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解剖特点
39周肱骨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39周肱骨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肱骨骨折的临床管理中,39周肱骨标准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准确地了解肱骨骨折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对于诊断和治疗的方案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对39周肱骨标准进行全面的讨论和分析,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应用。
在研究肱骨骨折标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肱骨的解剖结构。
肱骨是上肢最长的骨骼之一,与尺骨共同构成了前臂的骨架结构。
肱骨由头、颈、干和髁四部分组成,其中头部与肩胛骨形成肩关节,颈部是连接头部和干的狭长区域,干部是肱骨的主要部分,髁部则与尺骨形成肘关节。
了解肱骨的解剖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39周肱骨标准的含义。
此外,肱骨还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作为上肢的主要支撑骨,肱骨在日常生活中承受着大量的压力和负荷。
它参与了上肢的运动和力量传递,并协调肩关节和肘关节的正常功能。
因此,对肱骨的生理功能有深入的理解对于诊断和治疗肱骨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39周肱骨标准作为一种常用的临床评估方法,旨在量化肱骨骨折的程度和类型。
根据这个标准,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肱骨骨折的稳定性和移位程度,从而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此外,在临床实践中,39周肱骨标准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的好坏和骨折愈合的情况。
综上所述,39周肱骨标准在肱骨骨折的临床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了解肱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掌握39周肱骨标准的应用和评估方法,对于正确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和完善39周肱骨标准的应用领域,提高其临床实用性和指导性。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首先会进行概述,简要介绍39周肱骨标准的背景和重要性。
接着会说明文章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确保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脉络。
最后,会明确阐明研究的目的,即为何要进行对39周肱骨标准的探究。
在正文部分,首先会介绍肱骨的解剖结构,包括骨头、骨干、骨骺等部分的组成和关系。
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47例疗效观察
C h i n J o fC l i n i c a lR a t i o n a l D r u gU s e , N o v e m b e r 2 0 1 3 , V 0 L 6 N o . 1 l B
・1 3 9・
骨折块相连 的软组织 , 保持 肩袖完 整性 , 清 除骨折 间血凝 块及 碎骨片 。找到肱二 头肌 长头 腱 、 大 小结 节 , 助 手双 手持续 牵引
节长 期制 动 , 不利于肩关节功能恢 复。近年来 随着 内固定装 置
设计不 断完善 , 钢板 内固定逐渐被 临床上广泛使用 。 解剖 钢板 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要点很多 , 现 总结 如 下: ( 1 ) 钢板根据肱骨上段解剖 形状设计 , 具有 多平 面构造 , 设 计合 理 , 术 中无需塑形 ; ( 2 ) 钢板体 积轻 薄 , 减 少对软 组织剥 离
