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
(杭州专版)中考语文专题一 文学类作品阅读 散文世界
![(杭州专版)中考语文专题一 文学类作品阅读 散文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8e55501b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7.png)
2.结合上下文,按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在和煦的春天,优雅地换上绿装;在炎热的夏天,尽情 地舒展着翠叶;在金色的秋天,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严酷 的冬天,不做声息地积蓄力量。(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品 析)
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的顽 强生命力和洒脱品性,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野草的喜爱和赞 美之情。
示例一: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激越的夏雨 ,让我感受到奋斗的畅快;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胜利的 喜悦。示例二:瑟瑟的秋雨中,我回味那春雨的轻盈,夏雨 的激越,冬雨的冷冽。
二、点此链接阅读文章《家有斑鸠》
1.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我”与斑鸠的关系,填写在下面 的横线上。(3分)
(1)“我”认识并记住斑鸠;(2)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3)“我” 看到斑鸠很惊喜,斑鸠见人就飞走。
街巷 老榕树
近海
③___在__街__头_东__走__西__顾__,__撑_伞__缓__走____
雨中景物的特点(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 ④_悠__长__宁__静__,_清__新__古__韵__
⑤__绿__荫__参__天__,_晶__莹__剔__透___ ⑥_辽__阔__悠__远__,_如__雾__似__烟__
4.文章以“我将等待”结尾,“我”能等来“我家的斑鸠”吗?请 联系全文和生活体验简要分析。(4分)
示例一:能等来。从文中看,“我”与斑鸠的关系已有了突破 性进展,“我”觉得假以时日斑鸠会随心无虞地落到小院里; 现实生活中人们尊重自然保护鸟兽的意识已越来越强,经常见 到人鸟兽和谐相处的情景。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斑鸠定能慢 慢建立起对人类的信任。示例二:不能等来。文中写过去人们 对鸟类的伤害,让“斑鸠”一直对人类保持戒心;生活中还有 不少人缺乏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伤害鸟兽的行为也时有 发生。斑鸠要建立起对人类的信任还很困难。
2022年浙江各地语文中考真题(杭州温州金华嘉兴等)汇编专题04 文学作品阅读(解析版)
![2022年浙江各地语文中考真题(杭州温州金华嘉兴等)汇编专题04 文学作品阅读(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89d86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f.png)
(一)(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夏天奔跑的声音【美】雷·布拉德伯里①年迈的桑德森先生在自己的鞋店里巡视,一边轻轻触摸货架上的每一双鞋。
他就像宠物店的店主,店里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物。
他关切地碰碰它们,为它们整理好鞋带,调整好鞋舌。
然后,环顾四周,满意地点点头。
②片刻之前,桑德森鞋店的门口还空荡荡的。
下一秒,男孩道格拉斯笨拙地站在那里,低头看着自己的皮鞋,仿佛这双笨重的鞋子已经深陷水泥地里拔不出来了。
道格拉斯从夏日正午的艳阳下挪动身体,小心翼翼地把硬币码在柜台上。
③“什么也别说!”桑德森先生说。
④道格拉斯僵住了。
⑤“我知道你想买什么。
”桑德森先生说,“每天下午你都站在我橱窗的前面。
你觉得我会看不到你吗?你想买的是绵白网球鞋。
最后,我还敢说你想赊欠。
”⑥“不是!”道格拉斯喊道,呼吸急促。
“我想到了比赊欠更好的办法!”他喘着气说,“在我告诉您之前,桑德森先生,您必须回答我一个小问题。
您还记得自己最后一次穿运动鞋是什么时候吗,先生?”⑦桑德森先生脸沉了下来。
“哦,二十年,让我想想,三十年前吧。
