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聚酯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合集下载

聚酯纤维[聚酯纤维]

聚酯纤维[聚酯纤维]

聚酯纤维[聚酯纤维]发展历史聚酯(PET)纤维是由大分子链中的各链节通过酯基连成成纤聚合物纺制的合成纤维,聚酯英文缩写为PET.我国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含量大于85%以上的纤维简称为涤纶,国外的商品名称很多,如美国的达克纶(Dacron)、日本的特托纶(Tetoron)、英国的特恩卡(Terlenka)、前苏联的拉乌珊(Lavsan)等。

早在1894年沃尔兰德(Vorlander)用丁二酰氯和乙二醇制得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酯;1898年恩克恩(Einkorn)合成聚碳酸酯;卡洛泽斯(Carothers)合成脂肪族聚酯:早年合成的聚酯大多为脂肪族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和熔点都较低,易溶于水,故不具有纺织纤维的使用价值。

1941年英国的温菲尔德(Whinfield)和迪克松(Dickson)用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EG)合成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这种聚合物可通过熔体纺丝制得性能优良的纤维。

1953年美国首先建厂生产PET纤维,可以说PET纤维是大品种合成纤维中发展较晚的一种纤维.随着有机合成、高分子科学和工业的发展,近年研制开发出多种具有不同特性的实用性PET纤维。

如具有高伸缩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纤维及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 PTT)纤维,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的全芳香族聚酯纤维等:所谓的“聚酯纤维”通常是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

聚酯纤维具有一系列优良性能,如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高,回弹性适中,热定型效果优异,耐热和耐光性好。

聚酯纤维的熔点为255℃左右,玻璃化温度约70℃,在广泛的最终用途条件下形状稳定,织物具有洗可穿性,另外,还具有优秀的阻抗性(诸如,抗有机溶剂、肥皂、洗涤剂、漂白液、氧化剂)以及较好的耐腐蚀性,对弱酸、碱等稳定,故有着广泛的服用和产业用途。

石油工业的飞速发展,也为聚酯纤维的生产提供了更加丰富而廉价的原料,加之近年化工、机械、电子白控等技术的发展,使其原料生产、纤维成形和加工等过程逐步实现短程化、连续化、自动化和高速化,聚酯纤维已成为发展速度最快、产量最高的合成纤维品种。

(纤维化学与物理)第二章 聚酯纤维(涤纶)的生产、结构和性能

(纤维化学与物理)第二章  聚酯纤维(涤纶)的生产、结构和性能

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作用和纤维的变化
纺丝:
作用: 使PET熔体变成长丝
变化: 大分子熔体凝固成纤维状 ——初生丝 产生一定的取向度 常规纺丝初生丝几乎无结晶
抽伸
作用: 为纤维提供必须的机械性能
变化: 取向度提高 产生部分结晶 有内应力,使纤维结构不稳定
卷曲
作用: 提高纤维的抱和力
连续法: 间歇法:
(二)纺丝:熔融法纺丝
熔体温度:285~290℃ 凝固温度:35~45 ℃ 初生丝:无结晶,有取向
(三)后处理
涤沦树脂切片
加热熔融
(285-290oC )
从喷丝头中挤出
形成丝束
丝室冷却
(35-45oC )
成形
给湿.给油
卷绕 (600-700米/分)
涤纶短纤纺丝后处理加工流程
变化: 纤维表面出现皱纹
热处理
作用: 提高纤维的结构稳定性
变化: 结晶度提高 内应力消除
第三节 涤纶的形态结构和超分子结构
一、涤纶纤维的形态结构
横截面:圆形 纵向:光滑、均匀的圆柱体
卷曲涤纶在卷曲内侧有不规则性
二、涤纶纤维的超分子结构
结晶度和取向度
产品
结晶度(%)
初生丝(常规纺丝) 完全无定形
三、常用合成纤维
短纤维
棉型 毛型 中长纤维(仿毛、仿麻)
长丝
四、合成纤维的优缺点
优点
强度高 弹性好 耐穿耐用 光泽好 化学稳定性强 耐霉腐 耐虫蛀

