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的发展史

合集下载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第一阶段(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阶段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独立自主”。

新中国诞生后外交上首要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独立,捍卫革命胜利果实。

中国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积极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确立了以和平为宗旨、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风云激荡的国际环境中展示了东方大国的鲜明形象,站稳了脚跟,改善了国际处境。

第二阶段(1978—2012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和平与发展”。

党中央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根本判断,我国外交工作的目标随之调整为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外部环境。

在国际上,我们倡导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贡献,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持续提高。

第三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至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民族复兴,人类进步”。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定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正式确立,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日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70年风雨兼程,70年波澜壮阔。

新中国外交70年史诗般的历程,凝结着我们党坚持不懈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成果,对于我们是一座思想宝库,其中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最具普遍意义的基本经验包括以下几方面。

坚持党对外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最大优势。

从新中国外交奠基时期中央提出的“外交无小事”“外交工作授权有限,大权在中央”的根本原则,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有关论述,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贯穿新中国外交工作的一条主线,并为之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障。

中国外交的发展史

中国外交的发展史

中国外交的发展史
中国外交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其现代外交的发展可追溯至19世纪末以来的改革开放时期。

1895年,中国的首次危机是对抗日本的甲午战争。

此后,中国试图保持独立和自主地位,避免在列强之中被分割。

20世纪初,中国的外交政策着重于抵制外国干涉、保护领土完整和独立、避免与大国的战争,以及推动普遍和平。

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外交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积极寻求和平和友谊,采取了不少外交手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外交政策主要集中在恢复领土权和推动全球的自由和平。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开始逐渐发展为更为开放和自信。

中国在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上逐渐变得更加积极,包括推动全球化进程,维护自身利益,加强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以及加强与国际组织与地区合作的渠道。

至今,中国在外交政策方面一直走在自主、和平、合作的道路上,致力于推动多边主义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中历史中国外交知识点

高中历史中国外交知识点

高中历史中国外交知识点在高中历史课程中,中国外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国家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以下是高中历史中国外交的一些知识点。

一、秦朝外交在秦朝时期,外交主要集中在对外战争和政治联盟两个方面。

秦国曾多次与其它国家交战,如赵国、楚国、韩国等。

同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采取了一些政治联盟的做法,如杀大臣、焚书坑儒等,以加强政治统一。

二、汉朝外交汉朝时期,随着国家的强大和领土的扩张,中国的外交也逐渐走向成熟。

外交手段主要包括外交婚姻、宴请使节、贵重礼品赠送等。

汉武帝时期还采用了“和亲”政策,即与匈奴的亲王结婚以达成和平。

三、唐朝外交唐朝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外交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

唐朝的外交手段主要包括派遣使节、互送礼物、排斥侵略、联合抗祸等。

唐朝还开辟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使中国的贸易和外交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四、宋朝外交宋朝虽然国势逐渐衰落,但在外交方面也有不少亮点。

宋朝时期,外交主要集中在与辽、西夏等北方民族的关系上,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与南亚国家的外交活动。

宋代的外交手段主要包括使节互访、贸易联盟、赠送礼物等。

五、元朝外交元朝时期,外交手段更加多元化,不仅有笔附的交通船,也有民间商队。

元代的外交手段主要包括使节互访、贸易联盟、盟约和加入军队。

元代崇尚“蒙古文化”,其特有的“邦交制度”使其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更加稳定。

六、明朝外交明朝时期,外交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明英宗建立了与越南、朝鲜之间的关系。

明朝开始对外派遣使节,为我国外交史增添丰富的内容。

明朝的外交手段主要包括使节互访、贸易联盟、与蒙古、朝鲜缔结同盟等。

七、清朝外交清朝时期,外交活动呈现出“闭关锁国”的特点,外交手段主要包括虚威实射和巨额贡品的支付。

如康熙帝治下的“满洲八旗”制度加强了朝鲜与中国之间的同盟关系。

此外,乾隆帝的“游幸南海”也成为清代外交的一个重要事件。

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史

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史

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史
建国初期,中国外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国内战争和经济破坏给国家
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外交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然而,中国政府采取了
一系列重要的举措来改变这种局面。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并在其成立初期就加入了联合国。

