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 第六章 态度与旅游行为

合集下载

第六章 旅游服务各阶段心理的纵向分析 《旅游心理学》PPT课件

第六章 旅游服务各阶段心理的纵向分析 《旅游心理学》PPT课件
如果旅游者在接受服务时得到的是标准化的服务,即 一切正当的服务都得到了满足,旅游者就会对所接受 的服务产生满意的评价。如果只是在某些消失或某些 服务环节上欠周全的话,旅游者会给与比较满意的评 价。如果旅游者在接受服务期间,服务员态度不好, 或提供的产品质量差,由此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得不 到解决,某些服务得不到满足,一些活动不能顺利进 行,使旅游者利益受损失等,旅游者则会给与不满意 的评价。
(3)炫耀身份者 (占被抽样调查总人数的16%) (4)深居简出者 (占被抽样调查总人数的13%)
(5)探奇者 (占被抽样调查总人数的13%) (6)巡游者 (占被抽样调查总人数的12%) (7)个人主义者 (占被抽样调查总人数的10%)
第三节 服务结束阶段的旅游者心理
一、即将离开目的地时的旅游者心理
(4)较强的感染力
二、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的主要心理
1.好奇心理 2、审美心理
3.特殊心理需求
个人主义者 10%
巡游者 12%
爱交际者 19%
探奇者 13%
生性腼腆者 17%
深居简出者 13%
炫耀身份者 16%
图6—3 旅游者的分类及所占比例
(1)爱交际者(占被抽样调查总人数的19%) (2)生性腼腆者 (占被抽样调查总人数的17%)
第六章 旅游服务各阶段心理的纵向分析
第一节 服务开始阶段的旅游者心理 第二节 服务中间阶段的旅游者心理 第三节 服务结束阶段的旅游者心理
第一节 服务开始阶段的旅游者心理
一、准备阶段的旅游者的心理
当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具备旅游条件,并做出外出 旅游的决定之后,就进入旅游准备阶段。这时他们 主要考虑到什么地方去、逗留多久、采取何种方式、 与谁同行、应携带什么东西等一系列问题。其中, 旅游目的地的确定是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人们总是 选择最能吸引他们的地方作为旅游目的地。旅游地 对旅游者吸引力的大小与旅游地能够为游客提供最 大利益,以及旅游者对该地能为自己提供利益的认 识程度有关。

旅游心理学第六章:态度

旅游心理学第六章:态度

(三)态度的协调性
态度是由认识成分、情感成分、意向成分所 组成。一个正常的人,对某人或某事所持有的 态度常常是三种因素协调一致的。 例如对中国的旅游态度:认为中国既有优美的自 然风光,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而且开展 了富有情趣的旅游活动(这是认知成分),因此 旅游者会觉得很有意思,自己很喜欢中国的旅 游活动(这是情感成分),从而非常愿意并决心 争取到中国来旅游(这是意向成分)。在这种态 度中的三种成分是协调的、一致的。
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以下任务:

1.讨论什么是态度。 2.讨论分析“态度决定一切”对吗?为什么?
第一节 态度的概述
一、态度概述 (一)态度的定义 态度是个体对待人、事、物和思想观念的一种内 在心理反应,是个体对某一对象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人们对一个对象会作出赞成或反对、肯定或否定 的评价,同时还会表现出一种反应的倾向性,这种 倾向性就是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一个人的态度不 同,就会影响到他的行为取向。

三、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一)需要的满足

需要的满足是形成态度的重要因素。个体对 凡是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或有利于达到目标的 对象,一般都能生喜好欢迎的态度,而对影 响满足需要和妨碍目标实现的对象,则会产 生排斥以至厌恶的态度。
(二)知识的影响 知识也是形成态度的重要因索。个体对对 象的态度,会受到所获得的关于对象的知识 的影响,获得那些关于对象的正面知识,会 产生积极的态度,而受负面知识的影响,则 会产生消极的态度。
在本章中,主要是对态度的概念及特性,影响
态度形成的因素及态度形成的过程,旅游态度 和旅游行为的关系,旅游者态度改变的理论和 方法等基本知识的认知。 重点是态度的含义、特性、影响态度形成的因 素、旅游态度与旅游行为的关系、旅游者态度 的改变。难点是改变旅游者态度的理论和方法。