缺点
吸湿性差 耐热性差 导电性差 防污性差 易起毛起球 不易染色 腊状手感

五、特种合纤
复合纤维
两种以上成分组成的纤维 并列型
(四)热收缩及其对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5.聚酯纤维

5.聚酯纤维

BHET的合成
BHET的合成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DMT和EG的酯交换法; (2)PTA和EG的直接酯化法; (3)PTA和EO (环氧乙烷)加成法。 在工业上PET的制造采用二种方法:
酯交换法:以DMT为中间体通过酯交换法来制造 直接酯化法:以PTA(高纯度对苯二甲酸)或MTA (中纯度对苯二甲酸)为中间体通过直接酯化法来 制造。
可以达到强化熔体均匀性的目的,同时可以减少 熔体通过弯管时,管壁与管中心温度及停留时间 的差别。
➢ 在较新型的螺杆挤出机中,往往采用特殊设计的 混炼头来代替静态混合器。混炼头的主要作用是 改变螺杆沟槽中挤出的熔体的流线,使熔体进一 步均匀化
聚酯纤维
聚酯短纤
聚酯纤维的分类
• 从应用领域来划分
–服用 –装饰用 –产业用 –2000年的比例68:19:13 –2005年的比例54:33:13
聚酯纤维的生产工艺及技术
❖聚酯纤维原料的生产技术及工艺 ❖聚酯纤维的生产技术及工艺
聚酯纤维原料的生产技术
• PET原料: – 对苯二甲酸 – 乙二醇(或环氧乙烷)
We=KP,式中,K为平衡常数,P为平衡蒸汽压。 升高温度和增加干燥介质的流动有利于干燥过程。
干燥过程
➢干燥分为两个阶段,即预结晶阶段和高温 干燥阶段
➢预结晶温度和时间
– 沸腾床:温度可高至160~180oC,时间8~15min。 – 搅拌式充填:温度120~140oC,时间1~l.5小时。 – 转鼓干燥时,在120℃以下缓慢升温,预结晶时
• PET的制造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由基本原料对二甲苯、甲苯、邻 苯二甲酸酐合成中间体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DMT)或对苯二甲酸(PTA)。 – 第二阶段是由DMT或PTA与乙二醇(EG) 进行酯化或酯交换反应,生成聚酯单体对苯 二甲酸双β-羟乙酯(简称BHET或DGT) – 各种工艺路线的区别主要在前一阶段,即单 体的合成阶段。

聚酯纤维的结构和性能_图文

聚酯纤维的结构和性能_图文

7.9
7.9
96.8
44.0
5
8
PEN纤维的性能 PEN纤维的耐化学腐蚀性、抗紫外线辐射、热稳定性和水解稳定性均优
于PET。 PEN的玻璃化温度高达110oC左右,其纤维可以耐200oC左右的温度。
目前纤维级的PEN树脂已由美国Shell公司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其商品名 称为Vituf。美国Amoco公司的PEN纤维也已投放市场。
• 第四节 聚酯纤维的结构性能及改性
重点内容:聚酯纤维的各种改性方法和目的。
1.4.1 聚酯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聚酯纤维的结构 – 分子链结构 – 聚集态结构 结晶结构 取向结构
聚酯纤维的性质 – 聚酯纤维的化学性质 – 聚酯纤维的物理性质
聚酯的分子结构PET
聚酯是指分子链中含有酯基的聚合物的总称 聚酯分子的重复单元结构中由三部分组成,即酯基、
62.0 252.0
1
0.682
61.5 248.5
5
0.677
58.8 237.3
8
0.750
57.0 232.0
10
0.656
55.4 226.5
15
0.712
54.7 217.5
随着间位苯环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的Tg和Tm下降,而冷结晶温度则上升。当 IPA的含量大于 9 mol % 时,共聚酯已无冷结晶峰存在。美国于1959年实现了 PET—IPA共聚酯工业化生产,该共聚酯的商品名为Vycron,主要用于制备易 染纤维。由于PET—IPA结晶速率慢,我国则更多用其制备高收缩纤维。应该 指出的是这种共聚酯广泛用于瓶用聚酯,IPA的添加量为2%~4%
改变聚酯的刚性结构单元
一、间苯二甲酸代替对苯二甲酸 在PET的直接酯化聚合过程中,用对称性较差的间苯二甲 酸(IPA)取代部分的对苯二甲酸(TPA)

