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用)
第一课时
预习案
【预习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包括词的起源与名称、词的分类、词牌与标题等)2了解《雨霖铃》、《望海潮》填词背景。3依据课本注解、借助工具书,读懂两首词的内容并声情并茂地吟诵。
【预习内容】
1、阅读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愁思。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2、背景介绍
《望海潮》: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此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是布衣之交,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雨霖铃》:柳永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因而他深深了解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歌妓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3、词的基本常识:
(1)词的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2)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倚声”“填词”等。
(3)关于词牌和标题: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4)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4、初读全词,查阅工具书,依据注释,疏通词意。
5、朗读《望海潮》和《雨霖铃》。
初级水平:读清字音,读准句读
中级水平:清晰并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词
高级水平:熟读并背诵两首词
【自我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参差()天堑( ) 珠玑()罗绮()重()湖叠( ) 羌管( ) 钓叟( ) 千骑()
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骤()雨凝噎()暮霭()天堑()无涯()珠玑()
罗绮()豪奢()叠巘()羌管()千骑()萧()鼓
吟()赏参差()()
2、词是_隋唐____时兴起、_宋____代盛行的一种_诗体______。由于它可以配乐歌唱,亦称_歌词______、__曲子词_____ ;而且它句式长短不齐,故称___长
短句____。2、词的分类:按照字数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__58___字以内是__小令_____;_59___字至__90___字是中调;__91___字以上是长调,按词作风格可把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3、柳永是北宋婉约派词人,字_耆卿_____ ,世称_柳屯田______。他创作之词形式上大量为慢词,扩充了词体的容量。内容上以写男女相思之情、羁旅行役之苦、都市生活为主。后人评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东南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天堑无涯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
重湖叠巘清嘉秀丽
异日图将好景把杭州的美景画下来
都门帐饮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骤雨初歇又急又大的雨,一阵暴雨
兰舟木兰舟,船的美称
凝噎因激动或悲伤而说不出话
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越去越远
教学案
【教学目标】
深入《望海潮》描绘的情景,体察作者的情感。
一、预习成果展示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可轻声跟读,个人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望海潮》中描写都市生活景象的句子,体会词作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要求:先个人阅读思考获得认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确定学习成果,组长指定展示成员。
结论:《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生活景象。
2、小组内成员边读边共同在表格中填写相应的诗句,理解体悟作者如何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朝品牌大都市—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描绘的角度)(相应的诗句)
3、根据前面的解读,结合填词的背景和“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分析词作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惊叹和羡慕之情。同时这首词是作者路经杭州时,写给地方长官的投赠之作。作者想通过它获得长官的召见和赏识,那么必然会对长官进行夸耀和奉承。
4、根据理解放声吟诵《望海潮》(要求:力争做到声情并茂。)
三、合作探究
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场景?(点拨:先逐句描述,再总结)
提示: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的好?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卷”是翻卷的意思,“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的波滚浪翻的景象。
“卷”可以形象地表现出钱塘江潮排山倒海的气势、浪花飞溅的情态。用“推”字的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3. 《望海潮》中数量词的运用使词体现出不一样的风格,请结合其中的数量词来分析本词的风格特色?
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