伤肢 , 协 助术者行肱骨头 复位或 骨折端 复位 , 利用 克 氏针 予 以 临时 固定 , 术中 c臂 x线机透 视确定骨折 端复位 良好后 , 根据 骨折情况选择适 当长度 的肱骨 近端解 剖型钢 板置 于肱骨 上端
—
肱骨外科颈位 于松 质骨 及皮 质骨 的交 界处 , 常易 发生 骨
折, 肩关 节的关节囊 和韧带 比较松弛 , 骨折后 骨折端移位则 直 接影 响结节 问沟 的平 滑 , 使 肱二头肌 长头肌腱发生 粘连 , 如长 期 固定肌 肉粘连 , 影 响肩关节 功能 。临床上 对肱 骨外科 颈骨折 治疗 原则是达 到解剖 复位 、 坚 强 固定及早 期功能锻 炼 , 恢 复正 常肩关 节功 能 , 预防肩关节僵 硬 、 肱 骨头缺血 坏死等术后并 发 症 的发生 。传统肱骨外科颈骨折有多种治疗方法 , 但 均需 肩关
肱骨解剖参数-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肱骨解剖参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肱骨是人体上肢骨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上臂,在连接肩胛骨与桡尺骨之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肱骨的解剖参数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对于医学领域的骨科外科手术、人体解剖学以及运动医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全面介绍肱骨的解剖结构、长度参数、角度参数以及骨质参数等内容。
首先,我们将深入探讨肱骨的解剖结构,包括其由哪些骨骼结构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其次,我们将详细介绍肱骨的长度参数,例如肱骨的总长度、近、远端骨折长度等,这些参数对于外科手术中的骨折复位和固定技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接着,我们将探讨肱骨的角度参数,如肱骨大转子角、肱骨干角等,这些参数对于评估肱骨解剖结构的正常变异和异常情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最后,我们将介绍肱骨的骨质参数,如肱骨的骨密度、骨质疏松程度等,这些参数对于了解肱骨的骨质健康状况以及预防和治疗骨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肱骨解剖参数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肱骨的结构特点,从而指导临床实践中的手术治疗和其他医疗操作。
同时,对肱骨解剖参数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提高人体解剖学的教育质量,为医学生及专业人员提供更准确的解剖知识。
此外,通过对肱骨解剖参数的探索,我们还可以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启示,为骨科医学和人体解剖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本文旨在全面介绍肱骨的解剖参数,以及对这些参数的研究意义和未来的展望。
通过深入了解肱骨的解剖结构、长度参数、角度参数和骨质参数等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和医学教育中,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肱骨解剖参数的探讨。
首先,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及其重要性,并介绍文章的结构。
接着,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肱骨的解剖结构、长度参数、角度参数和骨质参数,以全面呈现肱骨的解剖特征。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肱骨解剖参数的重要性,探讨对肱骨解剖参数的研究意义,并展望未来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肱骨近端骨折PPT课件
许杰 2011.3
正常肩关节X光正位片解剖
