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治感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小柴胡汤可用于治疗肝炎,但亦必具有小柴 胡汤的适应证;(小柴胡汤煎服法)
3、效不更方不是经方的治疗原则。
❖ 2 三阳合病感冒
❖ 例5,张某,女,27岁,病案号125。初 诊日期1965年9月24日:一月来感冒,头晕 ,头痛、咽痛、咽痒、鼻塞、流涕等反复发作,前 医曾诊为秋燥、风热束肺,用薄荷喉片、六神丸、 桑菊饮、银翘散等治疗,症状不减却越来越重,近 症:头晕头痛背痛,恶寒,咽痒而咳,咯痰困难, 晚上尤甚,口苦咽干,舌苔薄白,脉弦细数。
❖ 葛根三钱,桂枝三钱,麻黄三钱,白芍三 钱,
❖ 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生石膏一 两半。
❖ 结果:上药服一剂,感冒证解。
❖ 按:感冒初起多在表,但有的患者一发病 即呈表里合病,本即表里合病的太阳阳明合病 ,治疗只解表当然错误,治应解表清里,并且 应选适证的方证葛根汤加生石膏。
❖ 按:以上三例,例1为单纯表实证,故用麻黄 汤发汗得解。后两例,虽发病仅一天却表现为太阳 阳明合病,故治疗不能仅用汗法,必同时兼清阳明 里热,因治疗得法,故很快治愈。这里值得注意的 是,同样是太阳阳明合病,例2用了桑菊饮加生石 膏,例3用了葛根汤加生石膏,而临床更多见,一 发病即呈现大青龙汤、或麻杏石甘汤方证,这是因 为临床所表现的方证不同,必须应不同的适应方药 治疗之故。这里也说明,感冒并非只是或伤于风、 或伤于寒的表证。这里也可看出,感冒与其他外感 病一样,证在表时变化多端而快。感冒所呈现的表 证是很短暂的,很快出现合病、并病,有的一发病 就可能是合病,如例2、例3。因此一些书中称感 冒无传变,是不符合临床实际的。
❖ 3 厥阴病感冒
❖ 例6,李某,女,49岁,2006年5月12日初诊 :自觉感冒半月余,服抗菌素、中成药不效。症见 :头晕或痛,乏力,口苦咽干,腰背颈项酸痛,四 逆,畏寒,血经后期量少,大便干,苔白根腻,脉 弦细。此为半表半里阴证而见上热下寒,血虚水盛 ,治以温阳和解,养血利水,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 当归芍药散:
三 感冒在表变匆匆 论治勿疏有合病
❖ 通过临床观察
❖
感冒≠表证。
❖ 例2,刘某,女,28岁。初诊日期1965 年8月30日:昨日受凉后,出现鼻流清涕、喷嚏 、头痛、头晕、微恶风寒、咽痒、舌苔簿白浮黄, 脉细数,证属太阳阳明合病,与桑菊饮加生石膏:
❖ 桑叶三钱,菊花三钱,芦根五钱,连翘三钱, 桔梗三钱,薄荷二钱,杏仁二钱,炙甘草二钱,生 石膏一两半。
❖ 麻黄三钱,川附子三钱,炙甘草二钱
,川芎三钱。结果:上药服一煎,微汗 出,头痛解,未再服药,调养两日,精 神如常。 如汗出明显,用桂枝汤加附子 治疗。
❖ ⑵里证:
①里阳证:汗出、口渴、恶热、脉数。治清里热,方用白虎汤:生 石膏45~120。如汗出、咳喘者,表里同病,用
❖ 麻杏石甘汤:麻10,杏10,炙甘草6,生石膏45。
❖
柴胡12克,黄芩10克,花粉12克,生龙牡各15克,桂枝10克,干姜6克
,炙甘草6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泽泻15克,茯苓12克,白
术15克。
❖
结果:服2剂,口苦已,大便通畅,服3剂诸症已。
❖二 在表当汗误治里 ❖ 引邪入里必生灾
❖ 例1,陈某,男,24岁。初诊日期1965 年10月9日:昨天打篮球后用凉水洗澡,今 早感恶寒、身热Hale Waihona Puke Baidu测体温38.6℃,无汗, 头痛,身酸痛,口不渴,舌苔簿白,脉浮紧。 此属太阳表实伤寒证,治以发汗解表,与麻黄 汤:
❖ 会诊时症见:上午有汗,晚上寒战高热无汗, 体温最高40℃,半夜汗出热退,畏风,如此 天天反复,口干,乏力,脉浮数,苔白腻。
❖ 此为“时发热” 54时发热自汗 ——属营卫不和 ,定时而作的太阳病桂枝汤证。
❖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 生姜 12g 大枣4枚,啜粥温覆 一剂
