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
1.统一六国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通过战争,不断兼并东方邻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40多万人降秦,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统一战争的顺序:
①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韩与秦武遂(在今山西南部)地方二百里。
前280年楚与秦汉北(今湖北西北部)及上庸(今湖北西部)。
前275年魏与秦温(在今河南温县一带)。
前273年魏与秦南阳(今河南济源至获嘉一带)。
〔提示〕从上表可以看出,秦在统一中国的前六七十年间,其军事势力已扩展到中原地带。
②秦灭六国的时间表: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
年灭赵、灭燕;前221年灭齐。
③战国末期六国抗秦大事记:
前269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
前257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
前247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于河外。
前233秦攻赤丽、宜安,被李牧击退。
前232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前227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由此可见“六国论”中“六国互丧”、“(齐)终继五国迁灭”、“燕虽小国而后亡”等语,都是以上述史实为依据的。
2.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
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公为36郡,郡下高县。郡县制度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线;同时,统一了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国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4.夺取河套地区防御匈奴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发族,原先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战国末年,他们逐渐强大起来,占据了水草丰美联社的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北方各国的农业生产经常遭到破坏。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国家。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
秦统一以后,将军蒙恬率领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成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越族地区的开发沟通水系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6.修建交通
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7.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过:
1.徵敛无度,赋税奇重
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2.好大喜功,滥用民力
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能忍受。
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
4.箝制思想,焚书坑儒
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
综合点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虽然他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评论的:“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但秦仅二世而亡,其中的历史教训足以警世后人,引以为鉴。
该是他之前的中国文化在他身上的反映,但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反作用是任何人都难以与之相提并论的。
秦始皇的功绩绝不仅仅是统一了中国,后来的成吉思汗铁骑确立的领土范围比秦始皇大得多,即便是康熙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后的国土面积也比秦始皇大得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做的一项最了不起的工作就是标准化。现代的标准化工作是西方工业革命后,为适应大规模制造的需求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对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秦始皇的标准化确立了他之后中国两千年的兴衰。今天的汉民族是一个方言众多的民族,在南方走过几个村语言就有差异,上海话、粤语、闽南话、北方话相互之间的差异是如此巨大,为什么会属于一个民族?根源就在于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辙”。如此简单的6个字,为中华民族奠定了文化交流和物质交流的坚实平台,使汉民族即便分久也将必合。小时候读马克思等革命历史人物的传记,非常羡慕马克思、恩格斯等伟人能够掌握好几种外语,可我从北方到上海上学后发现中国的方言竟有如此差别,北方人听上海话无异于听外语。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当时在学法语,一次我的英语词典没在身边,便向他借,他说他有法语词典,我以为他在嘲笑我,他却很认真地说:“你放心,我保你大部分词都能查到。”在学校我看到有些南方同学可以说几种方言。由此我想,法语、英语、德语的差别可能并不比北方话、上海话、广东话的差异大,他们之间的文字差别可能与秦始皇之前各诸侯国间的文字差异进行一下类比也不为过。如果没有当年秦始皇的书同文,我们中国的今天也许与欧洲众多小国林立的局面无异。另外,我看过央视10频道的《探索发现》栏目曾播出过,考古发现从各地发掘出来的秦朝的箭头的形状、头部的弧度、尺寸等参数高度一致,完全可以与现代工业标准规范下的产品相媲美。以及几项大型水利工程等,都为随后数千年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他人无法撼动的坚实基础。秦始皇让中华民族形成了凝聚力,建立起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是秦始皇最大的功绩。
然而,秦始皇对中华民族发展带来的负面作用一点也不比他建立的功绩差。尽管孔子在秦始皇之前就提倡克已复礼,为中国提出了一大套纲常伦理,但孔子在当时不过是一个无官无职的学者,他的观点并不能左右君王的决策,就如同今天我们许多有思想的博客写了大量安邦定国的好文章,却并不代表马上能够实施一样。秦始皇之前中国总体的政治环境还是比较宽松的,许多国王都养着一批门客、谋士,也时常听取他们的意见。这些门客和谋士们也并不是从一而终,而是有很大的流动性,苏秦能掛六国相印就是最好的证明。当时的学术思维也十分活跃,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鬼谷子等一大批思想家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是秦始皇通过焚书坑儒等一系列铁腕手段,真正建立起了一言堂、君臣、父子、家天下的金字塔统治体系,这一系统在随后的各朝各代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正是在这个体系下,中国人都成了两面人,中国人服从上级比辩明真理更重要,中国人只有主子和奴才,中国处世哲学变得崇尚圆滑世故。它限制了中国人探索自然的渴望,压制了中国人对技术变革的追求,它让民主、法治思维彻底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几乎可以说中国文化的糟粕无不与秦始皇建立的金字塔统制体系有关,这一体系维系了中国社会两千年的延续,却在150多年前与西方文化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让中华民族遭受了百年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