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与治疗方法
03
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01
药物治疗是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手 段之一,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和消 炎。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消炎 药、糖皮质激素等。
02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患者需按时服药,并注意药物 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包括电疗、热疗、磁疗等, 可以缓解疼痛、促进炎症消散和改善 局部血液循环。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可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腰痛的原因,如感染、炎症等。
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可以排除肾脏疾病等可能导致腰痛的原因。
医生体格检查
直腿抬高试验
医生会让患者仰卧,伸直下肢,逐渐抬高,出现坐骨神经痛或腰痛则为阳性,提 示可能存在腰椎间盘突出。
屈颈试验
医生会让患者屈颈,出现坐骨神经痛或腰痛则为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腰椎间盘突 出。
全椎板切除术
总结词
彻底解除压迫、效果好
详细描述
全椎板切除术是通过切除整个椎板, 彻底解除腰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 效果较好。但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 间较长。适用于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
05
康复与预防
康复训练
物理疗法
如电疗、热疗、冷疗等 ,有助于缓解疼痛和肌
肉紧张。
运动疗法
如核心肌群训练、拉伸 等,可以增强腰部肌肉
健康饮食
均衡饮食,摄取足够的钙、维 生素D等营养素,有助于骨骼健
康。
注意事项
避免剧烈运动
如突然的弯腰、扭腰等动作,可能会加重病 情。
合理休息
适当的休息有助于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及时就医
如出现持续的腰痛、下肢麻木等症状,应及 时就医。
定期复查
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医生了解 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简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导致腰椎间盘脱出或破裂,压迫邻近的神经根或脊髓神经。
本指南旨在提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应结合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射线、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
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这包括使用非处方药物缓解疼痛和炎症、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以及采取适当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变。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那些经过非手术治疗未能缓解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患者。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椎间囊肿切除术、椎板切除术和椎间融合术。
预防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姿势、适度的运动、避免长时间停留在同一姿势以及保持健康的体重。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非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而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体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完整版专业ppt课件
腰椎管狭窄症
腰部持续疼痛,伴有间歇性跛行,X光检查可见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症
疼痛持续加重,夜间尤甚,影像学检查可见骨质破坏。
脊柱肿瘤
03
CHAPTER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物理疗法
药物治疗
康复训练
针灸和按摩
01
02
03
04
如电疗、热疗、冷疗等,可以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口服或外用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肌松剂等,可以缓解症状。
定期检查
如有家族遗传史或长期腰部不适,应定期进行腰椎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干预。
如“桥式”等动作,可加强腰部肌肉力量,提高腰椎稳定性。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运动加重病情。
