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头颈部影像诊断
《头颈部影像诊断》PPT课件
![《头颈部影像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06ae3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6.png)
疾病诊断的复杂性
疾病表现多样
头颈部疾病表现多样,同一种疾病在不同个 体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给诊断带来挑战。
病变与正常组织的鉴别困 难
有些病变与正常组织相似,难以区分,需要 医生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
判断。
CHAPTER 05
影像诊断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
利用AI技术进行影像分析,提高 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
CHAPTER 02
头颈部影像诊断流程
影像获取
01
02
03
影像设备选择
根据检查需求选择合适的 影像设备,如X线、CT、 MRI等。
影像采集参数设置
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设 置合适的影像采集参数, 如曝光条件、扫描层厚等 。
影像采集操作
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影 像采集,确保获取高质量 的影像。
影像解读
详细描述
血管性疾病在头颈部影像诊断中也比较常见。常见的头颈部血管性疾病包括动脉瘤、血管狭窄、血栓 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血管的形态、血流情况以及血管病变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治 疗依据。
其他疾病
总结词
除了肿瘤、炎症和血管性疾病外,头颈部还可能发生其他疾病,其影像诊断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
炎症
总结词
炎症是头颈部常见的病变之一,其影像诊断有助于判断炎症 的类型和程度。
详细描述
炎症在头颈部影像诊断中也比较常见。常见的头颈部炎症包 括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炎症 的部位、范围以及炎症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为临床医生 提供治疗依据。
血管性疾病
总结词
血管性疾病也是头颈部常见的病变之一,其影像诊断有助于判断血管的病变程度和范围。
头颈部影像诊断,喉部影像诊断,医学影像学课件
![头颈部影像诊断,喉部影像诊断,医学影像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56ab3e50e2524de4187e29.png)
喉部
目
录 contents
一、影像学检查方法
二、正常影像学表现
三、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四、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一、影像学检查方法
1.CT检查 常规进行薄层轴位扫描,多方位重组,需要时可进 行发音时相扫描声带,观察运动情况。
2.MRI检查 常规有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成像,常规序列有 T1WI、T2WI,MRI对发现软骨破坏较敏感。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老年男性,出现声嘶、呼吸困难、喉咽痛等,CT、MRI见喉 部结构不对称、软组织肿块,提示喉癌可能性大,但影像学表现 不具有特异性。需注意鉴别:①声带息肉:多位于声带前部,边 界清楚,病灶局限,可带蒂,不影响声带运动。部分宽基底者依 赖活检与喉癌鉴别。②乳头状瘤:见于声带、室带或声门下区, 可带蒂或不带蒂,不带蒂且浸润广泛的乳头状瘤靠活检与喉癌鉴 别。
图2-8-25 正常喉部CT、MRI表现(会厌层面)
图A CT增强;图B T2WI 1.舌骨2.颌下腺3.梨状窝4.胸锁乳突肌5.会厌前间隙6.会厌
7.颈内动脉
三、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1.喉腔狭窄 见于肿瘤、外伤、炎症等。肿瘤引起的喉腔狭窄, 常为局限性、非对称性,外伤、炎症引起的狭窄常弥漫而对称, 密度信号均匀。
喉部检查以CT为主,必要时结合MRI,发现软组织肿块、观察 颈部淋巴结需增强扫描。
二、正常影像学表现
喉的范围从会厌软骨上缘至环状软骨下缘,以声带上下缘为界可 分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喉的主要结构包括多个软骨, 有会厌软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勺状软骨等,软组织有勺会 厌襞、室带、声带以及喉室腔、会厌前间隙、声门旁间隙。