为什么这么问?”⑧“桑德森先生,难道您不觉得亏欠顾客吗?您至少应该试穿一下自己卖的鞋子,哪怕一分钟,不然您怎么知道穿上去什么感觉?”⑨男孩的狂热让桑德森先生有些退缩,他一只手摩挲着下巴。
“这……”⑩“桑德森先生,”男孩滔滔不绝,“您卖东西给我,我也会把同样价值的东西卖给您。
”⑪“这样做真的有必要吗,孩子?”桑德森先生疑惑地问。
⑫“我当然希望您能试一试,先生!”⑬老人默默地坐了下来,气喘吁吁地将网球鞋套在自己狭长的脚上。
顺着西裤深色的裤脚看过去,它们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⑭桑德森先生站了起来。
⑮“穿起来感觉怎么样?”男孩问道。
⑯“感觉很好。
”他准备坐下来。
⑰“别!”道格拉斯伸出手,“桑德森先生,现在您能来回走两步,然后我再告诉您剩下的话吗?是这样的:我还差您一美元。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突破阅读专题1文学类作品阅读1、革命文化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突破阅读专题1文学类作品阅读1、革命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aa1eae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f.png)
⑪第一只筏子在会水的同志和一个老乡的共同努力下, 已经越过了河心,向对岸靠近。第二只筏子也下水了。周玉兆 望着河堤上的老人,暗暗地发誓: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要向 前,就要和部队一起打回来。
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茹志鹃《茹志鹃小说选》,有删改)
02专题突破 阅读
专题一 文学类作品阅读 一、革命文化
(一) [2024河南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澄河边上
①这是1947年的夏天。解放军以少数部队插入敌后,粉碎 了敌人的重点进攻计划,现在进行战略性军事转移。敌人趁机 前阻后追,十分疯狂。
②周玉兆带着20多名掉在后面的伤、病、体弱的同志,临 近黄昏时,艰难地到达了澄河边。雨没有停,风也没有息,澄 河浊流滚滚,河水猛涨。没有桥,也没有渡船。
一二 三四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 小 说 开 头 交 代 了 故 事 发 生 的 时 间 和 时 代 背 景 , 突 出 革 命 形 势 危 急,渲染紧张气氛。[环境描写] B.第②段写风雨交加、澄河水猛涨,突出渡河困难,为下文作铺 垫。[写作手法] C.第③段写战士们到“天擦黑儿”都没渡过河,采用了欲扬先抑手 法。[表现手法] D. 小 说 围 绕 解 放 军 抢 渡 澄 河 之 事 , 谱 写 了 一 曲 军 民 共 渡 难 关 的 赞 歌。[主旨情感]
一二 三四
④雨终于停了,风也小了些。周玉兆让其他同志留在河边休 息,自己带着小余去附近村子打听哪里有浅滩。
⑤远处炮声隆隆,田野里显得格外安静,月亮从云里探出头 来,地面上的一切都变得格外柔和。他们在不远的一片瓜地前遇到 一位老人。老人打量了他们一下,说:“同志,你们要过河是不 是?”周玉兆点点头,把大致情况说了一遍。老人听后,想了一会 儿,说:“乡亲们都往山里撤了,我也正要走呢。不过,不怕,河 水再大,也一定叫你们今晚过河。”说着,带他们进了看瓜的草 屋,点起火,让他们烤衣服、煮地瓜吃,又急忙去把留在河边的同 志们叫来。安排完,老人便不见了。
(杭州专版)中考语文专题一 文学类作品阅读 小说天地
![(杭州专版)中考语文专题一 文学类作品阅读 小说天地](https://img.taocdn.com/s3/m/a8eeed2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7.png)
4.本文表达的主旨与《秋天的怀念》有什么相似之处?(3 分) 都叙述了史铁生与已故亲人的生活往事,表现了史铁生对亲人 深切的怀念和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 悔恨惋惜之情。
二、点此链接阅读文章《道歉》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我”因迟到及情绪没有完全恢复,在进教室时用力推门, 凯恩老师让“我”给门道歉,并劝导“我”学会包容和爱;“ 我”向祖父道歉,感化了粗鲁的祖父,使整个家更温馨,充满 着爱。
(2)只不过是几十块钱,但是我就是愿意承他的情,接受这 份庞大的,震撼我内心的善意。(如何理解“只不过”几十块钱, “我”却说是“庞大的”善意?)
示例:“只不过”指对于“我”来说钱的数量少,然而,“ 这么贫穷的人,仍然愿意对陌生人心怀着慷慨,愿意给予”这 种贫穷中的高贵异常可贵,所以说这份善意是“庞大的”。
(1)我说4块就4块!你每次都这样!(品析句中加点的词,从 中可以看出大叔是个怎样的人?)