腰部肌肉锻炼
通过拉伸动作放松腰部肌肉,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拉伸导致损伤。
拉伸训练
如平板支撑等动作,可强化核心肌群,提高腰椎的稳定性。逐渐增加训练强度,避免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训练。
微创手术
通过拉伸腰椎,减轻腰椎间盘压力,缓解症状。
牵引治疗
硬膜外注射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心理治疗
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硬膜外腔,缓解疼痛和神经压迫症状。
改变不良坐姿、避免长时间久坐等,有助于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对于长期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患者,心理治疗也是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04
腰椎间盘突出症完整版专业ppt课件
2023-12-22
目录
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诊断与鉴别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预防与康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案例分析
CHAPTER
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
定义
分类
根据突出的程度和位置,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分为中央型、旁中央型和外侧型三种类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现状与前沿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现状与前沿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由于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以及年龄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本文旨在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现状与前沿。
一、病因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使得椎间盘中的软骨组织向外凸出,压迫了椎间盘周围的神经根和脊髓,导致腰痛、下肢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过度和长期的不良姿势,如长时间弯腰、负重等。
2. 骨骼增生等引起的脊柱变形。
3. 腰部受伤或扭曲。
4. 长时间坐姿或站立姿势不变等引起的腰背部肌肉紧张。
二、诊断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1. 症状和体征:患者会出现腰背部疼痛、下肢疼痛、局部压痛等明显症状,行走和站立时疼痛加重,休息时疼痛减轻。
2. 影像学检查:采用X线检查、磁共振成像和CT扫描等技术检查患者的脊柱情况,明确椎间盘的突出部位、大小和形态等。
三、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一般适用于患病早期或轻度患者。
主要包括止痛、消炎、物理治疗、按摩、针灸、理疗等措施。
物理治疗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包括热敷、冷敷、牵引等。
热敷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患处代谢;冷敷可以减轻疼痛,消除炎症;而牵引可以直接作用于椎间盘,缓解神经根的压迫。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通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严重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手术方式主要包括椎板切除术、椎间盘摘除术和椎间融合术等。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逐渐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式。
微创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恢复快,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沿技术。
四、中国的前沿技术我国的医学界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也不断进行着前沿研究和探索。
近年来,我国医学界开始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如针刺、推拿、保健养生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zyg)
一、解剖
L3及L4神经根自相应椎体上 1/3或中1/3水平出硬膜囊, 在椎管内不与同序数椎间盘接 触。 L5神经根自L4/5椎间盘水 平或其上缘出硬膜囊。 S1神经根自L5S1椎间盘上 缘或L5椎体下1/3出硬膜囊。
LDP压迫下位神经根,L4/5
、L5S1椎间盘突出较大或游离 时可影响下两个神经根。
五、鉴别诊断
梨状肌综合征: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下出 骨盆,梨状肌病变引起坐骨神经痛。臀中 部可触及条索硬物,髋关节内收内旋受限 并加重腿痛。 劳损:腰肌劳损可有腰痛、直腿抬高受 限,一般无放射痛及皮肤感觉、肌力变化 。常与剧烈活动、劳累、天气变化有关。