①喉部结构不对称,可见等低密度结节或肿块,增强有不同程度 的强化;②肿瘤侵犯梨状窝、喉室可使之变形、缩小甚至消失, 侵犯会厌前间隙、声门旁间隙时,间隙内脂肪密度被软组织密度 代替;③侵犯喉部软骨时,破坏的喉软骨密度可降低或增高;④ 后期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图2-8-28)。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三章学习指导及练习题目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三章学习指导及练习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2aff7f0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d.png)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三章头颈部一、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2.熟悉正常和异常影像学表现;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
3.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
二、重点和难点内容(一)鼻窦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1.鼻窦正常影像解剖及表现。
2.鼻窦异常影像学表现。
(二)颌面部各器官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1.颌面部各器官正常影像解剖及表现。
2.颌面部各器官异常影像学表现。
(一)名词解释1.窦口鼻道复合体2.眼眶动脉造影3.眼眶静脉造影4.泪囊泪道造影(二)填空题1.鼻窦瓦氏位主要观察窦、窦和窦。
2.鼻窦恶性肿瘤,CT扫描主要表现为和»3.CT扫描,腮腺位于后, 前, 和之间。
4.颌骨低密度区见于和等病变。
5.甲状腺病变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6.颈动脉体瘤起源于化学感受器,位于o7.甲状旁腺一般有个,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见于、o8.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多为、、o9.甲状腺肿瘤分良恶性两种,良性者多为,恶性者为甲状腺癌,以多见,其次为。
10.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是=11.鼻咽癌最好发的部位是.12.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好发年龄是,其增强扫描的特点是。
13.下咽部在临床上分为三个解剖区,即、、»14.咽部为一漏斗状纤维肌性管道结构,以和为界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即、-O[5 .咽部软组织的基本病变包括、、、.16.急性咽部脓肿多见于.常因、、、等引起:慢性脓肿多见于、O17.鼻咽癌可分别或同时起源于鼻咽部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鳞状上皮,按形态分为:、、、。
组织学分型国内常分为: 、18.鼻咽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三)单项选择题【A1型题】I.鼻窦华氏位,顕骨岩部上缘应重叠于上颌窦A.底部B.中部C.上部D.外1/3E.内1/32.上颌窦开口于A.下鼻道B.中鼻道C.上鼻道D.鼻咽部E.上中鼻道3.鼻窦炎症,在MR1扫描TzWI图像上呈A.低信号B.高信号C.等信号D.混合信号E.中低信号4.容易出现钙化的鼻窦炎是A.化脓性B.真菌性C.病毒性D.特发性E.细菌性5.鼻窦骨质破坏见于A.化脓性鼻窦炎B.真菌性鼻窦炎13.下列关于鼻咽纤维血管瘤的说法罄谖的是A.瘤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组织,容爲由血B.多起源于鼻咽顶部枕骨结节及蝶骨翼突内板的骨膜部C.肿瘤可压迫邻近骨质D.属于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范围广泛E.术后易复发14.咽后壁软组织厚度测量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其中不匂舞A.咽后壁外伤性感染B.颈椎病C.咽部早期肿瘤D.咽后壁脓肿E.食管上段炎症15.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是I |A.手术切除B.放疗!章C.化疗D.手术+化疗|头E.以上均不正确16.下列肿瘤不層于下咽癌范畴的是;颈A.梨状窝'癌•’B.鳞癌:部C.网织细胞肉瘤D.腺癌E.以上均不正确17.