旅游心理学课件 第六章 人格与旅游行为

旅游心理学课件 第六章 人格与旅游行为

三、自我状态与旅游决策: P由于同情亲朋管教孩子 A用于解决难题,计划开支 C用于外出旅游、娱乐 用于旅游业的宣传,即吸引儿童自我 说服父母 自 我 打动成人自我( “儿童自我”动心,“家长 自我” 放心,“成人自我”觉得省心。 ) 四、提平行互补的人际交往方式 家长命令--儿童服从 儿童任性--家长抚慰 成人理智--成人理智 诱导成人理智式
过分强调激素的重要性,忽视了神经系统对人 气质的影响,这是其致命的缺陷。
体液说:希波克拉底 根据人体内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在人 身上所占比例不同而决定的。 胆汁质:热情果断 精力旺盛 情绪变化剧烈 抑制 较差 外向性明显 多血质:活泼好动 对事物敏感反应迅速 注意力 和兴趣容易转移 表现外向 (兴趣广泛但坚持 不了多久) 粘液质:安静稳重 反应缓慢(不迟钝)沉默寡 言 情绪不外露 内向性 (作决定需要较长时间 不太外露) 抑郁质:孤僻 多愁善感 易觉察别人觉察不到的 细节 内向性
享乐型 旅行者
梦想型 旅行者
经济型 旅行者
探险型 旅行者
担心型 旅行者
旅游者基本类型
二、生活形态与旅游行为 1.清静安宁的人 一般不喜欢旅游,要去的话幽 静的度假地是其首选 2.交际型的人 乐于到国外旅游,对异国文化感 兴趣 3.对历史感兴趣的人 娱乐是次要动机 把旅游当 作了解他人、了解他乡习俗和文化的良机 4.使用信用卡的人 活跃自由不怕花钱 敢买头等 客票 敢住豪华旅馆 在赊购旅游产品时也处之 坦然 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不断变化的

活动特性说




美国。巴斯。 婴儿 童年 成年 活动型:手脚乱动;闲坐不住;接受任务快、好 活动、不知倦、强烈的事业心 情绪型:经常哭闹;易激动、难相处;反应强度 大、喜怒无常 社交型:孤独时哭闹的凶;易受教育的影响;渴 望建立良好关系、善交际 冲动型:性急哭闹;坐立不安、注意分散;缺乏 抑制能力、行动不思索、讨厌。

旅游心理学专题知识

旅游心理学专题知识
第45页
3.3.1 需要及其分类
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一个主观状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 人需要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呈上升趋势,高级需要出现总是以低级需要为条件。但任何一个需要并不因为下一个高层次需要出现而消失,只是高层次需要产生后,低层次需要相对行为影响变小而已,各层次需要呈相互依赖与重合关系。
交际动机
认识新朋友、走访亲友、避开日常工作及家庭或邻居
地位与声望动机
受人认可、引人注意、受人赏识等
起源:石蓉华主编,当代社会心理,1989
旅游心理学专题知识
第35页
36
台湾大学生对外国人刻板印象
起源:台湾学者李本华与杨国枢(1963)调查
美国人
民主、天真、乐观、友善、热情
印度人
迷信、懒惰、落伍、肮脏、骑墙派
英国人
保守、狡猾、善于外交、有教养、严厉
德国人
有科学精神、进取、爱国、聪慧、勤劳
法国人
好艺术、轻浮、热情、潇洒、乐观
旅游心理学专题知识
第46页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饥、渴、睡眠、性等
生命、财产、经济保障等
爱、归属
自尊、他人尊重
自我实现
旅游心理学专题知识
第47页
3.3.2 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指直接引发、维持个体旅游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旅游目标心理动力。旅游动机强度:不一样个体旅游动机或某一个体几个旅游动机有强弱表现。 旅游动机绝对强度,即旅游动机本身强度绝对量。 旅游动机相对强度,即与其它动机相比较,在强度大小上差异。旅游动机指向性*动机冲突 靠近-靠近冲突(approach-approach conflict),又称双趋冲突。靠近-回避冲突(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或称趋避冲突。回避-回避冲突(avoidance-avoidance conflict),或称双避冲突。

旅游者的个性心理和旅游行为

旅游者的个性心理和旅游行为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旅 基本观点:

人是有需要和欲望的,他们随时有待于 满足。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产生动

力。
的 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不同的层次,

只有低一级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时,

高一级的需要才会上升为支配人行为
的动力。






五种层次需要的心理发展关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秘、惊险、刺激等所有的时尚元素。

活动一开始,数十位陌生的青年男女将
会安排登上一辆班车,而面对面相坐的

肯定是两对异性,漫长、枯燥的旅程使

热情的年轻人很快熟悉起来。下车后, 刚刚建立的友情使4个年轻人组成一个"

战斗团队",将参加到与其他十几个团

队在大森林中争夺神秘宝藏的行列......