肩关节周围肌肉
肩关节周围肌腱关节囊
肩关节前侧神经血管
肩关节后部神经血管
肱骨近端各主要骨块及附着肌肉
后倾角及颈干角
后倾角30度 颈干角140度
肱骨近端创伤系列X线片检查
肩关节前后位:对于骨折的类型提供 重要信息,尤其是骨折累及外科颈和
Neer分类
系应用最广泛 的肱骨近端骨 折分类方法: 片段必须至少 移位1cm或成角 45度才认为移 位。注意骨折 不是在所有病 例中都遵守节
段述。
总的治疗原则
一部分骨折:尽可能保守治疗 二部分骨折:移位小的可以小切口微创手术,如克
氏针,空心螺钉固定。移位大的切开复位内固定, 如交锁钉,锁定钉。 三部分骨折:简单的,切开复位内固定。复杂的人 工关节置换。 四部分骨折:对于典型的四部分骨折建议人工关节 置换,或简单的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因为血供较差 ,一般不采用切开复位钉板内固定术。但外展嵌插 形骨折建议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锁定接骨板
优点:角度固定,多点固定。对骨质疏松 患者更有帮助。
入路
入路深层解剖
术式介绍—拉力螺钉张力带
三角胸入路,透视下复位并嵌插颈干。螺钉钢丝固 定。允许早期活动。随防优良率可达70%
பைடு நூலகம்
交锁髓内钉固定
髓内钉开口位置:大结 节前缘后方1.5cm以内, 邻近关节面。 优良率较高,可达86%。
角状接骨板固定
对骨质疏松患者效果明显。 可能早期活动。愈合率100% ,优良率70%。
结节通常处于一个可以接受的位置。 目前对移位介于5-10mm之间的大结节骨折的治疗意见
尚不明确。
两部分骨折
上肢力线及相关解剖结构特点
桡骨远端骨折如没有恢复患者的尺偏角及掌倾角, 则影响腕关节活动,前臂旋转功能等。
上肢力线及相关解剖结构特点
2016-04-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肢力线
力线:重力的传导主要经过的路 线,肱骨头中心、桡骨头、尺 骨头。
肱骨近端解剖特点
肘关节解剖特点
1. 肘关节(elbow joint) 由肱骨下端和尺、桡骨上段 形成3个关节,共同包在一个 关节囊内构成,是个复合关 节。 1. 肱尺关节 2. 肱桡关节 3. 桡尺近侧关节
腕关节解剖特点
1、桡骨尺偏角:20-25°
2、桡骨掌倾角:10-15°
临床意义
肱骨干骨折,要求,对线良好,骨干对位不少于1/3, 干骺端3/4,可承受3cm以内的短缩移位,影响预后 的是旋转,旋转没有纠正导致畸形愈合后,患者功 能受限,如梳头,挠背等动作无法完成。
肱骨髁上骨折纠正旋转移位,如复位不良可导致肘 内翻或外翻畸形。出现并发症如尺神经炎等。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及治疗
二、锁定钢板内固定
? 手术体位:沙滩椅位
? 手术入路:
1、胸大肌三角肌入路:入路时需分开三角肌与胸大肌,切开覆盖 在肱二头肌短头上的肌膜,将短头拉向内侧,再切开肩胛下肌与 关节囊,此入路解剖复杂,须注意保护头静脉、肌皮神经,且对 外侧显露困难。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及治疗
外二科
韩增高
背景
肱骨近端骨折(PHF)占全身骨折的5%,常见于骨质疏 松的老年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生率有逐渐增加 的趋势。
多数PHF 跟髋部骨折一样属于脆性骨折,约占老年(大 于等于65岁)骨折的10% 【Baron,1996】。
肱骨近端血供特点
? 肱骨头血供由腋动脉发出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供应,主 要从前外侧进入。
的大结节骨块多数可在盂肱结节复位后得到复位; 如复位不良,多数情况下可见大结节骨块于肩峰下间隙,此时
手术治疗十分必要。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
二部分骨折(外科颈骨折)
? 如肱骨近端与骨干完全分离,闭合复位不成功应采取手术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
四部分骨折
? 手术治疗预后较其他类型差,远端肱骨头塌陷、肱骨头坏死几率 较高
----杨铁毅,张岩,刘树义等。锁定钢板微创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23(2):402-403
? 钢板放置理想位置:钢板近端距离大结节定点5-8mm ,结节间沟后方4-6mm。
? 容易犯的错误
