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预后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循证医学》背诵重点
![循证医学》背诵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02b3c1c195f312b3069a507.png)
《循证医学》背诵重点(一)名词解释I类:背诵等级( ***** )1、循证医学:是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
循证医学将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医生的技能、经验和患者的期望、价值观二者完美结合,并在特定条件下得以执行的实用性科学。
2、原始研究证据( primary research evidence) :直接在受试者中进行单个有关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试验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后得出的结论。
3、二次研究证据( secondary research evidence) :尽可能全面收集某-问题的全部原始研究证据,进行严格评价、整合、分析、总结后所得出的综合结论,是对多个原始研究证据再加工后得到的证据。
包括:①系统评价、②临床实践指南、③临床决策分析、④临床证据手册、⑤卫生技术评估、⑥实拽参数:八會三:医考侠.4、证据质量:指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确信疗效评估的正确性。
5、推荐强度:指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确信遵守推荐意见利大于弊。
6、置信区间:是按照预先给定的概率(1-a,常取95%或999 )去估计未知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总体RR或总体OR等)的可能范围,这个范围被称为所估计参数值的置信区间。
z、置信区间的用途:用于估计总体参数从获取的样本数据资料估计某个指标的总体值(多数) ;用于假设检验(95%的CI与a为0.05的假设检验等价),8、Meta分析:是对相同主题的一组同质性符合要求的文献量化分析。
以同一主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结果为研究对象,在严格设计的基础L,运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客观、定量的综合分析。
9.森林图( forest plot) :是由多个原始文献的效应量及其95%的可信区间绘制而成,纵坐标为原始文献编号,横坐标为效应量尺度,按照-定的顺序,将各个研究的效应量及其95%的可信区间绘制到图上。
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预后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预后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95bba8167ec102de2bd89b9.png)
一、治疗性研究常用的设计方案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 是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随机分配 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然后接收相应的试验措施,在一致的 条件或环境下,同步进行研究和观察试验效应,并用客观 的效应指标,测量试验结果,评价试验设计。
选择研究设计方案需遵循的基本原则:设计方案的科学性 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19
二、影响治疗性研究结果的因素和对策
机遇:由概率造成的试验结果与真实值的差异,可导致随 机误差。大小可用统计学方法估计,但没有方向性,在抽 样研究中不可避免。
偏倚:是指由于研究人员、设备或研究方法等因素导致研 究结果系统的偏离真实值,即系统误差,有方向性。可分 为系统偏倚,测量偏倚和混杂偏倚,分别存在于研究的设 计阶段,实施阶段和分析阶段。
各种媒体上提供的医学信息和对疾病的建议有时相互矛盾或 缺乏严格的科学依据,患者缺乏鉴别真伪的能力,医务人员 不得不面临诸多的问题而不堪重负。
3
引言——证据质量良莠不齐
全世界每年有200多万篇有关生物医学的文章发表在2万余 种生物医学杂志上,然而,针对某一专题的医学文献中真正 有用的不足15%。
RCT的缺点是:a.研究费时费力; b.由于其严格的纳入和 排除标准导致研究对象人代表性和外延存在局限;c.适用 范围有限。
16
一、治疗性研究常用的设计方案
交叉试验: 2组受试对象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措施,然后相互交换治
疗措施,最后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在两种治疗措施交换期间,需要有一定的洗脱期。 适用于评价治疗措施,特别是症状或体症反复出现的慢性
临床面临最多的问题是关于疾病治疗的问题,而治疗性研究 证据也是目前数量最多的循证证据。
循证医学:预后证据的循证评价
![循证医学:预后证据的循证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d8b6bcc7375a417876f8f9a.png)
2.预后研究证据评价的意义
① 了解某种疾病的发展趋势和后果危害性,帮助临 床医生作出科学的治疗决策
② 研究影响疾病预后的各种因素,通过改变预后因 素改变预后,有助于改善并干预疾病的结局
③ 通过预后研究正确评价治疗措施的效果
3. 预后研究的常用指标
① 疾病预后研究常用方法:最佳设计方案是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I:手术治疗: operable C:中老年患者: old patients O:复发时间,生存期:survival
2. 证据的检索
临床循证时数据资源的选择原则
➢ 据单位订阅情况,依次选择 Summaries、Synoposes、Sytheses 和Studies
➢ 一旦在某一步解决问题,无需继续 搜索下一级别的数据库
的疾病
➢ 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生存曲线等): 适用于病程长 、病情重、致死性强的疾病的远期疗效观察
应用预后指标的注意问题
首先要根据疾病 的特点选认 标准的指标
要特别注意率所 反应的信息
内容
一、概述 1. 相关概念 2. 预后研究证据评价的意义 3. 评价疾病预后的指标 二、预后性研究证据的循证步骤 1. 问题的提出(PICO式问题) 2. 证据的检索 3. 证据的评价 4. 证据的应用
二、预后性研究证据的循证步骤
1. 问题的提出(PICO式问题) 2. 证据的检索 3. 证据的评价 4. 证据的应用
38岁年轻男性患者,按照TNM分期T3N1M0,属 ⅢB期,并没有合并其他全身疾病
1.问题的提出(PICO式问题)
P:结肠腺癌年轻患者:Young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某种原因未能观察得到患者的明确结局(即终点事件),故不知道该患者的确切生存时间,它提供的生 存时间信息不完全,包括失访、死于其他疾病、观察到截止日尚存活)】
11.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11.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1d0e99350e2524de4187e12.png)
怎样解决临床问题? How to solve a clinical problem?
病例
一个75岁的男子,2星期前出院。 他接受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确认为严重的颈动脉狭窄 用药包括metoprolol (美多心安) 50 mg/Bid(HB), aspirin 81 mg/天. 他从互联网上了解到,他汀类药物可预防中风,想知道他应不应该用
第三步评价证据 Appraise Evidence
• 证据的真实性 • 证据的重要性 • 证据的实用性
证据的真实性
1.研究对象是否进行随机化分组? 2.分配方案是否进行了隐藏? 3.试验开始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可比性如何? 4.研究对象的随访是否完整?随访时间是否足够? 5.统计分析是否按照最初的分组进行?
特点:
– 按预先随机分配的分组进行分析,无论最终是否接受了原有的治疗措施 – 包括所有研究对象
优点:
– 所回答问题更符合临床实际(回答哪一种治疗策略是最好的)。 – 是真正的随机:
缺点:
– 如果未遵性增加.
