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五四
学制)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共 20 分)
1、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火上浇油
C.量体裁衣
D.滴水成冰
【答案】
B
【解析】
解:A、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火上浇油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量体裁衣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
B.可燃性
C.氧气不易溶于水
D.挥发性
【答案】
B
【解析】
解:A、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氧气不易溶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3、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

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
恒定律的是()
D.
A. B.
C.
【答案】
A
【解析】
解:A.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能够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水中加入红墨水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明显增大,因为有氧气参加,故不能直接验证质量守
恒定律;
D.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反应物处在一个敞口容器中,生成
的氧气会扩散到空气中,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选:A。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所选用的装置应该考虑到:
①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②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生成物中也没有气体生成,装置可不考虑密闭。

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在设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最好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允许有任何物质跑掉。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有气体放出
B.放热、发光
C.有新物质生成
D.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
【答案】
C
【解析】
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观察选项。

故选:C。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据此解答.
掌握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要加强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以便灵活应用.
5、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太阳能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答案】
A
【解析】
解:A、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煤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选:A。

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锌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有“生命之花”的美称,如图是元素索周期表中锌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越多越好
B.锌元素的质子数为30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D.锌属于非金属元素
【答案】
B
【解析】
解:A.即使是人体的必需元素,也有一个合理摄入量的问题,摄入不足或过多均不利于人体健康,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0,表示原子序数为30;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锌元素的质子数为30,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锌,属于金属元
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7、次氯酸钠(NaClO)是某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1
C.+3
D.+5
【答案】
B
【解析】
解:
次氯酸钠(NaClO)是某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
代数和为0”,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1)+x+(-2)=0,则x=+1价。

故选:B。

次氯酸钠(NaClO)是某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
代数和为0”,故可求出氯元素的化合价.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熟记常用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
固体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里,铜丝加热变黑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黑色
固体
【答案】
C
【解析】
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里,铜丝加
热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9、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取少量液体
C.
加热液体D.
称取氯化钠
【答案】
A
【解析】
解:A.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故A正确;
B.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瓶塞要倒放,试管倾斜,故B不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不正确;D.用天平称量药品时要左物右码,故D不正确。

故选:A。

A.酒精灯要用火柴点,严禁用一燃烧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试管倾斜;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D.称量固体药品时要左物右码.
此题考查基本实验操作,掌握相应的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
10、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以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化学性
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
质相同断运动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水烧开后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
变大
【答案】
D
【解析】
解:A、氢气和液氢都可以做燃料,是因为它们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是因为人体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警犬闻到人体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烧开后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无间隔
C.分子运动,原子不运动
D.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答案】
A
【解析】
解: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其基本性质相同,微粒之间都有间隔,都是不断运动的,两者不能比较质量或体积的大小,其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明确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2、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A.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B.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
C.4g氢气与32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g
D.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
水变
【答案】
B
【解析】
解:A、反应前氢气和氧气中含有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A正确;
B、从以上方程式中可知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才能反应,故B错误;
C、从以上方程式中可知,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份质量的水,故C正确;
D、从以上方程式中可知,反应前氢原子有4个,氧气有2个,反应后氢原子有4个,氧原子又2个,故D正确;
故选: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实际应用,A和C是质量守恒的宏观说法,D是微观说法.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是在点燃条件下才可以发生,故B错误.
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精美的雕花玻璃可以通过氢氟酸(HF)对玻璃的腐蚀作用制成.氢氟酸与玻璃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F2
B.O2
C.SiH4
D.SiF4
【答案】
D
【解析】
解:在化学反应SiO2+4HF=X↑+2H2O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都不变。

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4个氟原子、1个硅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除X外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因此每个X分子中应该有4个氟原子和1个硅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SiF4。

故选: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与种类不发生改变进行运算和判断.
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推断,学生应学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原子守恒的方法来解答,明确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是解答的关键.
1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C.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答案】
C
【解析】
解:
A、从图示看出,该反应中共有三种不同的小球,代表三种不同的原子,说法正确,故此选项错误.
B、该反应表示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说法正确,故此选项错误.
C、从图示看出,反应物中有一种是单质,故说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的说法错误.故此选项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不发生改变,分子发生变化,此说法正确,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本题应从分子的原子构成和反应前后粒子的变化角度入手.从模拟图可看出,反应物中共有三种原子,其中两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同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生成物是两种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
此题是微观模型考查题,认真阅读分析图示,看懂每个图形表示的含义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份都是碳氢化合
B.实验室用CaCO3和稀H2SO4反应制取CO2

C.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D.选择燃料应从资源、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