? 过分显露骨折端破坏骨折块的血供; ? 肱骨头骨折块复位不佳; ? 钢板位置太高,导致肩峰撞击; ? 钢板位置太靠后,使得后上部的钢板与肱骨头曲线无法获得良好
肱骨结节、锁骨骨折和相关解剖讲解
一、肱骨结节骨折和相关解剖讲解
肱骨近端有3个骨化中心:肱骨头、大结节和小结节。肱 骨头骨化中心在4~6个月时出现,大结节在3岁时,小结 节在4~5岁时。结节骨化中心在5岁时融合在一起,这个 联合骨化中心在7~13岁时与肱骨头骨化中心融合。已联 合在起的肱骨骨骺在19岁时与肱骨干融合。此时期青少年 生长成熟,3个骨化中心联合形成一个正常的肱骨干骺端 的过程是一个从生长发育到成熟的过程,可能呈现出一个 小结节骨突相对薄弱的时期,这可能是导致青少年单独小 结节撕脱骨折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事实上,肱骨头骨折易 沿着骺线发生,这也最终形成了结节骨折线蔓延的基础。 有研究者曾推测,小结节骨折越过小结节骨突与肱骨近端 剩余骨骺之间一条狭窄的连接,导致了青少年的“过渡性” 骨折,类似于胫骨结节骨折和青少年 Tillaux骨折。
治疗
锁骨骨折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参考指征: 1.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2.开放的锁骨骨折 3.锁骨外1/3骨折Ⅱ型及部分Ⅴ型骨折 4.合并肩胛骨骨折,形成漂浮肩的骨折 5.锁骨粉碎型骨折 6.多发伤的患者,需要早期功能锻炼 7.不愿接受畸形愈合的患者和不能忍受长期制动的 患者。
旋肱前动脉在分化成终末的弓形动脉之前, 通过小的属支供应小结节以及肩胛下肌腱 附着点。弓形动脉进入结节间沟,提供肱 骨头主要的骨内血供大小结节也接受来自 骨外的旋前、后动脉以及周围的胸肩峰动 脉,肩胛上、下动脉之间吻合支的血供, 这也解释了单独结节骨折后肱骨头坏死发 生率低的原因。
肌肉解剖
大小结节作为肩袖肌肉网的附着点。熟悉这些附着点的 解剖特征对理解结节骨折至关重要,因为结节骨折块的 移位会沿这些肌肉的牵拉路线而发生。肩胛下肌在小结 节上的附着点范围大约为6cm,由两个不同的解剖区域 组成:超过60%的腱性部分提供强度,不到40%的肌 性部分提供延伸性。大结节可分为上、中、下三个面, 作为网上肌、网下肌和小圆肌的止点。网上肌附着在上 面及中面的上半部分,网下肌则附着于中面的全长,在 中面上半部分关节囊的边缘与冈上肌重叠。小圆肌止于 大结节的下面。因此,小结节骨折时,由于肩胛下肌的 牵拉,小结节易向内侧移位,而大结节骨折时,由于外 旋肌的牵拉,大结节易向近端和后方移位。大结节向下 移位也有描述,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损伤机制造成的, 而非肩袖肌肉的牵拉造成的。
肱骨近端骨折解剖和分型
引言
肱骨近端的解剖、骨折的损伤机制及影像学资料
Neer 分型
解剖
肌肉系统
血管
血管
Laing和Gerber等研究表明,旋肱前动脉的前外侧分支是供应肱骨头 的主要血管,而后方血管仅供应肱骨头的一小部分,Brooks后来的研 究也支持这个观点。
一项研究---肱骨骨折患者80%存在旋肱前动脉损伤,85%旋肱后血管 正常。
轻度移位骨折 肱骨上端可为一处骨折(如单一肱骨外科颈骨折、单一大结节骨折或小
结节骨折等), 也可是多处骨折,即同时有两处或两处以上部位的骨折(如外科颈骨折
合并大结节骨折等),但任何一处骨折的移位都不大於1厘米,骨端 成角不大於45°。
从病理损伤考虑,这种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或骨端间有紧 密的嵌插,骨折比较稳定,一般骨折愈合较快。
1940年,Watson-Jonos分型—试图以受伤机制为基础对骨折进行分型 外展压缩型、内收压缩型、因撞击引起的微小移位的裂纹骨折
1945年,Dehne’s分型系统---基于受伤机制的分型 外展压缩造成肱骨头、大结节和肱骨干三部分骨折,牵拉暴力致
肱骨头在外科颈处于肱骨干分离的二部分骨折
分型实用性有限
肱骨近端骨折多为此类型,只要肱骨近端的骨折块<1cm或成角<45° 无论骨折线是否多个部分,均为一部分骨折。
嵌插型
1、外科颈骨折
非嵌插型
粉碎型
2、解剖颈骨折
3、单纯大结节骨折
4、单纯小结节骨折
1、 外科颈骨折 + 大结节骨折 2、 外科颈骨折 + 小结节骨折
1、骨折累及上述四部分,肱骨头、大结节骨折、小结节骨折、外科颈 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与分型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John A.Hinson