六、治疗
保守治疗 开放手术治疗
微创手术治疗
软骨终板破裂。
职业:汽车驾驶员、举重运动员、从事强力劳动者, 椎间盘内压力长期较大,退变快。 妊娠:后纵韧带松弛导致椎间盘突出。 发育异常: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腰骶部小关节不对
称。
肥胖:自身体重过大,椎间盘压力较大。 遗传:非洲黑人、印第安人、爱基斯摩人发病率报道 较低。
一、病理变化
突出前期:髓核碎裂、纤维环变薄变软。 突出期:髓核从纤维环薄弱处突出,刺激、 压迫椎管内神经组织。 突出晚期:突出物纤维化、钙化;椎间隙变 窄、椎体上下面骨质硬化,骨赘形成;后纵韧 带增厚、骨化;关节突退变;黄韧带增厚;继 发腰型:纤维环部分破 裂,表层完整,突出物多 呈半球形隆起,一般无临 床症状
突出型:髓核隆起较大,纤维环表层很薄,产生临床症状
。
脱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由裂口突出,位于后纵韧 带下。
游离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由裂口脱出,游离于后纵
韧带之下,或穿过韧带进入椎管。
二、分型—按突出位置
手术分类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与治疗
适当休息
合理饮食
长时间工作或学习后,适当休息,缓解腰部 疲劳。
保持均衡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 以增强骨骼健康。
康复锻炼与日常生活指导
康复锻炼
包括游泳、平板支撑、俯卧撑 等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的运动。
日常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如洗漱、穿衣、做饭等,以培 养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信心。
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情况,可采用药物、 物理治疗等方法减轻疼痛。
出院后随访及注意事项
定期随访
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必要的建议和治疗。
注意事项
患者出院后需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进行康复锻炼,并注意保护腰部, 防止复发。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THANKS
感谢观看
术后康复
手术后需进行康复锻炼,以恢复腰 椎功能,预防复发。同时,需注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 长时间弯腰等不持良好坐姿和站姿
避免过度用力
坐姿时,保持腰部挺直,椅子要有良好的支 撑,避免长时间坐姿或站立。
避免突然扭腰、弯腰等动作,尽量避免举重 物。
诊断标准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 和病理学检查,综合分析以明确诊 断。
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诊断
X线平片
可显示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和继 发病理改变,如骨质增生、脊柱侧 弯等。
CT
可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和位置 ,有助于诊断。
MRI
可清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 范围和神经受压的情况,为最佳影 像学检查方法。
。
药物治疗
使用消炎止痛药物,缓解疼痛 ,改善生活质量。
休息和康复
适当休息可以缓解症状,康复 锻炼有助于恢复腰椎功能。
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何海军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义,是因椎间盘的蜕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以及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是腰腿疼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它的发病率与各种因素有关,占门诊下腰痛的 10-15% ,占骨科因腰腿痛住院的 25-40% 。
男女的发病率相差比较大,一般认为是 7~12 : 1 ,可能与和男性劳动强度大有关系。
发病年龄主要见于青壮年,其中 80% 以上分布与 20-40 岁之间。
它发病的部位可见于腰椎的各个节段,但以 L 4-5 最为多见,大概占 60% 左右。
L5-S1 占到 30-40% ,其它的分布在 L3-4 或者以上节段,其中同时两节突出者占 5-10% 。
二、历史回顾有史记载以来,人类就受到腰腿痛的烦扰。
在原始文化中将其归罪于魔鬼在作怪。
后来古希腊人认识到下腰痛症状系由疾病引起,并以休息和按摩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到公元 15 世纪才明确地描述了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到公元 18 世纪提出这种疼痛是由坐骨神经引起的。
三、解剖概要椎间盘的构成由上、下软骨板,髓核和纤维环三部分组成。
椎间盘占脊柱全长的四分之一,其中腰部最大,颈部次之,胸部最小。
软骨终板上下各一,它的平均厚度大概是 1mm 。
作用主要是承受压力、保护椎体。
只要软骨终板保持完整,椎体不会因压力而产生吸收的现象,防止髓核突入椎体。
纤维环为纤维软骨组织,防止髓核向周围突出。