❖ 结果:服药一煎后汗出多,未再出现寒 战。微热,37.6摄氏度,继服麻杏苡甘 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而愈。
②里阴证:腹泻、口中和、腹胀痛、四逆、脉沉细。温中祛寒,方 用
❖ 四逆汤:炮附子,干姜,炙甘草。 ❖ 如表证明显:头痛、发热、腹泻青水,用五苓散。
❖ ⑶半表半里证
❖ ①半表半里阳证:口苦、咽干、头晕、恶心、往来寒热、脉弦细。治法:和 解清热,方用小柴胡汤:
❖ 柴胡24,黄芩10,半夏15,党参10,炙甘草6,大枣4枚,生姜15。 ❖ 如咽痛明显、口渴心烦者,加桔梗、生石膏。
❖ 注意点: ❖ 1、感冒用六经辨证。 ❖ 2、六经证之治不只一方。
❖ 也说明感冒、伤风做为一个病来说,临 床症状可出现六经症状,不仅只现表证 、太阳病,也常常出现其他五经之证, 临床表现为伤寒中风太阳病及六经各证 及合并证。所述临床表现也多有伤寒之 属及六经各证。因此用《伤寒论》六经 辨证理论才能正确指导治疗感冒。
四 感冒并非皆表证 治疗当忌都发汗
感冒冲剂、白加黑不能用于全过程
❖ 1 少阳阳明合病感冒
❖ 例4,唐某,男,35岁。初诊日期1965 年4月24日:感冒三天,咽痛,口干,恶心,不 欲食,头痛,头晕,咳则右上胸痛,舌苔白,脉弦 细稍数。证属少阳阳明合病,为小柴胡加生石膏桔 梗汤方证:
❖ 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党参三钱,
❖
柴胡12克,黄芩10克,花粉12克,生龙牡各15
克,桂枝10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当归10克,
白芍10克,川芎6克,泽泻15克,茯苓12克,白术
15克。
❖ 结果:服2剂,口苦已,大便通畅,服3剂诸症 已。
❖ 4 太阴感冒
❖ 例7,闫某,男,41岁,2006年6月23日初诊 :近一周劳累,睡眠不足,昨晚饭后感胃脘不适 ,身冷畏寒,遂盖被而眠,但不久感胃腹绞痛, 继则腹泻清水,泻后腹痛缓解,但不久又腹痛腹 泻,早晨即急诊,查血常规、白血球正常,大便 未见红白细胞,诊为胃肠型感冒,因找中医治疗 ,症见:身热恶寒,身酸痛,口淡无味,阵阵腹 痛,大便清浠,无下坠感,手足皆凉,苔白舌暗 ,脉沉细弦。证属太阳太阴合病,因太阴为重, 故治急救其里,与四逆汤:
常见感冒方证
❖ ⑴表证:分阳证和阴证
①表阳证
❖ 太阳伤寒表实证:头疼、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口不干 。体质强,运动汗出受凉。治法:发汗解表:方用
❖ 麻黄汤:麻黄10克,杏仁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 ❖ 如烦躁、口干,鼻塞流涕、身重,为表里合病,治解表清里
:方用大青龙汤: ❖ 桂枝10,麻黄18,杏仁10,生姜15,大枣4枚,生石膏45
❖ 麻黄三钱,桂枝二钱,炙甘草二钱,杏仁 三钱。
❖ 结果:上药急煎即服,并加盖棉被,得微 汗出,热渐退,未再服药,调养两天自愈。
❖ 按:本患者外感符合西医上感,可称感冒, 又符合仲景所述伤寒,此感冒即是伤寒。
❖ 例2,安某 女 66岁 针灸医师,初诊: 2007年2月26日反复发热2周
❖ 患者于2月15日中午无明显诱因自感发热, 37.5℃。至晚上出现寒战、发热、无汗,体温 39.5℃,急诊留观,静滴先锋霉素3天热不 退,后又合用清开灵,静滴清开灵出现寒战高 热,用激素急救后缓,但热仍不退,又用阿奇 霉素及先锋霉素静滴3天,症状仍如上,遂收 入风湿免疫病房。
感冒较全面定义
❖ 感冒是近代中医病名, 当是指西医的上呼吸感染( 病毒、细菌)出现的外感症 状。
专方不足治感冒
中医之长是辨证论治,即不论是什么病,根 据患病后出现的症状反应进行治疗。由于不 论什么病,所反应出症状有六种情况即六经 证,故不可能用一种方药所能治疗,故一方 不能专治,必先辨出六经,继辨方证,进行
这里所说的伤寒,系指《伤寒论》中的第3条:“太 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 、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提出宗《内经》以外伤病邪 论证把感冒分为风寒、风热两证型为主,后世多有 宗此者。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伤风》:“伤风之病,本由外 感,但邪甚而深者,遍传经络,即为伤寒;邪轻而 浅者,只犯皮毛,即为伤风”。(误解)
