估1.公司将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机制,收集公司内外的相关信息,进行风险预警、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
2.公司负责人将定期召开会议,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讨论和决策,并订立相应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岗位职责)职务犯罪职务犯罪作为壹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伴随着阶级、国家、职务、法的产生而出现的,它为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所不容,他们均以法的形式将之固定下来,以法的手段惩治之,遏制之,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江山社稷的稳固。
我国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职务犯罪依然存于,人民痛恨职务犯罪,要求惩治职务犯罪,消灭职务犯罪,以维护自已的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现代意义的职务犯罪分广义和狭义俩种,广义讲是指有职务的人利用职务进行的犯罪,狭义讲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滥用职权,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依照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的总称。
这里仅从狭义上的职务犯罪谈起。
壹、职务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首要基本特征,也是其本质特征,职务犯罪自然也不例外,其也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但职务犯罪由于其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具有壹定职务、掌握壹定权力而表现出其比壹般犯罪更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更大的显著特征。
具体表现为:㈠危害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职务意味着责任,意味着管理,其对象涉及人数多,涉及面宽,如果职务行为人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或滥用职权,就会损害多数人生命财产的安全。
如有关主管领导或工程管理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按有关规定履行职责,或徇私舞弊、贪污受贿,就会造成工程质量劣,豆腐渣工程等问题的发生,从而导致工程不能用,甚至倒塌造成人员伤亡等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严重受损情况的发生,四川虹桥倒塌等壹系列类似事件便是明证。
㈡造成公共财产的大量流失贪污、挪用等职务犯罪严重违反国家的财经纪律及有关法律法规,往往造成公共财产的大量流失,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因为贪污、挪用行为人往往掌握有壹定职权,掌握着数额较大的公共财产管理权、使用权等,如果他们私心严重,利欲熏心,就会不择手段违法违纪,侵吞、动用公款,就会造成大量公共财产的流失,就会造成比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行为更为严重的公共财产损失。
㈢腐蚀国家的肌体,危害国家的长治久安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不仅严重腐蚀国家肌体和人们的灵魂,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降低国家和政府的声誉,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且直接危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削弱国家的职能。
同时,职务犯罪仍必然阻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干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的贯彻和实施,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统壹和尊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危害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职务犯罪作为壹种社会历史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归纳起来,其产生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俩种。
㈠内因内因,即职务行为人自身的因素,包括职务行为人的素质、修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
能够说,职务行为人的素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决定了职务犯罪发生的内于可能性。
很容易理解,如果职务行为人思想觉悟不高,素养差,追求享乐,贪图名利,则其利用职务或因为职务而犯罪的可能性是随时随地均会有的;同样,如果职务行为人思想觉悟高,素养好,壹切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则其利用职务或因为职务而犯罪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另外,我国目前,公民尤其是国家工作人员法律素质不高、不懂法也是职务犯罪产生的重要因素。
以行贿和受贿罪为例,行贿人为办成事,往往认为给受贿人财物是正当的,理所当然的,符合情理的;而受贿人为他人办成事以后,索要或收受他人财物,往往也认为正常,属礼尚往来。
再以挪用公款罪为例,挪用人往往认为“借”公款用几天,随后就仍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事,等等。
犯了罪仍不知道,反而认为正常,这就是法律素质不高,不懂法的具体体现。
㈡外因外因,即引发职务犯罪的外部因素。
职务犯罪作为壹种社会历史现象,其种类繁多,形式各异。
引发职务犯罪的外部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⒈不良社会风气。
时下,求人办事,请客送礼、塞红包已成社会普遍现象,无论小事、大事,公事、私事,合法之事、不合法之事等等,要想办成,大均得出点儿“血”。
其实,这是壹种极不正常的社会风气,能够说,大家均深恶痛绝,因为我们大家均有求人办事的时候。
于此,我们且不去追这种不良社会风气,源于何时,缘于何因,但论其实质。
言及实质,或许会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中国人重情义,礼尚往来思想的具体体现。
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犯了逻辑上偷换概念的错误,是走到了偷换概念的误区,或者说是犯了凡事壹概而论的错误。
不错,重情义,礼尚往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它应是于壹定范围内起作用的,如亲戚朋友之间,私人关系之间等等,而对于公务、职务行为来说就不能再以重情义,礼尚往来去行事了,否则,对于受益人来说是投桃报李思想于作怪,对于职务行为人来说是个人官本位思想于作祟,这俩种思想均是前述不良社会风气的具体体现,是权钱交界的具体体现。
从法律上讲,于这俩种思想支配下,必然导致行贿和受贿行为的发生。
⒉国家公职人员收入普遍不高。
目前,受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国家工作人员的收入普遍不高,而社会上先富起来的壹部分人则收入偏高或很高,且有时出手大方,这种情况往往导致国家工作人员心理失衡,或利用职权贪污受贿、徇私枉法,或应付工作,失职渎职。
⒊规章制度和监督管理因素。