纤维环可以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由胶原纤维组成,内层由纤维软骨组成。
纤维环的前部和两侧部分最厚,几乎等于后侧部分的 2 倍。
纤维环比较坚固,它紧密附着于软骨终板上,可以保持脊椎的稳定性。
髓核是脊索残余的组织,黑白色,它的水份含量可以占髓核总量的 75-90% 。
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物质逐渐被软骨组织所替代,各种成份组结合使髓核形成立体网状角状结构。
髓核具有可塑性,在压力下可以变成扁平。
纤维环与软骨板将髓核限制在球形腔内。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康复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损伤导致椎间盘的一部分突出,并压迫邻近的神经根或脊髓。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康复治疗通常包括以下方面:诊断:1. 症状评估: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如腰痛、放射痛、麻木、肌力减退等,并了解症状的发作方式、程度和持续时间。
2.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腰椎区域的体格检查,包括触诊、神经系统检查和肌力测试等,以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性和程度。
3.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磁共振成像(MRI)和CT扫描。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腰椎间盘的突出程度、位置和对周围神经结构的影响。
康复治疗:1. 休息和活动限制:在疼痛发作期,休息和活动限制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过度活动和承重,以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师可以设计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热敷、冷敷、牵引、按摩、理疗和运动疗法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紧张和改善腰椎的稳定性。
3. 腰部运动和核心肌肉训练:特定的腰部运动和核心肌肉训练可以帮助加强腰部肌肉、增加稳定性和改善姿势。
这些运动可以包括伸展、强化和灵活性训练等。
然而,在进行这些运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建议,以确保正确的技巧和适应性。
4. 药物管理: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镇痛药和肌肉松弛剂等。
然而,药物管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5. 手术干预:对于一些严重或持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干预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可以通过去除突出部分、减轻神经压迫来缓解症状。
康复治疗应该是个体化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
患者应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遵循专业人员的建议,并定期评估康复进展。
此外,改善体态、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和合理使用腰部支撑等也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重要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诊疗规范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腰脊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1.4/5、1.5/S1间隙发病率最高。
【诊断要点】(一)症状:腰痛伴有坐骨神经痛及麻木,主要表现在下腰部牵涉性痛,有时亦影响到臀部。
大多数患者有坐骨神经疼痛及麻木。
少部分患者有马尾神经受压症状,表现为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咳嗽、活动及久站时加重,卧床后减轻。
(二)体征:1 .腰部活动受限,以前屈受限最明显。
腰部有压痛及舐棘肌痉挛。
2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出现加强试验阳性。
(直腿抬高小于60度以内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反射痛消失,再被动背屈患肢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如又出现反射痛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3 .神经系统表现(1)感觉异常:80%患者有感觉异常,先为感觉过敏,后为感觉迟钝或消失。
腰4神经根受压者可出现大腿和小腿内侧感觉障碍,腰5神经根受累者,小腿前外侧和足内侧的痛、触觉减退;舐1神经根受压时,外踝附近及足外侧痛、触觉减退。
但另有较大髓核突出者,可压迫下一节段神经根,而出现双节段神经根受压损害的征象。
(2)肌力下降:腰5神经根受累时,踝及拇趾背伸力下降;舐1神经根受累,趾及足跖屈力减弱。