❖ ②半表半里阴证厥阴证:口干苦、四逆、身乏、脉沉弦细。治法:清上热, 温下寒,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如例6,李某,女,49岁,2006年5月12日 初诊:自觉感冒半月余,服抗菌素、中成药不效。症见:头晕或痛,乏力, 口苦咽干,腰背颈项酸痛,四逆,畏寒,血经后期量少,大便干,苔白根腻 ,脉弦细。此为半表半里阴证而见上热下寒,血虚水盛,治以温阳和解,养 血利水,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 辨证为三阳合病挟饮,其为柴胡桂枝合半夏厚朴汤 加生石膏方证:
❖ 柴胡四钱,党参三钱,半夏四钱,黄芩三钱,
❖ 桂枝三钱,白芍三钱,厚朴三钱,苏子二钱,
❖ 生姜三钱,苏叶二钱,大枣四枚,茯苓三钱,
❖ 炙甘草二钱,生石膏一两半。
❖ 结果:上药服三剂,头晕、头痛、口苦解,背痛 、咳嗽减,仍微恶寒,脉已不数,与桂苓五味姜辛夏 杏甘草汤,服六剂症已。
❖ 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苦桔梗三钱,
❖ 生石膏一两半。
❖
结果:上药服三剂,口干、咽痛已,咳嗽亦不
明显,但感恶心、腰痛、下肢凉。上方去苦桔梗,
加桂枝、赤芍各三钱,生龙骨、生牡蛎各五钱,服
三剂诸症已。
❖ 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引人深思:1991香港中日学
术会
1、小柴胡汤可用于治疗感冒,必是具有小胡柴 汤适应证者;
六经辨证治感冒
❖ 问题: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 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疼、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 其特征 。
病情有轻重的不同,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一般通称伤风 或冒风、冒寒;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如在 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多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
❖ 历代各家对感冒不同认识的产生,
❖ 一是用病因、感邪的性质来推理、分证;
❖ 二是把症状用八纲来分证。
当然更受临床经验的影响,而临床经验丰富者,多体 会感冒是外感病之属,有的症状就属伤寒。
❖ 依照《伤寒论》辨证理论治疗感冒很能得心应 手。
实际早在宋代,就有人提出了用六经辨证治疗感冒 、伤风。如陈无择将伤风列为专题论述,他在《三因 极一病证方论●叙伤风论》中,以六经辨证治疗伤风 ,其大意是:太阳伤风用桂枝汤,少阳伤风用用柴胡 加桂枝汤等。
一般来说,感冒很少有发生传变的情况,病程短而易愈,但 时感重证,老人、婴幼、体弱患者,有时亦可变生他病。( 真的吗?)
类证鉴别:本病当注意与某些温病早期相鉴别…… 辨证论治:因本病为邪在肺卫,故辨证属于表实证…
广义伤寒狭义伤寒
❖ 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外感风 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疾病。《素问·热论》说 :“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指的是 广义伤寒。伤寒杆菌《难经·五十八难》:“ 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 .