示例:“就”字写出毋庸置疑(或:无可辩驳,不容商量, 下定决心,强调)的语气。“都”暗示这个收费标准向来如此 (或:说明对别人也如此,说明一直是这样)。这两个加点词 可以看出大叔是一个诚实守信(或:说一不二,不贪婪,实在 ,质朴)的人。
3.作者是如何表现矮个子兵去修舵链途中行进的艰难的? 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4分)
①通过“贴”“扒”“抠”“爬”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形象 地表现了矮个子兵行进的艰难。②通过描写留在冰上的手套滑 进海里,立刻被海浪吞没这一细节,衬托矮个子兵行进的艰险 。③“差一点儿”“还差一点儿”“就差一点点儿”在反复之 中有变化,突出爬行的艰难和最后一段路程的漫长。
4.母亲一直担心伤害李姨而不愿戴上“我”买给她的金项链,但 小说的结局却写到李姨在母亲入殓时拿出自己一直没戴的金项链 要给母亲陪葬。这样安排有何妙处?请从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这 两个方面进行分析。(4分)
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 记叙文(含文学作品)阅读 小说 教材篇目梳理
![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 记叙文(含文学作品)阅读 小说 教材篇目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3568d48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8.png)
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记叙文(含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教材篇目梳理类型篇目语文要素(教材/教参知识点)明清白话小说九上第六单元《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九上第四单元《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要学会梳理小说情节,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
九上第六单元《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要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九下第二单元《孔乙己》《变色龙》《溜索》《蒲柳人家(节选)》:要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
还要学习欣赏小说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
《植树的牧羊人》:了解牧羊人的人物形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理解主题)。
《猫》:揣摩细节描写;把握文章结构(线索);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人文主义思想。
《台阶》:梳理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抓住细节);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驿路梨花》:梳理故事情节(把握记叙顺序);分析构思特点(误会、悬念);理解“梨花”的不同含义;体会标题的妙处。
《带上她的眼睛》:把握故事情节(情节线索);分析构思的妙处(悬念、伏笔);体会科幻小说的特点(科学与幻想结合)。
《社戏》:理解儿童叙述视角、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领悟鲁迅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外国小说绘本故事:七上第四单元《植树的牧羊人》讽刺小说:九上第四单元《我的叔叔于勒》,九下第二单元《变色龙》中国现当代小说科幻小说:七下第六单元《带上她的眼睛》散文化小说:八下第一单元《社戏》,九上第四单元《故乡》《孤独之旅》笔记小说:九下第二单元《溜索》其他:七上第五单元《猫》,七下第三单元《台阶》,七下第四单元《驿路梨花》,九下第二单元《孔乙己》《蒲柳人家(节选)》1。
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考点10:分析人物形象
![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考点10:分析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759aff5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a.png)
1
技巧解密 一、分析人物形 象及性格特征
三、常见题型
五、人物形象的 作用分析
二、如何概括人物 形象及性格特征
四、怎样解决人物形 象或性格特点概括不 全的问题
六、如何判断小说的 主人公
技巧解密
一、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1)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特 别是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准确把握 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 容。(详见《掌握塑造方法》课件)
技巧解密
二、如何概括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①事件提炼法。人物总要做事,什么人做什么事。通过 文章所写的与该人物有关的事件,就能概括出人物形象。通 读全文,找出描写该人物的内容,包括人物的言行和围绕人 物发生的事件。
技巧解密