(3)反射异常:膝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1.4神经根受压;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Sl神经根受压;马尾神经受压,则出现肛门括约肌张力下降及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
(三)特殊检查1. X线平片:了解腰椎曲度、腰椎间隙的宽窄、腰椎有无畸形、骨质有无破坏、骨质增生的部位。
2. CT和MRI:CT可显示骨性椎管形态,黄韧带是否增厚及椎间盘突出的大小、方向等。
MRl 更清晰、全面地观察到突出髓核和脊髓、马尾神经、脊神经根之间的关系。
【康复评定】1 .临床评定:如上述,目的是明确诊断。
2 .疼痛评定:使用语言评价量表(Verbalratingscale,VRS)评定,将疼痛用“无痛”、“轻微痛”、“中度痛”、“重度痛”和“极其重度痛”表示。
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诊断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椎间盘的变性、突出或脱出,导致神经根受压,进而出现腰痛、放射痛及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然而,腰痛和放射痛是许多脊柱疾病的共同症状,因此在鉴别诊断时需要考虑其他可能的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方法及其与其他常见脊柱疾病的区别。
鉴别诊断方法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腰痛和放射痛,常常伴随以下症状:•神经根型疼痛:腰痛往往放射至下肢,呈现出典型的放射痛模式,如坐骨神经痛。
疼痛可由体位转换、咳嗽、打喷嚏等局部刺激引起。
•运动功能障碍:肌力减退、腱反射减退,甚至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殊征象,如直腿抬高试验或坐骨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牵涉症状:可能会出现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如排尿困难、尿频、尿失禁等。
2. 脊柱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在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种常见的脊柱疾病:2.1 椎管狭窄症椎管狭窄症是脊柱退行性病变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典型症状包括腰痛、放射痛及神经系统症状,但在脊椎活动度的改变和姿势不稳定时症状明显加重。
不同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的疼痛放射范围较狭窄,症状往往集中在下肢特定的区域。
2.2 脊柱结核脊柱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其早期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包括腰痛和放射痛。
然而,脊柱结核的特点是进行性的潜伏期,疼痛往往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内逐渐加重,并伴随其他症状,如进行性贫血、发热、消瘦等。
2.3 腰椎骨折腰椎骨折通常是由外伤引起的,既往有明确的外伤史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腰椎骨折的疼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但骨折后的疼痛往往非常剧烈,并伴随脊柱畸形和运动障碍。
鉴别诊断方法鉴别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常见的鉴别诊断方法包括:1. 详细病史采集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的发生时间、起病方式、疼痛性质、疼痛部位及放射范围等,可以获得疾病的特点、持续时间和诱因等信息,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及治疗
• 保守治疗 • 微创手术(镜下髓核摘除术) • 开放性椎间盘手术 • 置换术 • 全椎间盘置换术 • 椎间融合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 严格的保守治疗无效 • 剧烈首次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病人 • 难以行动及入眠 被迫处于屈髋屈膝侧
或跪位 • 出现单根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麻痹 • 表现为肌肉瘫痪或出现直肠、膀胱症状 • 中年、病史较长,影响工作或生活者病史,
1)黄韧带: 又称弓间韧带,位于上下椎板之间。主要作用是限制脊柱过 度前屈及维持椎骨的正常对位。
2)棘间韧带:连接两棘突之间,前接黄韧带,后方移行于棘上韧带和项 韧带。
3)棘上韧带和横突间韧带:主要见于下段脊柱,其作用是限制脊柱过度 前屈。
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
• 为什么学习脊柱的力学特性
• 脊柱的生物力学涉及范围非常广泛,脊 柱结构、运动、损伤、固定等方面的生 物力学研究有助于解释脊柱相关的生理、 病理以及对临床治疗方法、临床器械的 设计研究及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分型
椎间盘突出最佳治疗方案
(3)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腰腹肌锻炼,增强脊柱稳定性,预防复发。
3.介入治疗
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1)射频消融:通过射频电流破坏椎间盘髓核组织,减轻神经压迫。
(2)椎间盘减压:采用椎间盘抽吸、激光减压等方法,减轻椎间盘压力。