。凌志伟 ❖ 太阳中风表虚证:头疼、身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
治法:调和营卫发汗: ❖ 桂枝10,白芍10,大枣4枚,生姜15,炙甘草6。
②表阴证:恶寒不发热、身痛头疼、无精神,脉细 。温阳强壮发汗。方用麻黄附子细辛例9,许某, 男,47岁。初诊日期1978年5月4日:感冒 2天,右头痛,自感无精神,两手逆冷,无汗恶寒 ,口中和,不思饮,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 咽红滤胞增生明显。此属虚寒表证,治以温阳解表 ,与麻黄附子甘草加川芎汤:
❖ 结果:上药服二剂,证已。
❖ 按:本患者为太阳阳明合病,阳明里热轻证, 亦可用麻杏石甘汤治之。温病学派辨证多为风温表 证,用桑菊饮解表清里,使表里全解。可知感冒也 见于温病。(为何还要与温病相鉴别!)
❖ 例3,张某,男,44岁。初诊日期19 65年3月25日:自昨日来,恶寒,无汗, 项背强,头痛,腿痛,口唇干,舌苔簿白,脉 浮紧。证属太阳阳明合病,为葛根汤加生石膏 证:
方证对应治疗。
六经论治感冒
表
❖
❖
里
❖
❖
❖
❖
❖
表
表 阳 证 太阳病 发汗解表 半 表半里 阳 证 少阳病 和解清热
里 阳 证 阳明病 清除里热
里 阴 证 太阴病 温里补中 半表 半里阴 证 厥阴病 温补和解
表 阴 证 少阴 病 温阳发汗
❖ 治疗感冒步骤:
❖ 细审症状→→判断病位 →→判定六经→→判定方证 →→判定用药
一 感冒本属外感病 论治亦当用六经
❖ 1感冒病名解 ❖ 感冒,又俗称伤风,多见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
染(鼻、鼻窦、咽、喉、扁桃体等炎症) ❖ 感冒之名何时形成尚无确论,一般教科书说始
于北宋,系指杨士瀛《仁斋指方●诸风》引《和剂局 方》之参苏饮:“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 重,涕唾稍粘”,这里的感冒两字尚属动词。元代 《丹溪心法●中寒附录》说:“凡证与伤寒相类者极 多……初有感冒等轻证,不可便认作伤寒妄治”, 这里正式提到感冒的名词。值得注意的是,朱丹溪
3、效不更方不是经方的治疗原则。
❖ 2 三阳合病感冒
❖ 例5,张某,女,27岁,病案号125。初 诊日期1965年9月24日:一月来感冒,头晕 ,头痛、咽痛、咽痒、鼻塞、流涕等反复发作,前 医曾诊为秋燥、风热束肺,用薄荷喉片、六神丸、 桑菊饮、银翘散等治疗,症状不减却越来越重,近 症:头晕头痛背痛,恶寒,咽痒而咳,咯痰困难, 晚上尤甚,口苦咽干,舌苔薄白,脉弦细数。
❖ 葛根三钱,桂枝三钱,麻黄三钱,白芍三 钱,
❖ 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生石膏一 两半。
❖ 结果:上药服一剂,感冒证解。
❖ 按:感冒初起多在表,但有的患者一发病 即呈表里合病,本即表里合病的太阳阳明合病 ,治疗只解表当然错误,治应解表清里,并且 应选适证的方证葛根汤加生石膏。
❖ 按:以上三例,例1为单纯表实证,故用麻黄 汤发汗得解。后两例,虽发病仅一天却表现为太阳 阳明合病,故治疗不能仅用汗法,必同时兼清阳明 里热,因治疗得法,故很快治愈。这里值得注意的 是,同样是太阳阳明合病,例2用了桑菊饮加生石 膏,例3用了葛根汤加生石膏,而临床更多见,一 发病即呈现大青龙汤、或麻杏石甘汤方证,这是因 为临床所表现的方证不同,必须应不同的适应方药 治疗之故。这里也说明,感冒并非只是或伤于风、 或伤于寒的表证。这里也可看出,感冒与其他外感 病一样,证在表时变化多端而快。感冒所呈现的表 证是很短暂的,很快出现合病、并病,有的一发病 就可能是合病,如例2、例3。因此一些书中称感 冒无传变,是不符合临床实际的。
❖ 3 厥阴病感冒
❖ 例6,李某,女,49岁,2006年5月12日初诊 :自觉感冒半月余,服抗菌素、中成药不效。症见 :头晕或痛,乏力,口苦咽干,腰背颈项酸痛,四 逆,畏寒,血经后期量少,大便干,苔白根腻,脉 弦细。此为半表半里阴证而见上热下寒,血虚水盛 ,治以温阳和解,养血利水,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 当归芍药散:
三 感冒在表变匆匆 论治勿疏有合病
❖ 通过临床观察
❖
感冒≠表证。
❖ 例2,刘某,女,28岁。初诊日期1965 年8月30日:昨日受凉后,出现鼻流清涕、喷嚏 、头痛、头晕、微恶风寒、咽痒、舌苔簿白浮黄, 脉细数,证属太阳阳明合病,与桑菊饮加生石膏:
❖ 桑叶三钱,菊花三钱,芦根五钱,连翘三钱, 桔梗三钱,薄荷二钱,杏仁二钱,炙甘草二钱,生 石膏一两半。
❖ 麻黄三钱,川附子三钱,炙甘草二钱
,川芎三钱。结果:上药服一煎,微汗 出,头痛解,未再服药,调养两日,精 神如常。 如汗出明显,用桂枝汤加附子 治疗。
❖ ⑵里证:
①里阳证:汗出、口渴、恶热、脉数。治清里热,方用白虎汤:生 石膏45~120。如汗出、咳喘者,表里同病,用
❖ 麻杏石甘汤:麻10,杏10,炙甘草6,生石膏45。
❖
柴胡12克,黄芩10克,花粉12克,生龙牡各15克,桂枝10克,干姜6克
,炙甘草6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泽泻15克,茯苓12克,白
术15克。
❖
结果:服2剂,口苦已,大便通畅,服3剂诸症已。
❖二 在表当汗误治里 ❖ 引邪入里必生灾
❖ 例1,陈某,男,24岁。初诊日期1965 年10月9日:昨天打篮球后用凉水洗澡,今 早感恶寒、身热Hale Waihona Puke Baidu测体温38.6℃,无汗, 头痛,身酸痛,口不渴,舌苔簿白,脉浮紧。 此属太阳表实伤寒证,治以发汗解表,与麻黄 汤:
❖ 会诊时症见:上午有汗,晚上寒战高热无汗, 体温最高40℃,半夜汗出热退,畏风,如此 天天反复,口干,乏力,脉浮数,苔白腻。
❖ 此为“时发热” 54时发热自汗 ——属营卫不和 ,定时而作的太阳病桂枝汤证。
❖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 生姜 12g 大枣4枚,啜粥温覆 一剂
❖ 结果:服药一煎后汗出多,未再出现寒 战。微热,37.6摄氏度,继服麻杏苡甘 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而愈。
②里阴证:腹泻、口中和、腹胀痛、四逆、脉沉细。温中祛寒,方 用
❖ 四逆汤:炮附子,干姜,炙甘草。 ❖ 如表证明显:头痛、发热、腹泻青水,用五苓散。
❖ ⑶半表半里证
❖ ①半表半里阳证:口苦、咽干、头晕、恶心、往来寒热、脉弦细。治法:和 解清热,方用小柴胡汤:
❖ 柴胡24,黄芩10,半夏15,党参10,炙甘草6,大枣4枚,生姜15。 ❖ 如咽痛明显、口渴心烦者,加桔梗、生石膏。
❖ 注意点: ❖ 1、感冒用六经辨证。 ❖ 2、六经证之治不只一方。
❖ 也说明感冒、伤风做为一个病来说,临 床症状可出现六经症状,不仅只现表证 、太阳病,也常常出现其他五经之证, 临床表现为伤寒中风太阳病及六经各证 及合并证。所述临床表现也多有伤寒之 属及六经各证。因此用《伤寒论》六经 辨证理论才能正确指导治疗感冒。
四 感冒并非皆表证 治疗当忌都发汗
感冒冲剂、白加黑不能用于全过程
❖ 1 少阳阳明合病感冒
❖ 例4,唐某,男,35岁。初诊日期1965 年4月24日:感冒三天,咽痛,口干,恶心,不 欲食,头痛,头晕,咳则右上胸痛,舌苔白,脉弦 细稍数。证属少阳阳明合病,为小柴胡加生石膏桔 梗汤方证:
❖ 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党参三钱,
❖
柴胡12克,黄芩10克,花粉12克,生龙牡各15
克,桂枝10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当归10克,
白芍10克,川芎6克,泽泻15克,茯苓12克,白术
15克。
❖ 结果:服2剂,口苦已,大便通畅,服3剂诸症 已。
❖ 4 太阴感冒
❖ 例7,闫某,男,41岁,2006年6月23日初诊 :近一周劳累,睡眠不足,昨晚饭后感胃脘不适 ,身冷畏寒,遂盖被而眠,但不久感胃腹绞痛, 继则腹泻清水,泻后腹痛缓解,但不久又腹痛腹 泻,早晨即急诊,查血常规、白血球正常,大便 未见红白细胞,诊为胃肠型感冒,因找中医治疗 ,症见:身热恶寒,身酸痛,口淡无味,阵阵腹 痛,大便清浠,无下坠感,手足皆凉,苔白舌暗 ,脉沉细弦。证属太阳太阴合病,因太阴为重, 故治急救其里,与四逆汤:
常见感冒方证
