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 体系由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westphalian system)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
而在1648年10月24日签定的西荷和约,正式确认了威斯特伐利亚这一系列和约,并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
2 组成部分一般史学家会视1635年的布拉格和约和1659年的比利牛斯和约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系列之一。
3 合约内容和约主要内容如下:重申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和1635年的布拉格和约继续有效哈布斯堡皇室承认新教在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合法地位,同时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在帝国内陆位平等神圣罗马帝国内阁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其中归正宗加尔文教派获帝国承认为合法宗教神圣罗马帝国内阁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唯不得对皇帝及皇室宣战正式承认荷兰和瑞士为独立国家哈布斯堡皇室的部分外奥地利领地被迫割与法国,瑞典和部分帝国内的新教诸侯法国得到洛林内梅林、图尔、凡尔登等3个主教区和除斯特拉斯堡外整个阿尔萨斯瑞典获取西波美拉尼亚地区和维斯马城、不来梅-维尔登两个主教区,从而得到了波罗的海和北海南岸的重要港口普鲁士获得东波美拉尼亚地区和马格德堡(Magdeburg)主教区萨克森获得路萨蒂亚(Lusatia)地区普法尔茨(Palatinate)公国一分为二信奉天主教的上法普尔茨与巴伐利亚合并信奉新教的下普法尔茨(莱茵兰-普法尔茨)维持独立神圣罗马皇帝选举不得在现任皇帝在世时进行,以免皇帝干预,影响结果法国和瑞典在神圣罗马帝国议会有代表权,巴伐利亚公爵被封为选帝侯4 各国影响此和约导致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失去大量领地,也削弱了皇朝对神圣罗马帝国内各邦国的控制,使皇朝陷入中衰,也使德国陷入封建分裂的时代。
另外,此和约导致法国,荷兰和瑞典这三大欧洲新霸主的崛起。
体系对欧洲构成的格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个和约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使德意志完全成了地理概念。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的原则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的原则1.主权平等原则: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强调各国的主权平等。
这意味着没有国家是至高无上的,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应该受到平等对待。
这一原则确立了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和非干涉原则,使得国际关系更加公正和稳定。
2.领土完整原则:根据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国家的领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这一原则强调,任何国家都不得以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来侵犯其他国家的领土完整。
领土的改变应该通过和平手段来进行,例如通过谈判和协商。
3.国家自主原则: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主张国家的自主权,即每个国家有权自主地决定其内外政策。
这一原则基于国家主权的概念,认为国家应该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不受其他国家的干涉或控制。
4.外交豁免原则: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认外交使团和外交官员的豁免权。
这意味着外交使团和官员享有特定的法律特权和豁免,以保护他们免受不当指控和逮捕。
5.冲突解决原则: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推崇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
尽管战争在特定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但体系主张借助谈判、调解和仲裁等和平手段来解决冲突,以减少战争的发生和影响。
6.国际承认原则: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强调国家之间相互承认的重要性。
这意味着国家应该相互认可其独立地位和主权,遵守国际法律,尊重国际法规。
相互承认是国家建立和发展正式外交关系的基础。
7.双重公民权原则:根据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人们可以同时享有多个国家的公民权。
这一原则致力于解决国家之间因为国籍问题而产生的冲突,允许个人在不同国家之间享有权益。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的这些原则在近几个世纪里一直影响着国际关系。
它们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于处理和解决国际冲突,促进国际和平与稳定。
然而,在实践中,这些原则并非总能得到完全遵守,国际关系依然充满复杂性和挑战性。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内容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内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介绍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一种组织和管理创意工作的方法论,适用于各种创作领域。
它的名字来源于故事书《西弗吉尼亚的总和》,描述了一个拥有超凡能力的创作者集体。
核心原则1.创作者自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鼓励创作者拥有自治权,可以自由决定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创作内容。
2.平等合作:所有创作者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平等对待,没有主导地位或权威性。
3.开放性创作:创作者可以分享自己的创意和经验,互相借鉴并进行跨领域合作。
4.灵活的结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没有固定的组织结构,可以根据具体项目和需求灵活调整。
创作流程1.技术研究: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注重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以提升作品质量和创作效率。
2.开智平台: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了一个开放的智慧平台,汇集各种创作资源和知识共享,方便创作者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3.创作讨论:创作者可以在论坛或社交网络上对创作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进度和想法,并得到其他创作者的反馈和建议。
4.创作成果展示:创作者可以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展示平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创作者交流和启发。
成功案例1.电影《威斯特伐利亚之歌》:这部电影是由一群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创作者共同创作的,通过大量的跨领域合作和开放性创作,将故事书中的奇幻世界完美地呈现在银幕上。
2.游戏《威斯特伐利亚传奇》:这款游戏吸引了大量的玩家和创作者参与其中,他们共同打造了一个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游戏世界,给玩家们带来了全新的游戏体验。
结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通过平等合作、开放性创作和灵活的结构,为创作者们提供了一个创作和学习的自由环境。
它促进了创作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了作品的质量和创作效率。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成功案例证明了这个体系的可行性和强大的潜力。
持续发展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吸引了更多的创作者加入。
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创作者们可以共同思考和解决各种创作难题,也可以通过交流和合作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和创意能力。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内容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内容
1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介绍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英国皇室血统相关现行法律制度,于1837年6月在即位国王乔治四世时正式接管“英格兰大不列颠联合王国”,从而取代1801年签订的联合国宪法。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英王乔治及其子孙为主要的统治政体,其目的在于维持王室的统治,保护贵族的地位,并实行政治利益集团的委派政治制度。
2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宗旨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宗旨在于保护封建制度下的王室、贵族和贵族以及领袖特权利益,特别是财产收益,实施非民主政治的政治经济体系。
它的定位是维护贵族利益,保持贵族统治,实施双重法律体系,对普通人实施严格的征税制度,卡尔马克思和列宁的等离子范畴理论是针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批判。
3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转变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期间,英国政治体制多次受到全国性和政治变局的转变而受影响,其中不乏英国宪法扩展议定案(1867)、英国投票扩大改革法案(1884)、六百万人口问题(1886-1892)、劳动主义的准正统运动等多项大事件,加速度社会制度及政治架构的优化改善,使得英国政治体制呈现出越发多元和民主化的发展路径。
4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结束
1901年乔治六世即位颁布《王室法令》,宣告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终结,同时,最终能够扭转传统政治结构,实现英国政治体制和政治发展的民主化进程,蒂芙尼·丘吉尔作为当时英国首相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终结,也标志着英国政治体制迈向民主化的历史性进程。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PPT精品文档
.