一路上,既有山花、瀑布、激流与群山 等美景,同时还有标有宝物的神秘符号、

往等旅游动机
二、旅游者的动机概述
旅 (一)概念

是指激发与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其活 动朝向某个目的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旅 需要是动机的前提 游 需要在得到激发之后产生动机 者 动机的产生需要外界的刺激 的 态 度
旅 (二)旅游动机的功能 游 激励功能 者 指向功能 的 强化功能 态 持续功能 度
旅游心理学
项目四
旅游者的 个性心理和旅游行为
任务一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案例引导
“十一”假期之际,有甲、乙、丙、丁

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
应和刻板印象。
第三章
旅游者的学习
在旅游活动中,作为消费者的旅 游者要学习些什么才能解决具体的旅 游问题、满足旅游的需要呢?
第一节 学习概述
心理学家们认为,学习是一种经由 练习,使个体在行为上产生较为持久 改变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个体经验 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 。
一、 旅游学习的概念
什么是学习呢?学习是一种十分 复杂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认为,学 习是一种经由练习或凭借经验而产生 行为的较为持久的变化,是个体经验 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
二、旅游环境
人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人与人之 间和人与环境之间必然要发生各种各 样的联系且相互影响。
三、旅游消费决策
旅游者在作出外出旅游的决定时,必 须作出像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去,去 多久,
选择怎样的线路,乘坐何种交通工具, 住在哪里,在哪里进餐,和谁同行, 花费多少,准备些什么,什么时候回 等旅游决策。
有非穿它不可的直觉吗?
20、你相信一见钟情吗?
记分方法:回答“是”加1分,回答 “否”不给分。
说明:如果你的分数是10~20,你是 个有敏锐直觉的人。如果你的分数是 1~9,虽然有时你的直觉很强,不过 往往不晓得如何有效运用。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旅游知觉? 2、影响旅游者的知觉因素有哪些? 3、简述距离知觉和旅游行为的关系? 4、举例说明什么是第一印象、晕轮效
影响旅游者对旅游交通条件知觉的因素 有下面几点。
(一)安全 (二)速度 (三)舒适程度 (四)服务水平
四、对旅游娱乐服务的知觉
娱乐是旅游行为的六要素之一, 并且贯穿旅游行为的始终,是旅游的 基本目的之一。
娱乐与消遣的功能和作用有直接 的联系,就是为了人们的休息、松弛、 开心和个人发展而进行的活动。旅游

旅游心理学-态度

旅游心理学-态度

Copyright ©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外国语系 常红旭
说服过程-自己的行为说服自己 说服过程 自己的行为说服自己
• 认知失调理论。
–本来不喜欢某品牌的电视机的,没想到,一不 小心买了这个品牌的电视机,没多久,自己竟 然喜欢上了这个电视机。 –喜欢足球的小孩子,吵到了邻居,这个邻居一 生气,就给了这些小孩子十块钱。 –第二天,给了五块,第三天给了一块,第四天 ,小孩子生气了,不踢了,NND! –要求喜欢的人做一些情人才做的事,最后会让 对方认知失调,最终喜欢上自己。
• 商场为什么老是打折,进去之后却发现并 不是全场折扣?
Copyright ©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外国语系 常红旭
依从技巧
• 稀缺 • 最后一件了,明天就没了 • 两个巧克力,总会比一堆巧克力好吃。
Copyright ©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外国语系 常红旭
依从技巧
• 示范 • 从众。 • 人们喜欢往脏地方丢垃圾,干净的地方却 没有。 • 闯红灯,集体闯,要么不闯。
与行为的相关性
0.08 0.32 0.52 0.57 0.62
Copyright ©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外国语系 常红旭
是什么影响了态度的可获得性? 是什么影响了态度的可获得性?
• 时间远近
• 如果所问态度问题是刚刚发生的事情,那么态度 如果所问态度问题是刚刚发生的事情, 的可获得性则会相对很高。 的可获得性则会相对很高。
Copyright ©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外国语系 常红旭
说服过程
• 说服的中心路径与外周路径
这里的羽绒服500元 这里的羽绒服500元 一件,快来买吧! 一件,快来买吧!
广告商为什么喜欢请 名人来做广告? 名人来做广告?