中国政府
还积极倡导亚洲和世界各国的独立和解放运动,并为亚非拉各国的团结合
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5年,中国政府还发起了亚洲-非洲会议,为发展
中国家的合作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外交进一步扩大了其国际影响力。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外交行动,与周边和远方国家发展了广泛的
合作关系。

中国还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努力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不断取得进展。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并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还提
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以促进区域和全球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总之,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史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历史。

中国政
府通过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
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外交将面临更
多的机遇和挑战,但相信中国将继续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专题四、中国历史上的外交关系

专题四、中国历史上的外交关系

专题四、中国历史上的外交关系一、中国古代外交:1、两汉时期西汉:张骞通西域及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建立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汉朝和西域的联系,为后来使今天的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通过丝绸之路而进行的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东汉: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帝国),到达波斯湾。

2、唐朝遣唐使:日本政府派到中国交流的使节团。

来华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文化,对日本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

鉴真:唐玄宗时应日本僧人邀请,历尽艰辛,终六渡日本到达日本讲授佛经。

同时还介绍中国医药、建筑、书法等知识。

玄奘:唐朝著名僧人,到天竺求佛法,促进中印文化交流;后整理的《大唐西域记》,是今天人们研究7世纪中亚、印度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3、两宋时期:海外贸易也蓬勃发展,广州、泉州、明州等地是闻名世界的大港,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中外经济往来频繁。

4、元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著有《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5、明朝:郑和下西洋⑴目的: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⑵概况:1405年-1433年,郑和前后航海其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⑶评价: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里上上的伟大航海家。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戚继光抗倭:元末明初,我国的倭患严重。

明朝海防松弛,百姓身受其害。

在台州,九战九捷,后来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6、清朝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殖民者奉行血腥的海外殖民掠夺政策,在1553年葡萄牙攫取了我国澳门的居住权,1624年荷兰又入侵台湾。

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

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

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可以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外国列强的侵略,并且出现了对外关系的混乱和外交制度的破产。

因此,中国政府不得不重新制定外交制度,以应对外部压力和保护国家利益。

在清朝末年,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由皇帝和朝廷决定。

然而,由于内忧外患,清朝政府越来越无力应对外交问题,外交制度的效率和灵活性受到严重影响。

于是,清朝政府开始尝试引进西方外交制度的元素,以和增强外交能力。

1861年,清政府成立了东交民巷事务衙门,负责对外事务。

这一机构的成立被视为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起点。

东交民巷事务衙门的成立标志着清朝政府开始借鉴西方的外交制度,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外交机构,提高了外交的效率和专业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外交制度逐渐完善和发展。

1901年,清政府在北京成立了外务部,标志着中国外交制度进一步加强。

外务部负责处理外交事务,包括派遣外交使节、签订条约和处理国际纠纷等。

此后,中国的外交制度逐渐与西方的外交制度接轨,并且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然而,在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演变过程中,由于国家面临的外部压力和内部问题的影响,中国的外交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和。

1898年,清政府实施了戊戌变法,试图通过引进西方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来中国。

这一也涉及外交制度的,推翻了东交民巷事务衙门的统治地位,设立了大清国务部和宪政制度等。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次最终以失败告终,外交制度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1912年,清朝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

新生的中华民国试图建立自己的外交制度,以应对新的国际环境。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了外务部,负责处理外交事务。

这标志着中国建立了新一轮的外交制度,并且开始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积极和独立的作用。

在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中,中国还通过加入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国家利益争取更多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同时,中国还通过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和签订条约等方式,保护国家利益并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叙述: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努力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取得全国胜利。

在建国初期,中国外交工作主要集中在巩固国内政权、争取国际支持以及结束对台湾的封锁。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创立,争取恢复中国在安理会的合法席位,成功维护了中国代表在联合国的权益。

第二阶段:中国建立世界广泛的外交关系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进行了广泛的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此时,中国外交比较注重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和技术以及促进经济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国与美国、欧洲国家以及其他亚洲和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推动了国际合作和世界和平。

