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刘勰和钟嵘的楚辞观(一)

合集下载

《文心雕龙》视域中的《楚辞》

《文心雕龙》视域中的《楚辞》

从 中可 以看 出 , 刘勰认为《 楚辞》 是文章“ 从质 及
讹” 的转折点 , 《 楚 辞》 之前 的文章作 品“ 序 志述 时 , 其揆一也 ” , 原 则都 是 一致 的。楚 以后 则 “ 从 质及 讹, 弥近弥澹 ” , 变化 的原 因是 “ 竞 今 疏古 , 风 末气
衰也 ” 。
刘勰在《 文心雕龙 ・ 序志》 中写道 : “ 盖《 文心》
之作也 , 本乎道 , 师乎圣 , 体乎 经 , 酌乎纬, 变乎 骚 , 文之枢 纽 , 亦云极矣。 ” [ 1 ] 1 9 2 4 《 辨骚》 篇又云: “自
质, 虞、 夏质 而辨 , 商、 周 丽而雅 , 楚、 汉侈 而艳 , 魏、
黄 文 彬
(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 广西 桂林 5 4 1 0 0 6 )
摘要 : 《 文心雕龙 ・ 通 变》 篇认 为《 楚辞》 是文章“ 从质及讹” 的转折点 , 希望通过“ 宗经诰” 与“ 变乎骚 ” , 达到文 章“ 通” 与“ 变” 的 平衡 。在 这一 大背 景下 , 刘勰 将《 楚辞》 列入 “ 文之 枢 纽” , 并在 《 辨 骚》 篇 中提 出了“ 倚 经驭骚 , 酌奇存 真 , 玩华保 实” 的 写作 原 则 , 把“ 文” 之 变纳 入 可 以指 导 的 范 围 内, 《 辨骚》 篇 的 宗 旨就是 指 导人 们 如何 ‘ 驱辞 力 ” 和“ 穷文致 ” 的。 这 一写作 原则 与“ 正 言体 要 , 恶乎 异端 ” 的思 想 密切相 关。 《 风 骨》 篇 与《 定 势》 篇 还
第1 4卷 第 1 1期
Vo 1 . 1 4,N 0 1 l
宜 宾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Yi b i n Un l v e r s i t y

试论刘勰和钟嵘的楚辞观

试论刘勰和钟嵘的楚辞观

【论文关键词】刘勰钟嵘楚辞观审美超越【论文摘要】屈原及其开创的楚辞,在中国历史、文学史上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获得重大发展,产生了像《文心雕龙》这样“体大而虑周”和《诗品》这样“思深而意远”的不朽巨著,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独特的传统。

而这两部巨著都涉及到对楚辞的评论,他们是如何评论的?本文试从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和钟嵘《诗品》中涉及楚辞作品及作家之处入手,再结合审美活动中审美体验艺术,分析刘勰的楚辞观和钟嵘的楚辞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和审美取向。

屈原及其开创的楚辞,在中国历史、文学史上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而楚辞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感情、想象的丰富、语言的华美及表现形式的自然等。

钟嵘和刘勰都重视《楚辞》,并形成各自的楚辞观,表现在他们都强调诗歌抒发真情、怨情,都重视诗歌语言的华美和诗歌表现的“自然美”。

此外,还表现在推论诗歌取法对象时《诗》《骚》并提,强调诗人创作时应兼取《诗》《骚》两者之长等。

他们重视《楚辞》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的诗歌本质观相同,又都受儒、道两家影响,另外是受时代因素的影响,在继承传统之同时又有所突破。

一、刘勰的楚辞观。

通过刘勰生平身世的了解和对《文心雕龙·辨骚》文本的解读,我们了解到刘勰的楚辞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肯定屈原的思想人格,认同屈原作品的艺术方式。

1、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无不崇拜地说“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欲起,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前后,纷飞辞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他以这样诗意的笔调赞美了屈原,赞美了楚辞。

在刘勰看来,屈原是完美的,他不但“固已轩翥诗人前后,纷飞辞家之前”,而且“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2、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进行具体分析,不同于汉代班固、王逸等人的评价,他指出楚辞“同于《风》、《雅》”之处:“典诰之体”、“归讽之旨”、“比兴之义”及“忠怨之辞”四个方面。

论刘勰对《楚辞》之探析

论刘勰对《楚辞》之探析

论刘勰对《楚辞》之探析乔晓慧【摘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多次论及《楚辞》,不仅列《辨骚》于总论,而且对其"取熔经意"的传承、"自铸伟词"的创新特点加以分析,呈现出主客观相统一的文学批评意识.刘勰认为,《楚辞》的创作固然与经典有异,但在朗丽耀艳的辞力之下,不掩其哀志伤情的雅正之理.刘勰在充分肯定《楚辞》文学源头地位的同时,针对齐梁时期讹滥的文风,提出要顺美匡恶、拯救流弊的创作本意.%For many times,LIU Xie referred Chu Ci in his works The Literary Mind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Not only did he list Bian Sao in the pandects, but also he analyzed its heritage of "absorbing the molten classic significance" and the innov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creating the most beautiful language" to show the unity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sciousness of literary criticism.LIU Xie believed that the creation of Chu Ci was admittedly different with the classic.However, his elegant doctrine under the sad ambition and sorrowful sentiment can not be covered by gorgeous and brilliant language.With regard to the abusive style of writings in the Qi and Liang period and, while fully conforming the literature source status of Chu Ci, LIU Xie proposed the creative intention of advocating the beauty, eradicating the evils and critically saving the faults.【期刊名称】《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2)003【总页数】4页(P57-60)【关键词】刘勰;楚辞观;取熔经意;卓烁异采;博徒英杰【作者】乔晓慧【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223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以穷源溯流的方法考镜历代文学的发展,在表述其文学思想的同时,对齐梁文风有所批评,以期达到顺美匡恶、拯救流弊的创作目的。