鼻咽癌最常见的CT早期表现是A.鼻咽侧壁软组织肿块,突入后鼻孔B.鼻咽侧壁软组织肿块,侵入同侧咽旁间隙C.鼻咽侧壁软组织肿块,侵入咽后间隙D.一侧咽隐窝消失、变平E.鼻咽侧壁软组织肿块,侵入颛下窝间隙18.颈部脓肿最常发生的间隙是A.咽旁间隙B.咽后间隙C.翼腭窝间隙D.顕下窝间隙E.颈后三角间隙19.鼻咽癌放疗后纤维化与肿瘤复发鉴别比较困难,MRI表现中最有价值的改变为A.鼻咽癌放疗后纤维化呈长「、长T2信号B.肿瘤复发呈长写、长T2信号C.前者软组织影萎缩,后者软组织影增厚D.前者由于组织纤维化T2为等或低信号,后者由于肿瘤存在T?呈高信号E.前者增强后无强化,后者有中度强化20.关于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描述不疋硕的是A.X线检查为首选方法B.CT或MRI为首选方法C.DSA术前检查对了解肿瘤大小、范围和主要血供有重要意义D.MRI冠状位扫描有助于显示颅内蔓延情况E.肿瘤呈短「、长T2信号21.关于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浸润性恶性血管性肿瘤B.是有包膜的血管性肿瘤C.是无包膜、浸润性生长的血管性肿瘤D.CT、MRI增强扫描不强化E.常见于老年人22.急性咽部脓肿好发于A.老年人B.儿童第三章头颈部C.青少年D.外伤后E.新生儿23.CT增强扫描鼻咽纤维血管瘤的强化特点是A.轻-中度强化B.明显均匀强化C.快进快出D.明显强化且延迟强化E.无强化24.鼻咽部纤维血管瘤与鼻咽癌的主要鉴别点是A.前者病变局限,后者广泛B.前者界限清楚,后者界限不清C.前者无骨质破坏,后者可有明显骨质破坏D.前者不向颅内侵犯,后者可有颅内侵犯E.前者明显强化且延迟强化,后者轻度强化且早期强化25.甲状腺病变首选的影像检査技术是A. MRB. CTC. DSAE. X线D.超声26.观察颈部淋巴结情况,最佳CT检査为A.颈部CT平扫B.颈部CT增强C.颈部CT平扫、增强D. A、B、C均正确E. A、B、C均不正确27.下列对颈部MR检查说法正确的是A.MR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所以作为颈部病变常规影像学检查B.MR为超声、CT的补充检查技术C.对病变内钙化显示比CT敏感D.对颈部病变诊断作MR平扫即可E.对病变范围、淋巴结转移等显示不如CT28.能够反映甲状腺功能的影像检查技术是A. MRB.核素检查C. DSAD.超声E. CT29.侧位平片显示鼻咽部顶壁软组织厚度平均约为A. 3.0mmB. 3.5mmC. 4.0mmD. 4.5mmE. 5.0mm30.侧位平片显示下咽后壁厚度不超过A. 5.0mmB. 6.0mmC. 8.0mmD. 9.0mmE. 10mm31.正常人体的甲状旁腺数目为B. 2个D. 4个A. 1个C. 3个E. 5个32.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作用主要是A.确诊B.鉴别良恶性C.鉴别非肿瘤性病变D.确定肿瘤范围和淋巴结转移E.确定周围组织结构受累33.下列有关颈动脉体瘤的说法错谩的是A.肿瘤起源于副神经节细繭広学感受器B.良性肿瘤C.常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D.好发于老年男性E.挤压肿瘤可缩小34.关于颈动脉体瘤影像学表现的说法销谖的是A.颈总动脉分叉处软组织肿块B.增强扫描强化明显C.DSA颈动脉造影见颈总动脉分叉颈内、外动脉间距增大,呈“高脚杯”样D.MR检查可见多发迂曲扩张流空血管E.肿瘤常常发生坏死35.引起单纯性甲状腺肿最主要的病因是A.甲状腺素合成障碍C.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E.长期服用甲状腺药物36.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A.滤泡状腺癌C.未分化癌E.腺瘤恶变37.恶性度最高的甲状腺癌病理类型为A.乳头状腺癌C.腺瘤恶变E.髓样癌38.与甲状旁腺素分泌有关的是A.垂体控制C.甲状腺控制E.下丘脑控制B.甲状腺素分泌增加D.甲状腺原料(碘)缺乏B.乳头状腺癌D.髓样癌B,滤泡状腺癌D.未分化癌B,血磷浓度D.血钙浓度39.下列有关结节性甲状腺肿说法寧谖的是A.甲状腺不对称增大,内多发島帛B.易发生出血、囊变、钙化C.出血、囊变的磁共振T2WI可表现高信号D.增强扫描结节实性部分明显强化E.钙化有利于与甲状腺癌鉴别40.左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为转移性腺癌,其原发病灶最不可单的是A.甲状腺癌B.胃癌C.食管癌D.胰腺癌E,乳腺癌41.下列有关甲状腺癌影像学表现爭谖的是A.肿瘤边界不清,,B.可发生钙化、坏死C.实性部分明显强化D.可侵犯喉、气管、食管等周围结构E.发现颈部钙化淋巴结,多不诊断淋巴结转移【A2型题】42.患者,女性,36岁。
医学影像诊断学-头颈部病例
![医学影像诊断学-头颈部病例](https://img.taocdn.com/s3/m/f2382e6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5.png)
和局限性。
3
核磁共振成像
学习核磁共振成像对头颈部肿瘤和损伤
超声成像
4
的高分辨率成像。