项目五旅游者的态度精品PPT课件

项目五旅游者的态度精品PPT课件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任务二
旅游态度与旅游行为
15
一、旅游态度
旅游态度是旅游者对旅游对象和活动做出行为反 应的心理倾向,预示着旅游者做出的行为反应的潜在 可能性。
同时,旅游态度是人们的一种内在的心理体验, 不能被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人们的语言、表情、动 作等判断。
16
二、旅游偏好的形成
5
(三)弗里德曼的论述
里德曼认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 分组成的心理倾向。他的定义强调了态度的组成及特性。
综上所述: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态度是学习而得 的,针对某一特定的事物,用赞成或不赞成的方式连续地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任何一种态度都 具有完成某一种行为的趋向,即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态度以人们的经验为基础,并且影响人们 未来的行为。
吸引力特定利益的相对重要性可感知到旅游目的地提供该利益的能力20三旅游态度对旅游决策形成的影响一旅游态度不旅游决策的关系态度对旅游行为的影响直接体现在对旅游决策的影响上态度对旅游行为的影响直接体现在对旅游决策的影响上
旅游心理学实务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项目五 旅游者的态度
任务一 态度概述 任务二 旅游态度与旅游行为
1
态度指向的目标和行为目标是否一致
2
态度内部认知与情感成分的一致性
3
态度的强度
4
单一行为与多重行为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任务三
旅游者态度的改变
27
一、态度改变理论
态度改变理论就是人们在不断研究态度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系 统的改变个体态度的理论体系,其中最著名的是:

旅游心理学主要内容

旅游心理学主要内容

旅游心理学主要内容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人们在旅行和旅游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行为和体验。

通过研究旅游者的心理,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和体验。

以下是旅游心理学的主要内容:1. 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是人们选择旅行的原因和目的。

旅游者的动机可以有很多种,比如逃避现实、放松心情、寻求冒险和探索等。

了解旅游者的动机可以帮助旅游从业者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2. 旅游态度:旅游态度是指人们对旅游活动和目的地的看法和评价。

旅游者的态度可以受到个人经验、社会文化背景和媒体影响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旅游者的态度有助于制定相关的旅游营销和宣传策略。

3. 旅游决策:旅游决策是指人们在选择旅游目的地、交通方式、住宿和活动等方面的决策过程。

旅游者的决策可以受到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了解旅游者的决策过程可以帮助旅游从业者提供更好的选择和建议。

4. 旅游体验:旅游体验是指人们在旅行和旅游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旅游者的体验可以受到目的地环境、服务质量和个人期望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旅游者的体验可以帮助旅游从业者改善服务和提升客户满意度。

5. 旅游满意度:旅游满意度是指人们对旅游体验的满意程度。

旅游者的满意度可以受到旅游服务质量、价格、交通和住宿等方面的影响。

了解旅游者的满意度可以帮助旅游从业者改善服务和提升口碑。

6. 旅游心理健康:旅游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在旅行和旅游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程度。

旅游者的心理健康可以受到旅游活动、目的地环境和个人心理状态的影响。

了解旅游者的心理健康可以帮助旅游从业者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

7. 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指人们在旅行和旅游过程中接触和体验的文化元素。

旅游者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可以影响他们对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景点的理解和感受。