论述类文本《钟嵘诗品论赋比兴》阅读练习及答案(内蒙古赤峰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

论述类文本《钟嵘诗品论赋比兴》阅读练习及答案(内蒙古赤峰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

内蒙古赤峰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钟嵘《诗品序》论五言诗创作时指出:“故诗有六义焉,一曰兴,二白比,三曰赋。

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六义”说源出汉代《毛诗大序》,其云:“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比较来看,钟嵘更重视“比”“兴”,特别是“兴”,把“兴”置于首位加以特别强调,并直接从“文已尽而意有余”的审美效果上进行解释,这种处理方式颇耐人寻味,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钟嵘以“兴”居首,是强调其所带来的“文已尽而意有余”的审美效果。

对“赋”“比”“兴”这三种诗歌表现手法,钟嵘其实并非厚此薄彼,只是要求对三者“酌而用之”。

就当时五言诗写作情况来看,“赋”的手法是不可或缺、最为重要的。

《诗品序》云:“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

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钟嵘把五言诗与四言诗比较,认为五言诗的表达功能更强,而五言诗之所以能做到指事造形,穷情写物的“详切”贵在“赋”手法的运用。

但是,由此也会带来问题,如果诗歌纯用“赋”的手法,则会言尽意尽,言外无意,缺少令人回味的审美感受。

其次,“兴”更能体现诗歌吟咏情性的本质。

汉魏以来,抒情言志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倾向;诗歌的言情本质,也成为陆机、刘勰、钟嵘等批评家之共识。

钟嵘基于汉魏以来诗歌创作的实际,对诗歌的抒情本质有深切的体察。

相对于之前的有关论述,钟嵘对吟咏情性的诗学观点表述得更为充分。

他在《诗品序》开头就指出创作冲动的发生就是情感表达的需要:“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其三,“兴”有助于纠正刘宋以来“文贵形似”的弊病。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指出刘宋以来的诗歌,“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情必极貌以写物”;《文心雕龙·物色》进一步指出:“近代以来,文贵形似。

名校古代文学历年考博试题

名校古代文学历年考博试题

北大2003古代文学博士生招考魏晋隋唐方向试题【魏晋隋唐五代文学】:1、比拟三曹诗风的异同2、论述中唐文学风气与社会文化思潮的关系3、论述近体诗确实立及其对唐代诗歌的影响【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古代文论】一、简答:1、察举与科举2、?录鬼簿?与?南词叙录?3、宋元话本二、论述:1、论述封建制与郡县制2、试述?左传?的文学成就及其地位和影响3、举例说明常州词派的理论及其创作实践情况北大2004古代文学博士生招考魏晋隋唐方向试题【魏晋隋唐五代文学】:1、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辨析与总集编纂。

2、评价西晋诗歌及其在中古诗史上的地位。

3、论述唐代散文开展的过程及其与骈文的消长。

4、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有“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试详论之。

【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古代文论】一,名词解释。

5%*51战国楚竹简〔上海博物馆藏〕2?3今文经学4?乐府诗集?5?四声猿?二,论述题。

25%*31严羽诗论产生的背景及其得失。

2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主要矛盾。

3?聊斋?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文言小说史上的地位。

北京大学2005年博士招考魏晋隋唐五代方向试题【魏晋隋唐五代文学】一、简释题〔每题4分、共20分〕1、?拾遗记?2、?白氏长庆集?3、敦煌曲子词4、梁鼓角横吹曲5、连珠体二、诗歌评注,注释划线词句(括号中内容〕并对诗歌做简评,二选一〔20分〕1、谢灵运?过白岸亭?拂衣遵沙垣。

缓步入蓬屋。

近涧涓密石。

远山映疏木。

空翠难(强名)。

渔钓易为曲。

援萝临青崖。

春心自相属。

(交交止栩黄。

呦呦食萍鹿。

伤彼人百哀。

嘉尔承筐乐。

)荣悴迭去来。

穷通成休戚。

未假设长疏散。

万事恒(抱朴)。

2、刘禹锡?松滋渡望峡中?三、论述题〔每题30分〕1、试论南朝以萧纲为首的诗人集团的创作活动。

2、试论李贺的诗歌创作/艺术特色及其艺术渊源。

中国古代文学(B)(1)形成性考核任务三

中国古代文学(B)(1)形成性考核任务三

中国古代文学(B)(1)形成性考核任务三魏晋南北朝文学本次形考任务按百分制计,实际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2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曹丕所作的《__燕歌行___》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_七言诗_____,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钟嵘在《___诗品___》中评价曹植的诗为“___骨气奇高__,词采华茂”。