例:从杨绛《老王》中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 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 描写方法栩栩如生地描写了老王这个人物形象:
课文解剖
例1:朱德《回忆我的母亲》(部编版八上)“思考探 究”一:
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 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阅读课文,想一想:母 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 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课文解剖
【答案示例】母亲的“勤劳”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事例体 现出来:
课文解剖
例2:鲁迅《孔乙己》(部编版九下)“思考探究”一 :
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联系 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谈谈你的理解。
【 答案示例 】 孔乙己好喝懒做,又迁腐可笑;是失败的 读书人,又一直幻想保持读书人的尊严;没有生存能力,又 不肯加入短衣帮;虽然不失善良,给孩子们分茴香豆,也不 拖欠酒账,但仍免不了成为大家嘲弄与取笑的对象。他深受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突破阅读专题1文学类作品阅读5山水自然哲思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突破阅读专题1文学类作品阅读5山水自然哲思](https://img.taocdn.com/s3/m/4905d3b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a.png)
此时,我无法分辨狼和雪豹的踪迹,眼睛死死地盯着脚下 这片沙漠走神。我见过沙漠,一望无际的沙海就像一个凝固的 洋面,每个起伏的沙丘都是凝固的波浪。然而,只要一阵强风 袭来,它便能再翻出新的面孔,沙漠总在不经意间更新自己, 永不疲倦。
一二 三四
每一片沙漠都是一片远逝的在都是。将海水换成了沙 子,从蔚蓝变成金黄,从柔软变成了坚硬,这片土地上的生命 需要重新面对环境,在另一个形态上重新演绎物竞天择的故 事。想到这些,我忽然觉得祁连山更加伟岸了。
一二 三四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作者以俯瞰的角度观察群山、丘陵和沙漠,感知祁连山脉的多样地形。 [描写视角] B.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形象生动,让人如身临其 境。[修辞手法] C.作者描写了陕北高原地貌的演变,由此自然过渡到下文写沙漠的形成。 [写作思路] D.作者看到狼 、雪豹和岩羊的强悍无比,于是对沙漠产生由衷的敬意。 [内容理解]
点拨:作者并未实际见到狼、雪豹、岩羊的强悍。
一二 三四
2.祁连山的哪些特征“颠覆了我对山的认识”?请简要概括。 (3分)[内容概括] 答案:祁连山山脉连绵辽阔;山顶被白雪覆盖,植被稀缺;山 傲岸、苍凉、壮美、挺拔、有棱有角。(每点1分)
一二 三四
3.若请你在文中【甲】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你会选择下 面哪句话?请简要阐述理由。 (4 分)[内容理解、句式特点] A.西北竟然有海! B.怎么可能? 西北哪来的海? 选【 B 】句 理由:_连__用__两__个__问___句__,__语__气__强__烈__,__更__能__突__出__作__者__看__到__“__海__”_ 后__的__难__以__置___信__和__震__撼__;___(2_分___) 设___置__悬__念__,__引__起___读__者__兴__趣__和__思__ 考__。__(_2_分__) _
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表现手法》课件
![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表现手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3c9b9a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1b.png)
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1)对比;(2)衬托 (3)铺垫;(4)伏笔;P140 (5)抑扬;(6)照应;(7)悬念;(8)讽刺。P144
1、对比:把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了XX事物的 特点或人物的XX性格、精神品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P154 《少年的月夜》2.文章多处运用对 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P173十五、《看护父亲的孩子》
• 3.文章多处为西西洛认错了父亲埋下了伏笔, 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4分)
3.“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 士领孩子过去。”正是看门人粗心大意才导致西西 洛认错了父亲;“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 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此处很明显在暗示此人有 可能并非西西洛的父亲;“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 要说什么。”他应该是想告诉西西洛,自己并非他 的父亲。