了解旅游文化可以帮助旅游从业者提供更具吸引力和独特性的旅游产品。

总结:旅游心理学研究的是人们在旅行和旅游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行为和体验。

第六章旅游者个性

第六章旅游者个性

我们日常所说的“气质”和心
理学上的“气质”是一样的吗?
如何去接待各种气质的客人?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
旅游者的性格呢?
现代人总是说 “要有自己的个性”,为什么
每个人的个性特点总会与别人有不同之处呢?
如果有人问你是怎样的人,你会如何回答呢?
当问及你崇拜的人个性如何,你能够描述吗?
本章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机会,去认识自己的
后来心理学家引申为一个人在行为模式中表现出来的内 心活动,主要指每个人在人生的舞台上都扮演着不同的 角色,表现出不同的个人特征。
一 .人格(personality)的含义
个人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参与一定的社会环境,通过参与一定 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人格的基本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柏恩的人格分析理论—PAC分析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1.本我(id)
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 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具有很强的原始冲动力量,弗洛伊德称之为 力必多(libido)。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 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它遵循快乐原则。
而心理中心旅游者往往是前者的追随者成为新旅游目的地的不同个性类型旅游者行为特征对比不同个性类型旅游者行为特征对比安乐小康型追新猎奇型喜欢熟悉的旅游地喜欢去一般旅游者足迹未到之处喜欢旅游地老一套的活动喜欢追新猎奇在新地区捷足先登活动量小活动量大喜欢坐车前往旅游地喜欢乘飞机去旅游地喜欢设备齐全的食宿设施如家庭式旅馆和游客商店喜欢旅游服务设施提供较好的旅馆和饮食服务但不一定要求现代化的旅馆游客吸引物要少喜欢熟悉的气氛熟悉的娱乐活动异国情调要少喜欢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喜欢把旅游活动安排得满满的包价旅要求有基本的旅游安排交通和旅馆要求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2

《旅游心理学》旅游者的态度与个性PPT课件

《旅游心理学》旅游者的态度与个性PPT课件
*
本章小结
• 态度和个性的含义、特征、形成及与旅游 倾向的问题
• 气质和性格对旅游倾向的影响 • 个性结构中的三种自我状态及对旅游倾向
的影响。
*
案例分析与讨论
1、如何运用个性结构中的三种自我状态来应 对老先生的“过分”关爱?
在对应老先生的问题时,应提醒自己处于在 成人自我状态下,用不卑不亢的态度理智 地处理老先生的问题。不能回避,更不能 反感和无礼。
三十多加工企业,先进单位,优质产品 单位,先进职工之家,先进团支

管理 重视人才引进,重视产品质量,重视产 重视内部关系的处理,重视职工
特点 品广告,重视外部关系得结交
的思想工作,重视从内部培养人
才,重视产品质量,不重视广告
不足 骄傲自满,自以为是,性情急躁,内部 缺乏开拓精神,求稳怕变,不重 之处 关系处理不好,不善于做职工的思想工 视引进人才,不重视广告的效用
台湾的旅游团为什么
开始怒气冲冲,后来 却改变了态度?我们 怎样改变旅游者的不 良态度,让他们喜欢 我们的旅游产品呢?
*
• (二)态度的特征 • 1、态度的对象性 • 2、态度的习得性 • 3、态度的情感性与评价性 • 4、态度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 5、态度的内隐性
*
二、旅游者态度的形成和转变 (一)态度的形成 1、形成的途径 ☼个体经验 ☼极端深刻的事例 ☼群体的态度
在为大家服务时,应处于父母自我状态下, 注意关心和照顾大家,为大家提供优质服 务,以此体现自己是一个成熟的导游,从 侧面告诉老先生他的关心是多余的。
*
案例分析:谁当总经理最合适?
1、王厂长与李厂长个性差异对照
内容
李厂长
王厂长
气质 多血质活胆汁质,精力充沛,善言谈, 粘液质,脾气柔和,遇事谨慎,

第6章 态度与旅游消费者行为(讲义)

第6章 态度与旅游消费者行为(讲义)

第6章态度与旅游消费者行为(讲义)第6章态度与旅游消费者行为(讲义)第六章态度与旅游消费行为主要内容:一、态度概述二、态度形成与改变三、态度与旅游消费行为学习目的:记住态度的基本概念;了解态度的特点和作用;深刻理解态度形成和变化的基本理论。

I态度概述(I)定义: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态度是后天习得的。

它是一颗心,它不断地以赞成或反对某一特定事物的方式表达出来理倾向。

(从消费行为的角度讲)任何态度都有完成某种行为的倾向,即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态度是行为一致性的重要基础。

人们以同样的方式对待相似的事情。

态度可以直接或间接获得。

态度可以指导并引导出直接行为。

(二)态度的构成根据态度的三因素模型,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成分构成根据态度的三因素模型,态度由认知、情绪和行为组成1)认知成份:一个个体对个人环境中某个对象(另一个人、事件、想法、情境、经验等等)的看法和评价。

2)情感成分:个体对一个对象的情感和情感体验,也是对一个对象的情感判断。

3)意向成份:对个人环境中的某个对象的行为反应倾向,它是行为的心理准备状态。

在消费者研究中,行为倾向也被称为购买倾向,并设计出购买倾向量表评测消费行为的可能性。

旅游倾向量表示例以下哪句话最准确地表达了你在今后一年内去中国旅游的倾向?一一我肯定要去一一我可能会去我不确定我现在是否去。

我可能不会dd我目前还说不准是否去-一我肯定不去你明年去中国旅游的可能性有多大?-这是非常可能的——这是可能的——这是不可能的——根本不可能态度的一致性就同样的态度而言,一般来说,人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协调的。