聚酯纤维(涤纶)简介

聚酯纤维(涤纶)简介

谢谢
涤纶分子中含有酯键. 涤纶耐酸性能很好。 碱的作用 涤纶对氧化剂、还原剂作用的稳定性很好。 酸的作用
涤纶在烧碱溶液中处理时,在一定温度下, 不致发生较大溶胀,酯键的水解一般只能由表 及里地进行。由于这种由表及里的作用特点, 当表面的分子被损伤到一定程度后,便在碱液 中发生溶解而产生"剥皮"。而涤纶经过烧碱溶 液处理后宽度和重量都有减小,而聚合度基本 上不变,则剥皮现象 剥皮现象存在。 剥皮现象
涤纶纤维的形态结构
用熔纺法制得的涤纶纤维,在光学显微镜中观 察发现它具有圆形的截面和光滑、均匀而无条痕 的纵向,见图。
涤纶的性能
一、热性能
涤纶是热塑性纤维。 1.涤纶的热性能常数 2. 玻璃化温度(Tg) 3. 热收缩
涤纶纤维和锦纶6的某些热性能物理常数 涤纶纤维和锦纶 的某些热性能物理常数
纤 维 项目 熔点(℃) 软化点(℃) 玻璃化温度(Tg) 比热(卡/克/℃) 导热系数(卡/厘米/秒/℃) 255~260 238~240 238 240 67 ~ 81 0.32 2×10-4 0.46(25~200℃) 4.2×10-4 215~220 180 涤纶 锦纶6
涤纶纤维经过无张力热处理后, 负荷-延伸曲线发生明显的改变。 经过无张力热处理后的普遍现象 是纤维的初杨氏模量减小,断裂伸长 率和纤维的韧性变大,并随着处理温 度的升高而加大。
不 荷 - 延 伸 曲 线 的 影 响 同 热 处 理 条 件 对 涤 纶 长 丝 的 负
三、吸湿性和染色性能
涤纶纤维在标准状态下的吸湿率只 有0.4%,即使在100%相对湿度下的吸湿 率也仅为0.6~0.8%。由于涤纶纤维的吸 湿性低,因而具有一些特性。例如涤纶纤 维在水中的溶胀度小,干、湿强度和断裂 延伸度基本相同,导电性差,容易产生静 电和沾污现象以及染色困难等。

(纤维化学与物理)第二章 聚酯纤维(涤纶)的生产、结构和性能

(纤维化学与物理)第二章  聚酯纤维(涤纶)的生产、结构和性能

位于近(+)端的带正电荷,近(-)端的带负电荷
静电序列受材料生产条件和环境影响
4.静电的危害
生产过程中的障碍
折叠困难、电击、火灾…
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沾污、电击、刺痒感…
5.克服静电的方法
两种纤维混纺 生产抗静电纤维 进行抗静电整理 …
五、化学性能
酯键:
O
O
COC 2 C H 2O HC
纤维变细、变轻 纤维表面出现刻蚀
变得凹凸不平
(二)碱对涤纶的作用
涤纶的耐碱性差!! 碱使聚酯发生降解反应
尽量避免碱性加工条件 使用碱时要特别小心
碱处理涤纶的“剥皮现象”
测得的分子量降低小 形态结构变化大
纤维变细、变轻 纤维表面出现刻蚀
变得凹凸不平
意义——碱减量处理 提高纤维细度 提高纤维吸湿性
商品丝
40~60
全结晶(理论)
完全结晶
取向度 差 较高 较高
密度(克/厘米2) 1.335~1.337 1.38 1.455~1.498
涤纶的结构比较紧密(无定形区也较紧密)
涤纶的结晶结构模型
模型理论:折叠链-樱状原纤模型 晶胞类型:
折叠链结晶(I型) 伸直链结晶(II型) 两种晶型并存,其含量由后处理条件决定
保持在物体上的电荷为静电荷——静电
静电产生条件
电荷转移
电荷泄漏
2.影响静电大小的因素
材料的导电性
电阻越大,静电越大
材料的吸湿性
吸湿性越大,静电越小
摩擦时的力
力越大,静电越大
3.静电序列
玻 璃
人 发
羊 毛
锦 纶
粘 胶