2.中老年患者:根据病情轻重,选择保守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3.伴有并发症的患者:积极治疗并发症,如骨质疏松、糖尿病等。
4.体质虚弱或伴有多种疾病的患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四、康复与预防
1.康复:术后患者需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腰腹肌锻炼、行走训练等。
2.预防: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注意腰部保暖,加强腰腹肌锻炼。
二、治疗方案
1.诊断评估
(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年龄、职业、病程、症状等信息。
(2)体格检查:评估患者脊柱生理曲度、肌肉力量、神经功能等。
(3)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X光片、CT、MRI等。
2.非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用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神经营养药等。
②椎间盘减压:采用椎间盘抽吸或激光减压等方法,减轻椎间盘压力。
③髓核化学溶解:注入化学药物,使髓核组织溶解,减轻神经压迫。
2.手术治疗
适用于经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无效,或伴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
(1)传统开放手术:包括椎板切除、髓核摘除等,手术创伤较大。
(2)微创手术:包括椎间孔镜、椎间盘镜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3)轻神经压迫。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分型
其他疾病
总结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与其他可能导致腰痛 和腿部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包括肿 瘤、风湿性疾病等。
详细描述
肿瘤引起的腰痛通常较剧烈,且伴有体重 减轻、发热等全身症状。风湿性疾病如强 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可能导 致腰痛和活动受限,但通常伴有其他关节 症状和全身表现。这些疾病的诊断需要结 合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 综合分析。
诊断标准
1 2
症状
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感觉异常、肌力减弱 等。
体征
腰椎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下肢感觉异常 等。
3
检查
腰椎X线平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辅助 诊断。
0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膨隆型
总结词
腰椎间盘膨隆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阶段,表现为腰椎间盘外形正常,但 椎间盘内髓核压力增高,向椎管内突出,导致腰椎间盘的形态轻微隆起或膨 出。
详细描述
腰椎间盘膨隆通常没有明显的神经受压表现,患者可能感到腰部疼痛和不适 ,但不会有明显的神经受压症状。
突出型
总结词
腰椎间盘突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类型,表现为腰椎间盘外形异常,椎间盘 内的髓核进一步突出,超出椎间隙范围。
详细描述
腰椎间盘突出常伴有明显的神经受压症状,患者可能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 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手术方式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可选择微创手术或传统开 放手术。
术后恢复
手术后需严格遵守医生建议,进行适当的功能锻 炼和康复。
康复锻炼及预防
康复锻炼
在医生建议下,可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腰背肌锻炼、游 泳等,增强腰部肌肉力量。
预防措施
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加强腰部肌肉锻炼,避免长时间保 持同一姿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与检查: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主要症状:1.腰痛或放射性腿痛:这是本病的突出症状,发生率高达95%以上。
多数病人先有腰痛后有腿痛,部分病人腰痛和腿痛同时发生,少数病人只有腿痛。
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具有下列特点.(1)腿痛沿神经根分布区放射:又称根性放射痛。
腰 4.5椎间盘突出压迫腰5神经根,疼痛沿臀部、大腿后侧放散至小腿前外侧、足背和趾。
腰5骶1椎间盘突出压迫骶1神经根,疼痛放射至小腿后外侧、足跟、足底和足外侧。
因腰5和骶1神经根参于坐骨神经构成,腿痛又称为坐骨神经痛。
腰3.4椎间盘突出压迫腰4神经根,引起股神经痛,疼痛放射至大腿前外侧、膝前部和小腿前内侧。
(2)疼痛与腹压有关:使腹压和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可使腰腿痛加重,如咳嗽、打喷嚏、排便、用力等。