然而,人的主体性很强,态度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并不是绝对的。

(三)态度的特点1.态度的客观性态度是针对某一对象而产生的,因此,具有主体和客体的相对关系。

态度对象既可以很具体,也可以很概括。

态度对象可以是抽象概念,如\消费\生活方式,也可以是有形对象,如汽车,或行动,如旅行。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心理学》课程(kèchéng)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教学(jiāo xué)目的、任务和要求:《旅游心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是将心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运用于旅游服务业的应用性学科(xuékē)。

学习本课程应具有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旅游学知识,同时需具有一定的旅游业实践经验。

通过(tōngguò)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guāndiǎn)和基础知识,能运用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指导旅游企业的管理、服务工作,为做好旅游营销、旅游服务和旅游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和指导。

三、课时分配表: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dǎo lùn)教学目的(mùd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休闲与旅游、旅游业与旅游科学,明确旅游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的意义,了解旅游产品(chǎnpǐn)及其特点,掌握旅游心理学的任务与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休闲(xiūxián)与旅游一、休闲活动与旅游(lǚyóu)二、旅游与旅游业三、国际旅游与旅游科学第二节旅游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一、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旅游产品及其特点三、旅游心理学的任务第三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基本术语二、研究方法教学重点:旅游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旅游行为的研究模式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者的决策方式,影响旅游行为的诸因素。