蚕 丝
钢 铁
醋 酸

涤纶(聚酯纤维)的应用

涤纶(聚酯纤维)的应用

1、聚酯纤维(涤纶)
特性:聚酯纤维在常温下有很好的使用性能,是袋滤器中的主力滤料。

密度1.38g/cm3,熔点256℃,断裂强度5.5g/d,极限氧指数22,热塑性纤维,与火会燃烧并滴落,能烧毛、压光。

过滤性能:可在干燥条件下经受130℃的操作温度;连续在130℃以上工作会变硬;退色;发脆,温度也会使其强度变弱。

与聚丙烯相比,聚酯在热衰变方面不敏感。

热氧化发生的可能性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有较强的氧化物来损坏。

聚酯损坏的最常见原因是受水蒸气的水解或水温升高,尤其是碱环境下的水解侵蚀。

水解以及硫化氢;氨损坏了聚合物的主要结构,减少了织物的强度,最终导致织物损坏。

气体中的水分含量和温度越高,水解造成的损坏越快,同时水解作用在强酸或强碱环境中会增强。

对聚酯进行拒水防油处理是利用袋式除尘器处理含湿量大或粘性较大的含尘气体,粉尘易粘附布袋一直是令除尘界头痛的难题。

国外曾尝试用覆膜滤袋和对滤材表面进行防水处理解决防结露和布袋糊袋的难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另通过给过滤材料中植入导电纱或混有导电纤维、不锈钢纤维后,滤料具有抗静电功能,可用于静电、易爆和易燃的含尘烟气过滤。

一般的工业粉尘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即爆炸极限)如遇静电放电火花或外界点火等因素,则极易导致爆炸和火灾,如:面粉尘、化工性粉尘、煤粉尘等如遇静电放电都有爆炸的可能。

在袋式除尘领域,如这些粉尘需用布袋来收集,则要求加工除尘布袋的滤料具有防静电性,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释放积聚在含尘气体和滤料表面上的电荷,防止电荷放电产生火花导致爆炸。

第一章聚酯纤维-熔体纺丝

第一章聚酯纤维-熔体纺丝
行星计量泵外观
(三)丝条冷却装置
闭环冷却
开环冷却
(四)、卷取装置
第一章 聚酯纤维-熔体纺丝
第一节 聚酯纤维原料 一、PET的制备 二、PET的结构与性能 三、PET的干燥 1、干燥除水 2、干燥预结晶 3、干燥工艺控制 4、干燥设备
真空转鼓干燥机外形
第二节 聚酯纤维纺丝
一、概述 PET熔体纺丝的工艺流程:
干 燥 切 片
挤 出 机
纺 丝 熔 体
纺 丝 箱 体
纺 丝 头
熔 体 细 流
丝 条 冷 却 器
卷 体的制备
单螺杆挤出机
螺杆结构
单螺杆外观
三、纺丝机的基本结构
1、聚合物熔融装置--单螺杆挤出机 2、纺丝箱体
3、丝条冷却装置
4、丝条收集装置 5、上油装置 (一)纺丝箱体及纺丝头组件
纺 丝 头
喷丝板结构
(二)计量泵

3.聚酯纤维.doc解析

3.聚酯纤维.doc解析

二、涤纶纤维的形态结构
用熔纺法制得的涤纶纤维,在光学显微镜中观 察发现它具有圆形的截面和光滑、均匀而无条痕 的纵向,见图。
涤纶的超分子结构

涤纶的超分子结构与纤维生产过程 中的拉伸和热处理有关。涤纶喷丝 成型后的初生纤维是无定形的,取 向度很差,需要进一步牵伸取向后 方能纺织加工。经过拉伸和热定型 处理后的纤维,结晶度约为60%,并 有较高的取向度。 涤纶的超分子结构称为“折叠链 — 缨状微原纤”
对苯二甲酸乙二酯(BHET)
直接酯化法:生产流程短,投资少,原料消耗低, 反应时间短,生产效率高,自20世纪80年代起已 成为聚酯的主要工艺和首选技术路线。
(3)直接加成法 (EO法)--直接法
HOOC-
-COOH+
2 CH2-CH2 O
对苯二甲酸(TPA)
环氧乙烷(EO)
HOCH2CH2COOC-
易回复。