– 采用此方法得出结果无显著差异,不能确定是治疗措施无效还是不依从者太多
既往成功例子:
• 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 临床上获得成功而被广泛应用。
例子
实际:
颈外动脉/颈内动脉(EC/IC)旁路手术研究组
• 颞动脉旁路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 • EC/IC By pass study group.N Eng l J Med,1985,313:1191
方法:将脑缺血和颈内动脉阻塞患者随机分配至手术组和药物治疗 组。
循证医学——疾病预后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循证医学——疾病预后证据的评价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e65994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d.png)
2.生存率的比较
1)生存曲线直观比较。 2)时序检验(log-rank test):
常用且较为理想的比较生存曲线的 方法。
3)Z检验: 比较两组某一相同时点上的生存率 差异。
4)Mantel-Haenszelχ2检验: 比较两组在整个观察期间的差异。
(二)多元回归分析
COX 比例危险率回归模型 (简称COX回归)
1. 人口学因素 2. 体质与心理因素 3. 疾病特点 4. 有关疾病发病与预后有关的危险因素 5. 医疗环境 6. 社会经济因素
二、影响预后证据质量的因素
1.集中性偏倚(assembly bias) 由于各医院的性质和任务不同,各医
院收治患者的病情、病程和临床类型可能 不同,由此导致的偏倚即为集中性偏倚。
(寿命表法、Kaplan-Meier生存曲线) 寿命表法是描述生存率的最常用也较
准确的方法,多用于大样本。观察病例较 少时可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法。
A:10个患者
生存率
100
80
60
40
20
0
0
1
2
3
4
5
时间(年)
小样本的生存曲线
B.100个患者
100 80 60 40 20 0 012345 时间(年)
预后因素与危险因素的联系
1.某因素可以是某疾病的危险因素,但与 该疾病的预后关系不大。 2.某因素只是某疾病的预后因素,而与该 疾病的发生无关,不是该疾病的危险因素。
3.某些因素对危险和预后有相似作用, 既可是某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又可能 与该疾病的预后有关。
一、影响预后的因素
疾病本身与环境的因素
第二节 疾病预后研究证据
预后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预后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44e02a227284b73f3425043.png)
18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sk clinical
questions
Acquire the
best evidence
4A’s !!
Appraise
the evidence
Apply
evidence to
Your patient
19
Ask clinical prognosis questions
20
提出临床问题并转化临床问题
提出的临床问题:患者及其家属,医师 转化的临床问题:结构式剖析(PICO——PTO) 为什么转化/重新构建临床问题:
预后性研究证据的评价和应用
1
为什么我们要了解疾病的预后?
2
What is prognosis?
预后 (Prognosis): 指疾病发生后,对将来发展 为各种不同后果(痊愈、复发、恶化、伤残、并 发症和死亡等)的预测或估计。
3
临床预后问题
医生随时都在预测
病人、家属十分关心
1. 非常直接(病人或家属提出)
Prognostic factors
Age
Male
Anterior infarction Hypotension Ventricular arrhythmia
11
Question
Conclusion: You must stop smoking immediately and never smoke again!
21
首先明确需解决的临床问题是什么?
首次中风后的复发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如何? What are the recurrence, disability ents with a first-ever stroke?
5-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5-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9116a26482fb4daa58d4b54.png)
·特点:
– 所回答的问题:治疗措施本身效力是否更优(在完全 接受该治疗的病人中)
B.实际治疗分析(treatment received analysis)或解释试验 (Explanatory trials)分析
·方法:
– 根据实际病人实际接受的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无论其 原来的分组是什么 – 即:(未完成A治疗或改为B治疗+完成B治疗)与 (完成A治疗+未完成B治疗或改为A治疗)
本研究实际:
·本研究安慰剂组与干扰素组之间病人
– – – – – 性别 年龄 病程 诊断SPMS的平均时间 平均EDSS等
– 都无明显差异(p>0.05)。
证据重要性评价
二、治疗性研究结果的重要性如何? 1.治疗效果的大小? 2.治疗效果的精确度如何?
·有许多方法用于治疗研究结果的评价。
– 治愈率、好转率等
治疗性研究证据 的评价与应用
病
发过1次
案
·52岁,女性,诊断为多发性硬化5年,曾复
·目前,病情尚稳定。但一直担心病情进一步 发展。听说干扰素治疗多发硬化有效。 ·因此,问主管医生:是否她可以用干扰素治 疗
第一步:提出问题
提出可回答的治疗问题: ·干扰素治疗多发硬化症是否有效(减少复发、 缓解症状、延缓多发硬化病变发展)? ·有哪些副作用? ·即:干扰素(干扰措施)治疗多发硬化(疾 病)是否比安慰剂(对比因素)能防治该病 的进一步进展(结果事件)?