教学内容:第一节旅游者的决策一、常规决策与广泛性决策二、旅游者的决策方式第二节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因素一、作为个体的旅游者二、作为(zuòwéi)决策者的旅游者三、文化(wénhuà)与亚文化群体教学(jiāo xué)重点:旅游者的决策(juécè)方式;影响旅游(lǚyóu)行为的诸因素第三章旅游知觉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旅游者的知觉过程,探讨旅游者对距离、旅游地及旅游交通的知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色”一词在中文里指演员在戏剧中扮演的人 物,英文的“ro1e”还可作“任务”、“作用”束 解释,因此角色就是指某一个人物在某一位置上发 挥某种作用,完成某项任务的意思。作为饭店员工, 无论是高级管理者,还是普通服务员,所扮演的都 是服务角色。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社会人,一生 中可能会扮演多种角色,就统一成了服务角色。所 以国外的饭店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到酒店新 员工,都必须从洗厕所开始干起。只有通过这一关 的人,才能端正工作态度实现角色的转换。 问题讨论:“态度决定一切”吗?为什么?
拉皮尔的调查
• 1934年,美国学者R.T.拉皮尔曾做了一项著名的 调查研究。拉皮尔与一对中国留学生夫妇游历了 整个美国,行程达一万多英里,下榻于66个旅店 和其他住处,并在184个旅店歇过脚。虽然当时 美国特别排斥东方人,但几乎说有的旅店都给了 床位,饭店也没有拒绝过。当时只在加利福尼亚 一处汽车旅馆遇到了点麻烦,这家旅馆的老板直 接说:“我不接待日本人。”在旅途中,这对中 国留学生还单独光顾了几家旅店和饭店,也从未 被拒绝过。
案例:台湾旅游团态度的转变
• 某旅行社接待了一个台湾旅游团,旅行团一路上误 机、误餐,客人怨声载道。于是旅行社派了一名经 验丰富的导游接待了这个团。这名导游看到客人们 一个个怒气冲冲,就想办法寻找话题,给客人一点 心理上的满足。他走到一个中年妇女面前,和气地 说:“太太,您是从台湾什么地方来的?”女士说: “小地方,说了你也不知道。”“你说说是哪里, 也许我知道呢。”女士说出了她的家乡,果然是小 地方。但是导游却十分了解这个地方,还能背诵当 地著名亭子上的一副对联。于是客人们纷纷与这位 导游攀谈起来,主客之间的关系融洽了。在整个游 览期间,这位导游尽职尽责,努力满足人们的各种 要求,不仅化解了人们的不满,还赢得了客人们的 赞赏。
态度的组成要素
• 1、认知因素: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评价,包括
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与理解。 • 2、情感因素: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一种内心体 验,是对态度对象所做出的情感判断。 • 3、意向因素: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 它是行为之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即准备对态度对 象做出什么反应的思想倾向。
• 认知情感和意向的相互协调;
一.认知不和谐理论 二.自我审视理论 三.社会判断理论 四.均衡理论 五.协调性理论
第三节 态度与旅游决策
一、态度与旅游决策过程
二、态度与旅游偏爱
旅游偏爱指人们趋向于某一态度对象(旅游目标)的 一种行为倾向,旅游偏爱建立在旅游者极端肯定的 态度的基础上。 态度的强度指态度的力度,即赞同或反对的程度。 旅游态度的强度与态度对象的突出属性和旅游者的 需要相关,态度对象的突出属性越明显,就越能满 足旅游者的需要,所形成的态度强度就越高,人们 对这一对象的倾向性也就越大,也就越易于形成对 这一对象的偏爱。 旅游者对态度对象所掌握的信息的种类和信息的数 量也影响着旅游偏爱的形成。
分析提示
• 实验组和控制组在态度改变上可以划分为主动性 和被动性两大类。前者主动介入群体活动,他们 在讨论中自己提出问题再由自己解决它,因而态 度改变比较快。而后者被动参与群体的活动,他 们很少把讲演的内容与自己相联系,因而态度就 难以改变。他们服从权威,服从别人制定的政策, 遵守群体规范等。实验结果告诉我们,主动参与 群体决策制定过程,有利于参与者态度的改变。
内化阶段
同化阶段 服从阶段
服从阶段特点是行 为不是个体真心愿 意的行为,而是一 时的顺应环境要求 的行为。
同化阶段特点是个 体不是被迫而是自 愿地接受他人的观 点、信念,使自己 的态度与他人的要 求相一致。
内化阶段特点是个 体把那些新思想、 新观点纳入了自己 的价值体系,以新 态度取代久态度。
第二节 态度理论
二、态度的功能
•功利性功能 •价值表现(value express)功能 •自我防卫功能 •认识(knowledge)功能
三、态度的特征
•(一)态度的强度 •容忍 认同 内在化 •(二)态度的稳定性 •态度的结构 因果关系 一致性 •(三)态度的不稳定性 •态度的冲突 情况影响 创伤性经历
心理学家H.C.凯尔曼提出了态度的形成 有三个阶段。
第一印象与态度 向两组大学生分别出示同一个人的照片,出示 之前,对甲组说,这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而 对乙组说,这是一个屡教不改的惯犯。然后,让 两组大学生分别从这个人的外貌说明其性格特征。 结果,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 甲组的评价是:深沉的目光,显示思想的深邃和 智慧;高高的额头,表明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无 坚不摧的坚强意志。乙组的评价是:深陷的眼窝, 藏着邪恶与狡诈;高耸的额头,隐含着死不改悔 的顽强抵赖之心。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得到别人 的第一印象时,会伴随产生一定的态度,从而影 响产生进一步的知觉。间接资料左右了人的判断。