了解超声成像技术在颈部淋巴结检查中 的重要性。
头颈部病例的影像学表现
甲状腺癌
观察甲状腺癌的不同亚型的影 像学特征。
鼻咽癌
了解鼻咽癌在不同影像学模态 下的典型表现。
颈椎病变
探索颈椎病变在核磁共振成像 中的显示和分析方法。
颌面畸形
探索颌面区域异常发育和畸形的影像学特征。
常见的头颈部病例
甲状腺结节
学习如何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评估 甲状腺结节。
鼻咽癌
了解鼻咽癌的影像学特征,以及 其对颌面部的浸润情况。
颅骨骨折
研究颅骨骨折的不同类型和其对 脑部的影响。
影像学诊断技术
1
X光
了解X光技术在头颈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CT扫描
2
探索CT扫描在头颈部结构成像中的优势
病例讨论与分析
1 颈部淋巴结肿大
分析不同原因引起的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影像学特征。
2 颞颌关节紊乱
研究颞颌关节紊乱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技术。
3 颌面肿瘤
讨论颌面区域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和定量评估方法。
结论与展望
医学影像诊断学在头颈部病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结合不同的影像 学技术,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头颈部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学影像诊断学-头颈部 病例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通过使用不同的成像技术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 在本次演示中,我们将介绍头颈部病例的常见分类以及影像学诊断技术。
头颈部病例分类
颈部肿块
探索颈部异常组织的成因和影像学表现。
头颅外伤
医学影像学 头颈部1
![医学影像学 头颈部1](https://img.taocdn.com/s3/m/b99ad840f12d2af90242e6b6.png)
鼻窦横断位CT组图
请指出下列结构
额窦
请指出下列结构
鼻骨 鼻中隔 筛窦 筛骨纸板 蝶窦 蝶窦壁
上颌窦 上颌窦前壁 内壁外侧壁 上颌骨额突 鼻中隔 下鼻甲 翼内板 翼外板
请指出下列结构
诊断什么?怎么描述
诊断什么?怎么描述
慢性左上颌窦炎
全组鼻窦 炎
霉菌性鼻窦炎
(二) 鼻窦肿瘤
诊断什么?怎么描述
第三章 头颈部
Chapter three head and neck
遵医附院影像科 张高峰
1 2
3
请说出箭头所指结构
4 5 6
7 8
9 10
11
请说出箭头所指结构
请说出箭头所指结构 12 13
病变在哪里?主要征象是什么?
右侧眼眶肿块侵犯哪些结构?
病变在哪?征 象是什么
病变在哪?征 象是什么
CT横断面平扫:左上颌窦癌,同前一病例。注意 与霉菌性副鼻窦炎鉴别,上颌窦癌对骨壁的侵蚀破 坏更为明显。
粘膜 上结
诊断什么?怎么描述
右侧鼻咽部软组 织增厚,咽鼓管 咽口、咽隐窝变 窄。咽旁间隙变 窄
病变在哪里? 说说向周围侵犯情况
向前侵犯后鼻道 向外侵犯翼内、外肌 向上侵犯颅底
向下:口咽
淋巴结转 移:颈深 淋巴结, 咽后淋巴
结。
鼻咽癌MR表现
鼻咽部粘膜增厚或肿块,呈长T1长T2信号。 咽隐窝、咽鼓管咽口、咽旁间隙变浅或消失 侵及枕骨斜坡时,枕骨斜坡呈长T1短T2信号。
诊断什么?怎么描述
诊断什么?怎么描述
乳突气房、鼓室密度增高, 可有液气平, 骨质破坏和骨质增生少见
诊断什么?怎么描述
CT表现:
骨质增生 硬化,无 骨质破坏, 鼓室密度 增高。
头颈部cta检查原理
![头颈部cta检查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814bf3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5.png)
头颈部cta检查原理
头颈部 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计算机断
层血管造影)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它能够提供关于头颈部血管的详细信息。
CTA的原理是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生成高分辨率的血
管影像。
患者被放置在CT机器中,机器会以旋转的方式围绕
患者进行扫描。
在扫描过程中,X射线束通过患者的头颈部,并通过患者身体的不同部分被吸收的程度来获得图像信息。
通过多次旋转扫描,CT机器会收集大量的X射线束数据。
然后,计算机会使用这些数据来重建一个三维的血管影像模型。
医生可以通过这个模型来观察头颈部的血管结构,检测是否存在狭窄、扩张、血栓等异常情况。
CTA相较于传统的血管造影技术,具有无创伤、低风险、快速、准确等优势。
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评估脑动脉瘤、动脉狭窄、血栓等血管相关疾病,并指导后续的治疗计划。