(3)疼痛与活动有关:活动和劳累后加重,卧床休息减轻,严重者活动困难。
(4)疼痛与体位的关系:为了缓解疼痛,病人常被迫采取某一体位,多为健侧卧位并屈髋屈膝,少数患侧卧位屈腿、仰卧位屈腿、床上跪位、下蹲位等。
(4)疼痛与天气变化的关系:部分病人遇刮风下雨或气温骤降时加重,遇暖减轻。
2.腿麻无力:受累神经根受到较重损害时,所支配的肌肉力量减弱,感觉减退,轻者可出现痛觉过敏,重者肌肉瘫痪。
3.大小便功能变化: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较重时,马尾神经损害可引起便秘、排便困难,尿频、尿急、尿潴留或尿失禁,会阴部感觉减退或消失,以及性功能障碍。
4.腰部表现:腰部僵硬、活动受限或侧弯畸形。
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主要体征:1.立位检查(1)步态:较重的病人有跛行,严重者扶拐或不能站立和行走。
伴有腰椎管狭窄者有间隙性跛行。
(2)腰部畸形和活动范围受限:腰部畸形包括生理前凸变小、消失、后凸或侧弯。
活动受限程度不同,随不同方向而异,腰部活动有时可能使腿痛加重。
(3)腰部压痛点检查:立位时更易查出腰部压痛点,较卧位准确。
2.仰卧位检查:(1)下肢神经功能(肌力、感觉、反射)检查:应先进行神经功能检查,后进行诱发疼痛的检查项目,以免影响其准确性和延长检查时间。
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力量减弱、肌肉萎缩,感觉过敏、减弱或消失,反射减弱或消失。
腰5神经根受累,常有胫前肌、拇伸肌及第2趾伸肌肌力减弱,严重者有足下垂,疼痛放射区感觉减弱,膝反射和踝反射改变不明显。
骶1神经根受累,可有第3,4,5趾伸肌力减弱或足跖屈肌力减弱,疼痛放射区感觉减退和踝反射减弱或消失。
腰4神经根受损害,可发现股四头肌萎缩和肌力减弱,疼痛放散区感觉减退,膝反射减弱或消失。
马尾神经受累可有会阴部感觉减退或消失。
(2)坐骨神经牵拉试验:坐骨神经由腰4至骶3脊神经组成。
当腿伸直并抬高时,神经根受到牵拉向下移动,正常情况下无不适。
当椎间盘突出时,牵拉加重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产生根性放射痛。
具体检查方法如下:①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征):直腿抬高受限并出现小腿以下的放射痛为阳性,该项检查阳性率高,对诊断意义大。
②直腿抬高加强实验(Bragard征):在直腿抬高的基础上将踝关节用力被动背伸,诱发或加重根性放射痛为阳性。
③屈髋伸膝试验(Kernig征):屈髋屈膝90°,将膝逐渐伸直,出现根性放射痛为阳性。
④健腿抬高试验:有时健腿直腿抬高时患侧神经根也受到向下和向健侧牵拉产生根性放射痛。
⑤具有鉴别意义的体征,检查上述体征时应同时检查患侧下肢的屈髋屈膝试验和:“4”字试验,与髋关节和骶髂关节疾病相鉴别。
(3)增加腰椎管内压力的试验:①颈静脉压迫试验:用手压迫一侧或二侧颈静脉1至3分钟使静脉回流受阻腰椎管内脑脊液压力升高,出现腰痛和根性放射痛为阳性。
②挺腹试验:以枕部、双肘和双足跟为着力点,用力挺腹抬臀,使腹压和椎管内压力升高,出现根性放射痛为阳性。
3.俯卧位检查(1)腰部压痛点检查:腰椎间盘突出时,相对应的棘突间旁侧有局限性压痛点,并伴有根性放射痛。
此体征对诊断、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2)股神经牵拉试验:在髋和膝关节伸直位被动抬腿过伸髋关节,牵拉股神经,出现股前部放射痛为阳性。
腰2.3和腰3.4椎间盘突出时多呈阳性。
辅助检查1.X线平片2.CT3.MRI4.造影检查5.其他检查:包括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感觉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超声图检查、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等。
多用于鉴别诊断,其准确性尚待提高。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详细准确的询问病史和检查、腰椎X线片及定位准确和高分辨率CT 扫描,常见的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不困难,但应尽早确定椎间盘突出的三维定位、类型及同时存在的脊柱疾患,这有助于治疗方法选择和提高效果。
应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包括腰肌、腰骶或骶髂劳损、骨质疏松症、腰椎结核、椎管内肿瘤、骶骨肿瘤、髋关节疾病及强直性脊柱炎等。
1.腰 4.5椎间盘旁侧型突出:一般为腰5神经根受压表现。
多数出现腰痛和一侧下肢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前外侧或足。
腰 4.5棘突间旁侧有明显压痛点,同时放射至小腿或足。
伸拇肌力减弱。
小腿前外侧及足背感觉减退。
膝反射和跟腱反射一般无改变,或后者稍减弱。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腰5骶1椎间盘旁侧型突出:一般为骶1神经根受压表现。
多数出现腰痛和一侧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后外侧、足跟或足外侧。
腰5骶1椎棘突间旁侧有明显压痛点,同时放射至小腿后外、足跟或足外侧。
伸趾肌力减退。
小腿后外侧、足跟或足外侧部感觉减退或消失。
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3.腰3.4椎间盘旁侧型突出:腰3.4及其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较少见,因受压的是组成股神经的神经根,故在临床上不像低位腰椎间盘突出那样出现典型的坐骨神经痛,如不注意常会误诊或漏诊。
腰 3.4椎间盘突出一般压迫腰4神经根,腰腿痛放射至大腿前外侧或小腿前内侧。
腰 3.4棘突间旁侧有压痛点,并向大腿前外侧或小腿前内侧放射。
股四头肌肌力可减弱。
小腿前内侧感觉减退或消失。
膝反射减弱或消失。