注意:
·应限于治疗问题 – 避免混淆预后或其他病因、诊断等问题 – 避免提出问题过于笼统 ·不能解决具体病人问题 – 避免提出的问题过于具体、狭窄 ·难获取到资料 ·缩短检索时间,快速找到恰当的答案 ·易于评价和应用
第二步,查寻证据
循证医学——精选推荐
![循证医学——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c23e153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b.png)
循证一、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步骤:1、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2、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收集资料;3、严格评价,找出最佳证据;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5、后效评价循证实践和结果。
二、问题的种类:1、背景问题;2、前景问题(关于处理、治疗病人的专门知识问题,也涉及与治疗相关的病人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等)三、问题的构建:1、背景问题:(1)问题词根+动词;(2)一种疾病或疾病的某个方面2、前景问题:PICO原则:(1)患者问题(patient或problem,P):包括病人的诊断及分类;(2)干预措施(intervention,I):包括一中暴露因素、一种诊断试验、一种预后因素、一种治疗方法等;(3)对比措施(comparison,C):与拟研究的干预措施进行对比的措施,必要时应用;(4)结局指标(outcome,O)。
四、证据分类表2 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类原始研究的两种基本研究设计类型表3分析、总结所得出的综合性结论,是对多个原始研究证据再加工后得到的证据。
主要包括:1、系统评价2、临床实践指南3、临床决策分析4、临床证据手册5、卫生技术评估6、实践参数第五章分类资料的指标:1、RR(相对危险度)是试验与对照组发生比率之比,可反应试验因素有无作用及作用大小。
临床科研用途:病因、防治、预后研究2、OR(比值比、比数比、优势比)是RR的估计值,某事件发生率越小,其估计值越好临床科研用途:病因、防治、预后研究3、ARR(绝对危险度降低率)试验组与对照组某病的发生率减少的绝对量临床科研用途:病因、防治、预后研究4、NNT(多减少1例不利结果需要治疗的患者数)NNT越小,说明治疗对患者更有利临床科研用途:主要用于防治性研究5、RRR(相对危险度降低率)反映试验组与对照组某病发生率减少的相对量。
临床科研用途:病因、防治、预后研究、科研用途第六章一、病因和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真实性的评价原则1、研究的两组间除暴露因素/干预因素不同,其他重要特征在组间是否可比?2、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对于暴露因素/干预措施的确定和临床结局的测量方法是否一致(是否客观或采用了盲法)?3、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长,是否随访了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4、研究结果是否符合病因的条件?(1)因果时相关系是否明确?(2)是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3)暴露因素/干预措施的消长是否与不良反应的消长一致?(4)不同研究结果是否一致?(5)暴露因素/干预措施与不良反应的关系是否符合生物学规律?二、不良反应研究证据重要性的评价原则1、暴露因素/干预措施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联强度如何?2、多发生1例不良反应所需要治疗的患者数(NNH)。
循证医学——精选推荐
![循证医学——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259b452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6.png)
《循证医学》复习题供临床医学本科用一、选择题:第一章绪论(22个)(D)1.循证医学兴起于:A公元前1世纪B18世纪C19世纪末D20世纪90年代(ABCD)2.循证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对哪些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医学研究B临床实践C医学教育D卫生事业决策管理(ABCD)3. 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A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应基于当前可得的最佳研究证据B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技能C尊重患者的选择和意愿做出临床诊治决策D保证患者获得当前最好的治疗效果(ABC)4. 循证医学是哪些因素的有机结合?A最好的研究证据B医生的临床实践经验C患者的意愿D以上都不是(ABC)5.最好的研究证据来源于:A医学基础研究成果B系统评价C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D以上都不是(ABC)6.患者的意愿是指为获得最好的医疗服务而恢复健康的:A期望B需求C选择D妄想(ABC)7.循证医学必须遵循的三原则是:A当前可得最佳临床研究证据是其核心B医师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为技术保障C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最高目标D医疗活动的便利为其运行的基础(ABC)8.循证医学的产生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A随机对照试验的问世B统计学方法的发展C临床流行病学的产生与应用D疾病谱的不断扩大(D)9.人类医学史上首次进行的规范的RCT(随机对照试验)是:A用橘子、柠檬及其他干预治疗维生素C缺乏病试验B评价放血疗法效果试验C血清治疗白喉试验D链霉素对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研究(ABCD)10.对RCT(随机对照试验)的高度评价有:A可与显微镜的发现相媲美B临床医学发展的里程碑C开创了临床医学研究的新纪元D是循证医学证据的主要来源(ABCD)11.临床医学获得深入发展的路径是:A发展临床流行病学B使直接为病人服务的临床医生经过严格训练C掌握生物医学科学D将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诊断和治疗过程中(ABCD)12.临床流行病学的特征是:A所研究的对象是病人群体而不是动物B所关心的是病人群体中临床事件的概率变化C分析临床事件是以一个完整的人体作为统计单位D是宏观研究临床问题的科学(ABC)13.对临床流行病学的多种称谓有:A临床医学的基础科学B临床研究的方法学C临床研究的“建筑学”D以上都不是(ABCD)14. 对循证医学的提出作出卓越贡献的有:A英国著名流行病学家、内科医生Arichie CochraneB英国著名临床医生、循证医学专家Iain ChalmersC加拿大著名内科医生、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D美国McMaster大学医学院教授Gordon Henry Guyatt(ABCD)15. Cochrane协作网的主要组成是:A12个Cochrane中心B1个Cochrane工作网、1个用户工作网C51个专业协作组D11个方法学组、1个协作网指导组(ABCD)16.循证医学教育的方式是将循证医学课程开设于:A本科生B研究生C全科医师D毕业后教育(C)17. 循证医学研究包括:A高质量证据的生产B临床实践应用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ABCD)18. 制定“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统一标准”的工作组成员有:A临床试验研究专家B统计学家C流行病学家 D 生物医学杂志编辑(ABCD)19.世界卫生组织实施临床试验统一注册制度的目的是:A透彻了解研究设计和应该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实施过程B了解研究及其结果的可靠程度C协调重复的临床试验D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20.我国循证医学的发展步伐包括:A派出临床医师到国外学习临床流行病学B在华西医科大学成立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中国Cochrane中心)C国际Cochrane协作网批准中国Cochrane中心注册D创办《中国循证医学杂志》(ABCD)21. 循证医学的思想灵魂是:A基于问题的研究B遵循证据的决策C关注实践的后果D后效评价、止于至善(ABCD)22. 循证医学的实践模式是:A提出问题,收寻证据B评价分析,决策实践C后效评价D持续改进,止于至善第二章提出临床问题(10个)(C)23.临床医师实践循证医学的身份是:A研究者B应用者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C)24.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时,提出问题应以()为中心?A患者B患者所患疾病存在的重要临床问题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ABC)25.临床医师每天与患者面对,应该善于在临床实践中:A观察问题B发现问题C提出问题D思考问题(ABCD)26.提出临床问题应具备的条件有:A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同情心B丰富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C一定的人文科学及社会、心理学知识D扎实的临床基本技能(ABCD)27.在临床医疗实践过程中,问题常来源于哪些情况?A病因、病史和体格检查 B 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C诊断性试验和治疗D预后和预防(C)28.临床问题大致都是:A背景问题B前景问题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C)29. 背景问题的构建包括:A问题词根加动词B一种疾病或疾病的某一方面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ABCD)30.前景问题的构建包括:A诊断与鉴别诊断B干预措施C病因D预后(ABCD)31. 提出临床问题的注意事项有:A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关键问题B确定问题的范围C关注患者所关心的问题D为临床科研提出问题(ABCD)32.要提出一个好的临床问题,临床医生需要:A深入临床实践,勤于思考B具备基础扎实的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C跟踪本专业研究进展,从患者角度思考D经常与同行讨论交流第三章研究证据的分类、分级和来源(10个)(C)33.临床研究证据按照研究方法分类分为:A原始临床研究证据B二次临床研究证据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ABCD)34.临床研究证据按照研究问题分类分为:A病因临床研究证据B诊断临床研究证据C预防及治疗临床研究证据D预后临床研究证据(ABCD)35.