(7)悬念:先把XX抛给读者,设下悬念,后面再释悬,使情 节曲折生动、引起读者注意,引出下文的内容。
P157三、阅读文段《手帕土》 2.文章多处设 置悬念,请找出一处,并分析其作用。(4分)
2.示例:奶奶腿脚不便,两年没去镇上赶圩了, 却忽然说要去赶圩,令人不解。小说这样刻意设置 悬念,使读者顿生疑惑:奶奶究竟要去干什么?这 就起到了吸引读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也 塑造了一个深爱孙儿,不辞劳累,可敬可爱的奶奶 形象。
(4)伏笔:文中写的……为下文写……埋下伏笔,是故事情节波 澜起伏,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可
读性。 • P166 十、《爱的下策》 2.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4分)
2.示例1:“学生们没有‘交头接耳’,而是缄口不语,各自摆弄着手机”为 “那我给你们发个红包吧”和“比如此刻,在我们班的QQ群里来场红包雨” 埋下伏笔。 作用:①交代老师找到了没收学生手机和帮助王桐的方法,使故事情节发展合 情合理;②表现了王老师负责任、有爱心、机智的特点。 示例2:“王桐点开一个红包,居然还没拆包,竟然有200元!他很高兴。他 又拆开了一个红包,是100元!”为“王桐查看着埋下伏笔。 作用:①交代王桐接受同学们和老师帮助的方式,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 表现了老师和同学们富有爱心,体现了集体的温暖,突出了主题。
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考点12:把握故事情节
![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考点12:把握故事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488a933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d.png)
技巧解密
如阿城《溜索》(部编版九下): 开端:马帮抵达怒江边,山陡谷深,悬崖万丈, 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沉着、果断地 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地运到对岸。 高潮:首领从容镇定,指挥有方,在他的指导 下“我”胆战心惊地溜索。 结局:全队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考点解读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 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 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 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 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常见考查形式:①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全文 或段落的主要内容。②请以××为线索,概括故 事的主要情节。③根据提示,概括补充相关情节 。④从全文看,主人公身上发生了哪些事?请分 条概括。⑤作者围绕××,写了哪些事情?请简 要概括。⑥小说关于××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 作简要分析。⑦本文情节“构思精巧,扣人心 弦”,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起因 ①
经过
结果
王会悟及时通报 代表们立即撤离
②
代表复会地点 意见不一
③
代表们纷纷赞同
④
⑤
王会悟示警,了解 情况后解除警报
会议继续进行
【答案示例】①有陌生人突然闯入 ②李达寓所里 ③王会悟 建议在南湖上召开会议 ④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 ⑤湖面上突然 驶来一条大船
技巧解密
2.根据场面(人物、事件、环境)来梳理 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 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如《林教头风雪山神 庙》就可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酒店遇故交、 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②菲利普一家生活艰辛,对于勒充满期待→发现真相,幻 想破灭,遂弃他而去(逻辑)
中考语文 专题一 文学作品阅读 第二类 小说阅读 (典例精析 考点特训)
![中考语文 专题一 文学作品阅读 第二类 小说阅读 (典例精析 考点特训)](https://img.taocdn.com/s3/m/9f3ccb0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9.png)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人物的心理往往通过人物的 言行表露出来,因此通过分析语境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就能准确 把握人物的心理。
3.文中写老寿的老伴是个“硬女人”,你认为她是怎样的人?请 结合小说内容阐述。(4分)【考点二】
4.此题考查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首先要多角度解读文本 内容,把握文本的丰富内容;然后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 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最后再用 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作答。