3.魏晋南北朝诗歌以建安时期的创作最为辉煌,其中代表作家是三曹、__七子__和女诗人__蔡琰__。

4.王粲的代表作是《___七哀诗__》三首,尤以第一首最为著名,其中有“出门无所见,__白骨弊平厚__”的诗句。

5.阮籍的《__咏怀诗_》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____政治抒情组诗__的先河。

6.太康诗风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其中___陆机__被钟嵘奉为“_太康之英_”,但在艺术上却缺乏独创性。

7.长篇叙事诗《__木兰诗__》与《___孔雀东南飞__》并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8.讲究___声律_和对偶的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的永明年间,故又称“___永明体___”。

9.与谢眺并称为“大小谢”的晋宋之交的诗人___谢灵运_,其山水诗《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__园柳变鸣禽___”被历代诗人所赞赏。

10.有“元嘉三大家”之称的是谢灵运、__颜延之__和___鲍照___。

11.北朝文学,在散文领域出现了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__洛阳珈蓝记___》和颜之推《__颜氏家训____》的名作。

1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可分为以《___搜神记__》为代表的志怪小说和以《__世说新语__》为代表的轶事小说两类。

13.__刘义庆__(作者)《世说新语》以魏晋知识分子为主要记载对象,尤偏重隽言逸行,以为当时文人之谈资,并供当时文人仿效,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称之为“___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诡奇__”。

14.南北朝文学批评代表作有曹丕的《__典论.论文__》、陆机的《文赋》、刘勰的《__文心雕龙__》和钟嵘的《诗品》。

试析刘勰对_楚辞_的矛盾评价

试析刘勰对_楚辞_的矛盾评价

试析刘勰对《楚辞》的矛盾评价李定广赵厚均(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摘要:本文认为刘勰对《楚辞》的评价确实存在深刻的矛盾,并从他对《楚辞》的总体定位和具体评价两个方面分析了矛盾所在,进而解剖了矛盾的实质是“经典性与文学性的矛盾”、“复古性与新变性的矛盾”,这些矛盾关涉到刘勰理论体系的全局,使他的理论体系表现为精华和糟粕相互缠结的形态。

关键词:刘勰;楚辞;矛盾评价;经典性与文学性;复古性与新变性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刘勰对《楚辞》的评价到底存不存在矛盾?矛盾具体在哪里?矛盾的实质是什么?不少研究者只看到刘勰的热烈赞词、回避贬抑否定之语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成是作者的局限,不影响大局;也有一些研究者看到刘勰抑骚的一面,干脆把刘勰当成和班固一样同属贬抑屈原的一类。

笔者认为,否定矛盾和夸大矛盾都是对刘勰的曲解和不公正。

本文试图就此问题作一点探讨。

在刘勰心目中,凡用文字写下来的东西都是“文”,都是“文章”。

!但经典例外,经典(即儒家的《五经》)是“自然之道”的体现,是圣人“明道”的产物,“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序志》)。

这样经典自然凌驾于一切文章之上,成为文章写作的最高典范,《宗经》篇称之为“文章奥府”。

《正纬》篇评纬书“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也是把经典与文章对立。

我们不妨认为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将其所论的文字作品视为两大层次:经典和文章。

我们知道,《文心》全书都是讨论文章写作的",刘勰认为,一切文章的写作都必须宗经,“宗经”是贯串《文心》全书的总原则。

对于《楚辞》(按刘勰主要指屈原作品),刘勰是将其看作“文章”而非“经典”的。

在《辨骚》一文中,他不同意淮南王刘安把《楚辞》说成兼《风》《雅》(属经典)之长,可与日月争光的意见,也不同意王逸、汉宣帝、扬雄等人将《楚辞》等同于经典的观点。

但他又认为,《楚辞》确不同于一般的“文章”,不仅因为《楚辞》的产生时代早于一般文章,即所谓“奋飞辞家之前”,更因为它是历代文章学习的榜样,“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试论刘勰的楚辞观