临床研究证据按照用户需要分类分为:A系统评价B临床证据手册、临床实践指南C临床决策分析D卫生技术评估、健康教育资料(ABCD)36.临床研究证据按照获得渠道分类分为:A公开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B灰色文献C在研的临床研究证据D网上信息(ABCD)37. 原始研究证据主要包括:A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试验B队列研究、横断面调查设计C前后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D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ABCD)38.其他形式的随机对照试验有:A半随机对照试验B非等量随机对照试验C组群随机对照试验D单个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ABCD)39.队列研究又称为:A前瞻性研究B发生率研究C随访研究D纵向研究(ABC)40.临床医生主要使用的临床研究证据有:A临床实践指南B临床决策分析C临床证据手册D以上都不是(ABCD)41.证据分级须参照的因素有:A论证强度B风险性C费用D计算利弊的平衡点(ABCD)42.目前常用的证据来源有:A数据库B杂志C指南D专著第五章循证医学常用统计方法(5个)(ABCD)43.统计工作和统计研究的全过程分为以下步骤:A设计B收集资料C整理资料D分析资料(C)44.频数分布的重要特征是:A集中趋势B离散趋势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ABCD)45.常见的平均数有:A算术平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百分位数(ABCD)46.离散趋势的统计学描述有:A极差B四分位数间距C方差、标准差D变异系数(ABCD)47.循证医学常见的“率”有:A发病率B患病率C病死率D治愈率第七章系统评价(3个)(ABCD)48.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应用条件有:A干预试验Cochrane系统评价B研究背景C研究目的 D 纳入和排除标准(ABCD)49.按照偏倚的来源可将其分为:A选择性偏倚B实施偏倚C减员偏倚D测量性偏倚(ABCD)50.为避免实施偏倚,须采取“盲法”,施盲的对象可以是:A受试者B实施干预者C结果测量者D统计分析人员第八章病因和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6个)(ABC)51.病因包括:A外界客观存在的生物、物理、化学和社会等有害因素B人体本身的不良心理状态C遗传缺陷D以上均不是(ABC)52.病因的致病效应非常复杂,包括:A单一病因引起一种疾病B一种病因引起多种疾病C多个病因综合作用引起一种疾病D没有病因也会发生疾病(ABC)53.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而发病,是一个复杂的效应过程:A涉及宿主、致病因素和环境因素B取决与机体内部的各种病理生理和免疫防卫机制C受外界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影响D以上均不是(ABC)54.评价病因和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的原则有:A真实性评价B重要性评价C适用性评价D以上均不是(ABCD)55.影响病因和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真实性评价的因素有:A除暴露的危险因素外,其他重要特征在组间是否可比B测量各组暴露因素和临床结局的方法是否一致C是否随访了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长D研究结果是否符合病因的条件(ABCD)56. 评价病因和不良反应研究证据适用性的因素有:A你的患者与研究对象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研究结果不能用B你的患者发生疾病(或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如何?C你的患者对治疗措施的期望和选择如何?价值观如何?D是否有备选的治疗措施?第九章诊断试验的评价和应用(4个)(ABCD)57.诊断试验的重要性评价的指标有:A特异度B敏感度C似然比D验前概率和验后概率(C)58.用于鉴别诊断的诊断试验特异度达到多少可称为高特异度?A65% B75% C85% D95%(ABCD)59.诊断试验证据真实性的简单标准有:A是否与目标疾病的参考标准独立地进行了盲法比较?B是否纳入适当的研究对象?C研究采用的金标准是否与诊断试验无关?D测量诊断试验的方法在另一组受试对象中也能得到可靠结果?(ABC)60.诊断试验的适用性评价应考虑:A该诊断试验在本地是否能实施、经济上能否承担、准确性如何B根据该诊断试验产生的验前概率是否符合临床估计C由此产生的验后概率是否影响对患者的处治和对患者有利D该诊断试验能否对医院、科室、个人产生经济效益第十章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5个)(ABCD)61.治疗要达到的目的有:A治愈或根治疾病B延缓疾病的进程C预防或减少疾病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D缓解症状,改善脏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ABCD)62.评价治疗性研究证据的真实性的条件有:A研究对象是否随机分配B是否隐藏了随机分配方案C组间基线是否可比D随访时间是否够长(C)63. 评价治疗性研究证据的重要性的条件有:A治疗措施的效应大小如何?B治疗措施效应值的精确性如何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ABCD)64.如何应用评价后的文献结果解决病人的问题?A你的患者是否与研究对象差异较大,导致结果不能应用?B该治疗措施在你的医院能否实施?C你的患者从治疗中获得的利弊如何?D患者对治疗结果和提供的治疗方案的价值观和期望如何?(C)65.治疗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A沾染B干扰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第十一章疾病预后的证据评价(6个)(ABC)66.患者预后问题一般都包含哪些因素?A定性的,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发生B定量的,这些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C时序的,这些结果大约过多久会发生D定位的,这些结果大约会在什么场所发生(A)67.预后研究最常用的方案是:A队列研究B随机对照试验C纵向研究D病例对照研究(ABC)68.疾病预后的循证步骤有:A提出临床问题B检索研究文献C证据评价D结果报告(ABCD)69.影响预后证据质量的主要偏倚有:A收集偏倚B存活队列偏倚C迁移性偏倚D测量性偏倚(ABCD)70. 影响预后证据质量的其他因素有:A人口学特征B疾病状况C经济、家庭因素D心理及依从性(ABCD)71.影响预后证据的真实性评价的标准有:A证据中样本的代表性B对样本进行完整的随访C结果采用客观指标,判断采用盲法D调整其他因素第十二章临床经济学评价(ABCD)72.临床医生作出决定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A诊断、治疗措施的有效性B诊断、治疗措施的安全性C病人的生活质量D卫生资源的消耗(ABC)73.成本的类型有:A直接成本B间接成本C隐性成本D无形成本(ABC)74.效果的类型有:A效果B效用C效益D效能(ABCD)75.对待具体的医疗保健措施的不同观点有:A病人及家属希望最大程度得到可能的医疗服务B医疗机构关心服务效果及自身的经济效益C卫生行政部门考虑以有限资源为多数人提供有益的服务D医疗费用支付单位希望医疗费用越少越好二、名词解释:1.Meta分析:Meta分析是一类用以比较和合成针对同一科学问题研究结果的统计学方法,其结论是否有意义,取决与所纳入的研究是否满足一定的条件。
预后研究的证据评价与应用
![预后研究的证据评价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a73dcd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8.png)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研究旨在评估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分析临床数据和病理学特征,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为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案例一:肺癌患者的预后研究
案例二:心血管疾病的预后研究
心血管疾病预后研究有助于评估患者未来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数据收集和样本量问题
混杂因素的影响
治疗方式的演变
挑战
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多学科合作:预后研究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临床医生、统计学家、流行病学家等。通过多学科的合作,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施预后研究,并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5
预后研究案例分析
总结词
肺癌预后研究提供了关于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信息,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选择
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预后研究可以为医生提供依据,帮助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临床试验设计
预后研究可以提供关于疾病特性和患者特征的信息,有助于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
卫生服务规划
预后研究可以帮助卫生政策制定者了解不同地区或群体的疾病负担和患者预后,为卫生服务规划提供依据。
卫生政策评估
样本量与代表性
样本量的大小以及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影响到证据的可靠性。
数据收集和处理
数据收集是否规范、处理是否科学,对证据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统计分析方法
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能够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证据的质量评价标准
Jadad评分量表
对临床试验进行质量评价,评估随机、盲法、失访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卫生政策的效果,预后研究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影响。
预后性研究证据循证评价
![预后性研究证据循证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6510bbe4afe04a1b071de75.png)
2. 研究的结果是什么?有多好?