13
领土问题
A、法国得到洛林的3个主教区(梅林、图尔、 凡尔登)和整个阿尔萨斯(斯特拉斯堡除 外)。
B、瑞典获取西波美拉尼亚及东波美拉尼亚的 一部分、维斯马城和不来梅、维尔登两个主 教区。
C、承认荷兰和瑞士独立。勃兰登堡、萨克
森、巴伐利亚等邦诸侯的领地大体恢复到战 前的状况。
.
14
政体和教派
❖ 关于教派问题,和约重申1555年的奥格斯堡
宗教和约继续有效,承认德意志境内新 旧教地位平等。 ❖分裂盛行、自主独立、教随君定。 诸侯在领地内享有内政、外交上的 自主权。国教跟随君主的信仰而定。
.
15
4
、
威
首先--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
斯
特 伐
其次--确立国家主权为国际关系中的共 同准则 (领土、人民、宗教、外交)近代国关历史开始。
利
亚
第三--罗马教皇统治西欧国家的神权政
条
治体制解体,国际法的神性逐步消失。
约
的
第四--常驻外交代表机关的制度确立。
意
义
.
16
三 战后的欧洲均势
(一)均势体现 1、神权政治体制失去了昔日的至尊地位。 2、以主权平等和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所组 成的国际社会确立起来。 3、当时没有一个国家强大到可以充当欧洲 的霸主,欧洲大陆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各 国力量相对均衡的格局,国际关系迎来了 一个新的蓬勃发展时期。第一个均势欧洲 体系确立。
性战争。战 全过程
争以德意志 分为四
新教诸侯、 个阶段
法国、瑞典、
丹麦为一方,
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第二节欧洲国际关系的变化
一、英国争夺海上霸权
1、英国革命与欧洲
法国有心干涉而无力
西班牙为反对法国而讨好英国 荷兰内部分裂:支持英王;支持议会 俄国偏师难及 教皇支一、英国争夺海上霸权
2、革命期间英国的对外政策——扩 张海外领地;加强海军建设。
(三)均势的演变和破坏
1、三十年战争后形成的均势格局是暂时 的,不稳定的。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力 图打破法国在欧洲潜在的霸权地位,积极 干预欧洲大陆事务。
2、俄国企图打通波罗地海出海口,与瑞 典对抗,荷兰、丹麦也积极参与混争。它 们将对欧洲政治秩序重新作出安排,国际 关系孕育着新的动荡和演变。
订了和约,三十年战争宣告结束。
1624年39岁的红衣主教黎塞留黎登 上相位开始法国的红衣主教时代 (1624-1661)“我的第一目标是使国
王强大,我的第二目标是使王国荣耀。”
安娜太后与年幼的
路易十四
3、《威斯 特伐利亚 和约》 (两个条 约)主要 内容体现 在三个方 面
①欧洲领土的局部 分割
4、普鲁士的崛起
(3)1748年《亚琛和约》: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从 奥普战争演化为以英(奥)与法(普)为领导的 两个欧洲集团之间的战争。1748年签订了《亚 琛和约》。承认奥地利王位的合法性;普鲁士得 到西里西亚;奥在意的部分属地为西班牙和撒丁 王国所有;法丧失了在尼德兰和印度及美洲的属 地,拆除敦刻尔克防御工事;英贩奴权延长四年。 该条约加强了英普的实力,消弱了法奥的实力, 法奥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普鲁士时开始调整关系, 结成同盟,欧洲力量重新调整。
三十年战争既是德意志内部神圣罗 马帝国皇帝与各诸侯之间以及诸侯 之间为争夺宗教、经济、政体、领 土等权益的内战,也是西欧和北欧 主要国家乘机浑水摸鱼干涉德意志 事务,争夺地区霸权的斗争 .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历史作用.docx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历史作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欧洲的一种国际秩序,也被称为威斯特法伦体系。
它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当时欧洲和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历史作用。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于1648年,由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和南特和约两个和约组成。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三十年战争,南特和约结束了法国宗教战争,将欧洲各国间的战争定格在一个新的阶段。
这种体系的核心原则是国家主权和国际法的尊重,通过平等和谈判解决争端,以维护和平与稳定。
首先,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现代欧洲国际体系的基本框架。
根据这一体系,各国彼此承认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避免使用武力。
这种国际秩序的建立对于当时疲惫不堪的欧洲各国而言,重塑了和平的前景,为后来的国际关系奠定了基础。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第二个历史作用是加强了国际法的地位。
根据这一体系,国家之间的关系应遵循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定。
这标志着国际法成为国际关系的基础,国家间的纠纷不再通过战争解决,而是通过和平的手段,包括仲裁和外交协商来解决。
国际法的发展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种秩序和法治框架,促进了国家间的和谐与合作。
此外,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也推动了欧洲各国的政治重组。
在三十年战争之后,欧洲众多小国家纷纷整合,形成了现代国家的雏形。
由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了国家主权的原则,各国不再通过帝国或宗教联盟进行外交斗争,而是通过与其他主权国家的关系来求得自身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这一过程不仅在政治上重构了欧洲地缘政治格局,也为之后欧洲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于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第一个以国际和平为目标的国际体系,它成为了其他地区各国进行国际秩序建设的重要参考。
它强调了国家主权和国际法的重要性,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发展和平共处的范例。
总而言之,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历史作用不可低估。
它为欧洲国际关系的重塑提供了基础,加强和发展了国际法,推动了各国政治的重组和现代化,同时也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国际秩序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名词解释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名词解释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指德国的一种政治经济模式,主要集中在威斯特伐利亚地区,由于该地区拥有大量的重工业和煤炭资源,因此在20世纪初期形成了这种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工业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高、生产规模大、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
这种经济模式具有严格的组织管理体系,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形成了一个紧密的产业链。