【答案】
B
【解析】
解:A、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石油、天然气。

故A说法正确;
B、由于CaCO3和稀H2SO4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的,附着在碳酸钙的表面上阻止了反应的进
一步进行,只能收集到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不能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故B说法不正确;
C、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SO2及氮的氧化物。

故C说法正确;
D、燃料的选择应从资源、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来分析;
B.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来分析;
D.根据选择燃料的原则来分析。

本题所考查了的都是化学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应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

16、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处于循环状态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
C.干冰可用于储藏食物和人工降雨
D.可用燃烧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答案】
D
【解析】
解:A、自然界中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燃料的燃烧等处于循环状态,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试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C、干冰可用于储藏食物,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和氮气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用燃烧的木条鉴
别二氧化碳和氮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自然界的碳循环,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干冰升华吸热,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和氮气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答案】
C
【解析】
解:A、空气是人类及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天然资源,故A正确;
B、空气有自净能力,能净化空气中的少量有害气体,故B正确;
C、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多少是按体积计算的,不是按质量计算的,故C不正确;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惰性气体”,故D正确;
故选:C。

空气是人类及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天然资源;空气有自净能力,但排放到空气中有害气体过多会严重污染空气;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曾被称“惰性气体”.
考查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严重污染空气会给人类带来危害,空气的各成分是按体积计算的.考查一些基本知识,基本原理.
18、氧气是我们学习过的一种重要物质,以下对氧气的认识有错误的是()
A.氧气既能燃烧又能支持燃烧
B.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氧气和臭氧(O3)都是氧元素形成的单质
【答案】
A
【解析】
解:A、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A说法错误;
B、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它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故B说法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C说法正确;
D、氧气和臭氧(O3)都是由一种元素氧元素形成纯净物,都属于单质,故D说法正确。

因为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A。

A、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单质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以及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与丙变化的质量之比为17:8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反应后甲的质量为8g
D.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
D
【解析】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格中的数字可知:6+3+17+25=待测+11+34+0,故待测=6,在
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则可推测反应物为丁,生成物为乙、丙,甲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为催化剂。

A、乙与丙变化的质量之比为(11-3):(34-17)=8:17,故A错误;
B、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则可推测反应物为丁,生成物为乙、丙,甲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为催化剂,因此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格中的数字可知:6+3+17+25=待测+11+34+0,故待测=6,故C 错误;
D、在该反应中,甲物质可能是催化剂,因为甲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利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结合表中的信息及催化剂的特点判断甲是否是催化剂。

做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反应后质量和反应前进行比较,质量增加了说明是生成物,质量减少了是反应物,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

2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所以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答案】
C
【解析】
解: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1个水分子和1个甲烷分子的核电
荷数都是1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例如铁是由原子构成的,该选项
说法正确;
D、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例如盐酸和硝酸银反应过程中,溶剂水的质量反
应前后不变,但是水不是催化剂,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
C、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D、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判断是否是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
2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图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完成下列问题:
(1)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碳都能与氢氧化钠(NaOH)溶液反应生成钠的化合物和水。

将二氧化硫(SO2)气体通入氢氧化钠(NaOH)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硒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富含硒元素。

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______相同。

硒(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写出硒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
得到 SO2+2NaOH═Na2SO3+H2O 最外层电子数
【解析】
解:(1)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2)将二氧化硫(SO2)气体通入氢氧化钠(NaOH)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3)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硒(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1)得到;
(2)SO2+2NaOH═Na2SO3+H2O;
(3)最外层电子数;。

(1)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将二氧化硫(SO2)气体通入氢氧化钠(NaOH)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2、(2019·岱岳区·期末考试) (4分) 水是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

(1)东平湖是我市著名的淡水湖。

某同学对东平湖的水样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东平湖水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为了检验湖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水样中加入______,搅拌,观察是否浑浊。

(2)我国是淡水资源非常有限的国家,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下列行为属于浪费水的是______(填字母编号);
A.洗手擦香皂时不关上水龙头
B.用洗菜水浇花
C.用洗衣水冲厕所
D.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3)学习化学以后,我们对水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写出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答案】
混合物肥皂水 AD CO2+H2O=H2CO3
【解析】
解:(1)洪泽湖水中含有水和其他物质属混合物;肥皂水加入硬水中不易产生泡沫,加入软水中容易产生泡沫;故填:混合物;肥皂水;
(2)A.洗手擦香皂时不关上水龙头,会浪费水;
B.用洗菜水浇花,节约用水;
C.用洗衣水冲厕所,节约用水;
D.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会浪费水。

故填:AD。

(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故填:
CO2+H2O=H2CO3。

天然水中含有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根据节约用水的方法解答;
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书写化学方程式。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学好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