试论刘勰的楚辞观

骚》 瑰奇浪漫 的风格消解殆尽 , 但是与班 固认为《 离骚》 不合经义的态度不 同, 王ຫໍສະໝຸດ 试 图将《 离骚》 纳入儒家经典
体系, 为《 离骚》 的经学化作 了努力 。 其《 楚辞章句》 第一 次将《 离骚 》 称之为《 离 骚经》 , 并且对 屈原作 品作 出 了
“ 金相玉质 , 百世无 匹” 的评价 ; 同时 , 王逸对于屈原 的人
别 重视 和 充分揭 示楚辞 卓绝 的文 学成 就 、 价值 和奇特 魅 力, 这在 楚辞 学 史上 具有极其 重要 的意义 。
关键 词 : 刘勰 ; 《 辨骚》 ; 楚辞观 ; 宗经与新 变
中图分 类号 : I 2 2 2 .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1 一l 4 4 0 ( 2 0 1 5 ) 0 5 —0 0 4 5 —0 6
4 9
刘勰对此作 了这样 的概述 : “ 及 汉宣嗟叹 , 以为 皆合
为《 离骚》 是“ 依托 五经以立 意” 。 这种解释差不多将《 离
经术 ; 扬雄讽味 , 亦 言体 同《 诗・ 雅》 。 ” 扬 氏原文 已佚 ,
无从 考证 , 不过从刘勰的评论来看 , 他们仍然是 以儒 家的标准来评判楚辞的。 据《 汉书 ・ 扬雄传》 看来 , 扬雄
对屈原其人表示敬仰 , 但他又从君子 明哲保身和宿命
论的角度 出发 , 对屈原 自沉汨罗的行为表示不理解 .
所谓“ 君子得 时则大行 , 不得时则龙蛇 , 遇不遇命也 , 何必湛身哉 ! ” 回 这与后来班 固的立场 、 态度不尽一致 。
但对班 固的观点可能有所启发 。 班 固对于屈原其文其人作 出了矛盾的评价. 一方 面认为其文 与经传不合 , 然其 “ 文 辞丽雅 , 为词 赋之 宗, 虽非明哲 , 可谓妙才” 1 3 1 , 对其文学成就作 了蜻蜓点 水式 的肯定 ; 另一方面谓屈原其人“ 露才扬 己……忿 怼不容 , 沉江而死 , 亦贬絮狂狷景行之士” , 对屈 原露 才扬 已 、 怨怼沉江的行为给予严 厉批评 和否定 。 这就 和之前刘安完全赞美式的评价形成 了鲜明的对 比。 东

从刘勰到钟嵘-诗歌观念之变迁

从刘勰到钟嵘-诗歌观念之变迁

从刘勰到钟嵘-诗歌观念之变迁从刘勰到钟嵘-诗歌观念之变迁刘勰的诗歌主张见于他的《文心雕龙》一书中,钟嵘的诗歌主张见于他的《诗品》一文中。

他们生活的时代相隔不远,文论思想同属于南朝文论范畴,就诗歌方面的主张,大同而小异。

其具体的异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从诗的兴起来讲,在刘勰看来,是因为“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诗歌的产生在于时序的变替转换,景物的荣衰动静。

诗人有感于自然界的变幻,因而有感于心,“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钟嵘也强调自然界景物对引起诗兴的影响,“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但他比刘勰的思想又更进一步,同时也认为社会现象、现实生活也能令诗人诗兴勃发,也许这比自然景物的吸引力更大,更能获得诗人的亲睐,“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国,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从这里可以看出,钟嵘继承和发展并且极大丰富了刘勰的“物感说”。

虽然刘勰也论及诗歌要反映现代生活,但是没有钟嵘的具体、细致、系统。

从诗歌的功用方面来讲。

刘勰认为,“诗者,持也,持人性情。

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

从他的这一段话来看,刘勰认为诗歌可以抒发人的性情。

但是又有强调“性情”必须宗经,归于“无邪”,就是要做到儒家的“发乎情,止乎礼”。

重要的是,刘勰更强调诗歌的社会教化作用,“顺美匡恶,典来久矣”。

就是要突出诗歌的美刺作用,要尊重诗言志和讽谏的传统功效。

而钟嵘似乎更在乎诗歌抒发人性情的作用。

《诗品》开篇便讲“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

在抒发人们性情方面,他着重强调了抒发“群”和“怨”的情感,“负戈外戍,杀气雄边。

塞客衣单,孀闺泪尽。

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扬娥入宠,再盼倾国”,认为诗就是要表现被压迫,被损害的人们的痛苦生活。

同时,也这是这些现象,提供了诗歌蓬勃发展的土壤。

刘勰和萧统的楚辞观

刘勰和萧统的楚辞观

《楚辞》被后世文人们以各自的方式在不同的层面上加以接受,齐梁时期是《楚辞》研究史上重要的一环。

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文心雕龙》、《文选》这两部重要著作评价、选录《楚辞》情况的比较,总结出刘勰、萧统共同的楚辞观:突出其文体、重视其文采、推崇其神话象征表现方式和哀怨情致,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齐梁人文学意识的觉醒刘勰,萧统,楚辞观以屈原创作为主体的《楚辞》艺术,对后世影响巨大,继两汉模拟、研习《楚辞》的热潮之后,南朝的齐梁时代,又出现了刘勰的《文心雕龙》和萧统的《文选》,尽管这两部著作一为理论专著,一为作品选集,但二书在时间上较接近,《文心》成书于公元502年,《文选》编成于公元530年,对《楚辞》的认识有不少共同之处,今择加比较,以明刘勰、萧统文学思想之一端。

一、文体归属在《楚辞》的文体归属这一问题上,他们的观点是一致的,都专立“骚”体代指《楚辞》。

《文心》共50篇,20篇为文体专论,将文体分为骚、诗、乐府等21大类,第5五篇为《辨骚》。

其《序志》又云“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这说明此篇在其文论体系中属枢纽之文,处于关键、中心环节。