规章制度对于规范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引导其正确履行职权具有重要作用;监督管理对于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减少各种职务犯罪产生的机会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疏于或不到位的监督管理很容易导致职务犯罪的发生。
如平时我们所说“小金库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温床”,其中的“小金库”实质上就是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督管理的产物,它也是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督管理的壹个重要载体。
⒋执法因素。
反腐败这么多年了,腐败不止,惩治职务犯罪这么多年了,职务犯罪时有发生,原因何于?笔者认为除了上述因素以外,执法更是其中壹关键因素。
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于壹定程度上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职务犯罪分子更是如此,他们往往认为,凭借其构筑的关系网,犯了罪即使被发现也能摆平而逍遥法外。
这是目前很多职务犯罪分子敢于顶风作案,大肆敛财,失职渎职的心理基础,于这壹心理基础支配下,他们敢于以身试法,敢于肆无忌惮。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遏制职务犯罪的有效举措,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则是助长职务犯罪的催化剂。
三、职务犯罪预防对策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打击是治标之举,预防才是治本之策。
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任何事物均是于内因和外因的交互作用下发展变化的,职务犯罪作为壹种社会现象自然也不例外。
预防职务犯罪自然就要从其产生的内因和外因谈起。
㈠优化、强化内因。
前面谈到,职务行为人的素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决定了职务犯罪发生的内于可能性。
由引能够见出,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从内因方面只有不断优化、强化职务行为人的素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职务行为人具有良好的素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不想为职务犯罪,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具体来说:⒈运用正面课件开展宣传教育。
人的好恶、善恶是受后天的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如果我们及早注重宣传教育,从娃娃抓起,使壹个人生下来就受到好的教育,而远离不良习俗、不良环境,则这个人就会向着善的方向发展,就会向着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同样,如果我们注重宣传教育,于实际工作中,通过树立正面典型,大力宣传真善美,不断强化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以形成强大的正面宣传教育阵地,逐步祛除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良思想于壹个人头脑中的份量,则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会于人的头脑中逐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⒉运用反面课件开展宣传教育。
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注意运用正面课件宣传教育以树立人,又要注重运用反面课件宣传教育以改变人。
社会生活中,很多人没有为职务犯罪,且不是其不想为职务犯罪,而是不敢为或不能为职务犯罪,这壹部分人能够称之为不稳定分子,其思想随意性很大,犯罪的可能性也很大。
所以,对这壹部分人我们应通过大量的反面课件,教育之,改变之,改变他们的思想,使他们由不敢为不能为、职务犯罪转向不想为职务犯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而加入不想为职务犯罪群体。
㈡劣化、弱化外因。
外因是引发职务犯罪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称。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且影响和促进内因异化。
可见,预防职务犯罪除了优化、强化内因以外,仍应劣化、弱化外因,消除引发职务犯罪的外部因素。
下面笔者从社会风气、规章制度、监督管理及执法环境等方面谈点个人见法。
1、净化社会风气。
前面谈到,大家均对“求人办事,请客送礼”等不良社会风气深恶痛绝。
净化社会风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它涉及到干部教育监督管理制度、干部人事制度、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制度等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是壹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国家的直接参和,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制度等措施从宏观上加强规范和引导,更需要每个公民、各个单位、部门的直接参和,从我做起,从本单位做起,从小事做起。
就后者具体来讲,依法照章办事,消除单位、个人为谋非法、违章之利益而走后门、拉关系的非分之想;守法照章行事,消除非法、非分之想,不给有关单位、个人开后门,得好处提供条件。
如上述所说去做,那么,上述不良社会风气定能于不远的将来得到遏制,减少,消失。
当然,万事万物均有其特殊性和不完备性,我们不可能制定出绝对完备的法律、法规制度,更不可能人人均依法照章办事、守法照章行事,所以,净化社会风气只能是相对的,它是壹个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和和努力,它又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境界,需要你我去实践,身体力行。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狠抓监督管理。
这是的“规章制度”既包括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制定的部门、行业规章制度,也包括某个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监督管理”既包括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也包括单位内部的监督管理。
实际生活中,很多职务犯罪和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有关。
规范、科学的工作程序和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可使职务行为人不敢、不能为职务犯罪,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职务犯罪的发生。
所以,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加强对各行各业,包括本单位工作特点、规律的调查研究,且注意加强对各种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规律的调查研究,为制定科学、完备的规章制度提供有效依据。
再科学、完备的规章制度,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就得不到执行、落不到实处,而使之成为壹纸空文,所以,我们仍应狠抓监督管理,使各项规章制度得以执行,落到实处,发挥规章制度的效用,预防和减少因监督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职务犯罪。
3、优化执法环境。
执法环境不好是诱发职务犯罪的重要外因。
执法环境不好表现为领导干预、说情、执法执纪机关不严格依法依纪办事等,优化执法环境就要从排除之上几个方面情况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