第三阶段:中国发展全球性的外交战略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积极倡导和参与全球治理,着力推进现代化和国家繁荣与稳定。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倡导“一带一路”倡议,并成为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

此外,中国开始在军事、科技和文化等领域推动外交合作,增强了全球影响力。

第四阶段:中国成为全球重要大国的外交实践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的大国,具有广泛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影响力。

中国外交更加注重发展同其他大国的关系,积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欧洲、亚洲和非洲国家的合作更加紧密,积极参与重大的地区冲突解决、和平稳定和发展合作等事务。

总体来说,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新中国成立前的奋斗阶段到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阶段,再到建立世界广泛的外交关系阶段,以及发展全球性外交战略和成为全球重要大国的阶段。

中国外交的发展紧密联系着国家整体发展进程,致力于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稳定。

从割席断交到和平共处中国的外交智慧

从割席断交到和平共处中国的外交智慧

从割席断交到和平共处中国的外交智慧从割席断交到和平共处——中国的外交智慧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一直以来都注重和平共处和外交智慧的发展。

中国在面对国际事务时,始终坚持与世界各国进行友好交流与互利合作,以实现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本文将探讨中国外交智慧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其在从割席断交到和平共处的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一、历史背景中国外交智慧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

中国古代的“礼”文化和“和”思想为中国外交思想的基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自古以来不以征战扩张为荣,而是倡导和平共处、和合共生的思想,一直秉持着互尊互信、合作共赢的原则。

二、割席断交与外交智慧的转变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面临割席断交的艰难时刻。

封建时代的中国由于内忧外患,不得不与一些列强国进行硬仗,以保卫国家的独立与尊严。

然而,在一些历史节点上,中国被迫割让领土、签订不平等条约,这使中国人民深感屈辱。

然而,中国从这些痛苦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开始反思并调整外交策略。

中国出现了毛泽东时期的外交智慧,通过积极开展外交斗争,寻求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和平共处的道路。

毛泽东提出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一切可以孤立的敌人”的思想影响并指导了中国的外交战略。

三、和平共处与外交智慧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不干涉内政和互不侵犯。

这一原则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建立了和谐友好的基础,成为中国外交智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以和平共处为核心,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倡议和方案。

例如,中国积极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倡多边主义,倡导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外交智慧。

四、外交智慧的展望随着世界的变化,中国的外交智慧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

中国在继续坚持和平共处的基础上,还加强了对国际事务的主动参与和引领。

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史

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史

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史新中国外交发展史是中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外交事务的发展历程。

从建国初期的封闭与孤立,到改革开放后的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外交经历了一系列变革与转型,不断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为国家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国初期的新中国外交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国内经济基础薄弱,国际地位低下,外交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此时,中国采取了封闭与孤立的外交策略,积极推行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原则,与西方国家保持距离。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冷战的爆发,中国外交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突破。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外交方针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各国的交往与合作。

中国领导人首次访问美国,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

中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逐渐走向多边化和多样化。

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及全球性的合作机制,如中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国际关系的和平与合作,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积极推动地区合作与发展。

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进一步发展壮大。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了全球的热门话题,为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为南南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还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强调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与利益。

新中国外交发展史充分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旨在维护国家利益与世界和平。

中国外交的发展也受到了国内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的影响,外交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为中国外交赢得了更大的影响力。

在未来,中国外交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将继续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外交将继续发展壮大,为实现中国梦与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的努力。

中国外交曲折发展史

中国外交曲折发展史

70年代
改革开 放以后
重返联合国 中美关系正常化
1997年香港回归 1999年澳门回归 海峡两岸关系改善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
就 21世纪 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010年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
中国积极参与并组织金砖国家会议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启示 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3.启示
70年代外交成就
图一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 总部大厦前升起
图二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1.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ຫໍສະໝຸດ 2.两个历史事件说明了什么?
三、新中国的外交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
70年代
重返联合国 中美关系正常化
外 改革开
交 放以后