医学影像学:第三章头颈部
![医学影像学:第三章头颈部](https://img.taocdn.com/s3/m/93f48c4804a1b0717fd5ddca.png)
二、正常影像学表现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乳突小房及
鼓室内的听骨链。 内耳迷路由耳蜗、前庭和三个半规管组成,膜
迷路内外含淋巴液,骨迷路包。 内耳道位于颞骨岩锥内,含面、听神经。
32
33
34
35
• 4、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
• (1)临床与病理
• 眼眶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由胚胎表皮陷于眶 骨间隙内没有萎缩退化形成,可无定期地潜伏, 儿童期发病多见。
• 临床表现为缓慢进行性无痛性肿物,伴眼球突 出、眼球运动障碍等。
• 皮样囊肿:含毛发、汗腺、皮脂腺。 • 表皮样囊肿:也称胆脂瘤和珍珠瘤。可由后天
45
46
47
右眼环破裂,右眼内侧壁骨折伴右侧筛窦积液
48
49
第二节 耳部
50
一、检查技术 • X线检查:分析乳突类型、部分疾病 • HRCT:最理想的检查方法,可了解骨质细微结
构、了解外、中及内耳发育情况,显示各种疾病 的表现及邻近解剖关系。 • MRI:了解内耳迷路及面、听神经情况
51
41
42
43
2、眼眶和视神经管骨折 【临床与病理】
–眼眶爆裂骨折: –眼眶直接骨折: –眼眶复合型骨折:
44
【影像学表现】(CT) • 直接征象:眶壁凹陷、成角、中断、移位或粉碎 • 间接征象:邻近窦腔积液、黏膜肿胀,脂肪密度
增高或疝入、眼肌增粗扭曲及嵌顿、眶内积气, 眶内容物脱出如“泪滴征”
第三章 头颈部
头颈部:指颅底至胸廓入口的区域,包括眼、 耳、鼻和鼻窦、咽部、喉部、口腔颌面部、 甲状腺等。
1
第一节 眼部
2
一、检查技术 • 1、X线:了解眼眶形态和眶骨的改变,了解钙
头颈部—眼部外伤的影像表现(医学影像诊断学课件)
![头颈部—眼部外伤的影像表现(医学影像诊断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e67ed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f.png)
• MRI检查:磁性异物在强磁场内会发生移位 导致眼内结构损伤,为MRI检查禁忌证,非 金属异物含氢质子少,在 T1WI、T2 WI和 质子密度像上均为低信号,异物显示清楚。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详细询问有无外伤史是鉴别诊断的关键。 钙斑也可见于创伤后改变如晶状体钙化、 出血钙化等。
• 有两项以上可考虑炎性假瘤。对激素治疗 有效。甲亢仅为肌腹增粗。
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起源于视网膜的神经 元细胞或神经节细胞。是婴幼儿最常见的 眼球内恶性肿瘤。95%瘤组织中可发现钙 质。
早期症状为“猫眼”,即瞳孔区黄光反射, 表现为“白瞳症”。
影像学分期
1、球内期,病变局限于眼球内; 2、青光眼期,眼压增高失明,眼球突出; 3、球外蔓延期,病变穿破球壁或通过视神
• MRI呈不均匀等、长T1和等、低T2信号, 具有中度至明显强化,对显示钙化不敏感。 MR观察视神经转移及颅内侵犯更敏感,可 作为CT的补充。当疑有转移时可行增强扫 描。
【诊断要点】
婴幼儿眼球内发现钙化性肿块,应首先考 虑视网膜母细胞瘤。
影像学表现
DSA可直接显示瘘口的部位、大小、静脉 引流、伴发的假性动脉瘤以及脑循环代偿 情况等,并可行介入栓塞治疗。 CT显示眼上静脉增粗,海绵窦充血扩张等, 还可以继发眼球突出、眼外肌增粗、眼睑 肿胀,增强扫描增粗的眼上静脉和海绵窦 可明显强化。
• 眼球外上方等密度影为泪腺。眼球后可见 低密度的脂肪间隙,周边可见条状等密度 眼外肌,其中内直肌最粗,直径约4mm。 视神经直径约3-4mm。在眶尖可见通向颅 内的眶上裂及视神经管。
(三)MRI检查
通常采用颅脑线圈或眼表面线圈。采用 横断面、冠状面及斜矢状面,层厚3-5mm, 扫描包括 SE T1WI及FSE T2WI,脂肪抑制 序列可降低球后脂肪信号强度,有利于病 灶形态的观察。增强及动态增强扫描为眼 眶病变的常功能 有关,中年男性多见,多单侧发病。根据 炎症累及的范围可分为眶隔前炎型、肌炎 型、泪腺炎型、巩膜周围炎、神经束膜炎 及弥漫性炎性假瘤。
医学影像诊断学头颈部课件
![医学影像诊断学头颈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97869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a.png)
contents
目录
• 头颈部解剖与生理基础 • 常见头颈部疾病影像表现 • 头颈部特殊检查技术与应用 • 头颈部影像诊断思路与方法 • 典型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头颈部解剖与生理基础
颅骨结构与特点
01
02
03
颅骨组成
由23块形状、大小不同的 骨块组成,分为脑颅骨和 面颅骨两部分。
史和临床表现,诊断为脑梗死。