点此链接阅读文章(一)《平凡的幸福》
【梳理情节】 1.阅读文本,从卡拉米的视角完善下面的故事梗概图。(4分) 【考点一】
【探究主题】
4.伟大的作品,往往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和无数伟大的读者共同 完成的作品。小说结尾写到“她凝视着自己的眼睛,企图弄明白 上天给予她的这份神奇的、难得的恩赐的意义……”,小说没有 直四】
(此题为分层赋分题)第一层级: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第二 层级:生活中平凡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要充满感恩之心。第 三层级:理想和现实往往是矛盾的。理想中的美好生活,在现 实中却很难完全获得,甚至是残酷的;面对生活中看似平凡的 幸福,要意识到它们其实并不平凡,有时反而弥足珍贵,要懂得 感恩,要学会珍惜。
①脾气急躁,心直口快。从老寿的老伴还未等老寿把话说 完就将粮食摔到老寿怀里的动作和“咱不吃,叫孩子也不吃 ”“你看着办吧”等语言可以看出;②个性坚强,深明大义 。从宁愿自家饿肚子,也愿意老寿把粮食给队伍可以看出; ③温柔体贴,爱护家人。从她对老寿的关心,对孩子的关心 可以看出。
3.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小说的人物形 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 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 影响着人物的性格;②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 ③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④ 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98174f49649b6648d747b9.png)
初中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节选的文字,回答1-2题。
保尔又问那女子:“您呢,女公民,您也拒绝干活吗?”但是,霎时间他愣住了,因为站在他面前的竟是她。
她好不容易才认出这个衣衫褴褛的人就是保尔。
保尔身上穿着又破又旧的短褂,脚上穿着两只稀奇古怪的鞋子,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洗了。
只有他那双眼睛,还跟从前一样炯炯有神。
这正是他的眼睛。
就是这个像叫花子一样的衣衫褴褛的人,不久以前还是她所爱的!世事变化得多么快啊!(1)站在保尔面前的女子是________ ,保尔认为她现在的缺点是________ 。
(2)________ 工作使保尔如此“衣衫褴褛”?阴冷潮湿的工作环境使他染上________ 和________ 疾病。
【答案】(1)冬尼娅;个人主义,爱出风头,爱慕虚荣,贪图安逸生活(2)筑路;伤寒;肺炎【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联系相关的情节回答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之处即可。
《道德经》里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提倡“慈爱、俭啬。
”这样的告诫与主张,对今天出现的物欲横流、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弊病,仍然有极好的警戒作用。
“今天出现的物欲横流、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弊病的原因是人们没有学好《道德经》。
”是不相符的。
故选C。
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换一种方式离成功更近梁勇①他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一个贫穷的外来移民家庭,从小他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什么也不会。
②每次考试他都是和倒数挂上名。
老师不想让他回答问题,因为他总是羞涩地说不知道。
大家认为他是笨蛋,是个白痴。
伙伴们嘲笑他,说他永远和失败在一起,是失败的难兄难弟。
邻居们说,这个孩子将来注定一事无成。
2020年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 月白湖荡、父母的养老等5篇
![2020年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 月白湖荡、父母的养老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e13b8ea6c30c2258019e89.png)
月白湖荡、父母的养老等5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8分)月白湖荡余飞鱼六月,湖里绿了一片,绿的是苇草,是荷叶,是其他水草。
水草下当然有鱼,有虾。
水面有菱角,青嫩嫩的,随手捞起一个,洗一洗就可以生吃,味道青鲜鲜的。
水下呢,还有嫩嫩的藕。
棒子捞了几个菱角,还有几个嫩藕,不是自己吃,是给小王叔叔的。
每次等待小王叔叔时,棒子都会这么做。
等到芦苇那边传来两声鸟鸣,小王叔叔就会出现,来时,骑着匹大白马。
小王叔叔吃着菱角,还有嫩藕。
棒子就跑过去,羡慕地摸着大白马的鬃毛。
小王叔叔笑道,“想骑?”棒子点点头,“当然。
”小王叔叔就老气横秋地说:“小鬼,太矮了,脑袋高过马背时,才能骑。
”棒子噘着嘴,暗地里和白马比比,头刚刚挨着马背。
他想,再过一年就高过马背了,就可以了。
可是,离开后,小王叔叔却再没有来过,他牺牲了。
那天,棒子撑着一只小划子,藏在苇草里,等着小王叔叔送信来,没有等到,几声鸟鸣后,他等来的是一个陌生人,是张叔叔。
棒子忙问:“小王叔叔呢?”张叔叔红了眼圈,轻声告诉他,小王叔叔遭遇了小鬼子,牺牲了。