就 21世纪

3.启示
改革开放后外交成就
一、古代中国的外交
1.西汉的外交 (1人1路)
张骞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请你简要介绍 西汉的外交。 包括:1人和1 路分别指的是 什么?人与路 之间的关系, 这条路对汉代 的作用和对今 后的影响。
丝绸之路
一、古代中国的外交
2.唐朝的外交 (2人)
鉴真干漆夹纻坐像
玄奘负笈图
2人分别是谁?请你选择其中1人进行介绍,包括: 去的国家,主要贡献,一句评价。2人与唐朝外 交的关系。
(3)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雅尔塔会议上 美苏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情况下,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外 蒙自治,苏联租旅顺港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对日宣战。
2.启示
弱国无外交,中国要提升综合国力 民族要独立
三、新中国的外交

中国的外交史发展

中国的外交史发展

中国的外交史发展中国的外交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断发展和演变,经历了许多重要的转折点和里程碑。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外交史的发展。

一、古代时期的外交古代中国外交的重要特点是以礼仪为核心。

中国古代君主通过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和外交往来,维护着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国开始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外交政策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积极开展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建立起了丝绸之路,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二、近代时期的外交近代中国的外交历程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战败,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外交政策受到列强的压迫和干涉,国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新中国的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变革。

中苏关系的冷却和中美关系的缓和,都对中国的外交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外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出了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经贸合作关系。

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从以国家安全为核心,转向了以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为主要目标。

四、当代中国的外交当前,中国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日益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起来,中国的外交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从古代的礼仪外交到近代的不平等条约时期,再到改革开放和当代的多边主义外交,中国外交政策始终围绕国家利益和国际合作展开。

中国的外交政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信随着中国崛起的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外交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世界的繁荣和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关史论述问题整理

国关史论述问题整理

国关史论述问题整理以下是国关史的论述问题整理:1. 中国古代外交的发展历程: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中国外交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论述中国古代外交的演变,以及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外交实践和对外关系。

2. 中国近代外交的变革: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从传统外交向现代外交的转变。

论述中国近代外交的变革过程,以及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经历了多个阶段。

论述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以及在不同时期的外交实践和对外关系。

4. 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论述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各个时期的中美关系、合作与冲突。

5. 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源远流长。

论述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发展历程,以及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6.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周边国家众多,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对于中国的安全和发展至关重要。

论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发展历程,以及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的合作与竞争。

7. 中国与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演变,以及在政治、经济和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与支持。

8. 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论述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参与和贡献,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9. 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论述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应对策略和发展前景。

以上问题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国关史相关文献资料或咨询历史专业人士。

统编版高一历史 新中国外交成就及国际影响力的上升

统编版高一历史 新中国外交成就及国际影响力的上升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2014年6月结28合日)历史与现实,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在国际关系 史上,亚非国家 第一次在没有西 方列强参加的情 况下欢聚一堂, 讨论自身的和平 与发展问题。
——刘德斌主编 《国际关系史》
从地图上看参加会议的国家有何特点?
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联合国没有中国的参加就没有代表性,解决不了世界上任何重大的问 题;中国的参加使联合国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国。
——1971年联合国致中国代表团的欢迎词
中美关系缓和影响因素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采取了敌视和孤 立中国的政策,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中国的国际影响日 益扩大,美国因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而在美苏争霸中暂时处于劣 势,苏联则到处插手,咄咄逼人,并与中国处于严重对立状态。 因此中美两国政府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进行改善两国关系的 谈判,以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臧嵘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必修Ⅰ》
改革开放前后的外交有何异同?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转型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外交,有三项基本的利益与需求。这三项基本利益 及需求是:第一,发展利益及需求,即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目标,争取有 利于改革和发展的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第二,主权利益及需求,即保障 领土、边界和基本主权不受侵犯,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努力逐步实现国家 统一;第三,责任需求及利益,即在亚太区域发挥积极的、逐渐上升为主 导性的影响,努力成为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被公认为起建设性作用的 国家。
1954年 印、缅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1955年
亚非(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和平外交新进展
积极的外交活动为国家建设争取到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外交史