同时也具有稳定的劳动力市场和高度发达的社会保障制度。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于德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带动了整个德国经济的发展。
但是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这种传统的重工业经济模式逐渐失去优势,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总之,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一种以重工业为主导、技术含量高、生产效率高、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经济模式,在德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定义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 什么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国际关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源自于1648年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这个体系被认为是现代国际关系体系的起点,它奠定了国家主权和平等的基础,也为西方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参考。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核心原则包括国家主权、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原则。
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国家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单位,国家间的交往和争端解决开始以平等和法律为基础。
2.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历史背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与17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战争导致欧洲大陆上的各个国家之间长期的冲突和争端,使得人们开始反思战争的代价和无谓性。
在这个背景下,1648年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被视为结束了三十年战争和八十年战争的里程碑。
这个和约在欧洲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确立了欧洲各国的国家主权,还规定了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原则。
3.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核心原则3.1. 国家主权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核心是国家主权。
根据这个原则,每个国家都拥有独立的权力和控制自己内部事务的能力。
其他国家不应干涉一个国家的内政,每个国家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
国家主权的确立对于国际关系的稳定和和平至关重要。
它为各国提供了平等的地位,避免了强权国家对弱小国家的侵略和干涉。
3.2. 国际法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另一个核心原则是国际法。
根据国际法,国家之间的关系应该基于合法的规则和准则。
国际法规定了国家间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解决争端的方式和程序。
国际法的确立为国际关系提供了有序的框架,避免了国家之间的冲突和混乱。
通过国际法,各国可以在平等和公正的基础上解决争端,维护自身的权益。
3.3. 平等原则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强调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原则。
根据这个原则,每个国家都应该被视为平等的,无论其大小、财富或者实力。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主宰其他国家,每个国家都应该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名词解释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名词解释简介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一种国际法体系,以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基础,确立了现代国际关系体系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该体系主要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平等、领土完整、不干涉内政等原则,为现代国际法奠定了基础,成为国际社会各国之间相互行使主权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基石。
二级标题1: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体系建立背景•恩布斯条款•十年宗教战争•施特拉斯堡和约•明斯特和约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条款1.国家主权–国家在其领土内行使高度独立的权力和管辖权–国家享有对内外事务的内在权威和自治性2.国家平等–所有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具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国家之间应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3.领土完整–国家的疆域不可侵犯–具有确定界限和作为国家主权象征的领土4.不干涉内政–国家间不得干涉他国内政–国际社会应尊重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内部事务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现代国际法奠定了基础,成为国际社会各国相互行使主权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基石•体系建立了国家主权、国家平等、领土完整、不干涉内政等原则,为后续国际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级标题2: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影响与意义影响1.国家主权与平等的确立–强调国家的独立性与自主权力–具有重要的国际法意义2.现代国际法的基础–建立了国际法体系的基本原则–推动了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3.国际关系体系的转变–从以宗教事务为主的体系转向现代以国家行为为核心的体系意义1.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了国际社会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法律依据2.前所未有的全球范围影响–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成为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政治和经济秩序产生深远的影响3.