另一方面,从涤纶的微结构来看,存在无定形区、结晶区和 取向度高的部位,分子间有比较牢固的联结点,分子间作用 力较大,受外力时不易产生形变。涤纶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产 生的形变是可复形变,但在高度拉伸时,回复性能显著变差。

具有“洗可穿”性能
(3)耐磨性

涤纶的耐磨性仅次于锦纶而超过其他纤维。
结晶时,即转变为反式构象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其加工性能和纤维质量。 PET 的耐热、 光、 化学稳定等性质及纤维的强度均与相对 分子质量有关,如 PET 相对分子质量小于 1×104 时,就 不 能正常加工为高强力纤维。 工业控制通常采用相对粘度和特性粘数作为衡量相对分子质 量大小的尺度。 民用成纤 PET 切片的相对粘度ηr 至少为 1.30~1.36,相 当于 [η]=0.55~ 0.65dL/g(分升每克), 或相当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改性
二、同时用间位和邻位对苯二甲酸代替对苯二甲酸
•这种改性方法的效果与用DMI替代DMT的效果类似,即随 着间位和邻位苯环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的Tg和Tm下降,而 冷结晶温度则上升。原苏联学者是将DMT残渣混合物进行 分离回收提纯,并通过催化氧化的方法将其中的对醛基苯 甲酸甲酯氧化,最终得到含DMT 68%,DMI 23%,DMO 9%(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苯二甲酸混合物。该技术已于 1980左右工业化。
卷 绕 速 晶胞底面高×104(μm)