❖ ⑴表证:分阳证和阴证
①表阳证
❖ 太阳伤寒表实证:头疼、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口不干 。体质强,运动汗出受凉。治法:发汗解表:方用
❖ 麻黄汤:麻黄10克,杏仁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 ❖ 如烦躁、口干,鼻塞流涕、身重,为表里合病,治解表清里
:方用大青龙汤: ❖ 桂枝10,麻黄18,杏仁10,生姜15,大枣4枚,生石膏45
❖ 麻黄三钱,桂枝二钱,炙甘草二钱,杏仁 三钱。
❖ 结果:上药急煎即服,并加盖棉被,得微 汗出,热渐退,未再服药,调养两天自愈。
❖ 按:本患者外感符合西医上感,可称感冒, 又符合仲景所述伤寒,此感冒即是伤寒。
❖ 例2,安某 女 66岁 针灸医师,初诊: 2007年2月26日反复发热2周
❖ 患者于2月15日中午无明显诱因自感发热, 37.5℃。至晚上出现寒战、发热、无汗,体温 39.5℃,急诊留观,静滴先锋霉素3天热不 退,后又合用清开灵,静滴清开灵出现寒战高 热,用激素急救后缓,但热仍不退,又用阿奇 霉素及先锋霉素静滴3天,症状仍如上,遂收 入风湿免疫病房。
感冒较全面定义
❖ 感冒是近代中医病名, 当是指西医的上呼吸感染( 病毒、细菌)出现的外感症 状。
专方不足治感冒
中医之长是辨证论治,即不论是什么病,根 据患病后出现的症状反应进行治疗。由于不 论什么病,所反应出症状有六种情况即六经 证,故不可能用一种方药所能治疗,故一方 不能专治,必先辨出六经,继辨方证,进行
这里所说的伤寒,系指《伤寒论》中的第3条:“太 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 、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提出宗《内经》以外伤病邪 论证把感冒分为风寒、风热两证型为主,后世多有 宗此者。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伤风》:“伤风之病,本由外 感,但邪甚而深者,遍传经络,即为伤寒;邪轻而 浅者,只犯皮毛,即为伤风”。(误解)
❖ ②半表半里阴证厥阴证:口干苦、四逆、身乏、脉沉弦细。治法:清上热, 温下寒,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如例6,李某,女,49岁,2006年5月12日 初诊:自觉感冒半月余,服抗菌素、中成药不效。症见:头晕或痛,乏力, 口苦咽干,腰背颈项酸痛,四逆,畏寒,血经后期量少,大便干,苔白根腻 ,脉弦细。此为半表半里阴证而见上热下寒,血虚水盛,治以温阳和解,养 血利水,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 辨证为三阳合病挟饮,其为柴胡桂枝合半夏厚朴汤 加生石膏方证:
❖ 柴胡四钱,党参三钱,半夏四钱,黄芩三钱,
❖ 桂枝三钱,白芍三钱,厚朴三钱,苏子二钱,
❖ 生姜三钱,苏叶二钱,大枣四枚,茯苓三钱,
❖ 炙甘草二钱,生石膏一两半。
❖ 结果:上药服三剂,头晕、头痛、口苦解,背痛 、咳嗽减,仍微恶寒,脉已不数,与桂苓五味姜辛夏 杏甘草汤,服六剂症已。
❖ 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苦桔梗三钱,
❖ 生石膏一两半。
❖
结果:上药服三剂,口干、咽痛已,咳嗽亦不
明显,但感恶心、腰痛、下肢凉。上方去苦桔梗,
加桂枝、赤芍各三钱,生龙骨、生牡蛎各五钱,服
三剂诸症已。
❖ 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引人深思:1991香港中日学
术会
1、小柴胡汤可用于治疗感冒,必是具有小胡柴 汤适应证者;
六经辨证治感冒
❖ 问题: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 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疼、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 其特征 。