推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通过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原则和国际法来解决国际争端,避免战争和军事冲突的发生二级标题3: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现代挑战与前景现代挑战1.国家主权受到挑战–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机制的兴起,削弱了国家主权的独立性2.人权保护和人道干涉的冲突–国际社会对于人道干涉和国家内部人权问题的界定仍存在争议3.非国家行为者的兴起–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非国家行为者的影响力增强,其行为与国家主权存在冲突前景1.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针对新的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进行修正和完善2.国际组织的作用增强–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平衡国家主权与全球合作的关系3.新兴技术对体系的冲击–新兴技术的发展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制定新的法律和规则来应对结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作为现代国际法的基石,对国际关系体系和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1648)结束后,在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上签订的以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一般史学家也将1635年的布拉格和约和1659年的比利牛斯合约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系列之一)为基础的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国际政治体系。
但它在调和原有矛盾的同时,又造成了新的矛盾,从而摆脱不了最终瓦解的命运;而该体系所确立的原则、法则和制度却有久远的意义。
1618年由于新旧教派之争,在英、荷、俄的支持下德意志新教诸侯、丹麦、瑞典、法国与由教皇、波兰支持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西班牙开战。
三十年战争爆发。
其导火线是捷克的“掷出窗外事件”,结果是皇帝、天主教诸侯、西班牙一方战败。
1644年双方在德意志的威斯特伐利亚的两个城市进行和会谈判。
1648年10月24日正式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合约》。
主要内容:a、法国和瑞典获得大片领土(法国获得阿尔萨斯、洛林,使法国“天然疆界”的要求变为现实,此两地从此造成法德世代相争;瑞典控制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最重要港口)b、确认了德意志各诸侯的独立,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更加巩固(西班牙承认荷兰独立;瑞士成为永久中立国,独立地位获得承认,并退出神圣罗马帝国)c、宗教方面,实行“教随国定”原则(路德教、加尔文教与天主教具有同等地位和权利)d、承认帝国诸侯有独立的外交权,皇帝不得干涉诸侯内政,帝国的重要事务必须由帝国议会决定。
合约影响:战后欧洲格局方面:a、神圣罗马帝国事实上被取消,德意志成为一个地理概念;b、西班牙完全失掉一等强国的霸权地位;c、瑞典称霸北欧导致了与荷兰、英国、俄国的竞争,也引起了北德意志各邦和丹麦的嫉恨d、法国打下了称霸欧洲的基础,埋下了英法、法荷交恶的种子;e、奥地利保持了在中欧国家中的地位,使之在以后的欧洲政治中仍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同,勃兰登堡也开始兴盛起来。
f、英国获得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使其资产阶级革命较顺利的进行,革命后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争夺海外霸权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名词解释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名词解释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Westphalian system),是指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为了维护欧洲国际关系稳定而确立的一种国际秩序体系。
这一体系奠定了以主权国家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原则,成为现代国际政治的基础框架。
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三十年战争(1618-1648)和八十年战争(1568-1648),并确认了欧洲诸国的独立和主权。
根据这一和约,国家的领土在法律上得到承认,并且国家之间的边界不得侵犯。
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国家主权不可侵犯,国际关系以平等和互利为基础,每个国家都有权自主决定其内外政策。
这一体系还强调了国家间的外交和主权平等原则。
国家之间的冲突应通过和平谈判和外交手段解决,而不是诉诸武力。
同时,国家在内政方面也享有高度的独立性和自治权,其他国家无权干涉。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对全球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以前的宗教和帝国主义统治,推动了国家主权的确立和国际法的发展。
这一体系在欧洲以及后来的世界范围内,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提供了一种稳定的框架。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兴起,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也面临一些
挑战。
国际社会对国家主权的界定产生了争议,因为全球问题(如气候变化、人权)需要跨国合作来解决。
此外,一些跨国组织和非国家行为体的崛起,也挑战了传统的国际秩序。
尽管如此,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仍然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
国家主权和互相尊重的原则仍然是国际社会的基础,而国际法和外交渠道仍然是解决争端和推动合作的重要手段。
威斯特法里亚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
而在1648年10月24日签定的西荷和约,正式确认了威斯特伐利亚这一系列和约,并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
一般史学家会视1635年的布拉格和约和1659年的比利牛斯和约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系列之一。