案例三:颅内肿瘤患者影像诊断思路分享
患者情况介绍
影像检查过程
中年女性,因头痛、呕吐、视力下降就诊 。
患者先后进行CT和MRI检查。CT平扫可见 颅内占位性病变,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进一 步明确病变性质。
影像检查结果
诊断思路分享
CT平扫可见右侧颞叶类圆形高密度影,边 界清晰。MRI平扫病变呈等T1、稍长T2信 号影,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
分子影像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前沿领域,通过探测和成像生 物体内的分子变化,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关注新技术新方法应用
01
持续学习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关
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指南。
02
实践经验的积累
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提高对头颈部疾病的诊断和鉴
医学影像诊断学在头颈部领域发展趋势预测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医学影像诊断将更加智能 化,通过算法自动识别和分析影像特征,提高诊断效率和 准确性。
多模态影像融合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将不同影像检查方法获得的图像进行 融合,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诊断信息,有助于复杂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
头部影像 头颈部颅脑X线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件)
![头部影像 头颈部颅脑X线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160b3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c.png)
大脑镰 钙斑
松果体 钙斑
颅内生理性钙斑
上矢状窦 壁钙化
侧脑室 脉络丛 球钙斑
床岩韧 带钙化
床突间 韧带 钙化
后床突 颞骨岩部
颅内生理性钙斑
床岩韧 带钙化
CT 骨窗
脑血管造影
本章介绍颈内动脉 和椎动脉的DSA表现。
检查方法
一、术前准备 物品的准备;病人的准备。 二、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1.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2.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 3.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观察。 4.颅骨、头皮、眼及颜面部疾病的诊断。
松果体 钙斑
3cm 3cm
颅内生理性钙斑
松果体
钙 斑松果体钙 斑约位于鞍背 上端向上、向 后各3cm处。
颅内生理性钙斑 (1)松果体钙斑 (2)大脑镰钙斑
正位片上,钙斑呈带状、三 角形或菱形致密影,位于中线。
侧位片上,因钙斑薄,通常 不能显示。
大脑镰 钙斑
颅内生理性钙斑
大脑镰 钙斑
大脑镰钙 斑呈带状致密 影,位于中线 上。
额窦 眼眶 蝶骨小翼
蝶窦
内听道
颈静脉窝 乳突
颈 内动脉 管
外板 板障
蛛网 膜粒 蛛网膜
蛛网膜 蛛网膜 粒压迹 粒压迹
正位
成人
内板
上矢 状窦
大脑镰
冠状面
外板 板障
蛛网膜 粒压迹
蛛网膜 粒压迹
正位
成人
内板
CT C-
骨窗
外板 板障 眼眶 蝶窦 鼻中隔 下鼻甲
脑膜中动脉 前支压迹
正位
成人
内板 额窦
颞骨岩部
检查方法
一、术前准备 物品的准备;病人的准备。 二、适应症与禁忌症
医学影像-头颈部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
![医学影像-头颈部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122478653169a4517723a3cc.png)
头颈部病变CT 检查
• 高分辨技术 • 常规技术 • 各向同性扫描 • 扫描方位:横断及冠状扫描为常规体位 • 靶扫描 • 增强扫描 • 图象后处理:MPR \三维重建\仿真内镜
头颈部病变MRI检查
• H质子成像 • 多参数成像:T1、T2、质子密度等 • 任意体位:横断、冠状、斜矢状 • 成像序列:SE、FSE、 FE、 STIR、DWI • 增强检查 • 血管成像及水成像技术 • 图象后处理 • 无过敏及放射损伤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内期
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神经受侵
谢 谢!