棒子眼睛顿时模糊了,他喃喃地道:“怎么会?小王叔叔有大白马,又高又大,跑起来飞快。
”张叔叔叹息,小鬼子的东洋马比新四军的马更高更大,跑起来比小王叔叔的大白马快多了。
棒子咬着牙,狠狠地道:“东洋马,真可恨!”张叔叔也点点头咬着牙说:“我们要报仇。
”报仇的机会就在眼前。
原来,张叔叔这次来,是传达上级命令的。
最近,一支新四军骑兵营要经过这儿,准备和湖东新四军二团会合,端掉小鬼子的碉堡。
张叔叔告诉棒子,骑兵营来时,希望棒子能给带路。
棒子高兴极了,说声是。
骑兵营来时是在一个晚上。
张叔叔带头,将骑兵营营长介绍给棒子。
棒子很高兴,看看这匹骏马,又摸摸那匹。
骑兵营营长开玩笑说,没骑过吧?棒子使劲地点头,傻乎乎的样子。
逗得骑兵营营长笑了,张叔叔也笑了。
湖里芦苇丛中隐藏着一条暗道,在湖中间,有新四军的监察哨把守着。
棒子当然能带人顺利通过,因为棒子是新四军的通信员啊。
浙江省10市中考语文汇编文学作品阅读
![浙江省10市中考语文汇编文学作品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c583132d650e52ea551898f2.png)
文学作品阅读【浙江宁波】(二)帽子(17分)【波兰】格罗津斯卡(A)剧院大厅。
乐队演奏序曲。
坐在十排的一位先生:对不起,女士!(更大声地)对不起,女士!坐在九排的女士:干什么?我又不认识你。
十排的先生:您戴着帽子。
九排的女士:我知道自己戴着帽子。
十排的先生:可我一会儿就会什么也看不见了。
女士,您能不能把帽子摘了?九排的女士:很遗憾,不能。
(B)演出开始了。
十排的先生:女士,我可要忍受不了啦,买了票,却什么也看不见。
九排的女士:那你去退票好了。
十排的先生:就因为您不想摘掉这顶高帽子?九排的女士:现在,除了偏远地区,谁还戴那种趴趴帽。
十排的先生:那么,您能不能把头稍微偏一偏?九排的女士:好吧!十排的另一位先生:女士,请您不要歪脑袋,您挡住我了。
九排的女士:是后边的那位先生叫我往这边偏的。
他能看见,可你又看不见了,自私自利!十排的第二位先生:怎么?是你叫这位女士往这边偏的,好让我什么也看不成?十排的第一位先生:你看不见关我什么事,你站起来不就看见了!后排的女士:先生,请您坐下!我什么也看不见了。
十排的第二位先生:可坐在我前面的这位女士……后排的女士:那位女士跟我有什么相干的,您坐下不就完了!九排的女士:就是嘛!自己站起来,心满意足了,可把别人都挡住了,自私自利!后排的女士:可不是!请您坐下。
后排的先生:请安静!台上说什么全听不见。
后排的女士:前面这位先生老是站起来,我什么也看不见。
十排的先生:都是这位女士戴着帽子。
后排的先生:请安静!不然我就叫人把你请出去。
九排的女士:就是的!他谁都妨碍,自私自利!众人:(C)谁在捣乱?什么也听不见!你是第一次进剧院还是怎么的?你喝醉了还是怎么的?安静!请你出去!十排的先生:可是……九排的女士:好了,好了!如果你安静地坐着,还可以留下。
(面向众人)请大家允许他留下吧!十排的先生:谢谢您,女士!(选自《世界微型小说经典》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有删改)7.阅读小说,简述“十排的先生”的遭遇。
深圳中考语文一本通文学作品阅读答案
![深圳中考语文一本通文学作品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78a06d1eb91a37f1115c3e.png)
▲文学作品阅读答案:一、远去的歌声 1、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远去的歌声”的内涵以及给人的美感,语言表达清楚流畅。
例一:标题用比喻的手法,突出吆喝给人的美感。
写出了童年生活在“我”心中的印迹。
它虽然已渐渐远去,但它蕴藏着无数动人、温馨、优美的过往,就像一首拨动人心弦的歌。
例二:那声音已远逝,“远去”表明留在记忆的深处,“远去”又指远离我们的生活。
以此为题内涵丰富,不仅包含这两个内容,也表达出作者对这声音、这段生活的深深怀念。
例三:童年的记忆像“远去的歌声”一样远去了,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生活如歌。
以“远去的歌声”为题有诗意,有意境。
2、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联想想象”,语言表达清楚流畅。
文中“联想想象”举例:1)听着窗外传来的吆喝声音,感觉那声音仿佛是映照在天花板上的阳光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阳光演奏出的声音和旋律。
2)听着窗外美妙的声音,“我”想象自己仿佛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3)将窗外传来的吆喝声音,想象成一阵从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传来的美妙音乐。
当这声音如游丝一般在天边消失时,我也会不知不觉被它带入了云光斑斓的梦境。
4)窗外传来的吆喝声留在心中的感觉,让“我”联想到一枝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留下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
5)听着奇妙动听的“歌声”,“我”想象吆喝的女人一定是很美丽的仙女,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飘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3、答题要求: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品析,语言表达清楚流畅。
每句3分,品析2分,语言表达1分。
只选定句子未能品析的,不得分。
品析A句:枯燥乏味的声音,在“我”听来,“亲切和温润”也蕴涵着“忧伤和凄美”,准确地写出讨生活的手艺人对生活的热望及生活的艰辛。
品析A句:“飘旋”准确写出在曲折的弄堂的声音状态,“扣动”写出这声音的穿透力及打动人的力量。
品析A句:“忧伤”和“凄美”两词意蕴丰富。