和约主要内容如下:重申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和1635年的布拉格和约继续有效哈布斯堡皇室承认新教在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合法地位,同时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在帝国内地位平等神圣罗马帝国内阁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其中归正宗加尔文教派获帝国承认为合法宗教神圣罗马帝国内阁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唯不得对皇帝及皇室宣战正式承认荷兰和瑞士为独立国家哈布斯堡皇室的部分外奥地利领地被迫割与法国,瑞典和部分帝国内的新教诸侯法国得到洛林内梅林、图尔、凡尔登等3个主教区和除斯特拉斯堡外整个阿尔萨斯瑞典获取西波美拉尼亚地区和维斯马城、不来梅-维尔登两个主教区,从而得到了波罗的海和北海南岸的重要港口普鲁士获得东波美拉尼亚地区和马格德堡(Magdeburg)主教区萨克森获得路萨蒂亚(Lusatia)地区普法尔茨(Palatinate)公国一分为二信奉天主教的上法普尔茨与巴伐利亚合并信奉新教的下普法尔茨(莱茵兰-普法尔茨)维持独立神圣罗马皇帝选举不得在现任皇帝在世时进行,以免皇帝干预,影响结果法国和瑞典在神圣罗马帝国议会有代表权,巴伐利亚公爵被封为选帝侯此和约导致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失去大量领地,也削弱了皇朝对神圣罗马帝国内各邦国的控制,使皇朝陷入中衰,也使德国陷入封建分裂的时代。
另外,此和约导致法国,荷兰和瑞典这三大欧洲新霸主的崛起。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个和约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使德意志完全成了地理概念。
意大利各邦仍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名词解释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名词解释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一个国际关系理论和制度的概念,得名于1648年在德国威斯特伐利亚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这个体系标志着欧洲战争结束,并建立了一套新的国际秩序。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主权国家的平等和相互尊重。
根据这一体系,每个国家都有权力和责任自行决定内外政策,并且其他国家应确保不干涉其内政。
这一原则被称为国家主权原则,意味着每个国家都是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参与者。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还包括了一套国际法规则,用于规范国家间的行为。
这些规则涉及领土完整、外交免受干涉、争端解决等方面。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各国行使自己的主权时要尊重其他国家的权益,并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此外,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还鼓励国家之间进行外交和谈判,以解决争端和合作问题。
外交是通过使节进行的,而不是通过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理念是通过外交和合作来维护和平与稳定。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也奠定了现代国际体系的基础,包括国际组织、国际法和多边外交等。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的成立是为了促进国家之间的合作和解决全球性问题。
国际法的建立和发展则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约束和规范。
然而,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国家主权原则并不意味着无条件的权力。
国际社会对于国家内部的人权和民主等问题也有关切和干涉。
其次,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未能解决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等全球性问题,在一些方面也导致不公正和不平等。
总的来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一个有关国际关系理论和制度的重要概念。
它强调国家主权原则、国际法和外交合作等基本原则,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然而,这一体系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历史作用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历史作用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指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期,在威斯特伐利亚和乌得勒支签订的一系列国际协定和条约。
这一体系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以下几个历史作用:
1. 结束三十年战争: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三十年战争的结束。
此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具规模和破坏力的战争之一,导致德意志地区几乎全部被摧毁。
通过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各方达成了和平协议,结束了战争,恢复了欧洲的稳定。
2. 确定国家主权: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为各个国家的主权提供了法律和制度基础。
以前,封建君主的权力往往是无限的,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推崇各个国家的平等和主权,鼓励各个国家之间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这为现代国际关系奠定了基础。
3. 形成国际法和外交原则: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了现代国际法的基础。
各个国家通过签订条约和协定,确立了国际法的权威和适用范围。
此外,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还倡导了外交关系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如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干涉内政等。
4. 鼓励封建君主制国家的平衡:威斯特伐利亚体系通过积极干预欧洲君主制国家的外交事务,促进了封建君主制国家之间的平衡。
各国之间倡导外交而非战争的解决方式,并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调整领土权益,阻止了单个国家的霸权崛起,保持了相对的和平。
总而言之,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历史作用在于结束三十年战争、
确立各国主权、建立国际法和外交原则,以及促进欧洲封建君主国家间的平衡。
这一体系为后来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和进一步的和平与稳定奠定了基础。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第一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产生•第二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运行与变化•第三节17-18世纪的全球国际关系体系第一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产生•一、产生背景:三十年战争•二、体系的建立:威斯特伐利亚会议三十年战争:1618--1648•正处于欧洲从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从中世纪国际关系向现代国际关系转换的阶段。