中国外交史

中国外交史1949年10月0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兼任部长;1949年10月03日,与苏联建交,派出第一位驻外大使王稼祥;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访苏,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第一次国家领导人出访。

1950年01月06日,英国政府承认新中国的合法性,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1950年02月14日,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友好条约。

1950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赶朝作战。

1953年0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签字。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会见来访的印度政府代表团,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04月20日,周恩来代表新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1954年11月12日,中苏达成协议,苏军撤出旅顺口海军基地。

1955年04月18日,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1964年01月27日,中法建交,这是与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次爆炸原子弹。

1965年07月22日,刘少奇主席声明,中国坚持支持越南人民反对美帝。

1969年03月02日,珍宝岛事件发生。

1971年10月20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

1972年0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2年09月02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1975年12月01日,美国总统福特访华。

1978年08月12日,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1979年01月01日,中美正式建交。

1979年01月28日,邓小平访问美、日。

1979年02月14日,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

1989年05月15日,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

1991年11月05日,中越外交正常化。

1997年07月01日,收回香港。

1999年05月08日,在贝尔格莱德中国使馆遭到北约的轰炸。

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

2002年05月20日,中国与东帝汶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结束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长达110年的屈辱历史,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

中国近代外交史发展

中国近代外交史发展

中国近代外交史发展
中国近代外交史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外交,这个阶段主要是以对外战争和外交的形式进行的。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接触西方国家。

清朝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来确立外交关系,这导致了中国在外交事务中的被动地位。

清朝进行了一系列的,试图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但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

第二个阶段是戊戌变法时期的清朝外交。

戊戌变法是清朝进行的一次政治运动,其中涉及到外交事务的。

清朝推行了与时俱进的外交政策,试图在列强前保护自身利益。

然而,这次并未成功,清朝外交依然受制于西方列强。

第三个阶段是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外交。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统治,中国进入了新的时代。

中国建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外交政策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中国开始寻求国际平等和国家主权,反对不平等条约,争取与世界上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中国参加了巴黎和会,并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充分彰显了中国的主权。

中国近代外交史的发展完整地展示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变化。

从被动应对战争到积极争取国际支持,中国不断壮大了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的外交政策也逐渐从保守向开放转变,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

近代外交史的发展给中国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未来的外交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外交的发展历史学习心得-外交的发展历程心得

中国外交的发展历史学习心得-外交的发展历程心得

中国外交的发展历史学习心得-外交的发
展历程心得
在研究中国外交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中国外交的演变和发展,同时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外交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中国以礼仪外交为主要方式,通过贸易和外交婚姻来维持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这种外交方式注重和平共处和互利合作,反映着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观。

其次,随着历史的进程,中国外交在近代经历了繁荣与落寞、封闭与开放的历程。

中国在19世纪遭遇了列强侵略,导致外交处于被动状态。

然而,近代中国迎来了新时代的启示,通过外交手段逐步恢复了国家的独立与尊严。

中国的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重要转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成为世界的重要一员。

最后,当前中国外交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和影响力日益增强。

同时,随着全
球化的发展和地缘政治的变化,中国需要更加主动参与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国外交的发展历史的研究,我认识到了中国外交对于国家发展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在如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外交需要注重坚持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为构建和谐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字数:214)。

中国历史上的外交与国际关系

中国历史上的外交与国际关系

中国历史上的外交与国际关系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其外交与国际关系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程。

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曾经面临过多次王朝更迭、种族迁徙和政权更替,这些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历史时期入手,探讨中国历史上的外交与国际关系的重要事件和发展。

一、先秦时期的外交与国际关系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也是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的雏形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的国力较弱,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周边部落的交往与联合。

诸如孔子的闲逛于列国之间、著书立说、搜集民间资料等,为后来的外交交往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秦汉时期的外交与国际关系秦汉时期是中国内外交往和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始行中央集权制度,开始了一系列重要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活动。

其中,西汉与西域的丝绸之路贯穿两地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达到了新的高度。

此外,汉与匈奴的战争与和平交涉也是秦汉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外交关系上的智慧和策略。