案例
欧洲乡村旅游
20世纪80年代,在欧洲出现了让旅游者能够亲身 体验乡村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深入体会当地居 民传统生活方式的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紧紧抓 住了旅游者厌倦人满为患的度假地,渴望去新的地 方,接触不同地方文化的心理,利用经过改革的旧 式农场,尚未开发的沿海乡间别墅、传统农舍、手 工作坊、葡萄园及葡萄酒酿造地等,家庭旅游者和 空巢富裕家庭的老年旅游者。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 民间艺术、民间手工艺及其制作工艺等形成了独特、 鲜明的特色,使旅游者产生了兴趣,很多人从满足 个人的需要出发,对乡村旅游产生了积极参与的态 度。
态度和行为的不一致性;
什么更重要?
• X先生最讨厌拥挤的人群,因此他对人声鼎沸的 迪斯尼乐园从来没有什么好感。但是他的孩子非 常渴望去迪斯尼乐园游玩,而他又很爱他的孩子。 最后尽管他对迪斯尼乐园持强烈的否定态度,但 还是带着孩子去了。如此看来,他的行为似乎违 背了他的态度。
提示分析
• 一个人常常持有各种不同的态度,如一个人虽然 自己很喜欢探险旅游,对探险旅游持十分肯定的 态度,但他也许会禁止他的未成年孩子去跳伞。 事实上,我们很少真正违反自己的态度,但有时 会因为更重要的事情做出妥协。
二、态度与旅游偏好
影响旅游偏好的 因素
态度的强度即态度
的力量,它是指个体 对对象赞成或不赞成 的态度。一般来说, 态度强度越大,态度 就越稳定,改变起来 就越困难。
态度的复杂性即人 在旅游环境中寻求 的利益即从服务所 提供的一切可能的 实惠中判断出某个 最显著的属性。
们对态度对象 所掌 握的信息量和信息种 类的多少,它反映了 人们对态度对象的认 知水平。人们对态度 对象所掌握的信息量 和信息种类越多,所 形成的态度就越复杂 。
第六章 态度与旅游行为
案例 野田圣子的工作态度
时年37岁的邮政大臣野田圣子,既是当时日本 内阁中最年轻的成员,‘也是唯一一位女性大 臣。然而有谁能想像得到,她的事业起点却是 从喝厕所水开始的。野田圣子的第一份工作是 在帝国酒店当白领丽人,在受训期间负责清洁 厕所,每天都要把马桶抹得光洁如新才算合格。 可是自出娘胎以来,她从未做过如此粗重的工 作,因此第一天在伸手触及马桶的一刻几乎呕 吐,甚至在上班不到一个月时便开始讨厌这份 工作。
导读
• 旅游者生活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经济地位、民 族、受的教育程度、职业、知识和经历各不相同, 因而除了形成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动机以外,也形 成各自不同的态度,旅游者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其 旅游决策,也会形成旅游偏爱。
一、态度的内涵
• 态度是一个人以肯定或否定的方式估价某些抽象 事物、具体事物或某些情况的心理倾向。 • 旅游者态度虽然不是旅游行为本身,也不是旅游 行为反应的现实,但却包含和预示着人们作出的 旅游行为反应的潜在可能性。
• 6个月后,拉皮尔给这些旅店和饭店都寄去了一 份问卷,其基本问题是:“你愿意在你那里接待 中国人做客吗?”结果,有81家饭馆作了回答, 其中有75家饭馆不同意,6家说看情况;而收回 的47家饭店回答的问卷中,有43家说不同意,3 家说看情况,仅有一家饭店愿意接待中国人。由 此可见,态度与行为也有不一致的时候。在日常 生活中也可以见到这种情况,如甲乙两人彼此不 和,互相延误,但在公共场合下,还要逢场作戏, 握手言欢。
案例
突出属性的可变性
一家三人决定外出旅游,孩子提出坐 飞机,自己还没确坐过飞机。父亲有些犹 豫,母亲则坚决反对,理由是价格太高。 最后还是决定坐火车。到达目的地后,在 入住旅馆选择房间时,母亲变得大方起来 主动提出要条件好的房间。母亲为什么会 发生这样的变化?试分析。
【分析提示】
当一个人在决定他们全家是否乘飞机 去旅游目的地时,价格可能是一个非常 突出的属性。然而,在选择一家旅馆时, 价格不一定是非常突出的属性。这是因 为,乘飞机与乘火车抵达远处的某个目 的地相比,有可能相差好几百元。而一 个一般旅馆的房间价格之间可能只相差 十几元或几十元。结论是态度对象的突 出属性是可变的。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母 亲有对孩子进行某种补偿的心理。
• 有一天一名与圣子一起工作的前辈在抹完马桶后 居然伸手盛了满满一杯厕所水,并在她面前一饮 而尽,理由是向她证明经他清洁过的马桶干净得 连水也可以仗。此时,野田圣子方发现自己的工 作态度有问题,根本没资格在社会上肩负起任何 责任,于是对自己说:“就算一生要洗厕所,我 也要做个最出色的洗厕所人。”结果在训练课程 的最后一天,当她抹完马桶之后,也毅然喝下了 一杯厕所水,并立这次经历成为她日后做人、处 事精神力量的源泉。
•当日本游客看到这只欢送的队伍,站在雨中全身湿 透,纹丝不动,纷纷又来到大雨倾盆的甲板上,挥 泪挥手。结果同样一条船200多人的团队,其中有小 社接待的有100多人,三四天的接待中双方产生了感 情,离去时彩旗飞扬,上下呼应气氛非常热烈。日 本游客纷纷将这感人的欢送场面拍摄下来,回日本 后在当地放映,在日本反响很大,把这小社作为他 们信得过的旅行社。此后就是三四百人的团队,也 全部交给这个小社接待。用小社是旅游者做出的决 策,可见旅游者的态度对旅游决策的做出是密不可 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