同时它又是一篇《楚辞》专论,通过分析《楚辞》来阐明文学观念,文中论及屈原、宋玉等作家作品,以“骚”代指独具艺术特色的《楚辞》。

刘勰在其他篇章中还谈及《楚辞》,其数不下40处,举凡涉及构思、文体、技巧等诸多方面,用了“骚体”、“骚文”、“诗骚”、“纬骚”、“风骚”等概念,偏重于突出《楚辞》的文体特征和情感色彩。

与刘勰论文叙笔不同,萧统则别裁众著,集古今之英华,编成《文选》。

萧统编集的原意在免却“览者之劳倦”,让“属辞之士”取以为则(《隋书·经籍志四》),而在其选文次篇、轻重去取中,自然要反映出自己的文学趣味和理论主张。

《文选》收秦以前至梁代的作家130人,作品666篇,分为赋、诗、骚等37体,“一体之中,选文定篇,皆自昔佳制”①。

最新刘勰和萧统的楚辞观-word文档

最新刘勰和萧统的楚辞观-word文档

刘勰和萧统的楚辞观《楚辞》被后世文人们以各自的方式在不同的层面上加以接受,齐梁时期是《楚辞》研究史上重要的一环。

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文心雕龙》、《文选》这两部重要著作评价、选录《楚辞》情况的比较,总结出刘勰、萧统共同的楚辞观:突出其文体、重视其文采、推崇其神话象征表现方式和哀怨情致,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齐梁人文学意识的觉醒刘勰,萧统,楚辞观以屈原创作为主体的《楚辞》艺术,对后世影响巨大,继两汉模拟、研习《楚辞》的热潮之后,南朝的齐梁时代,又出现了刘勰的《文心雕龙》和萧统的《文选》,尽管这两部著作一为理论专著,一为作品选集,但二书在时间上较接近,《文心》成书于公元502年,《文选》编成于公元530年,对《楚辞》的认识有不少共同之处,今择加比较,以明刘勰、萧统文学思想之一端。

一、文体归属在《楚辞》的文体归属这一问题上,他们的观点是一致的,都专立“骚”体代指《楚辞》。

《文心》共50篇,20篇为文体专论,将文体分为骚、诗、乐府等21大类,第5五篇为《辨骚》。

其《序志》又云“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这说明此篇在其文论体系中属枢纽之文,处于关键、中心环节。

同时它又是一篇《楚辞》专论,通过分析《楚辞》来阐明文学观念,文中论及屈原、宋玉等作家作品,以“骚”代指独具艺术特色的《楚辞》。

刘勰在其他篇章中还谈及《楚辞》,其数不下40处,举凡涉及构思、文体、技巧等诸多方面,用了“骚体”、“骚文”、“诗骚”、“纬骚”、“风骚”等概念,偏重于突出《楚辞》的文体特征和情感色彩。

与刘勰论文叙笔不同,萧统则别裁众著,集古今之英华,编成《文选》。

萧统编集的原意在免却“览者之劳倦”,让“属辞之士”取以为则(《隋书·经籍志四》),而在其选文次篇、轻重去取中,自然要反映出自己的文学趣味和理论主张。

《文选》收秦以前至梁代的作家130人,作品666篇,分为赋、诗、骚等37体,“一体之中,选文定篇,皆自昔佳制”①。

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

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

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反观刘勰、钟嵘言说风格的差异_82167 《文心雕龙》是一部卓越的文艺理论著作,其作者刘勰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言说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然而,与刘勰同时代的钟嵘,其言说风格却与刘勰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为理论基础,对刘勰和钟嵘的言说风格进行比较和分析。

首先,从总体上来看,刘勰的言说风格具有浓厚的儒家传统色彩,而钟嵘的言说风格则更偏向于道家思想。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强调文章的教化作用和社会价值,认为文章是“经纬区宇,澡虑视听”的工具,应该“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

这种儒家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刘勰的言说风格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注重文章的章法和结构,强调文字的准确性和表达力,以及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

相比之下,钟嵘的言说风格则更偏向于道家思想。

他在《诗品》中强调诗歌的个体性和自由性,认为诗歌是表达诗人内心情感和体验的一种方式,应该“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这种思想观念在钟嵘的言说风格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注重表达诗人的情感和体验,追求诗歌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以及对于诗歌艺术的自由探索和创新。

其次,从具体表现上来看,刘勰和钟嵘的言说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刘勰在言说中注重文章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他的语言严谨、规范,用词精准、表达力强。

例如在《文心雕龙》中,他对于文章的结构、章法、句式等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使得他的言说风格显得非常规范、严谨。

相比之下,钟嵘的言说风格则更加自由、随意。

他的语言自然、流畅,用词新颖、独特。

例如在《诗品》中,他对于诗歌的评价和分析往往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进行的,没有过多的限制和约束,显得非常自由、随意。

这种自由和随意的风格也使得他的言说具有更多的个人化和情感化的特点。

此外,刘勰和钟嵘的言说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还表现在他们对于题材和表现方式的选择上。

刘勰在论述文章时注重不同题材和表现方式的选择和运用,他认为文章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目的选择合适的题材和表现方式。