病情有轻重的不同,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一般通称伤风 或冒风、冒寒;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如在 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多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
❖ 历代各家对感冒不同认识的产生,
❖ 一是用病因、感邪的性质来推理、分证;
❖ 二是把症状用八纲来分证。
当然更受临床经验的影响,而临床经验丰富者,多体 会感冒是外感病之属,有的症状就属伤寒。
❖ 依照《伤寒论》辨证理论治疗感冒很能得心应 手。
实际早在宋代,就有人提出了用六经辨证治疗感冒 、伤风。如陈无择将伤风列为专题论述,他在《三因 极一病证方论●叙伤风论》中,以六经辨证治疗伤风 ,其大意是:太阳伤风用桂枝汤,少阳伤风用用柴胡 加桂枝汤等。
一般来说,感冒很少有发生传变的情况,病程短而易愈,但 时感重证,老人、婴幼、体弱患者,有时亦可变生他病。( 真的吗?)
类证鉴别:本病当注意与某些温病早期相鉴别…… 辨证论治:因本病为邪在肺卫,故辨证属于表实证…
广义伤寒狭义伤寒
❖ 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外感风 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疾病。《素问·热论》说 :“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指的是 广义伤寒。伤寒杆菌《难经·五十八难》:“ 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 .
。凌志伟 ❖ 太阳中风表虚证:头疼、身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
治法:调和营卫发汗: ❖ 桂枝10,白芍10,大枣4枚,生姜15,炙甘草6。
②表阴证:恶寒不发热、身痛头疼、无精神,脉细 。温阳强壮发汗。方用麻黄附子细辛例9,许某, 男,47岁。初诊日期1978年5月4日:感冒 2天,右头痛,自感无精神,两手逆冷,无汗恶寒 ,口中和,不思饮,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 咽红滤胞增生明显。此属虚寒表证,治以温阳解表 ,与麻黄附子甘草加川芎汤:
❖ 结果:上药服二剂,证已。
❖ 按:本患者为太阳阳明合病,阳明里热轻证, 亦可用麻杏石甘汤治之。温病学派辨证多为风温表 证,用桑菊饮解表清里,使表里全解。可知感冒也 见于温病。(为何还要与温病相鉴别!)
❖ 例3,张某,男,44岁。初诊日期19 65年3月25日:自昨日来,恶寒,无汗, 项背强,头痛,腿痛,口唇干,舌苔簿白,脉 浮紧。证属太阳阳明合病,为葛根汤加生石膏 证:
方证对应治疗。
六经论治感冒
表
❖
❖
里
❖
❖
❖
❖
❖
表
表 阳 证 太阳病 发汗解表 半 表半里 阳 证 少阳病 和解清热
里 阳 证 阳明病 清除里热
里 阴 证 太阴病 温里补中 半表 半里阴 证 厥阴病 温补和解
表 阴 证 少阴 病 温阳发汗
❖ 治疗感冒步骤:
❖ 细审症状→→判断病位 →→判定六经→→判定方证 →→判定用药
一 感冒本属外感病 论治亦当用六经
❖ 1感冒病名解 ❖ 感冒,又俗称伤风,多见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
染(鼻、鼻窦、咽、喉、扁桃体等炎症) ❖ 感冒之名何时形成尚无确论,一般教科书说始
于北宋,系指杨士瀛《仁斋指方●诸风》引《和剂局 方》之参苏饮:“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 重,涕唾稍粘”,这里的感冒两字尚属动词。元代 《丹溪心法●中寒附录》说:“凡证与伤寒相类者极 多……初有感冒等轻证,不可便认作伤寒妄治”, 这里正式提到感冒的名词。值得注意的是,朱丹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