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拓城县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
第一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什么是宽容?
宽容指的是宽大有气量,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2、人与人之间为什么需要宽容?
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需要尊重彼此的个性。由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个性特点不同,品德修养上存在差异,人与人之间出现矛盾非常正常。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矛盾就拒绝合作、回避交往。
3、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冲突?
我们都不是“圣贤”,现实生活中难免无意之中伤害别人,我们要体谅、尊重他人的感受,真诚地赔礼道歉,请求他人原谅。同样,我们也可能受到别人无意之中的伤害,对别人的“对不起”也要真诚接纳、理解、原谅,而不能得理不让人,更不可冤冤相报。
4、宽容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①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
②宽容,是一种境界。一个人真诚地宽容别人的过失,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个层级;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
5、不善宽容的人和懂得宽容的人分别有什么表现?
一个不善宽容的人,会整天陷于烦恼之中,心胸狭隘、处处设防,对人怀有敌意;一个懂得宽容的人,会体察他人的内心世界,诚心帮助他人,心胸开阔、与人为善,因而受人尊敬。
6、我们是否应该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宽容?
宽容并不意味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宽容要讲究策略。当我们受到别人无意的伤害时,要善于宽容别人的过错,切不可冤冤相报、以牙还牙;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以我们的宽容感化当事人,使其改过。对待家人、同学、朋友,不能斤斤计较,而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当然,我们决不迁就“坏人”、“恶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7、我们要宽容自己吗?怎样宽容自己?
我们不仅宽容他人,还要宽容自己、悦纳自己。既不要挑剔和苛求自己,也不自渐形秽;几步妄自菲薄、全盘否定自己,也不妄自尊大。宽容自己意味着承认“人无完人”,容许自己犯错误,给自己留下改过迁善的机会,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信心和希望。
第二节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1、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含义是什么?
“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也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什么?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4、如何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5、“换位思考”的含义是什么?
换位思考是人与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6、“换位思考”的实质是什么?
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7、我们为什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
如果我们不懂得欣赏他人,就难以接纳和理解他人,更谈不上奉献爱心。当我们以挑剔的眼光看人时,所获得的往往是讥笑、不满、愤怒和误解;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份欣赏,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友善、多一份爱心。
第三节平等尊重你我他
1、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2、哪些人属于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疾人。
3、我们应怎样对待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我们应当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4、我们怎样做到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5、我们如何做到尊重社会?
尊重社会,就要尊重社会规则、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维护公共秩序,践行道德、遵纪守法等,这些是我们应当履行的义务,也是我们尊重社会的具体表现。
6、人类为什么要尊重自然?
尊重自然与尊重他人、尊重社会息息相关。人类来自自然,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人类有责任和义务尊重无私奉献的大自然。
7、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什么?
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8、我们应如何尊重自然?
我们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尊重自然是我们的神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