试论刘勰的楚辞观

试论刘勰的楚辞观

On Liu Xie's view of Chuci
作者: 季桂增
作者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西安市710119
出版物刊名: 职大学报
页码: 49-53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5期
主题词: 刘勰;《辨骚》;楚辞观;宗经与新变
摘要:刘勰在《辨骚》篇以宗经与新变的文学观为指导,集中而全面阐述了他的楚辞观.他首先批评汉人单纯"依经立义"的观点是"褒贬任声,抑扬过实",继而指出楚辞与儒家经典的"四同""四异",认为楚辞乃"《雅》《颂》之博徒,词赋之英杰",更着重从新变即创新的角度充分肯定楚辞巨大的文学成就,对屈原"自铸伟词"之创造性极尽推崇和赞赏,指出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是"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的一代奇文,把屈原和楚辞的文学史地位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顺便论及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强调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刘勰虽然没有摆脱宗经观念的束缚,但他能以一个文学评论家的眼光,独树一帜,别开生面,从文学发展创新的角度特别重视和充分揭示楚辞卓绝的文学成就、价值和奇特魅力,这在楚辞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刘勰与钟嵘文学史观之比较

刘勰与钟嵘文学史观之比较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刘勰与钟嵘文学史观之比较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20000401内容提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文论的成熟期。

曹丕、陆机、刘勰、钟嵘、沈约、萧子显、萧统等文论家、史学家和文章辑选家,不仅论文叙笔,摭拾利病,在文学创作、批评、鉴赏、辑选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命题,而且已开始注意到从历史的高度去观照、把握、研究文学的发生、发展。

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也是文学史观的自觉时代。

本文以这一时期最杰出的文论家刘勰、钟嵘为代表,对他们的文学史观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他们的文学思想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发生、发展及这一时期的文学风貌有一较深刻的认识。

f全文共三部分。

{一、文学发生观外物激荡人心而生情感,情感郁于内心就需要诗、乐、舞等文学艺术样式来抒泄表现,这是秦、汉儒家“物感人心”的文艺发生观。

在文学发生观上,刘勰继承了秦、汉儒家“物感人心”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刘勰的认识又有其独到深刻之处:宇宙万物都自然而有文采,文学艺术的发生也是自然丽然、顺理成章的,“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刘勰把文的外延推及到宇宙万物,是“道之文”。

“文”是“道”的体现或表现形式,“道”是“文”的实质和内容。

通过“文”就可以了解、掌握、阐明“道”,从而“文”具有认识、陶冶、教化的功用。

不过在刘勰看来,只有文、武、周公、孔子等圣人才能体认“道”并且用“衔华佩实”的经典表述出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1·而明道”,道、圣、文三位一体。

刘勰由论述文学的起源发生而归结到“宗经”,其主要目的是为救补南朝宋、齐文学讹滥新奇之弊建立理论根据的。

钟嵘在文学发生观上也持“物感人心”的观点,不过,他在外物之上增添了第一动因的“气”,是“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除此之外,钟嵘不仅和陆机、刘勰一样意识到四时物候对心灵的感荡,而且更把感荡心灵的外物拓展到嘉会离散、征戍高蹈等广阔的社会人生百态上,这在认识上无疑比陆机、刘勰前进了一步。

再论刘勰《楚辞》观

再论刘勰《楚辞》观

第29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11月 Vol. 29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7──────────收稿日期:2007-05-30作者简介:王承斌(1972-),男,安徽郎溪人,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 6 -再论刘勰《楚辞》观王承斌(南京大学 中文系,江苏 南京 210093)摘 要:“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前学界多认为刘勰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对《辨骚》一篇的认识有较大分歧,有人认为是完全肯定,有人认为是否定更多。

实际上刘勰对《楚辞》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他理想的文学创作模式是兼具《诗》《骚》二者之长。

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诗经》;《楚辞》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7)06-0006-04刘勰的《文心雕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界一般认为刘勰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宗经”,对其中《辨骚》一篇有种种不同看法。

张少康先生等人认为刘勰对《楚辞》是完全肯定的[1],王运熙先生等认为是否定多于肯定[2],王元化先生认为在这一点上刘勰存在矛盾之处[3]。

不管怎么说,《文心雕龙》对《楚辞》作出了高度评价,说它是“奇文郁起”①,是“辞赋之英杰”,此乃不争之事实。

(一)刘勰重视“经”,重视“风力”与“雅正”是事实,此不赘言,但“风力”与“雅正”不是他评诗的唯一标准,他同时也很重视《楚辞》表现出的特点:抒发真挚而强烈的感情、语言华美等。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骚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言志抒情”,而且多是抒悲怨之情。

刘勰看到了这一点,《辨骚》篇中说“每一顾而掩涕,叹君门之九重,忠怨之辞也”;“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

后来朱熹也说屈辞“尤愤懑而极悲哀,读之使人太息流涕而不能已”[4],吴讷《文章辨体》引祝氏语说“二十五篇之骚,无非发于情者”[5],王世贞曰“骚览之,须令人裴回循咀,且感且疑;再反之,沉吟歔欷;又再三复之,涕泪俱下,情事欲绝”[6]。