三、唐宋时期的外交与国际关系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最为广泛的时期。

在唐朝,政府实行了“内强外使”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交往,与西亚、中东、南亚、东南亚等地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而宋朝则通过向辽国和金国的朝贡关系来维持边境的相对和平,同时也加强了与南洋各国的交往。

四、明清时期的外交与国际关系明清时期,中国面临了后期明朝的衰落和清朝的兴起,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明朝时期,江户幕府的崛起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与日本的文化和贸易交流进一步加深。

清朝时期,则主要集中在与外国的贸易活动和封建时代的朝贡体系。

同时,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国际秩序的剧变也对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带来了巨大冲击。

五、近代时期的外交与国际关系近代时期,中国经历了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和民族主义复兴的阶段,外交与国际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外交事业的发展——中国历史

外交事业的发展——中国历史
开创外交新局面
• 中美关系正常化
• • 1971年:在经过数十年的相互隔离之后,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启动了 “乒乓外交”,美中关系首次出现重大缓和。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北京,建立两国抗衡苏联的外交渠道。
• 中日建交
• • • • • • 1972年9月29日中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 宣布从即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9月25日,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声 明》。 25日,田中一行到达北京,周恩来、叶剑英、郭沫若等人到机场欢迎。 25日至28日,周恩来与田中角荣进行了4次会谈。 27日晚,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了田中角荣,双方进行了认真、友好的谈话。 29日,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 在北京签署。
27日晚,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了田中角荣,双方进行了认真、友好的谈话。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 恢复
• 中国代表团笑逐颜开。左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右为中国 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 •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 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 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8号决议进行表决。表决的 结果是,决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 过。当电子计票牌显示出表决结果后,会议大厅迅雷般的掌声轰 鸣,持续达两分钟之久。不少国家的代表放声高歌,热烈欢呼, 有不少人像过节一样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当然,也有人感到难 堪和尴尬。 •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是一个辉煌的时刻,是一个永远 值得纪念、值得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热爱和平、主持正义的国家 和人民感到自豪的时刻。

1971年4月12日,周恩来接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外交政策与外交事件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外交政策与外交事件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外交政策与外交事件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外交政策,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追求世界和平与稳定。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历代政府都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外交政策,并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外交事件。

本文将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外交政策和事件,以期了解中国外交史的发展。

一、马邑之约公元前202年,刘备和孙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刘备是三国时期的中原霸主,孙权则是东吴的首领。

为了抵御强大的曹操势力,他们决定联合起来。

公元208年,刘备与孙权在马邑达成了一项重要的外交协议,被称为“马邑之约”。

这项协议确认了双方的互相承认和尊重,以形成联合抵抗曹魏的力量。

这场外交胜利为刘备和孙权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

二、唐朝的“渤海之约”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强大的王朝。

在唐太宗时期,唐朝实施了许多重要的外交政策。

其中一项重要政策是与渤海国之间达成的“渤海之约”。

这项协议保证了双方的和平与友好,并确立了唐王朝对渤海国的宗主国地位。

这场外交胜利巩固了唐朝的统治地位,并促进了中后期的中朝交往。

三、明朝的郑和航海明朝时期,中国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海外航海活动。

其中最著名的是郑和的航海探险。

郑和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航海家,他领导了七次大规模的航海探险。

这些航海考察不仅积极传播了中国文化,也巩固了明朝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此外,郑和的航海活动还使中国成为了世界海洋事务中的重要角色。

四、近代的“三个不足”近代中国面临了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割地让利的压力,因此实行了一系列外交政策来维护国家的利益。

这些外交政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被称为“三个不足”的政策。

即“不足以面对列强”、“不足以改革”和“不足以抵御侵略”。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多次外交挫折,导致了国家衰弱与分裂。

这段历史提醒着我们中国必须加强自身实力,以应对外部挑战。

五、“周恩来外交”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经历了新的转变。

周恩来是新中国时期的著名外交家,他在外交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作用: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

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

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

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形成“万隆精神”。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实践: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

(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4、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影响: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背景: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实践:1、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3、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上海APEC会议)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通过了《上海共识》。

影响: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4、2001年11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

影响: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

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影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