一项完整的预后研究不仅仅需要生存率、中位生存率的结 果,而且还需要评估生存曲线(survival curve)。生存 曲线其实是生存率最直观的再现。 图11-1 为疾病无复发生存曲线图,可以见到,复发率其 实是较低的,50%的复发率并没有在研究中出现。且同 样的结果在图11-2中也可以见到,图中两条曲线代表不 同的分组。
比较生存过程:通过比较生存率来探讨总体生存过程的差 别。
分析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 通过生存分析模型来探讨、 筛选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以便控制不利因素,延长生存 的时间。
生存分析——生存率的计算与估计
直接法: 也称粗生存率法 间接法: 通过估计累积时点生存率获得,一般用
生存曲线来描述。有寿命表法、Kaplan-Meier法两 种,原理相似。
按PICO原则分解如下: P :结肠腺癌年轻患者;I:手术治疗;C:中老
年患者;O:复发时间,生存期。
(二)证据的检索 明确预后性研究最佳设计方案 选择数据库 确定检索词 检索数据库
(三)证据的评价
(四)证据的应用
1. 证据(文献结果)是否真实 结果真实可信基于以下标准:样本代表性、随访开 始时起点状态相同、随访足够时间、随访的完整性 、结果评价标准是否客观、对重要混杂因素进行校 正等。
《循证医学》
第十一章 预后性研究证据的循证评价
(The evidence-based evaluation of prognosis evidences)
教学要求
❖掌握预后性研究的基本概念 ❖掌握预后性研究证据的评价步骤; ❖掌握预后性研究评价的科学性、重要性; ❖了解预后性研究评价的适用性 ❖了解预后性研究循证评价的意义。
预后指标与选择: 测量预后指标有治愈率、病死 率、缓解率、复发率、致残率等,从测量指标可 帮助分析判断疾病的结局。
治疗性证据的分析与评价
![治疗性证据的分析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764f4885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6.png)
方差分析
因素分析
确定影响研究指标的多个因素 ,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
。
方差齐性检验
通过Levene's test或Bartlett's test检验各组方差是否齐性。
主效应和交互效应
通过F检验或eta平方检验分析 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并解释结
果。
回归分析
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确定影响研究指标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收集数据。
确定要研究的处理因素或干预措施,确保其 科学性和可行性。
结局指标
样本量
选择敏感、客观、可量化的结局指标,以评 估处理措施的效果。
根据研究目的、结局指标和预期效应大小确 定样本量,保证研究的可靠性。
03
数据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分析
定量描述
通过均值、中位数、标准 差等统计指标,对数据进 行全面的定量描述。
03
确定研究样本
根据研究问题和目标,需要确定研究的样本,包括患者的入选标准和
排除标准,以及样本量的大小。
数据来源
临床试验数据
临床试验是获取治疗性证据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查询公开发表的临床试验报告或从监管 机构获取数据。
真实世界数据
真实世界数据是指在日常医疗实践中收集的数据,包括电子健康记录、医疗保健数据库和 医疗保险数据等。这些数据可以提供关于治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安全性信息。
证据质量评价
在分析过程中,需要对所收集的证据进行质量评价,以确定其可靠性和可信度。常用的证据质量评价方法包括Cochrane评 价方法和GRADE评价方法等。
结果解释
解读结果
在完成数据分析后,需要对结果 进行解读,以得出有关治疗效果 和安全性的结论。解读结果时需 要考虑样本量大小、患者异质性 等因素。
临床问题的分类 治疗性研究证据评价与应用
![临床问题的分类 治疗性研究证据评价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3a493dd31b765ce0408145c.png)
治疗性研究证据评价与应用刘天舒复旦大学临床流行病/循证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临床问题的分类有关病因研究与病因探索;有关诊断试验研究与诊断试验选择; 有关治疗性研究与疗效评价;有关预后研究与预后估计。
临床疗效评价的主要内容药物治疗,包括多种药物联合的治疗方案;介入治疗(放射、超声、内镜等);外科手术;康复措施;多种治疗联合的治疗方案(如肿瘤放化疗);特定形式的治疗单元的评价(冠心病监护病房的作用、特殊护理措施)等。
临床治疗方案设想Â通过对疾病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流行病研究,寻找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进而提出防治的设想。
Â通过医师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提出可能有效的新疗法。
经验医学逐步走向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任何决策都必须有科学依据,即用大量设计正确、方法严谨的大样本或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结果来指导临床医生的医疗实践。
什么是科学的验证证明确实有效?证据的力度:第一级最有说服力第一级:来自多个设计良好、随机、双盲(如有可能)、有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的系统性总结报告(meta-analysis,荟萃分析)循证医学最佳证据: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和系统综述及临床指南。
Precision (Random error) –各测量结果间受机会影响的变异度的大小。
随机化(Randomization)随机化原则是临床科研中的重要方法之一,目的在于使试验组和对照组中的某些主要的已知和未知因素,能被测量和不能测量的因素在组间达到基本相似,同时避免研究者或受试者主观意愿的干扰(选择性偏倚)。
随机化方法简单随机法(Simple randomization)抛硬币、抽签、掷骰子、随机数字表、计算机随机编码区组随机法(Blocked randomization)保证组间样本例数相等,增加可比性分层随机法(Stratified randomization)影响研究结果的重要因素先分层,再随机对照组设立(Control)治疗的总效应:自然缓解 非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效果对照组:除干预措施外,其它条件与试验组一致的一组研究对象,目的是消除非干预措施的影响,有效地评价试验措施的真实效果。
《循证医学》理论教学大纲
![《循证医学》理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20b9ee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d.png)