浅谈刘勰和钟嵘“比兴”观的不同

浅谈刘勰和钟嵘“比兴”观的不同

浅谈刘勰和钟嵘“比兴”观的不同刘勰《文心雕龙》撰成于南齐末年,比《文心雕龙》晚了十多年。

《文心雕龙》广泛论述了各种文体,但最重诗赋;除《明诗》、《乐府》两篇专论诗歌外,其《时序》、《物色》、《才略》以至《体性》等篇也均以诗赋作家作品为主要评论对象;《诗品》则专评五言诗。

《诗品》内容是否受到《文心雕龙》的影响,不能确知。

但两书写作年代相距甚近,两书作者生活在文学风气相同的齐梁之际,都很重视诗歌艺术,因此其诗论内容,很自然地打上时代的烙印,呈现出不少相同之处;同时在若干具体问题上,也表现出一些差异。

以下就两人“比兴”观的不同,略作比较分析。

刘勰对“比兴”的论述,曾受到《毛传》和《郑笺》牵强附会说诗的影响,如他说过“《关雎》有别,故后妃方德;‘尸鸠’(指《召南·鹊巢》贞一,故夫人象义”(《文心雕龙·比兴》)等等。

但他同时又继承了郑众的见解,并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认为:“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

”又认为“比”的要求是“写物以附意,□言以切事”。

这就概括了“比兴”作为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的特点。

他还指出“诗人比兴,触物圆览”。

即认为“比兴”的思维和手法必须建立在对外部事物观察、感触的基础之上。

这些意见,都是很可取的。

刘勰之后,钟嵘对“赋、比、兴”的论述,有了更多的新内容。

他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强调“兴”的特点是“文已尽而意有余”,应该有诗味或“滋味”(《诗品序》),从而把艺术的特殊的感人作用与艺术的思维表现特点联系起来,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和对传统的突破。

正是由于这一点,后来一些株守传统观念的人对钟嵘的这一贡献不仅不予承认,而且颇加非议,如说他“解比兴,又与诂训殊乖”(黄侃《〈文心雕龙〉札记》);“说得不明不白”(黎锦熙《修辞学·比兴篇》)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钟嵘还正确地指出“赋、比、兴”“三义”各有特点,各有所长,不能割裂开来对待和运用。

再论刘勰《楚辞》观

再论刘勰《楚辞》观

再论刘勰《楚辞》观
王承斌
【期刊名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29)6
【摘要】"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前学界多认为刘勰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对《辨骚》一篇的认识有较大分歧,有人认为是完全肯定,有人认为是否定更多.实际上刘勰对《楚辞》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他理想的文学创作模式是兼具《诗》《骚》二者之长.
【总页数】4页(P6-9)
【作者】王承斌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
【相关文献】
1.再论《文心雕龙》"相循参伍,因革通变"文本分析与刘勰通变观 [J], 蔡鑫泉
2.刘勰的楚辞观 [J], 李晓娟;冷卫国
3.刘勰楚辞观简论——以《文心雕龙*辨骚》篇为中心 [J], 李金坤
4.试论刘勰的楚辞观 [J], 季桂增
5.刘勰和萧统的楚辞观 [J], 杨德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刘勰和钟嵘的楚辞观(一)
【论文关键词】刘勰钟嵘楚辞观审美超越
【论文摘要】屈原及其开创的楚辞,在中国历史、文学史上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获得重大发展,产生了像《文心雕龙》这样“体大而虑周”和《诗品》这样“思深而意远”的不朽巨著,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独特的传统。

而这两部巨著都涉及到对楚辞的评论,他们是如何评论的?本文试从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和钟嵘《诗品》中涉及楚辞作品及作家之处入手,再结合审美活动中审美体验艺术,分析刘勰的楚辞观和钟嵘的楚辞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和审美取向。

屈原及其开创的楚辞,在中国历史、文学史上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而楚辞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感情、想象的丰富、语言的华美及表现形式的自然等。

钟嵘和刘勰都重视《楚辞》,并形成各自的楚辞观,表现在他们都强调诗歌抒发真情、怨情,都重视诗歌语言的华美和诗歌表现的“自然美”。

此外,还表现在推论诗歌取法对象时《诗》《骚》并提,强调诗人创作时应兼取《诗》《骚》两者之长等。

他们重视《楚辞》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的诗歌本质观相同,又都受儒、道两家影响,另外是受时代因素的影响,在继承传统之同时又有所突破。

一、刘勰的楚辞观。

通过刘勰生平身世的了解和对《文心雕龙·辨骚》文本的解读,我们了解到刘勰的楚辞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肯定屈原的思想人格,认同屈原作品的艺术方式。

1、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无不崇拜地说“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欲起,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前后,纷飞辞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他以这样诗意的笔调赞美了屈原,赞美了楚辞。

在刘勰看来,屈原是完美的,他不但“固已轩翥诗人前后,纷飞辞家之前”,而且“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2、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进行具体分析,不同于汉代班固、王逸等人的评价,他指出楚辞“同于《风》、《雅》”之处:“典诰之体”、“归讽之旨”、“比兴之义”及“忠怨之辞”四个方面。