它是欧洲在这个大变革时代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
•参与者差不多包括了欧洲所有的国家,战争几乎全部在德意志的土地上进行。
•背景错综复杂:宗教纷争+王朝利益王朝利益•哈布斯堡家族一方((House of Habsburg)•反哈布斯堡家族一方哈布斯堡家族•是欧洲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统治地域最广、支系最为繁多的德意志封建统治家族。
•由于它的主要分支在奥地利,也被称为奥地利家族。
•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时期从公元1282年起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除了统治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地利帝国外,哈布斯堡家族还统治过西班牙、波西米亚、匈牙利、葡萄牙等国。
•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亦非“帝国”(伏尔泰语)•右图:1356年颁布的《金玺诏书》,从此皇帝就一直由七大选侯遴选,而且不许世袭马克西米利安在与诸侯国家权力的斗争中一无所成。
但是他通过王室通婚却大大增强了哈布斯堡家族势力。
•首先,他娶了勃艮第公爵的女儿,得到了尼德兰和勃艮第。
•后来他的儿子菲利普与西班牙国王的一个女儿结婚,继承了西班牙、撒丁、两西西里王国,同时也继承了西班牙在美洲大陆的殖民地。
•马克西米利安的孙子查理继位时,已经是欧洲自843年查理曼帝国分裂以来最大的帝国的统治者。
他是西班牙国王、奥地利皇帝、尼德兰的所有者。
至此,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范围已经囊括德意志、西班牙等广大地区。
1519年查理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他在德意志被称为查理五世,在西班牙则被称为查理一世。
•1526年,土耳其人击败匈牙利人,匈牙利人不得不依靠于庞大的哈布斯堡家族。
四大国际体系转型成因及特征探究
四大国际体系转型成因及特征探究四大国际体系是指西方国际关系学者、历史学家划分的历史体系,包括: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体系和旧金山体系。
这四个国际体系分别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形势,也反映了各国间政治、经济地位的变化。
然而,在这些体系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转型。
本文将探究四大国际体系转型的成因和特征。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17世纪初至19世纪末的国际体系,以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代表。
这个体系主要由欧洲国家组成,其特征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和政治独立性。
这一国际体系的主要成因是宗教改革的冲击和欧洲长期战争的结束。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19世纪末,由于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欧洲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出现了巨大的差距,欧洲已经不再是文明世界的中心。
其次,随着新殖民主义的兴起,欧洲国家将目光投向了海洋以外的领土,导致了欧洲国际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
这些转型最终导致了维也纳体系的产生。
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体系是1815年至1870年的国际体系,以1815年维也纳会议为代表。
这个国际体系特征是由欧洲五大强国(英国、俄国、普鲁士、奥地利、法国)共同主导,通过均势政策控制了欧洲的政治秩序。
维也纳体系非常稳定但也存在缺陷,在19世纪中叶,由于产业革命和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导致了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是1919年至1939年的国际体系,以1919年凡尔赛条约为代表。
这个体系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其主要特征是由盟国对德国的削弱和惩罚。
凡尔赛体系的成因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战败和战后许多国家的经济危机。
凡尔赛体系的转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日益严峻,造成了社会动荡和极端主义的兴起,这导致了二战爆发。
其次,二战爆发后,由于苏联在战争中的重要贡献和强大实力,其与欧洲大国的关系日益紧张,最终导致了旧金山体系的诞生。
威斯特伐里亚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威斯特伐利亚和约(westphalian system)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
而在1648年10月24日签定的西荷和约,正式确认了威斯特伐利亚这一系列和约,并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
一般史学家会视1635年的布拉格和约和1659年的比利牛斯和约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系列之一。
3合约内容和约主要内容如下:重申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和1635年的布拉格和约继续有效哈布斯堡皇室承认新教在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合法地位,同时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在帝国内地位平等神圣罗马帝国内阁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其中归正宗加尔文教派获帝国承认为合法宗教神圣罗马帝国内阁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唯不得对皇帝及皇室宣战正式承认荷兰和瑞士为独立国家哈布斯堡皇室的部分外奥地利领地被迫割与法国,瑞典和部分帝国内的新教诸侯法国得到洛林内梅林、图尔、凡尔登等3个主教区和除斯特拉斯堡外整个阿尔萨斯瑞典获取西波美拉尼亚地区和维斯马城、不来梅-维尔登两个主教区,从而得到了波罗的海和北海南岸的重要港口普鲁士获得东波美拉尼亚地区和马格德堡(Magdeburg)主教区萨克森获得路萨蒂亚(Lusatia)地区普法尔茨(Palatinate)公国一分为二信奉天主教的上法普尔茨与巴伐利亚合并信奉新教的下普法尔茨(莱茵兰-普法尔茨)维持独立神圣罗马皇帝选举不得在现任皇帝在世时进行,以免皇帝干预,影响结果法国和瑞典在神圣罗马帝国议会有代表权,巴伐利亚公爵被封为选帝侯4各国影响编辑此和约导致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失去大量领地,也削弱了皇朝对神圣罗马帝国内各邦国的控制,使皇朝陷入中衰,也使德国陷入封建分裂的时代。
另外,此和约导致法国,荷兰和瑞典这三大欧洲新霸主的崛起。