《循证医学》理论教学大纲第一章循证医学总论(3学时)一教学目的通过对循证医学相关概念及背景的介绍,让学生初步认识循证医学。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实践步骤及方法(二)熟悉循证医学的特点及基本条件(三)了解循证医学发生的背景及学习和实践循证医学的目的和意义三教学内容(一)循证医学的产生和发展1循证医学的产生2循证医学的发展(二)循证医学的定义和特点1循证医学的定义2循证医学的特点(三)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条件和方法1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条件2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第二章怎样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1学时)一教学目的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和问题的来源,并掌握前景问题的构建方法。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PICO原则(二)熟悉临床问题的来源与分类(三)了解问题范围的把握原则三教学内容(一)问题及问题的起源1问题的特点2问题的特殊性3 临床问题的来源(二)如何分析问题1问题的种类和构建2提出问题过程中的困难3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4确定问题的范围第三章证据的分类、分级与推荐(2学时)一教学目的学习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类,特别是原始研究证据与二次研究证据,学习临床证据的分级标准和来源。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证据的分类依据、GRADE证据分级和推荐标准的内涵和关系(二)熟悉临床研究证据分级与推荐系统的演进过程及内容(三)了解其他领域的证据分级系统三教学内容第一节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类(一)按研究方法分类(二)按研究问题分类(三)按用户需要分类(四)按获得渠道分类第二节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级第三节临床研究证据的来源(一)数据库资源(二)网站资源(三)杂志(四)会议文献(五)在研和(或)未发表的临床试验第四章循证医学证据来源与检索(4学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循证医学证据检索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常见的证据来源(数据库)及其特点。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循证医学证据检索的步骤(二)了解常见的证据来源(数据库)及其特点(三)了解循证医学选择数据库的标准三教学内容(一)循证医学资源的分类:介绍Brain Haynes提出的循证医学资源模型。
2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预后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2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预后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708d6f71a37f111f1855bb6.png)
11
二、治疗性研究证据的重要性评价
多减少1例不利结局需要治疗的患者数:绝对危险度降低 率的倒数
多发生1例不良反应需要治疗的患者数:绝对危险度增加 率的倒数
年生存率)。
14
Page 14
三、预后研究设计
纵向研究:属描述性研究,对患者经过一段时间随访,了解 其预后。一般用于描述自然病史
自然队列研究:依据所接受干预措施的不同或是否存在危险 因素分组。“暴露”不是研究者所决定的,也不是随机分配 的,而是一种自然或实际状态。
病例对照研究:根据同一疾病不同结局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 RCT
获益与危害似然比:绝对危险度降低率/绝对危险度增加 率
均数、均数差、加权均数差、标准化均数差
12
二、治疗性研究证据的重要性评价
(二)疗效的精确度 抽样决定了抽样误差的存在,因此,需要通过统计学方法
以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疗效的精确度反映由样本推断总体的可信程度,通常以
95%置信区间(CI)表示。 样本含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小,CI愈窄,精确度愈高。
优点: ITT分析可以防止预后较差的病人在最后分析中被排 除出去,可以保留随机化分配的优点,即两组可比性, 使 结论更可靠。
缺点: 如果有较多病人未遵循给定的随机分组, 则两组之间 的差异将减小,导致阴性结果的可能性增加,低估疗效。
9
一、单项治疗性研究证据的真实性评价
(六)盲法 盲法:参与临床试验的研究执行者、资料分析者或研究对
象均不知道研究对象所在的组,不也知道接受的是试验措 施还是对照措施。 单盲:研究对象 双盲:研究对象和研究执行者 三盲:研究对象、研究执行者和资料分析者
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https://img.taocdn.com/s3/m/1427e20e650e52ea55189872.png)
循证医学第一章总论1.产生:疾病谱的改变;医疗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医疗模式的转变;临床流行病学等方法发展和信息技术实用化(1992年,在JAMA上发表了标志循证医学正式诞生的宣言文章——《循证医学:医学实践教学新模式》)2.循证医学: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
是将最后的研究证据与临床医生的技能、经验和患者的期望、价值观三者完美结合,并在特定条件下得以执行的实用性科学。
(核心思想: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证据为依据;目的:解决临床问题)3.循证医学的特点:(1)决策的三要素:证据、资源和终端用户价值意愿1)“证据”及其质量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决策依据(高质量证据的共同特征:科学和真实、系统和量化、动态和更新、共享和实用、分类和分级、肯定否定和不确定);2)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3)充分考虑患者的期望或选择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独特优势。
(2)遵循四个原则:1)基于问题的研究:按PICOS原则将问题拆分:P(population)——关注什么样的人群/患者,I(intervention)——采取什么样的干预措施,C(compare)——对照措施是什么,O(outcomes)——结局指标有哪些,S(study)——纳入哪些研究设计2)遵循证据的决策3)关注实践的结果4)后效评价、止于至善4.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5步):(1)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2)检索当前最佳研究证据(3)严格评价,找出最佳证据(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5)后效评价循证实践的结果第二章怎样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1.临床问题的来源:病史和体格检查、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诊断性试验、预后、治疗、预防。
2.问题的种类:背景问题(一般性,基本现象描述):关于疾病的一般知识问题,可涉及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等。
前景问题(特定性,侧重于比较、权衡、决策):关于处理、治疗患者的专业知识问题,也涉及与治疗有关的患者的社会因素等。
5-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5-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5231ed21711cc7931b716e5.png)
病案
·52岁,女性,诊断为多发性硬化5年,曾复 发过1次
·目前,病情尚稳定。但一直担心病情进一步 发展。听说干扰素治疗多发硬化有效。
·因此,问主管医生:是否她可以用干扰素治 疗
第一步:提出问题
提出可回答的治疗问题: ·干扰素治疗多发硬化症是否有效(减少复发、
缓解症状、延缓多发硬化病变发展)? ·有哪些副作用? ·即:干扰素(干扰措施)治疗多发硬化(疾
病)是否比安慰剂(对比因素)能防治该病 的进一步进展(结果事件)?