(m/mi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b
C
4750 5000 5500 6000
4.504 4.495 4.485 4.480
5.90 10.7 2
5.88 10.7 2
5.88 10.7 1
5.88 10.7 1
表观晶核侧面高×103(μm)
Λ010
Λ100
ΛT05
2.4
2.9
5.4
苯环和亚甲基链,大分子的两端各有一个羟基。 ❖ 例如:
聚酯的构象
❖ PET的旁式构象(能量高)
❖ PET的反式构象 (能量低)
构象的转变 ❖ 聚酯的分子链可转动发生重排,大约在100 oC时开始
结晶。在结晶过程中旁式构象逐步转化为反式构象。
PBT的分子结构
❖ PBT中亚甲基链节不是完全伸直的。 ❖ PBT重复单元结构中含有四个柔性的亚甲基链节,其
• 第四节 聚酯纤维的结构性能及改性
重点内容:聚酯纤维的各种改性方法和目的。
1.4.1 聚酯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 聚酯纤维的结构 – 分子链结构 – 聚集态结构 ▪ 结晶结构 ▪ 取向结构
❖ 聚酯纤维的性质 – 聚酯纤维的化学性质 – 聚酯纤维的物理性质
聚酯的分子结构PET
❖ 聚酯是指分子链中含有酯基的聚合物的总称 ❖ 聚酯分子的重复单元结构中由三部分组成,即酯基、
Tg/oC
Tc/oC
Tm/oC
81
157
253
81
159
248
80
160
245
80
162
240
79.5
165
235
79
_
232
78
_
228
化学改性
采用间苯二甲酸二甲酯(DMI)取代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 可以达到相同效果
DMI/mol %
[η]/(dL•g)-1
Tg/oC
Tm/oC
0
0.680
改变聚酯的刚性结构单元
一、间苯二甲酸代替对苯二甲酸 在PET的直接酯化聚合过程中,用对称性较差的间苯二甲 酸(IPA)取代部分的对苯二甲酸(TPA)
化学改性
IPA/(IPA+TPA) mol %
0 1 3 5 7 9 12
[η]/(dL•g)-1
0.62 0.61 0.60 0.60 0.63 0.60 0.62
62.0 252.0
1
0.682
61.5 248.5
5
0.677
58.8 237.3
8
0.750
57.0 232.0
10
0.656
55.4 226.5
15
0.712
54.7 217.5
随着间位苯环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的Tg和Tm下降,而冷结晶温度则上升。当 IPA的含量大于 9 mol % 时,共聚酯已无冷结晶峰存在。美国于1959年实现了 PET—IPA共聚酯工业化生产,该共聚酯的商品名为Vycron,主要用于制备易染 纤维。由于PET—IPA结晶速率慢,我国则更多用其制备高收缩纤维。应该指出 的是这种共聚酯广泛用于瓶用聚酯,IPA的添加量为2%~4%
❖ 改性方法 – 化学方法 ▪ 共聚、纤维表面改性处理 – 物理方法 ▪ 共混 ▪ 改进纺丝加工技术,变更纤维加工条件 ▪ 改变纤维形态以及通过后纺与其他纤维混纺、交织等
化学改性
❖ 化学改性是通过化学的方法改变聚酯分子链上某些结构或组 成,达到改变聚酯纤维性能的目的 。 – 改变聚酯的刚性结构单元 – 改变聚酯的柔性组分
化学改性
三、与含磺酸基的苯二甲酸共聚 含磺酸基的苯二甲酸是指苯环上的一个氢被磺酸基取代,
形成邻位、间位或对位的含磺酸基的苯二甲酸 常用于聚酯改性的有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磺酸钠(STPM)和 间苯二甲酸二甲酯磺酸钠(SIPM)
由于添加的第三单体含有可离子化的磺酸钠基团,可以 极大地改善聚酯的阳离子可染性。
化纤生产各论
Textile Engineering
课程介绍
第一章 聚酯纤维生产工艺
• 第一节 概论
重点内容:聚酯纤维的发展简史与产品分类。
• 第二节 聚酯原料生产工艺及技术
重点内容:聚酯原料的生产技术与工艺。
课程介绍
第一章 聚酯纤维生产工艺
• 第三节 聚酯纤维的生产技术及工艺
重点内容:聚酯纤维的的生产技术与工艺。
❖ 临近两个羰基的斥力不能呈180°平面排列,只能以空 间120°错开排列,由此使得PTT大分子链形成螺旋状 排列,最终影响PTT的物理性能。
❖ PTT是新型弹性纤维品种。
聚集态结构 ❖ PET、PTT、PBT均属三斜晶系
几种聚酯在结晶状态下大分子链的形态结构
三种聚酯的结晶结构
晶胞参 数
a(Å) b(Å) c(Å)
化学改性
经含磺酸钠苯二甲酸改性后的聚酯(CDP、ECDP)其 物理性质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
第三组分的加入破坏了PET的规整性,而对位结构的 STPM对PET结构规整性的影响较间位结构的SIPM要小。
α(o)
β(o)
γ(o)
PET
4.56 5.94 10.75 98.5 118 112
PTT
4.58 8.22 18.12 96.9 89.4 111.0
PBT
α
β
4.83
4.95
5.94
5.67
11.59 12.95
99.7
101.7
115.2 121.8
110.8 99.9
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PET纤维的结晶特征随卷绕速度的变化
可能的空间构象显然比PET更加复杂。 ❖ 可扭曲的分子链在拉力下容易伸直,故PBT的屈服应
力比PET要低得多 ❖ 这种性质被用来制造弹性纤维。
PTT的分子结构
❖ PTT在两个对苯二甲酸单元之间存在着3个亚甲基单 元。
❖ 这种化学结构中奇数个亚甲基单元会在大分子链之间 产生“奇碳效应”, 使苯环不能与3个亚甲基处于同一 平面,
结晶浓度 估算的结 ( kg/m3 ) 晶温度
(oC)
1488
186
2.9
3.4
5.7
1495
198
4.1
4.1
7.6
1499
212
5.1
4.9
8.4
1501
218
PET纤维性能与结构的关系
1.4.2 聚酯纤维的改性
❖ 改性的原因 – 染色性、吸湿性差 – 易起球、静电大、易沾污等 – 不同应用领域的要求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