欧洲格局构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个和约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使德意志完全成了地理概念。
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三、欧洲列强实力的消长
3、(1700-1721)北方大战与俄 国扩张:
彼得一世的计划:北上打败瑞典,夺取 波罗的海出海口;南下打败土耳其,夺得黑 海出海口;西进兼并波兰,占领德意志诸侯 地,控制普鲁士和奥地利。
3、北方大战与俄国扩张
北方大战:1700丹萨俄结成“北方同盟”与瑞典战 争失败。1702年—1708年瑞典把主要对波兰征服, 俄国趁机进军波罗的海沿岸,修建圣*彼得堡。 1709年俄瑞波尔塔瓦大战,瑞典大败。北方大战形 势陡转。1714年后形势再变,欧洲可能干涉战争。 1717年彼得一世与法普签订了《阿姆斯特丹和约》 三国结成防御同盟,由法国出面为俄国与其他国家 进行调解。1721年在芬兰的尼什塔特签定了条约, 北方战争结束。
第二节欧洲国际关系的变化
一、英国争夺海上霸权
1、英国革命与欧洲
法国有心干涉而无力
西班牙为反对法国而讨好英国 荷兰内部分裂:支持英王;支持议会 俄国偏师难及 教皇支持英王,企图借机恢复教会利益
丹麦支持英王;瑞典支持英议会
一、英国争夺海上霸权
2、革命期间英国的对外政策——扩 张海外领地;加强海军建设。
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指依照1648 年条约建立起来的欧洲大陆的国际社 会体系,其主要特征是确立了国家主 权观念,确立了欧洲均势,从而建立 了近代意义上的第一个国际体系。该 体系存在的时间大约是1648—1789 年,因为英法争夺欧洲及世界霸权的 斗争而结束。
第一节三十年战争和近代主权国家 一 三十年战争发生的背景
政体和教派
关于教派问题,和约重申1555年的奥格斯堡
宗教和约继续有效,承认德意志境内新 旧教地位平等。
分裂盛行、自主独立、教随君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增强了欧洲政治的分散性一、研究现状当前专门研究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欧洲国际关系影响的著作,就我掌握的资料来看不是很多。
杨国顺副教授在2004年发表的题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也纳体系的形成和特征——兼论欧洲统一性的内涵的现代化》的文章中,有这样的一个研究。
杨国顺副教授是一位研究国际史方面的学者,所以他的研究多采用的是历史的研究方法,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也纳体系阶段的历史来说明,欧洲的统一是有着近代内涵的。
在他看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表现出了欧洲统一性的近代特征。
第一,几乎整个欧洲都统一在了一个由主权国家作为行为体的国际体系之中,这是真正近代化的政治体系。
第二,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以维护主权国家利益原则而确立的体系。
第三,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初步确立了多国并存的国际均势格局。
第四,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认同和运用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新的国家间共同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处理国际事务。
他认为,这四个方面的特征是欧洲统一的驱动因素。
与杨国顺副教授的观点不一样,我的观点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增强了欧洲政治的分散性。
针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特征或成果的研究在学界还是比较多的,而我的观点也是建立着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
所以在这里我将会分几个方面分别说明当前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特征或成果的研究状况。
1、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有关主权规定的研究北京大学唐士其教授在200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从政治和法理的角度回顾了近代主权原则在欧洲的产生过程,并重点分析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的有关主权的条款。
他指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从两个方面确立了主权原则:一方面是否认了在国家之上不存在具有法律权威的控制者;另一方面主权之外不存在干涉其权力的合法来源。
姚娜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也推崇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推进了近代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
与上述所证明的依据不同,姚娜从较具体的事实来说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近代民族国家制度。
首先该体系创立了以国际会议谈判方式解决国际问题的先例。
其次这是以维护主权国家利益原则而确立的体系。
再次战争及维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使帝国境内的很多诸侯等级的势力得到了加强和扩张,预示着封建神权的没落和主权国家的兴起。
与杨国顺副教授得出的结论一样,姚娜也认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标志着欧洲近代国际社会的形成,也表现出欧洲统一内涵的近代特征。
华中政法大学李明倩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以国际法的形成为中心,指出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主权平等原则的影响。
作者指出,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文本中并没有含有国际法语境下的“主权”概念或原则,但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召开前提是:所有与会成员承认彼此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保证彼此的独立地位。
当然,还有部分文章也讲到了这一问题,例如吴忠超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近代民族国家体系建立的新思考》、王丽庆的《略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历史及现实意义》、黄德明的《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国际法的影响》等,除了吴忠超认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并没有一次性建立起西欧的民族国家体系之外,其余的观点差异不大,就不一一赘述了。
2、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有关国际行为规则(均势)的研究对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有关均势后果的研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趋于一致,主流的观点认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初步确立了多国并存的国际均势格局。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加剧了德意志的分崩离析,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促成了一种多元政治格局。