注意:
·应限于治疗问题 – 避免混淆预后或其他病因、诊断等问题 – 避免提出问题过于笼统 ·不能解决具体病人问题 – 避免提出的问题过于具体、狭窄 ·难获取到资料
·缩短检索时间,快速找到恰当的答案 ·易于评价和应用
第二步,查寻证据
· 共65篇 ·其中:“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re randomized trial of interferon β-1b in treatment of secondary 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
发表于Lancet 1998;352:1491-7, 符合我们的要求
B.实际治疗分析(treatment received analysis)或解释试验
(Explanatory trials)分析
·方法:
– 根据实际病人实际接受的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无论其 原来的分组是什么
– 即:(未完成A治疗或改为B治疗+完成B治疗)与 (完成A治疗+未完成B治疗或改为A治疗)
·特点:
第三步,评价证据
评价证据的基本内容
· 证据的真实性 · 证据的重要性 · 证据的实用性
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b401d905acfa1c7aa00ccfb.png)
– Clinical evidence:
– Cochrane Library:
– Medline:
查询证据的步骤
• 选择数据库(optimal source):
– 最佳信息数据库决定于临床问题、时间和可获得性
• 制定检索策略(search strategy):
– PICO和问题的类型
2002;360:7-22
第三步评价证据
Appraise Evidence
• 证据的真实性
• 证据的重要性
• 证据的实用性
证据的真实性
1.研究对象是否进行随机化分组?
2.分配方案是否进行了隐藏?
3.试验开始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可比性如何?
4.研究对象的随访是否完整?随访时间是否足够?
– 抗生素对感染性疾病的痊愈率
– 手术根治早期肿瘤
– 基因治疗
3. 预防复发或并发症。
–
急性心梗,试验目标是预防再梗死及并发症(心衰、严重心律失常)
,以降低病死率和提高生存质量。
4. 缓减症状、维持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
–
脑血管疾病致残的康复治疗
类风湿疾病控制疼痛,阻止畸形
治疗性研究证据的分级
推荐级别 证据分级
特点:
– 是理想状态下(病人完全接受所给治疗),治疗措施本身效力。
缺点:
– 因不依从者往往是预后较差者
– 故结果中剔除了不依从者,可能夸大治疗措施的效果。
效力分析方法计算的2年病死率
B.实际治疗分析(treatment received analysis)
方法:
– 根据实际病人实际接受的治疗措施进行分析
5.统计分析是否按照最初的分组进行?
【循证医学】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PPT课件
![【循证医学】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319735852458fb760b5665.png)
4 .干预措施和对照措施的具体内容是否明确可行, 不同组间接受的其他处理是否一致?
1)对照组的设置 2)干预措施和对照措施的可行性---要求对措施的内容和方法作尽可能详细的描述,如有关药物 治疗的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疗程。另外,是否采用了相 关的其它配套治疗。
5. 是否采用盲法
盲法是指研究对象、研究者或资料分析者是否知道患者接受的是 治疗措施还是对照措施;
ARR=CER-EER (2)RRR:相对危险降低率(relative risk reduction)
RRR=(CER-EER)/CER 可用百分率表示 (3) NNT=1/ARR (防治一例不良事件需治疗的病例数)
同样方法可以计算有关药物不良事件出现的大小,即 NNH。
NNH(The number needed to harm one more patients from the therapy):表示治疗多少病例中发生一例药物不良 事件。NNH=1/ARR
2. 研究对象是否真正随机分配?分配方案是否隐藏?
1)患者是否真正随机分配是决定防治性研究科学性最关键的问 题 采取随机化分配治疗方案,主要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 保 证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
2)分配方案隐藏(allocation concealment)即研究者只按随 机方法产生的分配序列号纳入患者 ,研究对象和执行者均不 能预先知道分配方案。 常用方法:随机数字表,产生随机数字的软件,使用编号 的容器,中央处理系统,不透光的序列编号信封等。
随机对照试验Jadad评分量表
质量标准 1.随机序列的产生 1.1恰当: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或类似方法 1.2不清楚:随机试验但未描述随机分配的方法 1.3不恰当:采用交替分配的方法如单双号 2.随机化隐藏 2.1 恰当:序列编号一致的容器、现场计算机控制、密封不透光的信封 或其他使临床医生和受试者无法预知分配序列的方法 2.2 不清楚:只表明使用随机数字表或其他随机分配方案 2.3 不恰当:病例号、交替分配、日期、开放式随机号码表、系列编码 信封以及任何不能防止分组的可预测性的措施 2.4 未使用 3.盲法 3.1 恰当:采用了完全一致的安慰剂片或类似方法 3.2 不清楚:试验陈述为盲法,但未描述方法 3.3 不恰当:未采用双盲或盲法不恰当 4.撤出与退出 4.1 描述了撤出或退出的数目和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一、单项治疗性研究证据的真实性评价
(二)分配方案隐藏 研究者按随机化设计的序号纳入患者,研究对象
Summaries类 数据库
Clinical Evidence UpToDate DynaMed
Essential Evidence Plus
Cochrane Library
Step 02
PubMed: clinical queries EMBASE
Ovid EBM Reviews
非Summaries 类数据库
提出临床问题:宽窄要合适
26
26
二、构建临床问题
按照PICO原则转换和分解临床问题
P Patient, participant, or problem 患者或问题:包括患者的诊断及分类。
I Intervention 干预措施:包括暴露因素、诊断试验、预后因素、治疗方法等。
C Comparison 对比措施:与拟研究的干预措施进行对比的措施,必要时用。
或研究对象均不知道研究对象所在的组,不也知 道接受的是试验措施还是对照措施。 单盲:研究对象 双盲:研究对象和研究执行者 三盲:研究对象、研究执行者和资料分析者
44
一、单项治疗性研究证据的真实性评价
(七)试验措施外的其他处理是否一致 患者病情复杂时常需除试验措施外加用一些其他
治疗措施。两组额外措施如果不一致,研究结果 的真实性就可能受到影响。
治疗证据:由治疗性研究提供的临床证据
7
一、治疗性研究常用的设计方案
随机对照试验 交叉试验 自身前后对照研究 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 描述性研究:现况研究 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8
一、治疗性研究常用的设计方案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是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研 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然后接收相应 的试验措施,在一致的条件或环境下,同步进行研 究和观察试验效应,并用客观的效应指标,测量和 评价试验结果。
21
二、影响治疗性研究结果的因素和对策
沾染:对照组研究对象有意或无意接受了试验组 的治疗,使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 减少
22
二、影响治疗性研究结果的因素和对策
干扰:试验组或对照组的研究对象额外接受了类 似试验措施的其他处理,从而人为地影响试验措 施的疗效。
23
二、影响治疗性研究结果的因素和对策
查随机数字表、计算机随机法(如:SAS软件)、 分层随机法、区组随机法
11
一、治疗性研究常用的设计方案
RCT的另一重要特点是设定对照组。RCT一般采用 同期对照。
RCT的缺点是:a.研究费时费力; b.由于其严格 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导致研究对象人代表性和外延 存在局限;c.适用范围有限。
45
二、治疗性研究证据的重要性评价
治疗性研究证据的重要性是指其治疗效果的临床 价值,既包括其有利的一面,还应评价其可能引 起的有害的一面。重要性评价应基于真实性。
46
分组 试验组
结局
有效 无效
a
b
合计 a+b
对照组 c
d
c+d
合计
a+c
b+d
N
47
二、治疗性研究证据的重要性评价
(一)疗效大小 计数资料: 试验组事件发生率(EER)、对照组事件发生率(CER) 绝对危险度降低率(ARR)、绝对效益增加率(ABI)、绝对危
霍桑效应: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可能对自己感兴趣 的研究对象关注更多,当研究对象成为被关注的 目标时往往有意或无意地夸大治疗效果。
采用双盲或三盲设计可避免沾染、干扰和霍桑效 应的发生。
24
第二节 提出和构建临床问题
P144实例
25
Page 25
化学治疗可以提高癌症患 者的生存率吗?