肱骨近端手术入路-PPT
• 牵开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联合腱即可显 露肩胛下肌,这就是肩关节前方最深层得肌 肉。
• 旋肱前血管束横行于肩胛下肌得下缘,术中 应注意保护。外旋上肢可使肩胛下肌紧张, 有利于识别此肌上、下缘,还可使从四边孔 穿出得腋神经远离肩胛下肌得切口线。
• 从距肱骨小结节 肩胛下肌止点 1cm处垂直切断 肩胛下肌。
• 位于小圆肌与 冈下肌之间。
在肩胛冈三
角肌起点处 从外向内切 断三角肌,向 下、外翻转, 显露冈下肌 与小圆肌。
• 辨明两肌间隙,
切开两者间筋 膜,用手指做 钝性分离。
• 向上牵开冈下 肌,向下牵开 小圆肌
危险部位
• 神经: • 1、腋神经:在小圆肌下缘穿出四边孔并发支
支配该肌,因此在小圆肌下缘分离易损伤该 神经,辨明冈下肌与小圆肌间隙对于保护该 神经十分重要。 • 2、肩胛上神经:臂丛发出后经肩胛切迹进入 冈上窝发支支配冈上肌,绕肩胛冈基底部进 入冈下窝发支支配冈下肌,后侧入路中不能 过度向内侧牵拉冈下肌。
• 血管:
1、头静脉:行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中,此静脉 结扎后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术中应尽 量予以保留。
2、旋肱前血管:行于肩胛下肌得下缘,分离、 切断肩胛下肌时,应注意保护此血管束。
肩关节外侧入路
• 适应症: • 1、肱骨大结节移位骨折切开复位术; • 2、钙化得冈上肌腱或三角肌下囊切除术; • 3、冈上肌腱修补术; • 4、肱骨大结节活检术; • 5、肱骨髓内钉插入术。
• 1:解剖颈 • 5:肱骨头 • 8:小结节 • 10:外科颈
正常肩关节X光正位片解剖
肱骨近端血供
肱骨头血供主要由前 外侧进入 来自旋肱前动脉发出 前外侧动脉得分支弓 型动脉 另有旋肱后动脉发出 后内侧动脉
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和分型
在进行可能存在骨折风险的活动时,应佩 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护腕、护肘等,以 减少骨折发生的风险。
定期进行体检
总结词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
总结词
关注家族史和自身情况
详细描述
骨密度检测可以评估骨骼健康状况,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等 问题。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
详细描述
家族史和自身情况如骨折史、长期使用激素药物等,都可 能增加骨折的风险。关注这些因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有助于降低肱骨近端骨折的风险。
体格检查
检查患肢是否有肿胀、畸形、异 常活动等情况。
触诊患处是否有压痛,并观察患 肢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检查患肢的神经和血管功能,以 确保没有其他并发症。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MRI检查
是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 法,可以观察骨折的类型、移位程度 和关节面情况。
对于怀疑有软组织损伤或关节周围其 他结构损伤的患者,可以进行MRI检 查,以评估损伤程度和范围。
手术治疗
内固定
通过手术将钢板、钢丝、螺钉等固定材料植入骨折部位,使 骨折部位保持稳定,促进愈合。
人工关节置换
对于严重骨折或老年患者,可考虑人工关节置换术,以恢复 关节功能。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通过物理治疗手段如电刺激、超声波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加速愈合。
康复训练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以恢复 关节功能。
根据骨折移位的分型
无移位骨折
骨折端没有明显移位,关节面保持平 整。
移位骨折
骨折端移位超过2mm,关节面不平整, 常需要手术治疗。
03
肱骨近端骨折的诊断
肱骨近端骨折
四部分的肱骨近端骨折