高分辨率MR
3D Fiesta FOV 18 44 sl 0.8/-0.6
256x256 2’02”
REFORMAT
CT-6hr
Perfusion (CBF)
Time to Peak
下咽鳞癌
持续上升型
速升缓降型
速升速降型
速升速降型
正常颞肌
右泪腺腺样囊性癌 , Tpeak:81.3s,WR:28.3%,TIC为C型
《医学影像学课件—头颈部CT常见病例分析》
![《医学影像学课件—头颈部CT常见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895d6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0.png)
病例2:颌骨骨折
头颈部CT扫描在颌骨骨折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骨折程度、骨折位置以 及任何继发性损伤。这对于有效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病例3: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肿瘤是头颈部常见的良性或恶性肿瘤之一。头颈部CT扫描可显示出甲 状腺肿块的大小、位置以及可能的浸润范围,这有助于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 疗规划。
医学影像学课件—头颈部CT常 见病例分析
探索头颈部CT扫描以及常见病例的分析,提供详细的诊断信息以及治疗建议。 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这个领域。
概述
头颈部CT扫描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可用于诊断和评估头颈部疾病和损伤。它通过创建高分 辨率的图像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病例1: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是头颈部CT扫描中常见的情况之一。它可能由头部创伤、血管破裂或其他疾病引起。CT影像 可显示出异常的血液积聚并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
总结和展望
头颈部CT扫描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影像学技术,可用于诊断和评估头颈部疾病 和损伤。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头颈部CT扫描将在临床实 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病例4:喉咙炎
喉咙炎是喉部感染或炎症引起的常见疾病。头颈部CT扫描可以显示喉部的炎 症程度以及任何可能的合并症。这有助于医生确定最佳的治疗策略。
病例5:舌癌
舌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头颈部CT扫描可以显示出舌部肿块的大 小、形状以及是否有其他骨骼或软组织侵犯。这对于肿瘤的定位和治疗至关 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退;眼球突出;视乳头水肿、萎缩。
CT表现
• 平扫: – 视神经条带状或梭形增粗,边缘光整 – 密度均匀,CT值40~60HU之间 – 侵及管内段引起视神经管扩大;侵及颅内 段及视交叉,鞍上池内形成肿块
• 眼部异物 • 眼眶骨折
眼外伤
分类
• 按位置:眼内异物 球壁异物 眶内异物 • 按种类:
– 金属类:磁性异物,如铁、铁合金;非磁性异 物,如铜、铅、铝、不锈钢等;
– 非金属类:植物性,如木、竹;非植物性,如 骨片、水泥、玻璃、石块等
分类
• 按透X线程度 – 不透X线异物( 阳性异物):如铁屑、矿石等 较完全吸收X线,形成致密阴影 – 半透X线异物:如矿砂、石片及玻璃屑等可部 分吸收X线,形成密度较淡阴影 – 可透X线异物(阴性异物):如木屑、竹刺等 不吸收X线不显影
• 增强:轻度强化,可有无强化区
视神经眶内段呈梭形或纺锤状增粗,部分呈“香肠样”, 边缘光滑,密度均匀,轻度强化
视神经胶质瘤
鉴别诊断
• 视神经鞘脑膜瘤 主要见于成人,“轨道” 征
• 视神经炎 视神经鞘的炎性病变,有时不易 鉴别
• 视神经蛛网膜下隙增宽 颅内原发病致颅压 增高
视神经脑膜瘤—轨道征 视神经胶质瘤
分类
• 眼眶爆裂骨折 外力作用于眼部使眼眶内压力 骤然增高致眶壁内部发生的骨折,而眶缘无 骨折,常发生于眶内壁、下壁
• 眼眶直接骨折 外力直接作用于眶壁而发生的 骨折,可见于眼眶各壁,发生于内下壁者须 有前缘接征象:眶壁凹陷、中断、移位或粉碎
炎性假瘤—肿块型
双侧眼球后外侧 形态不规则软组 织肿块,呈均匀 略高密度影(↑)
炎性假瘤—肌炎型
弥漫型:冰冻眼眶
眼部肿瘤