生活的艰辛使吆喝声带有淡淡的感伤与无奈;在困苦中求生存,在痛苦中品尝人生的真味,又使这吆喝声无比凄美。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 名著阅读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 名著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9200e54b6c85ec3a87c2c57d.png)
中考复习名著阅读一、《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作者:冰心国籍:中国内容: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2、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3、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国籍:苏联主要人物:保尔·柯察金(无产阶级英雄)内容:保尔从小生活艰难,后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
在恶劣环境下他得了重病,全身瘫痪,却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用自己毕生的经历实践了自己的理想。
故事梗概主要描述了保尔·柯察金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
保尔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
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尽了凌辱。
十月革命爆发,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
朱赫莱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
朱赫莱被匪徒抓去了。
后来保尔与朱赫莱一起逃跑。
由于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
从监狱出来后,保尔跳进冬妮亚的花园。
冬妮亚和保尔产生了爱情。
在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
出院后,他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
冬妮亚和保尔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便分道扬镳。
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 体质越来越坏。
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
他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
这样,“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作品主题作者通过对保尔·柯察金形象的描写,热情地赞扬了他为捍卫无产阶级政权而奋斗不息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顽强的革命斗争意志和共产主义战士的高贵品质。
经典语句: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是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专题08:文学作品阅读(解析版)-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江苏专用)
![专题08:文学作品阅读(解析版)-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江苏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4e87d2f3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9.png)
专题08 文学作品阅读(一)(2022·江苏镇江·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灯光梅子涵①我是分外恋光的。
②阴雨日的白天,没有阳光,我就一定是开灯,桌上的台灯必须亮着。
哪怕坐在那儿发呆也要亮。
有灯光的发呆,呆得心里有涟漪,一圈一圈扩数,小鱼小虾蹿得格外活跃,平凡人的喜悦、忧郁都只在一个池塘般的方圆间,有小鱼小虾一圈一圈围着,拱起温情记忆,想起还有愉快去处,一秒钟地来到,一分钟地过去,就也如小鱼小虾一样,活跃许多,蹿上蹿下。
日历上的内容除了年月日、节气,还可以由自己填上去,添上光亮心情,让自己飞扬。
③大学毕业后,我建立自己的家时,母亲问我想带走什么,我指着那盏年代已久的红罩子台灯,说:“它。
”小时候我在它的光下做作业,后来被它映亮着写文学,备课写讲义。
它一直在我的桌上,夜晚和阴沉的白天,都亮着。
④一定有着必然性,我最早的记忆也和灯光有关。
那是很小很小的时候,从那个海岛上飞来的敌人飞机轰炸发电厂,他们不想让这儿的人有灯光。
那是夜晚,外祖母抱着我,对我说,毛毛,别怕。
⑤窗外的天空有交错的探照灯光。
很长的灯柱划破天空,晃来晃去,一个很小的孩子,也能觉得它亮得那么有力量,觉得安全。
这样的记忆也许不能说是迷人的,但是拥有了,却也迷人,是属于我的池塘里的丰富,游来游去。
探照灯光保卫了我们的生命,我的长大的权利。
⑥光、灯光于我,已有自动感应,自动会亮,如影相随,也洒入我的文学文字。
⑦世界童话杰作《小王子》里的男孩子,离开他的小行星后旅行到了别的几颗小行星。
一颗一颗上遇到的人,他都觉得疑惑,不可思议,甚至反感。
唯一觉得可以欣赏,甚至想留下住在那儿的是那个点灯人的星球,小王子想和他成为朋友。
⑧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池塘、小行星,待在自己的小方圆里,又和世界联系。
我们这样的算作作家的人,别人以为你很有水平,其实也就是写了一些故事,讲些经历,说说心情,无论完全真实或者纯属虚构,都会传到别人眼前和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