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的发病率相当高。在 Neer的四部分骨折分型中,分为外展嵌插型、 Neer的四部分骨折分型中,分为外展嵌插型、 真正的四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脱位
骨折-脱位
骨折脱位可以是两部分、三部分以及四部分 的。在临床处理上,一般先处理脱位,再进 行骨折的固定。对于两部分的骨折脱位,可 以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的方法。
治疗决策
判断对于特定的患者,位移和成角是否可以 接受; 判断肱骨头和肱骨干能否作为一个整体运动。
二者皆满足,骨折是稳定的,且在一个合适 的位置,采用吊带悬吊保持一个舒适体位, 通常在一周内开始采用钟摆式功能锻炼进行 物理治疗。
若肱骨头和肱骨干不能作为一个整体运动, 且患者因年龄而不适合外科手术,对功能要 求不高,或由于并发症而预知无法进行康复 锻炼,物理治疗可延迟2 锻炼,物理治疗可延迟2-4周。 年轻、活跃的患者,应考虑早期手术治疗。 制动时间、治疗时间越长,功能障碍程度越 大。
特殊骨折类型固定
大结节2 大结节2部分骨折
肩关节对结节移位耐受较差,主张对移位超 过5mm的即可采取手术治疗,以减少功能障 5mm的即可采取手术治疗,以减少功能障 碍和并发症的二次打击。 经骨缝合固定; 螺钉内固定; 结节间区也必须修复。
有移位的外科颈2 有移位的外科颈2部分骨折
首选髓内钉固定技术,具有软组织干扰小、 失血少的优点。 移位较大的骨折、粉碎性骨折、难复位的骨 折采用LCP固定。 折采用LCP固定。 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降落伞”手术方法, 外翻嵌插截骨术和张力带固定合并经骨缝合。
肱骨近端3 肱骨近端3部分骨折
优先考虑采用LCP固定,使肱骨头和肱骨干 优先考虑采用LCP固定,使肱骨头和肱骨干 对合复位,加上结节准确复位固定,允许术 后早期的关节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肱骨近端骨折相关解剖
a
1
目录
肱骨近端的基本概念 肱骨近端的骨性解剖特点 肱骨近端骨折移位特点 肱骨近端血供特点 腋神经及其走行特点
a
2
肱骨近端概念
“是指大结节基底部以上部位 的骨折,其中包括外科颈。”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第四版
1970年Neer和Coldman将肱骨 近端分为四个基本解剖部分: 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肱 骨干
a
9
小结节顶点下方2-3cm处,旋肱前动脉穿出肱二头肌、喙肱肌联
合腱外缘,分离胸大肌、三角肌间隙至此时可内旋上臂,并在近
端外侧操作
a
10
腋神经及其走行
发自臂丛后束,穿过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 深面,发支分布三角肌、小圆肌(肌支) 余部纤维自三角肌后缘穿出,分布于肩部、臂外侧区 上部的皮肤,称为臂外侧上皮神经(皮支) 肩峰前下缘至腋神经的平均距离5-7cm 损伤后:
----指导钢板内固定时置于大结节后侧a源自6肌肉附着a
7
肌肉附着及移位特点
大结节: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小结节:肩胛下肌 肱骨干(大结节脊):胸大肌 肱骨干(小结节脊):背阔肌、大圆肌
肱骨干常受胸大肌牵拉向内侧移位
大结节受小圆肌, 冈上肌, 冈下肌牵拉向后上方移位
肱骨头受抵止于小结节及头部的肩胛下肌牵拉向前侧
a
3
肱骨近端解剖特点
椭圆形关节面与肩胛骨关节盂 构成盂肱关节,并由关节囊及 肩袖等结构稳定
颈干角:130-150° 后倾角:20-30° 盂肱关节面后倾约5° 肱二头肌间沟走行中由近及远
有10°-20°内旋
a
4
后倾角与颈干角
a
5
骨小梁分布特点
关节面软骨下骨的骨密度最高 肱骨头中央和肱骨颈的骨质较疏 松 大结节后侧部骨量强于前侧
旋转
a
8
肱骨近端血供
肱骨头主要为发自旋肱前动脉的弓形动脉,自肱二 头肌外侧上行,于结节间沟结合处进入头及大结节
另有旋肱后动脉发出的后内侧动脉供给大结节后侧 及肱骨头后下方小部分区域
肩袖肌腱附着处也提供少量血供
创伤或手术损伤腋动脉及其上行分支,则肱骨头坏 死率增加(如肱骨解剖颈骨折,显露结间沟时损伤 弓形动脉)
感觉:三角肌表面皮肤感觉障碍,肩部、臂外上部 感觉障碍
运动:三角肌麻痹、萎缩,肩外展功能障碍
a
11
a
12
a
13
a
14
谢 谢!
a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