又提出楚辞“异乎经典”之处:“诡异之辞”、“谲怪之谈”、“狷狭之志”及“荒淫之意”。

再指出楚辞是《诗经》出现之后最伟大的“奇文”,进一步认同屈原。

3、刘勰对屈原及楚辞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作了全面肯定,指出其历史地位仅次于《诗经》,为“辞赋之英杰”,而枚、贾、马、扬等袭之。

指出其艺术成就特色,“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是别人“难于并能”的。

又指出其抒情状物成就独到,“故《骚经》《九章》,郎丽以哀志;《九歌》《九辨》绮靡以伤情……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这种大胆的评论在当时是少见的。

第二,强调诗歌抒发真情、怨情,重视诗歌语言的华美和诗歌表现的“自然美”。

1、刘勰注重抒发真情、怨情,对屈原忧愤深广的哀怨之情进一步地把握,“故《骚经》《九章》,郎丽以哀志;《九歌》《九辨》,绮靡以伤情”,认为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那种情感,正是屈原忧愁叹吟、内心痛苦的真切反映,深得屈辞之情旨。

2、刘勰肯定楚辞作品恰到好处的“丽”。

其作品做到了“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继承传统并推陈出新;而后代只是从形式上继承屈原华丽,却丢掉了“情”、“实”片面追求“华”、“采”。

3、刘勰赞成楚辞作品中“风骨为主、辞采为铺”的诗歌艺术美,“故能气往砾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第三,提出,“酌奇”和“玩华”创作论点主张,强调诗人创作时应兼取《诗》《骚》两者之长等。

1、刘勰品楚辞时,“酌奇”和“玩华”的主张提了出来,把情与实相结合,达到“妙理”。

2、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诗人写作方法有所超越,“若能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一方面依据《诗经》,一方面掌握楚辞,这已经接触到文学创作上写实和幻想相结合的问题。

二、钟嵘的楚辞观
通过《诗品》文本的解读,我们了解到刘勰的楚辞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诗歌抒发怨情,“情兼雅怨”。

1、五言诗之源头,楚辞之怨情。

钟嵘评汉魏以来五言诗一百多家,探其源流者不过37家,而评诗中楚辞系下品无,可见钟嵘心中楚辞的地位之重要。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骚文学多抒发悲怨之情,故其曰“源出于《楚辞》”。

2、论诗极重怨情,“情兼雅怨”。

如评李陵,评班姬,评王粲等,皆有楚骚系之情怨;即使刘帧,也是情雅而怨。

第二、强调“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的评诗标准。

1、钟嵘崇尚语言华美,批评语言质朴者。

“古诗”是“温文尔雅”,班姬“文绮”,曹植“词采华茂”,王粲“文秀”,陆机“才高词瞻,举体华美”,张协“文体华净,少病累……”给予好评。

2、钟嵘好诗风雅正,反对质木无文。

刘帧是极受钟嵘重视的诗人,但因“雕润恨少”而被惋惜。

故“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第三、主张“自然直寻”,反对过多“用典”和过分讲究“声律”。

钟嵘“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而崇尚屈原及其楚辞的“诡异之辞”,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一种浪漫的想象。

他反对“句无虚语,语无虚字”,尚“自然英旨”,却“罕值其人”。

注重自然,如评颜延之:“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彩镂金。

’颜终身病之”等。

三、关于刘勰、钟嵘楚辞观之异。

刘勰通过“体大而虑周”的《文心雕龙》所形成的楚辞观和钟嵘通过“思深而意远”的《诗品》所形成的楚辞观,在本质上没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然而在表现方式上、强烈程度上有些不同而已。

首先,抒发哀怨之情上。

楚辞之“怨”重在强调个人不幸身世遭遇导致的“怨”,感情比较激烈,屈原的作品给人的强烈印象是那不可遏制的激情,这与屈原强烈、坚定的个性有关,而这个性在某个方面上仍被限于儒家思想里。

屈原作品中,对君王的怨,对小人的恨,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对个人命运的哀叹,去没有看清对楚王的断然弃绝之情,他的爱国和忠君,只是桀骜不驯的独立人格与儒家传统不甚而合,他更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

而钟嵘似乎更加看重强烈的身世之悲引发的强烈哀怨,《诗品序》中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侯之感诸诗者也。

……非长歌何以骋其情?”可见,钟嵘更重视自然景物引发人们的诗情,更重视社会生活、、个人遭遇引起的怨情。

刘勰《文心雕龙》的楚辞观似乎是一种“怒而不怒”的格调。

其次,语言华美上。

一般而言,《诗》的语言较质朴,《楚辞》的语言较华丽。

屈原作品注重辞藻的华艳,刘勰称“故《骚经》《九章》,郎丽以哀志;《九歌》《九辨》,绮靡以伤情”,他看到《楚辞》对后世作家产生的巨大影响:“其衣被辞人,非一代也”。

可见,对《楚辞》作品文辞优美的特点很赞赏。

再次,在丰富的想象上。

刘勰提出楚辞“异乎经典”之处:“诡异之辞”、“谲怪之谈”、“狷狭之志”及“荒淫之意”,又指出楚辞是《诗经》出现之后最伟大的“奇文”,显然刘勰是认同屈原这种后人称为“浪漫”的文风,而钟嵘就显得不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