姚娜在文章中一方面指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近代欧洲版图,因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有很多关于领土的划分这样就确定了各国的领土疆域;另一方面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调整了各国力量对比,德意志和哈布斯堡王朝衰落,法国和瑞典获利。
王丽庆还加上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的历史分析,说明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了均势行动的国家新秩序。
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涉及,还有李明倩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研究——以近代国际法的形成为中心》,高宏彪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历史影响》等。
二、我的观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增强了欧洲政治的分散性。
首先,我对于欧洲政治的界定包括统治、疆域、文化以及经济等方面。
而统一性则在于有一个统治的最高权威,统治的领土,文化上的认同,经济的相互联系。
当然我认为,统一的最基础特征是有着完整的领土并在这领土之上有一个唯一的统治权威。
他们认为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形成的近代欧洲特征是欧洲统一的内涵,他们认为的统一是欧洲在价值观念上的类似,行为方式上的认可,也可以说是在交往过程中对各自的身份有了一个一致性的认识。
我的观点研究新意在于,与上述部分观点不同,我认为单纯的文化与价值观念上的相同并不就是统一,它必须造就统一的结果出来,也就是重新组成一个完整的国家。
三、观点论述1、从国际层面来看,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国际法的形式宣布了每个国家的独立、平等,神圣罗马帝国和天主教会在名义上也失去了对欧洲的一统局面。
虽然有人认为在三十年期间,罗马帝国和教会神权已经失去对欧洲的实际控制。
但是我认为,不论实际情况如何,罗马帝国和教会神权当时在法理和名义上仍然是欧洲的最高权威,它仍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有关规定则打破了这种法理和名义上的统一,使欧洲走向了分裂。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神圣罗马皇帝和法兰西国王以及他们各自的同盟者之间的和平条约》第二十八条:属于奥格斯堡教派的教徒,特别是奥本海姆的居民应重新主管他们的教堂和教区,如同在1624年那样。
其他所有要求加入奥格斯堡教派的人,都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在公开的教堂,在他们私人的住宅,或在他们的教长或邻区的教长为此选定的其他地方,自由进行宗教活动,宣讲圣经。
第六十三条:在出席当前会议的全权代表面前,以巴塞尔城和全瑞士的名义就帝国议会针对该城和瑞士其他各州和要求帝国各邦及其议会提出忠告的上述城市和各州的公民和臣民进行的某些起诉和执行情况而提出的控告,皇帝陛下在去年5月14日法令中,以宣布上述巴塞尔城和其他瑞士各州同过去一样享有充分的自由,并解脱了同帝国的关系;因此它们在任何方面都不须服从帝国的法庭或判决;现认为将此内容载入本合约予以确认是适宜的,从而使所有有关此事的各类起诉和逮捕令全部失效。
六十四条:为防止今后在政权国家内产生任何争端,所有罗马帝国的选候、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2、从国家层面来看,民族国家意识得到普遍的认同,各国开始强调主权权威。
之前还统一在神圣罗马帝国和天主教名义之下的各政治实体有了推理帝国和教皇的正当依据。
该体系创立了以国际会议谈判方式解决国际问题的先例,改变了由教皇或其他所谓国际权威进行裁决的旧方式,多边会谈成为国际社会处理国际问题的基本原则。
国际会谈强调与会国的平等性,即指出了各国开始注重自身的主权,因为主权不分大小。
3、对领土边界的影响。
在威斯特伐里亚体系之前的封建时期,领土是属于封建主的,土地可能会随着君主的婚嫁而改变所属国,边界界限比较模糊。
而主权意识确立之后,领土边界就有着明确的划定而变得不可侵犯。
和约规定:法国1552 年占领的都尔麦茨凡尔登等洛林土地以及阿尔萨斯地区得到承认,瑞典则获得西波美拉尼亚及东波美拉尼亚部分地区,控制了奥得河易北河威悉河等河流入海口,波罗的海一度成为其内湖。
此外,勃兰登萨克森等帝国诸侯还获得了土地赔偿。
合约有很多规定领土归属的条款,也就说明领土成为了国家之间争夺的一个焦点。
4、对国际行为的影响。
威斯特伐里亚体系将均势作为体系存在的基础,主要大国为了维持均势在对利益的争夺上往往会采取瓜分的原则,例如俄普奥三国对波兰的三次瓜分。
还有为了维持欧洲均势,大国往往会采取结盟的方式摧毁欧洲霸权,例如反法政治,即阻止了欧洲政治统一性的一种方式即强权统治。
均势作为一种国家行为准则,也就意味着各国不希望看到统一的局面,要采取平衡势力的方式阻止可能的出现的霸权,或同时增加势力或结盟摧毁霸权,不论是什么样的方式,结果就是维持了各国分裂的局面。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第六十五条:在审议有关帝国的事务中,他们应无阻碍地享有投票权;但首先是关于制定法律或解释法律、宣战、征税、征兵或驻兵、在各邦领土上构筑新工事或增援旧驻军,以及关于缔结或谈判和平联盟等一类问题,如无帝国所有的各邦的自由议会投票或赞同,今后一律不得执行;特别是帝国的各邦我自身的存在和安全应永远有权与外人结成同盟,但此种同盟不得针对皇帝和帝国,也不得反对公共和平和本条约,同时也不得损害每一邦对皇帝和帝国作出的宣誓。
5、对民族的影响。
威斯特伐里亚体系之后民族国家意识高涨,使很多民族都采取暴力方式以取得民族统一和独立,各民族的独立建国也增强了欧洲政治的分散性。
如威斯特伐里亚体系中意大利、希腊和匈牙利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昂,纷纷以要求组建自己的民族国家。
即使是到了当今,南欧、中欧还都存在着较严重的民族对立。
四、参考文献【美】小约瑟夫·奈、【加拿大】戴维·韦尔奇:《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理论与历史》,上海世界出版集团。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国际条约集(1648—1871)》,世界知识出版版。
在此说明,以上《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神圣罗马皇帝和法兰西国王以及他们各自的同盟者之间的和平条约》的引用都是来自于此。
唐士其:《主权原则的确立及其在当代世界的意义》,《国际政治研究》,2002年第2期。
姚娜:《浅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大贡献》,《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杨国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也纳体系的形成和特征——兼论欧洲统一性的内涵的现代化》,《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月。
李明倩:《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高宏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历史影响》,《黑龙江史志》,2009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