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常较重,一侧或双侧下肢截瘫比例很高。
旁侧型椎间盘突出多为单侧性,仅患侧出现神经根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少数可为两侧性,即在后纵韧带两侧突出。
在两侧旁侧型病例中,出现两侧神经根损害的症状与体征,但无马尾神经损害,这病人常系一侧重而另一侧较轻,或两侧症状交替出现。
在手术处理时,选择症状重的一侧显露及处理,即可解除两侧的症状。
少数病例可同时有两处或者三处椎间盘突出,两条神经根同时受压,两条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感觉均可发生障碍。
也有两处相应的棘突间旁侧压痛点。
但可能一处重,另一处轻。
对有两处突出的病例,手术时要同时探查和处理两个椎间盘,不可遗漏。
4.中央型椎腰间盘突出:椎间盘从后正中向椎管内突出。
除压迫附近的神经根外,还同时压迫马尾神经。
病人有腰痛和双下肢根性放射痛,对下肢肌力和感觉有广泛影响,同时有鞍区感觉减退或消失,以及排大小便功能障碍。
男性病人可出现性功能障碍。
偏中央型突出者,表现一侧重,另一侧症状较轻;症状也可局限于一侧下肢和一侧鞍区,排大小便功能障碍较轻。
5.椎间盘纤维化完全破裂、髓核碎块脱入椎管:即破裂型和游离型突出。
椎间盘突出从隆起型变为破裂型或游离型,常有一个变化过程。
病史中有时病人诉说,由于某种原因,如腰部突然用力或扭伤,或经手法治疗后,症状突然加剧,或变为持续性剧痛,休息和任何体位均不能缓解;或麻木区扩大,瘫痪加重;或由原来一侧下肢变为两侧下肢都痛麻无力,以及鞍区麻木和排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发展为截瘫。
这些病情变化,多因椎间盘纤维环突然完全破裂,髓核碎块脱入椎管,甚至大块的纤维环和髓核碎块游离进入椎管,这些碎块或积聚在后纵韧带下,或进入硬膜外间隙,或破入硬膜囊内,使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受严重、广泛的压迫。
对此类型突出,应紧急手术处理,尽早解除神经根和马尾神经的压迫。
否则,如处理过晚,神经功能将难以恢复。
6.复杂和少见腰椎间盘突出症:(1)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系椎管骨性和纤维性狭窄压迫马尾或神经根引起症状。
多数为退行性狭窄,少数为先天性或发育性狭窄。
症状和体征轻重不一,轻者仅有间隙性跛行、体征很少,重者马尾神经和神经根损害严重,下肢麻木、无力、肌肉萎缩和大小便功能障碍。
腰椎管狭窄症可单独存在,但多数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存在,并有二者的症状和体征,再加X线片和CT片观察和测量可明确诊断,少数病例需做MRI或脊髓造影检查。
(2)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腰椎滑脱症:腰椎滑脱症系相邻腰椎相对滑动和移位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的症状。
常见原因为椎弓峡部断裂后滑脱(真性滑脱)和椎间组织退变松弛滑脱(假性滑脱)。
症状轻者仅有腰痛,较重者与椎管狭窄症相似,伴有椎间盘突出者具有二者的症状和体征。
腰椎侧位片和CT扫描定位片可显示滑脱的程度,斜位片可显示明确峡部裂的诊断。
MRI或脊髓造影可显示神经组织受压程度。
(3)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系指腰 3.4及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约占总数的3%。
与下腰椎相比,上腰椎椎间盘和椎体较小,硬膜外间隙小,椎管也较小,但硬膜内神经组织较多,神经根较短且横行。
中央型和旁中央型突出、多间隙突出、髓核破入椎管和并腰椎管狭窄者比例较高,以致受累的神经组织多、程度重,症状和体征广泛和严重。
但定位体征少,股神经牵拉试验和膝反射改变多明显,CT扫描及常规扫描下腰椎,易造成漏诊。
对神经损害表现范围大、程度重的病例,应扩大CT检查范围,包括上腰椎,多可确诊,必要时做MRI或脊髓造影检查。
(4)腰椎软骨板破裂症:腰椎软骨板后部破裂,软骨板和髓核向后移位,引起腰椎管狭窄和椎间盘突出,称为腰椎软骨板破裂症。
好发部位与椎间盘突出一致,多有较重外伤史。
青少年时期软骨板易破裂,引起腰痛,短时间休息症状减轻或消失,多年后软骨板骨化、椎间盘退变突出,症状加重。
腰椎X线片可显示软骨板后部凹陷、密度变低或硬化,椎体后上角或后下角出现三角形骨块突入椎管或椎间孔。
CT检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可明确显示软骨板破裂块的部位、大小、骨化程度及移位情况、椎管狭窄和椎间盘突出的程度。
(5)极外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系指椎间盘突出位于椎间孔内或其外侧,在椎管之外,压迫神经根或脊神经。
临床表现多为腰痛轻,腿部症状重,无马尾神经损害表现。
与椎管内椎间盘突出相比,受累的神经根或脊神经高一节段,定位诊断较困难。
高分辨率CT检查可发现极外侧型突出,椎管内多无异常,椎间盘造影CT检出率亦高。
脊髓造影易漏诊,因为根袖较短。
(6)髓核破入硬膜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严重,既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又有马尾神经综合征的表现,病人多为重体力劳动者,病史较长,近期受伤后突然加重。
腰腿痛剧烈辗转不安,神经受累体征重,范围广,下肢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感觉减退重。
严重者大小便失禁,双下肢瘫痪。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破入硬膜囊和形成粘连性蛛网膜炎时,症状范围更广,程度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