• 泪腺多形性腺瘤 • 视神经胶质瘤 • 海绵状血管瘤 • 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自学)
泪腺良性混合瘤
( benign mixed tumor )
临床与病理
• 又称良性多形性腺瘤(benign pleomorphic adenoma),见于成人。
耳部正常解剖
• 颞骨: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茎突 • 耳部: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道上壁及后壁上部由颞骨鳞部组成,前、下壁及后壁下部由颞骨鼓部 组成。中耳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及乳突。 向前借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向后以乳突窦入口与乳突窦及乳突气房相通, 鼓室内含有听小骨。内耳位于颞骨岩部内
• 亚急性—数周至数月内发生 • 慢性—持续数月或数年 • 特发性眶炎症对激素治疗有效但容易复发
CT表现—根据炎症累及范围分为不同类型
• 眶隔前型—隔前眼睑肿胀增厚 • 肌炎型—眼外肌增粗,单侧眼外肌肌腹和肌
腱同时增粗,以上直肌和内直肌最易受累 • 巩膜周围炎型—眼环增厚 • 视神经束膜炎型—视神经增粗,边缘模糊 • 肿块型—边界清楚肿块或结节,轻中度强化 • 泪腺炎型—泪腺肿大,一般单侧,可为双侧 • 弥漫型—病变范围弥漫分布,增强后强化
• 多源于泪腺眶部,单侧受累多见。呈类圆形, 有包膜,生长缓慢,可恶变。
• 临床表现:眼眶外上方相对固定、无压痛的 肿块,眼球向前下方突出。可继发视力下降
CT表现
• 平扫: – 泪腺窝区肿块,密度均匀,边界光整; – 可有分叶,少见钙化 – 泪腺窝扩大,骨皮质呈受压凹陷或变薄,无 骨质破坏 – 邻近眼球、眼外肌及视神经受压移位
病理
• 分七型:眶隔前型、肌炎型、泪腺炎型、巩 膜周围炎型、视神经束膜炎型、肿块型、弥 漫型。
• 病理改变: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 细胞弥漫性浸润,结缔组织增生,血管增生 及管壁病变
临床表现
• 急性者起病急,可有眼周不适或疼痛 、眼球 转动受限、眼球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睑 皮肤红肿、复视和视力下降等
• 眶内肿块,呈圆形、椭圆形或梨形,边界光整, 密度均匀,CT值平均为55HU
• 眼外肌、视神经、眼球受压移位,眼眶扩大 • 动态增强呈渐进性强化,小点状强化—面积逐
渐增大—均匀显著强化。出现早,持续长。 • 继发征象:眼外肌、视神经、眼球受压移位,
眼眶扩大
鉴别诊断
• 神经鞘瘤 不均匀低密度,轻中度快速强化 • 局限性淋巴管瘤 形态不规则,包绕眼球生长
• 间接征象:邻近窦腔积液、脂肪密度增高 或疝入、眼肌增粗扭曲及嵌顿、眶内积气
左侧眼眶内壁及下壁骨质不连续,分别向筛窦及上颌 窦移位,内直肌及下直肌增粗,眶腔扩大,眼球内陷
眼眶爆裂骨折
第二节 耳部
目的与要求
• 掌握中耳乳突炎CT表现 • 了解中耳乳突区正常解剖及CT表现、耳部
肿瘤病变的CT表现
头颈部影像诊断
第一节 眼部
目的与要求
• 熟悉眼部的正常CT表现 • 熟悉并掌握眼部常见病的CT表现
– 眼部炎性假瘤 – 眼部肿瘤
– 眼部外伤与异物(掌握)
眼外肌正常CT表现
眼外肌正常CT表现
眼部疾病诊断
• 眼部炎性假瘤 • 眼部肿瘤 • 眼部外伤与异物
眼部炎性假瘤
(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
CT表现
• 显示异物种类、大小、数目、位置 • 确定异物于眼球、眼外肌、视神经等关系 • 金属异物:高密度、放射状伪影 • 非金属异物:
– 高密度异物:沙石、玻璃、骨片(>300Hu) – 低密度异物:植物类、塑料类(-199~50Hu)
眼球内金属异物并眼球破裂
眼外伤
• 眼部异物 • 眼眶和视神经管骨折
海绵状血管瘤
( cavernous hemangioma )
临床与病理
• 成人眶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因肿瘤内富有 较大的血管窦,呈海绵状而命名
• 平均年龄38岁,女性占52%~70% • 多单侧发病,83%位于肌锥内间隙 • 临床表现:轴性眼球突出,呈渐进性,肿瘤
较大时可引起眼球运动障碍。
CT表现
• 增强后有明显强化
泪腺混合瘤
鉴别诊断
• 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 形态及边缘不规则, 溶骨性破坏 ,生长迅速,疼痛明显
• 泪腺淋巴瘤 多不规则,包绕眼球生长
视神经胶质瘤
( optic nerve glioma )
临床与病理
• 是发生于视神经内神经胶质细胞的低度恶性 肿瘤,占视神经原发肿瘤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