喝雪花啤酒会增加肝癌风 险吗?
29
二、确定检索词
首先将P和I作为关键词检索,两者用AND进行逻辑组配。 必要时可考虑O和C作为关键词以缩小检索范围,但要慎用,
易出现漏检 注意同义词,同义词间用OR进行逻辑组配。
30
三、检索相关数据库
明确检索词间的逻辑关系 形成不同数据库的检索表达式及检索策略 进行检索及文献筛选
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Example
患者现状:52岁,女性,多发性硬化症5年, 曾复发1次。目前,病情稳定。
患者的忧虑:担心病情进一步发展。
听说 患者的信息来源:
干扰素治疗有效。
患者的疑问:是否可以用干扰素治疗?
2
来源途径多
相互矛盾
01
02
缺乏鉴别证据能力
偏倚 是指由于研究人员、设备或研究方法等因素导致
研究结果系统的偏离真实值,即系统误差,有方 向性。 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分析阶段进行控制
18
二、影响治疗性研究结果的因素和对策
样本大小:直接反映受机遇影响的程度。样本量 越大,受机遇的影响越小,研究结果越接近于真 值;反之亦然。
19
二、影响治疗性研究结果的因素和对策
险增加率(ARI) 相对危险度降低率(RRR)、相对获益增加率(RBI)、相对
危险度增加率(RRI)
48
二、治疗性研究证据的重要性评价
多减少1例不利结局需要治疗的患者数:绝对危险 度降低率的倒数
多发生1例不良反应需要治疗的患者数:绝对危险 度增加率的倒数
49
二、治疗性研究证据的重要性评价
12
一、治疗性研究常用的设计方案
交叉试验: 2组受试对象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措施,然后相互交
换治疗措施,最后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在两种治疗措施交换期间,需要有一定的洗脱期。
13
一、治疗性研究常用的设计方案
适用于评价治疗措施,特别是症状或体症反复出现 的慢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溃疡病、高血压等。
和参与分组的研究人员均不能预先知道分配方案, 以防止研究人员在纳入患者时产生选择性偏倚。
37
一、单项治疗性研究证据的真实性评价
(三)组间的基线可比性 基线可比性是考察在试验前,除干预措施外,其
他已知影响影后的因素在试验组和对照组是否一 致。
38
一、单项治疗性研究证据的真实性评价
随机分组后基线应该可比,但抽样误差可能影响 可比性(特别是样本量较小时)。可将影响预后 的重要因素作为分层因素分层,再进行随机分组, 从而提高基线可比性。
期望如何?
34
一、单项治疗性研究证据的真实性评价
生物统计学家和临床流行病学家已经制定出一套 标准来评价临床研究的重要性,包括7个方面:随 机分组、分配隐藏、可比性、随访、意向治疗分 析、盲法、干预未受其它因素影响。
35
一、单项治疗性研究证据的真实性评价
(一)研究对象的随机化分组 保证研究对象进入试验组或对照组的机会相等,以
应报告基本情况,如不可比,应在统计分析时进 行调整。如未调整和调整的结果一致,则结果可 信。
39
一、单项治疗性研究证据的真实性评价
(四)随访的完整性和时间
临床研究要做到随访全部纳入病人,有时会很难, 特别是需要长期观察的研究。由于许多客观和主观 原因,研究对象会出现退出、不依从、失访、剔除 等情况
选择研究设计方案需遵循的基本原则:设计方案 的科学性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16
二、影响治疗性研究结果的因素和对策
机遇 由概率造成的试验结果与真实值的差异,可导致
随机误差。大小可用统计学方法估计,但没有方 向性,在抽样研究中不可避免。 通过增大样本量,可减少机遇的影响
17
二、影响治疗性研究结果的因素和对策
获益与危害似然比:绝对危险度降低率/绝对危险 度增加率
计量资料: 均数、均数差、加权均数差、标准化均数差
优点: ITT分析可以防止预后较差的病人在最后分 析中被排除出去,可以保留随机化分配的优点, 即两组可比性, 使结论更可靠。
缺点: 如果有较多病人未遵循给定的随机分组, 则两组之间的差异将减小,导致阴性结果的可能性 增加,低估疗效。
43
一、单项治疗性研究证据的真实性评价
(六)盲法 盲法:参与临床试验的研究执行者、资料分析者
优缺点:属前瞻性研究,可消除不同个体间差异, 减少样本量的需求。但研究周期长,适用范围窄, 依从性差。
14
一、治疗性研究常用的设计方案
自身前后对照试验: 同一组受试对象在前后两个阶段接受两种不同的
治疗措施,比较两种治疗措施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两种治疗措施交换期间,需要有一定的洗脱期,
失访人数越多,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受到的影响越大。
通常认为失访率应小于10﹪,特殊情况下失访率不
能超过20﹪。
40
一、单项治疗性研究证据的真实性评价
随访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目标疾病的病程和干预措 施的起效时间。随访时间过短,容易出现假阴性 结果;但如果随访时间过长,又可能导致患者的 依从性下降、失访率增加及研究费用过高等问题。 随访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使受试对象的情况在第二阶段开始时与第一阶段 开始前基本相似。 适用范围、优缺点同交叉试验。
15
一、治疗性研究常用的设计方案
历史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两组病人基线不一 致,结果受诸多偏倚和混杂因素的影响。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虽属于前瞻性研究,但受 试对象是随意或任意分配入组,因此,研究结果 易受多种结果受诸多偏倚和混杂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